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厦门公务员行测备考:带你判断资料分析中比重的变化

2020厦门公务员行测备考:带你判断资料分析中比重的变化

2020厦门公务员行测备考:带你判断资料分析中比重的变化
2020厦门公务员行测备考:带你判断资料分析中比重的变化

例1.2014年全国旅客运输总量220.9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9%。其中铁路、公路旅客运输量分别为23.6亿人次、190.5亿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11.9%、2.8%。

问题:2014年全国旅客运输总量中铁路旅客运输量所占比重比上年上升/下降?

【答案】上升。中公解析:通过题目信息的判断,这道题目所考察的考点为判断比重的变化。判断比重的变化只需要比较部分增长率和整体增长率的大小关系即可。在材料中查找数据可知,铁路旅客运输量为部分,增长率为11.9%;全国旅客运输总量为整体,增长率为3.9%。此时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所以比重上升。

例2.2014年全国旅客运输总量220.9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9%。其中铁路、公路旅客运输量分别为23.6亿人次、190.5亿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11.9%、2.8%。

问题:2014年全国旅客运输总量中公路旅客运输量所占比重比上年上升/下降?

【答案】下降。中公解析:通过题目信息的判断,这道题目所考察的考点为判断比重的变化。判断比重的变化只需要比较部分增长率和整体增长率的大小关系即可。在材料中查找数据可知,公路旅客运输量为部分,增长率为2.8%;全国旅客运输总量为整体,增长率为3.9%。此时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所以比重下降。

通过上面几道例题的讲解,相信大家已经对如何判断比重的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后期的做题过程中如果遇到类似的题型,大家就可以根据题目信息,通过比较部分增长率和整体增长率的大小关系来进行直接判断即可。相信各位同学经过不断的练习和总结一定能够很好的解决这部分题型。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典型例题讲解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典型例题讲解 一、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解题技巧 (一)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考试内容 文字资料分析题是用陈述的方式将一系列相关信息罗列出来,要求考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答,主要考查应试者对一段文字中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 文字资料分析题是资料分析测验中较难、较复杂的部分,因为它不像统计图像那样具有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等特点,其数据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为众多数据都隐藏包容在一段陈述中,需要应试者从中将需要的数据逐一找出,并将相关的数据串起来。这就要求应试者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把握字里行间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及其逻辑关系,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通常要小心的是文字中的细节、伏笔,有些文字陷阱会误导应试者做出错误的选择。 (二)、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在所有的资料分析题中,文字资料题是最不易处理的一种。在遇到这类题时,切忌一上来就找数据。因为这种题是一种叙述,叙述就有语意,有语意就可能让人误解。如果一上来就直奔数据,而对材料陈述的内容不屑一顾的话,很可能背离材料的本意和要求,造成失误。 做文字资料分析题,在拿到题目之后,首先要将题目通读一遍,用大脑分析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后仔细看一下后面的问题,与自己原先想的印证一下,接下来再有针对性的认真读一遍材料,最后,开始答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准确地把握材料;另一方面,对材料中的各项数据及其各自的作用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有些人可能不喜欢做那些统计表的问题,面对大堆的数据觉得无从下手,而以为文字资料非常容易,这种想法常会导致在文字资料题上丢分。前面就已经说过,在资料分析中,最难的一类就是综合性的判断,统计表分析题只涉及对数字的比较和处理,虽说复杂点,却相对比较容易得分;而文字资料题却加上了对语意的把握和理解,也就是说,它比统计表又多了一个环节。这对那些急躁而又轻视文字资料的考生来说,确实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二、文字资料分析测验典型例题分析 [例题1] 请根据下面的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垂直高度来看,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十分明显。海拔200米以下的陆地面积占27.8%,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比重却占到56.2%,200米—500米高度的陆地面积占全部陆地的29.5%,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为24%,500米—1000米高度的陆地占总面积的19%,人口占11.6%。也就是说,世界人口90%以上是居住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比较低平的地区。尽管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永久性居民已达海拔5000米的高度(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和我国西藏),最高城市也达到海拔3976米(波利维亚的波托西)。 1.居住在海拔200米—500米这一高度内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 A.56.2% B.27.8% C.24% D.29.5 2.人口密度最大的是在哪一个高度的陆地上? A.0—200米 B.200米—500米 C.500米—1000米 D.1000米以上 3.居住在1000米以上高度的人口比重是多少? A.10% B.8.2% C.11.6% D.9.3% 4.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是哪一个? A.我国的拉萨 B.南美洲的安第斯 C.波利维亚的波托西 D.日本的广岛 5.海拔200米以上的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为多大?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练习题(含答案)

针对下列文字、图或表回答问题。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处理。 一、根据下列文字材料回答1-5题。 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0年底,全国党员总数已达6451万名,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2%;女党员1119万名,占党员总数的17.4%;少数民族党员401.1万名,占党员总数的6.2%。 党员队伍结构不断改善,分布状况更趋合理。目前全国35岁以下的党员有1439.1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2.3%。党员队伍中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3237.4万名,占党员总数的50.2%。其中,大学本、专科学历1319.3万名,占20.5%;研究生学历41.1万名,占0.6%。 2000年底,党员队伍中有工人、农牧渔民3166万名,占党员总数的49.1%;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76.3万名;机关干部592.3万名;事业、企业单位管理人员618.2万名。 据介绍,近年来,全国发展党员数量保持均衡,1990年至2000年,全国共发展党员2175.9万名,平均每年发展党员197.8万名;新党员的构成、分布明显改善,去年全国发展的党员中,35岁以下青年占73.95%,生产、工作一线的党员约占50%;同时女党员在党员队伍中所占比例明显增长,1995年全国发展女党员数占新党员总数的20.9%,2000年达到26.7%。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不断壮大,到2000年底,全国共有入党申请人1395.4万名,入党积极分子764.6万名,分别比10年前增加了315.2万名和211.6万名。 1.截至2000年底,我国男性党员人数为: A.5332万 B. 1439万 C、6451 万D.3794万 2.2000年底党员队伍中,具有大学本、专科学历以上的党员约有: A.3237.4万B.2157.2万 C.1360.4万 D.784.8万 3.2000年底事业企业单位管理人员中的党员人数占全国党员总数的比例约为: A.9.2% B.9.6% C.9.3% D.9.8% 4.2000年全国新发展的女党员占新党员总数的比例与1995年相比,高出了几个百分点: A、5.6 B、7.2 C、 6.4 D、5.8 5.1990年底全国共有入党申请人和入党积极分子各多少人: A.1080.2万 627.8 万 B.897.6万 627.8万

公务员行测解题技巧

公务员行测解题技巧 20天行测83分申论81分(经验) (适合:国家公务员,各省公务员,村官,事业单位,政法干警,警察,军转干,路转税,选调生,党政公选,法检等考 试) ———知识改变命运,励志照亮人生 我是2010年10月15号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之后,买了教材开始学习,在一位大学同学的指导下,大约20天时间,行测考了83.2分,申论81分,进入面试,笔试第二,面试第一,总分第二,成功录取。在这里我没有炫耀的意思,因为比我考的分数高的人还很多,远的不说,就我这单位上一起进来的,85分以上的,90分以上的都有。只是给大家一些信心,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我只是普通大学毕业,智商和大家都一样,关键是找对方法,事半功倍。 指导我的大学同学是2009年考上的,他的行测、申论、面试都过了80分,学习时间仅用了20多天而已。我也是因为看到他的成功,才决定要考公务员的。“人脉就是实力”,这句话在我这位同学和我身上又一次得到验证,他父亲的一位朋友参加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命题组,这

位命题组的老师告诉他一些非常重要的建议和详细的指导,在这些建议的指导下,我同学和我仅仅准备了20天左右的时间,行测申论就都达到了80分以上。这些命题组的老师是最了解公务员考试机密的人,只是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都不方便出来写书或是做培训班。下面我会把这些建议分享给你,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在新员工见面会上,我又认识了23位和我同时考进来的其他职位的同事,他们的行测申论几乎都在80分以上,或是接近80分,我和他们做了详细的考试经验交流,得出了一些通用的备考方案和方法,因为只有通用的方法,才能适合于每一个人。 2010年国考成功录取后,为了进一步完善这套公务员考试方案,我又通过那位命题组的老师联系上了其他的5位参加过命题的老师和4位申论阅卷老师,进一点了解更加详细的出题机密和阅卷规则。因为申论是人工阅卷,这4位申论阅卷老师最了解申论阅卷的打分规则,他们把申论快速提高到75到80分的建议写在纸上,可能也就50页纸而已,但是,他们的建议比任何培训机构和书籍效果都好(我是说申论)。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并非常认同的。 最终我根据自己和23位80分以上同事的经验,还有6位命题老师4位申论阅卷老师给出的建议,总结出了这套国考(中央级)省考(省市县乡村级)通用学习方案。 在2011年4月份的省考和2011年11月的国考中,有1200多位考生使用这套方案,其中400多位参加国考的考生中有190多位录取,录取率48%,800多位参加省考的考生中有530多位录取,录

行测高分吐血总结~~公务员考试高分复习必看!!

看了太多国考指导贴,的确很有帮助,一直以来,有学弟学妹问国考是不是很难,其实也是有些被误导了,身边不少逆天级的分数,而得分者几乎为各种传说中的学长学姐,各种主席各种优秀辩手。作为纯吊丝一个,按照惯例,还是先说一下本人的情况,在学校整天厮混,一直以来成绩一塌糊涂,没当过学生会一把手,没打过正式点的辩论赛,好不容易在一个好社团却没有做出多么突出的成绩。 我国考的笔试成绩并不高,而且一向颇为自负的申论考的又很差,完全是靠行测拿到的分,后来拜第一名(高中一个同学)所赐弃考,我是以笔试第一去参加面试的,然后面试第一,所以当年觉得某位学长学姐第一名上岸感觉好强悍啊,现在觉得就那么回事,身边很多人都是第一。只要你肯努力。比较开心的是面试当晚一起吃饭的四个孩子都顺利上岸,也算是忐忑中的一线曙光。 再回来这个话题,作为纯吊丝如何最大程度通过笔试,这里要指明两点,一是申论考的实在不堪一说,大家可以去问问小马洁;第二是此文针对平时成绩不好、学生工作不突出、没有复习思路的吊丝,如果你有自己的思路,那么可以微微一笑,毕竟这也是一家之言。再有就是,我们是吊丝啊,你不想努力一把,难道四年一直生活在高帅富的阴影之下么,逆袭吧! 一、复习的时间 对于备考,很多人从大三下就开始了,充足的准备是很好,但是有时候战线太长会疲惫,这里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建议进行三轮的复习,当时我在准备考研,中间花了1个半月来看书,只进行了两轮,还是

不很充分的。当然时间肯定是一个保证,因为我在那一个来越看书的时候,每天是看了12个小时。记得之前问过考神顾航哥(就是那一年选调、考研、若干省考笔试都高分入围的),我说现在我在教室效率有点低,一天才8个小时,顾航哥当时就指出了,他当时准备都是12-15小时的。所以后来发愤图强,把大便都放在竟南了以节约时间。的确存在部分高手裸考或者没怎么看书最后进的,但是,这种人是少数,而且如果不努力,进了,会庆幸,如果没进,那么你只能埋怨你自己。 二、辅导班的问题 笔试辅导班我上过中公和华图的,到底有没有用,哪个好,有两个方面,一是看个人,如果自己准备的比较好的话就完全没有必要了,像我十一和马洁一起上的那个中公的深度班,因为之前书已经看了一遍,就觉得老师讲的比较浅,这个班上的没什么意思;二是看运气,辅导班是先排好班次,再统一调配的老师,所以;老师才是关键,两个机构都有很好的老师,如果你遇到了,那么这个班就是值得的。因此,如果你够努力,真的,笔试班是没有必要的,如果你有哪一项不足的话,可以去尝试专项班。 三、报考的技巧 报考时候除了要选择心仪的岗位和地区,还要看看岗位的要求,总之限制条件越多,和你越符合,那么考上的机会也就越大。像计算机二级、四六级、应届生、党员、专业什么的。很多人不屑于去县里啊什么的,其实吧,先进这个队伍,然后再往上爬吧。

公务员考试行测高分秘籍(一)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渐渐临近,华图教育知道大家备考很辛苦,现将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公务员考试行测高分秘籍(一)详情公布如下,希望各位考生在准备高效备考,轻松上岸。 公务员考试行测高分秘籍(一) 陕西华图柯善华 2018年国考笔试已经临近,在暑期间有好多学员都可能在精心准备,对于在考试过程中如何好好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除了我们要有一个非常扎实的学习之外,还需要我们在做题的时候要有科学的做题的顺序和方法,这样才能将你的成绩提高起来,接下来我就来给大家就行测做题的方法和顺序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我们在做行测这个科目的时候就很多人说,行测时间根本不够用,感觉做题都要按秒算,不然根本做不完所有题目,其实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考场上短短或120分钟,按照正常的速度是不可能做完题的,想要答完题肯定不能每道题都做,而是有选择性的猜题或者放弃题,我个人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个人优势调整自己的答题顺序,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些关于做题顺序,也希望大家在套题练习的时候可以适当运用,来提高自己的成绩。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我们行测的五个模块各自的特点,根据题型特点和自身的优势我们来做我们题目,我们接下来一一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的主要是知识面的大小,是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这类题目有个特征,会了就很快就能做出来,不会即使是你再想再久可能也想不出来,因此不要在此类题目上浪费时间。 对于常识判断,我建议大家尽量在7分钟以内搞定,不会的就果断猜一个你认为对的选项就可以了,因为你需要把时间用在后面的题目中。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题考查知识点相对比较少,所考查的量主要包括基期量、现期量、增长率、增长量,因此列出式子相对比较简单,而且通常每个材料题下有一个题目回非常简单,快速去做出这道题目。 在资料分析这个模块,建议大家只要你愿意付出,都会有收获,因此提醒大家,在复习备考中要特别注意资料分析模块,提高这一模块的做题效率和得分率。

公务员行测备考:弘扬传统文化不只是昙花一现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公考培训 第一品牌 中公学员内部专用资料 1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在公考行测的言语理解与表达中,对于成语的考查一直占有一席之地,就2014年国考而言,20道逻辑填空题涉及成语的占11道题,总计72个成语。考生本就对逻辑填空题忌惮三分,更遑论成语类的逻辑填空题了,谁能保证这70多个成语的意思你都知道呢?因此,很多考生碰到这类题型就只能凭语感,或者干脆瞎选一个了事。所以,言语的功底一部分就体现在平时对词汇量的积累,这种积累不是抱着成语字典狂啃,而是在做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总结规律。 比如有一个成语,曾在国考中出现两次,联考中出现一次,都是正确答案!这个成语就是“昙花一现”,出自佛经《法华经》。事实上,“昙花一现”里的昙花,一开始并不是今天人们所熟悉的观赏植物,传说此花生长在喜玛拉雅山,三千年才开花,开花后很快就凋谢,有人把昙花叫做“天花”,也有人说是“想象中的植物”。因此,这个词原来的意思是比喻事物稀有或极难得出现。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朵神奇的花就被偷换成了一种仙人掌科植物,它夜间开放,绚丽夺目,幽香四溢,可惜开放时间太短,只几小时便凋谢了。现在人们用它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了。或许是因为太难得,所以公考中以其高频率、高准确率来弥补它的时间短,一旦出现,一定要抓住它哦! 例1(2009-国家-38)判断一家公司是否具有成长性,这家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有没有市场______至关重要。有些公司可能有几年时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但是如果所从事的行业空间有限,就注定了高增长只是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份额 过眼云烟 B.需求 无源之水 C.前景 空中楼阁 D.潜力 昙花一现 D.【解析】根据“是否具有成长性”可较容易排除A 、B 。再看第二个空,空中楼阁:空中所显现的阁楼,悬挂在空中的楼房亭阁,指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或虚构的东西,也可喻为高明通达。题干中“有几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表明已经出现过,故选“昙花一现”。故选D 。 例2(2011-国家-41)品牌一词,“品”在前,“牌”在后。这说明要先有“品”,才有“牌”。也就是说,要是没有好的产品做支撑,单靠打广告、搞赞助,即使能做出个名牌,也只是______。这方面的教训______。所谓的“品”,不仅指“产品”、“品质”,还包括企业的“品行”,也就是说企业还要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掩耳盗铃 比比皆是 B.昙花一现 不胜枚举 C.名实不符 振聋发聩 D.浮光掠影 屡见不鲜 B 【解析】通过第一个空排除A 、D 。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通过第二空排除 C ,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所以选择B 选项。

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资料分析

09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分类汇总——资料分析 (源自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2009年北京市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社招) 第五部分资料分析 (共20题,参考时限20分针) 针对下列图、表或文字回答问题。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处理。你可以在题本上运算。 请开始答题: 根据下列统计资料回答116—120题 2008年,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分 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0.6%,二季度增长10.1%,三季度增长9.0%,四季度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9%,增速比上年回落5.6个百分点,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增长11.6%、15.8%和15.0%。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291亿元,比上年增加25.5%,增速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48167亿元,增长26.1%,加快0.3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4124亿元,增长21.5%。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256亿元,增长54.5%;第二产业投资65036亿元,增长28.0%;第三产业投资80875亿元,增长24.1%。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城镇投资分别增长21.3%、33.5%和26.7%。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0580亿元,比上年增长20.9%。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4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增速比上年加快4.8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3735亿元,增长22.1%,加快 4.9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4753亿元,增长20.7%,加快4.9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91199亿元,增长21.5%;住宿和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15404亿元,增长24.7%。 116、2006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A.76384.5亿元 B.89217.1亿元 C.92883.6亿元 D.131872.8亿元 117、下列选项中,符合我国2008年全年生产总值增长情况的是

历年公务员行测备考易错成语

历年公务员行测备考易错成语 行测考试中,经常会碰到易错成语,今天带大家来积累一下不能“望文生义”的成语。来看下面这道题目: 【例题】尽管诗歌绝无翻译的可能,却大有翻译介绍的必要。有多位前辈时贤对诗歌翻译理论不乏鞭辟入里的 ________。然而,何谓诗歌翻译的理想形式却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真知灼见各执一端 B.不刊之论见仁见智 C.不易之论各持己见 D.远见卓识众说纷纭 这道题的正确答案为B项。第一空前面的“鞭辟入里”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深中要害。故第一空应表达“能透彻说明问题或高明的见解”之义。B项“不刊之论”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刊:古代指削除错字,不刊指不可更改)。然而,假如我们按照“不刊之论”表面上看起来的样子去理解,即当成不能刊登的言论或不正确的见解,那就犯了“望文生义”之错。结果就很有可能在选择第一空词语时就把B项排除了。所以,我们有必要储备一些这类成语,并准确记忆它们的正确释义,避免走入其词义误区。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除“不刊之论”外、比较重要的容易被“望文生义”的成语:

1.不忍卒读: 【正确释义】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错误理解】形容文章写得差,让人不想读。 2.不赞一词: 【正确释义】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 【错误理解】不发表赞美之言。形容文章写得差。 3.差强人意: 【正确释义】差,稍微。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错误理解】不能令人满意。 4.此起彼伏: 【正确释义】这里起来,那里落下,形容连续不断。 【错误理解】这个出现或产生,那个消亡或消失。 5.春风化雨: 【正确释义】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2020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题中

2020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题中数学统计术 语 在资料分析题中,常会出现许多专业术语,这些术语看似差不多,但实际上“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我们必须理顺清楚,绝对不能有一丝懈怠,千万不可模棱两可。 一、易混淆术语 基期量与现期量 我们常见到这种描述:一个时期的量与另一个时期的量相比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基期:被用作参照物的时期称为基期,描述基期的量即为基期量。 现期:相对于基期的称为现期,描述现期的量即为现期量。 增量、增速、增长率与增幅 增量:增长的绝对量=末期量-基期量 增速:增长速度=(末期量-基期量)÷基期量增长率:增量与基期量之比。 增幅:即增长的幅度,也可理解为增量。 百分数与百分点 百分数:n%,即n/100. 百分点:n个百分点,即n%或n/100(注意百分点不带百分号)。 同比与环比 同比:与上一年的同一期相比。环比:与紧紧相邻的上一期相比。 二、常见经济学名词

GDP和GNP GDP(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GNP(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顺差和逆差 贸易顺差:一个时期内通常是1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额大于进口商品额,叫做对外贸易顺差(又称出超),其差额即贸易顺差额。 贸易逆差:在一个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额小于进口商品额,叫做对外贸易逆差(又称入超,有时也称为“贸易赤字”),其差额即贸易逆差额。 基尼系数与恩格尔系数 基尼系数: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基尼系数介于0-1之间,越接近0就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反之趋向于不平等。按照国际一般标准,0.4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当基尼系数达到0.6以上时,则表示收入差距很大。 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总额(生活必需品,非奢侈品)占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百分比。这个比例越低、一般反映这个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越高。 三次产业 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服务业以上就是对资料分析题中术语的总结,大家在记忆的时候,概念性的术语要将理解记忆与反复记忆相结合,对于相似的术语要对比记忆,以免混淆,这样复习对这类知识点一定会有很好的把握。

公务员行测答题顺序技巧

公务员行测答题顺序技巧 技巧一:时分法 前60分钟依次作答: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后 60 分钟依次作答:资料分析→数量关系。此种方法经过3~5 套真题 的训练,大多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适宜人群:水平中等的考生。这类考生往往前三部分(常识判断、言语理解、判断推理)的答题正确率较稳定,数量关系部分只会埋头苦算,找不到答题技巧。顺序作答时,往往出现5~15 题没时间作答的情况。 对考生技巧要求:★★★☆☆ 推荐度:★★★★★ 劣势:此种方法对时间要求极高。一个小时完成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三部分内容,对很多考生来说,时间过于紧张。 技巧二:顺序作答法 按出题顺序,顺序作答。此种方法须经过大量真题的训练,摸索出每种题型的平均作答时间,不管试卷的题目顺序如何变换,均可轻松应对。 技巧四:自信顺序法 先将考生自信的题目作答完毕,然后再作答相对不擅长的部分。 适宜人群:所有考生。对某种题型作答较熟练,或者练习较多,已培养出了一定自信度的考生,可采用此方法。 对考生的技巧要求:★☆☆☆☆ 推荐度:★★★☆☆ 劣势:一旦试卷中考生擅长类型的题目难度加大,将对考生的自

信心造成严重打击,甚至导致全盘皆失。 技巧五:拿分顺序法 先作答相对容易拿分的部分,再作答较难部分。即先作答资料分析、常识判断、选词填空、类比推理、图形判断等省时、容易的题目,再作答其余部分。对每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技巧都有一定掌握,对答题时间有很强驾驭能力的考生。 对考生的技巧要求:★★★★★ 推荐度:★★★★☆ 劣势:试题难度的不可控性,使得采用此法的考生对试卷难易程 度更加敏感,当某一类题目用时较多时,往往会使此类考生自乱阵脚, 乱了答题节奏,再加上紧张的考试氛围,填涂答题卡消耗的额外时间, 监考老师不经意的干扰,所以这类考生的考场成绩常常低于平时训练 的平均水平。 技巧三:坚决舍弃法 放弃某类型题,主攻其他几项。通俗的讲,此种方法就是集中优 势力量主攻易拿分的题型。 适宜人群:对行测某种题型有明显“软肋”的考生。 对考生的技巧要求:★☆☆☆☆ 推荐度:★★★☆☆ 技巧六:速答反刍法 先将整套试题快速做一遍,不会作答的题目空出,待全卷作答完毕后再重头作答一遍,查漏补缺,补全答案。 适宜人群:有一定考试经验,对答题时间有一定把握的考生。

2020年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题题库及答案(精品)

2020年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题题库及 答案(精品) 2000年国家 二、表1:全面广告费分类细目表(%) 表2:1999年广告支出前五名公司的广告支出费与产品销售额一览表 (亿元) 86.1999年广告费支出最大的五个公司中哪一个公司的广告支出比(广告支出/销售额)最小() A.P B.Q C.R D.S 87.其他形式的广告花费1999年比1996年约增加了多少亿元() A.0 B.3.9 C.8.2 D.12 88.1999年广告费支出最大的五个公司的广告花费额约占当年广告费总额的()

A.4% B.12% C.24% D.30% 89.1999年通过邮寄形式的广告费用约为()元 A.340000 B.3400000 C.34000000 D.340000000 90.如果1999年全部广告费的0.2%用于包装材料的印刷,那么此项支出约占其他形式类的广告支出的百分比为() A.0.2% B.0.8% C.5% D.8% 三、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新发现的大油田中,海上油田有31个,约占51.7%。在新增加的地质储量中,海洋占42%。海上钻井平台总数为7021座,其中美国有1079座,委内瑞拉有5033座,苏联有840座。1977年,近海油田有500个,产量4.6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5.6%。 96.70年代世界新发现的大油田共有() A.31个 B.29个 C.91个 D.60个 97.70年代美国海上钻井平台数约占世界总数的比例是() A.42% B.15% C.72% D.10% 98.70年代通过海上钻井平台采油量最少的国家是()

A.苏联 B.委内瑞拉 C.美国 D.未知 99.1977年世界石油总产量是多少亿吨() A.4.6 B.29.5 C.34.1 D.10.7 100.70年代非近海油田数可能是() A.多于500个 B.少于500个 C.等于500个 D.不能确定 四、前十届奥运会的统计情况 91.运动项目最多的年度男子比赛场数为() A.3 B.19 C.29 D.63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技巧知识汇总一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技巧知识汇总一 笔者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公务员行测的有关资料分析技巧的相关知识,由于知识点较多,每篇文章只对几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如果需要了解更多内容,请关注笔者系列文章。愿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行测资料分析技巧:十字交叉法 十字交叉法主要解决的就是比值的混合问题,在公务员考试的过程中,资料分析部分解题经常用的一种解题方法。它应用起来快速、准确、方便,为我们考试中秒杀题目提供了很大的助力。那么接下来跟大家一起来学习十字交叉法。 一、十字交叉法概述 十字交叉法是解决比值混合问题的一种非常简便的方法。这里需要大家理解“比值”“混合”这两个概念。比值:满足C/D的形式都可以看成是比值;混合:分子分母具有可加和性。 平均数问题、浓度问题、利润问题、增长率问题、比重等混合问题,都可以用十字交叉法来解决。 二、十字交叉法的模型

在该模型中,需要大家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 1、a和b为部分比值、r为整体比值、A和B为实际量 2、交叉作差时一定要用大数减去小数,保证差值是一个正数,避免出现错误。这里假定a>b 3、实际量与部分比值的关系 实际量对应的是部分比值实际意义的分母。如:平均分=总分/人数,实际量对应的就是相应的人数;浓度=溶质/溶液,实际量对应的就是相应的溶液质量;增长率=增长量/基期值,实际量对应的就是相应的基期值。 4、在这里边有三组计算关系 (1)第一列和第二列交叉作差等于第三列 (2)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的比值相等 (3)第1列的差等于第三列的和 三组计算关系是我们应用十字交叉法解题的关键,一定要记住并且灵活应用。 三、四种考查题型

1、求a,即已知总体比值、第二部分比值、实际量之比,求第一部分比值。 例某班有女生30人,男生20人。期中的数学考试成绩如下,全班总的平均分为76,其中男生的平均分为70。求全班女生的平均分为多少? 解析:平均分=总分/人数,是比值的形式。此题中,男生的平均分和女生的平均分混合成了全班的平均分,是比值的混合问题,可以用十字交叉法来解题。 2、求b,即已知总体比值、第一部分比值、实际量之比,求第二部分比值。 例某班有女生30人,男生20人。期中的数学考试成绩如下,全班总的平均分为76,其中女生的平均分为80。求全班男生的平均分为多少?

公务员行测攻略秘籍:3天攻克图形推理50题

说明:“公务员行测攻略秘籍”是系列文档,如大家需要其他资料可在文档搜索框中输入“公务员行测攻略秘籍”搜索,或直接打开“公务员行测攻略秘籍”文件夹下载系列文档,文件夹网址: https://www.doczj.com/doc/a316240186.html,/u/2973894692/ish?folderid=1022277 图形推理典型题例解析(之一) 第1道C 本题所有图形均为左右对称的 将左边的一半去掉,剩下的右半边依次为数字1234 据此,可知后面为5。 第2题A 解析:去异存同 前图为:第一个图形与第二个图形重合,相同部分余下. 第二套图也如此.

第3题C 横着看三个图为一列 把外切小黑圆看成+,把内切小黑圆看成- 每一列都是图1和图2通过上面的算法和规律推出第3个图 第4题C 第一套图是逆时间转,每转90度加下面+一横 第二套图是从有小圆的90度扇形,开始逆时间旋转,每旋转一次,原有小圆的90度扇形+一个小圆,其它的90度扇形也加一个圆。 同理第3个图是:再图2的基础上再转90度,也是每转一次原有小圆扇形再+一个小圆,其它地方也同样加一个小圆。 根据以上的规律,能符合此规律的只有C项

第5题C 异色相加为黑,同色相加为白 第6题B 解析:(方法一) 把内分割线,分割出来的两个图形分别算出其笔划再组成这个图行总的笔划(重合的线段算为2划)。 根据这个规律:第一套图的笔划是:6,7,8 第二套图的笔划是:9,10,11 (方法二) 看内角的个数呈规律递增;第一套图:6,7,8 第二套图:9,10,11

第7道C 第一套图的3个图的阴影部分可以组成一个全阴影图形 同理,第二套图的3个阴影部分也可以组成一个全阴影图形 第8道B 第一套是图内的3个原色不同,第二套是图内的3个原色相同,而且一一对应相似,两套图的3个图项的外框都是只有一个。 第9道B 根据第一套图和第二套图的各项图形方面不同,一一对应相似性, 第一套图:图1是左右对称,方位是左右。 图2是轴对称,方位是上下,左右;其对应相似性的图形是第二套图的图2。 图3是上下对称,其对称相似性的图形是第二套图的图1 那么现在就只有第一套图的图1没有对应关系,根据其左右对称的相似性只有B项符合,故答案为B

2014公务员行测备考: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可能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很多人初中以前成绩很好,上了初中后,有一部分成绩很好的同学在数学上落后了,到高中阶段就更加明显了。为什么在初一初二的时候数学学习不能保持小学时的水平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否跟上了知识 水平的要求。 我们在初一开始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初二开始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谈到方程大家都不陌生,但说到列方程解方程很多人就没有那么自信了。根本的原因在于方程思想的引入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和训练大家的抽象思维能力,方程法的核心在于将形象具体的语言信心转化成为抽象的符号表达,方程法思想包含两大层面:一是发现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设未知数,说白了就是列方程;二是解方程——利用合适的方法对方程进行求解或利用方程进行求解。列方程是抽象思维训练的关键。 比如: 【例1】一只木箱内有白色乒乓球和黄色乒乓球若干个。小明一次取出5个黄球、3个白球,这样操作N次后,白球拿完了,黄球还剩8个;如果换一种取法:每次取出7个黄球、3个白球,这样操作M次后,黄球拿完了,白球还剩24个。问原木箱内共有乒乓球多少个? A.246个 B.258个 C.264个 D.272个 【解析】这道题复习过的同学大都知道:根据第二种取法,总数p=10m+24,可以使用整除判定或尾数法锁定答案为C。然而我们能通过列方程求解吗? 要列方程首先就要搞清楚题中的等量关系:白球和黄球不管怎么取,白球和黄球的数量不会发生改变,因此我们就有5n+8=3m;3n=3m+24。很显然这道题的考察核心是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了n和m的值,黄球和白球各多少个自然就知道了,总数也就可以算出来了。 再比如: 【例2】红星小学组织学生排成队步行去郊游,每分钟步行60米,队尾的王老师以每分钟步行150米的速度赶到排头,然后立即返回队尾,共用10分钟。求队伍的长度?() A.630米 B.750米 C.900米 D.1500米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队伍行进问题。 根据题意可知从队尾到队头所花的时间加上从队头到队尾所花的时间和应该为10分钟,这就是这道题告诉我们的等量关系。而在队伍行进问题当中,我们知道从队尾到队头是追及问题,追及的路程差恰好是队伍的长度;从队头到队尾是相遇问题,相遇的路程和恰好也是队伍的长度。因此就有{s÷(150-60)}+{s÷(150+60)}=10。解出s=210。当然这道题 也可以用比例法解决,因为追及的距离差和相遇的距离和是一样长的。利用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很快就可以求解。 上边两道例题意在说明:方程法是解决数学运算问题的最基础和最常用的方法,发现其中蕴含的等量关系往往是理解题意和解题的关键。同学们在平时的复习里边一定要注意锻炼将具体但复杂的文字信息转换成抽象但明确的数量关系的能力,这样才有可能在考场快速反应。在这方面有困难的同学不妨回过头去翻看一下初中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数学教材,这个时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题统计表 (1)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题:统计表 > 2011年农村家庭收入结构单位:元 > alt="" /> 1.1.>2011年,农村居民高收入户人均纯收入的同比增长幅度约比低收入户人均纯收入的同比增长幅度高()。 A.6个百分点 B. 9个百分点 C. 12个百分点 D.15个百分点 1.2.>2011年,农村居民高收入户的人均工资性收入约是低收入户的()。 A.4.68倍 B. 4.95倍 C.5.12倍 D.5.37倍 1.3.>2008—2011年内,低收入户人均纯收入与上年相比增长最快的年份是()。 A. 2008年 B. 2009年 C. 2010年 D. 2011年

1.4.>2011年,低收入户与高收入户相比,收入结构中,相差最大的是()。 A.人均工资性收入 B.人均家庭经营收入 C.人均财产性收入 D.人均转移性收入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07—2011年,农村低收入户的人均纯收入与高收入户的差距呈扩大趋势 B. 2011年,只有高收入户的人均转移性收入超过了农村家庭的人均转移性收入 C. 2011年,各收入等级分组中,人均工资性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比例均为最大 D.2011年,在低收入户中,人均家庭经营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比例最低 2.1.2013年10月,江苏省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比4月多 A.297亿元 B.308亿元 C.335亿元 D.368亿元 2.2.2013年港澳台及外商固定资产季度投资完成额最少的季度是 A.第一季度 B.第二季度 C.第三季度 D.第四季度

2.3. 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1)2013年第四季度,江苏省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逐月减少 (2)2012年江苏省第二产业固定投资完成额多于第三产业 (3)2013年下半年,江苏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固定投资完成额比上半年多866亿元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2.4.2012年江苏省第三产业固定投资额完成额是 A.13150亿元 B.13947亿元 C.14193亿元 D.15076亿元 2.5.2013年3-12月,江苏省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超过19乙元的月份有 A.2个 B.3个 C. 4个 D.5个 出口 最终 当月1至当月累计 目的 国 (地) 金额同比金额同比 总值l,827.7 1.0 8,785.6 13.5 其 中: 香港279.7 7.8 l,730.4 54.9 美国312.7 一1.6 1,389.7 3.5 日本117.2 —5.6 592.2 —3.6 韩国79.8 0.7 375.3 2.1 德国55.2 —13.0 255.3 —8.5 荷兰45.6 —14.2 234.8 1.1

《行测》笔试NO.1秘笈

2009年大笔经行测\申论NO.1秘笈 行测\申论复习要点及注意事项 为什么发此文,为什么我说你会多得几分? 我曾发愿通过公务员笔试之后,把我几个月以来总结的行测和申论的复习要点以及注意事项发布出来。写这篇文章,完全是发自内心地真心地想帮助大家提高分数;事实上,现在的成文比我当初自己总结给自已看的要完善许多。之所以对我自己总结的东西大吹大捧,自卖自夸,没有其它原因,我一不想出名,二不想赚才智币。主要原因有两:一是我对这些总结的内容较为自信,我个人认为我的部分方法可能前无古人,二是我希望各位能够从中获益,复习得全面,同时讲究解题速度,少走些很多弯路,取得好成绩,这是我发此帖的初衷——回报论坛。希望觉得有用的朋友帮顶起来,让更多的朋友能够看到这篇文章,从中获益;我自信你认真看完这篇文章之后,行测、申论至少会多得几分!!!而对公务员考试来说,几分也许就是致命的。 同时,我写这篇文章还希望带给大家一个思路就是,勤加总结,善于总结。 关于本文优点--纵观QZZN,也许前无古人,思路最新、总结最系统、最全面。 本文特点是句句要点,句句精华。有人说一篇文章一个精华就算多了,但我觉得这篇文章是每一篇都可做精华。文章是我精心总结大量要点、难点、解题方法之作,特点是强调解题思路,新、快、准。 行测部分,对考点大量总结,对容易犯的错误进行提示,对众多考点解题思路进行归纳总结,力求在最短时间拿下最多的题目。其中,个人觉得总结最好的是数字推理题、图形推理题部分,思路新颖,解题方法可能是前无古人的,在保证迅速做这些题目的同时,一般做这些大题,错一题。再如数学运算,这里总结的专题都是我觉得较难又常考的,很多考友没有掌握,而像一些简单的专题,本文未列入其中;演绎推理则侧重总结容易在考试中误解的句子,其实我觉得这部分掌握了,演绎推理可以超过大部分人了;言语理解提供了不传的秘笈;而常识题侧重容易混淆的法律知识和2009年觉得出题可能性大的一些时事。文章有很多亮点,这里不一一赘述,等你发掘,相信你会收获不少。 申论部分,第一阶段李永新的申论书籍总结为蓝本,第二阶段加上众多资料的体会总结,最为精华的部分是大量词式、句式、阵式、段落、结尾等总结,同时精选四篇必背范文,以及覆盖大部分社会问题的申论热点总结。申论文章(尤其是申论下半部分),我观QZZN,很多是前人没有总结过的,尤其是申论的专用词式、句式、排比阵式等等,相信各位能获得很大的利益。 关于本文缺点--个人观点,可能不正确;不全面

行测备考:公务员行测常识备考.doc

行测备考:公务员行测常识备考 任何一场考试取得成功都离不开每日点点滴滴的积累,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备考:公务员行测常识备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行测备考:公务员行测常识备考 17801、堰塞湖:因山崩、火山熔岩、泥石流等堵塞河道而形成的湖泊。东北地区分布较多,如黑龙江省的镜泊湖、五大连池,都是火山熔岩堵塞河道形成的。镜泊湖是中国最大的高山堰塞湖。 17802、海迹湖:是古海湾封闭而成的湖泊。太湖和杭州西湖是较典型的海迹湖。 17803、火口湖:是火山喷发后火山口积水成湖。吉林长白山天池是我国最著名的火口湖,它位于长白山主峰白头山峰顶,水面海拔约2200米,故称天池。面积9.2平方千米,最大湖深312米,是我国最深的湖泊。 17804、冰川湖:因冰川侵蚀形成洼地积水成湖。如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美国加拿大之间的五大湖,就是典型的冰川湖。在我国,这类湖泊多分布在西部高原高山地带,但大多为一些不知名的小湖。新疆北部的喀纳斯湖是典型的冰蚀冰碛湖。有人认为新疆天山天池也是一个冰川湖,它湖面海拔近2000米,紧依博格达雪峰,湖峰相映,美丽异常,因此传说为西王母的“瑶池仙境”。 17805、风蚀湖:因风蚀洼地积水成湖。这类湖泊大多分布在我国西北内陆风力较强又很干旱的地区,如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地。敦煌的月牙泉比较著名。 17806、人工湖:我国的一些水库,由于面积较大,周围风景优美,也成为风景名胜。如北京附近的密云水库、十三陵水库;辽宁抚顺的大伙房水库;吉林的松花湖;浙江千岛湖;湖北的丹江口水库、葛洲坝水库;深圳水库等等。

17807、我国湖泊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全国湖泊比较集中分布在五大湖区。 17808、东部平原湖区 17809、这是我国湖泊密度最大的地区。其中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湖泊星罗棋布,大多为河迹湖、构造湖及古?湖。我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都分布在这里。 17810、青藏高原湖区: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40%以上。是地球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和面积最大的高原内陆湖群。这里的湖泊以咸水湖和盐湖为主,深度一般较大,冬季结冰期也长。因为青藏高原气候高寒,湖水依赖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水量一般不大,干化现象明显。 17811、西藏的纳木错和青海的青海湖。纳木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海拔为4600多米,面积有1920平方千米。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面积达4000多平方千米,为一咸水湖。湖西北的鸟岛,是我国著名的鸟类自然保护区。 17812、蒙新内陆湖区:本区因地处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由于蒸发量超过湖水补给量,湖水不断浓缩,发育成闭流性的咸水湖和盐湖。尤其是发育在沙漠地区的风蚀湖,多具有面积小、湖水浅、雨季成湖、干季干涸等特点。 17813、东北湖区:东北山地、平原地处我国湿润、半湿润气候区,夏季多雨,湖泊水量丰富,冬季长而寒冷,湖水冰冻期长。本区山区湖泊多受火山活动的影响,如牡丹江上游的镜泊湖,德都县的五大连池,长白山地区的白头山天池,都属于这一类湖泊。东北的湖泊大多具有灌溉、航运、发电和水产养殖等多种效益。此外,在一些沼泽湿地上,还点缀着一些大小不等的湖泊,当地称为泡子。

一个考过公务员的前辈讲述的行测学习经验

一个考过公务员的前辈讲述的行测学习经验 行测就是考智商的,不需要花多少功夫去准备,全部看平时的积累。行测是做不完的,是一定要放弃很多很多才有可能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行测不拉分,拉分都靠申论。现在有一个想法,就看你敢不敢想。行测是可以拿到满分的。理论上可以。所有题目都是选择题,都很客观,为什么不可能拿到满分?首先对行测要有这样一个意识。题目都不难,慢慢做,真的有可能做全对。当然,不可能出现全对的情形,那是因为受到时间、考试心态、知识面等方面的影响。但这些都不防碍我们朝着全部做对行测的目标去努力。 行测的题目不难,为什么大家都做不对?因为做得不够多。行测的题目是不是真的做不完?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练得不够熟。听到说做不完题目的,都是最终没有考上的。没有考上的人多,所以说行测做不完的人也多。总的一句话,行测的高分一定要靠做题,要考100道,平时的练习就要达到10000道。要考150道,平时练习就要达到15000道。明确了要走的路,下面就是方法问题了 准备材料 1、大量的**稿纸:养成打**稿的习惯。平时的练习,几乎超过一半的题目需要用到**稿纸。不要告诉我以前你都是直接在题本上打**稿,那样的习惯非常不好。题本上空间小,你必须要把字写得很小,并且过程非常简略,这就为失误埋下了伏笔。 2、收藏一个论坛:也许你已经光临过很多关于公务员考试的论坛,也许你从上面也拉过资料,但是,请收藏一个你认为值得收藏的论坛,每天上网都打开它。养成泡论坛的习惯,多与论坛上的考友交流,掌握最新动态。 3、历年真题一套:当然,理论上只要你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都是有的。但你需要合理利用这套真题。最好的方法是,将真题分成两个部分,最近两年的和以前的。先做以前的题目,感觉一下自己的实力跟考试要求差多少。再将最近两年的真题混到模拟题当中,放到最后做,这样可以检测你练习后的效果。 4、打印机一台:或者,有一个随时可以打印资料的地方。为什么要准备这个呢,因为网络上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你经常可以在浏览网页的时候看到一些零碎的题目或者经验,在线看或者做会让你的注意力不集中,效果也不好。你需要打印下来,混到题库里一起练习。这样可以取得良好的练习效果。 5、题库一套:必须强调题库的重要性。所谓题库,是大量的题目在一起,而答案非常简略,答案通常集中到最后。当然,也有厚的题库有详细的解答。推荐一套题库,360度的。题目有点难度,题量很充足,非常适合集中突破。另外,如何挑选题库是非常重要的,有些题库,虽然很多题目,但是重复率很高,难度也不够,做了等于浪费时间。挑选题库,首先要看的就是图形推理那一块。打开一本书翻到图形推理,如果你一眼就能看出规律,那这套题库是不合格的。 6、模拟题20套:至少需要20套模拟题,如果有精力,你可以准备更多的模拟题。并不推荐李永新的书,他的书被看得太烂太多。试想,所有要参加考试的人都看了做了,那你也随大流,不就成为那失败的大多数了么?但是,也必须准备一套,那是因为,既然大家都做了,如果你不做,岂不是起点就比别人低了?要求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把李永新的书备好,以快速和批判的精神去做它,做完,甩掉,站在新的起点上去做更值得做的。当然,360度系列的模拟题同样是不错的,个人感觉难度比它的题库更大,因此可以选择难度稍微低点的作为刚考试的模拟题。这里就不好推荐了。但是有一个选择模拟题的标准,首先是看题量要符合考纲要求,其次是题型要完全对应,最后当然是难度了,同样可以参照选择题库的方式,看图形推理的难度。 7、男/女朋友一名:或者,可以经常在你身边鼓励你,智商正常的人一个。超过两个了不合适。理由是,做行测其实是非常枯燥的一件事情。题目有时候很简单,但是你却想了半天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