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设计】《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人教)

【教学设计】《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人教)

【教学设计】《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人教)
【教学设计】《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人教)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和发达的中外交通。

宋元时期政治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继承隋唐时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等等,都是宋元时期科技辉煌的原因。由四大发明的传播,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对今天“一带一路”的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名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知道宋元时期交通发达的原因、表现及影响,认识到发达的中外交通,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发展;

2、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

3、通过对宋元时期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及概

括、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体会活字印刷术的创新性,认识此项发明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

2、认识指南针对中国及欧洲航海业的促进作用,体会科技引领世界;

3、了解火药的发明,火器的改进、应用情况,及其对作战技术的影响,对欧洲世界的震动;

4、了解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基本情况,结合现今“一路一带”进行对比探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今天的“一带一路”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发的主要举措,对比古代中国的“一带一路”,使学生对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对外友好交往的辉煌成就怀有自豪感。

【教学重点】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过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史实。【教学难点】

充分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四大发明照片、《元朝交通路线图》等相关多媒体、图片

【导入新课】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最初的作用是运输古代中国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在宋元时期是范围覆盖大半个地球的人类历史活动和东西方文化经济交流的重要载体,成为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那么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是怎样发明和传播世界的?我们今天要学习探究的主题是------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讲授新课】

一、活字印刷术

1、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发明,辽、宋、西夏、金时期进一步发展。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

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唐朝金刚经》

依据材料,你能否告诉大家雕版印刷技术都有哪些缺点与不足?

材料一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然后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

材料二宋太祖时,官府刻印《大藏经》,共耗时 12年,雕版13万块,印刷完成后,13万块雕版被堆放在当地府库内,从此无人问津。

材料三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总结:雕刻版费工费时,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刷一种书籍。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宋代的印刷技术有了新的突破,这就是活字印刷术的问世。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

活字印刷制版步骤: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制版时,在一块四周有框的铁板上撒上松脂、石蜡、纸灰等,将烧好的字模在铁板上排成版,用火将铁板中的松脂熔化,将字版压平,这样就可以印书了。印完之后,再将松脂熔化,泥字拆开,然后又可以再次排版。

两个“变”:变死字为活字 , 变死版为活版

学、化学、生理学以及科技诸多方面,在我国科技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沈括在这本书中记录了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并指出用这种技术印书,“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3、活字印刷术的发展

此后,能工巧匠们又发明了木活字。到了元代,著名的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转轮排字法。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

4、活字印刷术在世界上的传播过程

传播过程: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人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人欧洲。

历史与现在的对接图片展示从雕版印刷术到今天的激光打印机

王选,2006年去世,江苏无锡人,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当代中国印刷业革命的先行者,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被称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1··父”,被誉为“有市场眼光的科学家”。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1、指南针

思考:什么是指南针?

指南针:一种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成的,用来判别方位的指向仪器。(1)指南针的发明与发展

汉代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称为“罗盘”→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2)指南针的外传

宋代,阿拉伯人在世界上四处奔走,带走了中国的指南针和火药,传到了世界很多国家。具体过程: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3)指南针应用的(意义或影响)

材料研读:

朱彧[yù] 在1119年写成《萍州可谈》一书,书中写道:“舟师(船上的技术人员)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这是世界航海史上使用指南针的最早记录。想一想,指南针用于航海有什么好处?

归纳:①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②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③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司南模型、宋代罗盘针和现代的指南针

2、火药

(1)图示火药的发明和应用

火药是什么人发明的?(我国古代炼丹家)

教师说明:炼丹是我国古代制作药物的一种方式。炼丹家把某些药物放在一起进行烧炼,最

后的成品形如小圆球,称之“丹”。他们发现,如果把硫磺、硝石等药物与木炭混合烧制时,会产生爆炸现象,所以称之“火药”。

(2)火药的外传及影响

火药是怎样传入欧洲的?

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人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火药和火器传播的影响:

①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②改变了作战方式,推动了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转变;③加速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图示四大发明的传播路线图

火药的应用古今图示对比

三、发达的中外交通

1、宋元时代交通发达的原因。

宋元由于航海技术的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

出示宋代海外贸易航线示意图

2、陆路交通发展

(1)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2)驿站:宋代驿站比较发达,元朝为了加强同各地的联系(目的),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3)元代陆路交通范围更广: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

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

3、海路交通发达

(1)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国的航海家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当时,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

(2)宋海路多条航线: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3)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4、中外交通发达的影响

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外传: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天文历法、

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亚洲各国。

影响: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传入: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代受到重视。

意大利威尼斯人马可·波罗,在忽必烈时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在元朝生活了17年。马可·波罗回国后讲述他在中国的经历,形成《马可·波罗行纪》。书中记载了大都、西安等许多城市的情况,描述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物产,反映了中国的富庶和先进。马可·波罗游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极大向往。

材料:“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培根《新工具》

探究: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重要贡献?

总结:印刷术,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火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 ,促使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转变,加速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我国四大发明外传,为世界各地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大大促进了其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

发展,推动了人类的前进。

略。

精选最新新人教版六下音乐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六下音乐全册教案 一、教材分析: 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往的教材,往往从教师的“教”考虑较多,无论从教材内容的构件、教学方法的思路等等都强调以教师为主,很少考虑学生的学。它的理念是建立在“教学中心论”上,强调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通过教师的教、传授去获取知识,因此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学习。现代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教材组成员们通过学习,认识到要从持续发展、终身教育的视角去考虑问题,所以不仅是以学生为本,还要强调其发展,所以定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二、学生知识能力分析: 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众所周知,学生的音乐能力都会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异。我们六年级学生基础不是很好,因而其音乐兴趣、音乐潜能、音乐生活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及音乐艺术的自由性和多样性,给接受者对音乐的多解性和个性化的演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教学任务 1、演唱学习自然呼吸,不耸肩,养成良好习惯,注意咬字、吐字清晰准确,做到有表情唱歌。 2、聆听欣赏优秀儿童歌曲,初步感受活泼、雄壮、优美抒情等不同歌曲和乐器。 3、合唱学习多声部歌曲,做到音准、和协、动听。 4、识谱认识反复记号等以及练习多种节奏类型。 四、教学要求: 1、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把德育教育与音乐教育相结合。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使学生掌握浅显音乐知识和简单音乐技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4、了解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高中数学《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拋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一、教学内容分析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二册(上)第八章《圆锥曲线》第三节第一课时内容。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初中阶段,抛物线为学生学习二次函数2 =++提供直观的图象感觉;在 y ax bx c 高中阶段,它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求最大(小)值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学生并不清楚这种曲线的本质,随着学生数学知识的逐渐完备,尤其是学习了椭圆、双曲线的第二定义之后,已具备了探讨这个问题的能力。从本章来讲,这一节放在椭圆和双曲线之后,一方面是三种圆锥曲线统一定义的需要,e=的特例;另一方面也是解析几何“用方程研究曲线”这一拋物线是离心率1 基本思想的再次强化。本节对拋物线定义的研究,与初中阶段二次函数的图象遥相呼应,体现了数学的和谐之美。教材的这种安排,是为了分散难点,符合认知的渐进性原则。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我校是省一级达标学校,有优越的多媒体设备,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好, 有强烈的求知欲,具备一定的分析、观察等能力。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二次函数图象、椭圆、双曲线的第二定义与求轨迹方程等内容,迫切想了解抛物线的本质特征。但是在动手操作与合作学习等方面,发展不均衡,有待加强。三、设计思想 为了培养不仅能“学会”知识,而且能“会学”知识的人才以及根据我校提出的“创设情景、激发情感、主动发现、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在课堂设计上,教师应学会如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围绕教材的重难点,比如本节的“拋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和“拋物线概念的形成”,教师应学会如何设计不同的活动环节,设置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问题,通过教师适时的引导,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交流互动,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分析、探究、反思,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尝试合作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目标 1.理解拋物线的定义,掌握拋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明确拋物线标准方程中p的几何意义,能解决简单的求拋物线标准方程问题。 2、通过对拋物线和椭圆、双曲线离心率的比较,体会三种圆锥曲线内在的区

2019-2020年高中数学 第二章《抛物线》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2-1

2019-2020年高中数学第二章《抛物线》教案新人教A版选修2-1 一教学设想 12. 3 1抛物线及标准方程 (1)教具的准备 问题1:同学们对抛物线已有了哪些认识? 在物理中,抛物线被认为是抛射物体的运行轨道;在数学中,抛物线是二次函数的图象? 问题2:在二次函数中研究的抛物线有什么特征? 在二次函数中研究的抛物线,它的对称轴是平行于y轴、开口向上或开口向下两种情形.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抛物线的对称轴不平行于y轴,那么就不能作为二次函数的图象来研究了.今天,我们突破函数研究中这个限制,从更一般意义上来研究抛物线. 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首先研究抛物线的定义,教师可以用直观的教具叫学生参与进行演示,再由学生归纳出抛物线的定义. (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设定点F到定直线l的距离为p(p为已知数且大于0).下面,我们来求抛物线的方程.怎样选择直角坐标系,才能使所得的方程取较简单的形式呢? 让学生议论一下,教师巡视,启发辅导,最后简单小结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方案 方案1:(由第一组同学完成,请一优等生演板.)以l为y轴,过点F与直线l垂直的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图2-30).设定点F(p,0),动点M的坐标为(x,y),过M作 MD⊥y轴于D,抛物线的集合为:p={M||MF|=|MD|}. 化简后得:y2=2px-p2(p>0). 方案2:(由第二组同学完成,请一优等生演板) 以定点F为原点,平行l的直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图2-31).设动点M的坐标为(x,y),且设直线l的方程为x=-p,定点F(0,0),过M作MD⊥l于D,抛物线的集合为:p={M||MF|=|MD|}. 化简得:y2=2px+p2(p>0). 方案3:(由第三、四组同学完成,请一优等生演板.) 取过焦点F且垂直于准线l的直线为x轴,x轴与l交于K,以线段KF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图2-32).

日本教学设计

【课题】八年级第七章第一节题目:日本(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日本地理位置、领土组成与人口得认识,知道日本就是一个地狭人稠得国家。 (2)了解日本自然环境得基本特征。 (3)了解日本文化特色及与中国得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日本地理环境得基本特征,学会分析自然现象得成因。 (2)对所用资料进行探索、对比与分析,从而形成自己得观点。 (3)学会用比较法与归纳法学习国家地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日本地狭人稠得自然环境得学习,正确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得关系,树立 合理利用环境资源、协调人地关系得思想。 (2)在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学会与人分享成果,并用合适得方式表述自己得瞧法。【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本章就是在前两章“认识大洲”、“认识地区”得基础上,认识区域得继续——“认识国家”。从结构上讲,本章内容就是前两章内容得延续,同时,通过本章内容得学习,揭开了课本后面得其她国家学习得序幕。日本就是从中国得邻近国家与地区中选取得,为后面介绍远离中国得国家得内容起到过渡得作用。本节内容以日本为案例,学习我国邻近得国家,通过描述国家得地理位置特点、自然环境特征、人类活动等方面得知识,引导学生从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地理问题,来了解国家地理得基本规律。? 2、课标要求:本节有“地狭人稠”、“岛国经济”、“文化交流”三部分组成。在“地狭人稠”这部分中,课标要求学生能在地图上指出日本得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根据地图与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得基本特点,指出特有得自然地理现象与突出得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原因;在“岛国经济”这部分中,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图与资料,联系日本得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得实例;在“文化交流”这部分中,要求学生举例说出日本与其她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得联系。 由于本节内容较多,在教学时,“地狭人稠”、“文化交流”为第一课时,“岛国经济”与评讲习题为第二课时。

人教版iuv教学设计

人教版iuv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iuü》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汉语拼音2》, 改变了以往教材中单独学习单韵母i、u、ü及四声的形式,而同时 出现了声母y、w及整体认读音节“yi、wu、yu”的学习和认读。这 样的安排,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应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减缓学习坡度,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适应儿 童认知的特点,增加对新知识的兴趣, 【学情分析】 汉语拼音是一串抽象的表音符号,它缺乏具体内容,枯燥乏味,对于形象思维占优势的一年级儿童在入学伊始更应注意不能让孩子 产生厌学情绪,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呈现各种活泼生动的 学习形式,将枯燥的学习内容与具体形象的实物联系起来,激起学 生的兴趣,将字母的音形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有意义的联系。 【教学目标】 1、学会iuü三个单韵母和yw两个声母,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 2、掌握i、u、ü、yi、wu、yu的四声,能直接读出他们带调的音。 3、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教学重点】 iuüyw及yi、wu、yü的发音和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带调读。 【教学难点】 读准iuü的第二声和第三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字母卡片、四线格黑板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iuü三个单韵母,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 2、掌握i、u、ü的四声,能直接读出他们带调的音。 【教学重点】 iuü的发音和三个韵母带调读。 【教学难点】 读准iuü的第二声和第三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字母卡片、四线格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卡片复习单韵母aoe及其它们的四声。 2、教师揭题:昨天,我们和三个单韵母成为朋友,今天又有三个单韵母来到这里,他们想和大家交个朋友,你们愿意吗?师板书课题iuü。 二、学读i、u、ü 观察图:你看到了什么?分别出示i、u、ü三个单韵母,请学生在图中找它们。 1.(出示单韵母i卡片)这是单韵母i,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教师范读)谁想读读?(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 2.(出示单韵母u卡片)这是单韵母u,听老师读:uuu,谁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读读这个音?(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高一音乐鉴赏专题教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高一音乐鉴赏专题教案新人教版 八、西方音乐 (一)、管弦乐队分类 1.弦乐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竖琴 2.木管组:长笛、短笛、双簧管、单簧管、英国管、大管 3.铜管组:圆号、小号、长号、大号、萨克斯 4.打击乐组:大军鼓、小军鼓、定音鼓、军镲、钢片琴、三角铁 时期人名国籍主要作品 巴洛克巴赫德国教堂音乐《马太受难曲》现存宗教音乐的顶峰,《平均律钢琴曲集》亨德 尔 英籍德国管弦乐曲《皇家水上音乐》,清唱剧《弥赛亚》《扫罗》《参孙》 维瓦 尔第 意大利小提琴协奏套曲《四季》 古典贝多 芬 德国“乐 圣” 最伟大的音乐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最后一位代表人物,既是古典 主义音乐的终结者,也是浪漫主义音乐的领路人,与莫扎特、海顿一起被 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著名代表作: 9部交响乐:《第三(英雄)交 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 交响曲》——其中第四乐章是以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作为歌词, 如今已经成为欧盟的盟歌。32首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曲》、《暴风 雨》、《热情》、《献给爱丽丝》、《土耳其进行曲》 莫扎 特 奥地利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钢琴奏鸣曲:《土耳其进行曲》 《小步舞曲》 海顿奥地利 104部交响曲和84部弦乐四重奏:交响曲《伦敦》《时钟》、清唱剧《创 世纪》、《四季》 浪漫舒伯 特 奥地利 《“鳟鱼”钢琴五重奏》歌曲《魔王》(德国诗人歌德词)、《鳟鱼》、 《冬之旅》(德国诗人缪勒的词)、《小夜曲》、《致春天》、《摇篮曲》、 《圣母颂》、《野玫瑰》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钢琴曲《C小调(革命)练习曲》《夜曲》 李斯 特 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爱之梦》交响诗《塔索》 柴科 夫斯 基 俄罗斯 芭蕾舞剧《天鹅湖》(1876年)《睡美人》《胡桃夹子》,歌剧《黑桃皇后》 《叶甫根尼·奥涅金》,交响曲《悲怆》,管弦乐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幻 想序曲》《1812年序曲》 罗西 尼 意大利歌剧《塞尔维亚的理发师》《威廉·退尔》序曲、 印象德彪 西 法国 交响素描《大海》、管弦乐曲《牧神午后前奏曲》、《夜曲》、《亚麻色 头发的少女》、《月光》

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教案

<<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教案 西乡二中陶小健 一.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 本课件需在多媒体教室完成,借助powerpoint、几何画板课件,从动态演示和实物模型入手,使学生对抛物线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掌握抛物线定义,明确焦点和准线的意义;掌握抛物线标准方程;会推导抛物线标准方程,掌握P的几何意义,掌握开口向右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数形特点,并会简单的应用。 2.能力目标 通过抛物线概念和标准方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抽象和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适当建立坐标系的能力,提高数形结合和转换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们寻找生活中与抛物线有关的物体和形象,加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掌握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进一步熟悉解析法的应用,会根据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准线方程、焦点坐标、图象四个条件中一个求其余条件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是用解析法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坐标系的选取。 四.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引出课题 (借助多媒体)先给出一段悉尼海港大桥的视频和中国一古一今两张抛物线形大桥图片,让学生体会世界的古代文明和现代化建设成就。 再给出一幅抛球画面。

学生在学习了圆锥曲线中的椭圆后自然想到抛物线。借此教师点明并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抛物线,研究一下《抛物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 2.实验探索,归纳定义 为了加深对抛物线直观形象的认识,教师操纵微机,展示多媒体课件,顺序显示下列图形: 1)一条直尺和沿直尺一侧的一定直线L; 2)一个直角三角板并把其一直角边紧靠在直尺的一侧(即定直线L上); 3)取一段细线一段固定在直角三角板另一条直角边上,把细线紧靠在直尺直角三角板一条直角边上,截取一段使其恰好等于到直尺一侧(即定直线L)的距离; 4)再取定直线L 外一个定点F ,把细线的另一端固定在这个定点F 上,取一支铅笔P 靠在三角板的直角边上并使细线扯紧; 5)让直角三角板一条直角边紧靠在直尺的一侧(即定直线L上) ,上下移动时铅笔P 就画出一段曲线-------抛物线。 教师展示完成多媒体课件后,找一至两个同学再一次来操作课件展示抛物线的形成过程,并提出问题让同学思考。 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得出定义,这是本节课的第一个探究点。学生在此问题中,认为简单,其实很容易出错,并且在探究错因时,难于理解。我给提供平台、激发学生兴趣,首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然后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最后让小组代表总结。这里学生容易忽视定义的两个前提—(1)在平面内,(2)点F 不能取在定直线L 上.教师要根据学生探究的情况恰当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问题,得出抛物线的定义后,要及时给于探究全面、分析问题到位的小组同学表扬,对定义描述尚有不足的同学也要及时鼓励,期待他们在下一个探究点能做的更好。得出抛物线的正确定义后,教师板书抛物线的定义。

(教案)高中数学抛物线-高考经典例题

1抛物线的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 和一条定直线l 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定点F 叫做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 叫做抛物线的准线. 2抛物线的图形和性质: ①顶点是焦点向准线所作垂线段中点。 ②焦准距:FK p = ③通径:过焦点垂直于轴的弦长为2p 。 ④顶点平分焦点到准线的垂线段:2 p OF OK == 。 ⑤焦半径为半径的圆:以P 为圆心、FP 为半径的圆必与准线相切。所有这样的圆过定点F 、准线是公切线。 ⑥焦半径为直径的圆:以焦半径 FP 为直径的圆必与过顶点垂直于轴的直线相切。所有这样的圆过定点F 、过顶点垂直于轴的直线是公切线。 ⑦焦点弦为直径的圆:以焦点弦PQ 为直径的圆必与准线相切。所有这样的圆的公切线是准线。 3抛物线标准方程的四种形式: ,,px y px y 2222-==。,py x py x 2222-== 4抛物线px y 22 =的图像和性质: ①焦点坐标是:?? ? ??02,p , ②准线方程是:2 p x - =。 ③焦半径公式:若点),(00y x P 是抛物线px y 22 =上一点,则该点到抛物线的焦点的距离(称为焦半径)是:02 p PF x =+ , ④焦点弦长公式:过焦点弦长121222 p p PQ x x x x p =+ ++=++ ⑤抛物线px y 22 =上的动点可设为P ),2(2 y p y 或2(2,2)P pt pt 或P px y y x 2),(2 =其中 5一般情况归纳:方程 图象 焦点 准线 定义特征 y 2=kx k>0时开口向右 (k/4,0) x= ─k/4 到焦点(k/4,0)的距离等于到准线x= ─k/4的距离 k<0时开口向左 x 2=ky k>0时开口向上 (0,k/4) y= ─k/4 到焦点(0,k/4)的距离等于到准线y= ─k/4的距离 k<0时开口向下 抛物线的定义: 例1:点M 与点F (-4,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l :x -6=0的距离4.2,求点M 的轨迹方程. C N M 1 Q M 2 K F P o M 1 Q M 2 K F P o y x

(完整版)《日本》教学设计方案.docx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日本 科目地理教学对象七年级授课人陶金锁 课时 1 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国家地理,是学 生在学习国家地理中碰到的第一个国家,同学们学完第一章《亚洲》后已具备了一定的区域地理 的学习基础,以后还会学到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等。日本这一节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学习日本,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日本”一节不论在 新教材还是在老教材中,都是重点讲解的国家,且对后面的国家教学,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认识日本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 (2)了解日本突出的自然灾害:多火山地震,分析成因; (3)了解日本加工贸易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主要条件(有利条件与不利条 件); (4)了解日本的人口、民族构成及传统与现代并存的文化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及生活技能,使他们懂 得地震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2)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 (3)培养学生关于探索地理事物因果关系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日本地理位置及主要城市、工业区的分布; ( 2)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主要了条件(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2.教学难点:日本主要的自然灾害:火山地震及其成因。 三、学情特征分析 对于国家地理的学习,同学们虽然完成亚洲后已有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但是《日本》是 学生爱学习国家地理中碰到的第一个国家,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分析,去学习。但是学生 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对于他们有所了解的日本,从学习知识的角度说应该更有条理些。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高二数学教案:抛物线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抛物线教案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抛物线的概念. 2.掌握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应用. 3.理解并应用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应用.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2.难点: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三.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与一定点的距离和一条定直线的距离比是常数e的点的轨迹,当e<1时,是椭圆,当e>1时,是双曲线。当e=1时,是什么曲线呢?(让同学们看课件抛物线的定义部分,然后让学生回答,给出抛物线的定义。) 如图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 和一条定直线L 的距离 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 结合课件,让学生推导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取过焦点F且垂直与准线L的直线为x轴,x轴与L相交于点K,以线段KF 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如右图.设KF =p,则焦点F的坐标为F(2 p ,0),准线L 的方程为:x=- 2 p . 设抛物线上的点M(x,y)到L的距离为d.抛物线也就是集合P={MMF =d}. ∵MF =2 2y p x +??? ?? - , d=2 p x +, ∴2 2y p x +??? ?? - =2 p x + 将上式整理可得抛物线的标准方程:y2 =2px(p>0) 让学生自己总结,写出抛物线标准方程的其他几种形式.教师总结如下表:

最后让学生看课件抛物线的标准方程部分,加深印象. 接着让学生看e与图线形状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对抛物线、椭圆、双曲线有一个整体认识,为后面综合应用打好基础. 例题1:求下列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⑴x2=2y: ⑵y2-6x=0: 例题2:拱形桥洞是一段抛物线,宽7m,高为0.7m,求这条抛物线的方程.

高中数学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及教材分析 教材:《全日制高级中学课本(必修)数学》第二册(上) 一. 教学理念 “数学教师不能充当数学知识的施舍者,没有人能教会学生,数学素质是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己获得的。”因此,教师的责任关键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数学活动”环境,让学生通过这个环境的相互作用,利用自身的知识和经验构建自己的理解,获得知识,从而培养自己的数学素质,培养自己的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生活(回归生活),通过平时教学,注意这方面的渗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 本节通过类比椭圆、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结合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讨论研究抛物线的几 何性质,让学生再一次体会用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方法,学生不难掌握抛物线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等性质,对于抛物线几何性质的应用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中应强调几何模型与数学问题的转换。例1的设计,在于让学生通过作图感知p 的大小对抛物线开口的影响,引出通径的定义。例2的设计旨在利用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数学地解决实际问题即作抛物线的草图。 本节是第一课时,在数学思想和方法上可与椭圆、双曲线的性质对比进行,着重指出它 们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 2、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ⅰ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定点、离心率。. ⅱ 抛物线的通径及画法。 (2) 能力目标:. ⅰ 使学生掌握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根据给出条件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ⅱ 掌握抛物线的画法。 (3) 情感目标: ⅰ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及方程的思想。 ) 0(22>=p px y

沪教版高中数学高二下册 -12.7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教案

教学题目: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教学目标: 1. 能力与技能: (1)掌握抛物线的定义,理解抛物线的发生过程 (2)掌握抛物线的四种标准方程、图像、焦点、准线之间的关系 (3)会用待定系数法确定抛物线标准方程。 2. 过程与方法: (1) 有实际问题引入要研究的课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 发现抛物线的形成过程。 (2) 求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中贯彻数形结合的思想。 (3) 掌握待定系数法在方程中的应用。 3. 情感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探照灯、汽车前灯、卫星天线、激光 望远镜都是利用抛物线原理制成的,因此在生活当 中,抛物线是一个用途非常广泛的曲线。下面简单 介绍抛物线的光学反射原理,引起学生的兴趣。从 而引出课题: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二.新课: 1. 抛物线的定义:先从一个有趣的实验说起,仔细讲解实验的过程,让学生从实验的过程中发现抛物线的特点,从中学生可以自己总结出抛物线的定义:平面上与一个定点F 和一条定直线l(F 不在l 上)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点F 叫做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 叫做抛物线的准线。同时强调抛物线定义也是抛物线的性质即:是抛物线上的点就满足到焦点距离等于到准线的距离。 2. 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推导: 求一般曲线的方程(一般步骤):1.建系2.设点3列式4.化简 建立抛物线的坐标系(由学生讨论)过点F 做准线L 的垂线,垂足为K 。以直线KF 为x 轴,线段KF 的中垂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KF ︱= p,则焦点F 的坐标是(2p ,0),准线l 的方程为2 p x -=

七下人教版地理《日本》教案设计

第一节日本 教学目的 1.了解日本的位置特点及其对地形、气候、资源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并掌握日本自然地理的基本特征。了解日本工农业的发展水平和原因,掌握日本工业的分布特点和主要工业区。 2.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一步提高运用地图来分析地理特征的能力。 3.通过对日本经济特征的分析,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关心经济问题,乐于分析经济现象的经济意识;同时进一步认识科学文化知识及学习外国经验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加深对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认识。教学重点日本自然条件和经济特征。 教学方法谈话法和讲述法结合。 教学用具《亚洲地形图》、《日本地形图》、日本景观图片。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上一节我们已经从自然、经济等方面认识了东亚的一般特征,但是东亚各地又有明显的差异,囚此,我们还要学习东亚的国家地理。 [提问]除我国以外,东亚的其他三国,哪个国家在世界各国中更具有突出的特点?有哪些特点?(是日本。日本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析日本的地理特征。学习时同学们要注意从哪几方面分析和如何进行分析。 学习新教材 第二节东亚地狭人稠的岛国——日本(板书) [提问]从黑板题目看,说明了日本的哪些方面的特征?(位置、领土、人口等方面)我们要了解一个国家基本情况,也正是从这些最基本的特点开始学习的。 一、位置、领土、人口(板书) [读图]指导学生根据《日本地图》,说出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特点。(地处中纬度地区,东亚的东部边缘,东临太平洋;是由若干个岛屿组成的一个岛国,领土大致沿南北方向延伸。)并指导学生利用比例尺,在东亚的政区图上量算北京至东京的直线距离。使学生在了解日本的位置范围的基础上,了解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近邻。 [提问]根据《世界人口分布图》或者东亚四国人口统计表,说明日本人口有什么特点?(人口稠密,平均密度为300人/平方千米,是四国中最高的。)[小结导入]日本是地处中纬,亚洲东部边缘,太平洋沿岸的一个岛国。这种位置特点对日本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有什么影响呢? [读图]读《日本地形图》,并指导学生认识日本地形的特点。(多山地丘陵,平原少,地形崎岖,海岸曲折,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没高的山峰是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 [教师讲授]日卜厂仅多山,而且多火山,特别是活火山,日本领士占全球内也面积四百分之一,而活火山占世界活火山的十分之一。 [看富士山图]指定学生朗读图下的说明,并帮助学生分析富士火山的景观特点及其成因。(圆锥形——火山喷发物堆积而成,温泉——地下热能的表现,积雪——海拔高,山下植物繁茂——气候温湿、土壤肥沃。)

聂耳高中音乐ppt课件教案人教版

聂耳 砀山四中李刚 一教学目标 欣赏《金蛇狂舞》《毕业歌》感受。体会验其音乐,了解认识作品 所表现的内容。 在进一步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重新认识聂耳音乐创作的艺术性与革命性。 初步了解20世纪30 年代左翼音乐运动对我国新音乐发展的影响。 了解:“螺丝结顶”这种民族器乐的创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演唱《毕业歌》并体会歌曲表达的时代精神2)欣赏《金蛇狂 舞》感受中国民族器乐曲的艺术魅力,并了解 螺丝结顶”这种民族旋律写法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利用课件演示,结合自己在网络中搜集的音响资料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大屏幕播放《国歌》视频

(2)师提问:这首歌曲曲名是什么,作者是那位。 生回答:是,《国歌》作者是聂耳 师:大家了解这位作者吗?今天我们来系统的了解一下聂耳对 我国的音乐贡献。 (3)欣赏《金蛇狂舞》〈一〉多媒体播放《金蛇狂舞》大家欣赏 〈二〉大家讨论对这首乐曲的理解 学生回答1都是民族乐器演奏 2展现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介绍作品 这是聂耳在1934年根据民间器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并亲 自指挥录成的,乐曲以活波跳跃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表现出江 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舟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以鲜明的民族色彩,简练的笔墨勾画了一副生动的民间生活风俗画面。 〈四〉了解乐曲的创作特点一一“螺丝结顶”把学生分为两组,以对答呼应的方式来念这段词 江上锣鼓

XXX 〈五〉、 在了解了螺丝结顶”的结构后,再请同学们欣赏由管弦乐队演奏的《金蛇狂舞》,用多媒体播放大家欣赏,进一步感知乐曲。 (4)欣赏《毕业歌》 1《毕业歌》是影片《桃李劫》的主题歌,作于1934年,描述了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青年坎坷的生活道路,号召有志青年走上 抗日救亡的战场,由于歌词是自由体新诗,因此聂耳采用核心音 调贯穿发展的多段体结构的手法,全曲分为四段第一段 1 ―― 16 小节,开头是号角式的动机,充满号角的语气,表达了青年走上 前线的愿望和坚定信心。 第二段17 —30小节旋律以级进式的不断推进,情绪激昂,唱出 了一代青年的志向和抱负。第三断31 —45小节音乐以高昂的音 调,铿锵的节奏,表达了毕业学生要投身于抗战的决心最后更显 急迫,刻画了学生们的热血沸腾,勇往直前,担负起天下兴亡的

抛物线教学设计

“拋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初中阶段,抛物线为学生学习二次函数 2 y ax bx c =++ 提供直观的图象感觉;在高中阶段,它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求最大(小)值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学生并不清楚这种曲线的本质,随着学生数学知识的逐渐完备,尤其是学习了椭圆、双曲线的第二定义之后,已具备了探讨这个问题的能力。从本章来讲,这一节放 在椭圆和双曲线之后,一方面是三种圆锥曲线统一定义的需要,拋物线是离心率1 e=的特例;另一方面也是解析几何“用方程研究曲线”这一基本思想的再次强化。本节对拋物线定义的研究,与初中阶段二次函数的图象遥相呼应,体现了数学的和谐之美。教材的这种安排,是为了分散难点,符合认知的渐进性原则。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我校有优越的多媒体设备,学生的数学基础不是太好,但有强烈的求知欲,具备一定的分析、观察等能力。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二次函数图象、椭圆、双曲线的第二定义与求轨迹方程等内容,迫切想了解抛物线的本质特征。但是在动手操作与合作学习等方面,发展不均衡,有待加强。 三、设计思想 为了培养不仅能“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的人才以及根据我校提出的“创设情景、激发情感、主动发现、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在课堂设计上,教师应学会如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围绕教材的重难点,比如本节的“拋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和“拋物线概念的形成”,教师应学会如何设计不同的活动环节,设置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问题,通过教师适时的引导,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交流互动,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分析、探究、反思,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尝试合作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目标 1.理解拋物线的定义,掌握拋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明确拋物线标准方程中 p的几何意义,能解决简单的求拋物线标准方程问题。 2、通过对拋物线和椭圆、双曲线离心率的比较,体会三种圆锥曲线内在的区别和联系。 3、熟练掌握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方法,通过四种不同形式标准方程的对比,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4.营造亲切、和谐的氛围,以“趣”激学。引导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体会数学的简捷美、和谐美。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体会成功带来的喜悦。发展数学应用意识,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拋物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的推导。通过学生自主建立直角坐标系和对方程的讨论选择突出重点。 教学难点:拋物线概念的形成。通过条件1 e=的画法设计,标准方程与二次函数的比较突 破难点。 六、教学过程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爱满人间 教学内容: 1、唱歌《爱的奉献》 2、欣赏歌曲《爱星满天》、《欢乐颂》 3、唱歌《歌声与微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3、了解"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并学习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二声部合唱 “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 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歌声与微笑》 2、欣赏歌曲《爱星满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3、能注意歌曲中段落的划分,并通过歌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二声部合唱 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1987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来了两位客人,一位是善良的家庭女主人,一位是身患白血病的小保姆,姑娘在女主人和邻里的关怀、帮助下战胜了病魔,他们共同述说着这一动人的故事,随即《爱的奉献》歌声响起,感动了在场的观众和所有的电视观众,歌曲中的"只要你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早已唱遍了了全国。 这一单元的名称是"爱满人间",我们必须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哪怕是做一件小事能使别人得到帮助,我们也应该坚持去做,这就是我们学习这一单元的目的之一。 这一单元的四首歌曲都是有关爱心的,有的表现朋友之间的爱,也有表现全人类的爱,本节课我们先来学唱《歌声与微笑》。 2、学唱歌曲。(15分钟) (1)听一遍范唱录音。 (2)这首歌同学们早就听会了,但今天我们首先来讨论一下歌曲的歌词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呢?(师生共同讨论) 第一部分实际上只有两句歌词:"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歌声与微笑架起了友谊的桥梁。第二部分是引申,描绘了"友谊花开遍地香"的情景。这首歌虽然短小,意义却真不小。 (3)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部的歌谱(因为此歌大多学生已经会唱,所以可以先学唱歌谱),随后全体学生共同学唱歌唱部分的第二声部歌谱,应特别注意"3-#5"处#5的音准。 (4)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因学生已经会唱,所以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声音的要求上,注意低音不要压着唱,四拍的长音要唱够时值。 (5)学唱第二乐段的歌词,重点放在第二声部(特别是最后两小节)。 (6)二声部合唱,最好是男女声各有一半唱第一声部,另一半唱第二声部。 3、欣赏歌曲。(15分钟) (1)初听《爱星满天》的录音。 (2)师生共同讨论歌词的含义,重点是"世界就是美丽的天空""我们就是美丽的天空,颗颗爱星像满天的星星" 。 (3)复听。 (4)划分段落,并找出段落内相同或相似的乐句。 (5)再次欣赏,鼓励学生轻声地跟着录音哼唱。 4、小结。(5分钟) 这节课开始我们本学期第一单元的学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单元,我们要牢记这句歌词"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抛物线的教学设计

201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学科“创新杯” 教师信息化教学说课大赛 《抛物线的定义与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2018年10月

章节名称 2.3.1抛物线的定义与标准方程(一) 学科数学授课班级2016级信息1班授课时数1节 教学策略选择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拓展模块)》第二章第三节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抛物线的定义、四种标准方程以及焦点坐标、准线方程。 学情分析: 这节课的授课对象是2016级对口高考班的学生,他们的数学基础知识相比就业班学生较扎实,学习习惯也有较好。抛物线对于信息专业的学生并不陌生,它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曲线,如:拱桥、彩虹、抛球运动的轨迹等,也是专业课上常见到的。如:信号接收器的轴截面、零件的轴截面等。根据“问卷星”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已经知道求曲线方程的步骤,但不够熟悉。 教学方法: 本次授课主要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法、演示法、讨论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组织: 本堂课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中穿插有针对性的折纸活动、图片、动画(由几何画板制作)、微课视频,学生拟采用观察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练结合法等。 将全班分组六个小组,每组7人,每组一个组长。实行小组两两竞争的形式探索三种形式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教具准备: 6张大白纸、6只黑色记号笔、1只红色记号笔、磁扣、直尺、作业本纸 教学评价: 1、课前评价:通过“问卷星”的调查,了解到学生对求曲线方程的步骤还不够熟悉。 2、课中评价:根据《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评级表》,及时的给予小组评价。根据学生完成课堂检测单的情况,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根据学生回答问题、完成任务、完成练习的情况,及时给予表扬。 3、课后评价:学生根据老师提示梳理思维导图,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根据学生 完成作业的情况,教师及时给出回馈及指导意见。

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1-1课时教案:2.3.1抛物线及标准方程

(1)教具的准备 问题1:同学们对抛物线已有了哪些认识? 在物理中,抛物线被认为是抛射物体的运行轨道;在数学中,抛物线是二次函数的图象? 问题2:在二次函数中研究的抛物线有什么特征? 在二次函数中研究的抛物线,它的对称轴是平行于y轴、开口向上或开口向下两种情形.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抛物线的对称轴不平行于y轴,那么就不能作为二次函数的图象来研究了.今天,我们突破函数研究中这个限制,从更一般意义上来研究抛物线. 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首先研究抛物线的定义,教师可以用直观的教具叫学生参与进行演示,再由学生归纳出抛物线的定义. (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设定点F到定直线l的距离为p(p为已知数且大于0).下面,我们来求抛物线的方程.怎样选择直角坐标系,才能使所得的方程取较简单的形式呢? 让学生议论一下,教师巡视,启发辅导,最后简单小结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方案 方案1:(由第一组同学完成,请一优等生演板.)以l为y轴,过点F与直线l垂直的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图2-30).设定点F(p,0),动点M的坐标为(x,y),过M作 MD⊥y轴于D,抛物线的集合为:p={M||MF|=|MD|}. 化简后得:y2=2px-p2(p>0). 方案2:(由第二组同学完成,请一优等生演板) 以定点F为原点,平行l的直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图2-31).设动点M的坐标为(x,y),且设直线l的方程为x=-p,定点F(0,0),过M作MD⊥l于D,抛物线的集合为:p={M||MF|=|MD|}. 化简得:y2=2px+p2(p>0). 方案3:(由第三、四组同学完成,请一优等生演板.) 取过焦点F且垂直于准线l的直线为x轴,x轴与l交于K,以线段KF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图2-32).

日本教学设计

日本教学设计 日本教学设计 第八章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学目标】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等。运用资料,说明日本出口加工贸易特征。 【教学重点和难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等 【教学方法】小组学习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 【课前准备】 1.分组:将班级按人数情况分为三大组,分别负责有关“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三个专题的资料收集、分析等工作。 2.教具:世界政区图,日本地形图,日本景观图,教学演示平台,电脑等【教学设计】 1.各小组利用有关资料,通过观察、分析、阅读、归纳、整理等方法,记录下有关内容,第一组:负责有关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内容;第二组:负责有关日本的经济特点方面的内容;第三组:负责有关日本的文化特点方面的内容; 2.进行组内相关知识和内容的探究学习,问题分析,活动研究;

3.就本组内容及相关问题、探究活动结论在班级进行学习汇报; 【教学过程】 小组合作整理有关资料,进行组内探究活动 (1)分组:把全班按照自愿和协商的原则分为三个学习活动小组,人数根据班级大小和研究任务多少合理分配。 一组:负责有关“多火山、地震的岛国”专题的资料收集、分析等工作,学生通过世界地图、日本地图、日本的景观图、课文中提到的活动中的英国地图等,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将观察到的内容和有关问题记录下来。 二组:负责有关“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专题的资料收集、分析等工作,学生利用有关日本的经济数据、工业产品、资源状况、贸易、海外投资、历史发展等内容,整理出有关日本经济特点的观点,记录下来。 三组:负责有关“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专题的资料收集、分析等工作,根据有关日本的民族构成、文化习俗、人民生活、与中国的文化交流等资料,分析有关日本的文化特征,记录下来。 (2)组内相关知识和内容的探究学习,问题分析,活动研究:一组: ①要明确日本的地理位置特征和自然条件特征; ②对比日本与英国的地形图,完成课文第一部分的活动; ③讨论日本海岸线的特点,分析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④收集有关日本火山爆发、地震发生等方面的录像,获得感性认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2.1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一、概述 ·高中北师大版数学选修2-1 ·第三章《圆锥曲线与方程》 ·第二节第一小节《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本节对抛物线定义的研究,与初中所学二次函数图像相连接,体现数学学习从易到难的特点。此外对其标准方程的探索,更是对抛物线给出数学化的描述,体现数学简单美。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抛物线的定义,画出图形,并掌握其标准方程; (2)利用定义求标准方程,焦点,准线; (3)掌握简单运用。 2. 过程与方法: (1)根据抛物线特征选择不同解决方法; (2)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抛物线模型; (3)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生活中与抛物线相关的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抛物线中,体会数形结合处理问题的好处。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有一定的圆锥曲线的基础,在此前学习过圆,椭圆的知识; 2.清楚初中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 3.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思维活跃。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采用启发式教学;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运用类比,归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是学生有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学习; 2.通过类比椭圆的学习体系及运用的方法,进而学习抛物线体系; 3.适当的例题讲解,一方面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培养自主思考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抛物线定义及如何建立适当坐标系,完成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 一个多媒体教室;

2. 课前制作的ppt; 3.学生人手一本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2-1; 4.事先准备好的纸板、直尺、三角板、细线、胶带。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利用PPT给出嫦娥一号飞船的运行轨迹图,引起注意,同时简单复习上节椭圆的相关知识。 再给出一张姚明的照片。 师:姚明是我国进入NBA的第三人,投篮十分准确,是我们的骄傲。篮球是很多男生喜欢的体育运动之一,大家知道投篮过程中球的运动轨迹是什么样子的? 生:一条弧线。 生:抛物线。 师:很好。回答很正确。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与抛物线相关的例子。展示赵州桥图片,雷达信号图。今天我们一起深入来研究抛物线。 2.动手实验,概括定义 师:初中,我们从函数的角度学习过抛物线,这一节课我们会冲破限界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抛物线。 下面请大家一起动手做一做:(同桌一组) 把一根直尺固定在纸板上面,把一块三角板地一条直角边 紧靠在支持的边缘,取一根直线,它的长度与另一直角边相等, 细绳的一端固定在顶点A处,另一端固定在纸板上点F处。 用笔尖扣紧绳子,靠住三角板,然后将三角板沿着直尺上下 滑动,画出抛物线。 (走下讲台,及时对学生给予适当指导) 师:思考一下,这个过程中有什么不变量? 生:点P到F的距离和点P到直尺的距离相等。 师:好,下面谁来归纳一下抛物线的定义? 生:到定点的距离和到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拋物线。 师:如果F点在直线上呢?得到的轨迹还是抛物线吗?不是的话,会是什么? (思考片刻后) 生:不是。如果F在直线上,只能是一条直线。 师:说得很对。通过刚才的探讨,那么可以归纳出抛物线的定义: 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直线l(l不过F)的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展示ppt) 这里:F:抛物线的焦点;l:抛物线的准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