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合肥市2017届高三调研性检测

安徽合肥市2017届高三调研性检测

安徽合肥市2017届高三调研性检测
安徽合肥市2017届高三调研性检测

安徽合肥市2017届高三调研性检测

安徽合肥市2017届高三调研性检测

语文试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第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就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之人生而论,大体说来,似乎人常从自然走向文化,从孤独走向大,从安定走向活动。自然、孤独与安定,如木之根,水之源。文化、大与活动,如木之枝,水之流。若文化远离了自然,则此文化必渐趋枯萎。若大泯失了孤独,此大必渐成空洞。若活动损害了安定,此活动也必渐感怠倦,而终于不可久。

乡村是代表着自然、孤独与安定的,而城市则是代表着文化、大与活动。乡村中人无不羡慕城市,乡村也无不逐渐地要城市化。人生无不想摆脱自然,创建文化,无不想把自己的孤独投进大,无不想在安定中寻求活动。但这里有一限度,正如树木无不想从根向上长,水无不想从源向前流。但若拔了根,倾了源,则枝亦萎了,流亦竭了。人的心力体力,一切智慧情感,意志气魄,无不从自然中汲取,在孤独而安定中成长。人类挟着这些心力体力智慧情感意志气魄,才能创建出都市,在大中活动,来创造出文化,而不断上进,不断向前。

一个乡里人走向城市,他带着一身的心力体力,怀抱着满腔的热忱与血气,运用他的智慧情感意志气魄来奋斗,来创造。他能忍耐,能应付。他的生活是紧张的,进取的,同时也消散了精力。一个城里人走向乡村,他只觉得轻松解放,要休息,要遗忘。他的生活是退婴的,逃避的。他暂时感到在那里可以不再需要智慧,不再需要情感,不再需要意志与气魄。他也不再要紧张、奋斗与忍耐。然而他却是来养息精力的。在他那孤独与安定中,重与大自然亲接,他将渐渐恢复他的心力体力,好回头再入城市。

人类断断不能没有文化,没有都市,没有大集合的种种活动。但人类更不能没有的,却不是这些,而是自然、乡村、孤独与安定。人类最理想的生命,是从大自然中创造文化,从乡村里建设都市,从孤独中集成大,从安定中寻出活动。若在已成熟的文化,已繁华的都市,已热闹的大,已定形的活动中讨生活,那只是挣扎。觅享用,那只是堕退。问前途,也恐只有毁灭。想补救,只有重返自然,再回到乡村,在孤独的安定中另求生机,重谋出路。

因此人类文化之最大危机,莫过于城市僵化,与体活动之僵化。人类从自然中产出文化来,本来就具有和自然反抗决斗的姿态。然而文化终必亲依自然,回向自然。否则文化若与自然隔绝太甚,终必受自然之膺惩,为自然所毁灭。乡里人终需走进都市,城市人终需回归

乡村。科学落后的民族,如何习得科学,建设新都市,投入大体而活动?城市人如何调整科学发展过度的种种毛病,使僵化了的城市,僵化了的体生活,依然回过头来重亲自然,还使人享受些孤独与安定的情味?这是现代人所面遇的两大问题。而其解决困难的方法与途径各不同。这里需要各自的智慧,各自的聪明,谁也不该学步谁,谁也不须欣羡谁。

(摘编自钱穆《乡村与城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自然走向文化,从孤独走向大,从安定走向活劫,是人类历史进程中个体生命发展的一个大致规律。

B.人的文化、大与活动离不开自然、孤独与安定,犹如木之枝、水之流离不开木之根、水之源一样。

C.与城市相比,乡村是自然、孤独与安定的,乡村中的人向往城市文化,希望融人大,参与城市活动。

D.一个乡里人到城市里去奋斗,参与创造。他在紧张、进取的生活里忍耐着,应付着,是为了消散精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个城里人走向乡村,是暂时脱离城市的一种休息,他在孤独与安定中,亲近自然,恢复心力体力。

B.人的心力体力和智慧情感及意志气魄,是从乡村生活中汲取的;不时地回归乡村为了更好地走进都市。

C.人类不能始终保持和自然反抗决斗的姿态,人类文化如果过分隔离自然,必受惩罚,最终被自然毁灭。

D.现代人面临和解决乡里人如何走进都市,城市人如何回归乡村这两个问题时,需要不同的方式与智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中一定不能没有文化,没有都市,没有大集合的种种活动,但更不能没有自然、乡村、孤独与安定。无论对个人还是对整个社会,都是如此。

B.在已成熟的文化,已繁华的都市,已热闹的大,已定形的活动中讨生活不是人类最理想的生命状态。所以,现实生活中有从城市返回乡村发展的人。

C.人类从大自然中创造文化,从乡村里建设都市,从孤独中集成大,从安定中寻出活动。在城市里出生长大始终没有去过乡村的人无法真正创造文化。

D.城市的僵化与体活动的僵化是人类文化的最大危机。要解决这一危机,城市人必须调整都市发展过度的种种毛病,重新亲近自然,享受孤独与安定。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巨源字子渊,其先成都人。巨源倜傥有大志,善骑射,涉猎诸子百家之书。应进士不中,武举又不中。刘光祖见而异之,荐之总领钱粮陈晔,以右职举为凤州堡子原仓官,驰骋射猎,倾财养士,沿边忠义,咸服其才。

吴曦叛巨源阴有讨贼志结义士三百人给其钱粮曦胁安丙为丞相长史丙称疾程梦锡见丙,丙叹曰:世事如此,世无豪杰!梦锡因及巨源之谋。丙曰:肯见我乎?乃嘱梦锡以书致巨源,延之卧所。巨源曰:先生而为逆贼丞相长史耶?丙号哭曰:目前兵将,我所知,不能奋起。必得豪杰,乃灭此贼,则丙无复忧。巨源大喜,曰:非先生不足以主此事,非巨源不足以了此事。巨源、好义忧事浸泄,遂以二月乙亥未明,好义率其徒入伪宫,巨源持诏乘马,自称奉使,入内户,曦启户欲逸,李贵执杀之。卫者始拒斗,闻有诏皆却。巨源、好义迎丙宣诏,

以曦首徇。三军推丙权四川宣抚使,巨源权参赞军事。丙奏功于朝,以巨源第一,诏补承事郎。

巨源谓丙曰:曦死,贼胆以破,关外四州为蜀要害,盍乘势复取。好义亦以为言。丙虑军无见粮,巨源力言四州不取,必有后患,自请为随军措置粮运,俄诏巨源朝奉郎,与通判差谴,兼四川宣抚使司参议官。时赵彦呐以在夔诛禄禧得州通判,巨源曰:杀禄禧与通判,杀吴曦亦与通判耶?以启谢丙曰:飞矢以下聊城,深慕鲁仲连之高谊;解印而去彭泽,庶几陶靖节之清风。又遣诉功于朝,而从兴元都统制彭辂乞书遗韩侂胄,辂阳许而阴以白丙。或言巨源与其徒米福、车彦威谋为乱,丙命王喜鞫之,福、彦威皆抵罪。正将陈安复告巨源结死士入关,欲焚沔州州治,俟丙出则杀之。丙积前事,因欲去巨源,然未有以发也。

(删节自《宋史·杨巨源传》)

【注】李好义,名将,当时与其徒谋举义,反对吴曦。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吴曦叛巨源/阴有讨贼志/结义士三百/人给其钱粮/曦胁安丙为丞相长史/丙称疾/程梦锡见丙

B.吴曦叛/巨源阴有讨贼志/结义士三百人/给其钱粮/曦胁安丙为丞相/长史丙称疾/程梦锡见丙

C.吴曦叛巨源/阴有讨贼志/结义士三百/人给其钱粮/曦胁安丙为丞相/长史丙称疾/程梦锡见丙

D.吴曦叛/巨源阴有讨贼志/结义士三百人/给其钱粮/曦胁安丙为丞相长史/丙称疾/程梦锡见丙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举,始于唐代,主要是选拔将才,与文举比较,武举出身的地位高于文举的进士。

B.右职,古代崇右,故以右为上为贵,所以右职一般指重要职位,也可用来指武职。

C.权,权且、暂时,可用于暂时行使某职位的职权。如权国,就是摄政的意思。

D.鞫,古代是官府审判案件的常用词,指审问、审讯的意思,鞠狱就是审理案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巨源少有大志,却仕途不顺。他文武兼修却文武科举均不中得不到任何认可,无收获。

B.杨巨源不仅擅长骑射,也懂得笼络人心。很多边境士人都仰慕他的忠义,佩服他的才能。

C.杨巨源做事很有计谋,懂得各尽其才。他和安丙谋事的时候能合理分配任务,有条不紊。

D.杨巨源眼光长远,却略显傲慢。在胜利后能预见关外四州的危害性,却认为自己封赏不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曦启户欲逸,李贵执杀之。卫者始拒斗,闻有诏皆却。

答:

(2)又遣诉功于朝,而从兴元都统制彭辂乞书遗韩侂胄,辂阳许而阴以白丙。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刘晨阮肇游天台

曹唐

树入天台石路新,云和草静迥无尘。烟霞不省生前事,水木空疑梦后身。

安徽省合肥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安徽省合肥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读小说就是为了读故事?故事与叙事是不同的,叙事才更接近小说的本质。正如托马斯·曼所说,小说家既要通晓现实,也要通晓魔力。故事所描述的是一种现实,而叙事则是一种语言的魔力。应该说,从先锋小说发起叙事革命开始,小说写作就不仅是再现经验,讲述故事,它还是一种形式的建构,语言的创造。写作再也不是简单的“讲故事”了,只有建构起了自己的叙事方式的作家,才称得上是一个有创造性的作家。可是,这个经过多年探索所形成的写作难度上的共识,开始被文学界悄悄地遗忘。更多的人,只是躺在现成的叙事成果里享受别人的探索所留下的碎片,或者回到传统的叙事道路上来;故事在重新获得小说的核心地位的同时,叙事革命也面临着停顿。 这种停顿,表明艺术惰性在生长,写作和阅读耐心在日渐丧失。讲述一个有趣而好看的故事,成了多数作家潜在的写作愿望。然而,文学一旦丧失了语言冒险的乐趣,只单纯地去满足读者对趣味的追逐,它还是真正的文学吗?说到底,文学的独特价值,许多时候正是体现在语言的冒险、叙事的探索上,这样往往能开辟出一条回归文学自性的道路。可是,在这样一个喧嚣、躁动的时代,有谁愿意去做那些寂寞的叙事探索? 短篇小说艺术在近年的荒芜,或许作为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另一个旁证。以前的作家,常常将一个长篇的材料写成短篇,现在恰恰相反。如今,长篇小说盛行,短篇小说则已退到文学的边缘,核心的原因还是故事与叙事之间的较量。长篇小说的主题词是故事和冲突,读者对长篇的毛病是容易原谅的,篇幅长了,漏洞难免会有,但只要故事精彩,就能让人记住。对短篇,要求就要严

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高三调研性检测数学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高三调研性检测试题 数学理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i 是虚数单位,则 21i i =-( ) A .1i -+ B .1i + C .1i - D .1i -- 2.已知集合{} ,x A y y e x R ==∈,{} 260B x R x x =∈--≤,则A B ?=( ) A .()0,2 B .(]0,3 C .[]2,3- D .[]2,3 3.执行如图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S 的值为( ) A .9 B .19 C .33 D .51 4.双曲线22 221x y a b -=的一条渐近线与直线210x y +-=垂直,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1 5.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

A .72 B .144 C. 216 D .105+6. 在ABC ?中,角,,A B C 对应的边分别为,,a b c ,60,4,C a b c =?==,则ABC ?的面积为( ) A 7. 已知,x y 满足约束条件252340380x y x y x y +≥?? -+≥??--≥? ,则2z x y =-的最小值是( ) A .0 B .4 C. 5 D .6 8. 已知函数()sin 6f x x πω? ?=+ ?? ?的图象向右平移3π个单位后,所得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则ω的最小正值为( ) A .1 B .2 C. 3 D .4 9.用数字0,1,2,3,4组成没有重复数字且大于3000的四位数,这样的四位数有( ) A .250个 B .249个 C. 48个 D .24个 10.函数()1x x y e e x x -? ?=-- ?? ?的图象大致是( ) A . B . C. D .

安徽省合肥市2018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文言文翻译)

安徽省合肥市2018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2.答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世纪的中国文学,基本是在作为一个框架的“中国”内部展开,是对这个框架内部的个人或群体的书写,而此框架本身并未成为作家们自觉描写的对象。“中国”可以表现为人,可以表现为山川大地,可以表现为辽阔的疆土,也可以表现为悠久的历史。但综合来看,对于“中国”的书写表现出发散性的特点,“中国”基本并未作为一个融贯的理念,更很少作为一个文明体得到呈现。 当下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被命名为“新时代”,这一命名具有深远的文明史意义。而作为创造新文明之主体的“中国”,将越来越鲜明地成为一个意蕴深远的理论概念,成为我们向远方眺望的基本视野。由这种视野出发的新时代文学,也将具有越来越鲜明的纵深感,并最终在客观上将自身发展成为表现新时代之本质性和整体性的史诗。 “新时代”具有深远的文明史意义,这并不是说当中国进入新时代后,就化解了所有的矛盾和问题,以一种文明的完成时态而存在。新时代对新文明的创造是一个正在展开的过程,这个未有穷期的动态过程包含一种内在的张力,即它一方面在本质上表现为批判、推动现有文明进程的创造性和超越性,另一方面又在具体的现实问题上表现出一系列矛盾。 立足于现实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来展开文学世界,这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传统,也是当下文学的基本特点。臵身于社会矛盾的漩涡中,将自己的笔投向现实问题的更深处,揭示复杂的人性和丰富的痛苦,这应该是作家的底线,也是作家良知的根本体现。直面矛盾,直面现实,从文学内部思考同时代的重大问题,也正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传统。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内容的转化会带来文学题材和美学形态的变化,比如乡土文学和都市文学的消长、生态文学和科幻文学的涌现等等。但是,“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写出国人的灵魂”,这些由鲁迅所高扬的伟大的现实主义精神,仍将是新时代作家不可忘记的创作指南。而且随着人民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上更普遍更深入的要求的提出,也由于生产力不充分尤其是不平衡的状况的存在,社会矛盾给人的内心刻下的印痕更为深隐也是可能的。这就更要求新时代的作家继续“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 “新时代”给当下文学所带来的挑战还表现在作家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去触及乃至包含“新时代”所具有的文明史意义这一议题。而当我们意识到作为一种整体性的新文明的担纲者只能是“中国”这一综合性的主体的时候,则问题又转化为新时代的作家如何崔自己的

2019届合肥市高三调研性检测试卷地理答案

合肥市2019届高三调研性检测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C B C B C D A B B A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C A C D A A D D B D 题号2122232425 答案A D A C 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50分) 26.(12分) (1)干旱(2分)深居内陆,距海较远,水汽难以到达;地形(高原和山地)阻挡,阻碍水汽深入;夏季气温高,蒸发强。(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2)现在城镇相对古城遗址位置向河流上游方向移动(或更靠近山前地带)(2分)原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们过度开垦,大量破坏固沙植被;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绿洲水源枯竭;沙漠的扩张湮没古绿洲。(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27.(12分) (1)地中海气候(2分)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4分)(2)位于亚热带地区,冬季温暖利于油橄榄越冬;(2分)夏季气温高,降水少,光照充足,(2分)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的积累(2分)。 28.(14分) (1)水陆交通便利,便于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协作条件;政府政策的支持。(每点3分,任答2点得6分) (2)利用互联网,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品牌的建设;加强技术研发,生产款式新颖、绿色环保的优质产品;建立营销—生产—售后服务体系;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每点2分,任答4点得8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29.(12分) (1)奥里诺科河流域内大多属于热带草原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导致河口水位季节变化大;(3分)地处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水网密布,多沼泽。(3分) (2)亚马孙河地处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降水丰富;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河流流量大,一片汪洋,成为“河海”。(每点3分,任答2点得6分) 地理试题答案第1页(共1页)

合肥市2017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合肥市2017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8424”西瓜于1984年在新疆培育成功。1987年上海引种该品种,并于2005年开始在沿海围垦滩涂种植。近年来,上海“8424”西瓜戴上了电子标签,消费者用手机可以查询西瓜的产地、施肥、采摘时间等信息。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与上海相比,新疆种植“8424”西瓜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 关照充足 B. 热量充足 C. 土壤肥沃 D. 水源丰富 2. 沿海滩涂能够种植“8424”西瓜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A. 交通 B. 市场 C. 政策 D. 科技 3. 给上海“8424”西瓜戴上电子标签可以 ①延长西瓜的产业链条②鼓励瓜农发展绿色农业 ③降低西瓜的生产成本④扩大西瓜的品牌影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宣纸易保存,不易褪色,被誉为“纸中之王”,青檀树树皮和沙田稻稻草是制造宣纸的重要原料。2009年,宣纸制作技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图示意皖南某区域等高线分布(图a)和原料晾晒场景观(图b)。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 沙田稻最可能种植在图a中的地方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5. 宣纸不易褪色得益于原料的晾晒,图b原料晾晒场景观最可能出现在图a中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6. 青檀树皮晾晒是宣纸制作的重要工序,图b晾晒场铺垫卵石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宣纸原

料受到 A. 炙烤 B. 冻害 C. 雨淋 D. 浸泡 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出现众多风蚀坑,坑边发育有植被覆盖的沙丘,研究发现该地区风蚀坑规模扩大、沙丘高度不断增加。2000年以后,浑善达克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下图示意某风蚀坑及坑边沙丘等高线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 根据风蚀坑的形态,推测该地盛行( ) A. 偏东风 B. 偏南风 C. 偏西风 D. 偏北风 8. 图示沙丘高度不断增加是因为沙丘比风蚀坑( ) A. 风速快 B. 植被多 C. 坡度缓 D. 降水多 9. 为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可在该地区( ) ①营造常绿阔叶林②风蚀坑内设置沙障 ③控制越野自驾游④种植耐旱农作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标准木是指在森林调查中选测的有代表性的树木。下图示意2006—2007年西藏某地(29°N,94°E)云杉林标准生物量垂直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018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调研性检测数学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8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调研性检测 数学理试题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i 是虚数单位,则 21i i =-( ) A .1i -+ B .1i + C .1i - D .1i -- 2.已知集合{} ,x A y y e x R ==∈,{} 260B x R x x =∈--≤,则A B ?=( ) A .()0,2 B .(]0,3 C .[]2,3- D .[]2,3 3.执行如图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S 的值为( ) A .9 B .19 C .33 D .51 4.双曲线22 221x y a b -=的一条渐近线与直线210x y +-=垂直,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D 1 5.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

A .72 B .144 C. 216 D .105+ 6. 在ABC ?中,角,,A B C 对应的边分别为,,a b c ,60,4,C a b c =?==ABC ?的面积为( ) A 7. 已知,x y 满足约束条件252340380x y x y x y +≥?? -+≥??--≥? ,则2z x y =-的最小值是( ) A .0 B .4 C. 5 D .6 8. 已知函数()sin 6f x x πω? ?=+ ?? ?的图象向右平移3π个单位后,所得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则ω的最小正值 为( ) A .1 B .2 C. 3 D .4 9.用数字0,1,2,3,4组成没有重复数字且大于3000的四位数,这样的四位数有( ) A .250个 B .249个 C. 48个 D .24个 10.函数()1x x y e e x x -? ?=-- ?? ?的图象大致是( ) A . B . C. D . 11.已知0a b >>,则41 a a b a b + + +-的最小值为( )

安徽省合肥中学2019届高三暑期调研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附答案)

高三暑假检测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载)伍子胥(楚国人)为报父兄被楚平王所杀之仇,逃至吴国,最终引吴兵攻楚并破城。当时对此持肯定态度的是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2.孟子说过:“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统治者如果违背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据此可知,他们 A.反对君主绝对专制权力B.政治主张根本对立C.实质是在反对君主制度D.具有民主化的倾向 3.《唐律疏议·斗讼》“殴伤妻妾”条规定:“诸殴伤妻者,减凡人二等(与凡人比减二等);死者,以凡人论。殴妾折伤以上,减妻二等”。这一规定,本质上反映了 A.血缘亲疏B.男尊女卑C.妻妾有别D.引礼入法 4.宋代,妇女缠足习俗在特权阶层中流传开来。对于农村和城市下层的妇女来说,它是不可行的;但是富有的家庭经常为他们的女儿缠足以增加她们的魅力、展示她们较高的社会地位并加强对女孩行为的控制。 这表明宋代 A.缠足之风在上层社会更加盛行B.缠足是贵族妇女所独有的独权 C.富家女子更易受理学思想影响D.经济条件是缠足的决定性因素 5.对表1解读正确的是

表1中国历代官民比例表 朝代西汉东汉唐元明清 比例1:7945 1:7464 1:2927 1:2613 1:2299 1:911 A.国家机构日益膨胀B.阶级矛盾日趋尖锐C.行政效率不断下降D.冗官问题由来已久 6.乾隆年间,刑部制定条例、严厉禁止盗卖宗族公产,包括义田祀产以及宗祠房屋,违者处以重刑。此条例颁行后,各地宗族在修订宗族法时,皆增立专条,要求将本族族产的数量、种类、分布等情况报官备案,这表明 A.政府是宗族公产实际所有人B.盗卖宗族公产现象愈演愈烈 C.宗族是传统中国的重要根基D.修订宗族法唯官府马首是瞻 7.郭嵩焘1879 年离职乘坐轮船返回湖南,官绅哄动苦阻,集议于上林寺,差点把他寓所焚毁。1896年熊希龄、蒋德钧等人为创办湖南内河轮船企业四处奔走游说,并于次年春获得湖广总督张之洞批准。这一变化 A.推动西学东渐上升到制度层面B.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 C.反映了近代航运事业艰难发展D.表明民众接受了近代化思想 8.图1版画名为《高丽月夜大战牛阵得胜全图》,作于甲午战争期间。画中,狂牛角上绑有利刃,背上负有灯笼,直冲日军而去,日军士兵或瘫软在地,或仓皇返身逃跑。这幅版画

安徽省合肥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汽车甲和乙在同一公路上做直线运动,下图是它们运动过程中的v t -图像,二者在1 t 和2 t 时刻的速度分别为1v 和 2 v ,则在 1 t 和2 t 时间内( ) A.乙运动的加速度不断增大 B.甲与乙间距离越来越大 C.乙的平均速度12 2 v v v =+ D. 1 t 时刻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2.一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水平力F 作用下,经时间t 、通过位移L 后,动量变为p 、动能变为k E 。若上述过程中F 不变,物体的质量变为2 m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时间2t ,物体动量变为2p B.经过位移2L ,物体动量变为2p C.经过时间2t ,物体动能变为 4k E D.经过位移2L ,物体动能变为 4k E 3.2016年11月14日“超级月亮”现身合肥市夜空,某时刻月亮看起来比平常大14%、亮度提高了30%,这是因为月球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动到近地点的缘故,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时月球的速度最小 B.此时月球的加速度最大 C.月球由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的过程,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做负功 D.月球由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的过程,月球的机械能减小 4.如图所示,绷紧的长为6m 的水平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以恒定速率12/v m s =运行。一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台面滑上传送带,其速度大小为 2 5/m s v =。若小物块 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0.2μ=,重力 加速度2 10/g m s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物块在传送带上先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然后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若传送带的速度为1/m s ,小物块将从传送带左端滑出 C.若传送带的速度为5/m s ,小物块将以5/m s 的速度从传送带右端滑出 D.若小物块的速度为4/m s ,小物块将以4/m s 的速度从传送带右端滑出 5.如图所示,电荷量相等的两个电荷1 Q 和2 Q ,两者连线及中垂线上分别有A 点和B 点,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两者是同种电荷,则A 点的电势一定高于B 点的电势 B.若两者是同种电荷,则A 点的场强一定大于B 点的场强 C.若两者是异种电荷,则A 点的电势一定高于B 点的电势 D.若两者是异种电荷,则A 点的场强一定大于B 点的场强

安徽省合肥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调研性检测英语试题含答案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分,满分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ft? A. £. B. £. C. £ 答案是C。 1.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 In a hotel. B. In a clinic. C. In a classroom. 2. When will the concert start? A. At 7:40. B. At 7:50. C. At 8:00. 3. What is the woman probably doing? A. Driving her friend home. B. Visiting the man’s office. C. Looking for a new house. 4.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Doing exercise. B. Choosing a gym. C. Taking a PE exam. 5. What does the man expect o do with his TV? A. Have it fixed for free. B. Return it to the store. C. Change it for a new one.

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高三三模数学(理科)试题

市2018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数学试题(理科)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复数2i 1i z = +(i 为虚数单位),则z = A.3 B.2 C.3 D.2 2.已知集合{220A x R x x =∈-≥,{}2210B x R x x =∈--=,则()C R A B = A.? B.12?? -???? C.{}1 D. 1 12??-????, 3.已知椭圆22 22:1y x E a b +=(0a b >>)经过点A () 5 0, ,()0 3B ,,则椭圆E 的离心率为 A.23 B.5 C.49 D.5 9 4.已知111 2 3 23α? ?∈-??? ?,,,,,若()f x x α=为奇函数,且在()0 +∞, 上单调递增,则实数α的值是 A.-1,3 B.13,3 C.-1,13,3 D. 13,1 2 ,3 5.若l m ,为两条不同的直线,α为平面,且l α⊥,则“//m α”是“m l ⊥”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已知()()*12n x n N -∈展开式中3x 的系数为80-,则展开式中所有项 的二项式系数之和为 A.64 B.32 C.1 D.1- 7.已知非零实数a b ,满足a a b b >,则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A.33a b > B.22a b > C.11 a b < D.1122 log log a b < 8.运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出的s 值为10-,则判断框的条件应该 是 A.3?k < B.4?k < C.5?k < D.6?k < 9.若正项等比数列{}n a 满足()2*12n n n a a n N +=∈,则65a a -的值是 A.2 B.162- C.2 D.162 10.如图,给7条线段的5个端点涂色,要求同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不能同色,现有4种不同的颜色可供选择,则不同的涂色方法种数有 A.24 B.48 C.96 D.120 11.我国古代《九章算术》将上下两面为平行矩形的六面体称为刍童.如图所示为一个刍童的三视图,其中正视图及侧视图均为等腰梯形,两底的长分别为2和4,高为2,则该刍童的表面积为 A.125 B.40 C.16123+ D.16125+ 12.已知函数()22f x x x a =---有零点12x x ,,函数 ()2(1)2g x x a x =-+-有零点34x x ,,且3142x x x x <<<,则实数a 的取 值围是 A.924??-- ???, B.9 04?? - ??? , C.(-2,0) D.()1 +∞,

合肥市2019届高三调研性检测理科数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

合肥市2019届高三调研性检测 数学试题(理科)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12M x x =-<<,{}13N x x =≤≤,则M N = (A)(]1,3- (B)(]1,2- (C)[)1,2 (D)(]2,3 (2)已知复数122i z i -= -(i 为虚数单位),则||z = (A)15 (B)35 (C)45 (D)1 (3)右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我国古 代数学家赵爽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像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 情好客.已知图中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2和3.若从右图内随机取一 点,则该点取自阴影区域的概率为 (A)23 (B)89 (C)1213 (D)2425 (4)已知实数x y ,满足条件00220x y x y x y -≤??+≥??+-≤?,则2z x y =-的取值范围是 (A)26 3??-????, (B)20 3?????? , (C)[)6 -+∞, (D)[)0 +∞, (5)已知直线:50l x y +-=与圆222:(2)(1)(0)C x y r r -+-=>相交所得的 弦长为C 的半径r = (6)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若输出的结果为15,则判断框中的条件是 (A)4?i < (B)5?i < (C)6?i < (D)7?i < (7)已知t a n 3α=,则s in c o s 22ππαα????-?+ ? ????? 的值为 (A)310 (B)310- (C)35 (D)35- (8)已知双曲线22 22:1(00)x y M a b a b -=>>,的焦距为4,两条渐近线的夹角为60o ,则双曲线M 的标准方程是 (A)2213x y -= (B)2213x y -=或2 213 y x -= (C)221124x y -= (D)221124x y -=或22 1412 x y -= (9)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和侧视图都由半圆及 矩形组成,俯视图由正方形及其内切圆组成,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等于 (A)488π+ (B)484π+ (C)648π+ (D)644π+ (10)若将函数()()()2cos 1cos 1cos f x x x x =+-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为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y g x =的图象,则函数()y g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A)()2k k k Z πππ??-+∈????, (B)() 2k k k Z πππ??+∈???? ,

最新合肥市2018届高三调研性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合肥市2018届高三调研性检测 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满分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6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7-10题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甲、乙两个物体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v-t 图象如图所示.关于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s 时,甲在乙前方 B.t=2s 时,甲、乙相遇 C.t=4s 时,乙的加速度方向开始改变 D.0-6s 内,甲、乙平均速度相同 2、如图所示,两物块A 和B 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物块B 在水平外力F 作用下沿粗糙水平地面向右运动,同时物块A 匀速上升,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 的速度逐渐增大 B.绳对B 的拉力逐渐减小 C.地面对B 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D.地面对B 的支持力逐渐减小 3、在引力场中可以用类似于电场强度的一个物理量来描述引力场 的强弱.若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地球表面处重力加速度为g,引力 常量为G.下列能描述地球表面高2R 处引力强弱的表达式是( ) 24.R GM A 29.R GM B 2.g C 3.g D 4、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副线圈接有两个相同的灯泡L1和L2.R 为定值 电阻. S 处于断开状态。若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则S 闭合 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副线圈两端的电压增大 B.原线圈中的电流减小 C.灯泡L1变亮 D.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增大

5、一电子以初速度v0,垂直于场强方向射入平行板电容器,射出电容器时的速度为 。若上述过程中电子的初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电子重力不计,则电子射出电容器时的速度为( ) A. 05v B. 022v C. 03v D. 052v 6、木块A 、B 、C 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B 和C 之间用一轻质弹簧相连接,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给A 一初速度,使其沿B 、C 连线向B 运动,随后与B 相碰并粘合在一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 与B 碰撞过程,二者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B.A 与B 碰撞过程,二者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C.A 与B 一起压缩弹簧的过程,A 、B 、C 及弹簧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 D.A 与B 一起压缩弹簧的过程,A 、B 、C 及弹簧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8、如图所示,电路中R1和R2均为可变电阻,平行板电容器C 的极板水平放置.闭合开关S,电路达到稳定时,一带电油滴恰好悬浮在两板之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仅增大的R1阻值,油滴仍然静止 B.仅增大R2的阻值,油滴向上运动 C.增大两板间的距离,油滴仍然静止 D.断开开关S,油滴将向下运动 9、 某个电子以某一速度射入一电场或磁场,电子重力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射入电场中,电子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若射入电场中,电子可能做做匀速圆周运动 C.若射入匀强磁场中,电子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若射入匀强磁场中,电子可能做做匀速圆周运动 10、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半径为R 的光滑半圆轨道与粗糙水平面平滑连接,水平 面上放置一轻弹簧,其右端固定,左端被质量为m 的小物块压缩至P 点(弹簧左端与 小物块末连接),P 点与圆弧最低点A 的距离为R.现将小物块由P 点静止释放,此后 它恰能到达圆弧最高点C.已知物块与弹簧分离的位置在AP 之间,物块和水平面间 的动摩擦因数为0.5,重力加速度为g.则有关上述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对物块做的功为3mgR B.在最高点物块与轨道间有相互作用力 C.物块在B 点对轨道的作用大小为3mg D.在PA 段物块机械能减少了0.5mgR

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理综化学试卷(含答案)

合肥市2018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理科综合试题(化学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B:11C:12N:14O:16S:32Cl:35.5Cu:64Sn:119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知识无处不在,下列与古诗文记载对应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常见古诗文记载化学知识 A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的能量低于水,冰变为水属于吸热反 应 泥土具有吸附作用,能将红糖变白糖B 《泉州府志》: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 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 性质不稳定,撞击易爆炸 C 《天工开物》:凡研硝(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 生,祸不可测。 D 《本草纲目》:釆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 石碱具有碱性,遇酸产生气体久则凝淀如石(石碱),浣衣发面。 8欧美三位科学家因“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研究而荣获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纳米分子机器研究进程中常见机器的“车轮”组件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互为同系物 B.①②③④均属于烃 C.①④的一氯代物均为三种 D.②④互为同分异构体 9.实验室按如下装置测定纯碱(含少量NaC1)的纯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滴人盐酸前,应将装置中含有CO2的空气排尽 B.装置①、④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CO2进入装置③

C.必须在装置②、③间添加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 D.反应结束时,应再通入空气将装置②中CO2转移到装置③中 10.短周期主族元素Ⅹ、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Ⅹ、W同主族且W原子核电荷数等于X原子核电荷数的2倍,Y、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Ⅹ、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A.Ⅹ的原子半径比Y的原子半径大 B.Ⅹ形成的氢化物分子中不含非极性键 C.z、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酸 D.Y单质与水反应,水可能作氧化剂也可能作还原剂 11.如下图所示,装置(I)是一种可充电电池,装置(Ⅱ)为惰性电极的电解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闭合开关K时,电极B为负极,且电极反应式为:2Brˉ-2eˉ=Br2 B.装置(I)放电时,总反应为:2Na2S2+Br2=Na2S4+2NaBr C.装置(I)充电时,Na+从左到右通过阳离子交换膜 D.该装置电路中有0.1moleˉ通过时,电极Ⅹ上析出3.2gCu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A 向一定浓度CuSO4溶液中通人H2S气 体 出现黑色沉淀H2S酸性比H2SO4强 B 常温下,相同铝片分别投入足量稀、浓 硫酸中浓硫酸中铝片先溶 解完 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 大 C 2mL0.1mol·L-1MgCl2溶液中滴加2滴 1mol·L-1NaOH溶液,再滴加2滴 0.1mol·L-1FeCl3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 生成红褐色沉淀 Ksp[Mg(OH)2]>|Ksp[Fe(OH)3] D 向2mL2%CuSO4溶液中加入几滴 1%NaOH溶液,振荡后加入几滴有机物 Ⅹ溶液,加热 未出现砖红色沉淀Ⅹ不可能是葡萄糖

安徽省合肥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含答案)word版

安徽省合肥市2017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数学试题(理科)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选择题用答题卡的考生,答第1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试题科目用 2B 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用答题卡的考生,在答第I 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 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和答题卷的选择题栏中;不用答题卡的考生,在答第I 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在答题卷相应的选择题栏上。 3.答第Ⅱ卷时,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点、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卷相应的位 置;答题时,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卷上,不要在试题卷上答题。 4.考试结束,监考人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第I 、Ⅱ卷不收回。 第Ⅰ卷(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l0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复数5(3)2i Z i i = -+-在复平面内的对应点位于 (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2.集合2 {1,0,4},A N =-≤∈集合B={x|x -2x-30,x }, 全集为U ,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 A .{4} B .{4,—1} C .{4,5} D .{—1,0} 3.下列命题: ①,x ?∈R 不等式2 243x x x +>-成立; ②若2log log 22x x +≥ ,则x>1; ③命题“00,c c a b c a b >><>若且则”的逆否命题; ④若命题p: 2 ,11x x ?∈+≥R ,命题q :2 ,210x x x ?∈--≤R ,则命题p q ∧?是真命题.其中真命题只有 (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合肥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合肥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杭州市临安区境内多山,盛产山核桃。2007年前,临安区白牛村因大量村民外出务工成为“空心村”。2007年.白牛村村民开始利用互联网销售山核桃。此后,白牛村逐渐成为以加工和销售山核桃而闻名的电商村,物流、包装等相关产业也向该村集聚。如今,白牛村成为全国美丽乡村的典范。据此完成1-3题。 1. 2007年前,白牛村成为“空心村”的主要影响因素为 A.文化因素 B.环境因素 C.经济因素 D.政策因素 2. 2007年后,物流、包装等相关产业向白牛村集聚的直接原因是该村 A.农产品特色鲜明 B.自然环境优美 C.劳动力充足廉价 D.电子商务发展 3.发展电子商务对白牛村的积极影响有 ①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②优化当地人口结构 ③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④扩大粮食播种面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杞柳为多年生落叶灌木,喜生长在河漫滩和沟渠边的深厚沙壤土中。安徽省霍邱县适宜种植杞柳,当地人自周朝以来就使用杞柳枝条编制生产、生活用品。2008年,柳编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霍邱县柳编产业发展迅速,但杞柳种植面积却有所下降。下图为淮河流域(局部)地理事物分布图。据此完成4-6题。 4.霍邱县适宜杞柳种植的自然条件主要有 A.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 B.冬暖夏凉,气温年较差小 C.山地丘陵广布,地形崎岖 D.河滩众多,土壤深厚肥沃

5.历史上对图示区域杞柳种植有利的地理事件有 A.淮河流域人口外迁 B.黄河泛滥经正阳关夺淮人海 C.长江流域多次大旱 D.全球气候冷暖干湿不断交替 6.近年来,霍邱县杞柳种植面积有所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④淮河上游水利治理工程成效显著②运输费用上升,柳编产业效益下降 ③城市化造成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④柳编工艺失传,柳编制品质量降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安平桥是修建于南宋时期的跨海石桥,位于福建省安海镇和水头镇之间的淤泥质海湾上。该桥桥墩采用“睡木沉基”的方法修建,即先由人工平整河床底部,然后将捆扎的条木沉入淤泥作为基底,基底之上再用花岗石垒筑成不同形状的桥墩。水流急的航道采用单边或双边船形桥墩,水流缓的浅滩采用方形桥墩。古代,安平桥不仅沟通了安海湾东西两岸的交通,桥面还被作为码头,促进了当地商贸的发展。下图为南宋时期安平桥位置示意图及安平桥景观图。据此完成7-9题。 7.安平桥采用“睡木沉基”方法修建桥墩的最适宜月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8.安平桥在水流急的航道处采用船形桥墩主要是为了 A.减少桥底的泥沙淤积 B.减少水流对桥墩的冲击 C.提高上游枯水期水位 D.减少潮汐对河水的顶托 9.与在桥两端的海岸建设码头相比,南宋时期利用安平桥桥面作为码头的原因是 A.桥梁坚固,便于马车通行 B.海湾宽阔,便于躲避台风 C.桥面平整,利于货物堆放 D.桥下水深,利于船只停泊 开花植物百分比是指正在开花的植物种类占可开花植物种类的百分比。下图示意北半

2020届 安徽省合肥市 高三7月调研性检测(零模)物理试题(解析版)

合肥市2020届高三调硏性检测 物理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 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答第II卷时,必须使用0. 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 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 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第I卷(满分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一7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8—10题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中两条曲线所示。以下有关两车在t1~t2时间内运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车的位移相同 B. 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 C. 两车的速度均逐渐增大 D. 两车的加速度均逐渐增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 v t-图象中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大小表示位移,可知在12 t t:时间内,甲车的位移大于乙车的位移,故A错误; B. 根据 s v t =可知在 12 t t: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 C. 由v t-图象可知两车的速度均逐渐增大,故C正确;

t t:时间内,甲车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乙车的加D. v t 图象斜率的绝对值代表加速度的大小,在12 速度大小逐渐增大,故D错误。 2.电磁炉具有升温快、效率高、体积小、安全性好等优点。关于电磁炉加热食物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磁炉是通过面板发热来加热食物的 B. 电磁炉是通过锅底部产生的涡流发热来加热食物的 C. 只要是环保、绝缘材料做成的锅具均可以加热食物 D. 线圈中通入足够大的恒定电流也能加热食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电磁炉是利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制成的电器烹饪器具;使用时,加热线圈中通入交变电流,线圈周围便产生交变磁场,交变磁场的磁感线大部分通过金属锅底(铁锅),在锅底中产生大量的涡流,从而产生烹饪所需的热,所以电磁炉发热部分需要用铁锅产生涡流来加热; A. 与分析不符,故A错误; B. 与分析相符,故B正确; C.与分析不符,故C错误; D. 与分析不符,故D错误。3.在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中,人类带着地球流浪至木星附近时,上演了地球的生死存亡之战。木星是 太阳系内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早期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其中“木卫三”离木星表面的高度约为h,它绕木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约为T。已知木星的半径约为R,引力常量为G,则由上述数据可以估算出 A. 木星的质量 B. “木卫三”的质量 C. “木卫三”的密度

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高三调研性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版)

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高三调研性检测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1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节日大都与月亮的运动有关,其设定以月的弦、望、晦、朔为基准。在春节、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中,中秋节形成最晚,但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走都有着古老的渊源。 日月崇拜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日月的宗教礼俗。殷人将日月之神称东母与西母,周代依据日月的时间属性行朝日夕月的祭礼。“夕月”即秋分日的晚上在西门外祭月。春秋战国时,日月神被称为东皇公、西王母。沂南汉画像石中东王公、西王母分坐在柱状物(昆仑山)上,西王母两旁跪有捣药的玉兔,由此可知,晋代郭璞《<山海经>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言之有据,而后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演变而来。秦汉时期日月祭祀仍为皇家礼制,此后直至明清,历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礼仪。 上古时期祭月列入皇家祀典而例行祭祀后,民间缺少了祭月的消息,这可能与古代社会的神权控制有关,像日月这样的代表阴阳的天地大神,只有皇家才能与之沟通,一般百姓无缘祭享。隋唐以后,随着天文知识的丰富与文化观念的进步,人们对月亮有了较理性的认识,月亮的神圣色彩明显消褪。这时皇家也逐渐失去了对月神祭祀的独占权。对一般平民来说,月亮不再是那样“高不可及”。唐朝虽没有中秋节,但唐人精神浪漫,亲近自然,中秋赏月已成为文人的时尚,吟咏中秋明月的华章丽句寻常可见,如许浑《鹤林寺中秋夜玩月》云:“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 在宋代,中秋节已成为民俗节日。文人沿袭赏月古风,但其情趣大异于唐人。唐人大多由月亮的清辉联想到河山的壮美,友朋千里,邀赏明月,请酒风流,如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就借秋月抒发了感物怀人的情思。宋人常以月之阴晴圆缺,喻人生变化无常,苏轼《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就寄托着这种浩叹。似乎中秋明月的清光,也难掩宋人的感伤。不过对于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一种形态,即世俗的欢愉。北宋东京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东京梦华录》)。南宋杭州中秋夜更是热闹,在银蟾光满之时,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楼,临轩玩月,酌酒高歌;中小商户也登上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梦梁录》);市井贫民“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 团圆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宋人的团圆意识已与中秋节令发生关联,宋代城市居民阖家共赏圆月,就体现了这一伦理因素。明清时期,由于理学的浸染,民间社会乡族观念增强,人们对家庭曼为依恋,中秋节正是加强亲族联系的良机。“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连,取团圆之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月饼在宋代已经出现,但以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风俗大概始于明朝,小小的月饼在民间生活中作为团圆的象征与联系亲族情感的信物互相馈送。 节日是日常生活的亮点,节俗文化是时代精神的聚焦。中秋经历了文人赏月的雅趣,民间拜月的情趣,以及有吃月饼而无心看月的俗趣,节俗形态从古至今发生了重大变化。一部中秋节俗形态演变吏,也是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