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枣提质增效年工作意见.pdf
- 格式:pdf
- 大小:96.90 KB
- 文档页数:2
枣树提质增效综合管理技术规范我省枣树栽培面积达300多万亩,结果树面积在200多万亩。
因粗放管理,服务滞后等,导致有近60%的枣园低产低益,或受自然灾害烂枣裂果严重,制约着枣产业的发展。
为此,从现有的枣树栽培管理技术成果中,组装集成枣树提质增效综合管理技术,在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综合管理示范项目中大力推广应用。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在初果期(4-10年)、盛果期(10年生以上)的枣园应用。
综合管理技术枣树综合管理技术包括“土壤管理、整形修剪、花期管理、防裂果和病虫害防控”等5项实用技术。
一、土壤管理1.土壤深翻在枣树落叶后,耕翻或刨树盘土壤20-30厘米,里浅外深,并及时清除根孽,疏松土壤。
2.施肥秋季或春季施基肥,以堆肥、厩肥等长效性有机肥为主,每株施5-10公斤。
施肥方法用环状、条状、穴状均可,秋施基肥可与深翻土壤结合起来进行。
追肥在枣树的萌芽前、开花期、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进行,以有基复合肥为主,每株树1公斤。
3.浇水在有灌溉条件的枣园,可以在萌芽前、开花期、果实膨大期、越冬前浇水4次。
无灌溉条件的枣园做好土壤蓄水保墒和冬季树盘积雪。
山地或坡地枣园要应用旱地果园集水保墒技术。
有条件可安装滴灌渗灌系统,以解决枣园需水分的持续供应。
二、整形修剪1.结果树修剪(1)清除徒长枝。
结果期枣树,树冠向外扩张趋势逐渐减缓,树冠主枝弓背处常萌发直立向上的徒长枝,生长快,消耗营养,影响通风透光,引起内堂郁闭,造成主侧枝前段部分衰弱或死亡,应及时清除徒长枝。
从展叶后到开花期要连续抹芽、疏枝2-3次,保持树体生长不紊乱。
(2)回缩下垂枝。
枣树进入更新结果期,枝条角度开展并下垂,在这类枝条上易萌发新枣头,将新枣头短截,回缩下垂延长枝,选择向上的角度,在生长期进行摘心,控制器生长。
(3)疏剪过密枝和细弱枝。
进入枣树盛果期后,结果枝组趋向平展或下垂,枝条很容易造成交叉重叠,应及时疏截过密枝和细弱枝,改善光照条件。
(4)剪除机械损伤枝和病虫枯死枝。
提高红枣品质的技术措施5篇第一篇:提高红枣品质的技术措施提高红枣品质的技术措施摘要:在生产中提高红枣品质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枣果的膨大技术和增色技术两个方面,其核心是土、肥、水、光等的管理措施,再辅以修剪、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的应用,具有事半功倍之效果。
关键词:红枣增色膨大随着果品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对果品质量愈来愈高的要求,生产果实个大、匀称、口感好、着色好、外观优美的果品已成为果树生产的必然趋势。
目前在枣树生产中,比较熟的果实品质管理技术措施主要包括枣果的膨大技术和增色技术。
1.枣果膨大技术果个大小首先取决于品种的遗传特性,其次环境条件和树体贮藏营养水平对果个大小也有很大影响。
生产中常用的增大果个的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1)加强土肥水管理。
这是增大果个的根本性措施。
通过改土施肥,主要增施有机肥,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至1%--2%,可确保枣果膨大,切使产量增加。
在果实膨大前,追施磷、钾肥,可以提高细胞原生质活性,促进糖的运转,加强水合作用,使果实含水量增加,从而促进果个膨大。
生产实践证明,增施磷钾肥,对增大果实有明显作用。
(2)合理修剪。
及时更新枝组和果枝,控制直立枝、剪除病弱枝、疏剪密生枝,改善树体营养状况,有利于果实膨大的营养供应。
(3)严格控制结果量。
在五月份及时疏除多余幼果,特别是畸形果、病果和发育不良的弱瘦果应及早摘除。
在用果吊比确定适宜负载的基础上,尽可能使果实在树体上分布均匀。
(4)适当延迟采收期。
果实接近生理成熟的前一阶段时期,是果实迅速增重和提高品质的关键时期。
因此应该选择最佳采收时期,必要时可拖后几天采收。
(5)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喷施枣丰2号,不但可以促进枣果细胞分裂和加速枣果细胞纵径、横径延长生长,防止和减少枣果脱落,而且还可明显提高枣树叶片光合速率,增加枣树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提高树体干物质积累,从而达到防落果和增大果个的综合目的。
其使用方法是从枣果硬核期开始,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防落及膨大枣个作用明显,增产效果显著。
栽培技术2021.06大荔设施冬枣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党张莉王桂荣闵艳娥陕西大荔地处关中平原东部,枣树栽培历史2000多年,是全国枣树发源地之一。
现有冬 枣42万亩(其中设施冬枣35万亩$,销售收入占当地农业总产值的1/3,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
2019年大荔冬枣品牌经营力居全国第一,2020年大荔冬枣品牌市场影响力居全国第一。
随着大荔设施冬枣发展步入常态化轨道,进一步稳定、提升冬枣品质,确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品牌市场持久占有率成为当前果业工作重中之重。
下面,笔者结合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大荔设施冬枣提质增效关键技术,供果农朋友参考。
1优化设施结构,增强抗灾减害能力设施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设施冬枣栽培的成败。
设施冬枣栽培在棚体建造时,既要考 虑生长前期棚体阳面采光情况,保温和抗灾减害(冬季长时间寡照、极端低温、暴雪、大风等$能力,又要考虑后期棚内温度调控能力,尤其是自然通风口的设计必须科学,避免冬枣在花期或生长后期遭受高温和长时间干旱影响,造成焦花或果实日灼。
1.1设施建造目前大荔冬枣设施栽培模式主要有4种,即竹竿水泥大棚、钢架单膜(双膜$大棚、钢架棉被大棚和日光温室大棚。
设施建造存在的共性问题是结构不科学,自然通风口设置不合理,设施内温湿度调控困难,尤其是支柱竹竿和钢管骨架,连体棚较多,党张莉,王桂荣,陕西省大荔县果业发展中心,邮编715100;闵艳娥,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渭南市临渭区分校#收稿日期$2021-02-25柱多脊低,棚面坡度不够,棚内采光率低,抗灾减害能力不强。
2015年4月1日的强风和2016年11月的暴雪,使全县70%以上竹竿、水泥支柱和钢管大棚坍塌,棚内树体遭受重创。
设施内温湿度调控困难主要表现在棚内不能按物候期适时调控温度,有时在花期和果实膨大期,棚内温度高达45!以上,导致焦花和日灼现象频频发生。
2017年7月上中旬,受连续20天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影响,棚内60%~ 80%的冬枣被灼伤,严重影响了枣果质量,导致减产减收。
大棚冬枣品质提升技术方案作者:郭庆宏,李云,李良民来源:《果农之友》 2015年第2期郭庆宏李云李良民(山东省沾化县冬枣产业办公室山东沾化256800)近些年来,春暖式大棚冬枣生产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大棚冬枣坐果稳定、产量高、上市早,经济效益明显。
据调查统计,大棚冬枣较大田冬枣早上市15~20 天,亩销售收入增加1 倍以上。
但大棚冬枣也存在明显的缺点,如果形不周正、着色差、含糖量低、品质下降等。
针对上述情况,特提出如下改进方案:1 压低树高,留足通风空间棚高的设计要与种植密度、树形结构相结合,在北方地区,由于春秋两季容易出现大风气候,所以,大棚设计不宜过高,一般顶高3~3.2米。
棚高一旦确定,要留出足够的通风透光空间,枣树顶端距棚顶不少于1 米,过高的树要压顶开心。
2 疏枝定型,增加采光面积树冠郁闭是影响枣果品质的关键因素。
因此,大棚内冬枣树枝条不宜过多,树形选择应以开心形或小冠疏层形为好,过多骨干枝和枝条要及早疏除,以便于棚内通风透光。
3 疏果定果,确保果实整齐度一般情况下,冬枣大棚内温湿度容易控制,坐果稳定,产量也较高。
多数枣园坐果率高,要及时疏果定果,提高果实整齐度。
4 改善枣园环境,防止果面污染大棚冬枣果皮薄,果面极易受污染,特别是外围有防护林的枣园,要将防护林内的枯枝、病枝剪除;棚内绑扶支架(木棍、竹竿、绳头等)要及时清洗、更换,树上的枯枝、病枝、病叶要清除干净,以防雨水或喷药时冲刷,将粉末残留在果面上,引起果面污染。
5 及时撤除棚膜,提高昼夜温差大棚冬枣成熟时,果肉细嫩、松脆,但含糖量不高,这主要是因为后期棚内昼夜温差小,糖分积累少。
为提高昼夜温差,后期要将棚膜撤掉或采用卷帘式手动摇柄,将塑料膜卷到一侧,如遇降雨再将塑料膜盖上。
6 加强肥水管理,确保树势健壮不论是大棚冬枣还是大田冬枣,均需要充足的肥水条件才能保证树体健康生长,提高枣果品质。
7 科学防治病虫,避免肥药污染要根据病虫害发生与危害规律,确定主要防治对象。
冬枣提质增效年工作意见为推动我镇冬枣财产迷信成长、安康成长,久长延续造福全镇人平易近,出力打造富平易近的支柱财产,实在增添农人支出,不竭增进乡村协调,镇党委、当局决议展开“冬枣提质增效年”勾当。
为确保勾当顺遂展开,特拟定以下实行定见:1、强化忧患认识,充实熟悉展开“冬枣提质增效年”勾当的主要性和需要性近几年,在全镇泛博干部大众的配合尽力下,我镇冬枣财产显现出杰出成长态势,出格是客岁,冬枣质量较着进步,市场不竭拓展,枣农支出明显增添,财产全体成长程度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2011年全镇枣园面积统计到8万亩,此中金丝小枣2万亩、冬枣6万亩,年产冬枣1.2亿斤,小枣1500万千克,冬枣产量创汗青最高程度,完成枣业产值4亿元。
客岁枣农夫均纯支出4000元以上,枣业支出已成为我镇人平易近大众家庭经济支出的首要来历。
可是也要苏醒地看到,枣财产还很懦弱,成长中持久堆集的矛盾和成绩还良多,一些新环境、新成绩不竭呈现。
首要有:部门枣农的质量认识不强,存在单方面寻求产量、寻求年夜果的景象,出产办理上存在自觉性、经历主义,不敷迷信,尺度化程度低,品牌认识不强,部门买卖市场的功用没有获得充实阐扬,财产组织化水平不高,财产的不变性不敷等等。
以上成绩,如不采纳办法,当真处理,势必制约我镇冬枣财产的延续、安康成长。
全镇各级各部分,要充实熟悉展开“冬枣提质增效年”勾当的主要性和需要性,进一步强化忧患认识,一直连结苏醒脑筋,安不忘危、警钟常鸣,采纳无力办法,扎实有用地组织展开好“冬枣提质增效年”勾当,确保我镇冬枣财产延续安康成长。
2、展开“冬枣提质增效年”勾当的思绪和任务重点(一)整体思绪对峙以邓小平实际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惟为指点,当真贯彻落实迷信成长不雅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力,依照高产、优良、高效、生态、平安的要求,严酷产物质量,以做年夜做强特点富平易近支柱财产为方针,强化冬枣尺度化办理程度,力争在晋升冬枣质量上有新冲破;进一步推动采摘园扶植,力争在增添效益上有新冲破;年夜力实行品牌计谋,完成冬枣品牌创优。
冬枣提质增效年工作意见为推动我镇冬枣工业科学展开、健康展开,持久继续谋福全镇公民,着力打造富民的支柱工业,实在添加农人收入,不断增进乡村调和,镇党委、政府决议展开“冬枣提质增效年”活动。
为保证活动顺利展开,特拟定如下实施定见:一、强化忧患知道,充分知道展开“冬枣提质增效年”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近几年,在全镇广漠干部群众的一路尽力下,我镇冬枣工业呈现出杰出展开态势,特别是上一年,冬枣质量明显进步,商场不断拓宽,枣农收入明显添加,工业全部展开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2021年全镇枣园面积计算到8万亩,其间金丝小枣2万亩、冬枣6万亩,年产冬枣1.2亿斤,小枣1500万千克,冬枣产值创历史最高水平,完结枣业产值4亿元。
上一年枣农人均纯收入4000元以上,枣业收入已成为我镇公民群众家庭经济收入的首要来历。
可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枣工业还很软弱,展开中长期堆集的对立和问题还许多,一些新状况、新问题不断出现。
首要有:部份枣农的质量知道不强,存在片面寻求产值、寻求大果的现象,出产办理上存在盲目性、经历主义,不行科学,标准化水平低,品牌知道不强,部份交易商场的功用没有取得充分发挥,工业安排化程度不高,工业的稳定性不行等等。
以上问题,如不采用办法,仔细处置,必将限制我镇冬枣工业的继续、健康展开。
全镇各级各部门,要充分知道展开“冬枣提质增效年”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强化忧患知道,始终维持清醒脑筋,安枕无忧、警钟常鸣,采用有力办法,厚实有效地安排展开好“冬枣提质增效年”活动,保证我镇冬枣工业继续健康展开。
二、展开“冬枣提质增效年”活动的思路和作业重点(一)整体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辅导,仔细贯彻落实科学展开观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依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严厉产质量量,以做大做强特征富民支柱工业为方针,强化冬枣标准化办理水平,力求在进步冬枣质量上有新打破;进一步推动采摘园建造,力求在添加效益上有新打破;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完结冬枣品牌创优。
咬住关键技术提高冬枣品质冬枣,果皮薄,果形美观,果肉细嫩脆甜,营养丰富,品质极佳,为枣属中优良的晚熟鲜食品种。
积极发展冬枣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途径之一。
近年来,我们围绕如何提高冬枣的品质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和实践,总结出了一套技术措施。
一.及时防治病虫害防治冬枣树病虫害要根据其发生规律和危害特性进行防治。
对枣尺蠖、食芽象鼻虫、枣瘿蚊、舞毒蛾等发芽期害虫的防治要抓一个“早”字,使其构不成危害;对桃小食心虫、龟蜡蚧等生长期害虫的防治关键是准确地进行预测预报,抓住关键时期进行防治,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锈病、炭疽病、轮纹病等病害,防治的关键是喷药预防、保护,不给病菌浸染的机会,如一旦感染上病菌,根治是比较困难的。
在用药剂防治病虫害的同时要注意清洁果园,及时摘除病果、剪除病枝,拣拾病虫枝叶,集中烧毁;合理修剪,增加枣园通风透光能力。
二.适时开甲、摘心,力保“头棚枣”6月中旬,当冬枣树处于盛花期,即大部份枣吊上开花4-8朵时进行开甲。
此时开甲正值花质最好的“头棚花“盛开,坐果数量多,个头大,成熟期一致,品质好,商品价值高。
开甲时切口宽度为0.3-0.5厘米,上下切口宽窄要一致,剥皮时不留残皮。
剥后甲口要涂药保护,用纸或塑料布包扎,防止水份蒸发。
促使其尽早愈合,开甲应在天气晴朗时进行。
开甲以后,对除主枝延头外的枣头、二次枝、枣吊反复进行摘心,促其坐果。
三、疏花疏果,叶面喷肥,减少生理落果疏花疏果的时间,一般在6月中下旬进行。
方法是幼旺树1个枣吊留1个果,中庸树每2个枣吊留1个果,弱树每3个枣吊留1个果,其余的花、果全部摘除,留果要尽量选留顶花果。
疏果越早,生理落果越差,枣果就长得越快,枣果的整齐度高,品质好,产量高。
经观测,采取疏花疏果措施后,生理落果明显减轻。
试验表明,实行疏花疏果的冬枣树,枣吊坐果率是对照的2.4倍。
在疏花疏果的同时,每15天喷1次叶面肥,可促进果实发育,尤其是干旱少雨的年份,水浇条件较差的枣园。
大荔县冬枣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提质增效技术作者:周爱英来源:《山西果树》2010年第06期2006—2009年对大荔县冬枣管理中存在问题及优质高效的技术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总结报告如下。
1、当前冬枣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有机肥及钾肥施用量不足,基础肥力难以满足高产优质需要据县土肥站试验,我县冬枣高产优质的土壤肥力指标:土壤有机质应在1.5%以上,土壤速效氮含量60 mg/kg,土壤有效磷含量40 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150 mg/kg。
而2009年3月对100个冬枣示范园土壤取样测定,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0.97%,土壤速效氮平均含量49.81 mg/kg,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34.01 mg/kg,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1 27.40 mg/kg,四项指标均达不到标准要求。
有机肥施用量不足和化肥施用不平衡,钾肥严重短缺,是目前肥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2降雨不均,引发生理病害大荔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区,年降水量514 mm,旱涝分布不均,如果花期和幼果期干旱,就会影响开花结果和加重生理落果;若7—8月份枣果膨大期干旱,易发生缩果病,多雨则发生裂果烂果,降低枣果商品率及口感。
1.3环剥不当,影响枣果品质环剥过早,往往需2次环剥;环剥过晚,则很难坐“头蓬枣”。
二次环剥或环剥过宽,环剥口难以愈合,导致树势衰弱,病害加重。
据调查,主干二次开甲的枣树,次年死亡率达8%~15%;46%以上的树叶片小而黄,变薄、内卷,不能正常生长发育;32%的树只开花不能坐果,出现严重的大小年现象。
主干环剥口长期不能愈合的枣树,病果率高达30%~70%,其中枣黑斑病、缩果病严重,果实畸形,后味苦。
1.4激素使用不当,造成枣果贪青晚熟赤霉素使用量过大、次数过多和滥用膨大素、分裂素、增大剂等五花八门的激素或叶面肥,虽然果实变大了,产量上去了,但成熟期推迟了,品质下降了。
实践证明,过量使用激素和含有激素的叶面肥,特别是在果实膨大期(7月20日后)继续使用,则显著改变果形指数和增加皮厚,从而影响枣果着色和成熟。
为推进我镇冬枣产业科学发展、健康发展,长久持续造福全镇人民,着力打造富民的支柱产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不断促进农村和谐,镇党委、政府决定开展“冬枣提质增效年”活动。
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强化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开展“冬枣提质增效年”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近几年,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镇冬枣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特别是去年,冬枣质量明显提高,市场不断拓展,枣农收入显著增加,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2011年全镇枣园面积统计到8万亩,其中金丝小枣2万亩、冬枣6万亩,年产冬枣1.2亿斤,小枣1500万公斤,冬枣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实现枣业产值4亿元。
去年枣农人均纯收入4000元以上,枣业收入已成为我镇人民群众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枣产业还很脆弱,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还很多,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
主要有:部分枣农的质量意识不强,存在片面追求产量、追求大果的现象,生产管理上存在盲目性、经验主义,不够科学,标准化水平低,品牌意识不强,部分交易市场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的稳定性不够等等。
以上问题,如不采取措施,认真解决,必将制约我镇冬枣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全镇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冬枣提质增效年”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警钟常鸣,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有效地组织开展好“冬枣提质增效年”活动,确保我镇冬枣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开展“冬枣提质增效年”活动的思路和工作重点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严格产品质量,以做大做强特色富民支柱产业为目标,强化冬枣标准化管理水平,力争在提升冬枣品质上有新突破;进一步推进采摘园建设,力争在增加效益上有新突破;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实现冬枣品牌创优。
(二)工作重点
1、加快枣标准化产业进程,实现冬枣品质提升。
切实抓好技术培训工作。
充分发挥《枣业快讯》、聘请技术专家举办培训班等载体,加强培训的基础上,创新培训的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大培训力度,枣业办、办事处、村共114名科技推广人员,让广大枣农尽快全面掌握标准化生产技术,紧紧围绕提升品质这一主体,大力推广和使用先进技术成果,为冬枣的优质丰产丰收提供坚实的保障。
全年培训枣农总人数达到2万人。
为确保培训人员到位,对培训工作做以下规定:每村举办培训班时,到场枣农不少于40人,得2分;如少于40人,扣本办事处1分,扣村2分;在40人的基础上每超10人增0.5分。
深入开展“冬枣标准化生产进万家”活动,大力加强标准化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示范村、示范园的建设,年内建设冬枣标准化生产基地100亩,示范村1个,示范园6个。
各办事处分别建设1处面积不少于100亩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并分别完成50亩的嫁接改良工作任务,嫁接品种以短枝冬枣、金丝四号为主,同时分别抓出一个面积不少于300亩的清园示范点,示范点必须喷石硫合剂,要求10年生以上的枣园每亩56株;10年生以下的每亩111株,产量控制在每亩2000斤以内。
农业办抓出一个高标准纯绿色有机冬枣采摘园且必须进行土地流转,引导枣农提高认识、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大力推广平衡施肥技术,切实加强对生资市场的管理,从源头上控制影响冬枣质量生资的经营和使用,确保冬枣生产过程安全。
2、切实推进采摘园建设,实现效益增加。
采摘园建设是新形势下摸索出的一条新的增收渠道。
今年镇党委、政府将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发展中创新,在巩固中完善”的原则,积极扶持和鼓励枣业大村、强村建设采摘园。
年内,以棣邓路为轴心着力打造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冬枣长廊。
将棣邓路两侧沿线所有枣园,全部建设成为采摘园。
加大清园力度,确保示范园、采摘园内林相整齐、园内清洁、无杂草杂物、无间作物。
各办事处要有专门清园队伍,常抓不懈。
在去年建成2处采摘园的基础上,力争今年新建2—3处高标准冬枣采摘园。
经过土地流转建成一处县级纯绿色有机冬枣园。
镇党委、政府决定对今年新建采摘园按照面积、投入、建设标准,由镇财政适当拿出补贴资金进行补贴。
进一步完善提高原有采摘园的生产管理水平。
借鉴各地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运营模式,规范指导并进一步促进我镇冬枣专业合作社和枣业协会建设。
进一步探索、实践枣业生产统一的标准化、无公害管理,为全面提升我镇冬枣管理水平积累经验。
3、大力实施品牌创优,实现冬枣名牌战略。
打造冬枣名牌是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加收益的重要途径。
力争从建设生产基地、产品包装、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入手,进一步强化创新理念,进一步完善冬枣包装和分类销售,年内争取成功注册几个冬枣商标,如王昌短枝冬枣、袁李杨雪翠牌冬枣,同时,根据气候条件及冬枣的熟度,引导广大枣农适时采摘,杜绝采青、卖青、出售劣质冬枣等现象的发生。
努力实现以品牌抢占市场,以名牌增加收益的目标。
三、搞好配套服务,切实提高保障水平
一是完善好镇内3个冬枣批发市场,规范市场管理,按照大小并重、内外并举、多措并用的形式,依托沾化县冬枣市场进一步开拓外部市场。
二是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冬枣合作组织,更好地联系、组织、服务农民。
引导合作组织建基地、抓管理、创品牌、拓市场,搞共同营销,逐步从松散型向紧密型,从生产组织向生产经营组织转变。
三是聘请高级冬枣专家搞好技术培训,进一步提升我镇冬枣管理的水平,狠抓病虫害防治,实行群防群治。
建立枣树病虫害预警机制,及时发布枣树病虫害预测预报信息。
各办事处建立有较快反应能力和较强控制能力的病虫害机动防治队伍,确保枣树正常生长发育。
四是积极探索“企业(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链生产模式,构建多种形势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
同时,积极培育和扶持冬枣龙头企业及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扶持发展冬枣贮藏加工业、培植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
四、弃管枣园的管理
各办事处、各村对弃管枣园尤其是主干线路两侧100米以内的弃管枣园要严防严控,成立专业队,药剂由镇农业办统一发放,按照枣树管理技术意见统一喷药管理,对治理弃管枣园工作不重视并发生疫情的办事处、村,镇农业办根据督查情况对每亩弃管枣园给予办事处100元、村150元的处罚,达到全镇主干线路无任何弃管园的目的。
造成不良影响的由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将对所涉及村、办事处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
五、切实加强对“冬枣提质增效年”活动的组织领导
镇党委、政府成立由镇长任组长的“冬枣提质增效年”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开展。
各办事处要高度重视,切实摆上日程,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组织领导到位。
农业办、枣业办等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积极投身到“冬枣提质增效年”活动中来。
各村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拿硬措施,硬拿措施,明确责任,切实抓好示范园的建设,同时对主干道路两侧弃管枣园严加监督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实现我镇冬枣产业的新突破。
镇党委、政府将把“冬枣提质增效年”活动做为考核各村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对工作力度大、完成任务好的村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拖拉、没有完成任务的通报批评。
镇党委、政府将对在“冬枣提质增效年”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或个人按等次分别奖励现金3000元、2000元、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