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场用地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161.65 KB
- 文档页数:5
水池养殖用地申请书模板如下:尊敬的有关部门:您好!我谨代表本人及合作团队,向贵部门提交关于在我市XX地区建立水池养殖用地的申请。
我们希望通过贵部门的审核和支持,为我市的养殖业发展贡献力量。
以下是我们对水池养殖用地的申请详情:一、项目背景及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我们计划在我市XX地区建立一个水池养殖用地。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我们将努力打造一个具有示范性和带动性的现代化养殖基地,为我市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项目选址及规模本项目选址位于我市XX地区,占地面积约为XX亩。
该地块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具备良好的养殖条件。
项目计划建设XX个养殖池,总面积约为XX平方米。
在项目发展过程中,我们将根据市场需求和养殖效益,逐步扩大养殖规模。
三、养殖技术及管理本项目将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我们将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养殖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养殖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养殖过程中各项技术得到有效落实。
同时,我们将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确保水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四、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充分考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确保养殖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具体措施如下:1. 采用循环水养殖技术,减少水资源浪费,降低对周边水体的影响。
2. 合理规划养殖密度,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减少污染。
3. 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确保养殖废水得到有效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4. 加强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防治,减少药物使用,保障水产品质量。
五、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本项目预计总投资约为XX万元,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实现产值XX万元。
通过项目的实施,我们将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同时,项目还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我们诚恳地希望贵部门能够审批我们的水池养殖用地申请,并给予相关政策支持。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助推乡村振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0.06.24•【字号】皖自然资规〔2020〕3号•【施行日期】2020.06.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助推乡村振兴的通知各市及广德市、宿松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村局:为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根据《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4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设施农业用地范围设施农业用地是指农业生产中直接用于作物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的设施用地,按功能分为生产设施用地和辅助设施用地。
(一)生产设施用地1.作物种植类生产设施用地。
包括直接用于农作物生产(工厂化栽培)所建造的大棚、日光温室、智能温室、育种育苗场所等用地。
2.畜禽水产养殖类生产设施用地。
包括畜禽舍、孵化室、隔离舍、养殖池(车间)、绿化隔离带、进(排)水渠道等用地。
(二)辅助设施用地1.作物种植类辅助设施用地。
包括为作物种植直接服务的简易生产看护房(单层、15平方米以内)、检验检疫、病虫害防治、秸杆收储、农资农机具存放场所,以及与生产农产品直接关联的烘干晾晒、分拣包装、临时保鲜存储等用地。
2.畜禽水产养殖类辅助设施用地。
包括与养殖生产直接关联的必要管理用房、有机肥与沼气制取、检验检疫、配套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畜禽粪污处置、饲料配制和仓贮、疫病防治、洗消转运、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等用地。
二、合理确定用地规模(一)作物种植类设施用地规模。
直接用于作物种植的生产设施用地规模根据生产需要,按照农业行业标准合理确定。
农作物设施种植(工厂化栽培)、育种育苗的辅助设施用地面积原则上控制在项目用地面积的5%以内,最多不超过10亩。
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述1.1.1项目名称:***1.1.2项目承办单位:***1.1.3企业性质:合作社1.1.4项目建设地点:***1.1.5建设性质:新建1.1.6项目负责人:***1.1.7建设规模: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13736m2。
项目建设年养殖淡水鱼xx吨(鲶鱼xx吨,泥鳅xx吨)。
建设鱼棚11776m2,饲料室200m2、作业房400m2、泵房50m2、泄水池1000m2,同时建设与之配套的公用辅助工程。
1.1.8资金构成:项目总投资18931.47万元。
其中项目建设投资16580.54万元,项目流动资金2350.93万元。
1.1.9资金筹措:建设投资16580.54万元,全部自筹。
流动资金2350.93万元,全部自筹。
1.1.10经济效益:项目年销售收入39815.55万元,利润总额5649.69万元,净利润4237.27万元,销售税金及附加301.80万元,年增值税3018.03万元,年所得税1412.42万元。
1.1.11建设期:22个月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4. 新的有关财务制度的会计制度;5.《城市生活垃圾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国家建设部、环保总局、科技部建城(2000)120号;6.《城市污染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国家建设部、环保总局、科技部建城(2002)124号;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9.《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11.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2002.3;12.可行性研究开始前已经形成的工作成果及文件;13.根据项目需要进行调查和收集的设计基础资料;14.《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1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25-2005);16.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基础材料。
养鸭用地手续
如果您想要在地面养鸭,以下是一些您需要办理的手续:
1、养殖场用地需要办理生产设施用地的备案手续,签订用地协议在国土局和农业局备案。
养殖场的选址还需通过规划局的审批。
2、环境影响评价(环评手续)养殖项目属于易造成环境污染的项目,从选址到最终养殖场生产运行整个流程都需要通过环评进行认定和分析预测,需要配套建设污染防治设施。
环评手续也是后期申请工商、税务、动检等证件审批时必须的材料。
环评手续需到环保局办理。
3、排污许可证、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在建设养殖场时一定要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排污许可证则根据实际情况来看。
4、养殖证(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养殖证》是国家要求海域水产养殖和内陆水域养殖户需要办理证件;而对于驯养繁殖可人工养殖的野生动物时一定要办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技术指引之一乡村振兴用地指引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州市海洋局)02设施农业用地2-1 设施农业用地范围2-2 设施农业用地规模标准2-3 设施农业用地使用耕地的要求2-4 设施农业用地备案及退出04 现代农业产业园应用场景及负面清单4-1 现代农业产业园应用场景4-2 乡村振兴用地负面清单03建设用地3-1 乡村振兴建设用地布局要求3-2 乡村振兴建设用地规模与指标3-3 乡村振兴建设用地审批流程3-4 乡村振兴建设用地供应3-5 乡村振兴建设用地保障附录乡村振兴用地相关政策01农用地1-1 永久基本农田1-2 一般耕地1-3 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及林地占用1-4 按原地类或农用地管理的情形——党的二十大报告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
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积极盘活存量集体建设用地,优先保障农民居住、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空间和产业用地需求,出台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
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
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确保补充的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产能不降。
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
发展现代设施农业。
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
——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加大土地政策倾斜力度,推进点状供地,强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支持。
”“”“”农用地三种用地类型+三种用地方式◆本指南主要对乡村振兴涉及的农用地、设施农业用地、建设用地等用地类型相关政策情况进行说明,并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应用场景进行举例,并提出乡村振兴用地的负面清单。
1 总则1.1【编制目的】为实施全国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科学划分国土空间用地用海类型、明确各类型含义,统一国土调查、统计和规划分类标准,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制定本指南。
1.2【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国土调查、监测、统计、评价,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耕地保护、生态修复,土地审批、供应、整治、执法、登记及信息化管理等工作。
1.3【总体原则】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以下简称“用地用海分类”)坚持陆海统筹、城乡统筹、地上地下空间统筹,体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同级内分类并列不交叉,坚持科学、简明、可操作。
2 一般规定2.1【分类规则】用地用海分类应遵循下列规则:2.1.1依据国土空间的主要配置利用方式、经营特点和覆盖特征等因素,对国土空间用地用海类型进行归纳、划分,反映国土空间利用的基本功能,满足自然资源管理需要。
2.1.2用地用海分类设置不重不漏。
当用地用海具备多种用途时,应以其主要功能进行归类。
2.2【使用原则】用地用海分类应符合下列使用规则:2.2.1用地用海二级类为国土调查、国土空间规划的主干分类。
2.2.2国家国土调查以一级类和二级类为基础分类,三级类为专项调查和补充调查的分类。
2.2.3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原则上以一级类为主,可细分至二级类;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和市县层级涉及空间利用的相关专项规划,原则上使用二级类和三级类。
具体使用按照相关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求执行。
2.2.4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审批、规划许可、出让合同和确权登记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将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用途分类作为管理的重要依据。
2.2.5在保障安全、避免功能冲突的前提下,鼓励节约集约利用国土空间资源,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可在本指南分类基础上确定用地用海的混合利用以及地上、地下空间的复合利用。
2.2.6为满足调查工作中年度考核管理的需要,用途改变过程中,未达到新用途验收或变更标准的,按原用途确认。
3用地用海分类3.1【用地用海分类】用地用海分类采用三级分类体系,本指南共设置24种一级类、106种二级类及39种三级类;其分类名称、代码应符合表3.1的规定;各类名称对应的含义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2024年水产养殖专项清理整治工作方案为全面落实中央、省、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切实整治水产养殖存在的生态损害问题,促进我县水产养殖产业有序、健康和生态发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绿色发展为目标,按照“生态优先、依法依规、分类施策、谁污染谁治理、属地负责”的原则,对违反有关法律规定且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水产养殖场所,依法依规有序实施关停转产,推进生产生态协调发展,实现水产养殖产业绿色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目标。
二、整治目标相关镇街(单位)对辖区范围内全部养殖场所(含稻渔综合种养和藕虾共作)开展整治,重点打击新建、改建和复养温棚养殖南美白对虾,整治期间严禁新增各种水产养殖行为,对尾水直排或经处理后达不到《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DB32/4043-2021)要求的予以取缔,符合要求的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三、整治范围尾水排入叮当河、通榆河及善后河和车轴河(242省道向西)等沿线及其支流、汉河的所有水产养殖场所。
四、整治时间水产养殖专项清理整治时间:2022年3月至2022年8月,分为排查摸底、宣传发动、集中整治、建章立制四个阶段。
L调查摸底(2022年3月底前)。
各相关镇街组织专职人员对本辖区内的水产养殖情况统一进行调查核实,实行“一户一档”,全面登记养殖业主的基本情况、养殖方式、养殖进排水、尾水处理、养殖用地性质等基础情况,制定养殖位置图和现状图,形成具体实施方案。
2.宣传发动(2022年4月底前)。
各相关镇街在组织调查摸底的同时,要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组织人员登门入户,开展相关政策及法规宣传,并组织指导养殖户完成自查自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广泛宣传专项整治工作,营造全面参与、合力整治的浓厚氛围。
3.集中整治(2022年7月底前)。
各相关镇街要按照整治原则和要求全面组织开展整治工作,有效规范水产养殖行为,根据养殖品种、养殖模式的不同和改造能力的大小、养殖尾水污染程度,可因地制宜选用以异位修复为基础或以原位修复为基础的池塘健康养殖技术和模式。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06.28•【字号】渝规资规范〔2020〕8号•【施行日期】2020.07.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的通知渝规资规范〔2020〕8号各区县(自治县)、万盛经开区规划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各区县(自治县)农业农村委、万盛经开区农林局、高新区改革发展局: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建立健全设施农业用地保障和监管长效机制,促进设施农业健康有序发展,按照《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4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规范我市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严格界定设施农业用地范围设施农业用地包括农业生产中直接用于作物种植(含菌类)和畜禽(蚕)、水产养殖的设施用地,按功能分为生产设施用地和与生产关联的辅助设施用地。
(一)作物种植(含菌类)设施用地1.生产设施用地。
生产设施用地是指直接用于种植类(含菌类)农产品生产的设施用地,包括育种育苗大棚、工厂化作物栽培中连栋温室或智能温室(含温室墙体、室内通道、耳房)。
2.辅助设施用地。
辅助设施用地是指为生产服务的看护房、农资农机具存放场所、秸秆等有机肥堆沤处理场所,配套的检验检疫监测、病虫害防控、农业灌溉等设施,与生产农产品直接关联的烘干晾晒、分拣包装、保鲜预冷存储等初加工设施用地以及必要的管理用房。
(二)畜禽水产养殖设施用地1.生产设施用地。
生产设施用地是指直接用于畜禽水产养殖生产的设施用地,包括规模化养殖畜禽蚕圈舍(含场区内通道、给排水设施)、引种隔离等生产设施及绿化隔离带用地;工厂化养殖池、集装箱循环水养殖池、高位养殖池、流水养鱼池(含进排水渠道及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设施)等。
贵州省自然资源厅、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自然资源厅,贵州省农业厅•【公布日期】2020.04.22•【字号】黔自然资规〔2020〕1号•【施行日期】2020.04.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贵州省自然资源厅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黔自然资规〔2020〕1号各市(州)、县(市、区、特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为做好我省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根据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4号)要求,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合理界定设施农业用地范围设施农业用地包括农业生产中直接用于作物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的设施用地,以及国家规定的与种植养殖直接关联的其它设施用地。
包括生产设施用地和辅助设施用地。
(一)作物种植设施用地生产设施用地。
直接用于作物设施种植(栽培)和育种育苗(未利用地表耕作层种植)的温室、大棚等设施用地。
辅助设施用地。
为生产服务的看护房、检验检疫监测、病虫害防控、农资农机具存放场所,以及与生产直接关联的烘干晾晒、分拣包装、保鲜存储、副产物处理、产品转运等设施用地。
(二)畜禽养殖设施用地生产设施用地。
畜禽养殖圈舍、禽苗孵化、养殖池(车间)、饲料存放和自动化投料、进排水渠道等设施用地,以及场区内通道、绿化隔离带用地。
辅助设施用地。
与养殖生产直接关联的粪污处置、检验检疫检测、疫病防控、冷冻保鲜、病死畜禽隔离、洗消转运等设施用地及必要的管理用房用地。
(三)水产养殖设施用地生产设施用地。
水产养殖池塘(车间)、苗种孵化、饲料存贮、进水及尾水处理、进排水渠道等设施用地,以及场区内通道、绿化隔离带用地。
辅助设施用地。
与养殖生产直接关联的病害隔离、检验检疫、冷冻保鲜、产品转运等设施用地及必要的管理用房用地。
以下用地不属于设施农业用地范围,应依法依规按建设用地管理:以农业为依托的休闲观光度假场所、各类庄园、酒庄、农家乐;各类农业园区中涉及建设餐饮、住宿、会议、停车场、农产品加工及交易、科研、展销等用地;畜禽屠宰、肉类和蛋奶加工等用地。
西畴县养殖水域滩涂(2018-2030)规划(征求意见稿)西畴县人民政府二0一八年月日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节前言 (1)(一)面临的形势 (1)(二)编制背景 (2)(三)目的意义 (4)第二节编制依据 (5)第三节目标任务 (5)(一)规划期限 (5)(二)规划目标 (6)(三)重点任务 (6)第四节基本原则 (6)(一)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原则 (6)(二)坚持生态优先、底线约束原则 (7)(三)坚持合理布局、和谐发展的原则 (7)(四)坚持总体协调、横向衔接的原则 (7)第五节规划范围 (7)第二章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 (8)第六节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 (8)第一条水域滩涂资源状况 (8)第二条自然气候条件 (13)第三条水生生物资源状况 (16)第四条水域环境状况 (19)第五条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 (20)第七节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分析 (21)第一条水产养殖发展现状 (21)第二条区域经济发展方向 (23)第三条水产养殖前景预测 (26)第八节养殖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 (30)第三章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 (30)第九节功能区划概述 (30)第十节禁止养殖区 (32)(一)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禁止养殖区 (32)(二)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禁止养殖区 (32)第十一节限制养殖区 (33)第十二节养殖区 (36)(一)池塘养殖区 (36)(二)坝塘养殖区 (38)(三)大水面生态养殖区 (39)(四)稻田养殖区 (40)(五)河流养殖区 (41)(六)水产苗种繁育区 (42)(七)休闲渔业区 (43)第四章保障措施 (43)第十三节加强组织领导 (43)第十四节强化监督检查 (44)第十五节完善生态保护 (45)第十六节其他保障措施 (45)第五章附则 (47)第十七节规划效力 (47)第十八节规划图件 (47)西畴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一节前言(一)面临的形势我国水产养殖业历史悠久,是世界上进行水产养殖最早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的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水产养殖业在满足世界水产品需求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正面临着国内国际不同形势和问题。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渔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产养殖已成为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之一。
为响应国家渔业发展政策,提高渔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我单位于XXXX年启动了“高效生态养鱼池建设项目”。
该项目旨在通过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养鱼池的产量和质量,推动渔业生产现代化。
二、项目实施过程(一)项目立项及前期准备1. 项目申报与审批:根据国家渔业发展政策,我单位向相关部门提交了项目申报材料,经过严格评审,项目获得批准。
2. 项目可行性研究:对项目区域的水文、地质、气候等条件进行了全面调查,评估了项目的可行性。
3. 项目规划与设计: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制定了详细的项目规划,包括养殖品种、养殖模式、配套设施等。
(二)项目实施阶段1. 场地平整与基础设施建设:对养殖场地进行了平整,建设了养殖池、进排水系统、供电设施等。
2. 养殖设备采购与安装:采购了先进的养殖设备,如增氧机、水质检测仪、饲料加工设备等,并进行了安装调试。
3. 养殖技术培训:对养殖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养殖技术到位。
4. 养殖品种引进与放养:引进了高产量、高品质的养殖品种,如草鱼、鲢鱼、鳙鱼等,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放养。
(三)项目运营阶段1. 日常管理:建立健全养殖管理制度,对养殖池进行日常巡查,确保养殖环境稳定。
2. 水质监测:定期检测水质,确保水质符合养殖要求。
3. 饲料投喂:根据养殖品种的生长需求,科学投喂饲料。
4. 病害防治:加强病害监测,及时采取措施防治病害。
三、项目成果(一)经济效益1. 产量提升:通过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养殖产量较传统养殖方式提高了XX%。
2. 品质提高:养殖的鱼类品质得到显著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
3. 收入增加:养殖户的收入较以往提高了XX%。
(二)社会效益1. 示范带动:项目实施过程中,带动周边养殖户学习先进养殖技术,提高了渔业生产水平。
2. 环境保护:采用生态养殖模式,减少了水体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
吉林省自然资源厅、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关于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公布日期】2020.05.29•【字号】吉自然资规发〔2020〕1号•【施行日期】2020.05.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吉林省自然资源厅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关于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的通知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为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4号)精神,促进我省现代农业健康发展,落实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确保农地农用,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科学界定设施农业用地范围设施农业用地是指直接用于或服务于作物种植、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等农业生产的设施用地。
根据我省农业产业架构特点和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具体划分为生产设施用地、附属设施用地和配套设施用地。
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中以农业为依托的休闲观光度假场所、各类庄园、酒庄、农家乐、加工作坊、体验店等用地,各类农业园区中涉及建设永久性餐饮、住宿、会议、大型停车场、工厂化农产品加工展销等用地,屠宰和肉类加工场所用地,不属于设施农业用地范围。
(一)生产设施用地。
生产设施用地是指在设施农业项目区域内,直接用于农产品生产的设施用地。
包括:从事作物种植的温室、大棚、连栋温室用地等;规模化养殖中畜禽舍及运动场(含场区内通道、给排水设施)、饲料配制、畜禽有机物处置、引种隔离等生产设施及绿化隔离带用地;水产养殖池塘、工厂化养殖池(含场区内通道、进排水渠道等)等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食用菌生产设施用地;育种育苗场所、简易的生产看护房用地等。
(二)附属设施用地。
附属设施用地是指直接用于设施农业项目辅助生产的设施用地。
包括:设施农业生产中必需配套的检验检疫、洗消转运、疫病防治、病虫害防控、畜禽粪污(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设施用地以及必要的管理用房用地;设施农业生产中所必需的设备、原料(秸秆等)场所用地,与生产农产品直接关联的烘干晾晒、分拣包装、保鲜存储等设施用地,农产品电商场所用地;符合“农村道路”(宽度大于等于2米,小于等于8米)规定的场内道路等用地。
水产养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绩效目标表1. 项目背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资源的有限,水产养殖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粮食生产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重要作用。
水产养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是为了提高水产养殖效率,保障水产养殖品质,促进水产养殖产业健康发展而进行的重要工程。
本绩效目标表旨在为水产养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确立清晰的目标和指标,全面评估项目的成效和绩效。
2. 项目名称:水产养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3. 绩效目标列表3.1 养殖设施建设目标目标:完成水产养殖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指标:完成规划方案编制和审批、项目用地取得、养殖设施建设完工等阶段性指标。
3.2 养殖设备配套目标目标:配备先进的养殖设备,提高养殖效率指标:设备配备率、设备运行稳定性、节能减排效果等指标。
3.3 养殖场环境保护目标目标: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系统,保障养殖场周围生态环境不受影响指标:环境影响评价合格率、污染物排放指标控制率等环境保护指标。
3.4 养殖产品质量提升目标目标:提高养殖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指标:产品检测合格率、兽药残留率、养殖产品市场认可度等质量和安全指标。
3.5 养殖产业发展目标目标:促进水产养殖产业健康发展指标:产业增加值、就业率、行业增长率等产业发展关键指标。
4. 绩效目标达成路径4.1 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合理分配工作任务,严格按照计划推进项目建设。
4.2 强化项目监督和管理,建立完善的项目绩效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和障碍,确保目标的顺利实现。
4.3 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养殖设备的先进性和稳定性,为项目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4.4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注重环境保护工作的细节和操作,确保环境保护目标的顺利实现。
4.5 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把控养殖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提高养殖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4.6 加强产业协同发展,积极推进水产养殖产业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设施农用地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与依据为规范设施农用地管理,促进设施农业健康发展,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我国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章设施农业定义设施农业是指采用工程技术手段,改变自然环境,为农业生产提供相对稳定和可控的生长环境,以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为目的的农业生产方式。
第三章用地保护与利用设施农用地应当优先利用非耕地和低效利用的土地,严格控制占用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
设施农用地应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合理规划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第四章作物种植设施用地作物种植设施用地包括温室、大棚等用于作物种植的土地。
用地规模应根据种植作物种类、生长周期、技术要求和当地自然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
第五章畜禽水产养殖用地畜禽水产养殖设施用地包括养殖场、养殖池等用于畜禽和水产养殖的土地。
用地布局应考虑防疫、环保等要求,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第六章辅助设施用地规模辅助设施用地包括与农业生产直接关联的烘干、仓储、管理用房等用地。
辅助设施用地规模应根据农业生产实际需要合理确定,避免过度扩大。
第七章合理选址与引导设施农用地的选址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
鼓励在丘陵山区等未利用地资源丰富地区发展设施农业,引导设施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第八章管理与监督责任各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设施农用地的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对设施农用地使用的监督检查。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批准或超标准占用农用地发展设施农业的,依法依规处理。
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农业农村部负责解释。
之前发布的相关文件与本管理办法不一致的,以本管理办法为准。
请注意,上述内容仅为示例,具体管理办法应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和国家最新法律法规进行制定。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结合具体的政策导向和地方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