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城市进入研究报告

青岛城市进入研究报告

西安郊县及周边城市进入性研究报告——正荣(2)

西安郊县及周边城市进入性研究报告

目录 Part1西安郊县进入性研究 Part2西安周边城市进入性研究

PART1西安郊县进入性研究 1、郊县指标研究 2、目标郊县进入性研究

城市高陵临潼阎良鄠邑周至蓝田距西安距离(km)44.54 31.48 62.86 43.78 83.05 41.42 宏观经济 2017年GDP总值(亿)377.1 221.01 240.21 197.41 134.26 143.39 1 3 2 4 6 5 GDP增长率15.6% 9.6% 7.0% 10.1% 7.9% 8.5% 1 3 6 2 5 4 三大产业 第一产业占比8.7% 15.0% 11.6% 14.1% 25.3% 21.0% 第二产业占比66.3% 28.0% 52.8% 41.9% 21.7% 27.2% 第三产业占比25.0% 57.0% 35.6% 44.0% 53.0% 51.7% 房地产投资在固投中占比10.9% 21.0% 3.0% 11.3% 4.9% 0.8% 3 1 5 2 4 6 产业结构现代服务业和融合产业 1 1 1 1 先进制造业 3 2 1 1 2 1 都市现代农业 1 1 人口及消费能力 城镇化率64.5% 34.7% 57.1% 42.1% 33.8% 29.6% 常住人口(万)35.7 71.72 29.08 54.93 58.94 53.02 5 1 6 3 2 4 常住人口增幅(万)0.59 0.17 0.24 0.16 0.44 0.1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31974 33261 39914 30224 29039 28596 3 2 1 4 5 6 交通配套 地铁 6 5 1 2 0 2 高铁、动车 2 2 3 3 1 0 高速 4 3 3 6 1 2

青岛城市规划发展史

1.1城市发展历程 1.1.1历史沿革 青岛地区昔称胶澳。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议决在胶澳设防,青岛由此建置。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强占胶澳,并强迫清政府于1898年3月6日签订《胶澳租界条约》。从此,胶澳沦为殖民地,山东也划入了德国的势力范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4年11月,日本取代德国侵占胶澳,进行军事殖民统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人民为收回青岛进行了英勇斗争。1919年,由于青岛主权问题,引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迫使日本于1922年2月4日同中国政府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同年12月10日,中国收回胶澳,开为商埠,设立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直属北洋政府。其行政区域与德胶澳租界地相同。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胶澳商埠,同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 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1945年9月,国民党政府在美国支持下接收青岛,仍为特别市。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青岛解放后,改属山东省省辖市。1981年被列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1984年4月,被列为全国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1986年10月15日,被国务院正式批准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赋予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1994年2月,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1.1.2城市建设历程 1、德占时期青岛的城市空间演化(1887-1914) 青岛城市发展是1887年德国侵占青岛后,从最南 端的港口开始。自1898年始德国人将原沿海一带 的中国居民迁移,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相 继建成小港码头、胶济铁路、青岛火车站、四方 机车厂,具备了一定的城市规模和雏形。1910年

【城市进入报告模板】金科地产集团城市进入研究报告

XX集团城市进入策略研究报告

XX集团城市进入策略研究报告 目 录 管理层摘要 (6) 第一部分 前 言 (18) 第二部分 研究体系 (20) 第三部分 中国房地产发展环境 (22) 3.1区域发展趋势 (23) 3.1.1国家规划层面 (23) 3.1.2区域房地产发展特征 (31) 3.2城市发展趋势 (32) 3.2.1投资环境 (33) 3.2.2土地市场 (35) 3.2.3房地产市场 (37) 3.3企业投资趋势 (40) 3.3.1新增土地储备 (40) 3.3.2市场销售状况 (41) 3.3.3城市进入历程 (43) 3.4调控政策 (44) 3.4.1限购政策 (44) 3.4.2调控政策敏感分析 (46) 3.5未来房地产整体发展研判 (48) 3.5.1供应情况 (48) 3.5.2需求情况 (49) 3.5.3市场价格 (51) 3.5.4政策趋势 (51) 第四部分 城市群研究 (53) 4.1城市群概况 (54) 4.1.1城市群的划分 (54) 4.1.2各城市群范围确定 (54) 4.1.3各城市群城市分类 (56) 4.2城市群发育程度 (57) 4.2.1指标体系 (57)

XX集团城市进入策略研究报告 4.2.3影响系数 (59) 4.2.4数据来源 (60) 4.2.5研究成果 (60) 4.3城市群发育与房地产开发关系 (61) 4.3.1雏形发育城市群 (62) 4.3.2快速发育城市群 (65) 4.3.3趋于成熟城市群 (68) 4.3.4成熟发展城市群 (71) 4.4初步研究城市确定 (73) 4.4.1城市确定标准 (73) 4.4.2开发商因素 (75) 4.4.3城市初步确定结果 (75) 4.5城市投资潜力评价 (76) 4.5.1城市样本 (76) 4.5.2研究模型 (76) 4.5.3指标体系 (78) 4.5.4指标权重 (79) 4.5.5数据处理 (79) 4.5.6数据来源 (80) 4.5.7城市排名 (80) 第五部分 城市群外补充研究 (84) 5.1城市群外城市范围 (85) 5.2城市群外城市研究方法 (86) 5.3城市群外城市研究结果 (86) 第六部分 金科进入策略及次序 (89) 6.1金科企业布局 (90) 6.1.1布局现状 (90) 6.1.2布局战略 (90) 6.2总体进入策略 (91) 6.3分区域城市进入选择 (92) 6.3.1西南片区 (93)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精品文档,放心下载,放心阅读 家详解新版城市规划: 城市性质: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规划区范围:陆海总计6143平方公里(含陆域4360平方公里,海域1783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610万人。 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6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8平方米。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城市开发边界:控制范围为810平方公里,东至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级保护区边界,北至墨水河、胶济铁路、桃源河生态控制区边界,西至五龙河生态控制区边界和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边界,南至滨海岸线;胶州湾内区域以胶州湾保护控制线为界。 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的地位类似于“城市宪法”,是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发展的总纲。城市规划专家表示,新版总规立足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照国家战略对城市的发展要求,在认真梳理全域资源禀赋基础上,对城市未来发展空间进行了规划设计,随着新版《总体规划》批复和实施,青岛的发展目标与规模、市域空间布局结构、产业发展方向、综合交通体系等方面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优化,对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坚持传承创新理念 青岛有着深厚的城市规划传统,自1891年建置以来,在城市规划的引领下,从最初的小渔村、军事要塞,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潘丽珍认为,新版总规坚持传承、创新的规划理念,坚持主城空间结构及发展方向的历史连续性,落实“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表现了充实、完善、丰富的发展过程。

青岛殖民时期城市规划对青岛城市发展影响的研究

青岛殖民时期城市规划对青岛城市发展影响的研究 摘要:简单介绍青岛殖民地时期的城市规划特点,分析殖民地时期的城市规划特点及其对青岛现在城市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青岛;殖民时期;城市规划;分析 一、引言 青岛是一座特殊的城市,建设初期基本完全由德国人进行规划,基于青岛的历史背景较为特殊,后期的改造也不同于其他城市,因此,有必要对青岛殖民时期的城市规划对现今的影响做一下研究 二、殖民地时期青岛的城市规划及分析 2.1青岛德占时期的历史简介 早在19世纪60年代以前,德国已经在远东有了属于自己的舰队基地并且有了获得煤矿资源的企图。尤其在德国地理地质学家斐迪南·冯·李希霍芬爵游历了山东之后对山东青岛地区的地理经济资源深为注意,从此之后德国政府便不断对青岛深入调查,于1897年11月爆发了“巨野教案”,从此之后的99年里,青岛一直被德国人所占领。 2.2德占时期城市规划分析 德国占领青岛之后,早期建造的一些建筑类型大多是军事设施和应急建筑,德国人除了在必要的土地上进行勘察调查之外,还强行收购土地,拆除一些民用建筑,使得当时的青岛村仅有天后宫和老衙门得以保留下来,由于属于建设初期,德国人面临着材料和专业工人不足的两大难题,这使得他们前三年的建设速度非常缓慢,在材料上也多为中国式的青砖灰瓦,装饰上也较为简朴,外形上也比较简单。当然这些问题慢慢的都被德国人一一解决。当局政府于1900年制定出了一套新的城市规划方案,该尝试把青岛建成为德国巩固的军事基地,该方案的市区选址在西南海岸与山丘之间较为平坦的地段,正当胶州湾入口,南面是青岛湾,由两侧伸入海中的团岛和汇泉角控制着湾口;西北面为内海胶州湾,为天然良港之地,东部有群山为屏障。选址从交通技术、环境卫生以及军事上的要求都是极为有利的。沿市区的西边缘和胶州湾的东岸布置铁路线,市区北侧沿铁路设置大、小港码头,使水路交通连成一体。市区道路基本为方格网布局,同时结合地形和街区中心向外设置成放射形道路,如当时的提督府前设为中心广场,现在的北京路、天津路等六条街道交汇处设置为火车下车站的集散广场。规划在区域上将华人与欧洲人分开,欧洲人所在的区域成为青岛区,属于最佳地段。从这可以看出德国政府当时是想把青岛建设成一个它仅有的两块殖民地之一的一个典范。

浅谈青岛城市的规划与发展

浅谈青岛城市的规划与发展 摘要现代城市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突出改善民生,注重社会公平,让全体市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全面发展。青岛市在获得第一批全国文明城市后,创城已经成为青岛市一直以来的目标。青岛市规划确定“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的空间发展战略。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科学发展 前言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市域空间发展战略图规划显示,到2020年,青岛将成为拥有近1200万人口,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5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近54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8平方米,城镇化水平达到77.8%的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到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本次规划,将区域研究范围扩大至整个山东半岛。市域为青岛市行政辖区,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间署,也是城市建设的管理依据,它与很多学科密切相关。近年来,由于环境保护规划没有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同步落实,使城市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环境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青岛城市的规划 1、依托主城 主城,即青岛市的中心城区,是青岛市行政中心,是青岛市文化教育、科技研发、金融商贸、商务会展、旅游度假、产业综合服务等城市功能的聚集区,是青岛市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托,积极构建“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的现代化城市框架。规划以强化主城的内涵式发展、稳步提升老城区功能、有序推进新城区建设为目标,在改造和提升青岛主中心、发展崂山及黄岛。全面增强主城的综合实力,提升主城的辐射和带动能力;加快完善道路交通网络城乡规划。以提升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完善设施配套、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大城市的发展带动小城市的发展,实现共同发展,也满足当前国情的需要。 2、拥湾发展 全面贯彻“环湾保护”的理念,以胶州湾为生态保护核心,以崂山风景名胜区、小珠山风景名胜区为生态保护重点,科学规划利用并有效保护好胶州湾的生态岸线与港口岸线,合理有序的引导工业岸线转换为城市经济与生活岸线,确保环胶州湾地区的生态安全。 坚持生态优先。统筹考虑生产、生活需求与资源承载和生态环境保护,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容量相适应,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引导城市空间拓展,重点强化环胶州湾地区团岛-老港区、四方李沧西部地区、临空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胶州沿海地区、红石崖地区、石化产业区、前湾港地区、海西湾地区等中心组团的分工合作与协调发展,切实增强环胶州湾地区的综合竞争实力和对外辐射能力。依托环胶州湾地区,积极辐射和带动外围地区,构建以环胶州湾地区为核心圈层,以即墨、胶州、胶南为内圈层,以莱西、平度及邻近区域为外圈层的多圈层拥湾发展格局,积极促进各圈层的合理分工与有机协作。 3、组团布局 严格保护海湾、山体、河流、湿地等自然生态地区,有效保护和控制农业生态地区及各类重大市政、交通走廊,合理控制城镇发展规模,严禁城镇空间的随意扩张和无序蔓延。依托综合交通走廊,着重强化城镇的集聚化、紧凑型发展,积极完善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全面推进青岛市各规模等级城镇的组团式布局、网络化发展。重点建设中心城区和胶南、胶州、即墨城区以及外围的平度城区、莱西城区,科学规划建设滨海沿线的琅琊组团、鳌山组团、田横组团,合理引导城镇组团的有序发展,积极发展重点镇。 4、轴向辐射

青岛市城市规划的利弊

社会实践报告 —青岛市城市规划的利弊 班级:环艺一班 姓名:陆传坤 学号:20091004207

青岛市城市规划的利弊调查报告 一座建置仅百余年的城市得以跻身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列,是青岛历史令人瞩目之处。1897年以来,青岛先后遭到德、日、美三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入侵,历史发展可谓跌宕起伏、历经沧桑,城市性质既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色彩,又有封建半封建旧中国的印记;城市发展既有技术先进的工贸基础,又有独具风韵的城市文化;城市建设既有合理长远的规划引领,又有各具风情的多元化建筑——这就使青岛这座城市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城市风貌,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 调查目的: 掌握青岛城市规划目的法,以及青岛市规划后的新城所带来的利弊影响 一、调查对象: 青岛市公职人员,农民,农民工及其家属,学生等 二、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青岛市区,青岛李沧区,市南区等。共发出调查问卷40份,收回40份,回收率达100%;其中:公职人员10人。农民10人,农民工及其家属10份,学生10份。 三、调查时间: 2012年1月22日 五、调查内容: (1)青岛市规划后的的交通问题 (2)青岛市规划后带来的社会问题现状及其环境等问题 (3)青岛规划能否结局用工荒,缓解就业压力

六、结果: 从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总体情况看来,青岛新城建设存在的很大的问题,他们的问题不被政府重视,并且他们存在着不负责现象严重,施工设计质量低下等问题。社会及政府应予以高度重视,青岛新城改造问题来自政府和施工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的失职,使新城面临一个错误的决定市;另一方面,黑心的施工设计者错误的设计,会导致交通一塌糊涂,社会问题暴漏,环境急速恶化。 调查体会: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青岛的新城建设仍然存在着问题。为此,本人特提出以下看法:青岛市政府和建设规划部门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新城布局,加大政府及其民众监管质量,政府决策尽量透明化,让市民完全了解政府的意图。 建立多种形式的新城建设意见征求的保护网络。比如建立以当地市民为主体的市民监护网络,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管理网络,以外来农民工人为主体的工农帮护网络等,对青岛的新城建设提供对口的帮助。

青岛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附件2: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文本主要内容摘选 总则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职能的拓展提升,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建设海洋经济示范区;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按照全域统筹、海陆统筹、城乡一体、集约紧凑发展的要求,实现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 1.市域:青岛市行政区范围,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胶州市、即墨市、莱西市和平度市,陆域面积1128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2240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指市区的环胶州湾沿岸地区,包括胶州湾东岸的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和崂山区,胶州湾北岸的城阳区和红岛经济区,

胶州湾西岸的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城区面积为1408平方公里,其中胶州湾东岸面积为581平方公里,胶州湾北岸面积为553平方公里,胶州湾西岸面积为27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总面积为6143平方公里,包括陆域面积4360平方公里,近岸海域面积1783平方公里。陆域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面积为3230平方公里;鳌山卫街道办事处、温泉街道办事处、田横镇、金口镇,面积为510平方公里;胶州市毗邻胶州湾的九龙街道办事处相应区域,面积为50平方公里;胶东街道办事处、李哥庄镇(青岛新机场及临空经济区),面积为150平方公里;大沽河地下水源地保护区,面积为420平方公里。近岸海域包括:胶州湾,面积365平方公里;自海岸线向海15米水深线所围合的区域,面积1418平方公里。 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 城市发展目标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围绕实施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发展战略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家详解新版城市规划: 城市性质: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规划区范围:陆海总计6143平方公里(含陆域4360平方公里,海域1783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610万人。 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6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8平方米。 城市开发边界:控制范围为810平方公里,东至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级保护区边界,北至墨水河、胶济铁路、桃源河生态控制区边界,西至五龙河生态控制区边界和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边界,南至滨海岸线;胶州湾内区域以胶州湾保护控制线为界。 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的地位类似于“城市宪法”,是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发展的总纲。城市规划专家表示,新版总规立足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照国家战略对城市的发展要求,在认真梳理全域资源禀赋基础上,对城市未来发展空间进行了规划设计,随着新版《总体规划》批复和实施,青岛的发展目标与规模、市域空间布局结构、产业发展方向、综合交通体系等方面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优化,对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坚持传承创新理念 青岛有着深厚的城市规划传统,自1891年建置以来,在城市规划的引领下,从最初的小渔村、军事要塞,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潘丽珍认为,新版总规坚持传承、创新的规划理念,坚持主城空间结构及发展方向的历史连续性,落实“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表现了充实、完善、丰富的发展过程。

2018商丘城市进入性报告(终)

商丘城市进入性研究报告 易居企业集团·河南公司 2017.12

01 城市基本面研究目 录 contents 02土地市场研究 03房地产市场研究 04典型企业研究 05企业进驻建议

分目录 01 城市地位 城市交通 产业结构 城市GDP 人均GDP 固定资产投资 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文历史 城市人口Sub directory 城市基本面研究

—城市地位— 商丘市位于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河南省的东大门。 河南省中部战略规划布局中,商丘处于以郑州为中心呈“十”字型规划的最东端; 辖2区6县,辖1个副厅级新区(商丘新区)、16个省级开发区(1个省级综合保税区、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省级工业园区、1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下辖25个街道办事处、108个镇、23个乡,总人口586万人

—城市交通— 中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十字路口”。 东临沿海,西扼中原,南襟江淮,北接齐鲁 商丘—— ◆河南省实施“东引西进”战略的“桥头堡”; ◆河南省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 ◆交通部确定的交通枢纽城市; ◆河南省距出海口最近的省辖市; (距连云港港口300公里、青岛港500公里、上海港700公里) ◆国家南北、东西交通大动脉陇海铁路、京九铁路、商杭高速公 路、徐兰高铁、连霍高速公路、济广高速公路、105国道、310国 道在商丘纵横交汇。

—产业结构— 商丘市是以能源深加工为主导,复合制造、冶金、医药等产业为一体的工业化农业大市。 第一产业, 2007, 30.6 第一产业, 2008, 27.3第一产业, 2009, 26.2第一产业, 2010, 24.68 第一产业, 2011, 24.1第一产业, 2012, 22.8第一产业, 2013, 22.3第一产业, 2014, 22.4第一产业, 2015, 20.9第一产业, 2016, 19.6第二产业, 2007, 41.2第二产业, 2008, 44.7第二产业, 2009, 44.7第二产业, 2010, 45.69 第二产业, 2011, 49第二产业, 2012, 47.5 第二产业, 2013, 46.8第二产业, 2014, 46.1第二产业, 2015, 42.2 第二产业, 2016, 41.2第三产业, 2007, 28.2 第三产业, 2008, 28第三产业, 2009, 29.1第三产业, 2010, 29.63 第三产业, 2011, 26.9第三产业, 2012, 29.7第三产业, 2013, 30.9第三产业, 2014, 31.5第三产业, 2015, 36.9 第三产业, 2016, 39.22007 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商丘市历年来三产结构占比图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16年商丘市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974.02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6.26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814.64亿元,

城市规划论文分析

城 市 规 划 论 文 能源学院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1102班 苟海东 1103060209 2012年10月29日

我喜欢的城市 首先,我想介绍一下我的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土木工程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室内环境设备系统和建筑公共设施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通俗点就是建筑物采暖、空调、通风除尘、空气净化和燃气应用等。介绍我的专业的目的就是说我虽然不是建筑学或者城市规划的学生,但我们的专业与建筑息息相关,也同时想说明我对建筑的喜爱。其实我最喜欢的专业就是建筑学,我喜欢天马行空的设计,喜欢那种自由的感觉,当看到城市中矗立着自己设计的建筑时,是多么骄傲自豪的一件事。其次是城市规划,我认为城市设计是一个伟大的事业,从历史发展来看,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城市设计与城市建设都是受人重视的宏伟业绩。城市设计的成果,往往比其设计者的寿命要更长的留存于世。而且城市设计的巨大影响力关乎促进城市的生活、文化及艺术的繁荣或兴衰。但由于种种原因,使我与建筑学失之交臂,而如今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我也比较满意,因为我喜欢的是设计,使每一个事物中都能注入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创造力,在这个专业里同样可以满足我的愿望。 刚看到《我喜欢的城市》 这个题目时,我脑海中浮 现出好多城市,西安,北 京,大连,青岛,威海等, 喜欢的建筑,比如大唐芙

蓉园的紫云楼,位于五四广场的青岛地标性建筑,威海的幸福门等, 但是这些大城市都给我同一个感觉,太 浮躁,太忙碌了,缺乏一份安逸,或许 是我在这些城市中停留的时间太短,没 有真正体会每一座城市真正的内涵。毕竟我每次都是以旅游的方式去接触他们,在我脑海中只是一幅画面而非一座立体的城市,旅游景点总是那么忙碌,那么商业化,所以我的第一印象也就停留在了那里。我是河北 人,每次来西安都得从北京坐火车,所以 在北京的机会相对较多,接触了天安门、 故宫、颐和园、鸟巢等几乎北京所有的标 志性景点建筑,我最喜欢的应该就是天坛 的祈年殿,当我抬头那一刻,被它的威严 雄伟震慑了,被古代人民的智慧深深感动 了。同样我没有深入过北京的生活,也不 能片面的去评价它。 我认为真正的喜欢一个城市,不是它的建筑有多么宏伟,城市有多漂亮,而是建筑里渗透出的文化底蕴和它所反应的淳朴的人民生活才能深深的吸引你,让你从内心喜欢这个城市。而迄今为止我了解最深的也只有我的家乡——河北蔚县。 蔚县古称蔚州,又名萝川,位于河北省西北部,东临京津,南接保定,西倚大同,北枕张家口。首先我想说明的是蔚县的“蔚”并不 青岛

青岛城市形成与发展研究

青岛城市形成与发展研究

青岛烟台城市发展差异研究 王琦琦 (地理与规划学院地理科学2011级本科20112613935) 摘要:青岛、烟台两城市的发展现状和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旨在从青岛烟台两市的区位条件、城市发展史、领导政策等方向分析其差异所在,具体从工商业、交通、旅游、城市产业集群、市民的开放性、城市包容度等思考。确定城市的性质定位和功能分区,根据已有的城市规划发展战略,比较城市间各方面的差异和不足。 关键词:青岛,烟台,城市发展史,发展战略, 青岛、烟台同处齐鲁大地,均为港口城市,是山东半岛对外开放的门户。但在城市发展上烟台的却不敌青岛,青岛有诸如海尔青啤等国际化大品牌,并形成产业集群;但烟台却没有,过分注重引进外资,缺乏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没有形成凝聚力。但烟台的农村城镇化做得很好,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我们要从青岛烟台两市的各个方面对其城市发展差异进行研究。1 1 青岛烟台城市发展过程和现状概述 1.1 青岛、烟台的区位条件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位于东经119°30′~121°00′、北纬35°35′~37°09′,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全市总面积10654平方千米,辖六区四市,人口766.36万。全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矿产66种,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50种,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矿产的64.1%;在经济方面,青岛逐步形成港口、开放、品牌、旅游、海洋科技和奥运城市的鲜明特色。近年来,积极推进蓝色经济区、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

青岛城市发展战略探讨

青岛城市发展战略探讨 ——从经济增长极核理论与规模效益理论角度 口高军 【摘要】青岛具有优越的区位和资源条件,其城市目标是成为环渤海地区仅决于京津的另一重要增长极核。青岛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为构建“一湾两翼、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的滨海城市空间框架,实现其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做美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关键词】增长极核理论;青岛;战略 Discussion on the Strategic Development of Qingdao Cit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olar Nucleus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Theory of Scale Merit /Gao Jun 【Abstract】With advantageous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resources, Qingdao aims to become the another polar nucleus of economic growth around the Bohai Region after Beijing and Tianjin. The strategy of spatial development of Qingdao is to establish a spatial frame for seaside city of one bay with two wings, three-dot arrangement, one-line extension and cluster development so as to realize the goal of overall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making the city bigger, stronger, better and more beautiful. 【Key words】Polar nucleus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Qingdao, Strategy 1.经济增长极核理论与规模经济理论简述 经济增长极核理论与规模经济理论是现代区域城市规划中很重要的理论。经济增长极核理论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尔鲁克斯于1955年首先提出的,后经一些经济学家的研究发展而成今天的理论。其理论核心是指那些资源丰富、经济发达、技术先进、交通便利、服务机构林立的区域中心,其发展像结晶一样迅速,形成经济增长的极核,并以此为核心,生长、隆大、扩散。 1.1经济增长极核理论的假设 假设一,经济增长绝不可能在各部门、各地区平衡增长,总有快慢之分。假设二,经济增长需要一种特定的环境。这种特定的环境包括资源、区位、交通、服务、技术及国际环境等。 1.2经济增长极核理论的主要内容 区域经济增长总是在某些子区域呈现快速的增长态势,而在另外一些子区域(也可能是

2020年青岛城市规划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环境

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 (2020-2025年)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评价单位:中海环境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单位: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2019年10月

一、规划方案概述 根据《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本次建设规划方案包括2号线二期东段、5号线、6号线二期南段、7号线二期北段、9号线一期、12号线和15号线一期,共计7条线路,总规模为207.8km。共设车站128座。 本次公示方案为阶段性方案,随着项目的实施进程及环评工作的进展,相关信息将完善或调整,最终规划方案以批复为准。 二、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 (一)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从声环境保护的角度,部分高架线周围分布着噪声敏感建筑物,须采取道床减振、设置声屏障等综合环境保护措施降低轨道交通对沿线声环境敏感区的影响。只要在设计阶段合理选择设备的位置、型号,并辅以风道消声器及隔声措施,风亭、冷却塔噪声可控制到可接受水平。车辆段与停车场内检修、洗车等作业噪声,只要合理布局,厂界噪声一般可满足2类区厂界标准。 (二)振动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虽然地下线路的振动影响较突出,且沿线的既有或规划敏感建筑相对集中,但由于地铁振动的污染振动治理措施较为成熟,在规划实施中可根据沿线建设情况对待开发区域轨道交通线路两侧进行空间用地控制,必要时根据具体振动影响的程度选择相应的治理措施,轨道交通振动影响一

般不会成为建设规划实施的制约因素。 (2)二次结构噪声源于轨道交通车辆与轨道的振动,降低轨道交通振动就可以相应减轻二次结构噪声影响,采取浮置板道床、弹性短轨枕等减振等措施也可以从根本上减轻二次结构噪声影响。 (三)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本规划实施期间,施工期污水主要来自轨道工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生产污水、生活污水及由地表径流导致的污染物入渗;轨道交通运营期污水主要来自于沿线车站、控制中心、停车场和车辆段排放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 (2)规划实施后,各站点、控制中心、车辆段及停车场排放的污水量占青岛市污水总处理能力的比重非常小,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总量也较小,基本不会增加青岛市市政污水处理的负荷,对地表纳污水体产生的影响较小。 (四)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次规划线路大都在主城区,以地下方式为主,线路工程占据一定的潜水含水层空间和一部分微承压含水层空间,一般不会占据承压含水层的含水空间。部分线路走向与地下水径流方向相交,将形成对地下水流动的阻碍,局部改变地下水径流条件以及与河水的补排关系,但不会出现对地下水径流的阻断。总体上,区域内地下水的径流总量将比自然状况略有减少,但不会对地下水的流场产生较大影响。 (五)电磁辐射影响 经类比预测,青岛市轨道交通地面主变电所产生的工频

青岛市区城市规划概况

青岛市区城市规划概况 ——关于青岛市区主要城市功能所存问题的调查与研究近几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推进,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 我国城市化水平也相应不断提高。当然,各种各样的城市问题也接踵而来,在这 里我们以青岛为例,就青岛市区主要城市功能所存在的问题做了相应的调查与研 究,希望能对青岛市区城市规划的完善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蓝天、碧海、红 房、绿树、白帆点点。”用这句话来形容美丽的青岛再合适不过,但再美丽的地 方也有不足的方面。下面我们小组将对青岛市区五大主要城市功能——居住、工 作、休憩和交通进行相应的分析与研究,揭露其问题,找出其原因,并提出相应 解决措施。 一、居住 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市区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 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 特点。空气湿润,温度适中,背山面海,适宜居住。青岛具有如此优越的居住环 境,但由于各种原因,依 然存在许多问题。如: (1)各市区居住条件发 展不平衡。青岛有市内4 区(市南市北四方李 沧)和市外3区(黄岛崂 山城阳),新城区与老城 区的居住条件存在较大差 距,老城区普遍存在住房 陈旧、人口密度过大、卫 生条件差、缺乏规划、基 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而 新城区在这些方面做的要好很多。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有很多,如政府对新城区 的政策倾斜;老城区在建设时存在的规划不合理的隐患问题;城市发展重心转移 到新城区等等。如四方区与崂山区在规划与建设方面存在不小差距。 (2)部分地区的房价过高。青岛是海滨城市,地理、气候优势得天独厚,适宜 居住,这吸引了许多人选择在青岛买房定居,但部分地区存在房价过高问题。原 因如开发商牟取私利;政府监管不 力;居民收入水平不高等等。如崂山 区部分地区房价增长较快,很多小区 房价在每平方米10000左右,而青岛 目前的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0多。 (3)医疗、教育等问题。青岛作为 一个迅速崛起的城市,经济迅速发 展,但医疗、教育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存在医院管理不规范、医疗费用过 高、学校师资水平不平衡、高校欠费 问题等等。原因主要有政府监管不力

青岛城市规划

姓名:陈昌军 学号:11143220 青岛考察——城市规划篇 所谓城市规划是指根据城市的地理环境,人文条件,经济发展状况等客观 条件制定适宜城市整体发展的计划,从而协调城市各方面发展,并进一步对城 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综合部署和统筹安排的一项具 有战略性和综合性的工作。在介绍青岛市的城市规划之前,我们先对青岛市的 地理环境做一个简单介绍。 按照现行的行政区划,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位于东经119°30′~121°00′、北纬35°35′~37°09′,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见下图)

青岛市总面积为11282平方千米,下辖6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其中, 市辖区: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黄岛区、城阳区总面积为3293平方千米。县级市:即墨市、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总面积为7989平方千米。。而青岛市的城市规划主要是在市辖六区的范围之内展开的,就是环绕着胶州湾 的环形地带。青岛是一所拥有百年规划历史的城市,饱含着历史的沧桑与巨变,下面我们将从历史和现代两个维度来介绍青岛市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对青岛的历史做一个简要的回顾,以方面我们从宏观的背景上体 验青岛的发展。 一、青岛的历史 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在胶澳设防,青岛由此建置。所以,最早作为 军事用地的青岛市,就这样开始了它的历史。清政府的几年建设,只是对青岛 市进行了基本的城市建设,并没有把它当作重要的城市进行规划。1897年,德 国强行向清政府租借胶州湾地区,青岛第一次沦为德国的殖民地,在德国人的 治理下,青岛进行了系统的城市化建设,当时很多的德统期的系统和规划部分 还沿用至今。1914年,日德爆发战争,在日本人把德国人赶出胶州湾之后,青 岛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直到1922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北洋政府收回了青岛。从1922年到1937年,青岛在北洋政府(之后变为国民政府)的统治下, 又发展了15年。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直到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青岛又 被日本统治了8年。1945年之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国内战争的影响下,青岛又度过了4年。1949年之后,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政治的稳定性带来 了城市发展的稳定性,计划体制下的城市发展模式和市场经济下的城市发展模 式的不尽相同的。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青岛的发展开展了新纪元。 每个历史阶段都给青岛的城市面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不同的时期、不同 的主政者对青岛的城市发展规划的设计方案是迥然相异的。在下面的两篇中,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家详解新版城市规划: 城市性质: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规划区范围:陆海总计6143平方公里(含陆域4360平方公里,海域1783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610万人。 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6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8平方米。 城市开发边界:控制范围为810平方公里,东至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级保护区边界,北至墨水河、胶济 铁路、桃源河生态控制区边界,西至五龙河生态控制区边界和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边界,南至滨海岸线;胶州湾内区域以胶州湾保护控制线为界。 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 —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的地位类似于“城市宪法”,是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发展的总纲。城市规划专家表示,新版总规立足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照国家战略 对城市的发展要求,在认真梳理全域资源禀赋基础上,对城市未来发展空间进行了规划设计,随着新版《总体规划》批复和实施,青岛的发展目标与规模、市域空间布局结构、产业发展方向、综合交通体系等方面都将得 到进一步提升优化,对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坚持传承创新理念 青岛有着深厚的城市规划传统,自1891年建置以来,在城市规划的引领下,从最初的小渔村、军事要塞,逐 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潘丽珍认为,新版总规坚持传承、创新的规 划理念,坚持主城空间结构及发展方向的历史连续性,落实“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表现了充实、完善、丰富的发展过程。

城市进入研究报告任务书

城市进入可行性研究任务书 1.研究目的 对已明确进入的城市(包括北京、太原、大连),进行城市宏观环境、房地产市场、竞争环境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提出进入该城市的可行性、方法、路径等,给出城市进入的具体建议。 2.研究内容 ◆城市宏观环境 内容: 城市概况 经济发展情况 房地产发展水平 政策环境等 预期效果: 认识城市位置、经济、房地产市场及政策环境等 ◆城市规划及空间未来发展趋势 内容: 城市当前发展空间格局 城市未来规划 未来发展空间趋势 预期效果: 认识城市现状空间格局,各区域规划定位,未来规划发展方向等 ◆房地产市场环境 内容: 商品房市场情况; 商品住宅市场情况; 公寓、办公及商业等其他业态市场情况; 土地市场情况等 预期效果: 通过对房地产市场现状的分析,研究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阶段、开发水平及市场潜力等 ◆房地产企业竞争环境 内容: 企业竞争度研究 企业产品竞争力研究 预期效果: 了解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竞争格局,市场规范性,外来企业进入难度和风险研究 ◆区域市场环境 内容: 区域划分 成熟区域研究 潜力区域研究 区域综合评判 预期效果: 了解城市各区域基本情况及主要项目,综合评判各区域进入价值 ◆客户需求偏好

内容: 客户整体情况 客户购房偏好 预期效果: 通过客户调研分析,了解目标客群构成、购房目的,产品需求特征等 研究结论与建议 内容: 城市进入可行性 城市进入路径研究及建议(包括招拍挂、二级市场、一级开发、棚改旧改等可能性) 城市进入建议 预期效果: 从城市发展契机、行业发展空间、政策等角度综合评判,提示进入的机会与风险,给出区域建 议和路径建议。 以上研究内容和预期效果为最低要求,咨询单位应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结合自身的可研架构,对目标城市进行全方位地调研和分析,可对上述内容进行完善和补充。 3.研究成果 《城市进入可行性研究报告》(北京、太原、大连分别编制),提交方式为专题提报会并提供电子文档《进入城市市场情报》(月报或季报),提交方式为电子文档。 4.时间要求 《城市进入可行性研究报告》(北京、太原、大连分别编制)自本任务书正式下达后一个月内提报《进入城市市场情报》(月报或季报)每月或季末提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