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媒体与教学资源

教学媒体与教学资源

教学媒体与教学资源
教学媒体与教学资源

浅谈教学媒体与教学资源

一、教学媒体与教学资源的区别

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都是对教学材料的指称,但角度有所不同,平时可以互通使用,但如仔细分析,就存在着微妙的区别了。具体来看,教学媒体是从教学材料的客观属性、物质属性来说的,依据的是传播学的视角;教学资源则是从学习材料是否合乎学习者的使用的角度来说的,依据的则是教育技术学和学习论的视角。

(一)、教学媒体

什么是媒体?英文media一词,在其拉丁语词根中的意思是“二人之间”,而作为汉字的“媒”则指“谋合异类使和成者”(《周礼·媒氏注》),故今人以“媒体”一词来指称信息的载体或加工、传递信息的工具,而更广义的解释则是将媒体看作实现信息从信源传递到受者的一切技术手段。它有两层基本含义:

(1)、是指承载信息所使用的符号系统,如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图形、图像等,媒体呈现时所采用的符号系统将决定媒体的信息表达功能。

(2)、是指存贮和加工、传递信息的实体,如书本、挂图、投影片、录像带、计算机磁盘以及相关的播放、处理设备等。”我们要想获得各类信息,正是通过这些符号系统及其传递者来做到的。

毫无疑问,媒体是从信息传播的意义上来说的,离开了传播过程便无所谓媒体。当媒体被应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时,自然就被称为教学

媒体(如强调学习者的角度,则亦可称为学习媒体)。在教学系统中,通常认为包含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即教学信息)和教学媒体等四要素,由此可见教学媒体在整个教学系统中的重要性。可以说,教学媒体沟通了学与教,在其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教学媒体只限于言语和文字。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在教学媒体的种类越来越多。通常认为,印刷教材的产生、直观教具的使用、音像材料的出现、计算机和多媒体网络的发明,是教学媒体的四次重大飞跃。由于新技术、新媒体的出现,曾给予传统的教育教学很大的刺激,也使学习者的眼界大大地开阔起来。

(1)、按媒体的表达手段来说,教学媒体可以分为口语媒体、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三大类。其中,口语媒体即教师和学生所说的话;印刷媒体即各种印刷材料,如教科书、挂图、报纸等;电子媒体则指用电子信号来记载和传递信息的载体,有模拟和数字之分。

(2)、按媒体作用的感官和信息的流向来说,教学媒体又可以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交互多媒体四类。其中,视觉媒体是指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的媒体,如教科书、挂图、报纸等;听觉媒体是指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的媒体,如广播、录音等;视听媒体是指综合作用于人的视、听觉器官的媒体,如电影、电视、视盘等;交互多媒体则指作用于人的多种器官且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媒体,如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媒体和虚拟现实等(有时交互多媒体也被称为知识媒体或智能媒体,因为它们包含了大量的人工智能技术)。

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有句名言:“媒体是人体的延伸”。的确,从教学媒体来看,印刷媒体、视觉媒体可以说是人眼的延伸,无线电广播、听觉媒体可以说是人耳的延伸,而计算机、网络媒体和虚拟现实则不仅是感官,而且是人脑的延伸了。教学媒体的这种属性对于远程教育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因为远程教育以师生间的时空分离为最大特点,如果没有这种作为“人体延伸”之工具的教学媒体,远程教育的教学目标根本无法达成。所以,远程教育界对于教学媒体的研究和应用一直非常重视,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二)、教学资源

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密不可分,将不同的教学媒体综合运用于教学之中,对教师和学习者来说,它们就成了教学资源。因此,如果说教学媒体是说的教学材料的客观属性、技术属性,那么教学资源则说的是教学材料的实用属性,即教学材料是干什么用的,为谁用的。

众所周知,从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来看,有一个从“视觉教育”到“视听教育”再到“视听传播”最后到“教育技术”的演变过程。其中,随着“视听教材被视为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而不仅是辅助教学的工具”,“这时,比视听媒体术语更具包容性的名词教学资源崭露头角”。到了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提出了一个以后被广为采用的教育技术定义,其中更加明确地将资源问题提升到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的地位:“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

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这里对资源的描述有两点需要引起注意:

(1)、就表述方式而言,这个定义讲的是“学习资源”而不是“教学资源”,可以说体现了现代教育观念中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2)、就具体内涵而言,这里的资源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以往所指的视听媒体或视听教材,而是“包括支持系统和教学材料与环境”,甚至“包括能帮助个人有效学习和操作的任何东西”。就前者来说,一般认为,“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是可以通用的,只是两者强调的使用者的对象不同而已,因而两个概念完全可以并存(此外,有时它还可以和“教育资源”通用)。但就后者来说,因为问题涉及教学资源的类型、范围和属性,实在值得好好研究一番。

实际上,在教学资源的类型划分上一直存在着两种视角:即媒体形态的视角;与学习者关系的视角。很难说这两种划分标准谁优谁劣,但以往我们比较忽视后一种划分标准却是事实,其弊端也是一目了然的。

(1)、按照媒体形态的标准,教学资源大致可以分为纸媒体资源、视听媒体资源、电子媒体资源等三类。这种分类方法非常简洁,易于为人们所接受,但具有明显的“唯技术主义”倾向。

(2)、按照与学习者关系的标准来划分资源,则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某种课程资源是否专门为学习者设计而言,将教学资源分为两类:

A、“设计的资源”,指的是为教学目的而专门设计的学习资源,如文字教材、录音带、录像带、多媒体课件等;

B、“利用的资源”,指的是本来并非为教学目的而设计但被发现具有一定的教育利用价值的学习资源,如电子报刊、软件工具以及网上信息资源等(这是AECT’77定义的标准)。

另一种是根据与学习者的“远近程度”,将教学资源分为三类:(1)教学软件资源,泛指各种直接为学习者服务的媒体化学习材料及相关的使用说明材料等,不仅包括视听媒体和计算机媒体资源,也应包括纸媒体资源;

(2)教学环境资源,是指由各种信息传播媒体及配套运作软件组成的媒体化环境资源(国外一般称作“教学授递系统”),其功能主要是呈示教学信息和提供沟通渠道,包括课堂教学、学习小组、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卫星电视等;

(3)教育环境资源,这既包括那些以提供信息服务为主的系统,如图书馆、学习资源中心、电子阅览室等,也包括经济条件、文化氛围、师资力量等因素(这是AECT’94定义的标准)。这两种分类方法显然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它一方面拓宽了资源的范围,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各种资源与学习者的关系,极便于学习者的自我选择。

由此看来,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体不能画等号。顾名思义,“教学资源乃支持教学活动的各种资源”,因此教学资源重在对教学活动的“支持”。从学习者的角度说,教学资源乃可“资”利用(亦即学习)之“源”,因此“有用”和“实用”应该是教学资源的最终追求。

二、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建构主义学习中,教学媒体的作用将与其在传统教学中的作用有所不同,媒体作为学习过程、认知过程的要素之一,应充分发挥其促进学习者认知建构的作用。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讨论媒体应作为交互的工具,为学习者提供认知加工所需的具体经验,促进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联系的建立,为学习者提供优化的学习资源,使媒体作为认知工具在学习者的认知建构过程中发挥作用,促进学习效果的改善。

一、教学媒体可以提供具体的经验

关于具体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许多人进行过深入的论述。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人总是通过观察事物本身、从事物的本源去获取知识,所以教学首先应从实际事物开始,如果无法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实际事物,则可利用" 代替它们的代表"(如图画),从而达到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的相同效果。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倡导直观教学原则,他认为感官印象是一切知识的基础,认知从感性的观察开始,通过对表象的加工而获得概念,因而观察应成为教学的基础,教学应从直观出发。美国教育家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其核心是"教育即生活"的思想)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人物,他强调儿童生活中的直接经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宣称"一盎司的经验比一吨的理论更有用",并提出只有将学科内容与儿童生活中的直接经验相联系,教学工作才

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以戴尔为代表的美国视听教学论专家综合了许多人的观点、在总结视听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提出媒体教学应用的理论基础,并集中体现于"经验之塔"理论。戴尔认为,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在教学中应用各种媒体,可以为学习者提供较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并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直接经验难于获取的不足,从而使学习更为具体,进而达到更好的抽象。

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将认知发展分为动作式、图像式和符号式三个阶段,并指出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一个人首先是依靠动作学习,然后依靠图像学习,最后依靠符号学习。据此布鲁纳提出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开始,向经验的图像代替物(如图片、电影等)发展,最后学习符号,这一点对所有的学习者均适用。教学如按从直接经验、图像经验到符号经验的顺序展开,就能有效地促进学习。

当今影响很大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强调直接经验的重要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以原有经验、心理结构等为基础来建构知识的过程。任何学科的学习和理解都不像在白纸上作画,学习总是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或信息。可见建构主义者特别强调具体情景中形成的具体经验背景的作用。

综上所述,具体经验对学习者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直接与客观事物接触、对客观事物的直接观察固然可以获得学习所必需的具体经

验,但也必将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且可能由于时空限制使许多具体经验无法获取。利用教学媒体可以克服这一困难,教学媒体所提供的" 替代的经验",是学习者方便地获取直接经验的有效途径。而且由于媒体的简化、纯化和突出作用,使学习者不会陷于真实事物的复杂性之中,能够抓住事物的关键部分和主要环节,减少、排除非主要信息对学生注意力的干扰,从而使学习者能够更准确地认识客观事物,获得同现实较为一致的经验。利用教学媒体获得具体经验,是学习者获取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对于学习者的认知建构过程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媒体是交互工具、认知工具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先驱皮亚杰提出的发生认识论的一个中心思想是" 相互作用论",他认为知识不是外界客体的简单摹本,也不是主体内部预先形成的结构的展开,而是由主体与外部世界不断相互作用而逐步建构的结果。建构主义的另一个先驱维果茨基强调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作用,认为高级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可以通过教学、日常生活、游戏和劳动等各种活动来实现。另外,内在智力动作也外化为实际动作,而内化与外化的桥梁则是人的活动。当今的建构主义学习观秉承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观点,强调协作与会话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无论是主动性、社会性,还是协作与会话,都是学习主体与外界的交互作用,可见交互作用在学习中具有重要地位。教学应保证足够的交互。

教学中交互作用既存在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

之间,也存在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要保证充分的交互作用必须要创设相应的条件和环境,媒体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比如,目前的高等教育中,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的交流是较少的。如果在保留原有课堂讲授的前提下,辅之以相应的网络教学,开辟网络答疑或网上专题讨论,则可大大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媒体作为交互工具,将可提高交互的频率和有效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学习者主动利用媒体与外界进行交互作用,促进认知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媒体既是交互工具,也是认知工具。美国加利福尼亚国际SRI 学习技术中心主任考兹玛(Kozma)引用瓦特(White)开发的ThinkerTools学习软件来说明媒体与学习的关系。ThinkerToo1s 是为了帮助学习者理解牛顿定律而开发的基于计算机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利用ThinkerTools进行学习时,首先是接受关于现实世界的真实例子的描述,如根据力的大小与方向预测物体的运动,并在计算机上通过微型世界来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在计算机屏幕上通过调整力的大小和方向来观察物体的状态并记录结果,然后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力与运动的规律,并运用总结的规律去解决其它类似问题或解决一些真实性问题。实验证明ThinkerToo1s工具能显著地提高学习效果。在这个例子中,媒体实际上是作为一种交互工具,是学习者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一种认知工具。对媒体的应用要重视其作为学习者与外部环境进行交互的工具的作用,保证并促进学习者与外界的交互,并最终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发展。

三、教学媒体是连接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的桥梁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主体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有选择性地注意和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而这种建构过程又是双向性的:一方面,通过使用先前知识,学习者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以超越所给的信息;另一方面,被利用的先前知识不是从记忆中原封不动地提取,而是本身也要根据具体实例的变异性而受到重新建构。也就是说,学习过程是一个双向建构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学习者的原有认知结构与要理解的当前事物(即新知识)。教学必须要使学习者的先前知识与新知识建立起某种联系,所以,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情境性,即要创设真实性的学习情境,提供真实性任务,以激活学习者的先前经验,建立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的联系,激发学习者的内部学习动机,促使学习者进行有效的深水平加工,促进知识的迁移水平,提高学习者问题解决的能力。

利用媒体技术,一个方面是可以提供丰富的情境性信息资源,提供高度真实的模拟学习环境;另一个方面,学习者可以在媒体创设的环境中运用自己的先前经验对问题进行尝试性地解决,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模拟解决真实性问题的环境,可以充分地调动学习者的先前经验,并使其与当前的问题建立起联系,进行深水平的认知加工,从而建构起当前事物的意义,达到学习目的。

四、教学媒体可提供丰富、优化的学习资源

建构主义的学习不是学习者对知识的机械记忆,而是学习者最终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这样的学习要求学习者应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来理解知识的丰富含义及其复杂性。所以,建构主义的学习必须要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来支持。仅靠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教科书等信息源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大量的、学习者容易获取的信息资源。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比如利用CD-ROM 光盘提供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利用网络媒体,学习者可以共享丰富的信息;利用信息组织结构的超链接技术,建造符合人类联想方式的超文本信息组织结构,便于学习者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路径,从多方面、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多结果等方面建构对事物的更为全面和丰富的理解;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提供交互式的信息资源,使学习者在与信息的交互过程中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及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针对学习者特性的反馈信息,促进学习者学习策略的发展等。

总之,媒体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促进了教育观念、教育教学实践的发展,但到目前为止,应该说媒体技术的应用是不尽如人意的,这应该促使我们反思我们使用媒体技术的目的与方法。仅仅将媒体作为传递信息的工具是远远不够的,应深入探讨媒体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探讨媒体对学习者认知建构过程的重要作用,并以当代学习理论指导媒体应用的理论与方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集中反映了当代学习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践应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提倡建构主义学习。在建构主义学习中,媒体技术不

能再仅仅作为一种提供信息来源的工具,它更应该在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建构、发展学习者的认知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发挥作用。媒体技术只有作认知建构技术",才能真正地影响学习过程,才能真正地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中怎样有效的应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在教学中怎样有效的应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一、多媒体资源的选择和应用要最优化 选的资源内容(包括文本、图片、声音和图像等)要能最好地呈现教学的内容,最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让人产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冲动。 二、要将多媒体资源应用到教学的“关键点”上 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多媒体资源的应用也是一样的,优质的教育资源只有用在“关键点”上才能发挥关键的作用。所谓教学的“关键点”是指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导入点、启发点、衔接点、拓展点和思维盲点等。对这些点的处理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第三,将多媒体资源应用于教学环节的启思点、衔接点和拓展点,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有着一语点醒梦中人的作用,帮助学生破解心中的困惑和疑难,从而建构起生动、活泼并具有良好生成性和生命活力的课堂。在这里用多媒体资源的可视性、互动性和优质高效性等特点,既对教学内容进行注解,同时又对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进行点拨,如武术招术中的四两拨千斤,使学生豁然开朗,放飞思维。 三、多媒体资源的使用要适可而止、恰到好处 多媒体资源选用的“适可而止”,是说在使用它时要做到适时、适量和适度。

适量是要教师控制多媒体资源传递的信息量,防止信息泛滥。多媒体资源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的信息,学生接受和加工处理后,便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这本是多媒体资源的一个巨大优势。 四、多媒体资源使用时要减少“伪资源”的干扰 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用多媒体资源的目的是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而课件中过于繁杂的色彩,过多的版式变换和动态效果,会干扰学生的思维;无关的动画,与课题不相干的图片,多余的音、视频则可能对学生产生误导,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和技能的提升,不利于学生认知的正向迁移。这些我们称之为“伪资源”。

多媒体课件与教学资源应用笔记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 学资源应用讲义 赫章县雉街中学 主讲:刘军 第1章多媒体课件概述 一、多媒体课件基础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几乎遍布各行各业以及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1、多媒体课件的概念 课件,是现代化教育的一个首要关键词,成为引领教师跨入现代化教学课堂的敲门砖。 2、多媒体课件分类 (1)根据课件使用的对象和场合分 大众演示型:教师、教员、专家等在多媒体教室、会议室、报告厅等内使用。 个别指导型:在拥有多媒体计算机或其它多媒体播放设备的情况下在任意地点个人使用。 (2)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角度分 传统型课件:

多媒体型课件: 网络型课件: 3、多媒体课件的特点 (1)形象、直观 (2)高效 (3)互动性强 (4)组织性强 (5)网络化 4、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一般分为课件设计和课件制作两个步骤,其中课件设计的基本流程如下图。 5、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本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准备阶段、制作阶段和应用阶段三大部分,具体可以分为六个步骤。 (1)需求说明书 (2)课件设计方案 (3)课件素材的准备 (4)课件的制作设计 (5)课件的调试

(6)课件的维护更新 二、多媒体课件制作需要的相关知识 三、多媒体课件制作常用的软件 1、常用媒体制作软件 文字处理各类文字处理软件 图像处理PhotoShop / PhotoStyler/ CorelDRAW 图形处理Basic / Visual Basic…… 动画处理3DS MAX/ GIFAnimator / Flash / Cool 3D 音频处理GoldWave /Cool Edit Pro/ Premiere 视频处理Premiere / Director

《教学媒体选择与运用》教案

《教学媒体选择与运用》教案 一、以下是我认为的教学媒体的概念和分类方法: 1、教学媒体的概念 一般的媒体发展成为教学媒体要具备两个基本要素: (1) 媒体用于储存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时,才可称为教学媒体,是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是为教师或学生,这些特定的对象服务的。 (2) 媒体能用于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时,才能发展成为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有别于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指一切可以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教学媒体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教学媒体的分类 (1).根据使用媒体的感知器官分类 视觉媒体:指发出的信息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的媒体。如印刷品、图片、黑板、教科书、挂图、标本、幻灯、投影…… 听觉媒体:指发出的信息主要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的媒体。如口头语言、录音机、广播…… 视听觉媒体:指发出的信息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的媒体。如电影、电视、计算机…… 交互多媒体:指使用多种感官且具有人机交互作用的媒体。如多媒体计算机。 (2). 根据教学组织形式的需要分类 课堂展示媒体:投影、录象、黑板…… 个别化学习媒体:印刷品、录音带…… 小组教学媒体:图片、投影、白板…… 远程教育媒体: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 (3)、按媒体的物理性质分类 光学投影教学媒体:包括有幻灯机和幻灯片、投影机和投影片、电影和电影片等。这类媒体主要通过光学投影,把小的透明或不透明的图片、标本、实物投射到银幕上,呈现所需的教学信息,包括静止图像和活动图像。 电声教学媒体:包括有电唱机、扩音机、收音机、语言实验室以及唱片、磁带等。它将教学信息以声音的形式储存和播放传送。 电视教学媒体:主要有电视机、录放像机、影碟机、录像带、视盘、学校闭路电视系统和微格教学训练系统等。它的主要特点是储存与传送的是活动的图像

《教师教学媒体与资源应用能力的培养》读书笔记

《教师教学媒体与资源应用能力的培养》 读书笔记 《教师教学媒体与资源应用能力的培养》读书笔记 三亚一中陈坤 ASSRUE模式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教学设计模式,该模式 能帮助我们有效地将媒体和资源运用到教学中。这个名称是 由六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成,每个字母分别代表该模 式中的一个环节。每个字母的代表意义如下: A:分析学习者特征(Analyze learner) S: 阐明学习目标(State objective) S:选择媒体和材料(Select materials and media) U:运用媒体与材料(Utilize materials and media) R:要求学习者的参与响应(Require learner participation) E:评估与修订(Evaluate and revise) ASSRUE模式是一种过程指导,它指导教师对教学进行精 心地策划和设计,从而保证技术和媒体能够有效地融入到教 学中去,它是一种系统化撰写教学计划的策略,是一种能够 帮助教师有效地管理和组织教学过程的计划。 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教学带来 的全新环境,使学生有可能以不同的学习起点、不同的时间

学习不同的学习资源,其趣味性、交互性、信息丰富性等特性,都影响着这一环境下的学习者,使之表现出不同于传统教学环境的特征。 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分析: 网络环境中的学习者更容易个性张扬。没有传统的面对面,容易克服学习者在人群面前的羞涩心理,直率地表达意见而不必担心因错误而遭受嘲笑。 学习者在网络中更容易结成团体,但从众和服从权威的心理却在削弱。网络中很容易找到与自己兴趣相同的人结成跨越时空的学习团队,由于缺少面对面的交流,从而减少了相互之间的影响。 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的扮演意识强烈。作为学习者的青少年,只要点击鼠标就可以进入新的学习空间转换为相应的角色,失败后还可以马上重来,从而削弱了损失,减轻了挫折感,更容易表现出强烈的扮演意识。 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认识策略发生了变化。网络环境中可收集的信息类别有限,容易导致认知的简单化。网上交流绝大部分采用纯语言符号,慢于正常对话节奏,导致学习显得冷漠,看问题简单化和绝对化。 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在网络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完善,具有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 学习者目标多样化,网络环境中学习目标有多样性和多

如何进行高效课堂与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整合

如何进行高效课堂与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整合?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多媒体教学可以理解为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包括计算机)这一特殊工具的教学,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设计多媒体教程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例如把几句话的结论板书在黑板上,不一定就比放幻灯片效率低,因为它节约了操作时间。在复习课的时候,多媒体的大容量是有效率的,但必须注意中间的停顿,保证学生把要点记下来,或者,事先把需要学生做笔记的知识打印出来,课后发给每一个学生,这样就更能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对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起着很大的作用: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课余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转化师生角色,提高学生主体地位,扩大教学规模。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把多媒体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与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有机的融为一体,将课件演示作为一种手段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数学课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育观念等。因此,合理整合多媒体课件与数学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走进了课堂,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尤其是依据教材制作的各种电脑动画软件,更给数学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积极地、前所未有投入到学习中。但并非教材中所有内容都适合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有些内容使用计算机来教学有画蛇添足之感;也有些内容投影手段就能很好完成,根本无须花大力气去设计多媒体软件进行教学。因此为确保多媒体计算机科学地、实效地进入课堂,我们在教中应注意精心钻研教材内容。不要以为你给孩子们讲的多,孩子们就一定能得的多。我们更应关注我们给孩子们提供了怎样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新课标》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我们知道,数学课本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源泉。在精彩纷呈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我们数学的身影,然而生活中的这些充满生机活力的数学教学素材和内容却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从而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枯燥的、无味的和深奥的多媒体技术主要通过课件的方式应用于小学的课堂教学。作为传播教育信息的媒体,课件具有三个特点,其一是媒体组合的集成性,其二是使用对象的交互性,其三是教学作用的多样性。比如说,传统教学中的连线题我们都叫学生到黑板上来连。多媒体课堂上学生利用“电子教鞭”中的直线工具就可以实现连线。在教学中应用“几何画板”,能够动态地表现几何关系、交互性的特点,例如让学生自己去做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利用几何画板的“平移”、“旋转”的一些功能,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种动态的操作过程,给学生进行比较和抽象创造了一种活动的空间和条件。这些辅助软件的使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学生也参与其中,

选择教学媒体的五大原则

选择教学媒体的五大原则 (举例说明)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没有媒体参与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无论进行何种形式的教学, 在何种环境中传授知识,都离不开教学媒体。现在教学媒体多种多样,有传统的、有现代的;有带电的,有不带电的;有光学投影的,有电声的,有电视的,有计算机的,等等。如何选择好教学媒体, 是教学准备的重要内容,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选择媒体必须遵循五个基本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目的性原则是指一定要根据课堂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媒体。比如一堂外语课,教学目的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就应考虑选用录音媒体;一节语文课,其教学目的是通过看图让学生写话或作文,提高观察能力,那就应选择投影或幻灯。不管选用哪种教学媒体,都是为了达到课堂教学目的服务的,都是服从于教学任务这个大局,决不能随意用哪种媒体就用哪种媒体。有的教师不考虑教学的目的性,随意性很大,不该放录像的他放录像,不该放录音的他放录音,这样于达到教学目的无所补益。 (二)针对性原则 教学媒体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特别是电化教学要看选用何种电教软件媒体最能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最易为学生所接受。 比如有两种同内容的投影片,画面清晰度一样,只不过一种是单片、静片,一种是复合片、动片,选哪一种好呢?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以及接受难易情况,当然选后一种投影片为好。此外,还要针对学生年龄特点,选择电教媒体软件。 (三)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是选择媒体的一条重要原则,它是指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课堂教学应尽可能地多选一些媒体,如同一课,既可放录音,也可放录像,或者做其他一些演示实验,因为运用多种媒体比只用一种媒体效果好。 1、从学习的生理机制上看,选择多种媒体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由心理学可知,人在进行学习时,可以通过多种感官来参与的。 如记忆是学习的重要过程。近来,一些心理学家通过研究人的记忆,提出了“a、B反映论”。该理论认为人的记忆功能一部分来源于遗传中称为“a群” 的细胞群,它广泛存在于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各个角落中,但它的记忆功能必须依赖于一种叫“B素”的物质激活,当“B素”激活了“a群”,就称为“a、B 群”。只有“ a、B群”才能发挥记忆功能,人的各种感官(眼、耳、鼻、舌、身等)都可以把摄取到的信号,通过神经系统传导给大脑,当中枢神经和大脑接到不同信号时,就会产生不同数量的“B素”,进而形成“ a、B群”。仅靠一种感官引生的“B 素”数量是有限的,如果用光谱、声音及其他物理手段刺激不同的感官,就会产生数量比较多的“B素” ,“B素”越多,“a、B群”就越多,人的记忆功能就发挥得越好。于是“aB反映论”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无论是记忆的速度还是记忆的质量远远大于单一感官的记忆。就拿记忆后保持的比率来说,单用视觉,三小时后记忆保持的比率为70%,单用听觉,三小时后记忆保持的比率为60%,而视听并用记忆比率达到90%,远远大于光看光听课堂选用多种媒体,传递教学信息就有多种渠道,分别刺激学生的不同感官。当不同的感官接受到的信息内容互相关联时,就会深化对知识的感知程度,达到强化学习的目的。

多媒体教学设计

多媒体教学设计 李克东谢幼如 510631 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E-mail:likd@https://www.doczj.com/doc/a28428951.html, E-main:YJSXie@https://www.doczj.com/doc/a28428951.html, 【摘要】:本文根据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教学实践的具体情况,提出基于多媒体教学环境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步骤,并总结出一套可操作性的教学工作表格。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分析的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定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教学设计是以分析教学的需求为基础,以确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为目的。以评价反馈来检验设计实施的效果。它是一种教学的规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教学设计理论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的设计。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入应用,逐步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教学过程。当前,在学校课堂教学中,由教学媒体的应用形式和教学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多媒体组合教学、基于局域网的教学和基于Internet的教学等。 在学科的多媒体教学研究与实践中,由于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重视程度和应用水平的影响,普遍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学方案没有明确的设计思想,反映不出理论(特别是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仍然是经验型的思路。 (2)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具体。 (3)教学结构流程反映不出新型教学的模式的四个转变(教师角色、学生地位,媒体作用、教学过程等四方面的转变),也反映不出学科教学的规律。 (4)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改革的指导意义和教学设计理论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多媒体教学过程的设计方法,并提供一套典型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每门课程都是由若干个章节(或单元)组成,每一节(或课)又中分为若干个知识,根据加涅的学习内容分类方法,可确定每个知识点内容的属性,如图1所示: 在确定教学内容后,进一步根据学科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许多的知识点,分析这些知识点的知识内容是属于事实、概念、技能、原理、问题解决等哪一类别。利用如图2所示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二维层次模型,可以进行学习内容(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学习水平)的分析。最后把各知识点的教学目标(认知领域)确定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不同层次。 图2模型中,横轴代表各学科内容的分类,纵轴代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各个水平层次。图2 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分析模型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到如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1、社会的需要 社会的需要包括广义的概念,如社会的责任,国家的需要等等。 2、学生的特征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先分析学生的特征,明确学生的求学目的和基础水平。学生的特征主要是指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和原有的认知能力。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学生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在自己头脑里已经形成的知识结验系统。原有的认识能力是学生对某一知识内容的识

模块三 教学媒体与资源利用模块

后测说明: 后测共包含12道关于教学媒体与资源利用的题目,测试时间为20分钟。 请完成后测以结束本模块的学习。 (一)教学媒体的作用 1.教学媒体具有表现事物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特征的能力,这体现了它的什么特性?() A.呈现力 B.重现力 C.传播力 D.可控性 E.参与性 2、下面的教学媒体中,()常用于个别指导教学 A.计算机教学系统 B.黑板 C.幻灯 D.投影 3、下列有关教学资源与教学媒体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教学资源与教学媒体的概念有交叉,有时候可以互换 B.在探究学习任务中,除了网络教育资源,教师还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其他形 式的教育资源 C.教学资源一般有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 D.不论是媒体还是信息资源,都具有多种分类形式 (二)媒体素材加工方法

4、关于媒体使用与其它辅助教学手段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媒体素材,并能实现 虚拟实验的各种操作,使得教学内容的呈现更形象,更直观,更有吸引力 B.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媒体素材,并能实现 虚拟实验的各种操作,使得挂图、实物、实验等传统的教学手段没有了用处 C.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媒体素材,但进行合 理的加工配合才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D.现代教育技术实现虚拟实验的各种操作,但无法取代实际的物理演示实验或 分组物理实验 5、在你收集到的资源中有下列四个文件,不属于音频的是() A.教育技术.midi B.教育技术.wav C.教育技术.aif D.教育技术.bmp 6、HyperSnap-DX软件中,捕捉选定矩形区域的命令是() A. FullScreen B. WindoworControl C. Region D. ActiveWindow (三)信息资源的获取 7、在你收集到的资源中有下列四个文件,哪一个文件既可呈现音频也可呈现视频() A.秤.bmp B.秤.avi

教学媒体与教学资源

浅谈教学媒体与教学资源 一、教学媒体与教学资源的区别 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都是对教学材料的指称,但角度有所不同,平时可以互通使用,但如仔细分析,就存在着微妙的区别了。具体来看,教学媒体是从教学材料的客观属性、物质属性来说的,依据的是传播学的视角;教学资源则是从学习材料是否合乎学习者的使用的角度来说的,依据的则是教育技术学和学习论的视角。 (一)、教学媒体 什么是媒体?英文media一词,在其拉丁语词根中的意思是“二人之间”,而作为汉字的“媒”则指“谋合异类使和成者”(《周礼·媒氏注》),故今人以“媒体”一词来指称信息的载体或加工、传递信息的工具,而更广义的解释则是将媒体看作实现信息从信源传递到受者的一切技术手段。它有两层基本含义: (1)、是指承载信息所使用的符号系统,如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图形、图像等,媒体呈现时所采用的符号系统将决定媒体的信息表达功能。 (2)、是指存贮和加工、传递信息的实体,如书本、挂图、投影片、录像带、计算机磁盘以及相关的播放、处理设备等。”我们要想获得各类信息,正是通过这些符号系统及其传递者来做到的。 毫无疑问,媒体是从信息传播的意义上来说的,离开了传播过程便无所谓媒体。当媒体被应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时,自然就被称为教学

媒体(如强调学习者的角度,则亦可称为学习媒体)。在教学系统中,通常认为包含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即教学信息)和教学媒体等四要素,由此可见教学媒体在整个教学系统中的重要性。可以说,教学媒体沟通了学与教,在其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教学媒体只限于言语和文字。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在教学媒体的种类越来越多。通常认为,印刷教材的产生、直观教具的使用、音像材料的出现、计算机和多媒体网络的发明,是教学媒体的四次重大飞跃。由于新技术、新媒体的出现,曾给予传统的教育教学很大的刺激,也使学习者的眼界大大地开阔起来。 (1)、按媒体的表达手段来说,教学媒体可以分为口语媒体、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三大类。其中,口语媒体即教师和学生所说的话;印刷媒体即各种印刷材料,如教科书、挂图、报纸等;电子媒体则指用电子信号来记载和传递信息的载体,有模拟和数字之分。 (2)、按媒体作用的感官和信息的流向来说,教学媒体又可以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交互多媒体四类。其中,视觉媒体是指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的媒体,如教科书、挂图、报纸等;听觉媒体是指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的媒体,如广播、录音等;视听媒体是指综合作用于人的视、听觉器官的媒体,如电影、电视、视盘等;交互多媒体则指作用于人的多种器官且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媒体,如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媒体和虚拟现实等(有时交互多媒体也被称为知识媒体或智能媒体,因为它们包含了大量的人工智能技术)。

第四篇 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处理

第四篇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处理 学习目标 ●掌握通过INTERNET等多种渠道搜集文字、图片、声音等多种类型多媒体教学资 源的方法。 ●掌握利用Windows“画图”、“录音机”等工具制作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方法,包括图 片的绘制、声音文件的采集及截取等。 ●掌握使用多种编辑工具编辑各种类型教学资源,包括使用Windows“画图”软件编 辑图片资源、Windows“录音机”编辑音频资源及“超级解霸”软件截取视频资源 等。 第一章获取多媒体教育信息资源 1.1 教学资源诸要素的搜集 课件的制作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素材,但所需要的教学资源素材往往比较零散,不成系统,这就需要我们对包括文本、视图、音像等各类教学媒体资源素材进行大量的收集,并进行合理组合设计,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对教学资源素材的搜集、整合,自始至终应从教学需要出发,体现现代教学思想、教学风格和方法。 1.1.1 教学资源的几种类型

1、文字素材 各种媒体素材中文字素材是最基本的素材,文字素材的处理离不开文字的输入和编辑。文字在计算机中的输入方法很多,除了最常用的键盘输入以外,还可用语音输入,以笔式书写输入等。目前,多媒体课件多以Windows为系统平台,因此准备文字素材时应尽可能采用Windows平台上的文字处理软件,例如写字板。Windows系统下的文字文件种类较多,如纯文本文件格式(*.txt),写字板文件格式(*.wri),Word文件格式(*.doc),Rich Text Format文件格式(*.rtf)等。选用文字素材文件格式时要考虑课件集成工具是否能识别这些格式,以避免准备的文字素材无法插入到课件集成工具软件中。文字素材有时也以图像的方式出现在课件中,例如通过格式排版后产生的特殊效果,可用图像方式保存下来。这种图像化的文字保留了原始的风格(字体、颜色、形状等),并且可以很方便地调整尺寸。 2、声音素材 课件中声音素材的采集和制作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1)利用一些光盘中提供的声音文件。在一些声卡产品的配套光盘中往往也提供许多WAV、MIDI、MP3或VOL格式的声音文件; (2)通过计算机中的声卡,从麦克风中采集语音生成WAV文件。如制作课件中的解说,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3)通过计算机中声卡的MIDI接口,从带MIDI输出的乐器中采集音乐,形成MIDI 文件;或用连接在计算机上的MIDI键盘创作音乐,形成MIDI文件; (4)用专门的软件抓取CD或VCD光盘中的音乐,生成声源素材。再利用声音编辑软件对声源素材进行剪辑、合成,最终生成所需的声音文件。 声音文件除WAV和MIDI等格式外,还有如MP3、WMA、VQF等其他高压缩比的格式,可以采用软件使各种声音文件进行格式的转换。 3、图形、图像素材 数字图像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形式:矢量图(Vector-based Image)和位图(Bit-mapped Image)。 图形图像的采集主要有五种途径:用软件创作,扫描仪扫描,数码相机拍摄,数字化入,从屏幕、动画、视频中捕捉。 常见的图形创作工具中,Windows下的“画图”是一个功能全面的小型绘图软件,它能处理简单的图形。还有一些专用的图形创作软件,如AutoCAD用于三维造型,Visio用于绘制流程图,Corel Draw用于绘制矢量图形等。图像素材的采集大多通过扫描完成。高档扫

如何用好多媒体教学资源

如何用好多媒体教学资源(1) 关键字:用好多媒体教学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语文课堂教学中已成为必然。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在声、光、电的氛围能够轻轻松松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我个人对多媒体教学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影响的探索中,我觉得我们的多媒体教学不应该仅仅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而应该真正地成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资源,一种用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感,鼓励学生思索的资源。 新的课程标准在谈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时说:“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蕴含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说得简单一些,是多媒体教学资源本身所具有的音乐、画面等资源。但说到底,课堂是学生的,教师所要充分利用的不是多媒体教学资源而是由多媒体教学资源所调动的学生资源,这才是课堂教学中最大的资源。学生资源是语文教育的基础性资源,其他的资源必须与此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所以只有调动学生的兴趣、情感、价值认同、思维等才能让多媒体本身所拥有的资源转化为学生课堂上有利的学习资源,达到提升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让物有所用,才有所值。下面从几个方 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用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积极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能够使学生的精神处于轻松的状态,让学生从进入课堂开始,就仿佛倘徉在语言形象的园林之中,或信步闲游,或曲径通幽,得陶醉之情趣,尽求索之愉悦,走上一条充满轻松, 愉快的学习道路。 中学的古诗文,韵味隽永,蕴意长远。在教学上往往注重学生对其意境的领悟,因生活时代、场境的局限,这是现在的学生很难做到的。所以我在古诗的教学中收集和制作了大量的与古诗意境匹配的优美图片。如在教学曹操的《观沧海》一诗时,配合表现“日月之行,若出其

《教师教学媒体与资源应用能力的培养》读书笔记

《教师教学媒体与资源应用能力的培 养》读书笔记 ASSRUE模式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教学设计模式,该模式能帮助我们有效地将媒体和资源运用到教学中。这个名称是由六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成,每个字母分别代表该模式中的一个环节。每个字母的代表意义如下: A :分析学习者特征( Analyze learner ) S: 阐明学习目标( State objective ) S :选择媒体和材料(Select materials and media) U :运用媒体与材料(Utilize materials and media) R : 要求学习者的参与响应(Require learner participation) E :评估与修订(Evaluate and revise)

ASSRUE 模式是一种过程指导,它指导教师对教学进行精心地策划和设计,从而保证技术和媒体能够有效地融入到教学中去,它是一种系统化撰写教学计划的策略,是一种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管理和组织教学过程的计划。 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教学带来的全新环境,使学生有可能以不同的学习起点、不同的时间学习不同的学习资源,其趣味性、交互性、信息丰富性等特性,都影响着这一环境下的学习者,使之表现出不同于传统教学环境的特征。 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分析: 网络环境中的学习者更容易个性张扬。没有传统的面对面,容易克服学习者在人群面前的羞涩心理,直率地表达意见而不必担心因错误而遭受嘲笑。 学习者在网络中更容易结成团体,但从众和服从权威的心理却 在削弱。网络中很容易找到与自己兴趣相同的人结 成跨越时空的学习团队,由于缺少面对面的交流,从而减少了相互之

01教学媒体、教学资源与学习环境

教学媒体、教学资源与学习环境 总述:教学媒体、教学资源和学习环境是教学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学媒体、教学资源、学习环境属于教育技术中的有形的物化技术。 (一)教学媒体 1.教学媒体的概念: 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或工具。当某一媒体被用于教学目的时,则被称为教学媒体。教学媒体能以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能够改善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 2.教学媒体的分类: 根据媒体作用于人的感官不同,教学媒体可以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觉媒体和综合媒体四类。如: 3.媒体的教学功能: 1)展示事实,获得直观经验。 2)创设情境,建立共同经验。 3)提供示范,便于模仿。 4)呈现过程,解释原理。 5)设置疑点,引发思考。 (二)教学资源 1.教学资源的概念: 广义上的教学资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利用的一切人力与非人力资源,主要包括信息、资源、设备、人员和场所等。 狭义上的教学资源指资料、设备和场所。 我国现阶段,教育技术所关注的仅限于狭义的资源。 2.教学资源的类型:

3.教学资源的作用: 为教学内容和过程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内容,多种多样的呈现方式,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 学习环境 1.学习环境的定义: 学习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及群体学习的全部外在因素的总和。 2.学习环境的分类: 按场所所在位置的不同分为校园学习环境和校外学习环境。 校园环境有:传统教室环境;专业实验室环境;多媒体教室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图书馆学习环境。 3.学习环境的作用: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专业、完善和功能齐全的硬件学习环境,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四) 教学媒体、教学资源与学习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都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但三者所涉及的范围是不同的,有一定的包含关系。一般认为,学习环境包含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又包含教学媒体。如图:

教案设计中如何选择教学媒体

教案设计中如何选择教学媒体 我觉得在教案设计中一定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媒体,教学媒体的使用应该看哪些文本适用,哪些文本部分适用,不要盲目的使用教学媒体,有时不当的使用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如何选择教学媒体是很有必要的。我觉得目前PPT幻灯片教学还是课堂教学中最实用,最简便的教学媒体,因为幻灯片易操作,还容易插入各种FLASH动画和其它音乐视频图片素材,但在选取教学用的幻灯片时,不论是素材的使用还是各种动画的应用,一定要适合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教学媒体的功效。 在选择教学媒体时要满足以下要求: 第一、满足教学目标每个单元、每个课题、项目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即具体的教学要求。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输教学信息,如讲机器的构造,用纯文本就很难讲清楚,如果用图形或图像就好多了,用视频展示实物的分解图就更清楚,再如讲语音,用文字也很难表现,而用图形和录音配合就好多了。 第二、依据教学内容各门学科的性质不同,运用的教学媒体会有所区别;同一学科内各章节内容不同,对教学媒体的要求也不同。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应该分别对待。 第三、根据教学对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又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特征,比如,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直观形象的思维,和记忆的逻辑抽象的思维和记忆发达、注意力不易持久集中,对他们可以较多地使用图形、图像、视频等直观媒体。 第四、依据网络条件由于现在网络条件的限制,存在服务器瓶颈,带宽瓶颈等问题,网络传输速度受限,根据教学内容主要在局域网使用还是广域网使用,选择不同的媒体,在局域网中,速度较快,带宽较宽,可选择图像,图形,音频,视频等,相反,在广域网络中

模块三 教学媒体与资源利用后测

模块三 教学媒体与资源利用后测 一、选择题 1.(多选)对于教学媒体,一般需要具备哪些基本要素:( )。 A .用于储存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 B .用于教与学的活动 C .用于先进性 D .大多数人都会使用 √√此题答对了! 答案是:AB 解析:教学媒体一般需要具备两个基本要素:1.储存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2.用于教与学的活动。 2.(单选)教学媒体表现事物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特征的能力,体现了它的什么特性? A .呈现力 B .重现力 C .传播性 D .可控性 E .参与性 答案是:A 解析:呈现力表明媒体呈现事物信息的能力,也可称为表现力,是指教学媒体表现事物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特征的能力。 3.(单选)媒体把信息同时传送到接受者的空间范围,体现了媒体的什么特性? A .呈现力 B .重现力 C .传播性 D .可控性 E .参与性 √此题答对了!. 答案是:C 解析:传播性是指媒体把信息同时传送到接受者的空间范围。例如,书本、杂志是一种通过出版、发行传播到各个地方的媒体等。 4.(单选)按照对受信者感官的刺激的差异来分,电影、电视、录像、激光影碟等通常又称为( )。 A .视觉媒体 B .听觉媒体 C .视听觉媒体 D .交互媒体 √此题答对了! 答案是:C 解析:按照对受信者感官的刺激的差异来分,媒体可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和视听觉媒体,电影、电视、录像、激光影碟等为视听媒体。 5.(单选)按照加工程度来分,文摘、索引、目录数据卡片等属于( ) A .一次信息资源 B .二次信息资源 C .三次信息资源 √此题答对了!

答案是:B 解析:按照加工程度来分,有一次信息资源、二次信息资源、三次信息资源,文摘、索引、目录数据卡片等属于二次信息资源。 6.(单选)评价教育资源的四个维度中,教学模式、教学工具、认知风格等属于()。 A.基本信息B.教学策略C.知识组织D.沟通方式 √此题答对了! 答案是:B 解析:评价教育资源的四个维度:基本信息、教学策略、知识组织、沟通方式。其中教学模式、教学工具、认知风格等属于教学策略。 7.(多选)对于教学网站的评价量规,涉及哪两个方面? A.总体性评价B.项目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 √此题答对了 答案是:AB 解析:对于教学网站的评价量规,涉及总体性评价和项目性评价两个方面。在总体性评价中要考虑网页开发的目的和性质、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媒体运用的合理性以及网站面向的群体等几个方面;项目性评价要评价网站提供的资源和其他资源的对比、作者方面的问题,还要检查网站超链接。 8.(单选)关于矢量图与位图()。 A.放大位图格式图像时会产生失真,缩放矢量图格式图像时不会引起失真B.放大位图格式图像时不会产生失真,缩放矢量图格式图像时会引起失真C.放大位图格式图像和缩放矢量图格式图像时都不会引起失真 D.放大位图格式图像时和缩放矢量图格式图像时都会引起失真 √此题答对了! 答案是:A 解析:放大位图格式图像时会产生失真,缩放矢量图格式图像时不会引起失真。 二、问答题 1、教育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有哪些? (1)利用图书信息检索工具获取图书资料。 (2)期刊信息检索。 (3)利用目录型检索工具搜索网络资源。 (4)利用网页搜索引擎搜索网络资源。 2、关于Internet教育资源“合理使用(Fair use)原则”,你是如何理解的? “合理使用原则”通常是指为了学习、引用、评论、注释、新闻报道、教学、科学研究、执行公务、陈列、保存版本、免费表演等目的,可以不向版权人支付报酬而使用其作品。这是为了在保护版权人利益,加强对版权限制的同时,又不至于减慢慢信息传播速度和增加社会成本。 美国在1976年修订的版权法对“合理使用”有如下定义:使用任何方法复制各

如何有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如何有效使用多媒体实行教学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电脑多媒体也进入了小学教学领域。教师使用的资源也持续扩大,从互联网资源到卫星接收资源,育龙资源以及远教教学光盘资源等等,都成为教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很多老师在教学之余,从网上下载或自制、修改完善多媒体课件,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观摩课,课件展示和评比等活动也相对应产生了。老师们在此类活动中各显其能,应用多媒体实行教学各有特色,并表现出较高的水平。但在具体课堂的应用中,与学生认知发展的吻合水准看,还存有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那么该如何来充分使用好媒体,真正实现“走进课堂,面向学生,服务教学”的目的,发挥媒体的功能,起好辅助教学的作用呢?从我个人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来看,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从实际出发,避免追求表面,处处滥用。 多媒体计算机虽然具有多媒体、超媒体的功能,但在教学过程中它仅仅是一种媒体的作用。可有的老师误认为是一种“全能媒体”。他们没有从媒体的角度来看待多媒体电脑,整堂课不论是课题、例题,还是课文中的字、词、句等等,一切由电脑来完成,一堂课上下来,黑板上不留一点痕迹。电脑成了另一本供学生观看的“课本”,我们知道,多媒体功能的发挥是有赖于一定的条件的,并不是说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就一定能改善教学,更不是说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还需多考虑在什么条件下用,如何使用,而不是处处滥用。 既然多媒体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所以课件的好坏应该体现在其使用效果上,使用课件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那种为了赶时髦,为使用而使用的做法将会造成教学的失误。有一位教师在一堂课里,仅使用了5分钟的多媒体手段,不过,听课的老师几乎都认为那是一节最成功的多媒体教学课。可见媒体使用不再于多而在于精。如在“圆的理解”的一堂课上,我为让学生建立圆的概念,先表现出几个实物,再把实物慢慢抽象化,这样使学生通过实物展示和逐步抽象的过程中准确建立了圆的概念。所以,恰当使用多媒体手段还需钻透教材,找准最佳作用点实行有的放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紧扣教材重点,避免随意表现,喧宾夺主。 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使用能够把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通过音响、色彩、动态画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持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稳定、持久,思维更为积极活跃,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但在很多课堂实践中,有些课件却或多或少地偏离了教学目标。如:在一堂教学课上,一位教师想让学生计算几道进位加法题,表现出一副迷宫内写着算式的画

浅谈课堂教学中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应用

浅谈课堂教学中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应用 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能为教学创设形象逼真的教学环境,声像同步的教学情景,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让学生看得更真,感受更亲,理解更深,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不做恰当选择,不能合理应用不仅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还会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选择和应用呢? 首先,要合理组合。多媒体课件中的图、文、声、像、影等要素要根据课程内容和要求,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合理组合优化。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年龄特点,应用计算机的图、文、音、像、影等特殊效果,控制教学过程的信息传递。如小学低段拼音教学可以使用声像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高段数学教学可以使用动画效果,展示图形变换、平移、旋转等过程,帮助学生化难为易,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课前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学难点重点,尤其是使用多媒体课件补充和拓展的教学内容,一定要进行合理组合、节选,要从学生的探究需要出发制作有效的、组合优化的,符合学科特点的多媒体课件,这样才能更深刻更生动地表现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突破教学难点,突出学习重点,保证学习效果。 其次,要适时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依据信息媒体特征,恰到好处的应用多媒体课件。如音乐的出现、图像的展示、动画效果,一定要考虑学生的需要,教学的重点难点,不能为用而用。一定要有实用价值,不能为了追求形式。合理适时的选择和应用教学课件来表达各种教学信息,渲染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开拓学生思维,从而为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应用提供良好的环境。 第三,讲究次序和步骤。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同时也是教学资源的选择者、开发者,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意义构建的协作者、帮助者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资源应用培训心得体会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资源应用培训心得体会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资源应用培训心 得体会 篇一: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资源应用》心得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资源应用》心得体会通过学习,我对多媒体技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知道了很多以前根本没有接触过的东西,虽然时间不多,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这次学习意义重大。 自从多媒体设备引入学校以来,多多少少对学习有点影响,但是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资源的应用,学习的内容很是具体,不像以前有些的培训大而空,只知道喊口号,不知道具体应该怎么做。多媒体也是一种教学工具,只不过比传统的教学设备先进,说到底学生成绩的提高不能只寄托在工具的先进性上面,关键是使用这种工具的人——老师,你对这种工具了解多少,他的优点在哪里缺点又在哪里。只有对你要运用的这种教学工具有了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得心应手,这样才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来轻松的选择出最合适的工具,让这种工具发挥出最大的效能,所以我会在以后我的工作中进行有选择的使用多媒体设备。

多媒体课件可以利用声音、图像、文字等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可以增强教学直观性和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计 课件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选用多媒体效果。要避免采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技术和传统的教学绝不是割裂的、对立的、水火不相容的,而应该是互补的,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一节课用了多媒体设备就不能再用粉笔黑板显然是个误区。 通过认真的培训和自己的学习,我认识到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 1 用,不仅能够提高教师整合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实例效性。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络,等电教设施开展教学。所以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密切联系,信息技术今后将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未来教育应溶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最新的信息技术,致力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 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经过培训,我不仅理解了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还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