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及频率调整知识讲解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及频率调整知识讲解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及频率调整知识讲解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及频率调整知识讲解

第三章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及频率调整

例3-1 某一容量为100MW的发电机,调差系数整定为4%,当系统频率为50Hz 时,发电机出力为60MW;若系统频率下降为49.5Hz时,发电机的出

力是多少?

解根据调差系数与发电机的单位调节功率关系可得

K G=(1/δ*)×(P GN/f N)=(1/0.04)×(100/50)=50(MW/Hz)

于是有

△P G=-K G△f=50(50-49.5)=25(MW)

即频率下降到49.5Hz时,发电机的出力为60+25=85(MW)

例3-2 电力系统中有A、B两等值机组并列运行,向负荷P D供电。A等值机额定容量500MW,调差系数0.04,B等值机额定容量400MW,调差系数0.05。系统负荷的频率调节效应系数K D*=1.5。当负荷P D为600 MW时,频率为50Hz,A机组出力500MW,B机组出力100MW。试问:

(1)当系统增加50MW负荷后,系统频率和机组出力是多少?

(2)当系统切除50MW负荷后,系统频率和机组出力是多少?

解首先求等值发电机组A, B的单位调节功率及负荷的频率调节效应系数为K GA=(1/δ*)×(P GNA/f N)=(1/0.04)×(500/50)=250(MW/Hz)

K GB=(1/δ*)×(P GNB/f N)=(1/0.05)×(400/50)=160(MW/Hz)

K D=K D*×(P DN/f N)=1.5×(600/50)=18(MW/Hz)

(1)当系统增加50 MW负荷后。

由题可知,等值机A已满载,若负荷增加,频率下降,K GA=0,不再参加频率调整。

系统的单位调节功率K=K GB+K D=160+18=178(MW/Hz)

频率的变化量△f=-△P D/K=-50/178=-0.2809(Hz)

系统频率f=50-0.2809=49.72(Hz)

A机有功出力P GA=500MW

B机有功出力P GB=100-K GB△f=100+160×0.2809=144.94(MW)

(2)当系统切除50MW负荷后。

A机满载运行,负荷增加时无可调功率,但切除负荷,即负荷减少,频率上升,A机组具有频率调整作用。即系统的单位调节功率为K=K GA+K GB+K D=250+160+18=428(MW/Hz)频率的变化量△f=-△P D/K=-(-50/428)=0.117(Hz)

系统频率f=50+0.117=50.117(Hz)

A机有功出力P GA=500-K GA△f=500-250×0.117=470.75(MW)

B机有功出力P GB=100-K GB△f=100-160×0.117=81.30(MW)

练习题

3-1 某容量为100MW、调差系数为5%的发电机,满载运行时在50Hz的额定频率下运行。当系统频率上升为51.2Hz时,发电机出力是多少?

[答案:P G=52MW]

3-2 系统有发电机组的容量和它们的调差系数分别为

水轮发电机组100MW 5台δ*=0.025

75MW 5台δ*=0.0275

汽轮发电机组100MW 6台δ*=0.035

50MW 20台δ* =0.04

较小容量发电机组合计1000MW δ* =0.04。

系统额定频率50Hz,总负荷3000MW,负荷的频率调节效应系数K D*=1.5。试计算在以下三种情况下,系统总负荷增大到3300MW,系统新的稳定频率是多少?

(1)全部机组都参加一次调整;

(2)全部机组都不参加一次调整;

(3)仅有水轮发电机组参加一次调整。

[答案:(1)49.86Hz;(2)46.67Hz;(3)49.61Hz]

3-3 系统中有5台100MW(δ*=0.03)和5台200MW(δ*=0.04)的发电机组对1200MW的负荷供电,系统额定频率为50Hz。当一台满载运行的200MW 发电机自动跳闸切除后,系统频率的变化量为多少?(负荷的频率调节效应系数K D*=2)

[答案:△f =-0.256Hz]

3-4 并列运行的两台发电机组A、B,调差系数为0.05和0.03。当系统频率为50Hz时两机组的出力分别为1000MW和2400MW。当系统负荷减少了20%时,系统的频率及两机组的出力各是多少?

[答案:f=50.34Hz;P GA=864MW;P GB=1856MW]

3-4 设系统有两台100MW的发电机组,其调差系数δ1*=0.02,δ2*=0.04,系统负荷容量为140MW,负荷的频率调节效应系数K D*=1.5。系统运行频率为50Hz时。两机组出力为P G1=60MW,P G2=80MW。当系统负荷增加50MW时,

试问:

(1)系统频率下降多少?

(2)各机组输出功率增加为多少?

[答案:△f =-0.324Hz;P G1=92.4MW;P G2=96.2MW]

3-5 系统中有两台发电机并列运行,一台额定容量为P GN1=150MW,调差系数δ1*=0.04;另一台P GN2=100MW,调差系数δ2*=0.05。求当系统运行频率为50.5Hz时,两机组共承担多少系统负荷?当系统负荷增加为120%时,系统的运行频率为多少?此时各机组出力是多少?

[答案:P D=192.5MW ;f=50.16Hz;P G1=138MW;P G2=93MW]

3-6 某电力系统中有50%的机组(调差系数0.06)已满载;有25%的机组(调差系数为0.05)未满载运行,且有20%的备用容量;还有25%的机组(调差系数0.04)也未满载运行,且有10%的备用容量。系统负荷的频率调节效应系数为1.5,求系统的单位调节功率(标幺值).

[答案:K X=13.66]

3-7 电力系统A总容量为2000MW,机组调差系数为0.04,负荷的频率调节效应系数为50MW/Hz。电力系统B容量为5000MW,机组调差系数为0.05,负荷的频率调节效应系数为120MW/Hz。A、B两系统通过联络线相连,当系统A增加200MW负荷后,试计算下列情况下系统的频率变化及联络线上的交换功率:

(1)全部调速器在正常情况下运行;

(2)全部机组达到最大容量;

(3)A、B两系统各有一半机组已达最大容量;

(4)A系统机组已达到最大容量,B系统正常情况下运行。

[答案;(1)△f=-0.063Hz,△P AB=-133.754MW;(2)△f=-1.176Hz,△P AB=-141.18MW;(3)△f=-0.1198Hz,△P AB=-134.132MW;(4)△f=-0.092Hz,△P AB=-195.392MW]

3-8 在3-7(1)中,试计算下列三种情况下系统频率变化量及联络线上的交换功率:

(1)A、B两系统各有部分机组调频器工作,各增发100MW有功;

(2)A系统调频器动作增发50MW有功;

(3)B系统调频器动作增发50MW有功。

[答案:(1)△f=0,△P AB=-100MW;(2)△f=-0.0473Hz,△P AB=-100.316MW;△f=-0.0473Hz,△P AB=-150.316MW]

3-9 某电力系统负荷的频率调节效应系数K D*=2。主调频电厂额定容量为系统负荷的20%。当系统运行于负荷P D*=1,f N=50Hz时,主调频厂出力为其额定值的50%,如果负荷增加,而主调频厂的调频器不动作,系统的频率就下降0.3Hz,此时测得P D*=1.1(发电机组仍不满载)。现在调频器动作,使频率上升0.2Hz。试求二次调整增发的功率及系统发电机组的单位调节功率。

[答案:△P G*=0.067,△K G*=0.239(以P DN为基准)]

3-10 A、B两系统通过互联系统相连。其中A系统的单位调节功率为500MW/Hz,B系统的单位调节功率为1000MW/Hz,正常运行时系统频率为50Hz,联络线上无交换功率。A系统因故突然切除300MW的一台发电机,此时系统的运行频率是多少?联络线上的交换功率是多少?

[答案:f=49.8Hz,△P AB=-200MW]

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的自动调节

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的自动调节 摘要 在现实中系统功率并不是一个恒定的值,而是随时变化的,在系统中,每时每刻发电功 率和用电功率基本平衡。而功率又是影响频率的主要因素,当发电功率与用电功率平衡时,频率基本稳定,当发电功率大于用电功率时系统频率则上升,反之则下降,所以系统对有功 功率和频率进行调整。本文研究了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的自动调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论证。 关键词:频率有功功率自动调节 第一章频率和有功功率自动控制的必要性 1电力系统频率控制的必要性A频率对电力用户的影响 (1)电力系统频率变化会引起异步电动机转速变化,这会使得电动机所驱动的加工工业产品的机械的转速发生变化,转速不稳定会影响产品质量”甚至会出现次品和废品。 (2)电力系统频率波动会影响某些测量和控制用的电子设备的准确性和性能,频率过低时有 些设备甚至无法工作。这对一些重要工业和国防是不能允许的。 (3)电力系统频率降低将使电动机的转速和输出功率降低,导致其所带动机械的转速和出力降低,影响电力用户设备的正常运行。 B频率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1)频率下降时,汽轮机叶片的振动会变大,轻则影响使用寿命,重则可能产生裂纹。对于额定频率为50Hz的电力系统,当频率低到45Hz附近时,某些汽轮机的叶片可能因发生共振而断 裂,造成重大事故。(次同步谐振,1970、1971年莫哈维电厂790MV机组的大轴损坏事故) (2)频率下降到47-48HZ时,火电厂由异步电动机驱动的辅机(如送风机、送煤机)的出力随之下降,从而使火电厂发电机发出的有功功率下降。这种趋势如果不能及时制止,就会在短时间内使电力系统频率下降到不能允许的程度。这种现象称为频率雪崩。出现频率雪崩会造 成大面积停电,甚至使整个系统瓦解。 (3)在核电厂中,反应堆冷却介质泵对供电频率有严格要求。当频率降到一定数值时,冷却介质泵即自动跳开,使反应堆停止运行。 (4)电力系统频率下降时,异步电动机和变压器的励磁电流增加,使无功消耗增加,引起系统 电压下降,频率下降还会引起励磁机出力下降,并使发电机电势下降,导致全系统电压水平降

(完整版)电力系统分析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填空题 1、输电线路的网络参数是指(电阻)、(电抗)、(电纳)、(电导)。 2、所谓“电压降落”是指输电线首端和末端电压的(相量)之差。“电压偏移”是指输电线某点的实际电压和额定 电压的(数值)的差。 3、由无限大的电源供电系统,发生三相短路时,其短路电流包含(强制/周期)分量和(自由/非周期)分量,短路 电流的最大瞬时的值又叫(短路冲击电流),他出现在短路后约(半)个周波左右,当频率等于50HZ时,这个时间应为(0.01)秒左右。 4、标么值是指(有名值/实际值)和(基准值)的比值。 5、所谓“短路”是指(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以外的相与相之间或相与地之间的连接),在三相系统中短路的基本 形式有(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单相短路接地),(两相短路接地)。 6、电力系统中的有功功率电源是(各类发电厂的发电机),无功功率电源是(发电机),(电容器和调相机),(并联 电抗器),(静止补偿器和静止调相机)。 7、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有(直接接地)(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 8、电力网的接线方式通常按供电可靠性分为(无备用)接线和(有备用)接线。 9、架空线是由(导线)(避雷线)(杆塔)(绝缘子)(金具)构成。 10、电力系统的调压措施有(改变发电机端电压)、(改变变压器变比)、(借并联补偿设备调压)、(改变输电线路参 数)。 11、某变压器铭牌上标么电压为220±2*2.5%,他共有(5)个接头,各分接头电压分别为(220KV)(214.5KV)(209KV) (225.5KV)(231KV)。 二:思考题 1.电力网,电力系统和动力系统的定义是什么?(p2) 答: 电力系统:由发电机、发电厂、输电、变电、配电以及负荷组成的系统。 电力网:由变压器、电力线路、等变换、输送、分配电能的设备组成的部分。 动力系统:电力系统和动力部分的总和。 2.电力系统的电气接线图和地理接线图有何区别?(p4-5) 答:电力系统的地理接线图主要显示该系统中发电厂、变电所的地理位置,电力线路的路径以及它们相互间的连接。但难以表示各主要电机电器间的联系。 电力系统的电气接线图主要显示该系统中发电机、变压器、母线、断路器、电力线路等主要电机电器、线路之间的电气结线。但难以反映各发电厂、变电所、电力线路的相对位置。 3.电力系统运行的特点和要求是什么?(p5) 答:特点:(1)电能与国民经济各部门联系密切。(2)电能不能大量储存。(3)生产、输送、消费电能各环节所组成的统一整体不可分割。(4)电能生产、输送、消费工况的改变十分迅速。(5)对电能质量的要求颇为严格。 要求:(1)保证可靠的持续供电。(2)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3)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4.电网互联的优缺点是什么?(p7) 答:可大大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减少为防止设备事故引起供电中断而设置的备用容量;可更合理的调配用电,降低联合系统的最大负荷,提高发电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联合系统中发电设备的总容量;可更合理的利用系统中各类发电厂提高运行经济性。同时,由于个别负荷在系统中所占比重减小,其波动对系统电能质量影响也减小。联合电力系统容量很大,个别机组的开停甚至故障,对系统的影响将减小,从而可采用大容高效率的机组。 5.我国电力网的额定电压等级有哪些?与之对应的平均额定电压是多少?系统各元件的额定电压如何确定? (p8-9) 答:额定电压等级有(kv):3、6、10、35、110、220、330、500 平均额定电压有(kv):3.15、6.3、10.5、37、115、230、345、525 系统各元件的额定电压如何确定:发电机母线比额定电压高5%。变压器接电源侧为额定电压,接负荷侧比额定电压高10%,变压器如果直接接负荷,则这一侧比额定电压高5%。 6.电力系统为什么不采用一个统一的电压等级,而要设置多级电压?(p8) S 。当功率一定时电压越高电流越小,导线答:三相功率S和线电压U、线电流I之间的固定关系为

电力系统频率调整

电力系统负荷可分为三种。第一种变动幅度很小,周期又很短,这种负荷变动由很大的 偶然性。第二种变动幅度较大,周期较长,属于这类负荷的主要有电炉、电气机车等带有冲 击性的负荷。第三种负荷变动幅度最大,周期也最长,这一种是由于生产、生活、气象等变 化引起的负荷变动。 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大体可分为一次、二次、三次调整三种。一次调整或频 率的一次调整指由发电机的调速器进行的,对第一种负荷变动引起的频率偏移的调整。二次 调整或频率的二次调整指由发电机的调频器进行的,对第二种负荷变动引起的频率偏移的调 整。三次调整其实就是指按最优化准则分配第三种有规律变动的负荷,即责成各发电厂按事 先给定的发电负荷曲线发电。在潮流计算中除平衡节点外其他节点的注入有功功率之所以可 以给定,就是由于系统中大部分电厂属于这种类型。这类发电厂又称为负荷监视。至于潮流 计算中的平衡节点,一般可取系统中担负调频任务的发电厂母线,这其实是指担负二次调频 任务的发电厂母线。 一:调整频率的必要性 电力系统频率变动时,对用户的影响: 用户使用的电动机的转速与系统频率有关。 系统频率的不稳定将会影响电子设备的工作。 频率变动地发电厂和系统本身也有影响: 火力发电厂的主要厂用机械—风机和泵,在频率降低时,所能供应的风量和水量将迅速减少, 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 低频运行还将增加汽轮机叶片所受的应力,引起叶片的共振,缩短叶片的寿命,甚至使叶片 断裂。 低频运行时,发电机的通风量将减少,而为了维持正常电压,又要求增加励磁电流,以致使 发电机定子和转子的温升都将增加。为了不超越温升限额,不得不降低发电机所发功率。 低频运行时,由于磁通密度的增大,变压器的铁芯损耗和励磁电流都将增大。也为了不超越 温升限额,不得不降低变压器的负荷。 频率降低时,系统中的无功功率负荷将增大。而无功功率负荷的增大又将促使系统电压水 平的下降。 频率过低时,甚至会使整个系统瓦解,造成大面积停电。 调整系统频率的主要手段是发电机组原动机的自动调节转速系统,或简称自动调速系统, 特别时其中的调速器和调频器(又称同步器)。 二:发电机原动机有功功率静态频率特性 电源有功功率静态频率特性通常可以理解为就是发电机中原动机机械功率的静态频率特性。 原动机未配置自动调速时,其机械功率与角速度或频率的关系: 221212m P C C C f C f ωω=-=- 式中各变量都是标幺值;通常122C C =。 解释如下:机组转速很小时,即使蒸汽或水在它叶轮上施加很大转矩m M ,它的功率输出m P 仍很小,因功率为转矩和转速的乘积;机组转速很大时,由于进汽或进水速度很难跟上叶轮 速度,它们在叶轮上施加的转矩很小,功率输出仍然很小;只有在额定条件下,转速和转矩 都适中,它们的乘积最大,功率输出最大。 调速系统中调频器的二次调整作用在于:原动机的负荷改变时,手动或自动地操作调频器,

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平衡与电压调整

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平衡与电压调整 由于电力系统中节点很多,网络结构复杂,负荷分布不均匀,各节点的负荷变动时,会引起各节点电压的波动。要使各节点电压维持在额定值是不可能的。所以,电力系统调压的任务,就是在满足各负荷正常需求的条件下,使各节点的电压偏移在允许范围之内。 由综合负荷的无功功率一电压静态特性分析可知,负荷的无功功率是随电压的降低而减少的,要想保持负荷端电压水平,就得向负荷供应所需要的无功功率。所以,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必须保持平衡,即无功功率电源发出的无功功率要与无功功率负荷和无功功率损耗平衡。这是维持电力系统电压水平的必要条件。 一、无功功率负荷和无功功率损耗 1.无功功率负荷 无功功率负荷是以滞后功率因数运行的用电设备(主要是异步电动机)所吸收的无功功率。一般综合负荷的功率因数为0.6~O.9,其中,较大的数值对应于采用大容量同步电动机的场合。 2.电力系统中的无功损耗 (1)变压器的无功损耗。变压器的无功损耗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励磁损耗,这种无功损耗占额定容量的百分数,基本上等于空载电流百分数0I %,约为 1%~2%。因此励磁损耗为 0/100Ty TN Q I S = (Mvar) (5-1-1) 另一部分为绕组中的无功损耗。在变压器满载时,基本上等于短路电压k U 的百分值,约为10%这损耗可用式(6-2)求得 2(%)()100k TN TL Tz TN U S S Q S = (Mvar) (5-1-2) 式中,TN S 为变压器的额定容量(MVA);TL S 为变压器的负荷功率(MVA)。 由发电厂到用户,中间要经过多级变压,虽然每台变压器的无功损耗只占每台变压器容量的百分之十几,但多级变压器无功损耗的总和可达用户无功负荷的75%~100%左右。 (2)电力线路的无功损耗。电力线路上的无功功率损耗也分为两部分,即并联电纳和串联电抗中的无功功率损耗。并联电纳中的无功损耗又称充电功率,与电力线路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呈容性。串联电抗中的无功损耗与负荷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呈感性。因此电力线路作为电力系统的一个元件,究竟是消耗容性还是感性无功功率,根据长线路运行分析理论,可作一个大致估计。对线路不长,长度不超过100km ,电压等级为220kV 电力线路,线路将消耗感性无功功率。对线路较长,其长度为300km 左右时,对220kV 电力线路,线路基本上既不消耗感性无功功率也不消耗容性无功功率,呈电阻性。大于300km 时,线路为电容性的。 二、系统综合负荷的电压静态特性 电力系统中某额定功率的用电设备实际吸收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大小是随电力网的电压变化而变的,尤其是无功功率受电压的影响很大。电力系统综

第一章--电力系统基础知识资料讲解

电力系统基础知识 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对电力系统起到保护和安全控制的作用,因此首先应明确所要保护和控制对象的相关情况,涉及的内容包括:电力系统的构成,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及其特点,电力系统短路电流计算及其相关概念。这是学习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等本书内容的基础。 >>第一节电力系统基本概念 一、电力系统构成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变电站(所)、送电线路、配电线路、电力用户组成的整体。其中,联系发电厂与用户的中间环节称为电力网,主要由送电线路、变电所、配电所和配电线路组成,如图1-1中的虚框所示。电力系统和动力设备组成了动力系统,动力设备包括锅炉、汽轮机、水轮机等。 在电力系统中,各种电气设备多是三相的,且三相系统基本上呈现或设计为对称形式,所以可以将三相电力系统用单相图表述。动力系统、电力系统及电力网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如图1-l所示。 图1-1 动力系统、电力系统及电力网示意图

互感器是—种变流设备,将交流一次侧大电流转换成二次电流,供给测量、保护等二次设备使用,一般二次额定电流为5A或1A;电压互感器是—种变压设备,将交流一交侧高电压转换成二次电压,供给控制、测量、保护等二次设备使用,—般二次额定的相电压为100/3V。 二、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 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即中性点接地方式,是指电力系统中发电机或变压器的中性点的接地方式,是一种工作接地。目前,我国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分为中性点直接接地与非直接接地两大类,具体有;中性点不接地、经电阻接地、经电抗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和直接接地等。 1.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 中性点直接接地是指电力系统中至少有一个中性点直接与接地设施相连接,如图1-2中的N点接地,通常应用于500kV、330kV、220kV、110kV电网。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保持接地中性点零电位,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如图1-2所示,非故障相对地电压数值变化较小。由于高压、尤其是超高压电力变压器中性点的绝缘水平、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都相对较低,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对保证变压器及其电气设备的安全尤其重要。但由于中性点直接接地,与短路点构成直接短路通路,故障相电流很大,造成接于故障相的电气设备过电流。为此,需要通过继电保护和断路器动作,切断短路电流。

电力系统频率的二次调节

电力系统频率的二次调节 一、频率的二次调节基本概念 上一节分析了系统频率特性系数Ks的组成和特点。从分析中可知,系统的频率响应系数愈大,系统就能承受愈大的负荷冲击。换句话说,在同样大的负荷冲击下,Ks愈大,所引起的系统频率变化愈小。为了使系统的频率偏差限制在教小的范围内,总是希望有较大的Ks。 Ks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有负荷本身的频率特性所决定,电力系统的运行人员是无法改变的;另一部分有发电机组的频率响应系数决定的,它是发电机调差系数的倒数。运行人员可以调整机组的调差系数和机组的运行方式来改变其大小。但是从机组的稳定运行角度考虑,机组的调差系数δ%不能取得太小,以免影响机组的稳定运行。 系统的频率响应系数Ks是随着系统负荷的变动和运行方式的变化二变动的。这对用户和系统本身都是不希望的。也就是说,仅靠系统的一次频率调整,没有任何形式的二次调节(包括手动和自动),系统的频率不可能恢复到原有的值。 为了使系统的频率恢复到原有的额定频率运行,必须采用频率的二次调节。 频率的二次调节就是改变发电机组的频率特性曲线,从而使系统的频率恢复到原来的正常范围。 如图3-15所示,发电与负荷的起始点为a,系统的频率为f1。当系统的负荷发生变化,负荷增大,负荷特性曲线从PLa变化至PLb时,当系统发电特性曲线为PGa时,发电与负荷的交叉点为a移至b点。此时,系统的频率从f1降至f2。当增加系统发电,即改变发电的频率特性曲线从PGa变到PGb,就能使发电与负荷特性的交叉点移至d点,可使系统的频率保持在原来的f1运行。 反之,当系统的负荷降低,在如图3-15中,发电与负荷的起始点为d,此时,系统的频率为f1。当系统的负荷发生变化,负荷特性从从PLb变化至PLa时,当系统发电特性曲线为PGb时,发电与负荷的交叉点为d和c点。此时,系统的频率从f1上升至f3。为了恢复系统的频率,适当减少系统发电,即改变发电的频率特性曲线从PGb变到PGa,就能使发电与负荷特性的交叉点从c点移至a点,可使系统的频率从f3恢复到原来的f1运行。 以上改变发电机组调速系统的运行点,使发电机组在原有额定频率条件下运行,增加较大的有功功率的方法,就是频率的二次调节。 二、频率二次调节的方法

第五章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和

第五章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 第一节 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平衡 一、有功功率负荷的变动和调整控制 L L G P P P ?∑+∑=∑ 如图5-1中所示,负荷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变动幅度很小,周期又很短,这种负荷变动有很大的偶然性。第二种变动幅度较大,周期也较长,属于这一种的主要有电炉、压延机械、电气机车等带有冲击性的负荷。第三种变动幅度最大,周期也最长,这一种是由于生产、生活、气象等变化引起的负荷变动。第三种负荷基本上可以预计。 据此,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大体上也可分为一次、二次、三次调整三种。一次调整或频率的一次调整指由发电机组的调速器进行的、对第一种负荷变动引起的频率偏移的调整。二次调整或频率的二次调整指由发电机的调频器进行的、对第二种负荷变动引起的频率偏移的调整。三次调整实际上就是按最优化准则分配第三种有规律变动的负荷,即责成各发电厂按事先给定的发电负荷曲线发电。 二、有功功率电源和备用容量 装机容量——所有发电设备容量总和。 电源容量——可投入使用的容量之和。 备用容量——系统电源容量减去最大发电负荷(包括网损、负荷、厂用电等)。

系统备用容量可分为热备用和冷备用或负荷备用、事故备用、检修备用和国民经济备用等。 所谓热备用运转中的发电设备可能发的最大功率与系统发电负荷之差。冷备用则指未运转的发电设备可能发的最大功率。 负荷备用是指调整系统中短时的负荷波动并担负计划外的负荷增加而设置的备用。 事故备用是使电力用户在发电设备发生偶然性事故时不受严重影响,维持系统正常供电所需的备用。 检修备用是使系统中的发电设备能定期检修而设置的备用。 电力工业是线性工业,除满足当前负荷的需要设置上述备用外,还应计及负荷超计划增长而设置一定的备用。这种备用就称国民经济备用。 具备了备用容量,才可能谈论它们在系统中各发电设备和发电厂之间的最优分配以及系统的频率调整问题。 第二节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 一、有功功率最优分配 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分配有两个主要内容,即有功功率电源的最优组合和有功功率负荷的最优分配。 有功功率电源的最优组合是指系统中发电设备或发电厂的合理组合,也就是通常所说谓的合理开停。 有功功率负荷的最优分配是指系统的有功功率负荷在各个正在运行的发电设备或发电厂之间的合理分配。最常用的是按所谓等耗量微增率准则分配。 二、最优分配负荷时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1.耗量特性 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负荷合理分配的目标是在满足一定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消耗的一次能源。因此,必须先明确发电设备单位时间内消耗的能源与发出有功功率的关系,即发电设备输入与输出的关系。这关系称耗量特性,如图5-2所示。 耗量特性曲线上某一点纵坐标和横坐标的比值,即单位时间内输入能量与输 μ。耗量特性曲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称耗量微增出功率之比称比耗量μ。P F/ =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与频率调整

第五章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与频率调整 主要内容提示 本章主要讨论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负荷的最优分配和频率调整。 §5-1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平衡 一、电力系统负荷变化曲线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负荷作功需要一定的有功功率,同时,传输这些功率也要在网络中造成有功功率损耗。因此,电源发出的有功功率必须满足下列平衡式: ∑?+∑=∑P P P Li Gi 式中Gi P ∑—所有电源发出的有功功率; Li P ∑—所有负荷需要的有功功率; ∑?P —网络中的有功功率损耗。 可见,发电机发出的功率比负荷功率大的多才 行。当系统中负荷增大时,网络损耗也将增大,发电机发出的功率也要增加。在实际电力系统中,负荷随时在变化,所以必须靠调节电源侧,使发电机发出的功率随负荷功率的变化而变化。 负荷曲线的形状往往是无一定规律可循,但可将这种无规则的曲线看成是几种有规律的曲线的迭加。如图5-1所示,将一种负荷曲线分解成三种曲线负荷。 第一种负荷曲线的变化,频率很快,周期很短,变化幅度很小。这是由于想象不到的小负荷经常性变化引起的。 第二种负荷曲线的变化,频率较慢,周期较长,幅度较大。这是由于一些冲击性、间歇性负荷的变动引起的,如大工厂中大电机、电炉、电气机车等一开一停。 第三种负荷曲线的变化,非常缓慢,幅度很大。这是由于生产、生活、气象等引起的。这种负荷是可以预计的。 对于第一种负荷变化引起的频率偏移进行调整,称为频率的“ 一次调整”。调节方法一般是调节发电机组的调速器系统。对于第二种负荷变化引起的频率偏移进行调整,称为频率的“二次调整”,调节方法是调节发电机组的调频器系统。对于第三种负荷的变化,通常是根据预计的负荷曲线,按照一定的优化分配原则,在各发电厂间、发电机间实现功率的经济分配,称为有功功率负荷的优化分配。 二、发电厂的备用容量 电力系统中的有功功率电源是发电厂中的发电机,而系统中装机容量总是大于发电容 t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 1、 纯净的单晶半导体又称本征半导体,其内部载流子自由电子空 穴的数量相等的。 2、 射极输出器属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由于其电压放大位数约等于 1,且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位,故又称为电压跟随器 ( 射极跟随器 )。 3、理想差动放大器其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为 0,其共模抑制比为乂。 般情况下,在模拟电器中,晶体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在 数字电器中晶体三极管工作在饱和、截止状态。 限幅电路是一种波形整形电路, 因它削去波形的部位不同分为 4、 5、 上限幅、 下限幅和双向限幅电路。 6、 主从 JK 触发器的功能有保持、计数、置 0、置 1 。 7、 多级放大器的级间耦合有阻容耦合、直接耦合、变压器耦合。 8、 带有放大环节串联稳压电路由调整电路、基准电路、取样电路 和比较放大电路分组成。 9、 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是输出状态不仅取决于当时输入状态,还 与输出端的原状态有关。 10、 当PN 结外加反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变宽。反向电流是由 少数载流子形成的。

11、 半导体具有热敏性、光敏性、力敏性和掺杂性等独特的导电 特性。 12、 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可将交流电变成脉动的直流电。 13、 硅稳压管正常工作在反向击穿区。在此区内,当流过硅稳压 管的电流在较大范围变化时,硅稳压管两端的电压基本不变。 电容滤波只适用于电压较大,电流较小的情况,对半波整流 电路来说,电容滤波后,负载两端的直流电压为变压级次级电压的 倍,对全波整流电路而言较为倍。 15、处于放大状态的NPN 管,三个电极上的电位的分布必须符合 UC>UB>UE 而PNP 管处于放大状态时,三个电极上的电位分布须符合 UE>UE>UC 总之,使三极管起放大作用的条件是:集电结反偏,发射 结正偏。 16、 在 P 型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是空穴,而 N 型半导体中,多 数载流子是自由电子。 晶体管放大器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以保证放大信号时, 三极管应始终工作在放大区。 般来说,硅晶体二极管的死区电压大于锗管的死区电压。 14、 17、 二极管在反向截止区的反向电流基本保持不变。 18、 当环境温度升高时,二极管的反向电流将增大。 19、 20、

电路基础知识点大全

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填写以下电路图符号: 二、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四、电压 1 电压的作用 1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 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 连通的。 、认识电路 1. 电路的基本组成: 将其他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用电器——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装置 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导线——起连接作用,传输电能 2. 电源 开关 灯泡 变阻器 电流表 电压表 3. 电路的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 1.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如:常见金属、 酸碱盐的水溶液、人体、大地、石墨等。 容易导电的原因:有大量的自由电荷。 具体情况:金属中有大量的自由电子;酸碱 盐的水溶液中有大量的自由离子) 2.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油、酸碱盐的晶体、陶瓷、橡胶、纯水、空气等。 不容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3. 良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理想的电工材料,导体和绝缘体没有明显的界限。 三、电流 1.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在金属导体中,能够做定向移动的是自由电 子;在酸 碱盐溶液中,能够做定向移动的是正离子和负离子) 2. 电流的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按照这个规定, 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 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3. 电流用字母 I 表示,国际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 A 。 比安小的单位还有毫安(mA 和微安(卩A ): 1A=10 mA 1 mA=10 3 卩 A 4. 实验室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 0.6A (分度值0.02A ); 0—3A (分度值 0.1A )

第四章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和电压调整.doc

第四章 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和电压调整 例4-1 某变电站装设一台双绕组变压器,型号为SFL-31500/110,变比为110±2×2.5%/38.5kV ,空载损耗△P 0=86 KW ,短路损耗△P K =200KW ,短路电压百分值U k %=10.5,空载电流百分值I 0%=2.7。变电站低压侧所带负荷为S MAX =20+j10MV A ,S MIN =10+j7MV A ,高压母线电压最大负荷时为102KV ,最小负荷时为105KV ,低压母线要求逆调压,试选择变压器分接头电压。 解 计算中略去变压器的励磁支路、功率损耗及电压降落的横分量。 变压器的阻抗参数 R T =(△P K U N 2)/(1000S N 2)=(200×1102)/(1000×31.52)=2.44(Ω) X T =(U K %U N 2)/(100S N )=(10.5×1102)/(100×31.5)=40.3(Ω) 变压器最大、最小负荷下的电压损耗为 △ U Tmax = max max 1max 20 2.441040.3 4.43()102T T P R Q X KV U +?+?== △ U Tmin =min min 1min 10 2.44740.3 2.92()105 T T P R Q X KV U +?+?== 变压器最大、最小负荷下的分接头电压为 U 1tmax =(U 1max -△U tmax ) 22max N U U =(102-4.43)38.535105%?=102.2(kV) U 1tmin =(U 1min -△U tmin )22min N U U =(105-2.92) ×38.535 =112.3(kV) U 1t =(102.2+112.3)/2=107.25(kV) 选择与最接近的分接头为110-2.5%即分接头电压为107.25KV 。此时,低压母线按所选分接头电压计算的实际电压为

第二章-电力系统基本知识(答案)doc资料

第二章电力系统基本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电力系统是由(A)组成的整体。 A. 发电厂、输配电线路、变配电所和用电单位 B. 发电厂、输配电线路、变配电所 C. 发电厂、输配电线路、变配电所和用电单位 D. 发电厂、变配电所和用电单位 2、发电厂与用电负荷中心相距较远,为了减少网络损耗,所以必须建设(B)、高压、超高压输电线路,将电能从发电厂远距离输送到负荷中心。 A. 降压变电所 B. 升压变电所 C. 中压变电所 D. 低压变电所 3、交流高压输电网一般指110KV、(D )电网。 A. 10KV B. 20KV C. 35KV D. 220KV 4、高压配电网一般指(C )、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配电网。 A. 10KV B. 20KV C. 35KV D. 480V 5、电力生产的特点是(A)、集中性、适用性、先行性。 A. 同时性 B.广泛性 C.统一性 D. 不定性 6、在负荷不变的情况下配电系统电压等级由10KV提高到20KV,功率损耗降低至原来的(D)。 A. 10% B. 15% C. 20% D. 25% 7、对于电力系统来说。峰谷差越(A),用电越趋于合理。

A. 小 B. 大 C. 稳定 D.不变 8、发电厂、电网经一次投资建成之后,它就可以随时运行,电能(A)时间、地点、空间、气温、风雨、场地的限制,与其他能源相比最清洁、无污染,对人类环境无害的能源。 A.不受或很少受 B. 很受 C. 非常受 D.从来不受 9、下列各项,一般情况下属于一类用电负荷的是(B)。 A. 农村照明用电 B. 中断供电时将造成人身伤亡 C. 市政照明用电 D. 小企业动力用电 10、一类负荷重的特别重要负荷,除由(B)独立电源供电外、还应增设应急电源,并不准将其他负荷接入应急供电系统。 A.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四个 11、(A)是电力网中线路连接点,是用以变换电压、交换功率和汇集分配电能的设施。 A. 变、配电所 B. 发电厂 C. 输电线路 D. 配电线路 12、按变电所在电力系统中的位置、作用及其特点划分,变电所的主要类型有枢纽变电所、区域变电所、地区变电所、(A)地下变电所和无人值班变电所等。 A. 配电变电所 B. 110KV变电所 C. 10KV变电所 D. 35KV变电所 13、变、配电所一次主接线中所用的电气设备,称为(D)。 A.通信设备 B. 运动设备 C. 二次设备 D.一次设备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和

第五章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 第一节 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平衡 一、有功功率负荷的变动和调整控制 L L G P P P ?∑+∑=∑ 如图5-1中所示,负荷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变动幅度很小,周期又很短,这种负荷变动有很大的偶然性。第二种变动幅度较大,周期也较长,属于这一种的主要有电炉、压延机械、电气机车等带有冲击性的负荷。第三种变动幅度最大,周期也最长,这一种是因为生产、生活、气象等变化引起的负荷变动。第三种负荷基本上可以预计。 据此,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大体上也可分为一次、二次、三次调整三种。一次调整或频率的一次调整指由发电机组的调速器进行的、对第一种负荷变动引起的频率偏移的调整。二次调整或频率的二次调整指由发电机的调频器进行的、对第二种负荷变动引起的频率偏移的调整。三次调整实际上就是按最优化准则分配第三种有规律变动的负荷,即责成各发电厂按事先给定的发电负荷曲线发电。 二、有功功率电源和备用容量 装机容量——所有发电设备容量总和。 电源容量——可投入使用的容量之和。 备用容量——系统电源容量减去最大发电负荷(包括网损、负荷、厂用电等)。 系统备用容量可分为热备用和冷备用或负荷备用、事故备用、检修备用和国民经济备用等。

所谓热备用运转中的发电设备可能发的最大功率与系统发电负荷之差。冷备用则指未运转的发电设备可能发的最大功率。 负荷备用是指调整系统中短时的负荷波动并担负计划外的负荷增加而设置的备用。 事故备用是使电力用户在发电设备发生偶然性事故时不受严重影响,维持系统正常供电所需的备用。 检修备用是使系统中的发电设备能定期检修而设置的备用。 电力工业是线性工业,除满足当前负荷的需要设置上述备用外,还应计及负荷超计划增长而设置一定的备用。这种备用就称国民经济备用。 具备了备用容量,才可能谈论它们在系统中各发电设备和发电厂之间的最优分配以及系统的频率调整问题。 第二节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 一、有功功率最优分配 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分配有两个主要内容,即有功功率电源的最优组合和有功功率负荷的最优分配。 有功功率电源的最优组合是指系统中发电设备或发电厂的合理组合,也就是通常所说谓的合理开停。 有功功率负荷的最优分配是指系统的有功功率负荷在各个正在运行的发电设备或发电厂之间的合理分配。最常用的是按所谓等耗量微增率准则分配。 二、最优分配负荷时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1.耗量特性 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负荷合理分配的目标是在满足一定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消耗的一次能源。因此,必须先明确发电设备单位时间内消耗的能源与发出有功功率的关系,即发电设备输入与输出的关系。这关系称耗量特性,如图5-2所示。 耗量特性曲线上某一点纵坐标和横坐标的比值,即单位时间内输入能量与输 μ。耗量特性曲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称耗量微增出功率之比称比耗量μ。P F/ = λ。 率λ。即dP ? ? = F/ dF P /= 2.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平衡与电压调整

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平衡与电压调整 由于电力系统中节点很多,网络结构复杂,负荷分布不均匀,各节点的负荷变动时,会引起各节点电压的波动。要使各节点电压维持在额定值是不可能的。所以,电力系统调压的任务,就是在满足各负荷正常需求的条件下,使各节点的电压偏移在允许范围之内。 由综合负荷的无功功率一电压静态特性分析可知,负荷的无功功率是随电压的降低而减少的,要想保持负荷端电压水平,就得向负荷供应所需要的无功功率。所以,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必须保持平衡,即无功功率电源发出的无功功率要与无功功率负荷和无功功率损耗平衡。这是维持电力系统电压水平的必要条件。 一、无功功率负荷和无功功率损耗 1.无功功率负荷 无功功率负荷是以滞后功率因数运行的用电设备(主要是异步电动机)所吸收的无功功率。一般综合负荷的功率因数为0.6~O.9,其中,较大的数值对应于采用大容量同步电动机的场合。 2.电力系统中的无功损耗 (1)变压器的无功损耗。变压器的无功损耗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励磁损耗,这种无功损耗占额定容量的百分数,基本上等于空载电流百分数0I %,约为1%~2%。因此励磁损耗为 0/100Ty TN Q I S =V (Mvar) (5-1-1) 另一部分为绕组中的无功损耗。在变压器满载时,基本上等于短路电压k U 的百分值,约为10%这损耗可用式(6-2)求得 2(%)()100k TN TL Tz TN U S S Q S =V (Mvar) (5-1-2) 式中,TN S 为变压器的额定容量(MVA);TL S 为变压器的负荷功率(MVA)。 由发电厂到用户,中间要经过多级变压,虽然每台变压器的无功损耗只占每台变压器容量的百分之十几,但多级变压器无功损耗的总和可达用户无功负荷的75%~100%左右。 (2)电力线路的无功损耗。电力线路上的无功功率损耗也分为两部分,即并联电纳和串联电抗中的无功功率损耗。并联电纳中的无功损耗又称充电功率,与电力线路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呈容性。串联电抗中的无功损耗与负荷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呈感性。因此电力线路作为电力系统的一个元件,究竟是消耗容性还是感性无功功率,根据长线路运行分析理论,可作一个大致估计。对线路不长,长度不超过100km ,电压等级为220kV 电力线路,线路将消耗感性无功功率。对线路较长,其长度为300km 左右时,对220kV 电力线路,线路基本上既不消耗感性无功功率也不消耗容性无功功率,呈电阻性。大于300km 时,线路为电容性的。 二、系统综合负荷的电压静态特性 电力系统中某额定功率的用电设备实际吸收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大小是随电力网的电压变化而变的,尤其是无功功率受电压的影响很大。电力系统综

电力系统的基本知识

电力系统的基本知识 1、什么叫电力系统的稳定和振荡?答: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原动机供给发电机的功率总是等于发电机送给系统供负荷消耗的功率,当电力系统受到扰动,使上述功率平衡关系受到破坏时,电力系统应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运行状态,或者凭借控制设备的作用过度到新的功率平衡状态运行,即谓电力系统稳定。这是电力系统维持稳定运行的能力,是电力系统同步稳定研究的课题。电力系统稳定分为静态稳定和暂态稳定。静态稳定是指电力系统受到微小的扰动后,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运行状态的能力。暂态稳定对应的是电网受到大扰动的情况。系统的各点电压和电流均作往复摆动,系统的任何一点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都随功角δ的变化而改变、频率下降等我们通常把这种现象叫电力系统振荡。 2、电力系统振荡和短路的区别是什么?答:电力系统振荡和短路的主要区别是:振荡时系统各点电压和电流值均作往复摆动,而短路时电流、电压值是突变的。此外,振荡时电流、电压值的变化速度较慢,而短路时的电流、电压值突变量很大。振荡时系统任何一点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随功角δ的变化而改变;而短路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是基本不变的。振荡时无零序和负序分量,短路时有零序和负序分量。 3、电力系统振荡时,对继电保护装置有那些影响?那些保护装置不受影响?答:电力系统振荡时,对继电保护装置的电流继电器、阻抗继电器有影响。对电流继电器的影响。当保护装置的时限大于1.5-2秒时,就可能躲过振荡不误动作。对阻抗继电器的影响。I↑U↓保护动作,I↓U↑保护返回。距离ⅠⅡ段采用振荡闭锁原理躲开系统振荡,以防止阻抗继电器误动作。原理上不受振荡影响的的保护有相差动保护,和电流差动纵联保护,零序电流保护等。 4、我国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有几种方式?它们对继电保护的要求是什么?答:我国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有三种方式:①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②中性点经过消弧线圈接地方式;③中性点不接地方式。110KV以上电网的中性点均采用第①种接地方式。在这种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短路电流很大,故称大接地电流系统。在大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几率较高,可占短路故障的70%左右,因此要求其接地保护能灵敏、可靠、快速、

电力系统频率变化的影响

电力系统频率偏低偏高有哪些危害 电力系统频率的频率变动会对用户、发电厂、电力系统产生不利的影响。1.对用户的影响:频率的变化将引起电动机转速的变化,从而影响产品质量,雷达、电子计算机等会因频率过低而无法运行;2.对发电厂的影响:频率降低时,风机和泵所能提供的风能和水能将迅速减少,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频率降低时,将增加汽轮机叶片所受的应力,引起叶片的共振,减短叶片寿命甚至使其断裂。频率降低时,变压器铁耗和励磁电流都将增加,引起升温,为保护变压器而不得不降低其负荷;3.对电力系统的影响:频率降低时,系统中的无功负荷会增加,进而影响系统,使其电压水平下降。 当供电电路的频率偏高时,1、电动机的转速回高(n=60f/p(1-&) ),当电动机转速增大时,其实际功率成倍增加,其结果电动机很容易过载烧毁;2、中国电气设备是按50赫兹设计的,如果大于其允许的频率数,电气原件容易损坏。当供电电路的频率偏低时,电动机转速会过低,会使有的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如水泵可能不出水,风机风量、风压过低。 频率变化对电力用户及电力系统的影响包括哪些 对用户: 1、用户使用的电动机的转速与系统频率有关,频率变化将使电动机的转速变化,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例如,纺织工业都会因为频率的变化出现次品。 2、近代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都已经广泛使用的电子设备受到频率影响较大。 系统本身: 1、低频运行,会对发电机的叶片所受到的应力有影响。甚至引起共振,降低叶片寿命。 2、增大励磁电流,提高温升等。 系统频率的变化主要是引起负荷端异步电动机转速的变化。 如果频率降低的过多,将使电动机停止运转,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比如,火电厂的给水泵停止运转,将迫使锅炉停炉。另一方面,如楼上所讲,对于汽轮机在低频运行状态下时,会缩短汽轮机叶片的寿命,严重时会使叶片断裂。(这是因为汽轮机转子一般瘦长,转速较快,可达1500r/s,突然频率过低,会使叶片断裂)。 如果频率过高,则会出现失步等问题。 推荐楼主看《电力系统分析(上)》诸俊伟和《电力系统分析(下)》夏道止 电力系统频率变化的原因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电力系统稳态分析陈珩)

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 电能相对于其他一、二次能源具有易于输送的特点,尤其电能在远距离输送时,无论在经济性、安全性及损耗等面都具有显著优势,这使其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能源类型之一。保证以及提高电能质量是世界所有电力企业的共同目标。电能质量的好坏一般由一系列电网运行状态参数来衡量,衡量电能质量的指标有频率质量、电压质量和波形质量,分别以频率偏移、电压偏移和波形畸变率表示。可见,电网频率质量是电能质量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电网中绝大多数发电及用电设备均按照电网额定频率生产制造,一般只能够在较小的频率偏差下正常使用。当频率偏差较大时,电气设备可能会出现低效乃至损坏等问题,从而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人身安全事故。 电网频率与电网整体有功功率的平衡直接相关。若电网中的总发电功率大于总负荷吸收功率,则电网频率上升;反之则电网频率下降。因此,保证电网频率质量的问题,可转化为保证电网整体有功功率平衡控制质量的问题。由于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电能尚无法实现大规模直接存储,因此有功功率平衡质量的保证只能依赖于电能在发、输、配、用各环节中实现实时功率平衡。在有功功率平衡控制问题的研宄中,一般将输配电过程中的功率损耗看作等效负荷,因此,电网有功功率平衡控制问题主要是发电与用电的平衡控制。 表面上看,电网的有功功率平衡控制问题似乎是十分简单及清晰的,即电网中的发电功率与用电功率需要实时平衡。然而,在实际操作层面,即电网如具体且高质量地实现实时的有功功率平衡却较为复杂。有功功率平衡控制及其性能评价作为互联电网有功功率平衡控制问题中的一个环节,与其他环节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必须首先对所究问题的背景及相关概念加以分析和梳理。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知识点总结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 目录 稳态部分 一.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填空题 简答题 二.电力系统各元件的特征和数学模型 填空题 简答题 三.简单电力网络的计算和分析 填空题 简答题 四.复杂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算法 简答题 五.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 1.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平衡 2.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 3.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 六.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和频率调整 1.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 2.电力系统无功功率的最优分布 3.电力系统的电压调整 暂态部分 一.短路的基本知识 1.什么叫短路 2.短路的类型 3.短路产生的原因 4.短路的危害 5.电力系统故障的分类 二.标幺制 1.数学表达式

2.基准值的选取 3.基准值改变时标幺值的换算 4.不同电压等级电网中各元件参数标幺值的计算三.无限大电源 1.特点 2.产生最大短路全电流的条件 3.短路冲击电流Im 4.短路电流有效值Ich 四.运算曲线法计算短路电流 1.基本原理 2.计算步骤 3.转移阻抗 4.计算电抗 五.对称分量法 1.正负零序分量 2.对称量和不对称量之间的线性变换关系 3. 电力系统主要元件的各序参数 六.不对称故障的分析计算 1.单相接地短路 2.两相短路 3.两相接地短路 4.正序增广网络 七.非故障处电流电压的计算 1.电压分布规律 2.对称分量经变压器后的相位变化

稳态部分 一 一、填空题 1、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的额定电压有3kV 、6kV、10kV、35kV 、110kV 、220kV 、330kV、500kV 。 2、电能质量包含电压质量、频率质量、波形质量三方面。 3、无备用结线包括单回路放射式、干线式、链式网络。 4、有备用界结线包括双回路放射式、干线式、链式,环式、两端供电网络。 5、我国的六大电网:东北、华北、华中、华东、西南、西北。 6、电网中性点对地运行方式有:直接接地、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三种,其中直接接地为大接地电流系统。 7、我国110kV及以上的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35kV及以下的系统中性点不接地。 二、简答题 1、电力网络是指在电力系统中由变压器、电力线路等变换、输送、分配电能设备所组成的部分。 2、电力系统是指由发电机、各类变电所和输电线路以及电力用户组成的整体。 3、总装机容量是指电力系统中实际安装的发电机组额定有功功率的总和。 4、电能生产,输送,消费的特点: (1)电能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都很密切 (2)电能不能大量储存 (3)生产,输送,消费电能各个环节所组成的统一整体不可分割 (4)电能生产,输送,消费工况的改变十分迅速 (5)对电能质量的要求颇为严格 5、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 (1)保证可靠的持续供电 (2)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 (3)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6、变压器额定电压的确定: 变压器的一次侧额定电压应等于用电设备额定电压(直接和发电机相连的变压器一次侧额定电压应等于发电机的额定电压),二次侧额定电压应较线路额定电压高10%。只有漏抗很小的、二次直接与用电设备相联的和电压特别高的变压器,其二次侧额定电压才可能较线路额定电压仅高5%。 7、所谓过补偿是指感性电流大于容性电流时的补偿方式,欠补偿正好相反,实践中,一般采用欠补偿。 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