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性评价基本要素1
- 格式:pptx
- 大小:790.90 KB
- 文档页数:79
工程经济第三章 经济性评价基本方法多方案经济评价方法——是指各个方案的现金流量是独立的,不具有相关性,且任一方案的采用与否都不影响其它方案是否采用的决策。
——是指各方案之间具有排他性,在各方案当中只能选择一个。
——是指独立方案与互斥方案混合的情况。
n合理的经济决策过程包括两个主要的阶段:•一是探寻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实际上是一项创新活动)。
•二是对不同方案作衡量和比较,称之为决策,宗旨只能有一个:最有效地配置有限的资金,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互斥方案经济性评价要求不仅要进行方案本身的“绝对经济效果检验”,还需进行方案之间的“相对经济效果检验”。
相对经济效果检验的基本方法:增量分析法例:现有A、B 两个互斥方案,寿命相同,各年的现金流量如表所示,试评价选择方案(i0 =12%) 。
互斥方案A、B 的净现金流及评价指标年份0年1-10年NPV方案A的净现金流(万元)-20 5.8 12.8方案B的净现金流(万元) -307.8 14.1增量净现金流(B-A) -102 1.3解:(1)NPV A=-20+5.8(P/A,12%,10)=12.8 NPV B=-30+7.8(P/A,12%,10)=14.1 (2)△NPV B-A= -10+2(P/A,12%,10)=1.3(万元)因此,增加投资有利,投资额大的B方案优于A方案。
寿命期相等的互斥方案经济性评价方法—NPV和 NPV法结论n因为△NPV B-A=NPV B-NPV An所以,NPV最大且大于零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n同理,NAV最大且大于零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如果ΔNPV >0,表明增额投资的收益率超过基准收益率,则投资大 的方案优于投资小的方案;如果ΔNPV <0,表明增额投资的收益率小于基准收益率,则应选择 投资小的方案。
费用现值法与费用年值法判别准则:min(PC i)所对应的方案为最优方案min(AC i)所对应的方案为最优方案例:某厂拟用 40000元购置一台八成新的旧机床,年费用估计为 32000元,该机床寿命期为4年,残值 7000元。
《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工程经济学/Engineering Economic Analysis课程代码:030202学时:48 学分:3 讲课学时:46 上机/实验学时:0 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经济学、高等数学适用专业:管理学院各专业开课院系:管理学院投资金融系教材:《财产保险》,郝演苏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主要参考书:1 《风险管理与保险》(美)特瑞斯.普雷切特等著,孙祁祥等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2 《财产保险》王绪谨、乔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理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技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研究技术领域内资源的最佳配置,寻找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以求可持续发展的科学。
本课程从经济性评价的基本要素入手,系统介绍技术经济评价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及程序、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的重要意义及基本理论体系、价值工程分析的基本过程、设备更新与租赁决策的主要研究方法以及技术创新理论体系的建立及应用等等,上述研究内容对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各个专业领域经济活动的效益以及非经济活动领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分析评价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掌握资金等值计算、财务评价及国民经济评价以及不同类型备选方案评价的基本方法。
掌握可行性研究的程序、价值工程分析过程,了解技术创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技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技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第三节技术经济学的特点第四节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一般步骤第五节技术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理解技术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掌握技术经济学研究内容,掌握技术经济分析的一般过程,从工程人员肩负的技术使命、经济使命、社会使命出发理解学习技术经济知识的重要性第二章经济性评价要素第一节经济效果第二节投资概述第三节费用与成本第四节价格第五节销售收入与利润第六节税收与税金第三章资金时间价值及其等值计算第一节资金时间价值的概述第二节资金的等值计算第三节资金等值计算的应用举例第四节通货膨胀下的资金时间价值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正确理解经济效果概念,掌握经济效果三种表达方式,掌握投资、成本、利润等基本概念及计算口径,理解资金时间价值内涵及掌握资金等值计算第四章项目经济性评价方法第一节投资回收期法第二节现值法第三节内部收益率与外部收益率第四节其他效率型型指标第五节多方案之间的关系类型第六节互斥方案的比较选优第七节独立方案的经济评价方法第八节混合方案的经济评价方法第五章不确定性评价方法第一节不确定性问题及其分析方法第二节盈亏平衡分析第三节敏感性分析第四节概率分析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理解经济性评价方法的意义,掌握时间型、价值型、效率型经济评价指标的计算,掌握备选方案与经济性评价方法以及不确定性评价方法第六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第一节建设项目概述第二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第三节市场分析和预测第四节项目规模选择第五节项目实施条件分析第六节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第七节建设项目财务评价第八节国民经济评价第九节建设项目后评价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掌握项目建设程序和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掌握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及报告编制技术,掌握项目市场分析、技术选择、经济效益评价以及资金筹措等内容的研究思路与分析方法第七章设备的技术经济分析第一节设备磨损、补偿与折旧第二节设备更新决策原则第三节设备寿命的确定第四节设备更新经济分析第五节设备大修理经济分析第六节设备现代化改装经济分析第七节设备租赁的经济分析第八节风险条件下的设备更新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掌握设备有形损耗、无形损耗的类型及其对设备价值的影响,掌握设备折旧的含义、折旧方法及其计算,掌握设备经济寿命概念及其计算,掌握出现新设备条件下设备更新决策原则及方法,掌握考虑税收影响条件下设备租赁与购买比较的决策第八章价值工程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价值工程研究对象的选择第三节信息与资料的收集第四节功能分析第五节方案的创造第六节方案的评价第七节方案的报批与实施第八节价值工程成果评价第九节功能分析案例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理解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掌握价值工程思考问题方式和实施步骤,掌握功能分析基本原理和功能评价方法三、实验(上机、习题课或讨论课)内容和基本要求根据该课程的发展和相应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适当考虑增加上机的课时分配,主要让学生掌握经济指标的运算、理解指标的经济含义以及相应的不确定性分析操作;结合课程讲授内容,讲解案例。
2-1 汽车燃油经济性评价指标导入新课:汽车燃油经济性检测的必要性能源是发展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
汽车的主要能源是石油产品中的汽油和柴油。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预计到2000年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500万辆),意味着石油消耗的增长,1996年我国汽油产量的76.7%和柴油产量的26.6%用于汽车,而我国石油产量增长较慢。
自1996年成为纯石油进口国后,1996年虽然生产1.55亿t,但仍进口2500万t,预计2000年需进口3000万t。
石油能源短缺迫使人们关注汽车燃料经济性,交通部1990年第13号令《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中要求对营运车辆进行燃料经济性的检测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对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一般是通过汽车燃油消耗量试验来确定的,它是用以评价在用汽车技术状况与维修质量的综合性参数,也是诊断和分析汽车故障的重要参考。
检测汽车燃油消耗量常通过燃油消耗检测仪测定燃油消耗量的容积或质量来表示。
在汽车检测站通过汽车道路试验,更多是在底盘测功试验台上模拟路试来检测其燃油消耗量。
一、影响燃料消耗的因素1、车辆的技术状况。
包括发动机的技术状况和底盘的技术状况。
2、道路条件及气候。
包括路面质量,交通混合情况,平原还是坡道,海拔高度和天气等。
3、车辆载重及拖运情况。
载重量越大和拖挂重量越大,油耗越高。
4、驾驶操作。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驾驶技术水平不同,油耗可相差20%-40%。
二、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1、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是指在汽车在一定运行工况下行驶100km的燃油消耗量。
根据测试条件不同,百公里油耗又分为等速百公里油耗、多工况百公里油耗。
1)等速百公里油耗是指汽车在一定载荷下(我国标准规定轿车为半载,火车为额定载荷),以最高档在水平良好路面按某一车速等速行驶每100km的燃油消耗量。
在试验时,测出每隔10km/h或20km/h速度间隔的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然后再图上连成油耗曲线。
《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工程经济学课程代码:INDE2015英文名称:Engineering Economics课程性质:大类基础课程学分/学时:3学分/54学时开课学期:第3学期适用专业:工业工程先修课程:管理学、西方经济学、概率与统计后续课程:项目管理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孙冬煜大纲执笔人:孙冬煜大纲审核人:杨宏兵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课程性质:工程经济学是高等学校工程管理学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先修课是管理学等,它是工业工程等专业课的基础。
课程旨在培养工科类学生的经济意识,增强经济观念,能运用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和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以市场为前提,经济为目标,技术为手段,对技术方案进行比较、评价和选优。
教学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可以使学生对投资项目实施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投资决策、项目管理在实现工程项目经济效益最大化方面的重要性由一个清晰的认识,在介绍正确进行投资决策的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重点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实现项目经济效益最大化等问题,使他们真正成为掌握有关的技术、经济及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复合型人才。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工程技术与经济效果之间的关系,熟悉工程技术方案选优的基本过程,全面掌握工程经济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进行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能力。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掌握技术经济分析的一般过程和比较原理;2.掌握经济性评价基本要素:投资、成本、税收、利润;3.掌握资金时间价值及其等值计算等基本问题;4.熟悉评价指标及其关系与选择;5.熟悉方案之间的关系及选优;6.熟悉盈亏平衡分析、概率分析、回归分析、时间序列;7.熟悉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8.了解高新技术项目指标体系;9.熟悉设备经济寿命的计算方法、设备更新时机的确定;10.熟悉价值工程的功能分析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内容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
建筑工程技术经济学知识点汇总(第二版)第三章经济性评价方法1、指标的分类:(P41、P42)按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将常用方法分为静态评价方法和动态评价方法。
项目经济性指标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时间为计量单位的时间型指标;第二类是以货币单位计量的价值型指标;第三类是反映资源利用效率的效率型指标。
2、各指标的特点及局限性(P42)静态指标的特点是计算简便、直观,因而被广泛用来对投资效果进行粗略估计。
它的主要缺点是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不能反映项目整个寿命周期的全面情况。
动态指标的特点是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计算科学、精确,适用于项目最后决策前的可行性研究阶段。
3、净值法(掌握)(1)净现值(P48)①判别准则(选择题)NPV>0,表明该方案除能达到要求的基准收益率外,还能得到超额收益,方案可行;NPV=0,表明该方案正好达到要求的基准收益率水平,该方案经济上合理,方案一般可行;NPV<0,表明该方案没有达到要求的基准收益率水平,该方案经济上不合理,不可行。
②净现值率(P55)(4)净终值(第三版P87)净终值又称净将来值,是以项目计算期末为基准,把不同时间发生的净现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计算到项目计算期末的代数和,一般用NFV表示。
净终值等于净现值乘上一个常数。
由此可见,方案用净终值评价的结论一定和净现值评价的结论相同。
(5)净年值(P50)(6)费用年值(P46)4、内部收益率法(掌握)(计算题不考试算法,主要考内插法)(1)内部收益率的概念(P51)内部收益率就是净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
(2)内部收益率指标的评价(了解)(第三版P93)5、其他效率型指标了解静态指标及特点(不考计算)(P42)静态指标的特点是计算简便、直观,因而被广泛用来对投资效果进行粗略估计。
它的主要缺点是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不能反映项目整个寿命周期的全面情况。
6、多方案经济评价方法(1)互斥方案的经济评价方法(P60)互斥型方案是指在若干备选方案中,彼此是相互替代的关系,具有互不相容性(相互排斥性)特点的备选方案。
工程经济学辅导资料五主题:第三章经济性评价方法第1-2节学习时间:2014年10月27日-11月2日内容:这周我们将学习第三章经济性评价方法的第1-2节的相关内容,掌握投资回收期及现值的计算方法。
一、学习要求1、掌握投资回收期的概念;2、掌握静态及动态投资回收期的计算;3、掌握投资回收期指标的优缺点;4、了解什么情况下需使用增量投资回收期;5、掌握费用现值法及费用年值法的计算及适用情况;6、掌握净现值、净现值率与净年值的概念及计算。
二、主要内容第三章经济性评价方法常用的经济性评价方法有如下几种:①投资回收期法②现值法③内部收益率法④其他效率型指标评价方法⑤备选方案与经济性评价方法⑥不确定性评价法第一节投资回收期法(一)投资回收期的概念(考查形式为名词解释)投资回收期(Pay back period)是指以项目的净收益抵偿全部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方向调节税和流动资金)所需的时间。
它是考察基本建设项目在财务上的投资回收能力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静态投资回收期、动态投资回收期、增量投资回收期。
T <T 标时,投资方案可行。
多个可行方案进行比较,投资回收期越短越好。
(二)静态投资回收期静态投资回收期是指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而计算的投资回收期。
计算公式为:()0Ttt CI CO =-=∑式中:T ——静态投资回收期; CI ——现金流入量; CO ——现金流出量;t —— 年份。
例3-1:某项目的投资及收入、支出表 单位:万元 年份 012 3 4 5 6 总投资 6000 4000年收入5000 6000 8000 8000 7500313500?0421500t a c b d T t ⎡⎤⎡⎤==-⎢⎥⎢⎥==⎢⎥⎢⎥⎣⎦⎢⎥==⎢⎥⎣⎦∑∑∑ a :b=c :d 30(3500)431500(3500)T ---=--- ∴35003 3.7()5000T =+=年 计算静态投资回收期的实用公式为:(重点掌握,要会计算投资回收期) T=累计净现金流量开始出现正值的年份-1+上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的绝对值/当年净现金流量注意:当每年的净现金收入不变时,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公式为: 投资回收期=总投资/(年收入-年支出)即T=P/(B-C ) (三)动态投资回收期动态投资回收期是指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而计算的投资回收期。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加试科目《技术经济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目的与要求考试目的旨在考察学生掌握技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技术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对技术与经济的关系、经济性评价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方法、不确定性与风险及设备租赁的经济性分析、价值工程及可行性研究等的认识程度,能够综合运用技术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分析工具,研究技术经济领域中的现象与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答题时间:120分钟题型:名词解释(约20分)简答题(约20分)综合分析(约30分)论述题(约30分)三、主要参考书目1、技术经济学概论(第三版),吴添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2、《技术经济学概论》, 陈立文、陈敬武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第二部分考试要点第一章导论考试内容技术经济学概述;技术经济学的发展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任务和基本程序;技术方案经济效果的评价原则与比较原理。
考试要求了解技术经济学学科特点、性质、研究对象、内容和研究的步骤;掌握技术方案经济效果的评价原则与比较原理。
理解技术、经济、技术经济的含义。
理解技术经济分析的一般过程。
第二章经济性评价基本要素考试内容现金流量与资金时间价值;普通复利计算,等差支付系列复利计算,与资金的时间价值有关的基本概念;与技术经济学相关的成本、投资、利税等;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及其指标体系;资金时间价值、现金流量、等差支付系列复利计算、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关系、资金等值、资金等值计算。
考试要求理解经济效果的概念,了解与技术经济学相关的成本、投资、利税概念,了解技术方案经济效果的指标体系;掌握资金时间价值、现金流量、资金等值、折现、现值、将来值的概念与现金流量图的意义;熟练掌握现金流量的计算;理解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区别与联系;掌握资金等值计算的主要公式及其应用;理解资金时间价值、现金流量、折现、现值、将来值、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含义;能正确绘制现金流量图,熟练掌握现金流量的计算;熟练应用复利公式进行资金等值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