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生态城市建设核心指标体系与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293.33 KB
- 文档页数:4
建筑设计134 2015年55期唐山南湖中央生态公园周边城市界面研究沈玉洁唐山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河北唐山 063000摘要:城市界面从视觉上展示给人们观看或感受空间,能让人对城市形成印象的界面或空间。
本文通过对南湖中央生态公园以及南湖生态城的介绍,提出南湖生态城城市界面的实际功用,以使城市形成良好的空间形态,谋求实现城市环境的提升改造。
关键词:南湖中央生态公园;南湖生态城;城市界面中图分类号:TU9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10(2015)55-0134-011 南湖中央生态公园概况唐山南湖中央生态公园简称南湖公园,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之一。
南湖公园位于唐山市路南区境内采煤塌陷区内,原为开滦采沉区。
面积达30平方公里,其中18平方公里的城市森林,11.5平方公里的湖面面积。
自建成开放后,“生态、好玩、神奇”的南湖公园成为市民休闲的首选地方,是集经典风景、生态功能、历史文化、城市活动、体育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中央公园,以南湖为核心规划的南湖生态城不仅将建成世界一流的城市中央生态公园,还将建成新的政务中心、商务中心,成为唐山“城市四大主体功能区”之一。
2 南湖公园城市界面分析从南湖公园的周边城市界面用地分布上来看,居住用地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主要分布在南湖公园的西部和北部,物流和产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公园的东北部和西南部,以上的城市界面形式直接表现为硬质连接。
南湖公园的东南侧为城市发展备用空间,也是公园的“气息”出口,生态产业用地布局主要作为南湖公园的开敞界面,界面形式为软质连接。
在南湖公园的硬质连接面上为了缓和软质的公园界面与硬质的城市建筑直接相接,在城市设计过程中,整体结构上采用“掌”型设计,通过道路绿化、带状公园等、河岸绿化形式向城市内部渗透,将城市空间由一个大的板块分割成相互间有一定独立性的城市组团,即实现了城市景观相互渗透,又为城市空气流动创造了条件,进一步实现了城市景观的生态可持续。
对唐山城市形态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摘要:1976年唐山发生了举世震惊的强烈地震,地震使整个唐山夷为平地,改变了城市自发形成的状态,震后的规划对唐山的城市布局结构进行了重大有效的调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形态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建造城市的热点研究对象。
本文结合唐山的实际情况,从中找到适合唐山市发展再利用的城市化规划方向,建设适合唐山形态的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特别是城市形态方面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优秀城市。
关键词:城市形态可持续发展城市化规划设计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唐山大地震,整座城市被夷为平地,虽然已经过去三分之一个世纪了,但这座被誉为凤凰之城的城市和她的传奇经历,却始终是世界关注的焦点。
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震后的新兴城市非常需要重新思考城市形态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城市形态定位与可持续发展1.1有关城市形态城市形态作为一门跨学科课题,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有紧密联系。
美国的建筑理论家凯文·林奇说:“城市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故事,一个反映人群关系的图示。
”[1]这样一个巨大又充满矛盾的故事远不是城市的主导群体所能完成的,因为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主导群体都是典型的单一目标者,他们的目标一般是提高利润,解决排水问题或交通问题,提高城市功能上的效率。
城市形态主要包括城市区域内城市布局形式、城市用地外部几何形态、城市内各部分功能地域分异格局以及城市建筑空间组织和面貌等。
城市形态是城市集聚地产生、成长、形式、结构、功能和发展的综合反映。
1.2有关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保护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资源环境。
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唐山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唐山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河北省城市规划条例》、《唐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规、标准、规范,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确定的市区城市规划区中的路南区、路北区、高新技术开发区。
凡在此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工程设施的,均按本规定执行。
其他各区可参照执行。
(四)沿道路设置阳台、雨棚等地上附属设施不得突出建筑物主体2.5米,地下建(构)筑物退让道路规划红线不得小于3米。
(五)不同建筑高度组成的连续建筑,最小退让距离按最高建筑的标准执行。
(六)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场馆、大型商场、宾馆、饭店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多、低层建筑(含高层建筑中作为大型商场的裙房),其面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口方向的建筑控制线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除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另有规定外,不得小于15米,并应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场地,且与城市道路相连。
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内应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化带。
新建学校、幼儿园教学楼、医院住院部等主体建筑距规划道路红线20米以上。
第三十五条拟开发地块与未开发用地或规划拟改造用地相邻,其与该地块退让距离按以下掌握:(一)拟开发地块或者相邻地块已编制详细规划,按照详细规划掌握。
(二)两地块均未编制详细规划,按以下掌握:1、在拟开发地块东、西两侧存在未开发地块,退让该侧地块边界,高层不小于10米,多层不小于6.5米。
2、在用地北侧存在未开发地块,住宅建筑退让该边界日照间距一半。
3、在用地南侧存在未开发地块,若拟建为多层住宅建筑,则退让多层住宅建筑日照间距一半。
第三十六条在村镇、城镇范围以外的公路规划红线两侧应划定隔离带,隔离带宽度的具体规定如下:(一)国道、快速公路两侧各50米。
(二)主要公路两侧各20米。
生态城市规划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摘要: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迈进,城市建筑如雨后春笋一样不断增加,同时对城市各方面资源进行整合,进行调整,慢慢的改变着城市周围的环境。
在城市化过程中很多的问题也就产生了,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在这里我们只是站在城市规划的角度上来说明城市规划者在城市正题设计和规划中应该注意的和避免的问题。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城市设计规划管理城市规划,顾名思义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
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我们在建设任何一座城市之前,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
城市规划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区域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
需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骨、肉”协调、坏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民的居注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一句话概括就是在所有的工作中都必须做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四者兼顾,保证四者在总体上的协调和统一,在发展上的促进与和谐。
一、城市的功能定位问题城市定位就像一个城市的灵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发展的方向和成败。
一个城市的定位要优先考虑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区域位置、历史及文化传承、城市发展的经济条件等内外因素,扬长避短,确定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
城市功能定位要抓住特色,发挥自身优势,切忌大而空、华而不实。
前些年有报道称全国有100多个城市提出定位为“国际现代化大都市”,其中有许多是不切实际的,但也有些是可行的。
比如,成都按照国家批准的城乡一体化试点,结合自己的自然条件及文化生活传统,提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唐山曹妃甸提出建成深绿色的国际生态城,为此明确了城市规划的主题。
这些都是有先进理念指导、很有特色的城市定位。
第1条本规划是指导唐山市中部发展核心区建成区内各类绿地建设的法规性文件。
在城市建成区内进行各项绿地建设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本规划执行。
第2条本规划是为了适应新世纪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配合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针对城市绿地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的专项规划。
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1、与城市总体布局相协调,体现"城市大园林”构想,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绿地体系。
2、尊重自然,生态优先,人与自然共存。
3、弘扬传统文化,创造地域特色。
4、深化”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市民居住、生活、工作、旅游等多方面需求。
5、坚持"节约型园林"建设思想,以最少的资源和资金投入,实现园林绿化最大的综合效益。
第4条规划原则1、生态优先、持续发展2、立足城区、城乡统筹3、以人为本、和谐共存4、唐山特色、完整体现5、远近结合、分布实现第5条规划期限近期:2010--2015 年,远期:2016--2020 年。
第6条规划范围及人口规模本次规划范围为《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中确定的中部发展核心区的城区部分,包括中心城区、丰润片区、古冶片区和空港片区,建设用地总面积为280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为285万人。
其中:中心城区:包括路南区、路北区、开平和丰南的城区部分,建设用地面积210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220万人;丰润片区: 城区部分建设用地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40万人;古冶片区: 城区部分建设用地面积2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25万人;空港片区: 建设用地面积5平方公里,人口规模5万人。
第7条规划理念1、中心城区:三山凝翠、碧湖流彩、绿园沁梦、生态兴城2、丰润区:清水贯车城、绿脉系丰润3、古冶区:山水抱古冶、绿网织新城第8条规划目标1、近期目标(2010-2015年)搭建合理的绿地构架,构筑较为良好的外围生态环境基础,在城区增加各类公园绿地,实现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规划标准,满足市民基本的游憩活动需求,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改善城市景观形象,力争早日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唐山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与保护摘要:城市湿地对于一个城市的景观、气候调节等生态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详细的阐述了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和发展情况,南湖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以及对唐山市区的区域气候的调节和生态环境的改变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城市湿地;生态;建设;保护;可持续发展;前言湿地蕴天地之精华,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等重要的生态功能,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城市湿地对于一个城市生态功能的调节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唐山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建成,使唐山城市中央有了一个巨大的城市“绿肺”和“大氧吧”,有效的改善了唐山的区域气候和生态环境一、唐山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概况唐山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唐山市南部采沉区,距市中心仅一公里,是国家第二批批准的城市湿地公园之一。
2005年被批准为城市湿地公园时占地699公顷,其中水面面积115公顷,近年来随着湿地公园的建设和发展,在对原有湿地进行保护的基础上,对周边的环境进行了治理和建设,公园面积增加到1100公顷,水面面积332公顷。
目前公园有植物种类300余种,野生鸟类120余种,成为树木成荫,草坪翠绿,湖水清澈,风光旖旎的集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独具特色景观的城市湿地公园。
二、唐山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历史唐山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改造前是经过开滦130多年开采形成的采煤沉降区,是垃圾成山,污水横流、杂草丛生、人迹罕至的城市疮疤和废墟地,影响了城市的环境和整体形象,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制约了城市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市民的工作和生活。
三、唐山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为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1996年,市委、市政府把南部采煤下沉区综合治理项目列入市政府“实事工程”,成立了由市领导挂帅的“南部采煤下沉区绿化工程建设指挥部”,提出“变劣势为优势,化腐朽为神奇”的战略方针。
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
王敏;杨儒浦;李丽平
【期刊名称】《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年(卷),期】2024(20)2
【摘要】中国强调要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并提出“到2025年,减污降碳协同度有效提升”的目标。
因此,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度评价研究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
文中在解析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度内涵的基础上,研究构建了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3个、三级指标22个。
同时,选择北京市、重庆市、唐山市和西宁市分别代表服务型、综合型、工业型和生态优先型城市,开展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研究。
结果表明,文中构建的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具有普适性和可操作性,评价结果有现实意义。
建议将该指标体系作为国家推进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工作及城市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度评价研究的重要参考。
【总页数】11页(P242-252)
【作者】王敏;杨儒浦;李丽平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典型城市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潜力评价研究:以渭南市为例
2.“双碳”目标下典型地区减污、降碳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黄河流域城市群为例
3.“双碳”目标下中国三大城市群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区域差异及关键路径识别
4.探索规划环评碳排放评价技术方法推动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5.中国城市工业减污降碳协同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发展河北省绿色节能建筑与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课题研究报告当前,发展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市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发展绿色建筑,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目前,我国城市的能耗占全国能耗总量的85%,仅建筑能耗就占到28%,建筑所占比重未来20年内有可能达到35%,建筑节能成为三大重点节能领域之一。
我国将节能降耗与经济增长目标放在同样的位置,确定为发展的硬指标。
因此,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节能降耗,打造生态城市,建设低碳河北的重要。
今年以来,河北省建筑业协会对我省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市发展的现状进行了专题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省发展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市的相应对策及建议,以加快促进我省建筑业走上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建筑工业化的创新发展之路,同时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促进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言献策。
一、我省发展绿色建筑、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几个阶段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即四节)、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我国2005年在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中首次把绿色建筑列入60项战略发展项目之一。
国家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也把绿色建筑作为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内容,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我国的重要战略决策。
随着当代建筑概念的延展,内涵的丰富,建筑已从单纯狭义的房子,仅仅追求适用、经济、美观,转变到追求节能、环保、绿色、低碳,低碳生态城市应运而生。
生态城市正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发展绿色、环保、节能建筑,建设低碳城市已成为社会发展之必然。
随着我国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的进展,我省发展绿色建筑经历了从建筑节能逐步向绿色建筑深化;由单体的绿色建筑向示范小区和生态城市发展的过程,并从政策、标准的制定到规划、设计、施工的具体实施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唐山概况唐山,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沿海重工业城市。
地处环渤海湾中心地带,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与秦皇岛市接壤,西与北京、天津毗邻,是联接华北、东北两大地区的咽喉要地和走廊。
现辖 2 市 6 县6区和6个开发区(管理区),总面积13472 平方公里,人口 719 万;市区面积 3874 平方公里,人口 301万,是全国较大城市之一。
历史沿革唐山历史悠久,早在4万年以前,就有古人类在这里生活,并与北京周口店人有着紧密联系。
商代属孤竹国,战国为燕地,汉代属幽州。
唐朝时,李世民两次东征,均屯兵现在市区的大城山,山赐唐姓,唐山由此而得名。
清代分属直隶省永平府和遵化直隶州。
随着清代晚期“洋务运动”的兴起,清光绪三年( 1877年)在这里设开平矿务局,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办矿挖煤。
1938年,唐山正式建市。
这里是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
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煤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袋机制水泥、第一件卫生瓷均诞生在这里,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和“中国北方瓷都”。
自然资源唐山气候温和,地貌多样,土质肥沃,是多种农副产品的富集产区,被称为“京东宝地”。
北部山区盛产板栗、核桃、苹果、红果等干鲜果品,“京东板栗”驰名中外;中部平原盛产玉米、小麦、水稻、花生等农副产品,素有“冀东粮仓”之美誉;南部沿海既是渤海湾的重要渔场,又是原盐的集中产区。
唐山拥有海岸线 199.3公里,近海海域面积3492.5平方公里,具有多处天然港址资源,滩涂和浅海开发潜力很大。
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质地优良、分布集中、易于采选。
目前已发现并探明储量的矿藏有50余种。
煤炭保有量62.5亿吨,为全国焦煤主要产区;铁矿保有量57.5亿吨,是全国三大铁矿区之一;今年在唐山南堡又发现10亿吨大油田,石油、天然气、石灰岩、黄金等储量也十分可观。
风物文化。
唐山文化底蕴丰厚,人杰地灵。
“不食周粟”、“老马识途”、戚继光“改斗”等典故都发生在这里。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13.09.24•【字号】冀建科[2013]19号•【施行日期】2013.09.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市场监管正文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的通知(冀建科〔2013〕19号)各设区市、定州市、辛集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建设局)、规划局、城管局(公用局、供热办)、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河北省“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3年9月24日河北省“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3年9月)加快发展绿色建筑和建设绿色生态城区,是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和城乡建设模式的重大举措,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发展质量,推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实施了一批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启动了“4+1”生态示范城市(正定新区、北戴河新区、唐山湾生态城、黄骅新城和涿州生态宜居示范基地)建设,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取得显著成效,推动城乡建设逐步走向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发展道路。
但目前仍存在建筑绿色化程度偏低等问题。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的通知》(建科[2013]53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创建建筑节能省的实施意见》(冀政办发[2013]6号),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实施路径(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紧紧抓住我省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力度不断加大的历史机遇,加快绿色建筑发展和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发挥“4+1”生态示范城市在全省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引导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城镇化进程的低碳、生态、绿色转型,全面提升城镇人居环境品质,促进城乡建设走上绿色、循环、低碳的科学发展轨道,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做出积极贡献。
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唐山市丰润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唐山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3.29•【字号】唐政字〔2024〕23号•【施行日期】2024.03.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唐山市丰润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唐政字〔2024〕23号丰润区人民政府:你区《关于报请审批〈唐山市丰润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丰润政呈〔2023〕20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唐山市丰润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丰润区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视察唐山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着力建设轨道交通产业引领的新型工业强区、冀东区域现代商贸物流枢纽、唐山市区北部副中心城市。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丰润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87.89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77.42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58.11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56倍以内。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质灾害等风险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落实主体功能定位,统筹农业、生态、城镇空间。
完善农业生产空间布局,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安全。
实施陡河、还乡河、泥河等河流保护修复,严格河湖水域空间管控,推进矿山综合治理,加强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分类实施采煤塌陷区整治,严格保护河北御带山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国内⽣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及建设成功经验国内⽣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及建设成功经验---应⽤于理论研究及案例借鉴1国内⽣态城市基本理论的研究1.1王如松“社会-经济-⾃然复合⽣态系统”理论国内著名⽣态学者马世骏和王如松(1984)提出了“社会-经济-⾃然复合⽣态系统”的理论,明确指出城市是典型的社会-经济-⾃然复合⽣态系统。
在此基础上,王如松对城市问题和⽣态城市进⾏了深⼊的研究。
王如松等(1994)认为,城市问题的⽣态学实质如表1所⽰。
王如松等(1994)提出了建设天城合⼀的中国⽣态城思想。
认为⽣态城市的建设要满⾜以下标准:●⼈类⽣态学的满意原则:包括满⾜⼈的⽣理需求和⼼理需求、满⾜现实需求和未来需求、满⾜⼈类⾃⾝进化的需要。
●经济⽣态学的⾼效原则:包括资源的有效利⽤;最⼩⼈⼯维护原则:城市在很⼤程度上是⾃我维持的,外部投⼊能量最⼩;时空⽣态位的重迭作⽤:发挥城市物质环境的多重利⽤价值;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优化。
●⾃然⽣态学的和谐原则:包括“风⽔”原则;共⽣原则:⼈与其它⽣物、⼈与⾃然的共⽣,邻⾥之间的共⽣;⾃净原则;持续原则:⽣态系统持续运⾏。
王如松等还提出了⽣态城市建设所应依据的⽣态控制论原理:胜汰原理、拓适原理、⽣克原理、反馈原理、乘补原理、扩颈原理、循环原理、多样性及主导原理、⽣态设计原理和机巧原理等。
认为城市⽣态调控的具体内容是调节城市⽣态关系的时、空、量、序四种表现形式。
⽣态城市的衡量指标包括测度城市物质能量流畅程度的⽣态滞竭系数、测度城市合理组织程度的⽣态协调系数和测度城市⾃我调节能⼒的⽣态成熟度。
此外,还提出了⽣态城市的管理和规划⽅法。
王如松等不仅进⾏了⼤量的理论研究,也进⾏了⼤量的实践,⽐较突出的有江苏省⼤丰县的⽣态县建设和安徽省马鞍⼭市的⽣态城市规划等。
在江苏省⼤丰县的⽣态县建设中,提出了详尽的⽣态县规划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环保局发起了⽣态⽰范区的建设,但这类建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态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