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肺癌诊疗指南解读(LF)
- 格式:pptx
- 大小:1.69 MB
- 文档页数:53
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8.5版更新解读目录2018年6月27日,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更新了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来自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蔡修宇教授率先对更新内容进行解读,与大家分享。
新版指南(V5.2018)主要基于最新临床试验的结果,新增了“PD-1/PD-L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血管抑制剂治疗”作为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并且对于治疗有效的患者,继续给予“PD-1/PD-L1抑制剂”维持治疗。
从2018.4版到2018.5版的更新内容具体包括:1.EGFR敏感突变阳性患者的一线治疗(NSCL-18)●对于在一线化疗前发现EGFR突变的患者:奥西替尼推荐的证据等级由2A类提升为1类。
2.腺癌、大细胞癌、组织学亚型不明确(NOS)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初始细胞毒性治疗和后续治疗(NSCL-27)●对于PS评分为0-2,初始接受“哌姆单抗+顺铂(或卡铂)+培美曲塞”联合治疗后,肿瘤评估缓解或稳定的患者,在总共完成4-6周期治疗后,如果评估肿瘤继续缓解或稳定,添加“哌姆单抗+培美曲塞”作为一个继续维持治疗的选择(1类证据)。
●对于PS评分为0-2,初始接受“阿特珠单抗+卡铂+紫杉醇+贝伐单抗”联合治疗后,肿瘤评估缓解或稳定的患者,在总共完成4-6周期治疗后,如果评估肿瘤继续缓解或稳定,添加“阿特珠单抗和/或贝伐单抗”作为一个继续维持治疗的选择(1类证据)。
3.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初始细胞毒性治疗和后续治疗 ( NSCL-28)●对于PS评分为0-2,初始接受“哌姆单抗+卡铂+紫杉醇”联合治疗后,肿瘤评估缓解或稳定的患者,在总共完成4-6周期治疗后,如果评估肿瘤继续缓解或稳定,添加“哌姆单抗”作为一个继续维持治疗的选择(2A类证据)。
4.晚期或转移性肿瘤的全身治疗(NSCL-J)●腺癌、大细胞肺癌、组织学亚型不明确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S 0-1)的初始细胞毒性治疗►“哌姆单抗+顺铂(或卡铂)+培美曲塞”推荐的证据等级由2A类提升为1类。
医院查对制度“医院查对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在临床工作中,对医疗操作、诊疗方案、药品购进和使用等方面进行查对的一项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查对制度的意义、实施流程、效果及存在问题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查对制度的意义医院作为一个医学科学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特殊机构,其规模和服务水平往往与病人生命质量和安全息息相关。
因此,在医院工作中,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防止因系统性疏漏等潜在风险对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查对制度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强化医疗操作的准确性。
查对制度可以促使医务人员在执行医疗操作时更加规范,减少操作失误,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创伤。
2.保证药品的合理使用。
通过对药品的购进和使用进行查对,可以避免药品的重复使用、药品过期和药品配伍不当等情况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3.加强诊疗方案的合理性。
医院查对制度可以促进医疗团队成员间的交流和协作,从而使诊断和治疗方案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4.保障医院经营秩序和诚信度。
通过查对制度可以保证医院进出货物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避免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医疗市场,有效促进医药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医院经营质量和诚信度。
二、查对制度的实施流程查对制度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医疗操作、药品购进和使用、诊疗方案制定及医院物资管理等方面。
以下是查对制度的实施流程的概括:1.医疗操作: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需要执行先验审查、双人签名等操作方式,以确保其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减少操作失误等。
2.药品购进和使用:医院通过对购进和使用的药品进行查对,保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遵从药品配伍的严格规定,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3.诊疗方案制定:医务人员在制定诊疗方案时,需要执行医疗质量管理规定,包括多学科会诊、案例讨论等操作,以确保医疗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
4.医院物资管理:医院在物资管理过程中,需要进行物品名称、型号、数量等方面的查对,以确保医院物资库存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合理性。
2018版CSCO恶性肿瘤诊疗指南公布南京——2018年4月21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于南京召开了CSCO指南会,近千名来自全国各肿瘤领域的临床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交流研究结果,见证指南更新。
4月21日早上8点,CSCO召开了新闻发布会,CSCO理事长李进教授,学会领导秦叔逵教授、吴一龙教授、梁军教授、徐瑞华教授、王绿化教授、程颖教授,秘书长江泽飞教授、郭军教授,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为积极响应建设“健康中国”的伟大部署,配合国家医药、卫生行政部门和社会保障部门进一步做好肿瘤防治工作,推动全国临床肿瘤学科的规范化建设,帮助各级医务人员提高诊治和研究水平,CSCO 本着“兼顾地区发展不平衡、兼顾药物和治疗措施的可及性、兼顾肿瘤治疗价值”基本原则及核心思想,制定一系列常见恶性肿瘤诊疗指南。
2016年,CSCO首次发布肺癌诊疗指南,2017年,CSCO发布了包括结直肠癌、乳腺癌、胃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等4种常见恶性肿瘤诊疗指南,指南发布以来,受到专业人士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2018年,CSCO指南工作委员会将更新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指南,同时还将新发布肾癌、头颈肿瘤、甲状腺癌、肉瘤、胰腺癌、肝癌、血液肿瘤、食管癌等八个指南。
CSCO指南特点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兼顾诊疗产品的可及性、吸收精准医学新进展,制定中国常见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是CSCO的基本任务之一。
近年来,国际指南的制定出现了一个新趋向,即更多地考虑诊疗资源的可及性,这尤其适合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差异性显著的国家及地区,CSCO指南需要兼顾地区发展差异、药物和诊疗手段的可及性以及肿瘤治疗的社会价值三个方面。
CSCO指南的具体特点可以概括为:针对恶性肿瘤的诊疗问题,以前分为基本策略和可选策略,基本策略属于可及性好的普适性诊疗措施,可选策略属于在国际或国内已有高级别证据,但可及性差或效价比超出国人承受能力的药物或质量措施,或临床实用但证据等级不高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