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氢尾油非临氢降凝动力学模型
- 格式:pdf
- 大小:271.62 KB
- 文档页数:5
润滑油基础油非加氢脱氮技术探讨
刘燕;李红;张霞玲;周塬
【期刊名称】《新疆石油科技》
【年(卷),期】2006(16)3
【摘要】针对目前润滑油基础油的质量状况,为了提高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对影响基础油氧化安定性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多种非加氢脱氮技术进行对比与筛选,为采用非加氢脱氮工艺提高润滑油基础油内在质量提供了依据.
【总页数】4页(P72-75)
【作者】刘燕;李红;张霞玲;周塬
【作者单位】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炼化研究院,834000,新疆克拉玛依;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炼化研究院,834000,新疆克拉玛依;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炼化研究院,834000,新疆克拉玛依;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炼化研究院,834000,新疆克拉玛依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6
【相关文献】
1.加氢尾油非临氢降凝生产润滑油基础油
2.加氢润滑油基础油结构组成与氧化安定性的关系Ⅰ.加氢润滑油基础油的物理性质和结构组成
3.加氢润滑油基础油结构组成与氧化安定性的关系Ⅱ.加氢润滑油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
4.润滑油基础油非加氢脱氮技术研究开发进展
5.高选择性脱除润滑油基础油中碱性所化物提高润滑油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氢尾油催化降凝生产润滑油基础油张秋萍;石薇薇;董建军;赵德智【摘要】Lube base oil were produced by catalytic dewaxing from hydrocracking tail oil of the Mao Ming Petrochemical Corporation in fixed catalytic bed reactor using NKC-7 as the dewaxing catalyst. The effects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340~ 400 ℃) and space velocity( 1~8 h-1) on the product distribution, solidifying point and liquid yield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good product distribution and higher yield of lube base oil (61.4 % ) can be obtained at 380 ℃ and a s pace velocity of 2 h~' , the solidifying point of lube base oil can reach - 24 ℃.%以茂名石化加氢裂化尾油为原料,使用NKC-7型催化降凝催化剂,在固定床催化降凝装置上进行实验.在温度为340~400℃、空速为1~8 h-1的条件下,考察了反应温度、空速对产品分布、凝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为380℃、空速为2h-1时,得到较好的产品分布,润滑油基础油的凝点为-24℃,收率为61.4%.【期刊名称】《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31)003【总页数】4页(P12-15)【关键词】催化降凝;加氢尾油;催化剂;润滑油基础油【作者】张秋萍;石薇薇;董建军;赵德智【作者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辽宁抚顺11300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辽宁抚顺11300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辽宁抚顺11300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辽宁抚顺113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624.3我国润滑油的生产基本采用的是“老三套”传统工艺,但生产出的常规I类基础油达不到高档油要求[1]。
2009年第28卷第5期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769·化工进展柴油加氢脱硫的动力学模型汪洪涛,王华,柴先锋(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规划总院,北京 100086)摘要:在对某炼厂加氢精制装置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加氢脱硫动力学模型,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了修改。
通过麦夸特法(Levenberg-Marquardt)+全局优化法拟合出各参数,并进行分析说明。
以该炼厂实际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
结果表明,模型能够比较准确的预测产品硫含量。
关键词:加氢脱硫;动力学模型;硫含量;麦夸特法;全局优化中图分类号:TE 624.4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09)05–0769–04Study on kinetics model of diesel hydrodesulfurizationWANG Hongtao,WANG Hua,CHAI Xianfeng(PetroChina Planning and Engineering Institute,Beijing 100086,China)Abstract:On the basis of studying the hydro-refining unit in a refinery, kinetics model of diesel hydrodesulfurization, was built and modified according to practice. Each parameter was fitted with the Levenberg-Marquardt algorithm and global optimization, and analyzed. The model was verified by real data.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model could predict the sulfur content of diesel product accurately.Key words:hydrodesulfurization;kinetics model;sulfur content;Levenberg-Marquardt algorithm;global optimization随着国家对汽柴油质量要求的不断升级,硫含量作为一个重要指标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对柴油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随着进口含硫及高硫原油的日益增多,生产的柴油需要经过加氢精制才能使硫含量达标。
加氢裂化尾油临氢降凝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高丽;马向荣;王延臻;宋春敏【摘要】以ZSM-5分子筛为载体制备了Ni/Ca/ZSM-5临氢降凝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中Ni、Ca改性对润滑油基础油凝点、收率和黏度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Ni、Ca改性后,催化剂的裂化活性降低,润滑油基础油的收率和黏度指数升高.以加氢裂化尾油为原料,对Ni-Ca/ZSM-5催化剂作用下的加氢工艺条件进行考察,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310℃、体积空速3.0h-1、反应压力15MPa、氢油体积比500,在此条件下,润滑油基础油凝点为-17℃,黏度指数为93,收率为72%.【期刊名称】《石油炼制与化工》【年(卷),期】2019(050)004【总页数】5页(P39-43)【关键词】加氢裂化尾油;ZSM-5分子筛;临氢降凝;润滑油基础油【作者】高丽;马向荣;王延臻;宋春敏【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应用化学系,山东东营257061;中海油石化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润滑油基础油要求满足一定的凝点,凝点过高会造成润滑油的低温流动性差,对机械运行产生不良影响。
润滑油原料中的蜡组分是引起润滑油凝点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对凝点高的润滑油一定要进行脱蜡处理。
目前,润滑油主要的催化脱蜡方法有临氢降凝和异构脱蜡等技术[1-2]。
临氢降凝是在氢气的存在下,长链正构烷烃和大分子的单支链烷烃经择形分子筛催化剂选择性地裂化为低分子烃类,达到降低油品凝点的目的[3];异构脱蜡则是长链烷烃异构化为多支链烷烃来降低凝点[4]。
在润滑油脱蜡技术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催化剂,临氢降凝催化剂大多采用ZSM-5分子筛作为活性组分,并载有少量非贵金属元素Ni,异构脱蜡催化剂是磷酸硅铝分子筛(主要是SAPO-11分子筛)负载的贵金属(Pt、Pd)双功能催化剂[5-8]。
马莉莉等[9]介绍了两种催化剂在工业上的应用情况,异构脱蜡催化剂由于其活性组分为加氢活性更高的贵金属,生成油凝点低、黏度指数高、芳烃含量低,但该催化剂成本高,对原料和工艺的要求也更苛刻,若用户对基础油品质的要求较高可以采用此工艺。
加氢型化集总动力学模型的研究:Ⅰ.四氢萘加氢裂化集总模
型
刘炳泗;邱建国
【期刊名称】《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年(卷),期】1994(010)003
【摘要】在国产加氢裂化催化剂3824上,利用连续流动微型反应装置,对四氢萘加氢裂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根据四氢萘加氢裂化的反应结果,在一定的简化条件下,建立了四氢萘加氢裂化应集总网络。
用Marguardt法估计了条步反应速率常数,预测了各反应产物分布,其结果与实验吻合。
同时,讨论了空速、温度、反应活化能对产物分布的影响,为馏分油加氢裂化集总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总页数】9页(P10-18)
【作者】刘炳泗;邱建国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624.432
【相关文献】
1.四氢萘加氢裂化集总动力学模型的研究 [J], 邱建国;刘炳泗;袁兴东
2.加氢裂化集总动力学模型的研究:Ⅱ.正十烷加氢裂化集总模型 [J], 刘炳泗;邱建国
3.产品集总加氢裂化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及其在加氢裂化中的应用 [J], 赵劲松;沈静珠
4.分散型铁催化剂存在下孤岛渣油加氢裂化的七集总动力学模型 [J], 刘传文;阙国和
5.孤岛渣油在分散型催化剂存在下加氢裂化反应动力学的研究Ⅰ.裂化反应的六集总动力学模型 [J], 刘晨光;周家顺;阙国和;梁文杰;朱亚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 论1、通过对石脑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石脑油所得数据符合高温、短停留时间、高汽烃比的裂解规律,程序模拟各集总所得动力学参数符合烃类裂解规律,并且对各产物的模拟值与实验数据误差较小,说明程序对各集总产物的预测较准。
2、通过对加氢尾油的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加氢尾油所得数据同样符合高温、短停留时间、高汽烃比的裂解规律,然而对汽烃比对乙烯收率的影响进行分析时发现裂解规律有所变化,分析实验数据及操作条件,发现可能是由于汽烃比的变化加大了摩尔流量,相应的减小了停留时间导致了乙烯收率规律出现了异常,为此,在以后的进一步试验将采取固定摩尔流量的方法来进行试验。
3、建立了石脑油、加氢尾油五集总动力学模型,分别求取了820、840和860℃时各集总间的反应速率常数、活化能和指前因子。
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比较接近,说明该集总模型具有较好的计算准确度。
50参考文献[1]徐海丰,赵薇.亚洲石化工业发展前景及面临的挑战[J].国际石油经济,2004,12(9).[2]李军.我国乙烯工业的原料经济分析及优化[J].中国科技信息,2005,10:94.[3]袁晴棠.关于优化乙烯原料的若干思考[J].当代石油石化,2001,9(10):5-10.[4]Willems R.Ethylene Challenges Beyond 2000.In AIChE.Proceedings of the 12th Ethylene Producers Conference[C].USA:America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2000,4(l9):235~247.[5]林泰明,李吉春.乙烯原料多元化优化利用的分析[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2,20(6).[6]潘元青,王阳.乙烯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2,20(1):39~42.[7]谢国学.乙烯原料油及裂解炉优化配置[J].石油化工,2001,30(4):296~301.[8]张盛彬,王印龙.优化裂解原料,提高乙烯收率[J].甘肃科技,2005,21(9).[9]王强.关于乙烯原料优化的几点思考[J].石油化工,2002,31(1):58~62.[10]李作政,冷寅正.乙烯生产与管理[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2.[11]崔静怡.乙烯原料发展趋势及优化建议[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1(6):13~31.[12]王松汉.乙烯装置技术[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4.[13]陈滨.乙烯工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14]Albright L F, Corcoran W H.Pyrolysis Theory and Industrial Practice [M].New York:Academic Press, INC.1983:98-128.[15]沈应来.优化裂解原料和生产操作提高装置乙烯收率[J].齐鲁石油化工,1997,25(2):101~104.[16]Zdonik S B.What is the effect of feedstock composition on pyrolysis product?[J].The oil and gas journal.1967,(34):86~89.[17]Zdonik S B.Product distribution form olefins and mixtures of saturates[J].The oil and gas journal.1968,(34):86~89.[18]奥尔布赖特 L F.裂解理论和工业实践[M].烃加工出版社,1992.[19]Shah M J.Computer Control and Ethylene Product,Ind.Eng.Chem[J].1967,59(5)70-87.[20]张红梅,华庆民.用二维数学模型分析选择乙烷裂解炉的尺寸和操作条件[J].黑龙江石油化工,1995,12(3):5~8.51。
Vol.32No.112006-11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 al of E ast Chin 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 d T echnology (Natu ral S cien ce Edition) 收稿日期:2005-11-04作者简介:王 强(1962-),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石油化工工艺。
通讯联系人:沈本贤,E -mail :sbx @ecu st .edu .cn 文章编号:1006-3080(2006)11-1265-05加氢裂化尾油的加氢异构性能王 强1,2, 沈本贤1, 凌 昊1, 贺产鸿2, 李 坤2(1.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上海200237;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茂名525001) 摘要:在连续微型固定床反应装置中,氢气分压9.0MPa 、温度300~345°C 和体积空速0.6~1.2h -1条件下评价了加氢裂化尾油的加氢异构性能。
研究了反应产物的碳数分布和族组成变化,并建立了三集总动力学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在合适的工艺条件下,润滑油基础油收率可达75%左右,粘度指数在110以上,适合生产A PI II +标准的润滑油基础油。
所建立的芳烃和环烷烃、长链烷烃、轻质产物的三集总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产物分布。
关键词:加氢裂化尾油;加氢异构;集总;基础油中图分类号:O643文献标识码:AHydroisomerization Property of Hydrocracking Tail OilW A N G Qiang 1,2, SH EN Ben -x ian 1, LI N G H ao 1, H E Chan -hong 2, L I K un 2(1.School of Chemical E ngineering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 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China ;2.Sino p ec Maoming P etrochemical Co .L td .,Maoming 525011,China )Abstract :T he hy dro isomerization proper ty o f hydr ocr acking tail o il w as investigated under moderate oper ation conditio ns o ver a com mercialized hydr oisom er ization catalyst.A flo w micro reactor ex periments w er e conducted at the conditions of hydr ogen partial pressure o f 9.0M Pa,reaction temperature ranging fr om 300to 345°C,and liquid hourly space velocity rang ing from 0.6to 1.2h -1.Carbo n number and gr oup distributions w ere also studied .T he fourth -fifth Runge -Kutta alg orithm w as employ ed to calculate num erical solutions of differ ential equations for obtaining reaction constants .Result reveals that thehydr ocracking tail oil is suitable fo r producing API II +high grade lubricating base o il .T he base oil y ields can reach 75%and viscosity index is higher than 110under optim ized reaction conditions.T he product dis-tr ibutio ns of hy drocracking tail o il can be proper ly predicted by the three lum ped kinetic m odel.Key words :hydrocr acking tail oil ;hydr oisom er ization ;lum ping ;base oil 润滑油加氢异构(异构脱蜡)工艺可以用劣质原料生产高粘度指数和低倾点的润滑油基础油,且具有收率高、操作灵活性大和副产物价值高的特点。
柴油非临氢降凝催化剂分子筛高效脱氯剂无粘结剂小球一、柴油非临氢降凝催化剂简介柴油非临氢降凝催化剂是一种用于柴油加氢精制的催化剂,主要作用是将高分子量的芳香烃和不饱和烃转化为低分子量的脂肪烃和环烷烃,从而提高柴油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能。
该催化剂通常采用分子筛作为载体,并添加适量的活性金属和助剂。
二、分子筛在催化剂中的作用1. 分子筛具有大孔径和高比表面积,可以提供充足的反应表面,增加反应物与催化剂之间的接触面积,促进反应物分子间相互作用。
2. 分子筛具有特殊的孔道结构,可以选择性地吸附特定大小、形状和极性的分子,从而实现对反应物的选择性吸附和转化。
3. 分子筛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和耐腐蚀性能,在高温、高压等恶劣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
三、高效脱氯剂的作用在柴油加氢精制过程中,氯化物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会降低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影响产品质量。
因此,需要添加高效脱氯剂来去除氯化物。
高效脱氯剂通常采用无粘结剂小球作为载体,并添加适量的活性成分和助剂。
其主要作用是将氯化物转化为无害的氯化氢和水,从而减少对催化剂的损害。
四、无粘结剂小球的优点1. 无粘结剂小球具有较高的孔容和孔隙度,可以提供充足的反应表面,增加反应物与催化剂之间的接触面积。
2. 无粘结剂小球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耐磨性能,在反应过程中不易磨损或碎裂。
3. 无粘结剂小球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装填性能,可以方便地进行工业生产和使用。
五、总结柴油非临氢降凝催化剂是一种重要的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采用分子筛作为载体,添加适量的活性金属和助剂。
高效脱氯剂是一种常用的污染物去除剂,采用无粘结剂小球作为载体,添加适量的活性成分和助剂。
无粘结剂小球具有较高的孔容、机械强度和流动性能,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效率和稳定性。
柴油加氢过程氢耗动力学模型及最优氢耗方案
黄镇;鞠雪艳;陈文斌;丁石;戴立顺;聂红
【期刊名称】《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年(卷),期】2023(39)2
【摘要】采用微型高通量加氢实验装置对柴油加氢过程中的化学氢耗进行研究,将化学方程法计算得到的氢耗数据带入幂函数方程,建立了单一催化剂(CoMo或NiMo催化剂)沿反应器轴向加氢反应动力学模型。
研究发现:将所建立的CoMo和NiMo的单一催化剂动力学模型进行组合可用于预测催化剂级配体系的氢耗数据;与单一NiMo催化剂装填方案相比,NiMo和CoMo混合级配由上至下的装填方案V(NiMo)/V(CoMo)=3时的氢耗更低,总氢耗降低了8.4%;且动力学拟合值与实验计算值的相对误差为4.5%。
【总页数】9页(P249-257)
【作者】黄镇;鞠雪艳;陈文斌;丁石;戴立顺;聂红
【作者单位】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015.9
【相关文献】
1.用动力学方法计算煤焦油加氢化学氢耗研究分析
2.柴油液相加氢过程中化学氢耗的研究
3.加氢反应过程对炼油厂加氢系统氢耗影响的分析
4.加氢过程中的结构组成变化和化学氢耗
5.加氢反应过程对炼油厂加氢系统氢耗影响的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