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淮河水污染

淮河水污染

淮河水污染
淮河水污染

指导老师:刘蕾学号:092003118 姓名:史应磊

淮河水污染

摘要:淮河是中国东部的主要河流之一,位于111°55′~121°25′E,30°55′~36°36′N。淮河流域西起桐柏山和伏牛山,南以大别山和江淮丘陵与长江流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沂蒙山与黄河流域分界。流域东西长约700km,南北平均宽约400km,流域面积27万平方千米。流域西部、西南部及东北部为山区、丘陵区,其余为广阔的平原。流域人口为1.7亿,平均人口密度为630人每平方千米,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4.5倍,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799亿立方米,人均水量为480立方米,仅为全国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流域范围包括河南、安徽、山东、江苏4省35个地市,157个县市区。长期以来,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使得淮河水质日趋恶化,并一度丧失了自净能力。1994年淮河治污工作正式启动,虽已取得重要进展,但淮河彻底变清仍然任重道远。本文回顾了淮河水污染问题及防治成果,并且介绍了水污染现状及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水污染治理的建议。

关键字:淮河水污染治理国外案例

水污染问题回顾及防治成果

过去,淮河流域山清水秀。“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江淮熟,天下足。”这样古老的歌谣都是描述江淮流域的美丽富饶。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淮河流域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流域水体污染日趋严重,最终分别在1989年、1992年、1994年爆发了全流域特大污染事件,而支流的污染事件层出不穷,有这样一首歌谣反映了淮河水质变化的过程: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质变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身心受害。3次重大污染事故充分揭示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的思路随着对水环境保护工作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而逐渐调整。

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自净能力下降

淮河流域共有大小水库5700多座,总容量约260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36座,总库容约187亿立方米,与此相应的是,5000多个闸坝分布在整个水系,改变了淮河水体的时空分布。枯水期一到,闸坝关闭,整个流域水域封闭,水体变换能力差,大量污染物滞留河体,生态基流难以维持,自净能力大为减弱,汛期一旦开闸,高密度污染就此产生,从而造成淮河流域水质的恶化。

2.水资源过度利用

淮河水资源过度利用,直接影响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淮河水质不能彻底改善的直接诱因。国家环保总局统计数据显示,淮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800亿立方米,而实际总用水量为530亿立方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超过了60%,这一比例远远超过国际内陆河流开发利用程度30%~40%的上限。

3.工业污染

淮河流域重污染行业仍然居多,造纸、酿造、化工、制药、印染等行业的经济贡献率约占全流域的1/3,而产生的COD和氨氮则占到工业排放的的80%和92%。经过10年来“抓大关小”,调整产业结构,淮河流域工业企业中没有污水处理设施不达标的现象已得到有效改善,但部分工业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常常擅自关闭污水处理设施,偷排污水。所以,工业污染仍是淮河污染的重要原因。

4.生活污染

国家环保总局统计数据显示,1994~2003年间,淮河流域人口增加了800万;从1999

年开始,城镇生活污水首次超过工业污水的排放量,成为淮河的主要污染源,随后几年,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水的比重越来越大,部分地区高达87%。生活污水急剧增加,成为影响淮河流域水质安全的重要因素。

5.农村面源污染加重

农村面源污染已成为淮河流域新的污染源。淮河流域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6,是我国主要的产粮区,流域内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很大。其中约70%的用量残存在土壤和农产品中。大量的农药、化肥、未经处理的农业生产废弃物、农村生活垃圾和废水通过灌溉和降水径流的冲刷进入地下和表层水体中,直接影响到淮河流域的生态系统。

淮河水污染治理始于1994 年,国家将治理淮河污染列为治理“三河”、“三湖”之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治淮十年来,沿淮四省采取了结构调整、工业污染防治、污水处理厂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一系列措施。总体上看,沿淮四省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淮河流域排污总量有所下降,水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过去淮河流域高速度的污染趋势得到初步遏止,十年淮河治污成效明显。

水污染现状与问题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距离国家计划治理目标和人民群众的要求仍有相当大的差距。沿淮四省经济仍在高速增长,人口持续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流域“十五”水污染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已取得的治污成果还很脆弱,如不采取超常规的做法,淮河“十五”治污目标难以实现,老问题无法彻底解决,新问题将更加突出。

1.治污体制机制尚未理顺

治水与治污没有形成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对污染治理进展状况缺少有效监督和必要的奖惩机制;大部分城市污水处理厂没有实行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资机制尚未形成;没有建立统一的监测和信息发布机制。现有环境监管能力不适应淮河治污新形势的需要,普遍存在违法成本低、守法和执法成本高的问题。

2.治污投入严重不足

淮河治污“九五”计划要求投入166 亿元,实际投入66%。淮河治污“十五”计划256亿元资金安排中,还有173亿元资金缺口。全流域161个污水处理建设项目中,仅完成17%的项目,29%在建,尚有86个城市污水处理项目未动工。治污设施建设滞后,尤其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缓慢,管网严重不配套。

3.生态基流严重缺乏

目前,淮河流域有大小水库5700多座,其中大型水库36座。此外,还建有大小闸坝5000 多个。淮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超过60%。流域内过多的闸坝建设改变了水的时空分布,难以维持生态基流,水体自净能力减弱,汛期泄洪时,闸坝上积蓄的高浓度污水集中下泄,常常引发水污染事故。淮河沿岸农田灌溉多沿用传统方式,灌溉利用系数低。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到30%,利用效率低下,浪费严重。

4.治污的认识还不到位

淮河流域总体上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现象还很普遍,以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生产方式尚未扭转。一些地方对治污工程不重视,对城市污水、垃圾等基础设施建设不积极,即使建成后也难以保证正常运转,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益。个别地区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对违法排污放任自流。

5.产业结构很不合理

淮河流域重污染行业仍然居多,工业污染仍是淮河污染的主要原因。造纸、酿造、化工、制药、印染等几个行业的经济贡献率约占全流域的1/3,而产生的COD和氨氮则占到工业排放的80%和92%,近八成的超标企业集中在这些行业。

6.人口剧增加重流域生活污染

伴随着淮河10年治污,是流域人口激增和经济大幅发展的时期。国家环保总局统计数据显示,1994~2003年,淮河流域人口增加了800万,35个城市国内生产总值(GDP)由1994年的5569亿元增加到13066亿元,增加了135%。

防治措施

1.改善管理机制。

我国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体制基本上与世界先进水平一样。但问题在于我国对环境保护部门的“统一监督管理”权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的水环境管理权之间的关系未作明确、详细、可操作的规定,导致实践中经常出现各部门之间“争夺权力、推诿责任”的现象,不利于水污染的全面系统防治。在中央和地方水污染防治管理的关系上,我国实行分级管理制,很容易出现水污染防治工作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的情况。因此,我国有必要结合国情,借鉴他国经验,明确环保部门与其他部门,中央和地方在水污染防治方面的权利义务。

2.加大执法力度

在现阶段,人们环保意识还没有达到一定高度的情况下,严格执法应该是调整人们经济利益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最重要手段。“三湖三河”的环境污染和对流域工业企业所采取的集中式限期达标排放、“零点行动”等等,说明了以往我们在执行有关环保法规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多年来,我国已逐步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法规体系。但是,在严肃执法、公开查处上还比较薄弱。因此,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和完善执法监督机制是当前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3.加强部门合作。

淮河流域治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但以往由于部门之间职能交叉与冲突或者各地区之前存在利益冲突造成工作开展的阻碍和浪费。各地方、各部门应该相互协作, 各司其职, 紧密配合。环保部门统一安排部署, 加强监督管理, 帮助落实资金、技术计委、经贸、财政、金融等部门帮助落实项目和政策。轻工、化工、农业等行业部门从行业政策上加以指导、协调和服务建设部门对城市污水集中控制进行组织指导水利部门加强闸坝调控及省界断面的监测等。企业积极治污形成了各方密切配合淮河治污。

4.加强教育宣传,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目前淮河水污染防治所采取的途径主要甚至是完全依赖行政手段去解决一切问题而忽视公众的力量所起的作用。就淮河污染治理来说,各级政府在当时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展淮河治污工作, 但是无论是政策出台还是措施的实施上却很少征求公众的意见, 在具体治理过程中也并没有发挥公众应有的作用。只有建立公共参与机制,才能有效的加大执行的力度,从而全方位的实现环境监管。而增强教育和宣传也是为了增强环境意识,让人民群众和权力机关行使环境和水资源保护的监督力,使全社会人人自觉保护环境及水资源。

5.利用市场经济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鼓励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和工业用水循环利用,发展节水型工业。淮河流域出现严重的水环境问题与其选择和实施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密切关系。谋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必须加快从粗放型增长模式向集约型模式的转变, 使速度扩张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工业, 提高科技含量大、附加值高的产品份额, 走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6.加强闸坝调控,增加水体自净能力

对已失去功能的闸坝及对生态平衡产生严重不利影响的工程设施要进行拆除或者改建,建立主要闸坝统一调度机制,保持小流量下泄,保证合理的生态基流,以丰补枯,以清释污。

7.做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对水环境及生态影响的研究

淮河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均匀,因此需要合理开发和利用,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及配置过程的不同阶级,可能对水环境及生态环境及生态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这就需要进行科学论证,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尤其是大型水利水电工程。

8.强化分区保护战略,逐步治理点源污染

要落实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空间功能布局,确定不同地区的发展方向,统筹协调流域上、下游经济发展和水质保护的矛盾。合理控制农业化肥施用量,严格控制高毒和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加强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控制。

国外流域水污染治理经验

一、英国

风景如画的泰晤士河曾经是著名的鲑鱼产地。自19世纪工业革命开始,泰晤士河水质迅速恶化,成为世界上污染最早,危害最严重的城市河流之一。而对于污染如此严重的泰晤士河,其主要的治理办法是成立专门委员会和水务局,对其流域进行统一的规划与管理,提出水污染控制政策法令和标准,对直接向泰晤士河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作了严格的规定,根据有关法律,工业废水必须由企业自行处理,并在符合一定的标准后才能排进河里。没有能力处理废水的企业可将废水排入河水管理局的污水处,但要交纳排污费。检查人员还会经常不定期地到工厂检查。那些废水排放不达标又不服从监督的工厂将被起诉,受到罚款甚至停业的处罚。并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同时在1974年和1991年英国的《污染防治法》和《水资源法》的颁布实施也对其保护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经过100多年的治理,泰晤士河已经成为国家上治理效果最显著的河流,是世界上最干净的河系之一。而对河段实施了统一管理,把全河划分成10个区域,合并200多个管水单位而建成一个新水务管理局——泰晤士河水务管理局。被欧洲称为“水工业管理体制上的一次重大改革”。

二、日本

琵琶湖是日本最大的淡水湖,,是Keihanshin (Kyoto, Osaka和Kobe)地区重要的生活和工业水源。随着溢贺县工业的发展和人口增长,城市工业和生活污染物排放量增加,以及农业污染物排放和水土流失等,使湖体水质逐渐恶化。到2O世纪70年代初,琵琶湖水质污染达到了高峰。为改变琵琶湖水质状况,保障周边地区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日本政府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琵琶湖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尚未实现水质的根本改变。日本政府从1972年---1997年实施了琵琶湖综合开发计划和水质保护规划。1970年,日本颁布实施了《水质污染防治法》。在水资源保护与环境行政方面有两部法律,即《公害对策基本法》和《自然环境保护法》。1993年11月,《环境保护法》制定出台,1994年12月,内阁会议制定了环境基本计划,指出了长期的、综合性的环境行政路线。

为了使环境负荷不超过正常流量,保证自然循环过程中的净化能力,保护水域生态系统,保证水环境的安全,日本政府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

1、制订了一系列的环境标准。有关生活环境的有BOD、COD、DO等环境标准。为了防治富营养化,对湖泊又制订了总氮和总磷的环境标准。对含汞底质和含PCB底质,规定了暂行消除标准。“一律标准”(国家规定的排水标准),对锦、氰等24项影响健康项目和16项生活环境项目规定了标准值。在污染源较集中的水域,有些地方还制定了较“一律标准”更严格的标准(追加标准)。

2、对某些特殊区域实施排水总量控制。对于因人口和产业集中的区域,以及大范围向

封闭性水域(湖泊、内湾、内海)排放大量生活污水或产业污水的地区,引入了排水总量控制制度。

3、建立了无过失赔偿责任制度。事业单位因生产活动排放有害物质,造成了危害健康的灾害时,应负赔偿责任。

4、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制

(1)加强公用水域水质监测。依据水质污染防治法,都道府县首长及政令市长负责公用水域水质的日常监视所需费用,而环境厅则负责有关编写监测计划费用和公用水域水质检验的费用。为了加强公用水域水质的日常监测,在公用水域的重要地点设置自动水质监测器,截止到1995年底,已设置165处自动水质监测器。

(2)重视排水水质的监视。依据水质污染防治法,都道府县首长及政令市长为了监视工厂和事业单位遵守排水标准的情况,必要时要求工厂和事业单位上报污染情况报告或者进行检查。

5、加大生活污水的处理力度

6、加大基础设施(下水道)的建设力度。在完成下水道建设计划的同时,日本政府还实施了市区的污水净化示范项目。

7、重视地下水资源的保护。1989年6月,日本再次修改水污染防治法,增加了禁止含有害物质的水渗入地下,以及都道府县首长等日常监测地下水等措施。并对都道府县首长的日常监测地下水质的费用,制定了补助制度。1996年2月,环境审议会又提出了“有关防治地下水水质污染的水质净化对策的办法”,并据此修改水污染防治法,该法于1997年4月1日正式施行。虽然琵琶湖水质因此而得到相应的改善。但是,由于该规划第一阶段(1986-1990年)和第二阶段(1990--1995年)确定的目标都没有实现,所以水质还是没有根本改善。

三、法国

根据1964年颁布的水法,法国将全国分成六大流域区,包括塞纳河-诺曼底流域(Seine-Normaidic)、罗纳河-地中海流域(Rhone-Mediterraueau)、莱茵-莫斯流域(Rhine-Meuse)、阿尔图瓦-皮卡底流域(Artois-Picardie)、卢瓦河-布列塔尼流域(Loire-Bretane)和阿杜尔-加龙河(Adour-Garonne)流域,每个流域都设有流域委员会和流域水务局,具体负责流域内的水资源规划和水管理工作。

水量、水质、水工程、水处理等进行综合管理,是法国水资源管理成功的标志。法国颁发的一系列法令和制度使法国实行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管理的设想变为现实,并使“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得到贯彻落实。这种综合管理是建立在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之上,以法律的、行政的管理手段为主,经济手段为辅,借助于国家与有关的公共或私立合作对象达成的协议,同时采取各种手段加以贯彻实施。这种注重以流域为单元的水量水质综合管理极大地促进了法国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环境保护。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注重以法制手段来规范各种水事和水管理行为。法国在1919年10月16日就颁布了第一部《水法》,后经逐步修改补充完善,目前采用的是1992年1月3日颁布的《水法》。该《水法》对国家、流域、地方政府用户及水公司等所从事的所有水资源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污水处理及水资源保护等一切水事活动均有较为详细的规定,以规范各级水管理机构的水管理行为。

根据欧共体1991年的一项规定及1992年法国《水法》(2001年做了修改),所有超过2000人口的市镇都必须建设污水处理厂。对2000人以下的市镇,鼓励建设污水处理厂,政府除了给一定的补助外,还给一定的低息贷款,实际上有些小于2000人口的市镇也建立了污水处理厂。目前,法国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已达到95%以上。

根据“谁污染谁付费、谁用水谁付费。”这一原则,用水者和污水排放者都必须交费。水费是法国水资源管理经费的主要来源。以生活用水为例,水费由运行成本费、污水处理费用、

水税和污染税、清洁水发展基金、增值税(TVA)等部分构成。其中运行成本费包括输水、制水及运行、维护及用户管理等费用;污水处理费用包括废水的收集和净化处理费用;水税相当于中国的水资源费,作为从数量上管理水源的资金;污染税相当于中国的排污费,作为改善水源质量的资金。

四、莱茵河

莱茵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流经法国、德国等9个国家,最后由荷兰汇入北海。莱茵河流域面积15万平方公里,德国占10万平方公里,其中有三分之一在莱法州境内。在德国,莱茵河不仅是饮用水源,还作为航运、发电、灌溉和工业用水。五六十年代始莱茵河的水质遭受污染,1972年水质污染最为严重。莱法州的美茵兹市河段溶解氧几乎为零;路德维希港市河段位于世界第二大的化工企业巴斯夫公司(BASF)下游的水域被称为“死河”,鱼虾绝迹。1986莱茵河生态再次遭受举世震惊的严重破坏。11月1日深夜,瑞士巴富尔市桑多斯化学公司仓库起火,装有1250吨剧毒农药的钢罐爆炸,硫、磷、汞等毒物随着百余吨灭火剂进入下水道,排入莱茵河。警报传向下游瑞士、德国、法国、荷兰四国835公里沿岸城市。翌日,化工厂有毒物质继续流入莱茵河,后来用塑料塞堵下水道。8天后,塞子在水的压力下脱落,几十吨含有汞的物质流入莱茵河,造成又一次污染。 11月21日,德国巴登市的苯胺和苏打化学公司冷却系统故障,又使2吨农药流入莱茵河,使河水含毒量超标准200倍。这次污染使莱茵河的生态受到了严重破坏。其实,在1950年瑞士、法国、卢森堡、联邦德国和荷兰就在在巴塞尔成立了“莱茵河防治污染国际委员会”(ICPR)。自成立以来,各国先后签署了一系列莱茵河环保协议:防止化学污染公约。要求各成员国建立监测系统,制定监测计划,建立水系预警系统。规定了某些化学物质的排放标准;建立不同工业部门的协调工作方式,采用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和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减少水体和悬浮物的污染;整订防治氯化物污染公约、减少德国与荷兰边界水体盐的含量;签订防治热污染公约,强调莱茵河沿岸的电站和工厂必须修建砖却塔,确保排放水温低下规定值。以这次事故处理为契机,各国在1987年制定了“莱茵河行动计划”。事故后,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ICPR)提出法律性文件《防止事故污染和工厂安全》,以后又提出若干技术要求,包括防止泄露的安全要求、有害物质防倾覆技术要求、管道安全技术要求等。这个机构还对莱茵河沿线的所有工厂进行了清查,同时责成各国政府部门定期检查这些工厂设备安全情况。其后经过流域各国十几年的共同努力,莱茵河的水质有了极大的改善。在事故应急处理方面,各国联合开发了方便快捷的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模型,可以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预测整条莱茵河污染物浓度及到达时间、位置,以便立即启动相关措施,防止和减轻污染造成的损失。

资料图片

被污染的淮河现在已很严重了

10年600亿,淮河治污是否付诸东流?

安徽淮南市杨郢孜排污总口附近,一大型化工厂正在向围墙外排污

蚌埠市3号码头的排污口,“白色泡沫水龙”正川流不息

淮河上游水库治理工程

参考文献:

【1】刘鸿志: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回顾,中国环境管理 1998.4:5-8

【2】向东凌江黄小赠: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现状和几点建议,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05.6:54-56

【3】吴焕忠: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与生态经济思考,农业生态环境 1999.5:4-11

【4】刘炳路曾培炎:安徽淮河探清浊,十年治理再论喜忧 2004.10

【5】王鑫梁念安海蓉:淮河污染浅析,中国环境监测 2006.1

【6】董光霞毛剑英:淮河流域污染久治不愈的原因浅析及治理措施建议,中国环境监测 2005.2

【7】王飞:淮河流域水污染成因及防治对策探讨蚌埠: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办公室2005

【8】李青风专家:治理问题多时间长任务重 2004.09

【9】偶正涛:暗访淮河 2009.12

【10】胡熠陈瑞莲:《发达国家的流域水污染公共治理机制及其启示》2006.9

国内外水污染实例分析

国内外水污染实例分析 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国内外水污染实例分析 摘要本报告简要分析了国内外水污染事件,包括泰晤士河水污染事件和首尔清溪川水污染事件等五大国外水污染实例。简要描述了其污染原因和治理方法等。有的事件是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具有典型代表性,通过分析该事件来得出处理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方法。有的事件是水污染长期积累而爆发的污染事件,通过分析该事件来得出治理国内水污染的方式,增强国家治理水污染的信心。 引言联合国于1997年向全世界发出警告:“地区性的水危机预示全球性危机的到来。”全世界水环境污染异常严重,全球污水排放量已达1-2×1012m3/a,每年有500-1000万人死于与水有关的疾病。至今距1997年的警告已接近20年,而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水污染是难以避免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控制水污染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下面几个经典案例将告诉我们,只要人们认真负责的对待这些问题,水污染是可以得到控制和改善的。 一、英国伦敦泰晤士河 (一)水环境问题分析 泰晤士河全长402公里,流经伦敦市区,是英国的母亲河。19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河流两岸人口激增,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河,沿岸垃圾随意堆放。1858年,伦敦发生“大恶臭”事件,政府开始治理河流污染。 (二)治理思路及措施 一是通过立法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20世纪60年代初,政府对入河排污做出了严格规定,企业废水必须达标排放,或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企业必须申

请排污许可,并定期进行审核,未经许可不得排污。定期检查,起诉、处罚违法违规排放等行为。 二是修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1859年,伦敦启动污水管网建设,在南北两岸共修建七条支线管网并接入排污干渠,减轻了主城区河流污染,但并未进行处理,只是将污水转移到海洋。19世纪末以来,伦敦市建设了数百座小型污水处理厂,并最终合并为几座大型污水处理厂。1955年到1980年,流域污染物排污总量减少约90%,河水溶解氧浓度提升约10%。 三是从分散管理到综合管理。自1955年起,逐步实施流域水资源水环境综合管理。1963颁布了《水资源法》,成立了河流管理局,实施取用水许可制度,统一水资源配置。1973年《水资源法》修订后,全流域200多个涉水管理单位合并成泰晤士河水务管理局,统一管理水处理、水产养殖、灌溉、畜牧、航运、防洪等工作,形成流域综合管理模式。1989年,随着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水务局转变为泰晤士河水务公司,承担供水、排水职能,不再承担防洪、排涝和污染控制职能;政府建立了专业化的监管体系,负责财务、水质监管等,实现了经营者和监管者的分离。 四是加大新技术的研究与利用。早期的污水处理厂主要采用沉淀、消毒工艺,处理效果不明显。20世纪五六十年代,研发采用了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并对尾水进行深度处理,出水生化需氧量为5-10毫克/升,处理效果显着,成为水质改善的根本原因之一。泰晤士水务公司近20%的员工从事研究工作,为治理技术研发、水环境容量确定等提供了技术支持。 五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泰晤士河水务公司经济独立、自主权较大,其引入市场机制,向排污者收取排污费,并发展沿河旅游娱乐业,多渠道筹措资金。仅

近期典型水污染事件

四川省的名字来源于它境内的四条河流。它们丰沛的水源,造就了四川这个天府之国。可是20004年2-3月,这四条河流之一的沱江,却给天府之国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态灾难。当时,因为大量高浓度工业废水流进沱江,四川五个市区近百万老百姓顿时陷入了无水可用的困境,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19亿元。造成这次特大水污染事故的原因是川化股份有限公司在对其日产1000t合成氨加工装置进行增 产技术改造时,违规在未报经省环保局试生产批复的情况下,擅自于2004年2月511日至3月3日对该技术工程投料试生产。在试生产过程中,发生故障致使大量氨氮的工艺冷凝液外派出厂流入沱江。此外,川化股份有限公司在日常生产中忽略环保安全,在同年2-3月期间,一化尿素车间、三胺一车间、三胺二车间的环保设备未正常运行,导致高浓度氨氮废水(氨氮含量每升1000mg以上)外排出厂。而川化公司工业废水中氨氮含量应执行的国家标准为60mg/l以内,其进入区污水处理厂的污水的进水指标中氨氮含量应小于75mg/l。因此,川化股份公司排放水氨氮指标严重超出强制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且持续时间长,总成沱江干流特大水污染事故的发生。 山东肥城肖家店是地处山东中部,位于大汶河下游的一个普通的村庄。10年前肖家店有2100人,如今常住人口只剩下了1350人。2000年,死亡人数17人,其中11人是因为癌症死亡。2001年,死亡人数16人,其中9人是因为癌症死亡。2002年,死亡人数17人,其中10人是因为癌症死亡。2003年,死亡人数19人,其中12人是因为癌症死亡。2004年,死亡人数21人,其中14人是因为癌症死亡。

在大汶河南支流河畔有一个工业基地的新泰市,这里主要集中了造纸、印染、化工、机械、冶金、采掘等企业;在大汶河北支流牟汶河上流的莱芜市,一钢铁、采矿、电力、机械、造纸等工矿业为主;大汶河流经的宁阳县,有一批化工、造纸、农药及煤炭企业。这些地方的重点行业都比较容易造成严重污染,而他们最后又都选择了大汶河作为排污通道,使得大汶河水质的多种指标超标,其中的亚硝酸盐严重超标,这样我是造成癌症的重要原因。

水污染现状

摘要:我国流域水污染十分突出,严重制约着流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中国各流域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当前各流域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的关系,探讨流域水污染防治与水环境综合管理的主要问题,提出流域水污染控制的策略与原则。 关键词:流域水环境质量;水环境管理;水污染控制策略 1 中国流域水污染状况 经近20年的改革开放使经济迅猛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尤其是流域水污染十分突出,严重制约着流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1 中国水环境监测网络全国水环境质量监测站网分4级控制,分别为国控测点、省控测点、市控测点站和县级测点,省控以上地表水监测网络共有:1868条河流、182个湖泊和440个水库,共设置监测断面9000多个。国家地表水监测网络共有:由260个重点监测站组成,监测250条河流、18个湖泊和10个水库,监测断面759个。目前已初步形成水质自动监测能力,其中有国家投资建设82个,地方投资建设79个,总数已达161个。 1.2 流域水污染状况[1] 2003年度7大水系409个重点监测断面中,38.1%的断面满足Ⅰ~Ⅲ类水质要求,3 2.2%的断面属Ⅳ、Ⅴ类水质,29.7%的断面属劣Ⅴ类水质。其中七大水系干流的118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5 3.4%,Ⅳ、Ⅴ类水质断面占37.3%,劣Ⅴ类水质断面占9.3%。各水系干流水质好于支流水质。 长江水系:国控监测断面103个,其中Ⅰ~Ⅲ水质比例占71.8%,Ⅳ~Ⅴ类占17.5%,劣Ⅴ类占10.7%。长江水系的主要污染指标是石油类、氨氮。 黄河水系:国控监测断面44个,劣Ⅴ类水体占38.7%。干流22个断面中Ⅱ~Ⅲ类水质占3l.8%、Ⅳ~Ⅴ类占54.6%、劣Ⅴ类占13.6%,干流水质好于支流。 珠江水系:珠江水系水质总体良好。33个国控监测断面中,81.8%的断面为Ⅰ~Ⅲ类水质,12.1%的断面属Ⅳ类水质,6.1%的断面属劣Ⅴ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是挥发酚、氨氮和石油类。 松花江水系:41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Ⅲ~劣Ⅴ类水质比例分别为:7.7%、64.1%、10.3%和17.9%。嫩江和松花江干流以Ⅳ类水质为主。主要污染指标是石油类、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 淮河水系:86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Ⅱ~Ⅲ类水质断面占18.6%,Ⅳ、Ⅴ类水质断面占41.9%,劣Ⅴ类水质断面占39.5%。淮河干流14个断面中,Ⅱ、Ⅲ、Ⅳ、Ⅴ类水质比例分

(环境管理)淮河水污染

淮 河 水 污 染 指导老师:刘蕾学号:092003118 姓名:史应磊

淮河水污染 摘要:淮河是中国东部的主要河流之一,位于111°55′~121°25′E,30°55′~36°36′N。淮河流域西起桐柏山和伏牛山,南以大别山和江淮丘陵与长江流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沂蒙山与黄河流域分界。流域东西长约700km,南北平均宽约400km,流域面积27万平方千米。流域西部、西南部及东北部为山区、丘陵区,其余为广阔的平原。流域人口为1.7亿,平均人口密度为630人每平方千米,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4.5倍,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799亿立方米,人均水量为480立方米,仅为全国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流域范围包括河南、安徽、山东、江苏4省35个地市,157个县市区。长期以来,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使得淮河水质日趋恶化,并一度丧失了自净能力。1994年淮河治污工作正式启动,虽已取得重要进展,但淮河彻底变清仍然任重道远。本文回顾了淮河水污染问题及防治成果,并且介绍了水污染现状及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水污染治理的建议。 关键字:淮河水污染治理国外案例 水污染问题回顾及防治成果 过去,淮河流域山清水秀。“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江淮熟,天下足。”这样古老的歌谣都是描述江淮流域的美丽富饶。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淮河流域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流域水体污染日趋严重,最终分别在1989年、1992年、1994年爆发了全流域特大污染事件,而支流的污染事件层出不穷,有这样一首歌谣反映了淮河水质变化的过程: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质变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身心受害。3次重大污染事故充分揭示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的思路随着对水环境保护工作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而逐渐调整。 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自净能力下降 淮河流域共有大小水库5700多座,总容量约260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36座,总库容约187亿立方米,与此相应的是,5000多个闸坝分布在整个水系,改变了淮河水体的时空分布。枯水期一到,闸坝关闭,整个流域水域封闭,水体变换能力差,大量污染物滞留河体,生态基流难以维持,自净能力大为减弱,汛期一旦开闸,高密度污染就此产生,从而造成淮河流域水质的恶化。 2.水资源过度利用 淮河水资源过度利用,直接影响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淮河水质不能彻底改善的直接诱因。国家环保总局统计数据显示,淮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800亿立方米,而实际总用水量为530亿立方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超过了60%,这一比例远远超过国际内陆河流开发利用程度30%~40%的上限。 3.工业污染 淮河流域重污染行业仍然居多,造纸、酿造、化工、制药、印染等行业的经济贡献率约占全流域的1/3,而产生的COD和氨氮则占到工业排放的的80%和92%。经过10年来“抓大关小”,调整产业结构,淮河流域工业企业中没有污水处理设施不达标的现象已得到有效改善,但部分工业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常常擅自关闭污水处理设施,偷排污水。所以,工业污染仍是淮河污染的重要原因。 4.生活污染 国家环保总局统计数据显示,1994~2003年间,淮河流域人口增加了800万;从1999

近年来自来水污染事件

近年来自来水污染事件 1.自来水遭污染致居民腹泻治疗费无人问津, 小区内部随处可见抽出的脏水 10月16日,有网友发微博称:沈阳市皇姑区新航社区水污染事件继续扩大,上吐下泻居民继续增加,政府已派送水车到社区。随后,记者立即赶往事发地了解情况。 2.新华社南京3月14日电记者13日从镇江市政府确认,镇江市自来水公司已 于上周正式起诉韩国籍货轮“格洛里亚”号,该货轮涉嫌2月初违法排污造 成镇江自来水遭苯酚污染,目前案件正在正常司法程序中。2月3日,镇江市 自来水出现异味,经调查发现,苯酚污染水源水是造成此次事件的主要原因。 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立即对取水口上下游化工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发现曾 停靠镇江的韩国籍“格洛里亚”号货轮排口管道阀无法关严,有排放污染源 的重大嫌疑。10日镇江市自来水公司向武汉海事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申请,目 前该货轮船东已进行了担保。镇江市政府消息称,镇江自来水公司已于上周 正式向武汉海事法院提出上诉,案件在正常司法程序中,一旦宣判将向社会 公布结果。 3.各方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入夏以来,无锡市区域内的太湖水位出现50年以来最低水位,加上天气连续高温少雨,太湖水富营养化较重,诸多因素导致蓝藻提前暴发,影响了自来水水源地水质。

30日下午6时左右,记者走访了无锡市城区的大润发、家乐福等几家超市,发现各种瓶装、桶装的纯净水已被抢购一空。超市工作人员介绍,29日上午开始出现市民抢购,到晚上货源就发生紧缺。一些小商店的纯净水也是一瓶难求,少数经营户还趁机提高了价格,原本6元一桶的纯净水被卖到了10元。记者在现场还看到,不少市民开始大量购买其他品种的饮料,也有不少市民开始排队买面包。他们担心用变质水做饭影响健康。 无锡市委、市政府已启动应急预案,一方面通过地方媒体及时向公众披露消息,避免市民过度恐慌,另一方积极研究对策,加大市场成品饮用水供应量,并要求市自来水总公司全力以赴,不计成本,采取技术措施强化处理,尽快使自来水恢复到安全饮用标准。有关方面专家正在赶往无锡研究对策。 据了解,无锡市有关方面正在密切关注水质变化。 4. 江西省瑞昌巿发生自来水受污染事件,导致至少110人中毒送院。 中毒人员分别送到巿内两所医院救治,病人年龄最小的只有1岁,最大的73岁,其中14岁以下儿童有10人。患者普遍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泄等症状。院方说,少部分人肝肾功能出现异常。 中毒人员分别是瑞昌工业园区一个工地的施工人员,还有附近两条村落的村民。有村民说,9号清早用自来水煮稀饭时,发觉水很浑浊,并有咸味,进食后便中毒。 瑞昌市政府表示,经取样化验,自来水受到污染,铜、氯等超标,初步判断,是一家铜冶炼企业内的自来水管网受到厂里原料、污水等腐蚀后,在夜晚水压低时被渗透污染。具体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我国水污染现状

水资源就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人们的生存离不开水。但就是饮用了被污染的水,人们就会产生疾病甚至死亡。据最精确的估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5亿人患上经水传染的疾病,其中大约1000万人死于非命——每三年的死亡人口相当于一个加拿大的人口。 我国水资源概况:我国大小河川总长42万公里,湖泊7、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0、8%,水资源总量28000亿m3,人均2300立方米,只占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4,居121位,为13个贫水国之一。目前中国640个城市有300多个缺水,2、32亿人年均用水量严重不足。我国污水、废水排放量每天约为1×108m3之多。水污染现状更就是触目惊心,一项调查表明,全国目前已有82%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每年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77亿元。 城市水污染水现状 水源污染源于城市工业、生活污水排放。水利部水资源司与国家环保局的调查表明,1988年全国城市污水排放量达340亿吨,大量污水排入江河湖泊。长江、黄河、珠江、海河、滦河、辽河、松花江七大水系,接纳了全国城市污水排放量的70%。昔日清澈见底的大运河,碧波疏影的秦淮河,许多河段现已变成浊流泛臭的“黑水河”。俗有“东方威尼斯”美誉的苏州河,“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水质变坏,七十年代鱼虾绝代,八十年代洗不净马桶盖”。城市废水污染了江河,也危及城市自身。全国目前有381座城市面临水污染威胁。以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为例,该市每天排出五百万吨污水(不包括电厂冷却水),其中工业污水占80%、由于这些废水、污水基本上未得到处理即流入苏州河,致使苏州河早已成为污水河。专家们指出,照此下去,不久黄浦江也将成为污染江。 农村水污染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此带来的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过去,我们一直把环保工作重点放在大中城市,而忽视了占全国总面积近90%的广大农村。从而致使农村环境问题日益恶化,而水污染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呈现出迅速恶化趋势,生活污水直排、随处泼洒。由于农村地区的居民居住分散,不可能对生活污水进行统一处理,所以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对水资源的污染呈上升趋势。关于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我们以河北省为例,就对河北省20个自然行政村的调查来瞧:在生活用水方面,除了与中心城市相邻的极少数村外,90%的村子无集中处理生活用水的公共设施,35%的村子还无实现集中供水。这一突出问题,在全国其她农村地区也普遍存在。目前,我国农业每年的化肥使用量已经超过4000万吨,而利用率却只有30%—40%。农药的年使用量达120万吨以上,其中10%—20%附在植物体上,其余都散落在土壤与水中。并且,农药化肥与地膜的使用量有逐年大幅提高的趋势这些都将对水体造成严重的危害。据调查,养殖一头牛产生的废水超过22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养一头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于7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并且,近年来畜禽养殖业从农户的分散养殖转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畜禽类的污染面明显扩大。据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23个省市的调查,90%的规模化养殖场没有经过环境影响评价,60%的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相关的屠宰场、孵化场往往直接将动物血、废水、牲畜的粪便、蛋壳等倾倒入附近的水体,导致大量的N、P流失与河道的水体变黑,富营养化严重。以上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我国农村有近7亿人的饮用水中大肠杆菌超标,1、7亿人的饮用水受到有机污染,而且,由于农药等化学物质的广泛使用,

淮河水污染影响与治理

淮河水污染影响与治理班级:09资环姓名:王月学号:0902130128 水是地球上万物的命脉所在,水滋润万物、哺育生命、创造文明。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极其不均匀。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500立方米,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所需1000立方米的临界值。北方许多大中城市因缺水造成工厂停产或限产,损失的年产值达1200亿元,南方一些城市也陆续出现水荒。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家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缺水量约为1000万吨/天左右。几百万人生活用水紧张,水污染的治理迫在眉睫。 淮河流域水污染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流域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度加快,流域水体污染日趋严重,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进入20世纪90年代,污染事件频繁发生,对沿淮广大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城镇供水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国家愈来愈重视环境的质量与治理。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自然的,一是人为的。由于雨水对各种矿石的溶解作用,火山爆发和干旱地区的风蚀作用所产生的大量灰尘落入水体而引起的水污染,这属于自然污染。向水体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各种废弃物,造成水质恶化,这属于人为污染。而人们通常所说的水污染主要是指后一种,而且也是最主要的。 淮河流域内跨省河道多,河流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等水事关系复杂,矛盾多,各方利益难以平衡,治理工作难度大,且流域下游受上游的影响特别大。,淮河支流沙颍河、洪河、涡河上游局部地区普降暴雨,上游 5.4亿吨高浓度污水顺流而下,形成了长130~140公里的污水团,严重影响了下游地区的城镇供水。从1994年到1998年之间,国务院环委会实施了一系列治理淮河水污染的方法与措施,特别是98年,国家有关部门实施“零点行动”,对限期没有完成治理的污染企业进行统一关停。河南、安徽、江苏和山东四省日排废水100 吨以上的1562 家重点企业中,完成治理工程的1240 家,停产治理企业114 家,关停并转企业208 家,全部实现达标排放。 水污染治理过程应当同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紧密结合起来。环境问题以其固有的全方位、多因子的特点区别于其它任何部门法所调整的对象,这就要求在

中国十大污水事件

中国十大污水事件 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 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污染物主要有::(1)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工业废水;(2)未经处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3)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农田污水;(4)堆放在河边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5)水土流失;(6)矿山污水。 据环境部门监测,全国城镇每天至少有1 亿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全国1/3 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1/4 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 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 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 的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 — 70% 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 一.淮河水污染事件震惊中外 1994年7月,淮河上游因突降暴雨而采取开闸泄洪的方式,将积蓄于上游一个冬春的2亿立方米水放下来。水经之处河水泛浊,河面上泡沫密布,顿时鱼虾丧失。下游一些地方的居民饮用了虽经自来水处理但未能达到饮用标准的河水后,出现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经取样检验证实,上游来水水质恶化,沿河各自来水厂被迫停止供水达54天之久,百万淮河民众饮水告急。在经过10年一共投入600亿人民币治污后,到2004年,淮河水质竟又回到10年前的水平,这两年来,淮河水质又进一步加速恶化,整个淮河六成水体已经完全丧失水功能,有的河段取得连蚊绳都绝迹了。 二2004 沱江“3.02”特大水污染事故 四川省的名字来源于它境内的四条河流。它们丰沛的水源,造就了四川这个天府之国。可是2004年2月到3月,这四条河流之一的沱江,却给天府之国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态灾四川省的名字来源于它境内的四条河流。它们丰沛的水源,造就了四川这个天府之国。可是2004年2月到3月,这四条河流之一的沱江,却给天府之国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态灾难。当时,因为大量高浓度工业废水流进沱江,四川五个市区近百万老百姓顿时陷入了无水可用的困境,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19亿元。这起事件,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近年来全国范围内最大的一起水污染事故。难。当时,因为大量高浓度工业废水流进沱江,四川五个市区近百万老百姓顿时陷入了无水可用的困境,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19亿元。这起事件,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近年来全国范围内最大的一起水污染事故。造成此次特大水污染事故的原因,是川化股份公司在对其日产1000吨合成氨及氨加工装置进行增产技术改造时,违规在未报经省环保局试生产批复的情况下,擅自于2004年2月11日至3月3日对该技改工程投料试生产。在试生产过程中,发生故障致使含大量氨氮的工艺冷凝液(氨氮含量在每升1000

知识点二 水污染防治法 一、水污染的概况 1、水污染及其特点 1、《污染 ...

知识点二水污染防治法 一、水污染的概况 1、水污染及其特点 1、《污染防治法》中的水污染是指陆地水污染,即由于人类在其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将物质或能量排入陆地水体,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造成水质恶化,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水污染所指的水体,包括所有的江河、运河、湖泊、渠道、水库等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水中的悬浮物、底泥和水生生物等。 2、水污染的特点 第一,水污染影响的范围大,涉及地区广; 第二,污染物质种类繁多,性质各异,经过转化、代谢、降解和富集,改变其原来的性质,产生不同的危害; 第三,水污染造成的其些疾病潜伏期长、不易发现、不易彻底治疗; 第四,水污染治理困难,一旦形成,即使停止排污,旧的污染也难以消除,有的已不可能恢复,且水污染治理费用大、费时长、代价高,治理费用往往要比预防费用高出许多。 (二)水污染的危害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 3、对渔业生产的危害。 4、对其他方面的危害。 我国水污染现状: 全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2007年全国26.7%的地表水断面水质为劣V类标准(最低标准),基本丧失使用功能。全国7大水系总体为中度污染,其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江河的污染什么颜色都有,真可谓“七彩江河”。 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特别近年来,太湖、巢湖、滇池相继大规模暴发蓝藻,一些重要的饮用水源

受到污染,严重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 “南方有水皆污,北方有河皆干”。 (三)水污染防治立法概况 我国从50年代起就开始了对水污染的治理工作,1979年9月,我国颁布《环境保护法(试行)》以法律的形式对水污染的防治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据此国家还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水环对防治陆地水污染作出了系统的规定。1989年7月,国务院还批准实施了《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在1988年国家制定的《水法》中,也对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环境污染作出了规定。 在环境标准方面还制定有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等。 1995年国务院还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针对淮河制定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1996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修改的《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第二次修改,使我国水污染防治立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二、水环境保护的形势与挑战 (一)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环境保护的压力不容忽视 “十二五”期间,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区域性和结构性污染日渐突出,流域污染排放负荷仍将保持较高水平。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的实施,部分地区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产业仍有可能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将形成新的水污染空间格局,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二)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需求更加迫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水环境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目前,部分城市水体水质仍劣于Ⅴ类,严重影响群众人居环境;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集中供水规模日益加大,仍有约7%的饮用水水源地仍达不到功能要求,部分城市尚无备用饮用水水源地,饮用水安全依然存在隐患。

国外治理水污染案例

国外治理水污染案例 英国伦敦泰晤士河 (一)水环境问题分析 泰晤士河全长402公里,流经伦敦市区,是英国的母亲河。19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河流两岸人口激增,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河,沿岸垃圾随意堆放。1858年,伦敦发生“大恶臭”事件,政府开始治理河流污染。 (二)治理思路及措施 一是通过立法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20世纪60年代初,政府对入河排污做出了严格规定,企业废水必须达标排放,或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企业必须申请排污许可,并定期进行审核,未经许可不得排污。定期检查,起诉、处罚违法违规排放等行为。 二是修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1859年,伦敦启动污水管网建设,在南北两岸共修建七条支线管网并接入排污干渠,减轻了主城区河流污染,但并未进行处理,只是将污水转移到海洋。19世纪末以来,伦敦市建设了数百座小型污水处理厂,并最终合并为几座大型污水处理厂。1955年到1980年,流域污染物排污总量减少约90%,河水溶解氧浓度提升约10%。 三是从分散管理到综合管理。自1955年起,逐步实施流域水资源水环境综合管理。1963颁布了《水资源法》,成立了河流管理局,实施取用水许可制度,统一水资源配置。1973年《水资源法》修订后,全流域200多个涉水管理单位合并成泰晤士河水务管理局,统一管理水处理、水产养殖、灌溉、畜牧、航运、

防洪等工作,形成流域综合管理模式。1989年,随着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水务局转变为泰晤士河水务公司,承担供水、排水职能,不再承担防洪、排涝和污染控制职能;政府建立了专业化的监管体系,负责财务、水质监管等,实现了经营者和监管者的分离。 四是加大新技术的研究与利用。早期的污水处理厂主要采用沉淀、消毒工艺,处理效果不明显。20世纪五六十年代,研发采用了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并对尾水进行深度处理,出水生化需氧量为5-10毫克/升,处理效果显著,成为水质改善的根本原因之一。泰晤士水务公司近20%的员工从事研究工作,为治理技术研发、水环境容量确定等提供了技术支持。 五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泰晤士河水务公司经济独立、自主权较大,其引入市场机制,向排污者收取排污费,并发展沿河旅游娱乐业,多渠道筹措资金。仅1987—1988年,总收入就高达6亿英镑,其中日常支出4亿英镑,上交盈利2亿英镑,既解决了资金短缺难题,又促进了社会发展。 (三)治理效果 泰晤士河水质逐步改善,20世纪70年代,重新出现鱼类并逐年增加;80年代后期,无脊椎动物达到350多种,鱼类达到100多种,包括鲑鱼、鳟鱼、三文鱼等名贵鱼种。目前,泰晤士河水质完全恢复到了工业化前的状态。 湖南常德,这个仅有600万人口的城市,在城市规模上并不引人注意,但该市丰富的水资源,却让人第一眼就印象深刻。常德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水系、沅江下游,虽然它的经济并不发达,但其丰富的水资源蕴藏让它在中国城市中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关系到人们的

重大水污染事件

国内 (1)龙川江楚雄段水污染事件 龙川江沿河为云南省楚雄市的主要经济带,分布有冶炼、化工、造纸、制药、烟草和盐矿等工矿企业。2004年6月初,楚雄市龙川江发生严重镉污染事件,楚雄水文站、智民桥、黑井等断面的总镉超标36.4倍。经过对沿河入河排污口进行排查,硫酸厂、海源新业公司、滇东冶炼厂的入河污水是造成此次镉污染事件的主要污染源。 (2)沱江“3.02”特大水污染事故 2004年2月底3月初,沱江两岸的居民发现江水变黄变臭,许多地方泛着白色泡沫,江面上还漂浮着大量死鱼。紧接着,居民又发现自来水也变成了褐色并带有氨水的味道。川化股份公司第二化肥厂就是这起污染事故的责任者,他们将大量高浓度氨氮废水直接外排进沱江,导致沿江简阳、资中、内江三地百万群众饮水被迫中断,50万公斤网箱鱼死亡,直接经济损失在3亿元左右,被破坏的生态需要5年时间来恢复。 (3)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苯胺车间发生爆炸事故。事故产生的约100吨苯、苯胺和硝基苯等有机污染物流入松花江。由于苯类污染物是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有机物,因而导致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哈尔滨市政府随即决定,于11月23日零时起关闭松花江哈尔滨段取水口停止向市区供水,哈尔滨市的各大超市无一例外地出现了抢购饮用水的场面。 (4)湖南岳阳砷污染事件 2006年9月8日,湖南省岳阳县城饮用水源地新墙河发生水污染事件,砷超标10倍左右,8万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和影响。最终经核查发现,污染发生的原因为河流上游3家化工厂的工业污水日常性排放,致使大量高浓度含砷废水流入新墙河。 (5)太湖蓝藻事件 2007 年5 月29 日~6 月3 日江苏无锡,太湖蓝藻集中爆发而导致无锡部分地区自来水发臭,无法饮用,大批市民抢购矿泉水饮用。 (6)江苏沭阳水污染 2007年7月2日下午3时,江苏省沭阳县地面水厂监测发现,短时间、大流量的污水侵入到位于淮沭河的自来水厂取水口,城区生活供水水源遭到严重污染,水流出现明显异味。经过水质检测,取水口的水氨氮含量为每升28毫克左右,远远超出国家取水口水质标准。由于水质经处理后仍不能达到饮用水标准,城区供水系统被迫关闭,城区20万人口吃水、用水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直至7月4日上午,因饮用水源污染而关闭的自来水厂取水口重新开启,沭阳城区全面恢复正常供水,整个沭阳县城停水超过40小时。 (7)陕西省钒矿尾矿库泄漏水污染事件

中国水污染分布与水污染现状

中国水污染分布与水污染现状 China's water pollution distribution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water pollution 有人说,地球的颜色是绿色的,她孕育着生命,预示着人类的诞生和未来。Some people have argued that earth's color is green, and she breeds life, indicating that the human birth and future 如今,地球生态环境已被人类活动严重破坏。尤其是水的污染更为突出。Now, the earth's ecosystem has been serious destruction of human activities. Especially the pollution of water is more outstanding. 水是怎样被污染的呢?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自然的,一是人为的。火山爆发和干旱地区的风蚀作用所产生的大量灰尘落入水体而引起的水污染,这属于自然污染。向水体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各种废弃物,造成水质恶化,这属于人为污染。而人们通常所说的水污染主要是指后一种,而且也是最主要的。 The water is how to be the pollution? There are two main reasons: one is natural, one is artificial. The volcanic eruptions and dry areas wind erosion modulus of a large number of dust produced by the fall into water body of water pollution, this belongs to the natural pollution. To discharge a lot of untreated sewage and industrial waste water, all kinds of wastes, causing water quality deterioration, this belongs to the human pollution. And people usually say of water pollution is mainly refers to the one, and is the most important. 污染的水对人体的影响有很多不利的因素:人体中70%—80%是水分,因此长期饮用不良的水质,而导致体质不佳抵抗力自然减弱,则百病发生乃必然,再者长期累

林晓林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与南水北调的关系

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与南水北调的 关系 报 告 报告人:林晓林 班级:生物技术2班 学号: 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与南水北调的关系 一、何为淮河流域 1、淮河流域的源头: 淮河源头位于河南省嵩县车村镇境内,淮河最上源的溪流名为东沙沟,源头坐标为东经111度59分46秒,北纬33度49分55秒,源头高程1329米。 2、淮河流域地理位置: 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在三江营南流入江,北流入海。全长约1252公里,总落差约1329米。淮河可以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部分,洪河口以上为上游,长360公里,地面落差980米,流域面积3.1万平方公里;洪河口以下至洪泽湖出口中渡为中游,长490公里,地面落差16米,中渡以上流域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中渡以下至三江营为下游入江水道,长150公里,地面落

差约6米。淮河流域总长为:1252公里;总面积为: 274657平方千米。 江苏境内流域面积6.53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属淮河下游地区和沂沭泗地区,淮河下游地区南至通扬运河及拼茶河,北至废黄河以北为沂沭泗地区。涉及徐州、连云港、宿迁、淮阴、盐城、扬州、泰州、南通等8市,流域内有津浦、陇海等重要铁路,大型工矿企业众多。 3、淮河流域工程简介: 1)洪泽湖 位于江苏省淮阴、宿迁两市境内,由黄河南徒夺淮而形成,是淮河中下游最大的拦洪蓄水平原湖泊型水库,具有防洪、灌溉、航运、发电、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一般湖底高程10.5m,最低为10.0m,正常蓄水位13.0m,蓄水面积2151.9 km2,设计洪水位16.0m,总库容135亿m3。洪泽湖蒋坝站历史最高水位16.25m,三河闸最大泄量10700 m3/s。洪泽湖承泄淮河上、中游15.8万km2面积来水,主要入湖河流为淮河、怀洪新河、濉河、池河、崇潼河、新汴河等,这些河流大多分布于湖的西部。洪泽湖关系到淮河下游地区2000多万人和3000多亩耕地以及工农业生产的防洪安全。洪泽湖洪水通过入江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和分淮入沂入江入海。淮河入海水道一期工程建成后,也可分防泄洪泽湖洪水。国务院明确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确保大堤安全洪泽湖实际兴利水位13.0 m,兴利库容36亿m3 ,设计灌溉面积1230万亩。洪泽湖水可经二河、淮沭河、沭新河、中运河、废黄河、盐河等北调到淮北地区灌溉、航运和城镇供水,灌溉面积可达2580万亩。同时,洪泽湖在江水北调工程及跨流域调度水源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2)淮河入江水道 淮河入江水道自三河闸至三江营全长158km,承担洪泽湖以上淮河流域15.8万km2集水面积和三河闸至邵伯湖区间6633km2的排洪任务,是淮河下游重要泄洪通道。淮河入江水道自1952年兴建,1969年实施金沟段改道筑大汕子格堤方案,设计行洪流量12000m3/s。入江水道沿线主要建筑物有万福闸、太平闸、金湾闸、芒稻闸、东西漫水闸、石港船闸、大汕子闸以及高邮湖控制等。1954年三河闸最大泄洪10700m3/s。 3)淮河入海水道 与苏北灌溉总渠平行,紧靠其北侧,西起洪泽湖二河闸,东至滨海县扁担港

水污染应急预案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总则 一、目的 为有效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提高应急反应和救援水平,将污染突发事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至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科学施救 保障公共安全尤其是把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首位,是制定本预案的主要目标。既要依靠科学,最大限度的减少突发水污染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又要加强保障措施,提高应急处置人员的安全防护水平。 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处理,实行由公司水污染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指挥、调度,各相关部门配合的管理机制。根据污染事件类别、事态发展情况实行,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报告、控制实施依法管理和处置。 3.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加强水资源监测和保护,以预防为主,杜绝人为诱发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实行事前预防与事后应急处理有机结合,按照战时的要求,把应急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实在日常管理之中,提高危机防范水平。 4.系统联动,应急迅速 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实行统一指挥和调度,确保预警、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及时应对。预案中涉及的各职能部门应步调一致、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突发事件信息传递及时、准确,应急处置工作快速有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青岛宏祥盛物业青岛疾控中心项目部内发生的各类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 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应急组织机构 1.领导机构 成立青岛宏祥盛物业青岛疾控中心项目部水污染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对事故的全过程负总责。 2.工作机构 发生重大、特大水污染事件,根据事故应急处理工作需要,按成员单位职责,组建4个工作组。即事故协调组、调查抢险组、警戒保卫组、善后处理组、 二、组织机构职责 在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具体安排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的组织和实施;相关部门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迅速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危机的变化,及时对预案进行调整、修订、补充和完善。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做好稳定社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安抚工作。适时发布公告,将危机的原因、责任及处理决定公布于众,接受社会监督。 1.应急领导小组 (1)针对水污染事件的危害程度,发布预警。 (2)制订水污染事件的应急方案。 (3)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动用应急队伍,做好事故处置、控制和善后工作,并及时向上级机关报告。 2.指领导小组 (1)拟订和组织实施应急方案。 (2)收集、掌握、上报水资源污染信息,对重点污染源的日常监督检查。

近几年水污染事件(DOC)

近几年水污染事件 中国环境状况公布显示,突发环境事件中水污染事件的发生最为频繁(达50%)。地表水污染依然相当严重,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七大水系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污染江河湖泊等天然水资源的恶果,并着手进行治理,但毕竟已经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虽已醒悟但为时较晚。 2012/2/24 镇江水污染事件 导火索:2月3日镇江市民投诉自来水中出现异味,自来水公司公布消息称加大了消毒用氯气投放量,而实际上据镇江市后来公布的情况,早在2月2日,就发生了污染物泄漏情况,但是有关部门却没有及时公布实情,而是以种种借口搪塞掩盖。 背后真凶:肇事者“格洛里亚”号 在2月2日,从泰国出发的“格洛里亚”满号载苯酚等化学物品,逆长江而上到达镇江市,在李长荣化工厂卸货。这艘船由越南建造于2009年前后,“算是很新的货船”。而据资料显示,早在2009年3月2日下午,“格洛里亚”号就曾经从泰国出发来到与镇江毗邻的张家港市,卸下乙二醇2979吨后离去。 据一位来自镇江市政府内部人士的消息透露,正是在镇江李长荣化工厂卸货时,“格洛里亚”号发生意外,导致苯酚泄漏。 据镇江市公安部门人士亲赴本报介绍,“格洛里亚”号在卸载化学物品时,将苯酚加温成液态后通过管道加压输送至岸上的储存罐,但由于货轮其中的2个阀门没有关闭,从而造成苯酚通过向岸上输送的同时,通过没有关闭的阀门向江中泄露。而在1天之后,此种情形又在张家港再次重演。 苯酚是挥发酚的一种,有毒、有腐蚀性,常温下为无色晶体,微溶于水。在水质检测中,一般是测定总酚含量,然后以苯酚作为标准来计算。 地理与人文环境:化工围城之困 在地图上看,镇江市在长江沿岸的码头星罗棋布,大多为货运深水良港。镇江水源保护区位于长江镇扬段上游南岸,是镇江自来水公司下属金山水厂、金西水厂的取水口,设计取水能力为每天60万立方米,是镇江市区和部分郊县乡镇自来水供应的惟一源头,总服务人口约120万人。 与江苏省长江沿岸的大多数城市一样,镇江也同样面临着化工围成的困局。在2003年实施的《镇江市沿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中,排在前五位的产业是机械制造业、化工、造纸、电子、电力行业。 同样在2003年,江苏省要求,在沿江两岸,三大产业的比例由当时的6.7:53.4:39.9调整为4:53:43,工业层次显著提升。 而镇江市此规划正是实施江苏省的沿江开发战略而做的布局。众多制造业和重化企业围绕长江建设的现实给长江航道内的生物多样性和水源安全造成了严峻挑战。 现实的情况是,从南京到苏州一线,沿岸布局的化工企业已经对长江造成了实际的围堵攻势。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沿江生态功能保护区被制造业占去29%的面积,在制造业里,重化企业、金属冶炼、电子电器、造纸类又占此面积的近1/3。应对措施:此次苯酚污染事故发生后,镇江市政府表示,当地政府已经对取水口上下游化工企业开展拉网式排查,进一步加强化工企业排污监管和危化品水上运输管理,从源头上降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