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摘要】本文将从引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弗洛伊德的文学理论、弗洛伊德的艺术观念、精神分析美学的探讨以及弗洛伊德的美学观点几个方面来探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
通过对弗洛伊德的理论和观点的分析,将展示他对美学领域的深刻见解以及对人类心理和文化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弗洛伊德的思想,可以更好地理解他在心理学、文学和艺术领域对美学所做出的贡献,以及他对当代文化和审美观念的重要影响。
通过结论部分对本文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强调弗洛伊德的思想在当代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关键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文学理论、艺术观念、美学观点、探讨、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弗洛伊德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精神分析学说对当代文化和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人类行为和思维受潜意识的影响,而美学则是一种探讨人类情感和欲望的方式。
弗洛伊德的美学观点强调个体情感和欲望在艺术创作中的表达和满足,认为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其能够引发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欲望,从而达到心理解决和内心平衡的目的。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深刻影响了当代文化和艺术领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来理解人类情感和欲望的表达方式。
通过深入探讨弗洛伊德的美学观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并探索美学在心理治疗和心灵成长中的作用。
2. 正文2.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1. 潜意识: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受到潜意识的影响,潜意识中包含了个体的欲望、冲突和压抑的情绪。
他认为潜意识是人类行为的决定因素,而且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会通过梦境、口误等方式表现出来。
2. 冲突: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存在着内部的冲突,主要是因为个体的欲望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这种冲突会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情绪,导致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产生。
3. 心理防御机制:弗洛伊德提出了多种心理防御机制,如压抑、回避、投射等,用来帮助个体应对潜意识中的冲突和压抑情绪。
浅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弗洛伊德是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对于现代心理学、文学和艺术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研究中,弗洛伊德提出了很多关于潜意识、性欲、梦境和个人发展的观点。
他的理论也深刻地影响了美学研究,特别是对于美的欲望和创造性的理解。
弗洛伊德认为美的欲望是人类内心本能的一部分,它源于个人潜意识中的本我(id)。
他认为人类经历了早期的欲望满足与冲突,这些经历会影响个体的欲望和情感,进而影响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追求。
美的欲望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满足内心冲动的方式,美的体验与欲望的满足紧密相连。
弗洛伊德的理论认为,个人的潜意识对于创造性的表达起着重要作用。
他将创造过程与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联系在一起。
通过分析梦境和自由联想,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并将其转化为创造性的作品。
艺术家可以借助潜意识的力量来创造出真实而富有个性的作品。
弗洛伊德还提出了“次生原创性”(secondary elaboration)的概念,认为创造性的过程不仅仅是将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转化为意识形态,更涉及到对于原始冲突的加工和再创造。
在创造性的过程中,艺术家需要通过意识的加工和整合来将潜意识中的材料转化为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也对于美的审美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认为审美体验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体验,它可以帮助个体超越日常生活的琐碎和冲突,从而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这种审美体验追求的不仅是艺术品的表面美,更是通过艺术作品来触发个体内部潜在欲望的一种方式。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对于美的欲望、创造性和审美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理论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个体内部潜意识的力量,并理解美的体验与内心欲望的关系。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的真实意义。
浅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摘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是一种独特的美学思想,通过深入人类内心深处的探索,探讨了人类心理的本质和情感的表达。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包括其理论基础、在文学与艺术中的应用、对个体心理的影响、在当代的意义以及与其他美学思想的比较。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对人类文化和心理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当今社会中的意义。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不仅是一种美学思想,更是一种深刻的对人类心灵探索的方式,对我们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和文化现象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文学、艺术、个体心理、当代意义、比较、重要性1. 引言1.1 介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概念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中,他强调了无意识的重要性,认为艺术家通过创作,可以将自己的无意识冲突和欲望转化为作品中的符号和意象。
通过审视这些符号和意象,观众可以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体验到情感上的共鸣。
弗洛伊德还提出了象征性的观念,认为艺术作品中的符号和意象并非直接表达特定含义,而是具有象征性意义,需要观众进行解读和理解。
这种象征性的意义可以引发观众的思考和联想,使他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得到启发。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概念深刻影响了后世的艺术理论和实践,为我们理解艺术作品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通过深入探讨艺术作品背后的心理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拓展对美的认识和体验。
2. 正文2.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理论是指他基于精神分析理论所提出的关于美学领域的见解和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作品是一种表达个体潜意识深层欲望和冲动的方式,艺术家通过创作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冲突和欲望。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主题和符号具有象征意义,是潜意识的映射。
他提出了“幻觉替代”、“梦的象征性”等概念,认为艺术作品中的符号和主题是个体梦境的投影,揭示了内心冲突和欲望的真相。
浅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弗洛伊德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对个体心理的研究之外,弗洛伊德也对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将其纳入了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当中。
他的精神分析美学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学、电影、艺术和文化研究,同时也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冲突。
本文将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美学视角出发,探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并分析其对当代文化和艺术的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受到潜意识的影响,而潜意识中包含着对于自我、冲突、欲望和欲望的阻抗等等。
在他看来,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幼儿时期的性和攻击冲动,而这些冲动受到社会习俗和规范的限制,因此产生了内心的冲突和焦虑。
弗洛伊德认为,要解决这些内心的冲突,就需要通过分析和理解潜意识来找到解决之道。
对于美学这一领域,弗洛伊德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认为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欲望和冲突是来自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潜意识。
他将艺术作品视为一种表达内心冲突和欲望的方式,通过艺术作品,艺术家可以将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转化为形式美、情感美和意义美。
在弗洛伊德看来,艺术作品的美感不仅来自于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来自于作品所传达的内心冲突和欲望的深刻表达。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不仅对当代文学和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当代的文化研究和社会心理学。
在文学方面,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启发了许多作家创作出了深刻的作品,他们在作品中通过对内心冲突和欲望的揭示,探索了人类的心理世界。
著名的文学作品《卡夫卡变形记》就受到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深刻影响,作品中表现出主人公内心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从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在电影方面,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也对电影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许多电影导演通过影像语言和叙事手法,表现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冲突。
浅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弗洛伊德不仅仅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具有深刻的文化理解和独特的美学观点的人物。
他的精神分析哲学对于现代艺术和美学的理论具有深远影响,他的思想对于我们理解人类文化的演进和艺术创作中的心理过程和驱动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探讨心理学和艺术之间的关系,二是从心理学角度探讨艺术的本质和价值。
在探讨心理学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方面,弗洛伊德主张将艺术当做心理学的领域来研究。
他认为,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对于自身心理状态的一种表达,同时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产物。
因此,研究艺术作品不仅仅只是从美的角度进行分析,更应该从艺术家的心理状况和创作过程出发,进一步探讨艺术作品背后的心理意义。
在艺术的本质和价值方面,弗洛伊德认为,艺术作品是由精神活动产生的,因此,在理解艺术发展和价值时,需要通过心理分析来探究这些作品的本质。
他认为,艺术的创作和欣赏都是产生于潜意识层面的心理活动,这个层面有其自身的规律,因此在研究艺术时,我们需要运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理解其本质和内在意义。
弗洛伊德的思想在艺术理论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解释艺术创作中的心理动机和驱动力;二是解释观众对艺术的感受和欣赏。
在解释艺术创作中的心理动机和驱动力方面,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家主要受到儿童期经历的影响,其潜意识中的冲动和欲望在创作过程中被表达出来。
因此,艺术家通常是具有特殊的创造天赋的人,他们通过绘画、音乐、文学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欲望,这些表达方式背后都有着特定的意义和动机。
此外,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是相互补充的,两者都是由人类对于自身认识的不断深化而推动的。
在解释观众对艺术的感受和欣赏方面,弗洛伊德认为,艺术作品产生的美感和情感在观众身上也会产生共鸣。
他提出了“移情”这一理论,认为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往往会将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投射到这些作品上,这是一种心理上的转移。
例如,有人看到悲剧中的主人公被命运击败,会因其经历而感到悲伤,因为观众自己的悲伤情感被投射到了主人公身上。
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理论介绍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他的理论对心理学、精神病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精神分析理论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旨在通过探索潜意识来揭示个体内心深处的冲突和问题。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我们意识不到的思想、欲望和记忆。
这些潜意识内容对我们的行为和情绪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往往被我们自己所忽视。
精神分析的目标就是通过深入挖掘潜意识,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解决心理问题。
精神分析理论中,弗洛伊德提出了几个重要的概念。
是“性欲”,他认为性欲是人类行为的主要动力,包括对性的渴望和对权力的追求。
他提出了“自我、本我和超我”的概念,分别代表个体的本能力量、自我意识和道德约束。
这三个力量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和情绪。
弗洛伊德还提出了“防御机制”的概念,即个体在面对内心冲突和焦虑时,采取的一些心理策略来保护自己。
这些防御机制包括压抑、投射、否认等,它们帮助我们避免面对痛苦和不安。
精神分析理论不仅是一种治疗方法,也是一种理解人类行为和内心世界的工具。
通过探索潜意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需求和动机,从而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然而,精神分析也有其局限性,它主要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而忽视了社会和文化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理论为心理学领域带来了重要的突破,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行为和内心世界。
然而,我们也要保持批判性思维,不断探索和发展新的理论和方法,以更好地解决个体的心理问题。
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理论介绍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他的理论对心理学、精神病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精神分析理论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旨在通过探索潜意识来揭示个体内心深处的冲突和问题。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潜意识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我们意识不到的思想、欲望和记忆。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梦是‘皇家路德斯’的门,我们通过这扇门移民到人类精神的土地上。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是当代心理学领域最著名的研究者之一。
他是精神分析领域的奠基人,他对梦、情感、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理论和方法,对后来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包括他的精神结构理论、人格发展理论、性格分析理论等内容。
一、精神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分为三个层次: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
其中,意识层是人们可以自觉和理性体验到的部分,包括个体的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潜意识层是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中不易控制、没有意识的一部分,黑暗的心理区域,包含着经验、欲望等力量,不断地影响着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无意识层则是在潜意识之下的最深层次,包括思想、冲动、欲望等,是个体感到不舒服的潜在原因,通常出现于睡眠、意外等特殊情况下。
弗洛伊德通过对精神结构理论的探讨,深入挖掘了个体内深层潜意识和无意识的力量,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我。
二、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提出了“口腔、肛门、生殖器”三个阶段的人格发展理论。
在这一理论中,人们的人格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口腔阶段、肛门阶段、生殖器阶段。
每个阶段有自己的重点和问题,如口腔阶段注重嘴唇、舌头和口腔等部位,表现为口红、口香糖等;肛门阶段注重大便和肛门控制,表现为报复和控制等;而生殖器阶段则是成熟和稳定的阶段,其中爱和性是优势。
三、性格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性格是由三个要素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一部分能量,它是个体特有的,同时它也包括了个体存在的本能需求、冲动等;自我是一个判断、规划和指导的部分,是本我与外界互动时,提供制约和调整的功能;超我则主要由个体内部的道德、规范等构成,它是个体的道德监管者,对于个体的言行行为具有约束力。
最后,弗洛伊德还提出了很多有关性格的理论。
他认为人类有两种本能:爱和死亡,人的性格和行为是通过这两个本能的相互作用来塑造的,即求生残留和性的冲动。
浅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弗洛伊德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和方法在当今世界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对心理疾病的研究,弗洛伊德也对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试图用精神分析的观点解释艺术和美学现象。
本文将从浅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的视角为主线,分析弗洛伊德对美学的观点以及对艺术的理解和解释。
弗洛伊德对美学的观点强调了潜意识的作用。
在《文艺作品和梦的关系》一文中,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往往是在一种潜意识的状态下,而观众在欣赏作品时也是在接受潜意识的影响。
弗洛伊德深信,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和梦境都是潜意识的产物,由无意识的愿望和冲突所驱动。
在这种意义上,弗洛伊德的美学观点凸显了对潜意识的重视,并试图通过精神分析的方式揭示作品背后的心理机制。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中,性与文化的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性欲望是潜意识的核心,而性欲望又与文化和艺术密切相关。
艺术作品往往包含着对性的隐喻和象征,这种性的象征在弗洛伊德看来是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
弗洛伊德也认为,艺术作品对性的展示和表现是一种对社会禁忌和规范的挑战,是一种对潜意识欲望的满足和表达。
在这种意义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也试图探讨性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艺术作品对性的表现和解释。
综合上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试图通过潜意识的观点和解释,揭示作品背后的心理机制和潜在意义,探讨性与文化的关系,以及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欣赏方式。
弗洛伊德的这些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的美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发和参考,对艺术和文学的解释和理解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为我们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路,也为我们探讨人类心灵世界和文化现象提供了丰富的启发和思考。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在当今世界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挖掘和研究。
浅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摘要:弗洛伊德,许多人对这个名字不会感到陌生。
作为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心理学家、现代西方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恐怕是现代西方最有争议的一位思想家了。
他那匠心独具的创造性学说在西方乃至世界的各个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有人把他与达尔文,爱因斯坦,马克思相提并论。
他开创了心理学一个又一个未知的新领域。
弗洛伊德的贡献不仅表现在对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的拓宽和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价值,而且在于他强调早期经验的影响,他认为人格障碍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早期产生的经验造成的心理印记或创伤,这对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从深层次探讨原因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精神分析学说丰富了人的内涵,推动了学术界对人自身的探讨和认识。
弗洛伊德在研究人格发展的过程中,注意到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每个阶段具有不可逾越性,任何一阶段没有处理好,将会影响成人后的人格发展。
他论及每个阶段的生理基础以及教育和训练在各发展中的作用,这对于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
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是心理学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在肯定他的精神分析对人类的影响和贡献的同时,就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并不是每个人对他的学说都表示赞同,所遇批判和非议也在所难免。
本文将从潜意识论、本能论、人格论、泛性论、梦的解析几个方面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潜意识论;本能论;泛性论凡是了解心理学史的人都不会对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学派感到陌生,一个多世纪以来,精神分析学派由产生到发展,从治疗精神病的需要出发,从变态心理的角度研究正常人的心理。
精神分析学说不仅在精神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对人的个性、动机的研究产生了积极作用,对哲学、文学等社会科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其影响之大,以至有人将他和马克思、爱因斯坦并称为改变人类现代思想的三个犹太人。
而1896年由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论是现代心理学中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内容极其复杂,现就潜意识论、本能论、人格论、泛性论、梦的解析几个方面作些简单分析:一、潜意识论在弗洛伊德以前,对于人的精神存在及其本质问题,人们普遍认为意识是精神的现实,而理性是精神的本质。
浅谈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
-------自我本我超我和幸福的关系
内容摘要:精神分析学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的总结、多年的累积而逐渐形成的。
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
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其理论中的关于人精神或者人格中的三个层面---自我、本我、超我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提出与幸福的关系。
关键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自我本我超我、幸福。
在弗洛伊德之前,人们隐约觉得心灵最神秘,最难以捉摸。
有时静如止水,有时有如脱缰野马,有时如扑火的飞蛾一般,热烈,疯狂,不顾一切;有时犹如哈姆雷特一样,止步不前,犹豫不决。
有些人处于迷惑,茫然,把这一切心灵的变化莫测归结为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就好像古希腊,人们会把极度的冲动和亢奋归结为是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力量。
弗洛伊德的出现,就想揭开了心灵神秘的面纱,第一次让人们会见了内心的最深处。
原来,这一切的不确定,并不是有冥冥中的那股强大的力量起作用,而是自己的心灵本身。
弗洛依德认为人格或人的精神主要分成三个基本部分,即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弗洛依德把人的动机归纳为饿、渴、睡、性等,其中性欲(也就是本我)占主导地位。
弗洛伊德认为心灵的第一个层面―本我是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无意识的,模糊而又不可及的,我们对它几乎什么都不知道。
不过,只要当一个人很冲动时,我们就可以看到,那其实是本我在起作用。
例如,一个人出于冲动乱摔东西,或惹事生非,或失手杀人,这时,他就处于本我的奴役之中。
因为本我是非道德的,是本能和欲望的体现,强烈地要求得到发泄的机会。
换句话说,本我遵循“唯乐原则”,即追求快乐,逃避痛苦。
弗洛伊德说:“我们整个心理活动似乎都是在下决心去追求快乐而避免痛苦,而且自动地受唯乐原则的调节。
”1心灵的第二个层面-自我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以及对环境的接触发展起来的。
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学会了不能凭冲动,随心所欲,他们逐步考虑后果,考虑现实的作用,这就是自我。
和本我不同,自我是遵循“现实原则”的,比如一个来自贫困的男生,深爱着他的女友,但是在毕业的时候,有一个梦寐以求的offer从大洋彼岸发来,为了糊口他只好舍弃了理想中的爱情。
更恰当的比喻来自弗洛伊德的《自我与伊底》一书。
在书中,他把自我与本我的关系比作骑士和马的关系,马提供能量,而骑士则指导马的能量朝着他想去游历的路途前进。
假如人格中只有本我和自我这两个结构部分,人还是不能摆脱成为快乐主义,或者兽欲主义奴隶的命运。
然而人格中还存在着使情况变得更加复杂的第三个结构部分,即“超我”。
超我是人格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
超我,简言之,就是道德化了的自我。
它是从儿童早期体验的奖赏,或者惩罚的内化模式中产生的,即根据父母的价值观,儿童的某些行为因受到奖赏而得到促进,而另一些行为
1〔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285页
却因被惩罚而受到阻止。
这些来奖赏和惩罚的经验逐渐被儿童内化,当自我控制取代了环境和父母的控制时,就可以说超我已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自我的目的在于追求现实,超我的目的则在于追求完美。
由于超我永无止境地追求完美,。
弗洛伊德这样论述自我的角色:“有一句格言告诫我们,一仆不能同时服侍两个主人,然而可怜的自我却处境更坏,它服侍着三个严厉的主人,而且要使它们的要求和需要相互协调。
这些要求总是背道而驰,并常常互不相容,难怪自我经常不能完成任务。
它的三位专制的主人是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
”2所以说,幸福和自我本我超我是密不可分的。
从他得分析可以看出,本我往往受到自我尤其是超我的压抑,但又得不到缓解,只能透过梦、失语等形式来寻求满足。
那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以前受过创伤,而引致心理有问题,但只要他能够再将那事重演一次,并将本我、自我和超自我作回平衡的处理,那么问题就会解决。
但是有一种方法可以使人最大限度地受伤害。
那就是在认清本我,自我,超我之后,能够知道什么是只能带来短暂欢乐的,什么是可以带来长久的,真正的幸福。
由于本我的冲动力量带来的只有短暂的欢乐,比如暴饮暴食只能满足一时的食欲,但过后又会悔恨不已,担心体重暴增。
在本我的冲动之外,由人的理性控制的自我带来的才能的长久幸福。
这就是英文中的pleasure和happiness的区别。
比如很喜欢一个人,但是不适合你,强求的话可能会带来一时的满足,但是渐渐地,就会发现,强扭的瓜不甜说的真没有错。
这也是《平凡的世界》中润叶的悲剧来源吧。
参考文献:
1./view/3f821cef102de2bd960588bf.html
2.〔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讲》,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年
2〔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讲》,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年,第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