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泛舟海上》教学案例—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夏日泛舟海上》教学案例作者:史一彤来源:《音乐时空》2016年第05期摘要:新课标精神指出:“教学中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等,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让学生变观众为演员,在唱唱、奏奏、议议、动动的过程中开发音乐的感知力,在音乐律动中感受音乐,在表演中理解音乐。
关键词:鉴赏体验感受创作情感一、教材分析:《夏日泛舟海上》是花城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外国名歌集锦三首中的第二首歌曲,这一单元主要围绕世界流行的名歌进行学习,其中这首歌曲有三大特点:1.大量采用了音乐的模进和重复手法,旋律优美流畅,结构规整,是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创作手法的极好教材,可以通过学习能听辨出旋律进行中乐句的重复和模进的特点,并能用模进的手法编写短句。
2.这首歌曲是根据威尔第的著名歌剧《弄臣》中的咏叹调《女人善变》改编而成的一首歌曲,通过了解可以将知识点延伸到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结合上,引导学生开始关注和聆听古典音乐,并能富有想象力的尝试改编。
3.歌曲歌词描写人们在海上划着船,尽情游荡的情景,表现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通过学习能使孩子们得到心灵的精华和情感升华。
综合以上笔者决定用一课时的时间完成。
二、学情分析:1.学习方面:随着年级的增高,这个阶段的孩子知识比较广泛了,知识内容难度增加,这样就会导致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增大,会有一部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习兴趣积极高涨;相反也会有一部分学生惰性使然,怕辛苦不动脑,容易在学习过程中丧失信心,这个时候学生会觉得音乐课是最放松,没有压力的,最喜欢的,我们要利用好学生的这种想法,鼓励中帮助孩子找回自信,多关注那些差异性比较大的孩子,通过音乐帮助孩子调节内心紧张情绪,舒缓安抚他们焦虑的心情,一点一点帮助他们改掉这些不好的习惯。
关注养成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思想方面:本年龄段的孩子思想上开始从单纯走向复杂,开始有自己的小心思和小秘密,很多孩子会有莫名的紧张、焦虑、害羞、伤心等等,男、女生之间也会出现小小的尴尬或排斥,希望在音乐课轻松的环境下,打破孩子们心中的隔阂与障碍,引导孩子们正确的对待同学之间的友谊,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思想,促进学生对集体和生活的热爱之情,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夏日泛舟海上教学内容:1、唱歌《夏日泛舟海上》2、欣赏《太阳岛上》3、竖笛吹奏《夏日泛舟海上》4、创编舞步(三步),亲身体验,掌握三拍子的特点教学目标:1、能够用自然、流畅、舒展的声音、真挚的感情准确地演唱歌曲,表达歌曲意境。
2、通过欣赏《太阳岛上》,使学生了解音乐在夏日景象上的独特方式,感受其审美意境。
3、能够用竖笛准确流畅的吹奏《夏日泛舟海上》,正确运用乐曲中的音乐记号来表达作品情绪。
4、创编、学习舞步(三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更好地掌握三拍子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用自然、流畅、舒展的声音演唱《夏日泛舟海上》,并能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意境。
2、三拍子的特点;3、音乐记号“▼、>、р、mр、f、延长音记号”的用法。
教学准备:钢琴、竖笛、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学生进教室时,教师提前播放歌曲《太阳岛上》,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
2、师生问好。
二、导入师:刚才大家进教室时听到的乐曲熟悉吗?乐曲的名字是什么?《太阳岛上》你知道它表现的是哪一个季节吗?(夏季)歌词唱出了什么内容?(夏日里人们来到太阳岛欢度假日的情景。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夏天到了,大家能否描述一下你对夏季的感受。
生:夏天可以游泳、纳凉、郊游、绿色、炎热、月夜、星空、……三、新课教学(一)欣赏《太阳岛上》1、老师再次为大家播放歌曲《太阳岛上》,请大家安静、认真地聆听,然后回答三个问题:A、音乐表达了什么情景?B、是怎样表达的?C、为什么这样表达?2、学生思考,讨论,并畅谈欣赏歌曲中的所思所感.(二)歌曲导入师 :为了使同学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夏日的情怀,老师将带领同学乘上小船去享受夏日泛舟的乐趣.听,船来了.播放《夏日泛舟海上》课件师:大家刚才注没注意听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能不能听出它的强弱关系来?生 : 三拍子、强弱弱师:回答得非常准确。
(三)节奏练习师:请大家拿出一个薄本或薄书,用不同的方法让它发出有节奏的声音。
夏日泛舟海上教案教案:夏日泛舟海上教学目标:1. 了解夏日泛舟海上的基本知识和技巧;2. 培养学生的水上运动兴趣和技能;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泛舟教具、救生衣等;2. 海上泛舟安全知识材料;3. 录制泛舟操作视频;4. 游艇俱乐部或者水上活动场所的安排;5. 教师准备好示范泛舟的技巧。
教学步骤:1. 引入活动:显示一些夏日泛舟海上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简单介绍泛舟的概念和意义。
2. 泛舟基本知识讲解:向学生介绍泛舟的基本知识,包括泛舟的种类、泛舟器材和装备、泛舟的技巧和安全知识等。
3. 泛舟操作视频演示:播放录制好的泛舟操作视频,让学生看到真实的泛舟情景,并带有教师的解说。
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泛舟的操作流程和技巧。
4. 泛舟实践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教师或者教练指导。
到游艇俱乐部或水上活动场所进行泛舟实践活动,确保学生佩戴救生衣等必要装备,学生轮流体验驾驶和乘坐的感受。
5. 安全知识学习:在泛舟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讨论和回顾泛舟的安全知识,包括遇到紧急情况的正确反应和自救方法等。
6. 总结和反思:请学生回顾整个泛舟过程的体验和收获,分享他们在团队合作和安全意识方面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研究其他水上运动项目,如帆板、划桨等,了解更多水上活动的乐趣;2. 学生可以组织活动,邀请同学或家长一起参与夏季水上运动,增进交流和合作能力。
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在泛舟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驾驶和乘坐的技巧、安全意识等;2. 听取学生在总结和反思环节的发言,评估学生对泛舟活动的理解和学习成果。
教学提示:1. 提醒学生在水上活动中要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不得随意靠近危险区域;2. 在泛舟实践活动中,教师和教练要提前进行安全检查和准备,保证学生的安全。
特别提示:泛舟活动涉及水上安全问题,请在专业人士或合适的场所指导下进行。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案例优秀7篇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案例篇一1、学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以及配乐散文朗诵《荷塘月色》。
2、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让学生感受欢快、活泼的风格特点,使学生了解音乐与文化作品在描绘夏日景像上异曲同工之妙笔,感受其审美意境。
1、启发学生用自然、流畅、舒展的声音演唱《夏口泛舟海上》,并能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情感。
2、掌握三拍子的特征及歌曲中音乐表情记号的作用。
第一环节:导入:1、播放歌曲《宁夏》;2、用语言导人。
第二环节:学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1、接下来,老师要带同学们到美丽的大海上泛舟,请同学们在感受大自然美景的过程当中,也感受一下音乐的情绪。
2、引导学生边听边感受歌曲的旋律、情绪有什么特点,播放录音范唱。
3、请同学谈谈对歌曲的感受。
4、老师小结歌曲的风格特点。
5、复听。
6、发声练习。
(1)用“u”练唱《茉莉花》。
(2)用轻声高位演唱《茉莉花》。
7、老师范唱新歌,学生用“啦”轻声哼唱旋律。
8、学生边轻声演唱歌词边用右手划三拍子,强调三拍子的节奏律动感。
9、齐唱歌词。
10、结合打击乐器,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歌曲,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风格特点。
11、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调动学生的演唱情绪。
第三环节:欣赏配乐散文《荷塘月色》1、播放《荷塘月色》范读。
2、请同学们从音乐和文学配合的特点,谈谈自己的听后感。
3、老师分析音乐与文学的结合特点。
4、全体同学配合音乐,有感情的朗诵《荷塘月色》。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案例篇二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2.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3.阅读方法上,以抓要点精读为重点:内容理解上,以深人人物内心世界为主;写作学习上,以人物外貌描写训练为主。
一是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二是学习文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
:难句的理解:一课时: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学生静听。
《夏日泛舟海上》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 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赞美 让学生在欣赏、演唱、演奏、表演等多种实践中尝试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
2、能力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歌唱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吹奏歌曲提高学生的葫芦丝演奏能力。
吧3、技能目标 能够准确运用乐曲中的音乐记号 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夏日泛舟海上》。
准确演唱附点、三连音节奏。
能够充分表现歌曲的强弱变化。
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 用自然舒展的声音、真挚的感情表达歌曲意境。
教学难点 3/8拍的含义及音乐记号“▼、>、р、mр、f、延长音记号”的用法及表现。
教具 多媒体、钢琴、葫芦丝、打击乐器。
教法: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师课前播放歌曲《太阳岛上》,为学生创设一个优美的音乐环境。
引导学生回答:这首歌曲熟悉吗,歌曲的名字是什么?歌曲表现的是哪一个季节?唱出了什么内容?(歌曲以亲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青年人夏日里来到太阳岛欢度假日的情景,唱出了青年人的向往、追求和美的感受。
整个音乐以舒展自如的节奏、柔美动听的曲调,使人仿佛置身于碧天秀水之中。
)1、夏天快到了,大家能否描述一下你心中的夏季2、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夏天可以游泳、郊游、纳凉、绿色、荷塘、月夜、星空、天长夜短)3、师:同学们回答的真好,那么你还能不能用语言来概括一下夏天是什么样子的?例如:体育运动、休闲、颜色、温度、等等。
(游泳、纳凉、绿色、炎热)4、生:讨论【设计意图】意在通过欣赏与感受,激发学生对夏日的热爱,自然过渡到今天所学的内容。
1、师:同学们概括的很好,想的也很周全。
为了使同学们更深刻的感受夏日情怀,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乘上小舟,去享受夏日泛舟的乐趣。
在出发之前,我们先来学一首歌曲。
大家看大屏幕听歌曲,注意听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能不能听出它的强弱关系来?(1)播放《夏日泛舟海上》(2)找学生回答(三拍子)强弱规律是(强、弱、弱)图(3)师:积极评价。
《夏日泛舟海上》教学案例—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教案《夏日泛舟海上》教学案例
作者:admin 资源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一、案例描述:
上学期,为迎接初中音乐教学优质课比赛,我分别试上了两个班的音乐歌唱课《夏日泛舟海上》。
(一)第一堂课在初二、四班我用活灵活现的授课模式,从基本的听力入手,引导学生感受六拍子的强弱规律,旋律的上下行;然后引出歌曲,通过不同的形式去感受歌曲,了解歌曲,进而学习歌曲,最后通过分组合作去表演歌曲。
从外表上看,这节课上得很生动,也很能吸引学生,外线很明显,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学生对歌曲学得是一塌糊涂,没几个能唱下来的。
这是一堂失败的课,没有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第二堂课在初二、七班这节课,我改变了上午的授课模式,上课直接导入主题,感受四拍子的强弱后,用六拍子的节奏及歌曲的旋律进行师生问好,然后就过度到歌曲的识谱上,再就是学唱歌曲,
反复巩固歌曲,最后创编上下行旋律。
从这节课的最终效果上看,学生唱得是比上个班好,也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可学生累得都快睡着了,一点情绪都没有。
这次又太偏重内线教学,同样又是一节失败的课。
(三)针对这两种情况,我又重新设计了这一课,授课效果还是不错的,过程是这样的:
1、激情导入通过比比谁的耳朵最灵来感受六拍子的强弱规律和旋律的上下行,并运用歌曲中的旋律进行师生问好,解决了歌曲教学中的节奏难点和音准难点。
如:x x x x x | x . x .
(师)同学你好(生)老师你好2、创设情境(1)教师声情并茂地导入新歌,把学生带到令人神往的海上公园……(2)引导学生根据歌曲回答问题: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到了哪儿呢?那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3、审美实践(1)学生根据音乐运用肢体语言为歌曲伴奏,进一步感受歌曲的节奏。
(2)再听音乐,引导学生用手的上下起伏动作去感受歌曲旋律的上下行。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如哪儿比较优美柔和,哪儿比较愉快。
(4)教师根据学生谈的进行有感情地范唱。
(5)学生试唱乐谱。
(6)学生随教师钢琴伴奏用“la”轻声哼唱歌曲。
(7)按歌曲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要求配以肢体伴奏读。
(8)学唱歌曲,过程要求:小声初步会唱歌曲——完整演唱歌曲——用稍大音量连贯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这一步需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理解去独立完成)4、审美提高(1)引导学生朗读歌词。
首先,选择适合于这首歌曲意境的声音去轻声朗读歌词,找到头声,体会发音的位置与方法;然后用歌曲高潮部分做重点演唱,当学生体会到了演唱的情绪与方法后再完整演唱全曲。
(2)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如独唱、领唱。
(3)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由创编歌词。
课后评价:
本节课中我根据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充满想象的特点,在教学中从肢体语言入手,吸引学生的兴趣;创设情境,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通过反复的聆听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的感受音乐、体会音乐美的能力;并通过审美提高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引导他们进行创作尝试,从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比较之下还算挺成功的。
二、反思新课程的实施与普及给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原本有些单一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但不得不承认在这热闹的表象之下却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教研中心根据新课程需要,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提出了音乐课的双线实效性教学,确定了音乐教学三大目标,也为老师们推荐了几大有效的音乐教学法。
于是,活灵活现的教学模式便展开了,而这有时候却忽视了学生这一关键的教学对象,我们设计课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该学的东西,外表的华丽并不等
于内在的充实,教师一味细腻的分析讲解传授并不能真正激发学生要学的欲望。
何况时代的发展给了学生个性的张扬的空间,无论在什么场合下,他们都会毫不收敛地展现着自己另类的个性。
我们教师更要意识到这一点,教学时不要一味沉浸在自己设计的教学情景中,而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真实感受,从学生出发,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内线外线结合为基础,以张扬学生个性、追求课堂教学实效为目的,以及时的评价为辅助,才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