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提纲
- 格式:ppt
- 大小:1.58 MB
- 文档页数:27
固体地质勘查规范篇一:01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solidmineral exploration2002-08-28发布2003-01-01实施GB/T13908-2002前言本标准是根据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对GB/T13908—1992《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GB/T13688-1992《固体矿产详查总则》、GB/T13687—1992《固体矿产普查总则》等三个标准进行修订,并合并为GB/T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13908—1992、GB/T13688—1992、GB/T13687—1992。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附录B、附录C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质矿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储量司、咨询研究中心、评审中心,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
本标准起草人:邵厥年、严铁雄、宾德智、张文海、邓善德、田绍东、王炳铨、甘先平。
本标准委托国土资源部储量司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范围总则代替GB/T13687—1992GB/T13688—1992GB/T13908—1992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solidmineral exploration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勘查工作、可行性评价工作,矿产资源/储量类型条件、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等。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各阶段的总体工作部署;可作为评审、验收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成果的总要求;也是制定各类(种)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规定、指南的总原则;还可作为矿业权转让、矿产勘查开发筹资、融资、股票上市等活动中评价、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前言有关矿产地质勘查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已经相继出台,对于规范和规范化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化工作,特制定本《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本规范总则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的范畴内,具体包括但不限于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有色非金属、地热资源、煤田、石油地质、天然气地质等领域。
一、总则(一)规范的目的本规范总则的制定,旨在统一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行业的行为准则,规范固体矿产地质勘查的基本工作规程,提高勘查质量,确保固体矿产勘查实施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二)实施的范围本规范总则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的所有环节,包括但不限于项目立项、方案编制、现场勘查、样品采集、试验分析、报告编写等阶段。
(三)实施的依据本规范总则的制定遵循《矿产资源管理法》、《矿山安全法》、《资源保护条例》、《固体矿产地质调查规范》、《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等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四)实施的原则本规范总则实施的原则包括:科学性、规范性、安全性、经济性、可持续发展性和服务性。
二、项目立项及方案编制(一)项目立项项目立项阶段,要对地质条件、资源矿产类型进行综合考察,编制前期调查报告,明确项目目标、范围、成本及期限。
审批过程中,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相关标准进行评估和论证,充分阐明项目所要实现的目标、达成的效果及关键环节被充分保障。
(二)方案编制方案编制应根据各地区地质勘查实践和经验,结合矿产资源类型、勘查阶段、勘查区域地质条件和勘查任务特点制定。
在编制勘查方案时,应考虑何时突破矿床控制困难,如何准确定位矿区边界以及合理采样等问题,确保方案内容详实、全面、科学,既能保障勘查效果,又能控制成本,避免损失。
三、现场勘查及样品采集(一)现场勘查现场勘查是矿产地质勘查一个重要的环节。
现场勘查中,应一步一步地分析勘查区域的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气象和环境等因素,收集各种地质资料和管理数据,实现3D勘查、高精度勘探和数据库的建设等功能。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
一、前言
1.1编写目的
1.2研究背景及意义
1.3编写依据
二、勘查区域概况
2.1勘查区位及地理环境
2.2勘查区面积及边界
2.3勘查区地质背景
2.4勘查区资源现状
三、勘查目标及任务
3.1勘查目标
3.2勘查任务
3.3勘查方法及步骤
四、勘查工作进展及数据收集
4.1勘查工作进展概述
4.2数据收集及整理
4.2.1地质勘查资料搜集
4.2.2地质调查与野外地质勘查
4.2.3实验室分析及测试
五、地质勘查成果及分析
5.1矿产地质条件分析
5.1.1岩性分析
5.1.2构造分析
5.1.3地质构造分析
5.2矿产远景及资源潜力
5.2.1矿产资源类型
5.2.2矿产资源量评价
5.2.3矿产资源开发前景
六、勘查结果评价及建议
6.1勘查结果评价
6.1.1矿产地质资源评价
6.1.2开发利用条件评价
6.2勘查建议
6.2.1进一步勘查方向与目标
6.2.2开发利用建议
七、总结与展望
7.1勘查总结
7.1.1勘查工作总结
7.1.2问题与不足
7.1.3工作亮点
7.2展望未来工作
九、附录
9.1勘查区地质图
9.2勘查区野外地质勘查照片
9.3实验室测试报告
以上为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适
当调整。
具体编写时,可以按照提纲的顺序逐一展开,确保报告内容完整、详尽。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发布时间: 2007-12-11 15:17:44 被阅览数: 1034 次来源:商丘市国土资源局文字〖大中小〗自动滚屏(右键暂停)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勘查工作、可行性评价工作,矿产资源/储量类型条件、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等。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各阶段的总体工作部署;可作为评审、验收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成果的总要求;也是制定各类(种)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规定、指南的总原则;还可作为矿业权转让、矿产勘查开发筹资、融资、股票上市等活动中评价、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3矿产勘查的目的任务矿产勘查最终的目的是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矿产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必需的地质资料,以减少开发风险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4个阶段。
3.1预查是通过对区内资料的综合研究、类比及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的工程验证,初步了解预查区内矿产资源远景,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并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参考资料。
3.2普查是通过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开展地质、物探、化探工作和取样工程,以及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对已知矿化区作出初步评价,对有详查价值地段圈出详查区范围,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基础资料。
3.3详查是对详查区采用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进行系统的工作和取样,、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作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出勘探区范围,为勘探提供依据,并为制定矿山总体规划、项目建议书提供资料。
3.4勘探是对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区或经详查圈出的勘探区,通过应用各种勘查手段和有效方法,加密各种采样工程以及可行性研究,为矿山建设在确定矿山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开采方式,开拓方案、矿石加工选冶工艺、矿山总体布置、矿山建设设计等方面提供依据。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区域地质第三章矿区(床)地质第四章矿体(层)地质第五章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第六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第七章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第八章资源/储量估算第九章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第十章结论A 附图B 附表C 附件固体矿产勘查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每一勘查阶段工作结束,应编写相应阶段的地质勘查报告。
勘查投资人确定各阶段连续工作,不编写中间报告的,应在该勘查项目结束时以全部勘查资料编写报告。
勘查期间所放弃的勘查区块,应以放弃区块内已取得的资料为基础编写该放弃区块的报告。
因项目中途撤销而停止地质勘查工作的,应在已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地质勘查报告。
地质勘查工作与项目可行性评价应紧密结合,地质勘查报告中应包括地质勘查和可行性评价工作。
可行性评价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
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的,由勘查单位直接编入报告;评价程度为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的,应在勘查报告中引述该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
地质勘查报告应由报告正文、附图、附表、附件组成。
地质勘查报告名称统一为××省(市、自治区)××县(市、旗或矿田、煤田)××矿区(矿段、井田)××矿(指矿种名称)××(勘查阶段名称)报告。
报告附图的图式、图例、比例尺等按照有关技术标准执行。
第一章绪论1、勘查的任务和目的简述勘查目的和投资人、矿山设计单位对勘查工作的具体要求。
2、勘查工作区位置、交通说明勘查工作区的区块编号、勘查范围和拐点经纬度、矿区位于所在县级城市的方位、直距、矿区边界和面积,经过矿区或邻近的(现有的或拟建的)铁路、公路、水路等重要交通线以及矿区距最近的车站、码头、机场的里程(直距、运距)3、勘查工作区自然地理、经济状况概述矿区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主要河流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丰(枯)水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摘自《固体矿产矿产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附录A)正文目次第1章绪论1.1 工作目的任务1.2 位置、交通1.3 探矿权情况1.4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1.5 以往地质工作评述1.6 本次区工作情况第2章区域地质背景2.1 区域地质特征2.2 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2.3 区域矿产特征第3章矿区(床)地质3.1 地层3.2 构造3.3 岩浆岩3.4 变质作用围岩蚀变3.5 主要改造的特征及分布第四章矿体(层)地质4.1 矿体(层)特征4.2 矿石质量4.3 矿石类型和品级4.4 矿体(层)围岩和夹石4.5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4.6 矿体(层)内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第5章矿石加工技术性能5.1 采样种类、方法及代表性5.2 试验种类、方法及结果5.3 矿石工业利用性能评价第6章开采技术条件6.1 水文地质6.2 工程地质6.3 环境地质第7章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7.1 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7.2 勘查工程质量评述7.3 地形测量、地质勘查工程测量及其质量评述7.4 地质填图工作及其质量评述7.5 物探、化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7.4 采样、化验和岩矿鉴定工作及其质量评述第8章资源/储量估算8.1 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8.2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8.3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8.4 矿体(层)圈定的原则8.5 资源/储量的分类8.6 资源/储量估算的结果8.7 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靠性8.8 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方法及结果第9章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9.1 论述国内外资源状况、市场需求、价格及产品竞争能力9.2 论述矿床的资源储量、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及矿床开采技术条件9.3 矿床开发的外部条件(供水、供电、交通及燃料等等)9.4 简要说明未来矿山规模、服务年限及产品方案9.5 简要说明预计的开采方式、采矿方法、选矿方法及流程等。
固体矿产勘查技术要求讲课提纲李松生(二○○九年二月于宜昌地质勘探大队)前言上世纪末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地质勘查工作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地质工作性质划分为公益性和商业性两种类型,地质勘查投资多元化,探矿权实行有偿取得,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国际接轨,勘查成果由中介机构评审,政府备案。
由此,矿产地质工作明显地分成矿产调查、矿产勘查、矿山地质工作三个段落。
(一)矿产调查:是矿产勘查的前期工作,以调查区域成矿远景为任务,以选择找矿靶区和发现新矿产地为目的,为矿产勘查工作提供基地,为政府编制矿产资源规划提供依据。
我国当前的矿产调查工作已纳入国土资源大调查范畴,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统一部署,中央和地方财政出资,成果社会共享,属于公益性地质工作。
1、工作地区——根据国家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部署在重要矿种、重要成矿区带的Ⅳ级、Ⅴ级成矿区内。
2、工作方法——地质调查(1:5万、1:2.5万地质填图)、地球化学调查(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重砂测量、地球物理调查(磁法、重力、电法测量)、遥感地质解译以及矿点检查、物、化探异常查证。
3、工作成果——调查报告及其附图、附表、附件、找矿靶区(可以部署预查工作的地区、相当于矿床或矿田一级的预测区)、新发现矿产地(矿体达到工业指标、规模达到小型矿床上限1/2以上,有(3341)资源量),由中国地质调查局验收。
(二)矿产勘查:以矿产地为工作对象,以评价矿床的经济价值为任务,目的是为矿山建设提供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资料。
矿产勘查属于商业性地质工作,勘查项目随探矿权而设置,勘查资金由企业承担。
政府为培养商业性勘查市场主体,设立了中央、地方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以减少商业性投资风险。
1、工作方法: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各种探矿工程、样品测试,选冶试验、矿床开采可行性研究。
2、工作成果:勘查报告及查明资源储量。
由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审查,政府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