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下空间利用规划体系解析
- 格式:pdf
- 大小:523.26 KB
- 文档页数:7
大阪站前地下综合体规划建设实例二十一世纪,随着新技术革命和世界人口的迅速膨胀,人类的生存空间日益紧张。
地面空间的有限,使得人们把目光转向了地下。
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力发展地下空间,取得不少的成就,不少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大阪,作为日本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其城市地下空间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这里对大阪市车站前地下综合体规划建设进行分析介绍。
图1大阪站前地下街区域建造四栋高层:大阪站前第一栋,大阪站前 !1!大阪站前地下综合体的规划建设是一个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的长期过程。
地下空间各个点的建设是结合该区域的旧城改造进行的。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日本全国各主要城市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其中大阪站前区域改造规模最大。
从1961年颁布《市街地改造法》,进行规划开始,到1983年完成该区域的旧城区改造,一共经历22年。
改造的主体是在站前建筑高层化这一措施,提高了该区域的容积率,并将零星的地块重新规划,为拓宽城市主干道(国道2号线,御堂筋线,梅田九条线)提供了空间。
高层的地下室,就是地下综合体的各个节点,它的规模较大,具体见下表:第二栋,大阪站前第三栋,大阪站前第四栋。
图2改造前后的大阪站前区域大地下室各层的用途见下表:大阪站大阪站大阪站大阪站前第一栋前第二栋前第三栋前第四栋建筑物高5370142110度(m)地下室地下6地下4地下4地下4层层层层地下总面约约约约积(m2)30000200002000016000经过22年的旧城改造,大阪站前区域面貌亠新,这时,地下综合体的规划建设进入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通过大规模的地下交通体系来实现的。
图3大阪站前梅田区域地下交通体系简图大阪站前城区改造完成后,该区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流进入,并且在该地区周边有多条地铁,公交线路经过,使得该区域成为了大阪商务,文化和娱乐的中心。
同时也给地面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1987到1988年,大阪市制定规划,于1988年开始,到1995年,投资500亿日元,建设大阪站前梅田区域地下交通体系,用以改善地面交通情况。
文章编号:1001-831X(2004)02-0271-04关于日本地下利用的状况田亨嗣(日建设计CI VIL E NGINEERING东京规划开发部长Kyoji OKADA Nikken Sekkei Civil E ngineering Lt.)摘 要:日本城市在地下空间利用的规模、深度、用途方面是世界上最多、最好的国家之一。
从一位实际工作者的立场出发,对地下街为中心的日本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动向,配以事例进行了介绍,并进而说明了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所需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日本;地下空间;利用;地下街中图分类号:TU311.2 文献标识码:C1 概述当今,日本城市在规模、深度、用途方面是世界上利用地下空间最多的国家。
而正处于巨大发展中的中国大城市也正式进入了利用地下空间的时代,因此参考日本地下利用状况,研究适合中国的地下利用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这一认识,首先对以地下街(位于道路等下面的商业设施)为中心的日本近来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现状与动向,就网络、空间设计、大深度化、信息化、更新改造等观点配以事例进行介绍,其次就中国城市地下利用规划所必须研究的内容进行探讨。
中国大城市的城市地下利用规划的研究课题大致考虑为2点。
一是与大规模开发联合,如何有计划地实现交通(步行者、汽车)网和城市基础设施网。
二是如何实现具有魅力并且在建设事业上也得以成功地利用地下空间。
要实现前者,制定控制地下利用的方针计划十分重要,在方针计划中:①地下利用原则、②穿越公共用地和住宅地的地下网络的形成、③地面与地下的联结、④地下利用设施的断面上的空间调整等项目的制定非常重要。
要实现后者,对交通设施整治与大规模开发的一体化计划、民间资金的利用、将通道、地铁站、停车场等与商业设施综合化从而创出热闹繁华的城市空间的方法等进行地下街方面的研究十分重要。
2 日本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状况与动向2.1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经过日本的地下空间利用,大约是在1955年以后,随着大都市圈的人口集中以及与其相应的地铁、交通终点站、城市基础设施网的建设而扩大起来的。
(文中图片均为阮如舫教授拍摄李春红阮如舫从“地下街”到“地下城”:日本地下空间发展演变及启示【摘要】城市发展地下空间的裨益已经在国内外很多城市建设的实践中得到印证,了解其发展演变规律,可以为未来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指明方向。
本文通过对日本地下街演变进行探析,得出日本地下空间发展的特征及对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的相关启示。
【关键字】地下空间;日本;发展演变;启示1概述地下空间的发展已经历了相当长的时期,一些发达国家的地下空间在其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色,尤其是日本,不论是在建设实践还是设计理念上都代表着较高的水平。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人口众多且分布不均衡,全国近一半的人口集中在以东京、大阪和名古屋为核心的三大都市圈内。
日本对地下空间的探索经历了80多年历史,围绕着建设地下商业街展开,从设置简单商业设施的地下通道开始,发展成为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功能逐步完善,系统性和开放性更强的地下空间系统。
截至到目前,日本已经形成了由地铁、地下城市综合体、共同沟以及大深度地下空间开发等组成的地下空间开发模式,结合地下空间规划设计形成的立体城市形象已经获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值得像我国一样建设用地趋于饱和的国家学习和借鉴。
2日本地下空间的演变日本是最早进行地下街开发建设的国家,以1930年建成的东京上野火车站地下街为开端,拉开了日本大规模发展地下空间的序幕。
最初建设地下街的目的是解决地面交通问题,收容地面无序营业的摊贩。
二战期间日本对地下空间的探索基本停留在地下室和地下防空洞工程的建造上,战后的日本经济发展迅速,在城市更新、改造和再开发的宏观背景下,地下空间的建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2.1作为地面空间附属和补充的地下街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发展初期地下空间主要是结合地铁站开发,形成集地下停车场、通道和商业于一体的地下街,开发的意义在于置换地面部分功能,优化地面空间环境。
到了后期,随着地铁的发展带来了巨大人潮,地下街的商业优势开始显现,为活跃地区商圈发挥了重要作用,东京八重洲地下街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图1。
浅析日本深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摘要:现在,日本城市的地下空间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如地铁、停车场、商场等。
在本文中,首先提出了深层地下空间的定义及其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其次列举出一些地下空间利用的实例;然后介绍了开发深层地下空间常用的建造技术:山体隧道法、明挖法和盾构法;最后指出了日本深层地下空间的发展方向。
日本深层地下空间在城市未来的发展中,一定会更广泛地被开发利用。
关键词:深层地下空间、实例、建造技术、发展方向Abstract: now, the Japanese city underground space has been very good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such as subway, parking lots, shopping malls and other. In this paper, firstly put forward the definition of deep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necessity; secondly enumerates some examples of the use of underground space; and then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deep underground space commonly used to construct technology: mountain tunnel, the open-cut method and shield driven method; finally it points out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deep underground space in japan. Deep underground space in Japan in the city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will be more widely used by development.Key words: deep underground space, exampl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direction在日本,地下空间利用的实例随着城市的重建和发展而逐渐增加。
1日本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综合利用的规划方法和机制本报告以福冈市为例,探讨日本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综合利用的规划方法和机制,并借鉴其经验,对**市地下空间开发和综合利用的**管理工作提出建议。
一、日本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概述日本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项目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私人土地上与地上建筑物统一设计建设的地下空间;第二类是在道路、公园或绿地等公共土地下,具有交通、商业等功能的综合地下空间(日本称:地下街);第三类是特定功能的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如综合管沟、专业管道、蓄水池等建(构)筑物。
本课题所关注的是前两类情形,尤其第二类,是关注的重点。
而在日本,因为土地私有的原因,作为具有“公共设施”性质的地下街**建设,更是政府重点关注并积极管理的“地下空间”。
1927年日本最初步的地下街在东京神田诞生,至2008年,日本全国的地下街已发展到63处(如包括建在私有土地下的准地下街——以商店为主——则有80处)。
这些地下街大都建造在大城2市的交通枢纽站,并且为了提高机动车与行人的立体交叉交通的便利性,均采用将公共地下街与商店、地铁站大厅相结合的一体化综合开发建筑。
地下街主要分布在东京都、名古屋市、大阪市、神户市、横滨市、京都市及福冈市等大城市。
这些大城市的地下街的建筑面积平均约30000平方米左右,个别的近100000平方米,如东京都的八重洲地下街总建筑面积73253平方米,大阪市的水晶长堀地下街总建筑面积81800平方米。
地下街就主要设施构成来看,有设停车场和不设停车场两种情况。
对于设停车场的地下街,其商铺、公共通道、停车场、设备房(及其他)四者建筑面积平均构成比例为19%、23%、42%、16%;而不设停车场的地下街,这个比例为42%、37%、0%、21%。
可见,以解决交通为住的地下街,配套的商业比例约是20%。
地下街的商业以投资效果明显、集客能力强的部类为主,主要是服装与日用品、餐饮、食品、便民服务四种,以商店的数量统计这四种业态结构比例约为50%、35%、10%、5%。
完整版)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1.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自1863年英国伦敦建成第一条地下铁道以来,现代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20世纪后,大城市陆续修建了地下铁道,改善了城市交通服务,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然而,从七十年代中期起,发展势头渐趋平缓。
现在,国外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主要基于经济、地理、社会和城市等方面的因素。
1.1 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欧洲等在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方面成就较高。
1.1.1 日本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日本国土狭小,城市用地紧张,因此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比北欧等国家起步较晚。
但是,日本已经居世界领先地位,建设了许多地下街道、地下车站、地下铁道和地下商场。
其中,地下商业街的规模越来越大,设计指标越来越高,抗灾能力也越来越强。
同时,国家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较健全的地下商业规划和设计质量方面的法规。
1.1.2 美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美国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市中心区域。
其中,纽约市的地下空间利用最为广泛,包括地下铁道、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等。
此外,美国在地下空间的利用方面也有一些创新,如在旧金山建设了地下水库,以储存城市的饮用水。
1.1.3 欧洲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欧洲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北欧国家和瑞士等地。
这些国家的气候寒冷,因此广泛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形成了一个四季温暖的地下世界。
在城市中心区域,地下商业街、地下车站等设施也很常见。
同时,欧洲在地下空间的利用方面也有一些创新,如在瑞士的洛桑市建设了地下垃圾处理站,以解决城市的垃圾处理问题。
2.国内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内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起步较晚,但是在近年来也有了一些进展。
目前,国内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市中心区域,包括地下商业街、地下车站、地下停车场等。
提要 日本是世界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比较早的国家,建立了比较科学合理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体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
法律体系的建立有利地推动了地下空间的合理的开发利用,对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大深度地下空间、管理体制、法制Abstract: J a p a n i s o n e o f t h e c o u n t r i e s o n e a r t h t h a t m a d e e a r l i e s t u t i l i z a t i o n o f u n d e r g r o u n d s p a c e.I t h a s s e t u p s c i e n t i f i c u n d e r g r o u n d s p a c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m e c h a n i s m,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s y s-t e m a n d l e g i s l a t i o n.A l l t h i s h a s b e e n p r o m o t i n g t h e r a t i o n a l u t i l i-z a t i o n o f u n d e r g r o u n d s p a c e a n d s e t s a g o o d e x a m p l e f o r u t i l i z a-t i o n o f u n d e r g r o u n d s p a c e i n o u r c o u n t r y.Key words: d e e p u n d e r g r o u n d u t i l i z a t i o n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s y s t e m l e g i s l a t i o n一、日本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历史及形态日本地下空间开发始于近代,日本从本国的自然条件出发,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把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作为增加土地资源,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日本地下空间利用规划体系解析袁红1赵万民2赵世晨3(1.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四川成都,600000; 2.重庆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重庆,400045;3.九州大学人间环境学府,日本福冈,8128581,【摘要】日本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都市机能增长,推进都市空间高度聚集利用。
在这个目标下,日本地下空间开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规划体系,包括地下都市规划制度、地下利用的Master-plan①、地下空间Guideplan、地下交通网络规划、地下街规划五个部分。
各部分针对地下空间的不同层面进行控制,相互补充,处理了地下空间与地面空间、地下空间之间、近期与远期发展、各地下空间事业者、私有与国有土地地下空间利用的关系。
【关键词】日本;地下空间规划体系;都市机能;空间集聚【中图分类号】TU91【文献标识码】A1日本地下空间利用的目的及意义1.1日本地下空间利用的基本方针日本地下空间利用的基本方针是使将来的城市发展与现在的都市活动相对应,对于地上空间不足而进行的地下空间利用。
利用地下铁站点面状再开发及地下设施整备的契机,使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规划设计成为可能。
促进未来都市空间集聚,提高都市机能,推进都市空间高度集聚利用及地下空间利用。
1.2日本地下空间利用的目的及意义地下空间利用的目的是促进地区都市机能增长,具有以下领域的重要作用:①活用地下空间,扩充原来的基础设施,推进沿街地区的高度集约化利用,确保立体的接续及交通动线顺畅。
②地下步行者通路的整备与调整,步行者交通安全化、顺畅化、网络化,都市活动的活性化。
③规划地下停车场以减少地面及道路停车,提高并行交通的结构机能。
④地下停车场网络整备及减缓地上交通拥堵,减少车库出入口以提高到达地面空间的效率。
⑤面状市街区的设置及规划,地下设施整备的一体化,扩充及促进都市空间的有效利用。
⑥地下设施整备及一体化,以及各种供给处理、通信系设施的整备,推进设施扩展事业及相关地区的高度顺畅化;适应设施(停车场、仓库、变电所等)的地下化及地上空间的解放,以增加足够的开放空间。
⑦利用地区再开发契机,发展新的供给处理,配备通信设施及提高都市服务。
⑧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共同沟,雨水调整池等的设置,治水强化等,以提高都市综合防灾机能;市政设施(配电线,电柱,各种供给及管道处理规划设施等)的地下化,以提高都市环境。
⑨为保全及维持地区特征(如历史街区),积极整治地下空间中各种基础设施。
⑩交通,物流系地下空间设施的网络化,缓和道路交通为步行者提供更多的开放空间,促进都市中心街区的发展;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利用,构成独具活力及魅力的都市空间。
2日本地下利用规划体系日本地下空间规划体系包括地下都市规划制度、地下利用的Master-plan、地下空间Guide-plan、地下交通网络规划、地下街规划五个部分。
其中都市规划制度、地下利用的Master-plan是总体层面的控制规划,而地下空间的Guide-plan、地下交通网络规划及地下街规划是片区层面的规划。
具体内容如下:3地下利用的总体规划的作用及地位日本地下总体规划(地下利用のマスタープラン)是地上总体规划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由于地下利用的不可逆性,要求与地面建筑相对应的地下空间利用具有长远规划。
这些相应的地下空间,可能最终形成都市全体网络,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进行地下空间规划需要重点考虑的区域具有以下发展趋势:①地下铁站、地下驻车场等大图1日本地下空间规划体系规模的地下交通设施。
②立体的交通枢纽及动线。
③大都市的城市中心地区,公共处理设施等地下利用聚集地区。
④大规模的都市再开发实施地区。
⑤综合地下规划制定的地区。
地下利用总体规划包括以下三点内容:①制定了指定地区地下利用的基本方针,②基本都市设施的规划以及地下利用规划的地区,③指定基本设施的关系等等。
这些地下利用的基本方针中,包括道路、公园等公共设施以及宅地的地下利用,平面上的综合规划对整个地下空间开发的实施具有重要影响。
①推进地下都市设施、都市规划决定为了地下都市设施整备实施的顺畅,需要积极推进都市设施的都市规划决定。
根据都市规划的决定程序,可以决定公共设施占用许可地的特别利用,以及将来设施空间利用的关系调整及组合,使地下空间利用具有更大的可能性。
因此,都市设施和都市规划的决定,规划书以2500ʒ1比例的地形图成为都市规划的参考图,将纵剖和横剖图的进行详细表达,以作为现行制度的补充,并将三维立体的都市规划制度化,这些举措具有重要意义。
②确定新地域地区地下规划地下利用规划地区的指定及其地区规划的特例。
地下利用最集中的区域一般仅仅是都心地区等较狭窄的区域,这些地区作为都市规划的新地区,将区域内的地下利用规划,图式化的整备规划制定进行进一步推进,相关制度如下:a.地下利用的特殊控制要素地下交通网络连接建筑物的出入口,将增加的地下设施纳入收容设备(共同沟等)及指定地下建筑红线,及与建筑设备相关的其它事项。
b.地下相关都市设施的设置“地下利用规划地区”是现存地区规划特别设置的地域,由于地下的开发及利用,需要采用新的体制和法律,并进行新的考虑与调整以确保这个制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确定特定地区的规划及调整;二是指定地下建筑红线的位置;三是确定采光、通风、开放空间并进行相关地面环境设计;四是地下设施的整备与规划。
c.地下交通网络规划以公共交通为主的交通网络规划,包括地下铁整备、街路事业、地下街整备、驻车场整备事业等各种事业整备,统一综合的规划、各项事业的规划整备及地下交通网络对于都市交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d.将公园、私人宅地地下纳入地下规划中4地下利用Guide-plan的内容及制定①地下利用Guide-plan在都市规划中的位置都市地下利用规划的目的是提高都市地下空间的利用效率以及都市适宜性为目的,提高道路交通的顺畅化,以及私有土地地下综合化利用。
地下空间利用始于道路地下空间利用,地下利用Guide-plan是一个长期规划,是对地下设施规划进行的设想。
这些设想的设施在地下利用规划中进行综合调整,地下利用的规划在都市规划中表现出来,从而共同实现。
②确定地下利用Guide-plan的城市地下利用Guide-plan的制定是与大都市的中心市街地等集聚区的地下利用,地下铁、地下驻车场等设施,地下整备地区大规模的再开发导致地下空间利用规模的增大。
制定地下利用Guide-plan的都市包括以下两种类型的都市:政令指定的都市,人口达到30万人以上,且县厅所在的都市。
表1根据特别措施法指定人口达10万人以上的大雪地带城市政令指定都市札幌市,仙台市,千叶市,川崎市,名古屋市,大阪市,神户市,广岛市,北九州市,福冈市县厅所在都市盛冈市,水户市,新泻市,长野市,奈良市,冈山市,松山市,鹿儿岛市等人口30万人以上的城市川越市(30万人),大宫市(41万人),八王子市(46万人),浜松市(55万人),吹田市(33万人),西宫市(41万人),仓敷市(42万人),福山市(37万人)等积雪寒冷地带10万人以上的都市涵馆市(30万人),旭川市(36万人),北见市(11万人),小樽市(16),弘前市(18万人),八户市(24万人),酒田市(10万人)等制定Guide-plan的都市,在以下地区中执行地下利用规划:第一结合各规划既定方案最终选定的地区;第二选定地区及周边地区的一体化地下利用;第三根据公共设施进行合适的街区群设计。
制定Guide-plan的主要区域是土地高度利用的城市中心街区,其具有以下特征:a.一般属于状面开发地区;b.具有相当规模的土地开发且土地高强度利用的区域;c.需要将地下空间与地面整体考虑;d.地下铁道、地下停车场等地下交通设施整备及地下交通网络整备的地区。
③地下利用Guide-plan的内容在选定地下利用规划地区后,根据对地下利用的现状以及地下利用的未来预测而制定地下利用的Guide-plan。
a.地下利用规划地区主要制定地下设施规划对将来需要的设施进行设想,进行地区内相关配置规划以及地区外整体性考虑。
包括地下利用规划地区的地下道路,地下铁道等都市交通设施及地下街,地下公共空地等人间活动设施,以及河川、上下水道,共同沟等;GAS,电力等供给处理设施等。
b.地下利用规划地区地下利用规划的制定根据该地区地上土地利用规划及设施规划,以及对地下利用现状和将来情况的把握,对地下利用进行规划。
与这些课题相对应,公共设施的地下、民用宅地同样也含有地下利用基本方针,地下交通网络,以及其它地下设施的大概位置,并确定整备的时间。
图2日本地下空间利用的Guide-plan 来源:《地下空间的规划和整备》(日)地下利用Guide-plan 是在对地下利用现状进行把握以及对将来发展需要动向有所把握的前提下,选定地下利用规划地区进行规划。
其制定步骤首先是选定地下利用规划的地区,然后对街地整备和都市活动量的现状进行调查,把握既定的整备规划和交通设施整备情况。
把握与都市将来发展情况相伴随的地下利用,既存地下设施配备状况及既存地下设施规划,并预测未来的发展。
c.地下规划地区基础地下设施的配置规划及制定基于上述平面的调整结果,进行各地下设施断面的调整。
各地下设施的纵、横断面线性的利用,以及供给对象可达性的规划特性,整备时期,程序、施工方法等的施工特性,有人、无人空间区分等,安全管理配置及各设施断面位置的确定。
在分别设置地下设施、断面调整不容易的情况下,采用共同沟公同利用及立体利用装置的导入,复合设施一体化的集约空间设计方法。
d.地下利用规划地区地下利用的立体分层规划表2Guide-plan 的制定需要把握地下设施建设的相关情况交通,物流类地下铁路:基于运输政策的规划和设想地下道路(车行):城市规划中规定的规划及设想地下通路(人行):城市规划中规定的规划及设想地下停车场:城市规划中规定的规划及设想人活动设施类建筑物的地下层:地下利用规划中确定的地下层;地下街:整治、规划及设想;地下公共空间的规划及设想供给处理类共同沟:共同沟基本规划,其他规划及设想。
上水道:扩充规划设想,热水供应,增压泵场地下化的可能性,应急给水设施等新规设施的利用趋势。
下水道:扩充规划及设想,泵场、处理场地下化的可能性电力:电力设施的扩充规划及设想,变电所,架空送电线地下化的可能性探索,新规划地下设施的利用趋势。
燃气:扩充规划及设想,布置于地下化的可能性,新规地下设施的利用趋势。
河川:城市河川的地下化,雨水调整模式及新规设施的利用趋势其他:地域冷暖设施,城市废弃物处理管路等设施的扩充规划及设想,其他设备的地下化。
其它:冷暖设施,城市废弃物处理管路等设施的扩充规划及构想,其它设备的地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