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票据法上的利益返还请求权
- 格式:docx
- 大小:18.24 KB
- 文档页数:2
一、票据权利丧失后,当事人可以通过提起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纠纷吗?可以(2021)鲁0781民初1197号判决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第十八条规定“持票人因超过票据权利时效或者因票据记载事项欠缺而丧失票据权利的,仍享有民事权利,可以请求出票人或者承兑人返还其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
”此规定即票据法特别规定的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是指持票人根据票据法的规定而享有的,当票据权利因时效或者票据记载事项欠缺而消灭时,请求出票人或者承兑人返还与其获得而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的权利。
因此,该利益返还请求权不是持票人的票据权利,也不是民法上的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更不属于因不法行为的损害而产生的赔偿请求权,而是基于票据法的直接规定而产生的,是票据法直接赋予持票人在丧失票据权利后,对获得该权利下的利益的票据债务人行使的非票据上的偿还请求权。
持票人因超过票据权利时效或者因票据记载事项欠缺而丧失票据权利的,仍享有民事权利,可以请求出票人或者承兑人返还其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
二、行使的前提条件1.持票人曾享有票据权利若票据本身就是虚假票据,或无效,在这种情形下就无票据权利之说,自然也就没有所谓的票据权利丧失。
满足票据合法、背书连续的要件2.因超过票据时效或手续欠缺而丧失票据权利如果持票人的票据权利还存在,则不发生利益返还请求权。
利益返还请求权不能与票据付款请求权或者追索权同时存在。
3.出票人或承兑人必须因此受益出票人或承兑人于票据基础关系所获得的财产利益,如赠与目的而签发票据并未收取对价,不符合条件。
三、起诉书中的诉讼请求如何拟定诉讼请求:判令被告向原告返还与未支付的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金额相当的利益xxx元。
二、民事起诉的诉讼主体原告依然是持票人,但被告只能出票人和承兑人,对于其前手的背书人、保证人等均不得再行起诉。
三、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请求金额只有票据本金,没有利息和通知费用。
票据返还请求权的含义是什么票据为完全有价证券,持票⼈⾏使票据权利必须实际占有票据。
持票⼈不提⽰票据,就不能⾏使票据权利,不交付票据就不能将票据背书转让或受领票据⾦额。
这就是说,持票⼈丧失对票据的实际占有后,便不能再依通常的权利⾏使⽅法来⾏使票据权利。
⼀般认为,如持票⼈系基于本⼈的意思⽽丧失对票据的占有,⽐如持票⼈故意涂销票据的全部记载事项,故意将票据毁损等,属于持票⼈对其权利的放弃,持票⼈即因此丧失权利。
但是,如果并⾮基于持票⼈本⼈的意思⽽丧失对票据的实际占有时,持票⼈的票据权利并不当然消灭,这种丧失情况分绝对丧失和相对丧失。
绝对丧失是指票据本⾝已不存在,如票据因焚烧、撕碎以及严重涂写⽽丧失;相对丧失是指持票⼈将票据丢失或票据被他⼈所盗。
在绝对丧失的场合,因票据本⾝已不存在,也就谈不上票款被他⼈冒领或被他⼈善意取得的问题;⽽在相对丧失的场合,则存在此风险。
所以,为了恢复相对丧失票据的持票⼈的利益,维护交易安全,同时也为保护善意取得票据的持票⼈的权利,各国票据法均规定了票据丧失的补救办法。
我国票据法明确规定了票据丧失的三种补救办法,即挂失⽌付、公⽰催告和提起诉讼。
(⼀)票据返还请求权的含义票据返还请求权是指丧失票据占有的⼈,对于以恶意或因重⼤过失⽽取得票据的⼈,有请求其返还票据的权利。
票据返还请求权是基于把票据作为⼀个物,为保障权利⼈对物的所有⽽规定的权利。
从这⼀点上说,票据返还请求权与民法上规定的其他物的返还请求具有同样的性质,是对物的所有权的保护,不过,由于票据权利承认善意取得,在票据返还请求权中,完全排除了地善意取得票据者的票据返还请求权,⽽只承认对于以恶意或因重⼤过失⽽取得票据者,有请求其返还票据的权利。
我国票据法⽬前尚未规定票据返还请求权制度,但从有关票据的善意取得和背书连续的规定来看,并不否定此种权利。
由于票据法并未直接规定,因⽽在⾏使票据返还请求权时,仅能依《民法典》的规定,⽽⽆票据法的根据。
票据时效和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李绍章票据权利依一定的法律事实而产生,也依一定的法律事实而消灭。
但对票据权利的消灭问题,在票据法学上却鲜有专门研究。
然而,票据权利的消灭却是在票据关系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客观事实,例如,因付款行为之完成而使票据权利消灭,这是最普遍、最广泛也是最常见的票据权利消灭形式。
再如,票据的灭失也会使票据权利暂时消灭等。
除了这些导致票据权利消灭的事实之外,票据时效之经过也是票据权利消灭的法律事实。
一、票据时效票据权利的行使不是无限期的,它需要一定的时效期间。
票据时效,也称票据权利的消灭时效,是指票据权利人在一定时间内不行使其权利,票据权利就归于消灭,票据债务人就可以票据权利已超过时效为由拒绝履行票据义务。
票据法上的消灭时效,与民法上的诉讼时效不同。
从时效经过的效果来看,超过了诉讼时效,权利人的实体权利和起诉权并不随之消灭,权利人仅仅丧失胜诉权。
而票据权利则是一种消灭时效,超过了消灭时效,票据权利人就在实体上丧失票据权利。
此外,票据时效较一般民法上的时效期间为短,它实行短期时效制度。
之所以作出这种立法安排,是由票据法追求的票据之流通性以及商法追求的商事交易效率价值决定的。
我国《票据法》对各种票据权利分别规定了消灭时效。
汇票持票人对汇票的出票人和承兑人的权利,自汇票到期日起2年内因不行使而消灭;见票即付的汇票、本票上的权利,自出票日起2年内因不行使而消灭;支票持票人对支票出票人的权利,自出票日起6个月内因不行使而消灭;持票人对前手的追索权,自被拒绝承兑或者被拒绝付款之日起6个月内因不行使而消灭;持票人对前手的再追索权,自清偿日或者被提起诉讼之日起3个月内因不行使而消灭。
二、利益返还请求权1.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概念和性质。
在第一节阐述“票据法上的非票据关系”时提到,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关系属于票据法上的非票据关系。
这一关系产生票据当事人的利益返还请求权,由于其并非产生于票据法上的票据关系,所以严格来说,利益返还请求权并不属于票据权利范畴。
遇到保险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成立要件有哪些核心内容:票据权利丧失后,持票人可以行使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
而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成立要件有哪些?票据上的权利曾有效存在过,票据上的权利是因时效届满或手续的欠缺而消灭,偿还义务人限于出票人和承兑人等。
接下来赢了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又称利益偿还请求权、或受益偿还请求权,是指票据权利因超过票据权利时效或保全手续欠缺而消灭时,持票人对出票人或承兑人在其所受利益的限度内,请求返还该利益的权利。
概念学界一般认为,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存在是基于丧失票据权利的持票人与因权利的丧失而无须履行义务的出票人或承兑人之间的利益失衡状态。
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成立要件票据利益偿还请求权需符合一定的条件方能成立。
根据国内外法学界通说,利益返还请求权需要符合以下要件:1、票据上的权利曾有效存在过持票人的利益偿还请求权是因为票据而生,所以持票人的票据权利必须曾经有效存在过。
如果票据从一开始就是无效票据,如票据欠缺法定记载事项,没有权利也就根本谈不上有请求偿还利益的权利或者若持票人取得该票据是出于恶意的,也没有利益偿还请求权可言。
2、票据上的权利是因时效届满或手续的欠缺而消灭如果票据权利没有丧失,那么持票人就可直接行使票据权利,而不必行使利益偿还请求权。
因此,票据权利已经丧失,是利益偿还请求权成立的前提。
但票据权利丧失的原因是票据权利时效届满或手续欠缺,如果因其他原因丧失票据权利,如因债务被免除或票据遗失而被他人善意取得,则不构成利益偿还请求权的发生要件。
至于持票人对权利的丧失是否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不影响利益偿还请求权的行使。
3、出票人或承兑人因持票人票据权利的消灭而受有额外利益利益偿还请求权的标的,是指出票人或承兑人因票据权利丧失而实际受有的利益。
所以,如果只有票据权利的丧失,而没有出票人或承兑人因持票人票据权利的丧失而受有利益,那么,利益偿还请求权就不能成立。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与票据解释15条摘要:一、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概念及分类二、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法律规定三、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适用范围与条件四、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五、票据解释15 条对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影响正文:一、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概念及分类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是指持票人因票据被盗、骗取、冒领、丢失等原因丧失票据占有后,请求返还票据所产生的权利。
根据不同的取得方式,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可分为无对价取得票据的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和恶意取得票据的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
二、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法律规定我国《票据法》并未明确规定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但从有关票据的善意取得和背书连续的规定来看,并不否定此种权利。
在行使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时,权利人只能依《民法通则》的规定,而无票据法的根据。
三、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适用范围与条件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权利人是因某种原因而丧失对票据占有的票据原持票人。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义务人是以恶意或重大过失而占有票据的人,亦即票据的无权占有人。
适用范围包括:无对价取得票据的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和恶意取得票据的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
四、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为两年。
自权利人知道票据被盗、骗取、冒领、丢失等原因丧失票据占有之日起计算。
五、票据解释15 条对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影响票据解释15 条对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了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概念和法律地位,为权利人主张此项权利提供了法律依据。
2.规定了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有助于权利人判断自己是否具备行使此项权利的条件。
3.规定了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提醒权利人要在规定的时效内行使权利,否则将丧失胜诉权。
总之,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是持票人在丧失票据占有后请求返还票据所产生的权利。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论纲关键词: 票据利益/票据利益返还/票据基础关系内容提要: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是一种游走于票据权利与票据原因债权、票据法与民法的一种权利。
该权利旨在平衡票据当事人的利益,其行使要满足的要件包括主观的和客观的,其行使效果为返还票据利益,其实行“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其诉讼时效适用民法的规定。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存在不是对票据原因债权的排除。
一、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性质对于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性质,在我国司法实务中,法院有不同的看法。
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佛山市南海松岗石碣新力五金塑料厂与梁志伟其他纠纷案”中认为:“利益返还请求权从本质上,是种不当得利的债权,它以出票人因持票人票据权利的丧失而取得利益为条件……”。
而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在北京益美昌盛商贸XXX诉吕海涛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纠纷案中这样认定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性质:“根据法律规定,持票人因超过票据权利时效或者因票据记载事项欠缺而丧失票据权利的,仍享有民事权利,可以请求出票人或者承兑人返还其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
这里所提到的民事权利就是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因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本身就是持票人的一种权利。
它既不是票据权利,也不是一般民事权利,而是票据法律制度中所称的“票据法上的权利”。
它是票据法基于衡平观念所特别规定的一种请求权。
”司法实务中对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性质认识的分岐,背后隐藏的是学者之间对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性质的众说纷纭。
对此有票据上的权利说,有损害赔偿请求权说,有票据上的残存物说和票据权利的变形物说,还有特定请求权说。
通说认为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属于票据法所规定的特别请求权。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不是依票据行为产生的,而是在票据权利因障碍而无法行使之时才发生的问题,因而不属于票据权利,而只是票据权利内容以外的其它问题。
[1]它既不能以背书方式转让,也不能将从属于票据上的各种权利当然延续归于它身上。
[2]笔者认为,从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设置的目的和构成要件上来分析,其属于票据法上的特别请求权,应当没有问题;从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理论根源和系统分类来看,其行使以相对人受有利益为必要,以维系法律制度的衡平为目的,因而断言其缘起于民法上的不当得利请求权,也说得过去。
论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兼评我国票据法第十八条【摘要】我国票据法对利益返还请求权的规定,在学界一直存有较大的争议。
现以票据法第18条为切入点,比较分析各国对利益返还请求权的立法例,票据权利之行使以及权利性质等问题,从而提出对票据法第18条的修改建议,加深对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理解。
【关键词】利益返还;请求权;票据权利我国《票据法》第十八条规定:“持票人因超过票据权利时效或者因票据记载事项欠缺而丧失票据权利的,仍享有民事权利,可以请求出票人或者承兑人返还其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
”然而这一条关于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规定却过于概括,并未明确票据利益返还请求的性质以及涉及该权利的权利与义务人,所规定的偿还利益范围在学界均存有较大的争议。
一、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之立法例目前,日内瓦统一票据法和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票据公约草案中都未对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进行规定。
而大陆法系的大多数国家的票据法都对利益请求权进行了规定,一般认为该制度最初由德国所创立,《德国汇票和本票法》第89条第一款规定:“如出票人或承兑人的票据债务由于时效而消灭或因持票人怠于进行为维护票据权利所必不可少的处理而免除,则只要其可能从持票人的损失中获得利益,仍然队票据的持票人负有义务;索回不当得利请求权在票据债务消灭的3年后失效。
”《日本汇票和本票法》第85条规定:“汇票、本票的权利虽因手续欠缺或失效而消灭,持票人仍可请求发票人、承兑人或背书人在其现受利益限度内予以偿还。
”[1]台湾地区《票据法》第22条第4款规定:票据上之债权,虽依本法因时效或手续之欠缺而消减,持票人对于发票人或承兑人,于其所受利益之限度,得请求偿还。
[2]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例相比,我国《票据法》第十八条将利益返还请求权规定为持票人仍享有的一种“民事权利”,将持票人或承兑人所返还的利益规定为“其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而未将其限制在所受利益的范围之内。
二、关于票据利益返还请求之行使(一)票据利益请求权人根据第十八条之规定,利益返还请求权主体为票据权利丧失时的持票人,该持票人应做扩大解释,即不仅包括通过连续背书取得票据的最后被背书人,没有背书的付款人,由于履行被追索义务而取得票据的持票人、背书人、保证人以及因其他法律行为而获得票据的持票人,还应包括权利人因票据丧失等原因没有现实持有票据的情形。
论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兼评我国票据法第十八条作者:章莉莉来源:《法制博览》2012年第08期【摘要】我国票据法对利益返还请求权的规定,在学界一直存有较大的争议。
现以票据法第18条为切入点,比较分析各国对利益返还请求权的立法例,票据权利之行使以及权利性质等问题,从而提出对票据法第18条的修改建议,加深对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理解。
【关键词】利益返还;请求权;票据权利我国《票据法》第十八条规定:“持票人因超过票据权利时效或者因票据记载事项欠缺而丧失票据权利的,仍享有民事权利,可以请求出票人或者承兑人返还其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
”然而这一条关于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规定却过于概括,并未明确票据利益返还请求的性质以及涉及该权利的权利与义务人,所规定的偿还利益范围在学界均存有较大的争议。
一、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之立法例目前,日内瓦统一票据法和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票据公约草案中都未对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进行规定。
而大陆法系的大多数国家的票据法都对利益请求权进行了规定,一般认为该制度最初由德国所创立,《德国汇票和本票法》第89条第一款规定:“如出票人或承兑人的票据债务由于时效而消灭或因持票人怠于进行为维护票据权利所必不可少的处理而免除,则只要其可能从持票人的损失中获得利益,仍然队票据的持票人负有义务;索回不当得利请求权在票据债务消灭的3年后失效。
”《日本汇票和本票法》第85条规定:“汇票、本票的权利虽因手续欠缺或失效而消灭,持票人仍可请求发票人、承兑人或背书人在其现受利益限度内予以偿还。
”[1]台湾地区《票据法》第22条第4款规定:票据上之债权,虽依本法因时效或手续之欠缺而消减,持票人对于发票人或承兑人,于其所受利益之限度,得请求偿还。
[2]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例相比,我国《票据法》第十八条将利益返还请求权规定为持票人仍享有的一种“民事权利”,将持票人或承兑人所返还的利益规定为“其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而未将其限制在所受利益的范围之内。
浅析票据法上的利益返还请求权
法学院1304班 2013101199 刘敏序号09
利益返还请求权,又称利益偿还请求权、利得偿还请求权,即当持票人的票据权利因时
效或欠缺一定的手续而消灭时,该持票人对于出票人或者承兑人在其所受的利益限度内有请
求返还的权利。我国《票据法》第18条对此项权利作出了规定:持票人因超过票据权利时
效或者因票据记载事项欠缺而丧失票据权利的,仍享有民事权利,可以请求出票人或者承兑
人返还其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下文将从学理上和票据法18条规定上简要阐释
对利益返还请求权的理解。
一、立法理由
我们说,票据法所要保护的法益最重要的就是持票人的利益,而利益返还请求权正是保
护持票人利益的一种形式,通说认为利益返还请求权的设立是由于票据的时效期间短,追索
权保全手续严格,持票人的票据权利很容易丧失,而票据债务人却会因原因关系或资金关系
得到对价而免于负担票据责任这样一种不平衡的情况的出现,为了保全持票人的权益,达到
一种利益衡平的效果所设立的。但是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保护持票人的利益是否可以通过延
长票据的时效期间或者放宽追索权的保全手续而实现呢?其实,既然立法上规定了短期的时
效期间和严格的追索权保全手续,那么也自然有其理由。我们说,票据是一种见票即付的凭
证,它是替代金钱给付的一种方式,流通性很强,因而会出现多次背书转让的情况,也就是
会涉及到多个债权人债务人,在没有兑付之前权利义务都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那么为了
尽快稳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状态,使票据权利尽快得到实现,因此我们所规定的票据时
效较短。追索权也是如此,票据的无因性和基础关系与票据关系的抗辩切断的特征使票据权
利人始终处于一个优势的地位,且追索权本身就是给予票据权利人的二次请求权,允许其在
承兑时被拒绝的情况下依法向其前手请求偿还票据金额及其他金额,因此追索需要严格的程
序条件来限制票据权利人泛滥地行使追索权,防止票据债务人的权益被侵害。因此严格的追
索保全制度的规定是十分必要的。那么鉴于此,若出现票据权利人怠于行使票据权利而使票
据权利丧失的情况,票据权利人又无法以基础关系来对抗票据债务人,就会使承兑人或者票
据债务人坐享时效收益,尽管票据权利人怠于行使票据权利与其自身过错也有关系,但其过
错不能已经导致其丧失票据权利,而法律为了达到一个衡平的状态,赋予其一项利益返还请
求权来降低损失的风险也是无可厚非的,综上,我认为,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存在还是有其必
要性的。
二、性质
关于票据法上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性质界定,一直以来在学理界都十分有争议。主要有新
票据权利说、票据权利残留物说和票据权利变形物说、损害赔偿请求权说、不当得利请求权
说、票据法特别规定请求权说、不当得利请求权说等等。那么,结合我们国家的立法例以及
我国的司法实践,我们认为,利益返还请求权是一项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那么如何来理
解这种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呢?首先,可以明确的是这项权利在票据法中有规定,但其又
并非为票据关系中的权利,它是在票据权利丧失后的一项救济权利。票据法中将这种权利描
述为“民事权利”,类似于债权请求权,我们认为这种描述是不恰当的,民事权利首先是要
规定在民法中,而此处票据法中规定的权利称其为民事权利不太恰当;其次,民事权利是基
于一定的民事法律行为而产生的,而利益返还请求权存在于持票人与出票人或者承兑人之间,
其二者并没有什么合同、侵权等法律行为发生,且如果几经背书之后到持票人手中,那么持
票人与出票人之间就更无什么民事法律关系可言了,因此,直接将这种票据法上的权利归结
为“民事权利”是不恰当的,只能说这是一种类似于民法上债权请求权的一项票据法上的权
利。又因为这种权利的行使发生在票据关系之外,发生于票据权利丧失之后,因此,我们不
妨将其看作是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
三、适用条件
第一,票据权利要曾经真实有效的存在过。由于利益返还请求权是因票据权利消灭引起
当事人间利益失衡,为使票据权利人得到救济而由法律赋予的权利,其基础当然是票据权利有
效成立并存在。但是我国票据法规定是“持票人因超过票据权力时效或者因票据记载事项有
欠缺而丧失票据权利”,此处“票据记载事项有欠缺”表述是存在问题的,如果是必要记载
事项的欠缺,那么票据自始无效,票据权利也就自始不存在,又何来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救济
问题呢?空白记载在票据在我国是无效票据,是不存在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基础的。
第二,票据因时效或者手续欠缺而丧失。票据权利因何种原因丧失是利益返还请求权上
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过于宽泛的规定丧失的原因,使票据权利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行
使利益返还请求权向承兑人或者出票人请求权益,那么对权利人的保护难免有矫枉过正之嫌。
以世界各国通行的法例来看,一般是要限制在因时效或者手续欠缺而导致的权利丧失之内,
单纯的丧失票据去法院行使公示催告程序主张权利即可。
第三,承兑人或者出票人受到了对价利益。利益返还请求权的设立原因就是基于债务人
受到了实际利益而尚未支付对价这样一种不衡平的情况的产生。出票人签发票据支付资金,
是基于其收到了票据权利人所支付的对价利益,因此需要对权利人丧失权利给予救济,因为
权利人已经支付了对价。如果出票行为是基于赠与等不需要票据权利人支付对价的行为,那
么我们说,原则上是不能适用票据的利益返还请求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