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五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姓名一、单项选择题(23×2分=46分)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起止时间是( C )A、1949年—1953年B、1952年—1956年C、1953年—1957年D、1950年—1954年2、正式把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列为国家发展战略是在( C )A、新中国成立时期B、解放前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3、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进行( A )A、重工业建设B、农业建设C轻工业建设D、文化建设4、2006年7月,青藏铁路正式通车。
青藏公路是什么时候通到“世界屋脊”的(A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B、大跃进时期C、文革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5、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中采用公私合营办法改造的是(B )A、个体农业B、资本主义工商业C、个体手工业D、国营企业6、“开着一辆解放牌汽车,奔驰在青藏公路上”,这种情景最早会出现在( D )A、抗美援朝时期B、“文化大革命”时期C、“大跃进”时期D、“一五”计划完成后7、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准确含义是( C )A、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合作社C、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D、把工商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8、农业合作化和土地改革最大的不同是(B )A、受到农民的欢迎B、对所有制进行了改变C、促进了农业生产得到增长D、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9、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C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10、东北工业基地的形成,直接反映了( B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顺利完成B、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C、改革开放重振东北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就辉煌11、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改变这种局面始于(B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B、“一五计划”成功实施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改革开放顺利进行12、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我国仍然没有的是( C )A、飞机制造业B、汽车制造业C、电子制造业D、机床制造业13、1956年,长春一汽生产了第一辆国产汽车,被命名为(C )A、东风牌B、红旗牌C、解放牌D、胜利牌14、“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的第5课三大改造,主要介绍了我国在1953年至1956年进行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本课内容是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习三大改造,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过程和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我国新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和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深化。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三大改造的时间、内容和意义,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历程。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通过对三大改造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及其意义。
2.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历史学习的真实感。
2.案例分析法:以三大改造的具体案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探讨。
3.讨论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制作PPT。
2.设计好讨论问题和思考题。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农村的旧貌,引发学生对农村改革的思考,从而导入对三大改造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三大改造的时间、内容和意义,让学生对三大改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三大改造的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三大改造的意义。
4.巩固(5分钟)学生回答PPT上的思考题,巩固对三大改造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三大改造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重要环节?三大改造对我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三大改造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的重要地位。
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1、国家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系统的构成:基本经济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及各方面系统体制等详细制度构成3、增强迫度建设的意义:关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至关重要,完美和发展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人民的幸福安康、社会的和睦稳固、国家的长治久安。
★基本经济制度(理解)★1、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必背)(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发展。
(2)以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派方式并存。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系统★2. 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形式有哪些?(1)国有经济(2)集体经济(3)混淆全部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3.国有经济与集体经济的实质差别是什么?(1)国有经济的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全部。
(2)集体经济的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全部。
4.我国除公有制经济外,还有哪些经济形式?非公有制经济:( 1)个体经济;( 2)私营经济;( 3)外资经济5.我国如何对待不一样经济形式?绝不摇动稳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绝不摇动鼓舞、支持、指引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6. 我国有哪些分派方式?(1)现阶段,我国坚持以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派方式并存(2)让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因素参加收入分派,由市场评论贡献,按贡献决定酬劳。
(3)获得社会保障收入。
(4)获取社会公益事业的帮助。
7.按劳分派的内容: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一定参加劳动;在作了必需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所供给的劳动(包含劳动数目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派,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在现阶段,要侧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强劳动者酬劳。
7.市场经济的内涵市场经济系统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经济系统。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产生多少,主假如经过价钱、供求、竞争体制来调理。
市场体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8.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系统有什么作用?(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系统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联合起来,充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5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一】前段分析教学目标: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所取得的成就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3.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教学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二】课堂进行时文本资料:(一)“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中国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一五”计划,是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
它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
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要求,“一五”计划所确定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
(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
该宪法除序言外,分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力和义务以及国旗、国徽、首都,共4章106条。
该宪法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革命与建设的经验,充分反映了中国历史的状况和过渡时期的特点,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
它的制定与实施,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初步基础,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保障。
第5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教案一:教学目的: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等基本任务。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1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知道三大件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二、教学重、难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三大改造的完成。
三、教学过程;1、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采取老哪些措施?结果如何?学生讨论之后教师指出: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后,为把我国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导入新课1、教师用多媒体显示:1952年中、印、美人均钢和电产量对照表.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中国重工业基础簿弱,远远落后于美国,也落后于印度。
2、教师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问:面对这种情况,你当时是党中央经济建设的顾问,你将怎样确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3、学生阅读教材之后回答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4、教师进一步提问:“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特点是什么?5、结论:基本任务——○1优先发展重工业,力求农、轻、重、商协调发展;○2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教师提问:提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哪些重大成绩?(引导学生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归纳教材内容。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们在:○1工业上:建设项目达一万多个;○2交通运输业上:康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武汉大桥提前通车等;○3全国农民平均收入比952年增加近30%.6、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武汉长江大桥(一)(二)(三)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汽车出厂(四)青藏公路7、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A、大会召开的背景: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时期;B、时间:1954年;C、地点:北京;D、会议的主要内容: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