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太奇与真实的辩证关系——从苏联蒙太奇学派看蒙太奇与真实的关系
- 格式:pdf
- 大小:177.19 KB
- 文档页数:2
苏俄电影发展史一,苏联早期电影1.库里肖夫效应库里肖夫效应是一种心理效应,是指库里肖夫这位苏联电影工作者在十九岁的时候发现一种电影现象。
库里肖夫由此看到了蒙太奇构成的可能性、合理性和心理基础,他认为造成电影情绪反应的并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单个镜头只不过是素材,只有蒙太奇的创作才成为电影艺术。
著名的“库里肖夫效应”是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的有力证据。
普多夫金曾对这个试验作了如下描述:“我们从某一部影片中选了苏联著名演员莫兹尤辛的几个特写镜头,我们选的都是静止的没有任何表情的特写。
我们把这些完全相同的特写与其它影片的小片断连接成三个组合。
第一个组合是莫兹尤辛的特写后面紧接着一张桌上摆了一盘汤的镜头。
第二个组合是使莫兹尤辛的镜头与一个棺材里面躺着一个女尸的镜头紧紧相连。
第三个组合是这个特写后面紧接着一个小女孩在玩着一个滑稽的玩具狗熊。
当我们把这三种不同的组合放映给一些不知道此中秘密的观众看的时候,效果是非常惊人的。
观众对艺术家的表演大为赞赏。
他们指出:“莫兹尤辛看着那盘在桌上没喝的汤时,表现出沉思的心情;他们因为莫兹尤辛看着女尸那幅沉重悲伤的面孔而异常激动;他们还赞赏莫兹尤辛在观察女孩玩耍时的那种轻松愉快的微笑。
但我们知道,在所有这三个组合中,特写镜头中的脸都是完全一样的。
”库里肖夫由此看到了蒙太奇构成的可能性、合理性和心理基础,并创立了“电影模特儿”等理论。
他得出的结论是,造成电影情绪反应的并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单个镜头只不过是素材,只有蒙太奇的创作才成为电影艺术。
他提出了积极的创作纲领:影片的结构基础不是来自现实素材,而是来自空间结构和蒙太奇。
2.苏联蒙太奇学派A蒙太奇理论:蒙太奇不仅是将各个拍摄下来的片段加以联接使观众对连续发展着的动作获得完整印象的表现手段,而且是将各种现象的隐蔽的内在联系变成明显可见不言自明的最重要的艺术方法。
B苏联蒙太奇学派【名词解释:苏联蒙太奇学派】20世纪20年代,以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维尔托夫、库里肖夫等为代表的一批人,受到革命斗争现实的鼓舞,力求探索新的电影表现手段来表现新的革命内容,他们将实验的重点放在蒙太奇的运用上。
浅谈“蒙太奇”手法及其在电影中的应用前言“蒙太奇”是经典电影理论时期的一项重要的理论和电影拍摄手法,“蒙太奇”手法的产生及应用可谓是电影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时刻,其大大的丰富了电影的形式、节奏感和情感表达,使得电影更加生动真实,也让观众更加感同身受,几乎渗透到了一部电影的各个镜头表达。
此文,将对“蒙太奇”进行简要的介绍,通过浅谈“蒙太奇”是什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有哪些种类?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和效果?最后通过结合电影来进行分析,加深大家对于“蒙太奇”手法的理解。
一、关于“蒙太奇”的简介“蒙太奇”(法语:Montage)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
经常用于三种艺术领域,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地拼贴剪辑手法。
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被广为运用。
蒙太奇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一是画面剪辑:由许多画面或图样并列或叠化而成的一个统一图画作品;二是画面合成:制作这种组合方式的艺术或过程。
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
但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
凭借蒙太奇的作用,电影享有时空的极大自由,甚至可以构成与实际生活中的时间空间并不一致的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
蒙太奇可以产生演员动作和摄影机动作之外的第三种动作,从而影响影片的节奏,使电影艺术家可以大大压缩或者扩延生活中实际的时间,造成所谓“电影的时间”,而不给人以违背生活中实际时间的感觉。
二、“蒙太奇”的发展历程(一)第一阶段:电影诞生-科学活动的照相术。
一个镜头是整个影片,没有分切和组合。
当卢米埃尔兄弟在19世纪末拍出历史上最早的影片时,他是不需要考虑到蒙太奇问题的。
因为他总是把摄影机摆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即全景的距离(或者说是剧场中中排观众与舞台的距离),把人的动作从头到尾一气拍完。
后来,发现胶片可以剪开、再用药剂黏合,于是有人尝试把摄影机放在不同位置,从不同距离、角度拍摄。
蒙太奇在电影中的作用——蒙太奇的涵义蒙太奇一词,原本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它本是一个建筑学上的术语,意为构成、装配。
后来随着电影拍摄和制作手法的不断发展,法国的的学者路易·得吕克将此概念引入到电影作品的创作中来,主要是为了表现电影手法在构成、衔接、组装、合成方面的运用。
现在这个词,已经成为世界电影通用的一种电影术语了。
它与长镜头并列被称为改变电影历史的两把“双刃剑”。
一、蒙太奇的发展及特质蒙太奇的发展大致可分為下面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蒙太奇。
最初的电影是固定摄影机的,像是1895年法国卢米埃拍的《女工下班》,把摄影机固定在工厂大门口,拍摄女工下班的情景,片长约一分鐘,一次拍成,没有所谓的蒙太奇可言,但后来在拍摄新闻时,因為胶片不够长或其他因素被迫中断,打破了固定视点和连续拍摄的惯例,这种偶然的突发状况,產生了最原始的蒙太奇。
1895年卢米埃尔曾拍摄四部各一分鐘的短片:水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拯救受难者。
当放映机改进后,这四部连接起来,成為一部有戏剧段落的影片,已具蒙太奇的雏形。
第二阶段,早期蒙太奇。
英国杰姆斯‧威廉在1900年拍摄《中国教会被袭记》,此片打破了固定视点的拍法,将同时发生在两个地方的事件交替出现。
到了斯密士的《玛丽‧珍妮的灾祸》又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摄影机紧跟着女主角,根据剧情需要而改变视点,从此摄影机可像人的眼睛一样自由的移动,產生了真正的蒙太奇。
第叁阶段,蒙太奇技术之集大成者。
美国导演格里菲斯是真正有系统的、全面的运\用蒙太奇,使电影语言向前迈出决定性的一步。
他总结前人的经验,对事件、动作、连续时空进行分解,选择事件和动作的若干要点,以中景、全景、远景等展现空间关係,以近景、特写强调细节和重点,再将这些镜头按连贯性及同时性的原则加以剪辑,其省略的部分由观者的经验自行连结,形成电影叙事的基本形式。
他的主要贡献是将影片的构成单位由场景变為镜头,并创造了地点、时间、动作的叁多样律,他的摄影机可以随心所欲的描写古今中外,像小说家的笔一样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