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与蒙太奇电影美学理论 影视美学课件及复习要点
- 格式:ppt
- 大小:512.50 KB
- 文档页数:14
《影视美学》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全面认识20世纪60年代之前电影美学理论的代表流派,系统掌握各个理论流派的产生背景、主要思想及其特点,对早期电影艺术的发展状况与电影美学理论的发展流变之间的关系要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从而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20世纪60年代之前)第一节早期电影美学理论第二节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与蒙太奇电影美学理论第三节好莱坞戏剧化电影与类型电影理论第四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纪实美学!第五节法国“新浪潮”与现代主义电影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早期电影美学理论的主要流派和理论贡献(重点)1、识记:(1)电影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闵斯特堡、阿恩海姆)及其主要观点(2)电影文化学的代表学者(巴拉兹)及其主要观点2、理解:(1)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对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影响(2)先锋派电影运动的美学主张(二)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的主要概念、核心思想及其发展阶段(重点)1、识记:《(1)蒙太奇的完整内容与概念内涵(2)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3)“电影眼睛派”与“库里肖夫效应”的含义(4)普多夫金对电影蒙太奇的分类2、理解:(1)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的核心思想与理论贡献(2)普多夫金与爱森斯坦在蒙太奇理论上的异同3、应用:蒙太奇美学的总体特征及其对电影艺术发展的贡献和价值(三)好莱坞戏剧化电影的美学观与类型电影的概念、特征(重点)1、识记:(1)“戏剧化电影”的含义((2)“类型片”的含义(3)好莱坞类型片的分类2、理解:(1)戏剧化电影的美学特征(2)新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点(3)从观众审美心理的角度看好莱坞类型电影的产生(四)纪实性电影美学的主要代表及其核心思想(次重点)1、理解:(1)巴赞的电影影像本体论与电影语言进化观(2)克拉考尔的“物质现实复原论”的核心思想与基本特点2、应用:纪实性电影美学总体特点与理论局限¥(五)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产生背景与美学特征(次重点)1、识记:“新浪潮”电影的概念2、理解:(1)法国电影的“新浪潮”与“左岸派”产生的社会根源与思想根源(2)“新浪潮”与“左岸派”电影的美学倾向(六)欧洲现代派电影的美学特征(次重点)1、识记:“现代派”电影的概念2、理解:(1)西方现代主义哲学一美学思潮对现代派电影的影响(2)现代派电影美学在电影的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段上所进行的探索(七)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电影美学观(一般)(1、识记: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美学革命2、理解:柴伐梯尼在电影美学理论上的贡献与局限第二章现代电影美学理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20世纪60年代以后电影美学理论的主要流派,系统掌握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美学特征及其发展流变,深入理解传统电影美学理论与现代电影美学理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一、作业题:蒙太奇理论、长镜头理论、影评、(法、德、意)电影概述、港台地区电影史概述。
1、蒙太奇理论:1)概念:镜头的剪辑与组合2)作用:叙事、创造新时空、创造新含义、创造节奏、表现情绪与情感。
3)分类:叙事蒙太奇;艺术蒙太奇;蒙太奇思维。
4)发展:单镜头(卢米埃尔兄弟)—叙事(鲍特)—交叉(格里菲斯)—苏联蒙太奇学派—电视编辑—数字化编辑2、长镜头理论:一种写实主义理论。
代表人物:电影理论家与影评家安德烈·巴赞和德国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
巴赞的长镜头理论主要表现在:1)电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2)场面调度(镜头内的蒙太奇)。
3、专业影评模板:1)反响;2)主题思想;3)风格特点;4)叙事结构;5)视听语言:视觉(造型、光影、构图、色彩),听觉(语言、音响、音乐),声画关系;6)制作人员;7)商业与艺术;8)片名,片尾等;9)细节;10)反面。
对于前几个方面给大家一个例子:《这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影评。
反响:经典获奖影片。
主题思想:人类永恒,战争对个人的影响,有由个人映射战争。
风格特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风格,戏剧性差,散文性强。
叙事结构:顺叙式,中间穿插倒叙和插叙。
4、(法、德、意)电影概述、港台地区电影史概述。
关于这类题,如果考到,答题思路:以时间为线索,每个阶段的特点,电影运动,著名导演及代表作简要说明即可。
如果实在不会,可以根据自己平时观影经验结合上课印象按自己的理解或个人观点分析一下该国的影视特点,但是一定要写,不要空白交卷,主要是为了尽量给分数,避免挂科。
法国电影史简述:(1)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放映其摄制的最早一批电影短片《工厂大门》《水浇园丁》《火车到站》《婴儿午餐》,标志电影的诞生。
(2)一战后—1928年,在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冲击下,出现电影革新运动,先锋派电影思潮:表现主义、印象主义、狭义先锋派。
(3)20年代,“印象派”,特点:不注重影片的故事情节,着重创造氛围,以风景或背景作为影片中的重要角色,追求造型美、新奇的视觉形象和新颖的拍摄角度。
影视美学彭吉象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第一节早期电影美学理论(一)电影心理学的出现雨果·闵斯特堡(1863-1917)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在1916年,出版了《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首次从电影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电影是一门艺术。
闵斯特堡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电影的经验感知入手,尤其是从视知觉的生理和心理角度,来分析和解释了电影影像的深度感和运动感,并且提出机械的复制现实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并且通过电影和戏剧、摄影的区别,论证了电影确实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闵斯特堡指出:“我们的美学兴趣集中到这样一点,就是电影通过什么手段来影响观众的心灵。
我们用这种方式来看待电影,起初就凭着这样一种纯粹心理学的兴趣,研究在我们的电影经验中,究竟是哪些本质的东西打动了我们的心灵。
我们现在完全把戏剧理论搁置一边,因为假如从戏剧出发,去寻找电影除了作为逼真的代用品外对戏剧有些什么补充的话,我们就会走进死胡同。
我们应当把电影艺术看'做是完全立足于它自身基础之上的,从而排除所有戏剧的干扰,来分析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对我们产生效力的心理进程。
”正是出于这样的理论思考,闵斯特堡着重研究了观众对电影影像感知的各个方面,包括深度感、运动感、注意力、记忆和想象、情感等等。
特别是深度感和运动感,可以说是电影影像感知的基础,也可以说是电影(包括后来的电视)所特有的一种全新的艺术知觉形式。
闵斯特堡指出,电影银幕是二维的平面,但观众却在看电影时感受到三维的空间。
"因而,如果把这种图像的平面性当作电影的基本特性,那就没有掌握住它的特性。
这种平面性确实是电影技术构成的一个客观部分,但并不是我们真正看到的电影演出的特征。
在看电影时,我们处在三维空间之中,影片上人物或动物的运动,都立即给予我们以强烈的深度感。
"闵斯特堡强调指出,观众之所以能在二维平面的电影银幕上感受到三维立体的电影空间,除了生理上、视觉上的原因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电影的运动,造成了观众一种独特内心体验,使得观众明明知道图像是平面的,但却不能排除对于深度的实际感受,就是因为电影画面上的各种运动使观众得到了银幕具有纵深感的印象。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流派的特点默认分类2007-09-03 15:41:08 阅读1236 评论2 字号:大中小订阅十月革命胜利不久,旧俄国的电影企业即被收归苏维埃政权。
以列宁“在所有的艺术中,对于我们,电影是最重要的”指示为行动纲领,前苏联电影艺术家改革了旧俄国电影以拍无聊的娱乐片为主的制片路线,电影开始担负起宣传、教育和组织人民的责任。
前苏联电影艺术家通过不断的实验和实践,以蒙太奇手段为主,拍摄了反映革命斗争的影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为世界电影这首交响乐谱写了华丽多彩的乐章。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的创立和发展应归功于库里肖夫、维尔托夫、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这四位艺术大师。
库里肖夫(1899—1970)早在1916年进入电影界之初,就开始致力于研究电影艺术的规律。
他在前苏联国立电影学校任教时建立“库里肖夫工作室”,带领学生进行剪辑实验。
1919年《党同伐异》冲破反苏封锁,进入电影学校课堂。
师生们反复观看此片,仔细研究格里菲斯大胆而细腻的剪辑手法,他们甚至重新剪辑影片的片断,观察由此产生的效果,以确定格里菲斯的剪刀舍此取彼的理由。
经过这番努力,库里肖夫和他的学生掌握了这位美国导演的剪辑规律,为日后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库里肖夫在课堂上所用的某些电影片断已成剪辑的经典之作,著名的“库里肖夫效应”就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库里肖夫是一位甘为人梯的良师,他不仅培养了包括普多夫金在内的一批优秀电影人才,还不遗余力地指导过维尔托夫拍摄新闻纪录片。
此外,爱森斯坦也深受其蒙太奇理论的启迪和影响。
库里肖夫的理论著作《电影导演基础》曾是新中国电影工作者和电影院校师生必备的参考书。
维尔托夫(1896-1954)是在领导编辑《十月革命周年纪念》(1918)这部新闻纪录片之后创立“电影眼睛”理论的。
他宣称电影摄影机犹如人的眼睛,它是万能的:“我是一只眼睛,一只机械眼睛……我从时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我协调宇宙中个别的或所有的点,由我主宰他们的立足之地。
电影画面是通过电影摄影机的镜头拍摄下来的,因此,画面的再现性和表现性首先是通过使用镜头来体现的,镜头的运用不仅代表了创作者的观念,同时也制约着观众的体验。
我们可以说电影是伴随着长镜头而诞生的,而蒙太奇的运用却使电影成为一门艺术。
长镜头与蒙太奇两种截然相反的艺术手段,给影视艺术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与表现力。
第一节长镜头和空镜头一、长镜头(一)长镜头的涵义长镜头是影视创作中比较重要的表现手段。
要想深入理解长镜头的涵义,必须先探寻长镜头本原含义上的美学概念。
所谓长镜头就是与蒙太奇相对而言的长镜头,其本原是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提倡的景深镜头。
巴赞在他的《蒙太奇运用的界线》一文中,对构成景深镜头的美学要素作了规定,即空间统一,同时展现两个以上动作。
后来的电影家们在此基础上,扩展了长镜头的艺术表现力,是长镜头的形态多样化。
因此长镜头在本原意义上扩展的概念是:在一个统一的时空里不间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或事件,这里包括两层意义。
一是长镜头都是单镜头,即银幕画面在时间延续过程中,没有切割时空,保持了时空完整性;二是在这个单镜头内展现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动作和事件,或表达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含义。
景深镜头即长镜头的本原形态景深镜头:是一种使画面由近至远都很清晰的镜头。
常用短焦镜头结合其他条件产生大景深效果,能够强化银幕的真实感和场景规模,从而保留了现实空间的完整真实。
把长段落镜头与景深镜头结合起来,就构成一种深焦距风格的长镜头。
巴赞所提倡的景深长镜头的主要特征是:(1)强调时空的完整性,银幕的空间真实在现实时间流程中展现,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真实感。
(2)景深长镜头带来多层次立体空间,能如实展现客观事物的多义性和透明性。
景深镜头根据空间透视原理,运用声、光、线条、色彩、构图、场面调度,造成大小、虚实、浓淡等各种对比,使画面具有纵深感,引导观众向画面深处探究。
其中常见的方法是采用多层次场景,使景物处于不同的位置,在同一镜头中显示出不同的景别。
影视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第一节早期电影美学理论1、(填空、选择)鲁道夫·阿恩海姆:是原籍德国的著名心理学家。
阿恩海姆作为第一位系统研究电影视觉表现手段的格式塔派心理学家,于1932年在德国出版了关于电影理论的专著《电影作为艺术》,后经多次修改于1957年以原书名重新出版。
在这部著作中,阿恩海姆从格式塔派心理学的立场出发,十分周密的分析了无声电影的艺术手段的一系列特点,严厉驳斥了电影不是艺术的错误观点,详细地论证了电影并不是机械地记录和再现现实的工具,而是一门崭新的艺术。
第二节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与蒙太奇电影美学理论1、(填空、选择)格里菲斯:美国著名电影导演,真正使电影成为“一门全新的艺术”,让“电影艺术上的这一革命性的新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出现于美国的好莱坞”(贝拉·巴拉兹语)。
尤其是格里菲斯的两部巨片《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和《党同伐异》(1916,第一部美国电影),不但标志着他事业的顶峰,而且充满了对电影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多方面的探索和追求。
真正使蒙太奇成为一种艺术手法的是美国导演格里菲斯。
他的《一个国家的诞生》中,交错的使用远景和大特写,使得片中有些画面富有史诗的情调,特别是其中的“平行剪辑”、“最后一分钟营救”等叙事手法影响巨大,成为经典叙事模式。
另一部影片《党同伐异》中,有意识地将影片分解成一系列不同的镜头,用全景、远景来介绍环境,用近景、特写来突出细节,并创造了镜头的快速交叉剪接。
这部影片由四个独立的故事组成,充分利用蒙太奇的时空跳跃性,完全突破了戏剧美学的“三一律”,从而在电影艺术史上开辟了一个新时代——蒙太奇的电影时代,它标志着电影作为一门全新的独立艺术登上了历史舞台。
2、(名词解释)蒙太奇理论:蒙太奇,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意是装配、构成,引申用在电影艺术里就是剪辑和组接。
库里肖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第一次把蒙太奇从电影技巧上升到美学的高度。
影视美学复习资料影视美学复习资料电影美学史部分:一、经典电影美学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前)第一节早期电影美学理论1阿恩海姆如何分析电影形象与现实象之间的根本差别?(P6)他为什么反对有声及色彩等电影技术的进步?P7-8)2贝拉·巴拉兹的电影文化学思想。
(名词解释:“可见的人类”P9)3先锋派电影如何向其他艺术学习。
P13-16第二节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与蒙太奇电影美学理论1蒙太奇的三个发展阶段和内涵的三个方面。
P182名词解释:库里肖夫效应P213名词解释:理性蒙太奇P224简答:普多夫对蒙太奇的分类。
P27-28第三节好莱坞戏剧化电影与类型电影理论1好莱坞戏剧化电影的主要特征。
P31-322美国西部片的三个阶段。
P36P40-423新好莱坞电影如何突破旧好莱坞戏剧化电影美学观。
第四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纪实美学1简述纪实性电影美学的发展过程。
(P43)2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两个主要口号(P44,45)及其纪实性美学追求的体现。
(P46-47)3名词:“木乃伊情结”(P49-50)、“现实的渐近线”(P50)4巴赞怎样分析景深镜头的美学意义。
(P50)5名词:“物质现实复原论”P53第五节法国“新浪潮”与现代主义电影1名词:“作者电影”理论P59—602“新浪潮”和“左岸派”在电影形式和语言上的突破与创新。
P613西方现代主义哲学—美学思潮对现代派电影的影响有哪些体现。
P63-70二、现代电影美学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后)第一节电影符号学1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概念:语言与言语;能指与所指;外延与内涵;聚类关系与组合关系。
P72-752名词:电影第一符号学P773皮尔士将符号分为哪三类,举例说明。
P804麦茨所说的“八大组合段”是哪八种。
P81-82第二节电影叙事学1普罗普所说的七种角色。
P862格雷马斯所说的六种角色。
P903名词:所知角度、听觉角度、视觉角度P93-945迪克所说的五种电影叙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