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要点(上)
- 格式:doc
- 大小:37.01 KB
- 文档页数:3
最新小学科学精品资料设计1(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 植物的叶和茎4. 叶的组成一、教学目标(一)态度、情感1.感受和体会植物的多样性,发展研究植物的兴趣。
2.能够乐于和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二)科学能力具有对叶的组成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和概括叶的组成的思维能力。
(三)科学知识1.知道一个完整的植物叶主要是由叶柄、叶片和托叶组成2.知道叶片是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
二、教学重点知道一个完整的植物叶主要是由叶柄、叶片和托叶组成。
三、教学难点感受和体会植物的多样性,发展研究植物的兴趣。
四、教具准备: (一)教师准备1.教师收集桃叶、珍珠梅叶、紫荆叶(分组)2.放大镜、红水、烧杯。
(二)学生准备 各种植物的叶子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一) 导入课程1.播放教师录制的录像(校园中的各种植物)2.有同学知道老师录的是什么吗?在哪录的?(早上录制时故意让学生看见)3.你能认出多少种植物来?谁来说说?4.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植物的奥秘观看校园植物录像学校的各种植物 有月季、牵牛花、杨树等 激发学生的兴趣(二)引导学生研究植物的叶子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1. 你看见植物的叶子能不能知道他们的名字?我们来试一试。
请大家打开书14页。
看看这五种叶都是哪种植物的?2.汇报:请同学说说(说完后,把这种能 学生看书,辨识植物学生把叶子激发学生猜植物的兴趣和欲望最新小学科学精品资料设计2植物的叶画在黑板上) 3.请大家欣赏的同时,看看这些植物的叶子有什么共同的地方?4.谁给大家说说?3.汇报:得出结论4.教师总结,看书14页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认识完全叶和不完全叶。
5.认识单叶和复叶,教师发放教师收集的桃叶、珍珠梅叶、紫荆叶。
请大家观察这些植物的叶有什么不同。
6.汇报:你发现什么了?7.教师讲解,叶子分单叶和复叶,单叶一个叶子有一个叶柄,复叶很多叶子一个叶柄。
看书15页,哪个是单叶,哪个是复叶?画在黑板上 学生欣赏、思考 都有叶片、叶柄、叶脉 看书学生分组观察有的叶子没有叶柄大豆、月季、国槐、香椿是复叶,杨树叶是单叶 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了解相关知识了解单叶和复叶 (三)引导学生研究叶片内部的构造(三)引导学生研究叶片内部的构造1.叶片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请大家用房大镜看看,按照观察3的方法进行观察。
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备用 科学是一门让我们了解自然界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世界和解释我们周围发生的现象。在四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许多不同的知识点。本文将为您概述这些知识点,以帮助您备课和复习。 一、物质的性质 物质是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在四年级上册科学中,我们将学习物质的一些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形状、硬度、透明度等等。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物质之间的差异。 二、溶解与不溶解 在四年级上册科学中,我们将学习溶解与不溶解的概念。溶解是指一种物质被另一种物质完全混合,并形成一个均匀的混合物。而不溶解则是指一种物质不能与另一种物质完全混合。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物质之间的溶解与不溶解的现象。 三、磁性物质 四年级上册科学中,我们将学习磁性物质的特点和性质。磁性物质是能够被磁铁吸引的物质,如铁、镍等。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和探究磁性物质的特性和行为。
四、电的传递 在本学期的科学课程中,我们还将学习有关电的知识。电是一种能量的形式,可以在电路中传递。我们将学习电路的基本构成和电的传递的原理。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电流的行为和电的传递过程。
五、声音的传播 在四年级上册科学中,我们将学习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性。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如空气、水等)传递到我们的耳朵。我们将学习声音的传播路径和传播速度,并通过实验来观察声音的传播行为。
六、空气的存在 在科学四年级上册中,我们还将学习空气的存在和性质。空气是我们周围的一种气体物质,它不具有颜色、味道和形状。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可以了解空气的存在和一些特性。
七、水的性质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在四年级上册科学中,我们将学习水的性质和一些特点。水有很多奇妙的性质,如透明、流动、稳定等。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水的性质和行为。 八、动植物的生长 四年级上册科学中,我们还将学习关于动植物的生长的知识。我们将学习植物和动物的生命周期以及它们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条件。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规律。 总结: 科学四年级上册中包含了许多有趣的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和世界的运作。同时,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能够亲自体验和发现这些知识点。希望这篇文档能够帮助您备课和复习,让科学成为孩子们喜爱的学科。
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要点1、空气要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即重量),空气能够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2、将纸团放在杯子底部,将杯子口朝下放入水中,纸不会湿,是因为杯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了,水不能进去,所以纸没有湿。
这个实验证明空气能占据空间。
3、空气枪是利用了压缩空气的弹性,给自行车轮胎充气以及气垫船都是利用了压缩空气的弹性。
4、空气受热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这是因为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冷热差异会造成空气的流动,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5、诸葛亮发明的“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热气球也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6、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含氧气(占21%),氮气(78%),其它气体(1%)。
可以利用小苏打和醋制取二氧化碳。
7、氧气能支持燃烧,在登山、潜水及医院城用到。
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可以作为一种灭火器。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是鉴别二氧化碳气体的一个方法。
8、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动物、植物和人的生活都离不开空气。
9、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工业排烟、汽车尾气排放、杀虫剂的使用,家里使用的一切消耗能源的物品及化学物质也在随时污染着空气。
10、保护与净化空气的一些做法:植树造林、节约能源、尽量利用公共汽车和自行车、使用无氟家用电器、禁烧秸秆、用液化气作汽车燃料等。
11在一杯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是先快后慢的。
12、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出物体的温度,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水烧开时的温度是100℃。
13、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止。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在固体中以热传导为主,在液体、气体中以热对流为主,太阳的热传递到地球上主要是以辐射为主。
14、不同物体的吸热性能和散热性能不一样:在获得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油的升温速度比水快;在同时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油的降温速度比水快。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打印
四年级上册的科学课程涵盖了多个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不仅帮
助学生建立起对自然科学的基本认识,还激发了他们对探索未知世界
的好奇心。
以下是本学期科学课程的一些核心知识点:
1. 植物的生长过程:学生们学习了植物从种子到成熟植株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的萌发、根茎叶的生长以及开花结果等阶段。
2. 动物的生命周期:学生们了解了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包括昆虫、
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出生、成长、繁殖和死亡等阶段。
3. 物质的三态变化:学生们探索了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换,包括熔化、凝固、蒸发和凝结等现象。
4. 地球和月球的关系:学生们学习了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包
括月球对地球潮汐的影响以及月相的变化。
5. 简单机械原理:学生们了解了杠杆、滑轮和齿轮等简单机械的工作
原理,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6. 能量的转换和守恒:学生们探讨了能量在不同形式之间的转换,例
如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以及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
7. 地球的内部结构:学生们学习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
和地核,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相互作用。
8. 天气和气候:学生们了解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学习了影响天气的
主要因素,如气压、温度和湿度,以及长期气候模式的形成。
9. 人体的消化系统:学生们探索了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包括口腔、胃、小肠和大肠等器官的功能。
10. 光的传播和反射:学生们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镜子和透镜。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周围的
世界,还能够培养出科学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四年级上册科学重点知识归纳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四年级上册科学主要内容包括生物、物理和化学三个方面的知识。
在这个学期里,学生将学习有关生物和物质的基本概念,以及一些简单的实验和观察方法。
在生物方面,学生将学习关于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知识。
他们将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对光照和水分的需求,以及植物通过什么途径吸收养分。
学生还将学习动物的不同特征和习性,以及动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探究动植物的生活方式,了解它们与人类和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
在物理方面,学生将学习一些简单的物质性质和运动规律。
他们将了解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的过程,以及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物体的重量和容积的影响。
学生还将学习一些简单的运动规律,如力的作用和密度的概念。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将探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了解物质的特性和行为。
在化学方面,学生将学习有关物质分子结构和化学反应的基本知识。
他们将了解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以及化学反应的反应条件和产物。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将探究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四年级上册科学的学习,学生将初步掌握生物、物理和化学三个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方法。
他们将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技能,为将来更深入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四年级上册科学涵盖了生物、物理和化学三个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将拓展对生物和物质世界的认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为未来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能在科学学习中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不断探索和发现科学的奥秘,成为未来的科学家和探索者。
【文章长度不足,是否需要继续撰写?】第二篇示例:四年级上册科学主要内容包括生物、物理和化学三个方面,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生命、物质和能量等多个方面。
在这学期的科学学习中,我们掌握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就来对四年级上册科学的重点知识进行一次总结归纳。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以下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整理:
1. 万有引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如水往低处流、物体掉落等现象。
2. 流体压力:浮力和压力的概念,浮力可以使物体浮起来,压力可以使物体变形。
3. 太阳的照射:太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光源,它的照射使地球变暖,提供光能。
4. 空气: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形的气体,空气有质量和体积,可以被压缩。
5. 大气和水的循环:大气和水的运动是造成天气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蒸发、降水、云、风等。
6. 电能的转化:电能可以通过电线传输,可以转化为光能、热能、声能等。
7. 动植物的群落:对生物的栖息环境和相互关系进行观察和了解。
8. 四季的变化:地球围绕太阳运动导致季节变化,包括春夏秋冬的特点和气候变化。
9. 身体的健康:注意保持健康的饮食、运动、卫生习惯,了解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10. 地球村的环境: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关注和保护家乡的自然环境。
以上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首师大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茎的组成》说课稿(一)一、说教材《茎的组成》是首师大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属于“植物世界”这一主题下的核心内容。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茎的组成及特征,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同时加深他们对植物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茎的基本组成,包括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掌握茎的主要特征,如节、叶、芽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学会归纳和概括茎的共同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植物世界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茎的组成及特征,包括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教学难点:茎的内部结构及其功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四、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植物的茎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茎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观察与探究:引导学生观察茎的外部形态,包括节、叶、芽等特征,并让他们记录观察结果。
接着,通过实验或模型展示茎的内部结构,让学生了解茎的木质部、韧皮部等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归纳与总结:让学生根据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归纳茎的共同特征和组成,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
4.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思考茎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以及茎与人类生活的联系,如茎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等,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1.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了解他们的掌握程度和存在的问题。
四年级上科学必背知识点全套
四年级上科学必背知识点全套:
一、物理
1. 点、线、面的基本认识:点是没有大小只有位置的物体,线是由无
数个点组成的,面是由无数个线组成的。
2. 一些常见的物体的形状及特征: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梯形等。
3. 关于力的基本概念:力是一种能使物体发生改变的作用,分为平衡
力和不平衡力。
4. 简单机械的认识:手轮、滑轮、斜面、杠杆、齿轮等。
二、化学
1. 水和空气的认识:水是天然的液态物体,由氢和氧原子组成。
空气
是氧气、氮气以及其他气体混合物,其中氧气的比例最高。
2. 物态变化的观察:液体的沸点和凝固点,固体和液体的化学反应等。
3. 常见的物质及其性质:铁、铜、铝等金属的特点,盐和糖的区别等。
4. 化学 Symbols 简介:元素的 Symbol 如 Fe 表示铁,Cu 表示铜等。
三、生物
1. 生命的基本结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人类的身体是由无数个细胞构成的。
2. 关于人类的认识:人类有自己的生命特征和形态特征,从生物学上来讲,人类是哺乳动物,和猩猩亲缘关系很近。
3. 生物的分类:动物和植物分为不同的分类,不同的动物和植物有不同的特征。
4. 食物链:食物链是一种描述生物之间关系的方法,包括食物的来源和互相依存的关系。
以上就是四年级上科学必背知识点全套的内容,通过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促进对科学的兴奋和发现。
四年级上册科学重点知识
一、空气污染
1、空气污染是一种由于工业排放、交通排放以及大气污染源(通常是
碳氢化合物)等等,把天然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升高而导致的负面环
境影响。
它是指在环境空气中,各种有机和无机物质的组成和浓度超
过其背景值,以及具有有害物质含量超过法律许可上限值。
2、空气污染49有多种类型,包括硫氧化物、颗粒物、二氧化硫、氟
废气、臭氧污染和化学污染物等。
空气污染会让环境空气更加恶劣、
对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威胁,比如会产生不良生物效应、破坏植物、
加剧气候变化以及损害人类健康,从而降低空气的质量。
三、森林
1、森林是一种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生物多样性,一般既包含
树木植物,又包含其他植物,如草本植物、苔藓植物等;焚自有一定
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征,其功能是提供栖息地、保护土壤、涵养水源、生成气体和碳储存等等。
2、森林有多种作用,它可以维护土壤湿润度,使得周围环境更加湿润;具有空气净化和水源维护作用,可以有效地连接土壤和水源,使污染
水源得到改善;经过森林意向恢复,土壤被湿润后,可以改善尘埃气
溶胶的悬浮情况,从而消除多种污染源。
科学4年级上册知识点
科学课程在四年级上册中涵盖了多个领域的基础知识点,包括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和地球科学等。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能够对自
然界的运作原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培养出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首先,生物学部分,学生们会学习到生物的基本特征,比如生物需要
营养、能够呼吸、排出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
此外,学生们还会了解到生物的分类,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以
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生存环境。
在物理学方面,学生们会接触到力和运动的概念,比如重力、摩擦力,以及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
学生们还会学习到简单机械,例如杠杆、
滑轮和齿轮,了解它们是如何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完成工作。
化学知识则包括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学生们会学习到物质是由原子和
分子构成的,以及它们如何通过化学反应形成新的物质。
学生们还会
接触到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
过程。
地球科学部分,学生们会了解到地球的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以及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现象,如火山爆发、地震和天气变化。
学生
们还会学习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它们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除了这些基础科学知识,四年级的科学课程还强调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包括观察、假设、实验和结论。
学生们通过动手实验和项目研究,能
够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并培养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四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点为学生们打开了探索自然世界的
大门,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科学课是培养学生观察力、思维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科学课程旨在引导他们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理解科学原理,并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以下是四年级科学上册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植物的生长- 植物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 植物生长需要的基本条件: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土壤。
- 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叶子吸收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换成氧气和葡萄糖。
2. 动物的分类- 动物的分类方法:根据动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进行分类。
- 常见的动物分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等。
3.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密度、硬度、熔点和沸点等。
- 物质的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4. 力和运动- 力的作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
-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5. 简单机械- 杠杆原理:力臂越长,所需施加的力越小。
- 滑轮系统: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以及滑轮组的省力原理。
6. 电和磁- 静电现象:摩擦起电的原理和现象。
- 电流和电路:电流的形成、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
7. 地球和宇宙-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 太阳系:太阳和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
8. 环境与生态-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污染、资源消耗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9. 科学探究方法- 观察:使用感官或工具收集信息。
- 实验:设计实验,控制变量,观察结果。
- 推理:基于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逻辑推理。
10. 安全与健康- 实验室安全规则:了解并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
- 个人卫生习惯: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疾病。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们不仅能够获得科学知识,还能够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一、运动着的世界1、风在吹、水在流、人在行、鱼在派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着的世界。
2、(搜集资料)(制作卡片)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二、动物运动会3、观察、模仿动物运动可以(上网查询、参观动物园、观察自己家院子里的小动物、看电视、看录像带、还可以讯问动物园的管理员、请教动物专家)4、动物的运动方式(飞行、行走、奔跑、跳跃、爬行、蠕动、游、蹦)5、动物的分类标准按食物分类: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动物按繁殖方式分类:胎生动物、卵生动物按生活环境分类:水生动物、陆生动物还可以按动物大小、颜色、栖息环境、冬眠、迁徙分类。
6、动物的种类很多,已经发现的动物大约有150多万利、它们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而且运动的速度、距离各不相同。
7、梏豹的奔跑速度最快,每小时•能跑145 千米,而一般的赛马每小时只能跑70千米。
8、在会飞的鸟中,飞行最高的要数秃鹰,飞行高度在9千米以上。
9、飞行距离最长的是海鸥,可从南极飞到北极,行程约20000千米。
10、游速最快的动物是旗鱼, 每小时可由108千米左右。
三、生命在于运动吊臂向上运动。
拉紧下牵引线,放松上牵引线, 吊臂向下运动。
4.彷生学是人模仿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原理,制造改善机械、仪器、建筑、工艺等科学。
5.我们的祖先受随风而转的飞蓬草的启发而发明了车轮。
6.科学家根据响尾蛇的热眼发明了“人造热眼”。
7.根据狗鼻子的构造发明了十分灵敏的“电子鼻”。
8.根据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发明了既省电又明亮的新型日光灯。
9 .根据齿形的茅草叶发明了锯。
10.在蝙蝠的超声波启示下发明了雷达。
11.根据鱼在水中游的启示发明了船。
12.受鸟的启示发明了飞机。
13.受蛋壳的启示发明了薄壳结构的屋顶。
14.受树根的启示发明了建筑用的钢筋15.2001年10月,我国第一条蛇形机器人研制并且实验成功。
它是一种能够模仿生物蛇运动的新型机器人。
16.蛇形机器人的作用?答:可以利用它在有粉尘、有毒的战场环境下,执行侦察任务;在地震、塌方及火灾后的废墟中寻找伤员;在狭小和危险的条件下探测和疏通管道等。
四年级科学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经历科学
1、 科学家发现水杉的研究过程是:
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证据)——提出猜想——进一步收集资料验证——得出结论
2、 科学家研究发现维生素B1时还经过了以下过程:
提出新问题——进一步调查和实验——提出新猜想——继续研究有了新的发现
3、16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对摆进行了研究发现: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
动越快。
4、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温度一般用温度计,-20℃是指是 度。
第二单元 植物的叶和茎
1、 一个完整的叶是由叶柄、叶片、和托叶组成的。少其中一部分的叫不完全叶。一个柄上
生有一个叶片的叫单叶(杨树、向日葵)。一个叶柄上生有片以上小叶的叫复叶(槐树)。
2、 叶片是由表皮、叶肉、叶脉组成的。表皮具有保护作用;叶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
要场所。叶脉是叶片骨架,又是叶片中的运输管道,叶脉的形态特点对鉴定植物有很大
的价值。
3、 按叶片的形状分类有针形(松树)、条形(柳树)、带形(玉米)、扇形(银杏)、掌形
(枫树、
法国梧桐)、圆形(荷叶)、椭圆形(柿子)
等。
按叶片的叶脉特点分类可以分为网状脉、平行脉和叉状脉。
4、 植物在枝条上的叶有互生、对生和轮生三种方式。同一枝条上的叶片,以镶嵌的状态交
错排列而不互相遮挡的现象叫的叶镶嵌,可以使每张叶片接受阳光的面积最大。
5、 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状,洋葱的叶变成了鳞片状、豌豆的叶变成了卷须状。变态的还有
猪笼草、茅膏菜……等等。
6、 植物的茎上有节、节上有叶、叶腋有芽。两节之间叫节间。
7、 杨树的茎主要有树皮和木质部两部分,这样的茎叫木质茎。一般比较高大坚硬,生有木
质茎的植物叫做木本植物。有明显而直立的主茎多年生木本植物叫乔木。没有明显主茎
的多年生木本植物叫灌木。
8、 像各种野草、蔬菜和粮食作物大多是草质茎,这些叫草本植物。
9、 在植物的茎里有运输水分的管道叫导管。能把根吸收的水送到叶、花、果实和种子里。
还有一种运输养料的管道叫做筛管,把养料运输到花、果实、和根里。有了导管和筛管,
水份和养料就能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0、 植物茎大部分在地面上能向上直立生长(直立茎), 杨树、向日葵
有的以螺旋方式缠绕在其他物体向上生长(缠绕茎)。 牵牛花、架豆
有的附着其他物体向上攀升(攀缘茎)。 葡萄、爬山虎
还有的匍匐在地面上蔓延(匍匐茎)。 甘薯、草莓
11、 植物由于生活环境不同,茎也有多种变态:有的变成了卷须(丝瓜、葡萄),有的
卷须末端变成了小的吸盘(爬山虎),也有的茎变成刺(皂角)。
12、 还有些植物的茎生长在地下叫地下茎。有块茎------(马铃薯、菊芋)、有球茎-------
(芋头、 荸荠)、有鳞茎-------(洋葱、 水仙)、有根状茎-----(藕、 姜)
第三单元 电与生活
1、物体经过摩擦,能够吸引轻小的东西,说明物体带了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用
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产生的电叫静电。
2、 同种电互相排斥,异种电互相吸引。
3、废旧电池会污染环境,应该回收加以处理。
4、干电池的铜盖一端是正极(+)锌壳是负极(—)。
5、用导线把电池、小电珠、开关连接,组成一个闭合的环路,就是一个简单电
路。
6、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7、两个不同的带电体相互接近,有时会出现电火花,并发出噼啪声,这种现象
叫做放电。雷电是天空中带不同电的云相互接近时,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第四单元 磁与生活
1、磁铁的两端吸铁能力强,即磁性强;磁铁的中间部位吸铁能力弱,即磁性弱。
2、磁铁上磁性较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分别用字母N表示北极 、
用S表示南极。
3、磁铁有同极互相排斥,异极互相吸引的性质。
4、将一枚曲别针(或铁钉、钢针等)在磁铁的磁极上按一定的方向摩擦几下,
曲别针就能吸引其他的曲别针,表明这枚曲别针有了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
化。
5、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司南、指南鱼等是利用了磁铁指南北的性质。
6. 指北的磁极叫( ),用字母( )表示;指南的磁极叫( ),
用字母( )表示。
7、电磁铁的构造主要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
8、电磁铁的性质:(1)、电磁铁通电能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
(2)、改变电流方向和线圈绕制方向,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方向。
(3)、改变电流的大小和增减线圈的数量可以改变电磁铁磁力
的大小。
9、电磁起重机是利用电磁铁原理制作的搬运钢材的设备。
第五单元 声与生活
1、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物体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
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低。人只能听到每秒振动在20次——20000次之间的声
波。我们将每秒振动超过20000次的声波叫超声波,每秒振动不到20次的声
波叫次声波。
2、当物体发声时,会引起周围的空气也跟着振动。空气的振动可以向四周传播。
3、声音在不同的物体中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每
秒340米,在水中每秒大约为1500米,在钢铁中每秒大约为5000米。
4、 琵琶等弦乐器弦细或短——振动快——音调就高;弦粗或长——振动慢——
音调就低。而发出声音的大小与用力大小有关,用力大——振幅大——音量
就大;用力小——振幅小——音量就小。
5、噪声是物体无规律的、杂乱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不仅影响人们的工作和休息,
还会引起听力下降,使人生病,尤其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影响更大。
6、声音的强弱学用“分贝”数来表示。分贝值越大——声音越强,一般把超过
60分贝的声音称为噪声。
7、声音在传播中,有时会先遇到一个物体后才到达我们的耳朵里,这时我们听
到的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一般来为说声音遇到光滑、坚硬的物体表
面,容易反射回来形成回声;而松软、粗糙的物体表面不容易反射,并且会
吸收声音。
8、噪声是污染环境的公害之一,减少噪声污染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任务。如路边
植树,树冠会吸收声音可以减少噪声5—7分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