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经营城市理念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4
城市经营的理念与模式一、树立城市经营的新理念1. 科学的经营是重要的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理论到实践已被广阔干部和群众所领悟,许多城市在其经济社会开展战略中,都拟定了“科技兴市〞的战略目标,并取得了巨大成效。
随着“三个代表〞思想的深入学习,我们进一步领悟到,应当从开展先进生产力的高度来认识科学经营的本质和作用。
从理论上分析,经营属于软科学,具有二重性:与生产力相联系的是经营的自然属性;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是经营的社会属性。
经营是通过人--生产力中最活泼的因素来实现的,在经济与社会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地起着生产力的作用。
从实践上分析,衡量经营是不是生产力的标准,关键在于科学的经营能否产生经济、社会与环境的综合效益。
不胜枚举的案例明确,在企业、事业单位的运行和开展中,科学的经营起着十分重要的生产力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开展。
其中,有许多城市的领导率先进展了思想观念的革命,驾驭着“两个轮子〞的巨大车辆--城市,迅猛开展。
这“两个轮子〞是指科学技术与科学的经营,在两个轮子--重要的生产力的承载与驱动下,使城市快速、稳定地前进。
这些城市由于实施了科学的经营,充分发挥了城市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潜力,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改善了投资环境,经济实力大增,提高了城市在国内与国外的知名度。
因此,我们在研究城市的经营问题时,首先应对城市经营的性质与作用,提高到生产力的高度来认识。
2. 城市经营的理念与目标①城市经营的根本概念。
城市经营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条件下,应用而生的全新理念;是城市政府运用市场机制来调控城市开展目标与有限资源之间矛盾的一种经济活动,运用市场手段对城市的各类资源、资产进展资本化运作与管理;城市经营既有政府行为,又有市场机制,“两只手〞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城市经营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对方案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市开展、建设方式的深刻变革。
②城市经营的目标。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管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2.18•【字号】津政发[2004]18号•【施行日期】2004.02.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基本建设正文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管理的通知(津政发[2004]18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收费,合理利用配套资金,充分盘活城市资产,提高城市载体功能,加快城市建设,推进实施“三步走”战略目标,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实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城市道路、桥梁及各类市政公用管网等基础设施是城市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地下空间是重要的国有资源。
重组、盘活和经营城市资产,开发利用道路地下资源,是运用经营城市理念、加快天津发展的客观要求。
天津市人民政府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办公室在天津市建设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对上述资产资源的经营利用进行统一管理,采取特许经营等办法,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
我市收取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做法,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按政策收取的城市基础设施大配套费不再切分,市政府授权天津城市道路管网配套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道路管网公司)以市配套办收费权作质押,扩大融资,超前进行配套建设。
电力、供热和非经营性公建的配套工程费,相关部门也要用足用活收费权,扩大融资,超前同步建设,适应城市建设发展需要。
以配套费贷款和财政投入建设的城市道路、桥梁、管网、设施产权归道路管网公司所有,通过资产积累,实现滚动发展。
现有市政公用管网设施的使用、维护、管理方式不变。
新建资产的运行维护以托管方式仍由各专业部门负责,养管费用来源渠道不变。
城市经营的理念与模式城市经营的理念与模式城市经营是指对城市进行管理和运营的过程,是实现城市良性发展的关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发展的高速增长,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城市经营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城市经营的理念与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城市经营的理念1.人本理念:城市经营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关注居民的需求和利益。
城市的目标应该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而不仅仅是追求经济增长。
城市管理者要坚持人本理念,聆听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合理的政策和规划,满足居民的需求,提升整个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2.可持续发展:城市经营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即在满足现有居民需求的同时,不牺牲后代子孙的利益和资源。
要积极推动生态保护与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实现灰色资源的减少,增加绿色能源的利用,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城市。
3.开放合作:现代城市经营需要具备开放合作的理念。
城市之间应加强交流与合作,互相借鉴经验与模式,共同解决面临的问题。
同时,还要加强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的合作,形成政府、市民、企业等多方共治的格局。
4.创新引领:城市经营要注重创新引领,打破传统思维和模式。
要鼓励创新企业,培育创新人才,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政策,推动城市经济的创新发展。
二、城市经营的模式1.城市规划与发展模式:城市经营应以规划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确立发展目标和路径。
规模化城市建设模式要考虑城市的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充分发挥城市的优势和特色。
2.整体经营模式:城市经营需要从整体上进行规划和管理,注重各个领域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要统筹城市的交通、环境、卫生、教育、医疗、文化、居住等方面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
3.智慧城市模式: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建设智慧城市,提升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城市的智能化、数字化和信息化。
4.参与式经营模式:城市经营需要实现市民的参与和共治。
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
姜永健
【期刊名称】《政策》
【年(卷),期】2001(000)003
【摘要】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要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
作为“经营地市”的前提,定位问题至关重要。
一个城市究竟向什么方向发展,决定着这个城市的前途。
只有定位准确,才能少走弯路,加快发展。
笔者认为城市的定位至少要考虑三个方面: 1.城市规模的定位。
规模即城市大小。
从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大中小都要考虑。
以大带中,以中带小,发展城市群。
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荆门市作为一个新兴的中等城市,与周边的宜昌、荆州、襄樊等中等
【总页数】1页(P45-45)
【作者】姜永健
【作者单位】中共荆门市委政研室;副主任、研究员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
【相关文献】
1.牢固树立商业银行经营理念努力拼搏实现"非常规战略、跳跃式发展"--农行防城港分行加快商业化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J], 梁毅
2.牢固树立科学经营理念积极有效处置不良资产 [J], 李娜;
3.树立城市经营理念提高城市发展水平:关于走城市经营之路的思考和实践 [J], 孟金元
4.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切实落实“千亿元”规划 [J], 无
5.树立城市经营理念提高城市发展水平:关于走城市经营之路的思考和实践 [J], 孟金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营城市理念
城市经营理念是指城市治理者基于对未来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以及
当下社会、经济和公共服务需求,制定的指导思想。
其中,城市治理的理
念一般有以下重要内容:
一是以居民生活质量提升为目标,把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作为倡导建设
有品位的城市的核心理念。
建设有品位的城市,可以从居民生活质量各个
方面进行提升,充分尊重居民的权利、尊重居民的人格、尊重居民的健康
需求,尊重居民的文化习惯,以及尊重居民的安全和舒适性等。
二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出“绿色、低碳、共享、智能”的
理念,重点解决能源、环境保护、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以促进资
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是以改善公共服务为目标,倡导“公共服务公平可达”,改善城市
居民就医、教育、养老、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服务。
四是以推动社会公平为目标,倡导“扶贫、加强社会保障、完善政策、拓展就业、抗击贫困“的理念,改善贫困居民的生活质量,实现贫困人口
的贫困脱贫。
经营城市理念与城市新规划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已不再单纯由政府来推动,更多地已改为由市场来推动。
城市作为可投资经营的最大的活化国有资产,决定了城市政府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但要继续承担传统管理者的角色,更重要的是要充当经营者的角色,要逐渐实现由管理城市向经营城市的转变,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市场规律和市场化的方法解决城市建设、发展和管理问题。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城市是最重要的国有资产;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初级阶段,政府的职能和工作重点也应加快从直接经营管理企业向经营管理城市转变,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经营城市的目的不单纯是为了实现城市建设的良性滚动发展,而是为了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城市环境建设,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提升城市形象品位,实现城市保值增值。
我国提出经营城市这一理念已有十余年,十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使我国部分领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建立多元化城建融资渠道,实行土地招标拍卖,打破公用事业福利价格机制,放开房地产、公交营运、规划设计市场等。
如,上海、广州、大连、深圳、青岛等先进城市都已取得了显著业绩。
但是,从总体上看,特别是与美欧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营城市尚处于探索和学习的初级阶段,还没有一个城市从整体上建立起城市经营的机制,即使建立起的单项机制要么不成熟,要么难以保证长期运作。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序还不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市场体系不健全,导致政府缺乏经营城市的基本手段和载体。
如长期无计划供应土地的做法依旧延用,导致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甚至严重流失。
二是城市管理方式的市场化创新滞后城市发展的需要。
城市建设资金的筹措基本上仍然依赖财政和借贷;市政公用事业独家垄断的局面仍然没有打破。
三是城市建设中失去土地的农民问题,还没有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失控现象突出。
四是社区作为城市管理基础的机制没有形成,更缺少法律法规的保障,阻碍了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
深化经营城市理念,破解城市建设资金瓶颈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县城市建设立足实际,从实施跨越式发展需要,经过多年的认真探索实践,在经营城市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经营理念不够科学、不够完善,特别是筹资思路不宽、建设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力度不够,城市承载力差、土地供应体系有待完善等不足。
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求我们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建设实践,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观念、做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进一步突破政策、机制、体制和资金瓶颈,转变发展观念、拓宽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辐射功能,开创思想解放的新境界,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开放领域、吸引资本,负债建设、多种经营,以城养城、滚动发展”的城市建设新模式。
一、深化“经营城市”理念经营城市的本质是调动两个积极性即: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营造公平、自由的市场竞争机制,吸引企业、组织和个人参与城市建设管理,并在充分尊重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将这两个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及其基础设施的经济价值不断提高,其商品性越来越明显。
要求我们将城市土地、基础设施、公用服务设施等资源及资本推向市场,将经营城市的思想、理念贯穿到城市规划、投资、建设、管理和发展的全过程,推动城市和区域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
在经营城市的具体工作中,要不断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形成新经验,指导新实践。
当前,在经营城市工作中,应进一步深化五种理念。
一是深化经营城市是政府重要职责的理念。
政府在经营城市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是搞好规划调控,制定配套政策,放开“三权”即:投资、建设、经营管理权,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把社会力量转化为城市建设的主体力量。
二是深化城市资本增值的理念。
把城市的资源转化为城市发展的资本,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本的聚集、增值和盈利。
三是深化市场理念。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用市场的方式、方法配置城市资源,实现城市资源优化配置。
城市经营的理念与模式城市经营是指对城市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和管理的活动,旨在推动城市的发展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经营的理念与模式是指在开展城市经营活动时所遵循的原则和方式,以实现城市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幸福为目标。
一、城市经营的理念1.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城市经营的核心理念。
城市作为资源集聚和人口集中的地区,面临着资源稀缺、环境压力和社会矛盾等问题,必须通过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城市经营的目标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社会公平与和谐。
2.创新驱动创新驱动是城市经营的动力和源泉。
城市作为经济增长的引擎,必须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手段,不断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城市经营的理念是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并为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3.人本思维人本思维是城市经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提升其幸福感。
因此,在城市经营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需求和权益,关注居民的福祉和幸福感,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公平和和谐发展。
二、城市经营的模式1.区域协同发展模式区域协同发展模式是指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与周边城市和地区形成紧密合作和协同发展的模式。
城市经营不仅仅是在城市内部进行,更需要与周边城市和地区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
通过建立联盟或合作机制,共享资源、优势互补,实现区域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模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模式是指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和产品质量,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和路径的转变。
城市经营需要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提高城市的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3.大数据驱动决策模式大数据驱动决策模式是指城市在经营过程中,通过采集、整合和分析大量的数据,进行科学决策和精准治理的模式。
树立经营城市理念
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发展纵横
加快城镇化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是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进步的一项重大基础性举措.近年来,唐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建设,抢抓曹妃甸港区开发建设历史机遇,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提出了"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建设曹妃甸工业区后方基地,打造唐山南部滨海新城"的奋斗目标,全面启动城市经营,不断加大城建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探索出了一条城市建设发展新路.目前,一座滨海新城已初具规模, 县城人口已由建县之初的1万人增加到4万人,城区面积由2.2平方公里增加到7.4平方公里.
1.坚持高起点规划,临港城市发展框架基本形成. 唐海是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农垦体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滨海小县.自建县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将城建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龙头和指挥棒,坚持以科学的态度高起点规划设计,立足实际,谋划长远.特别是今年以来,围绕建设新型临港城市这个基本定位,充分考虑港口,临港工业区以及通港公路,铁路,高速公路等工程建设对未来城市建设开发的影响,高起点,大手笔规划未来城市发展框架,调整用地规划,留足建设开发空间,邀请省规划设计院修订了县城总体规划和13个场镇小城镇规划,委托天津大学规划设计院制定了2003——2010年城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县建设部门设计各经济区, 道路等4个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初步确立了控制旧城, 开发新城,以"三路三街"(通港公路,沿海公路,长丰路,
垦丰大街,新城大街,建设大街)为主轴,实施"五区" (中心区,生活区,项目区,繁商区,仓储区)开发的城市建设发展基本框架和临港,靠城,沿路的小城镇建设重点,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城镇发展格局,为城市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坚持全民动员,综合整治环境卫生,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围绕构筑新型临港生态城市的工作思路,我们以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作为重点,每年在全县城乡开展大规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特别是今年以来,开展了春季,夏季,秋季三次大规模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进行了八大专项治理:一是开展居民小区,主次干道,小街小巷专项治理,设立全天保洁员和监察员,推行生活垃圾袋装化收费管理制度;二是开展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专项治理,组织各单位分片包干,确定了城乡结合部路段,范围的归属;三是开展"门前三包,门内达标"卫生责任制专项治理,实行了"月查季评"制度,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环境脏乱差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改正; 四是开展集贸市场环境卫生专项治理,加强集贸市场及居民小区市场环境卫生的治理力度;五是开展公共场所, 窗口单位环境卫生专项治理,落实了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制度;六是开展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对46家造纸,食品加工企业,建设工地,医院进行了对标检查;七是开展禽类养殖场所,重点场所卫生专项治理,加强禽类运输, 储存,销售各环节的消毒预防控制;八是开展城区道路交通专项治理,对乱停乱放车辆进行了专项治理,实施了重载车辆进城许可证制度,维护了城区交通秩序.一年来.共计出动人员45620人次,车辆11065台次,治理巷道714条,清除违章建筑6612处,清除各种生活,建筑垃圾,杂草,污物和河道,主次干道两侧的垃圾40992 方,回填土3965方,清扫路面1316万平方米,县城主次干道两侧侵街占道,私
搭乱建,垃圾乱堆乱放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居民区,小街小巷,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状况也取得了明显改善;"两小两部一市"环境卫生水平明显提高;"门前三包,门内达标"责任制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3.加大资金投入,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日臻完备, 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高.为进一步改善城区基础环境,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我们以优化发展环境为目标,不断加大投入,扎实推进硬环境建设,有效地提高了城市对经济的承载能力.今年以来,落实开工城建项目19项, 总投资
4.8亿元.其中,投资7300万元,完成了日供水能力
2万吨的新水厂建设,可以满足20万人口生活用水和商业用水;投资8870万元,完成了唐海一中的迁址新建,达到了一流办学水平;投资1553万元对新城区主干道建设大街进行拓宽改造,改造后的路面实际长度2860 唐山经济?2005年第1期J5 发展纵横
米,宽度46米,硬化,亮化高标准完成,绿化项目及部分收尾工程正在实施;投
资700万元,完成唐海公园改造广场工程,结束了唐海县城无广场的历史;投资420 万元,对长丰路进行北延,主路宽15米;投资32万元, 完成长丰路,垦丰大街至建设大街绿化,总面积4000平方米;投资51.4万元,设置密闭式垃圾箱32个,增设垃圾100个,果皮箱150个,添置清运车4辆,新修厕所 4座,其中水冲厕所占公厕的37%;投资220万元,栽植了以黄杨,女贞为主的绿化带50延长米,新栽植各种树木6552棵,新增绿化林10个,扩建和改绿地10块,新
增绿地11896平方米.城区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观. 城区人均道路面积
15.93平方米,城区人口全部使用自来水,实现了"一户一表,抄表到户",用气人口36300人, 燃气普及率达99.73%,城市住户面积142万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35万平方米;城区园林绿地面积67公顷, 人均绿地面积8.52平方米;污水处理量23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92.25%,生活垃圾清运达100%. 4.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管理质量.规范管理行为,促进城市管理法制化,市场化,科学化.一是综合管理职能.改革管理体制,成立了综合执法大队, 与环境办合属办公,把爱卫办,工商,交通,公安,建设, 环保,土地等有关城市管理职能统一由综合执法大队执法,建立了"96116"热线,拓宽群众来电来访渠道,解决了环境卫生工作责权不清的问题,实现了环境卫生工作的统一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二是卫生保洁工作实现市场化.面向社会公开拍卖出让清扫保洁权和垃圾清运权,把保洁质量和保洁员的工资奖惩以合同的形式加以规范,进一步明确了清扫,保洁人员职责和义务.主管单位对街巷,小区清扫保洁实行责任管理,严格执行"七有五无二化三净"的标准,
坚持旬检查,月评比,年总评制度,严格兑现奖惩,极大调动了清扫,保洁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目前每天出动人力100多人次,车辆130多台次,对城区内所有街道,绿化带,垃圾桶(箱) 周围进行每日两次清扫,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全天保洁, 城区环境卫生面貌大大改观.三是建立卫生区和绿化区分包负责机制.把县城小区和绿化区划片,分包给全县 78个行政事业单位,每年春秋两季集中时间,集中人员搞好本区域内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绿化任务,严格按照规定时限完成好整治任务,切实做到统筹兼顾,工作
与环境整治两抓两不误.
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环境面貌的明显改善,极大的促进了唐海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外宾客纷纷来县洽谈, 投资唐海,寻找商机.去年以来已有9个投资超3000万元的大项目落户唐海,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今年1—10月份全县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0473万元,同比增长29.3%;新增货运工程车辆500多辆,服务业从业人员增加4700多人,外来打工经商人员增加3500多人;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同比增长47.7%,县本级收入达到85.6%的较高增幅.口 I6唐山经济?200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