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发菌液体菌种生产试验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1
天麻共生萌发菌栽培种生产工艺条件优化程立君;段相程;胡志芳;李世辉;赵艳娟;师睿【摘要】The best production process conditions for Gastrodia elata seed-germinating strain MY-001 were opti⁃mi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st liquid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were pressure of 0.020MPa,ermented liquid of brown sugar 10g/L,wheat bran 15g/L,peptone 1g/L. The number increasing ofhypha biomass over time accords with the Logisticgrowth model,the observations fit with the logistic equation fitting thehigher value(R2=97.7%),bio⁃mass tends to be stable after fermentation 144h. The optimum cultivation of the substrate were determined fagaceae plant leaves60%,broadleaf sawdust 30%,and wheat bran 10%.%经试验对天麻共生萌发菌MY-001的栽培种生产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能提高生产效率的液体发酵条件为:液体菌种培养器的气压为0.020MPa,发酵液主要成分中红糖、麦麸和蛋白胨的最佳比例为红糖10g/L、麦麸15g/L、蛋白胨1g/L,萌发菌菌丝生物量随时间的变化符合逻辑斯蒂增长模型,其观测值与逻辑斯蒂方程拟合值的拟合度较高(R2=97.7%),发酵培养144h后生物量趋于稳定,栽培种基质最合适的比例为壳斗科植物树叶60%、阔叶树木屑30%和麦麸10%。
!"农业科学Tianjin Agricultural Sciences2020,26"12):23-25f29•作物栽培与设施园艺适于吉林地区的6株榆黄蘑液体菌种品比试验秦影,刘娟,周学峰,唐玉琴(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农学院吉林132101)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合吉林地区栽培的榆黄蘑品种,对6株榆黄蘑(GZ1、HL1、HL2、LN1、JL1、HL3)液体菌种的发菌时间、满袋天数、菌盖直径、菌柄长度等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6株榆黄蘑液体菌种中=HL2发菌所需时间较短且菌盖直径较长c同时对各菌株在2种不同栽培种培养料配方下产量及生物转化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L2的单袋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显著高于其他菌株,且其在以玉米芯和木屑为主的配方二中产量(328.27g・袋31)及生物转化效率(96.55%)高于以玉米芯为的配方一的产量(255.87g・袋31)及生物转化率(88.23%),来自于江农科院牡丹分院的HL2适合在吉林地区进行栽培,其相对较适培养基配方为64%玉米芯、20%木屑、15%麦—、1%石灰。
关键词:榆黄蘑;生物学率;品比中图分类号:S646.14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l006-6500.2020.12.007Comparison Experiment of Six 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Varieties of Liquid Strain in JilinQIN Ying,LIU Juan,ZHOU Xuefeng,TANG Yuqin(Jilin Agricult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Jilin132101,China)Abstract:To select the 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varieties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Jilin,the indexes including mycelium growth time, pileus diameter and stalk length of6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varieties(GZ1,HL1,HL2,LN1,JL1,HL3)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L2took the shorter time in mycelium growth and had the longer pileus diameter than the other five varieties.The yield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s of six varieties were analyzed under two different culture medium formulatio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the yield and biological conversion rate of HL2variet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five varieties.The yield and biological conversion rate of HL2variety in formula2basing on corn cob and sawdust were328.27g per bag and 96.55%,and the two values of fomula1basing on corn cob were255.87g per bag and88.23%,indicating that the fomula2was better than the fomula1.Consequently,HL2which is from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eony branch is most suitable for cultivation in Jilin area,and the relative suitable medium is composed of64%corn cob,20%sawdust,15%wheat bran and1%lime. Key words: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biological effciency;variety comparison experiment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Sing.)又称金顶,于菌菌菌蘑科其体、、地,且养丰,、基和生等种养分叫其中需基量高,于高养、量品,、化的叫菌产业的发,在进行栽培,但由于榆黄蘑栽培历史较短,栽培范围较为限其场接受度远于其他常见菌。
六个香菇菌株液体菌种代料栽培的比较试验近年来,我国香菇生产发展迅速,尤其以代料栽培香菇较为突出。
传统的香菇固体制种技术经过较为繁锁的母种、原种、栽培种的三级培育,最后才能扩大到栽培袋的生产。
其劳动强度之大、工艺之繁锁、杂菌污染率之高、生长周期之长等都大大制约了香菇的发展。
本实验以6个香菇菌株的液体菌种进行培养和栽培对比,为香菇液体菌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株L135(华中农业大学)、L939(华中农业大学)、L241-4(信阳农专食用菌实验室)、L103(西峡县农丰菌业公司)、L9608(河南省农科院)、L9015(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1.2培养基配方①液体培养基(CYM):蛋白胨2g,酵母膏2g,硫酸镁0.5g,磷酸二氢钾0.46g,磷酸氢二钾1.0g,葡萄糖20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
②栽培培养基:木屑77%,麸皮10%,米糠10%,蔗糖0.7%,磷酸二氢钾0.3%,石膏1%,生石灰1%。
含水量55%~60%。
1.3液体菌种培养方法将不同的香菇菌株分别接入斜面培养基,在(25±1)℃的条件下培养9d,待菌丝长满斜面后,再分别转入液体培养基内,每瓶接种量为0.5平方厘米菌丝3块,每个处理(配方)重复3瓶。
25℃静止培养48h、然后在转速为120r/min、温度为(25±1)℃的条件下振荡培养6d,瓶内产生许多细小而稠密的菌丝球时终止培养。
1.4液体菌种菌丝体的营养成分测定六个香菇菌株接入液体培养基内,每瓶100mL培养液接0.5平方厘米菌丝块,重复5瓶,终止培养后,将发酵成熟的培养液用60目筛过滤,收集各菌株的菌丝体和滤液,菌丝体用蒸馏水清洗2次,60℃烘干至恒重,用电子天平称菌丝体干重计算生物量。
pH 值用精密pH试纸测定。
1.5液体菌种培养特性比较本试验采用栽培袋的规格为55cm×15cm×0.045cm,每袋装干料1.5kg,接种后置低温20~25℃条件培养,每品种20袋。
深度研究报告:优化鹿茸菇液体菌种发酵配方的研究1. 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优化鹿茸菇(Hericium erinaceus)液体菌种的发酵配方,以提高发酵效率和产量。
通过系统性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探索最佳的发酵条件和培养基组成,为鹿茸菇液体菌种的大规模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 方法2.1 实验材料准备收集新鲜的鹿茸菇菌丝体作为实验材料,并进行无菌处理。
准备不同组分的培养基,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等。
2.2 培养条件的优化在恒温摇床上进行批次发酵实验,通过调整培养温度、pH值、初始接种量等参数来优化培养条件。
采用响应面法进行试验设计,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2.3 数据分析使用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描述关键因素和响应变量之间的关系。
根据模型对响应面进行拟合,找到最佳的发酵条件和配方组合。
3. 发现3.1 培养基组分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的培养基组分。
结果表明,鹿茸菇菌丝体的生长和产量受到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的影响较大。
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0 g/L、酵母粉 10 g/L、KH2PO4 2 g/L、MgSO4·7H2O 0.5 g/L、维生素B1 0.05 g/L。
3.2 培养条件优化通过响应面法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
结果显示,在温度为28℃、pH值为5.5、初始接种量为5%时,鹿茸菇液体菌种发酵效果最佳。
3.3 发酵效果评价在最佳培养基配方和条件下进行扩大规模发酵实验,得到了较高的产量和良好的发酵效果。
菌丝体生长周期缩短至10天,产量提高了30%以上。
4. 结论通过本研究,我们成功优化了鹿茸菇液体菌种的发酵配方,找到了最佳的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
最佳配方为葡萄糖 20 g/L、酵母粉 10 g/L、KH2PO4 2 g/L、MgSO4·7H2O 0.5 g/L、维生素B1 0.05 g/L;最佳条件为温度28℃、pH值5.5、初始接种量5%。
液体菌种培训教材(节选四)2010年4月10日三、液体菌种的制作过程及方法(一)试管种的生产:液体菌种对试管的纯度要求很高。
所以要自己会做试管种。
试管种的制作其实很简单,在我们要用种的前三个月,到市场上去看哪个菇符合要求,就买回来(也可以用自己保存的试管种均可)。
在接种箱内进行常规气雾(最好是高锰酸钾和甲醛)消毒,30分钟后,开始分离。
分离时先将用具消毒,然后用手把菇体分开,用镊子夹一小块菇肉(不同的菇取种位置不同),放到试管里。
塞上棉塞就行了。
这样的成功率一般在80%以上。
在菌丝生长阶段,要经常观察菌丝的生长情况。
对菌丝生长不整齐的,有污染的,全部淘汰。
只留下没什么问题的,长满试管后,再取特定部位进行转管(见实操)。
菌丝长到**cm时,从菌丝生长的尖端提取一小块,一般地认为,取****大小就可以了,不过从试验上看,提得**效果越好。
平菇一般提二次就可以了,提到五次,基本上与脱毒菌种效果差不多。
别的品种要多些,最多不超过五次,都可以达到提纯的目的。
(二)三角瓶专用母种生产:专用母种分固体和液体两种。
从生产技术上看,液体专用母种要难一些,是用电磁搅拌器或摇瓶机进行生产。
整个过程要4-7天时间,生产的液体种稍经加工就可以直接使用。
液体菌种专用母种的配方就是用PDA加富配方去掉琼脂。
用三角瓶盛装,在高压锅里121℃保持30分钟就行了。
待三角瓶的温度降到30℃以下时,在超净工作台或接种箱内进行接种。
马上就可以进行搅拌或摇瓶了。
固体种生产时间要长些,保存的时间也长,而且方便运输。
固体专用母种一般污染要严重一些,有的人污染率要达到20-30左右。
固体专用母种我们现在一般不用,污染率太高,而且不好发现,最糟糕的是容易堵枪。
配方是把木屑过20-40目的筛,用去掉琼脂的PDA配方拌料,在121℃高压下灭菌2小时,待温度下降到30度以下时,在超净工作台或接种箱内进行常规接种。
一般20多天可以长好。
具有运输和贮存方便等特点。
菌液实验方案菌液实验是一种常用于微生物学和生化学等领域的实验方法,它通常用于研究不同种类的细菌、酵母和真菌等微生物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生长状况、代谢能力和生理特性等,从而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微生物的生命活动。
菌种的选取在进行菌液实验之前,首先要准备好适当的菌种。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从标准菌种库中选取并购买到我们需要的菌种,也可以自己进行分离和培养。
为了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选取菌种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细菌种类:在选择菌种时,应根据实验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来选取适当的细菌种类。
例如,在研究某一类药物对某一种致病细菌的抑制作用时,我们应该选择与这种细菌相关的菌种进行实验。
•菌种的纯度:在进行菌液实验时,必须确保选用的菌种是纯净的,即只包含与研究对象有关的菌群,不受其他细菌或微生物的影响。
因此,在选取菌种时要注意检查其纯化程度和生长状态。
•菌株来源:菌液实验中需要使用细菌等微生物,并且这些微生物在不同来源下会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因此,在进行实验前要了解选取的菌株的来源和特点,以便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
菌液的制备液体培养基的制备菌液实验中,液体培养基是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生长及代谢所必需的基础。
在制备培养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培养基的配方:在制备培养基时,应根据所选取的菌种及研究对象的不同特性,合理选择培养基的配方。
通常包括碳源、氮源、矿物质盐和其他辅助因子等成分。
•培养基的pH值:不同的微生物对酸碱度有不同的适应能力,因此制备培养基时应根据不同的菌种和研究需求,调节培养基的pH值。
•培养基的消毒:在制备培养基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对培养基进行消毒处理,以避免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菌液的制备步骤制备菌液的基本步骤如下:1.在清洁的实验台上,用燃烧灯将培养瓶口进行消毒处理。
2.向培养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液体培养基,并将其压密后盖上气密盖,以避免细菌的氧化作用。
3.将培养瓶置于摇床或旋转器上,调节温度和湿度,以适应所选菌种的生长条件。
天麻萌发菌菌种制作技术
1.萌发菌的种类
现已报道的天麻种子萌发菌均属口蘑科、小菇属的4种真菌,它们的名称是:一是紫萁小菇;二是兰花小菇;三是石斛小菇;四是开唇兰小菇。
1999年,专家分离、培养出另一类天麻种子萌发的真菌,为多孔科的大白栓菌。
此菌在较高温季节生产和应用要优于上述四种菌类。
2.萌发菌的制作技术
①采取紫萁小菇、石斛小菇、大白栓菌等子实体,用子实体的组织或孢子分离法获得菌种。
萌发菌的孢子分离法与蜜环菌种的孢子分离法完全相同。
②用天麻种子形成的原球茎作分离材料。
但从原球茎上分离获得的菌种,一定要进行生产试验后才能用于生产。
这是因为帮助天麻种子萌发的真菌,现已知道不只是一属或一科的几个种类,而是多个属、科的多个种类。
而且有些种类真菌的菌丝体对促进天麻种子萌发的效果较差。
所以,建议要从科研单位或正规的菌种厂家购买萌发菌母种或原种用于扩大生产。
3.栽培种配方
①将树叶粉碎后配制。
②用完整的树叶配制的。
无论是用碎叶,还是整叶,均要将其放入清水中浸泡3~4小时后,捞出沥去浮水,再撒入麸皮20%,石膏1%,蔗糖1%。
拌和均匀后即可装瓶或塑料袋、灭菌、接种。
也有用锯木屑、棉籽壳配制萌发菌栽
培种的。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几种实用检测方法食用菌液体菌种是生产食用菌的重要原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食用菌的生长和品质。
因此,对食用菌液体菌种的检测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实用的食用菌液体菌种检测方法。
一、显微镜检测法显微镜检测法是一种直接观察液体菌种中的微生物形态、数量及活力的方法。
该方法操作简单,无需特殊设备,是一种便捷、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
显微镜检测法的操作步骤如下:1、取样:在液体菌种中取一定量的样品,一般取10-20ml。
2、制片:将取样液滴在玻璃片上,用另一片玻璃片压平。
3、染色:将制片浸泡在甲醇中,去除细胞内的色素。
然后再用碘酒染色,使微生物细胞壁染成紫黑色。
4、观察:将制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微生物细胞的形态、数量、分布及活力等。
二、生化检测法生化检测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反应来检测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该方法可以检测微生物的生长速度、酶活性、代谢产物等,能够判断液体菌种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微生物的生长状态和代谢水平。
生化检测法的操作步骤如下:1、取样:在液体菌种中取一定量的样品,一般取10-20ml。
2、加试剂:根据需要,加入相应的试剂,如碱性酸化试剂、硝酸盐还原试剂、葡萄糖氧化试剂等。
3、观察: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气泡产生、沉淀形成等现象,判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代谢状态。
三、PCR检测法PCR检测法是一种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微生物DNA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高速度和高效率等优点,能够检测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以检测到微生物的极低浓度。
PCR检测法的操作步骤如下:1、提取DNA:将液体菌种中的微生物分离出来,提取其DNA。
2、PCR扩增:将DNA模板与引物和聚合酶混合,进行PCR扩增。
3、电泳分析:将PCR产物进行电泳分析,根据DNA条带大小和形状判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四、生物传感器检测法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生物体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将其转化为信号输出的装置。
38随着食用菌市场需求的日益高标准和多样化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土法栽培模式已远不能适应消费需要工厂化大规模生产正在逐步得到发展工厂化生产除大规模和人为控制栽培条件外还需以连续的接种保证连续的出菇较之传统的固体培养基制种方式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技术具有生产周期短菌丝体菌龄一致生命力旺盛接种方便用种量少接种后恢复生产迅速等优点十分适宜作为配套技术应用于工厂化生产本试验以加快发菌速度提高制种效率改善菌种质量为目的进行了秀珍菇平菇香菇的液体菌种培养液配方与培养方式试验结果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供试菌种秀珍菇为秀珍菇1号平菇为白平菇香菇为香8号母种均引自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培养基主要成分马铃薯葡萄糖玉米粉麦麸杂木屑等均为市售品2.试验设计培养方式比较对照接种后立即进行振荡培养处理1接种后静置培养24小时后进行振荡培养处理2接种后静置培养48小时后进行振荡培养处理3接种后静置培养72小时后进行振荡培养培养液配方为基本培养液即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1.5克蛋白胨1.5克水1000毫升培养液配方比较对照基本培养液配方同培养方式比较试验处理1在基本培养液中增加麦麸50克减少马铃薯100克处理2在基本培养液中增加玉米粉50克减少马铃薯100克处理3在基本培养液中增加木屑10克处理4在基本培养液中增加棉籽壳10克接种后静置培养48小时振荡培养240小时3.试验方法采用PD A培养基进行母种扩繁然后使用H S80A恒温水浴摇床500毫升三角瓶中加入300毫升培养液接入6块6毫米6毫米的母种块每处理接种12天滤纸过滤各处理培养液考查不同处理的发菌情况菌丝体量和不同直径菌球组成二结果与分析1.培养方式对发菌的影响3种菇类液体菌种接种后设置一段静置培养期的均比立即进行振荡培养的对照发菌效果好具体表现在母种块始发菌时间比对照提早了48小时左右菌球形成期延长12天菌球干重平菇增加18.41%60.90%香菇增加13.31%48.84%秀珍菇增加9.37%71.82%静置培养处理时间以48小时为最佳当培养液配方为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1.5克蛋白胨1.5克水1000毫升时秀珍菇的发菌状况最好接种后12天菌球湿重为15.2626.25克/升干重0.390.67克/升平菇略次菌球湿重为14.7524.64克/升干重0.380.61克/升香菇最差菌球湿重为4.32 6.51克/升干重0.130.19克/升2.培养液配方对发菌的影响采用不同培养液配方后3类食用菌的总体发菌情况仍是秀珍菇最好平菇次之香菇最差在对照的纯液体培养液中添加适量固体成分对3类食用菌液体菌种的菌球形成与发育均有促进作用但不同菇类对培养液配方的适应性表现不同秀珍菇和平菇最适应添加木屑的处理3配方培养后菌球总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3.03和22.83倍菌球湿重增加了2.67和2.86倍干重增加3.32和3.53倍处理2次之香菇则最适应添加玉米粉的处理2配方培养后菌球总量增加了19倍菌球湿重增加了1.18倍干重增加1.68倍处理3次之三小结与讨论秀珍菇平菇香菇的液体菌种培养方式以接种后先静置培养48小时再振荡培养为宜因静置培养可减少母种块与培养液的表面摩擦加快种块菌丝萌发从而表现出母种块始发菌时间比对照提早菌球形成期延长在纯液体的对照培养液中添加适量固体成分一方面可完善培养液的营养成分另一方面还可为菌种的菌球形成提供寄生核对3类食用菌液体菌种的菌球形成与发育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秀珍菇和平菇的液体菌培养液最适宜每升添加10克木屑其次为每升添加50克玉米粉同时减少100克马铃薯香菇的液体菌培养液最适宜每升添加50克玉米粉同时减少100克马铃薯其次为每升添加10克木屑周信华王扬军陈若霞杨勇周信华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柴桥镇农办315809王扬军陈若霞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315040杨勇宁波市蔬菜公司315000试验报告当代蔬菜2006.12。
液体菌种的的制作过程一、母种纯化1、配方:1000ml为例(1)小麦(麦夫或豆芽)50克,土豆200克,葡萄糖20克,蛋白胨2克,琼脂18-20克,KH2 PO4 1.5克,MgSO4 0.75克,PH自然(6左右)(2)蔗糖24g,蛋白胨2g,酵母膏1g,2、制作小麦煮开花,土豆煮酥而不烂;琼脂剪碎,放入溶解,加入其他配料,总体积称到标准量,装入试管,进行常规灭菌(121℃,40分钟)。
3、接种将所用母种及新制的试管放入接种箱,灭菌20分钟后将手用75%的医用酒精擦洗(消毒),伸入接种箱等待5-10分钟再开始接种(接种前所有接种工具都要在酒精灯火焰上匀烧灭菌),在酒精灯火上方切取0.3cm²一小块菌丝,放入新培养基上,塞好试管口;放在该菌最适合的温度下培养。
4、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每天都要仔细逆光观察,发现有任何疑常现象都要淘汰不要。
二、摇瓶种子制作1、配方:1000ml为例a.可以用母种纯化配方(不加琼脂)b.土豆200克,黄豆8克(需打凝浆)或脱脂豆奶8克,葡萄糖30克,蛋白胨2克,KH2PO41.5克,MgSO4 0.75克。
c.玉米小麦各50克,蔗糖20克,葡萄糖10克,蛋白胨2克,酵母膏2克,KH2PO41克,MgSO4 0. 5克。
d.蔗糖24g,蛋白胨2g,酵母膏1g,KH2PO42g,MgSO4 1g, 豆浆50ml.2、制作将以上配方任选一种用类似母种的方法制成液体培养基,装入摇瓶,塞好瓶口,包上放潮纸,放入灭菌锅,封好锅口,打开放气阀,当有大量蒸气排出时关闭放气阀,温度升至121℃后,计时40分钟,让其自然冷却,压力归零时,打开灭菌锅盖,将一边掀起3-5cm,利用余热将棉塞烘干。
3、接种将摇瓶及纯化好的母种一起放入接种箱,灭菌后,去掉防潮纸,扭松棉塞,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挑取0.3cm²的菌丝皮左手拿起棉塞,右手迅速将菌丝接入,然后立刻盖上棉塞,用同样的方法一个摇瓶接入15-20块,让其均匀地分布在液体表面。
天麻小菇属萌发菌生产技术天麻又名神草、仙仙根、定风草、离合草、仙人脚、鬼督邮、还筒子、赤箭、离母、四龙子、鬼箭杆、盗人脚、山萝卜、水洋芋, 其地下球茎是我国名贵的传统中药。
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无根、无绿色叶片,在其生活史中大部分时间在地下度过, 既不能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矿物元素, 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养生活, 其生长发育所需营养主要依靠同化侵入其体内的一些真菌而获得。
种子需要同化小菇属等真菌才能获得营养而发芽, 发芽后形成的球茎又必须同化蜜环菌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形成成体球茎(箭麻)[1] 。
从目前已用于生产的萌发菌看, 萌发菌为弱腐生菌, 培养条件苛刻、技术要求较高, 一般由专业生产厂提供。
现将萌发菌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1生活特性到目前为止, 文献报道的可促使天麻种子发芽的真菌有12 种, 用于生产的萌发菌均属于小菇属真菌, 其生活特性如下。
1.1 腐生为主, 兼性寄生萌发菌对树叶中的纤维素有强烈的分解和消化能力, 多腐生于高山林间落叶上。
当天麻种子落入感染了萌发菌的树叶上时, 萌发菌又可侵入具有生命力的天麻种子。
因此, 萌发菌主要营腐生生活, 但也有兼性寄生的特性。
1.2萌发菌生长对空气的要求在自然条件下, 主要分布在枯枝落叶层及疏松的表层土壤中。
在培养过程中如果培养料装得太多或瓶盖太紧, 菌丝生活力减弱甚至死亡。
说明萌发菌是一类好气性真菌, 需要有足够的氧气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
1.3萌发菌生长对温度的要求在自然条件下,萌发菌子实体一般在夏季出现, 说明其菌丝生长需要有较高的温度。
试验表明,萌发菌在15〜30C温度范围内均能生长,以25C时菌丝生长为最快,低于20C或高于28C菌丝生长速度明显减漫,高于30C以上24h,菌丝将失去生活力,甚至死亡。
1.4萌发菌生长对基质含水量的要求在自然条件下, 萌发菌多生长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中。
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的萌发菌对水分的要求不同, 但都喜欢生长在基质含水量在1 00%〜200%的高湿环境中, 基质含水量过高和过低都会导致菌丝生长速度减缓, 甚至停止生长。
阿魏菇液体菌种培养的设计报告技术路线及实施方案阿魏菇(pleurotus ferulae lanzi)又名阿魏蘑、阿魏侧耳、白灵菇等,是一种食药两用大型真菌,它因寄生或腐生在一种药用植物阿魏上而得名。
以前报道阿魏菇的栽培是固体菌种栽培,未见有液体菌种栽培的报道。
与固体菌种相比,液体菌种具有生产周期短、菌丝发育点多、接种后菌丝蔓延迅速、菌龄整齐等优点。
在一定条件下,用于菌种袋、栽培袋的接种及多糖的提取可以明显缩短生产周期,因此液体菌种的培养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研究拟对阿魏菇液体菌种培养进行试验,具体试验方案如下:一、设计报告:采用不同的液体培养基配方来观察菌丝体的生长情况、菌球出现的时间以及多糖的得率。
其中培养基的配方主要通过提供不同的原料来做碳源,氮源以及不同的ph值。
筛选出最佳培养基并对发酵工艺条件优化,并且将液体菌种应用于栽培实验,观察出菇情况。
二、技术路线:获得菌种(单孢分离,组织分离)→扩大培养成斜面菌种→摇瓶培养(筛选培养基)→发酵罐深层培养(发酵工艺条件优化)→一部分接种于菌袋进行出菇试验,另一部分菌丝体和发酵液分离多糖的提取分离。
三、实施方案:试验时间安排在2009.11——2010.12。
1.斜面菌种:pda培养基,用于保藏菌种。
2.一级种子培养:用摇瓶培养。
确定不同的碳源、氮源和ph等,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出最佳培养基3.二级种子培养:在一级种子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培养,用发酵罐培养。
确定培养基的配方,以及发酵参数如温度、转速、ph值等及接种量、培养时间等对种子质量的影响,完成发酵工艺条件优化,确定放罐标准。
4.栽培出菇试验:用所得二级液体菌种接种到栽培袋上,与固体菌种相比较进行出菇试验,观察出菇时间、产量等因素。
5.一部分液体菌种用来分离提取多糖。
篇二:液体菌种制备流程及发展现状液体菌种发展现状食用菌菌种液体发酵技术从60年代开始便有人开始探索,至80年代开始用于生产实践,到目前为止,国内主要还是使用的在位灭菌气升式发酵罐,我们称之为第一代食用菌液体菌种发酵设备。
液体菌种的制作及使用方法随着食用菌生产的发展,食用菌制种方法在传统固体制作的基础上在不断的改进和提高,其中液体菌种的制作便是其中之一。
液体发酵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之一,起源于美国。
它是指在生化反应器中,模仿自然界将食药用菌在生育过程中所必需的糖类、有机和无机含有氮素的化合物、无机盐等一些微量元素以及其它营养物质溶解在水中作为培养基,灭菌后接入菌种,通入无菌空气并加以搅拌,提供食用菌菌体呼吸代谢所需要的氧气,并控制适宜的外界条件,进行菌丝大量培养繁殖的过程。
工业化大规模的发酵培养即为发酵生产,亦称深层培养或沉没培养。
液体菌种的制作及使用方法液体菌种由于具有生产规模化、控制自动化、生长无菌化、发菌高速化的生产应用优势,为食用菌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种源条件,是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的必然方向,已被业内人士所看好。
液体菌种是用液体培养基培养而成的菌种。
近年来,国内外正积极研究液体菌种的培养与利用。
与固体菌种相比,它具有菌种生产周期短、菌龄整齐一致、接种方便、接于固体菌料发酵快、适宜于工厂化生产等优点,因而受到了广大栽培者的欢迎。
目前我国已能进行深层发酵的食用菌有:香菇、平菇、凤尾菇、美味侧耳、鲍鱼菇、金针菇、黑木耳、猴头、草菇、蜜环菌、茯苓、滑菇和冬虫夏草等。
一、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常见的有采用摇床来生产的摇瓶培养法和采用发酵罐来生产的深层培养法。
若少量生产,可以用摇瓶培养法。
深层培养需要一整套工业发酵设备,如锅炉、空气压缩机、空气净化系统、发酵罐等,故投资大,只适用于工厂化的大规模生产。
而摇瓶培养投资少,设备技术简单,适合一般菌种厂生产使用。
本节主要介绍摇瓶培养的技术方法。
1、食用菌液体发酵的培养基根据培养基中组成的不同,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
天然培养基的组成均为天然有机物。
合成培养基则是采用—些已知化学成分的营养物质作培养基。
在生产上,还根据工艺将培养基分为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及发酵培养基。
但无论如何划分,每一种培养基的组成中都离不开碳、氮、无机盐、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生长素等。
萌发菌液体菌种生产试验
刘益清 2
湖南省汉寿县龙阳镇大杨社区
萌发菌主要用于天麻生产中蒴果种子的萌发生长,长期以来都是采用固体方法生产菌
种,菌丝生长速度慢、周期长;我们利用100L发酵罐进行了萌发菌液体菌种的生产试验,
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 材料和方法
1.1 母种:使用普通PDA加富培养基。
1.2 摇瓶菌种:配方a 马铃 250克、葡萄糖20克、蚕蛹粉4克、磷酸二氢钾1.5
克、硫酸镁1克、VB110ug、水1000ml。配方b 在配方a的基础上加麸皮50克。配方
c 在配方a的基础上加麸皮100克。每个1000ml摇瓶装600ml培养液,121℃灭菌40′,
无菌接入母种3-5块,24℃下静置培养4d,再磁力搅拌培养6-7d。测量菌丝生物量的方
法采用静置2hr、观察菌丝沉积物占液体总体积的方法。
1.3 发酵罐培养液体菌种
1.3.1 培养液配方:根据摇瓶试验而确定的配方为:玉米粉1%、葡萄糖2%、麸皮
1%、蛋白胨0.3%、磷酸二氢钾0.15%、硫酸镁0.1%、VB1 10mg/L,植物油0.3%,
ph自然。生产中玉米粉越细越好,麸皮用布袋包好放入罐中煮至80-90℃(高海拔地区可
以到95℃)保温20-30′后取出,开空气压缩机吹动液体,再加入调成浆的玉米粉,吹约
10′待玉米粉糊化不会再结块时停止吹气,加入其它成分进行高压灭菌40′,冷却至24-25℃
无菌接入摇瓶菌种(本次接种量为0.75%V/V),通气培养7天。用接种枪将菌种接入固
体培养基上。
1.4 萌发菌固体培养基配方
a 树叶68.5%、麸皮15%、粗木屑15%、石膏1%、糖0.5%、PH自然。b 麦粒
69.5%、木屑30%、石膏1%、糖0.5%(用于室内纯密环菌+萌发菌+天麻种子袋栽试
验)
二 试验结果
2.1 摇瓶培养中止时各配方菌丝量为:配方a10%左右、配方b85%左右、配方c95%,
配方a菌量太小不能使用、配方c菌量大但菌丝呈糊状,液体不清,不易观察,使用起来
不放心,配方b菌球在1-2mm大小,液体清澈为较好配方,我们用此瓶作发酵罐用菌种。
2.2 发酵罐培养结果
接种量0.75%、培养温度24-25℃、通气量1:0.5-1(V:V),在发酵罐中的培养
时间以7d为最好,菌球大小为0.5-2mm、密度1000-1200个/ml、菌丝粗壮、洁白。
2.3 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24hr内菌丝萌发生长,随接种量的加大菌丝满瓶袋的时间缩
短,最快10d可以长满菌丝,
三 小结
用液体方法生产萌发菌是可行的,在萌发菌液体培养基中添加麸皮有利于菌丝生长,
添加麸皮一方面可以平衡营养,另一方面可能添加麸皮后液体的ph值在灭菌后下降较多,
对菌丝生长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