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光学原理及光路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5.95 MB
- 文档页数:47
激光分光光路引言激光分光光路是一种利用激光光源进行分光分析的技术。
通过合理设计光路,可以实现对样品的快速、准确的分析和检测。
本文将详细介绍激光分光光路的原理、构成和应用。
原理和构成1. 原理激光分光光路利用激光光源发出的高亮度、单色性和直行性的特点,将样品和光源之间的相互作用转化为可测量的光学信号。
光源经过适当的分光装置,将不同波长的光分离出来,然后通过检测系统进行信号采集和处理,得出样品的光谱信息。
2. 构成激光分光光路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激光源:常见的激光源有氦氖激光器、二极管激光器等。
激光源的选择应根据不同需求确定。
2. 分光装置:分光装置可通过光栅、棱镜等将激光光束分离成不同波长的光。
常用的分光装置有单色仪、多色仪等。
3. 光学器件:光学器件包括透镜、反射镜、滤光片等,用于调整光路和光学特性。
4. 检测系统:检测系统可以是光电二极管、光电倍增管等,用于采集和转化光信号为电信号。
5. 信号处理系统:信号处理系统用于对检测到的光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数字化处理,提取出有用的光谱信息。
应用场景激光分光光路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介绍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
1. 光谱分析激光分光光路可以用于样品的光谱分析。
通过采集样品在不同波长下的光谱信息,可以获得样品的吸收、发射等特性,从而实现对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分析。
2. 光学显微镜激光分光光路结合高分辨率的显微镜,可以实现对微观结构的观察和分析。
利用激光作为光源,可以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和对比度,同时减少样品的损伤。
3. 生物医学激光分光光路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激光分光光路可用于病毒的诊断和治疗、癌细胞的检测和治疗等。
通过测量不同波长下的生物样品的光谱信息,可以实现对样品的快速、无损分析。
4. 材料表征激光分光光路可用于材料的表征和分析。
通过测量材料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发射等特性,可以了解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质等,为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光学工程知识点总结1. 光学基础知识光学是物理学中研究光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光学领域,我们需要了解光的传播规律、光的波动性质、光的折射、反射、散射等基本知识。
光学的基础知识为光学工程师设计光学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
2. 光学系统设计光学系统设计是光学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光学系统通常包括光源、透镜、反射镜、光栅等光学元件,以及对光进行探测和分析的部件。
光学系统设计需要考虑光学元件的性能参数、光路的布局、系统成像质量等因素,以实现特定的光学功能。
3. 光学材料光学材料是构成光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应用领域对光学材料的性能要求各不相同。
光学材料通常需要具有良好的透明性、高折射率、低散射率等特点,以适应不同的光学系统设计需求。
4. 光学器件制造技术光学器件制造技术是光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学器件通常需要具有高精度、高表面质量和良好的光学性能。
常见的光学器件制造技术包括光学表面精加工、光学薄膜涂覆、光学玻璃加工等。
5. 光学系统测试光学系统测试是保证光学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
光学系统测试需要考虑光学成像、光学畸变、光学材料特性等问题,以验证系统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各项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6. 光学工程应用光学工程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光学通信系统是当今信息传输中最主要的传输方式,光学显微镜在生物科学中有重要的应用,激光技术在材料加工、医疗治疗等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总的来说,光学工程是一门重要的交叉学科,它涉及了光学原理、材料科学、光学器件制造技术等多个领域。
光学工程的发展为现代科技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便利。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光学工程的相关知识,对此领域有更深入的认识。
光路图知识点总结大全光路图是一种图形表示方法,用于描述光线在光学系统中的传播路径。
光路图通常用于光学系统的设计、分析和优化,例如透镜、镜片、棱镜、反射器等光学元件的排列和组合。
光路图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光学基础知识、光学元件、光路图的绘制和分析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光学基础知识1. 光的传播方式光在空气、介质中传播时,有折射、反射、透射等传播方式。
折射是光线穿过两种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反射是光线遇到平面界面时反弹的现象,透射是光线穿透介质的现象。
2. 光的本质光既具有波动性,也具有粒子性。
光的波长和频率与光的能量有关,波长越短频率越高,能量越大。
3. 光的光程差光程差是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根据光速和距离的乘积计算得到的差值。
光程差对于光学系统的成像、衍射和干涉等现象有重要的影响。
4. 光的衍射和干涉衍射是光线通过小孔、边缘时产生弯折、扩散的现象,干涉是光线互相叠加产生相长、相消干涉的现象。
衍射和干涉是光路图设计和分析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5. 光学坐标系光学系统中常用的坐标系包括物方坐标系(出射光线的方向为正方向)、像方坐标系(入射光线的方向为正方向)和中间坐标系。
这些坐标系在光路图绘制和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光学元件1. 透镜透镜是一种光学元件,根据其形状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透镜折射、聚焦、散焦的特性对于光路图的设计和分析至关重要。
2. 镜片镜片是一种反射光的光学元件,有平面镜、球面镜、椭圆镜等多种类型。
镜片的反射规律、成像特性和反射率是光路图设计和分析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3. 棱镜棱镜是一种利用折射原理的光学元件,用于折射光线或者分离光谱。
棱镜的折射角、折射率以及光谱分散性对光路图设计和分析有重要的影响。
4. 反射器反射器包括平面反射器、棱镜反射器、反射镜等,是光路图设计中常用的光学元件。
反射器的反射率、反射角、反射的相位等参数对光路图的性能和成像特性有重要的影响。
光学仪器是用于检测、测量和操作光的设备和工具,它们基于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来实现特定的功能。
光学设计则是通过优化光学系统的构成和参数,以实现特定的光学性能和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光学仪器和光学设计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光学仪器的原理和分类:光学仪器是利用光的传播和相互作用来检测、测量和操作光的设备和工具。
它们基于光的特性和光学元件,如透镜、反射镜、光栅等,实现特定的功能。
常见的光学仪器包括以下几种:1. 显微镜:利用透镜和光学系统来放大和观察微小物体的设备。
它可以通过调整放大倍数和对焦距离来获得高分辨率的图像。
2. 望远镜:利用反射镜或透镜等光学元件来放大远处物体的设备。
它可以通过调整焦距和放大倍数来观察远处天体或景物。
3. 光谱仪:用于测量和分析光的波长和强度分布的设备。
它可以通过光栅、棱镜或干涉仪等光学元件对光进行分散、分光和检测。
4. 干涉仪: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来测量物体的形状、厚度或折射率等参数的设备。
常见的干涉仪包括白光干涉仪、迈克尔逊干涉仪和弗罗格干涉仪等。
5. 激光器:产生激光光束的设备。
它利用光的受激辐射和放大过程来产生一束高强度、单色和相干性很好的光。
二、光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光学设计是通过优化光学系统的构成和参数,以实现特定的光学性能和功能。
它基于光的传播和相互作用,利用光学元件和光学系统的特性和参数,以满足特定的设计要求。
常见的光学设计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几何光学设计:基于几何光学原理,通过光的传播和物体的几何形状来设计光学系统。
例如,通过选择适当的光学元件和调整其参数,以实现特定的光学成像、放大或聚焦等功能。
2. 光线追迹法:通过追踪光线的传播路径和相互作用,以预测和优化光学系统的性能。
它可以用于设计光学系统的光路、像差校正和光源布局等。
3. 波前传播法:通过模拟光的波前传播和相位变化,以预测和优化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和像差。
它可以用于设计光学系统的透镜曲率、光阑尺寸和光学元件的位置等。
实验1光学实验主要仪器、光路调整与技巧引言不论光学系统如何复杂,精密,它们都是由一些通用性很强的光学元器件组成,因此掌握一些常用的光学元器件的结构和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对安排试验光路系统时正确的选择光学元器件,正确的使用光学元器件有重要的作用实验目的掌握光学专业基本元件的功能;调整光路,主要包括共轴调节、调平行光和针孔滤波。
基本原理(一)、光学实验仪器概述:主要含:激光光源,光学元件,观察屏或信息记录介质1. 激光光源;激光器即Laser(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原意是利用受激辐射实现光的放大.然而实际上的激光器,一般不是放大器,而是振荡器,即利用受激辐射实现光的振荡,或产生相干光。
.960年,梅曼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现在被广泛用于各个行业激光的特性:(1)高度的相干性(2)光束按高斯分布激光器的分类:(1)气体激光器——He-Ne激光器,Ar离子激光器(2)液体激光器——染料激光器(3)固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红宝石激光器本套实验方案的选择的激光器是气体型He-Ne内腔式激光器,波长为632.8nm的红光,功率2mW。
个别实验中还会用到白光点光源。
2、用于光学实验的元件一般包括:防震平台、分束镜、扩束镜、准直镜、反射镜、成像透镜、傅立叶变换透镜、多自由度微调器、可变光栏、观察屏等部件。
如果是全息实验还需要快门、干版架、自动曝光和显定影定时器、记录干版等。
(本实验方案中,扩束镜采用针孔空间滤波器,准直镜、成像透镜、傅立叶变换透镜均采用双凸透镜)⑴防震平台光学实验需要一个稳定的工作平台。
特别是对于全息图制作实验,由于是参考波和物光波干涉条纹的记录,如果在曝光过程中因为振动导致两光波有变化,就要影响干涉条纹的调制度。
通常要求该光波的振动变化小于十分之一波长。
影响稳定性的因素有震动、空气流和热变化等。
激光焊接光路设计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激光焊接是一种高效、精确的焊接技术,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和工程学领域。
它利用激光束的高能量密度来瞬间加热材料,使其熔化并通过凝固形成牢固的焊点。
相比传统的焊接方法,激光焊接具有许多优势,例如焊缝狭窄、热影响区小、焊接速度快等。
在激光焊接过程中,光路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光路设计是指在激光束从激光器到焊接头部的传输过程中,通过适当的镜头、光纤和反射器等光学元件的安排,来保证激光能量的高效传输和聚焦。
光路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焊接质量和效率。
光路设计的关键要点包括激光器的选择、光路的稳定性、聚焦效果以及激光束的质量等。
首先,选择合适的激光器对于焊接效果至关重要。
不同激光器具有不同的功率、波长和调制特性,需要根据具体需求来选择。
其次,光路的稳定性是保证激光束传输的关键因素,需要合理安装和调整光学元件,减少光路中的散射和反射损耗。
此外,聚焦效果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到焊接质量和工艺参数的选取。
最后,激光束的质量需要通过合理的光学元件设计和使用,来减少光束发散和畸变。
未来,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扩大,激光焊接光路设计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例如,随着光纤激光器的发展,光纤传输将成为激光焊接的主要方式,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光纤传输的技术。
另外,激光束的调控和控制也是光路设计领域的研究重点,可通过自适应光学、波前传感等技术来实现。
因此,激光焊接光路设计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对于推动激光焊接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旨在介绍文章的主题和框架。
正文部分分为激光焊接的原理和应用、光路设计的重要性两个小节,主要对激光焊接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进行探讨,并强调了光路设计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总结了激光焊接光路设计的关键要点,同时展望了未来激光焊接光路设计的发展方向。
hud消重影光路设计一、背景介绍HUD(Head-Up Display)是一种将信息投射到驾驶员视野前方的技术,以帮助驾驶员获取关键信息,提高驾驶安全性。
然而,由于光路传输的复杂性,HUD投影时常会出现重影现象,影响驾驶员对信息的识别和理解。
因此,消除HUD重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HUD消重影光路设计原理1. 光路传输HUD消重影光路设计的首要原理是光路传输。
光路传输是将信息从投影单元通过透镜系统投射到驾驶员视野前方的过程。
在传输过程中,光线会受到透镜、反射镜等光学元件的影响,因此需要合理设计光路来消除重影。
2. 投射角度控制HUD消重影光路设计的关键是控制投射角度。
投射角度的选择会影响光路传输中的反射、折射等光学现象,从而影响重影的产生。
通过精确控制投射角度,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重影现象。
三、HUD消重影光路设计方法1. 光学元件选择在HUD消重影光路设计中,合理选择光学元件至关重要。
透镜、反射镜等光学元件的特性会对光路传输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光学元件,以提高光路传输的效果。
2. 光学元件位置调整光学元件的位置调整也是HUD消重影光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调整光学元件的位置,可以改变光线传输的路径,从而减少重影现象。
在进行位置调整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模拟和实验,以找到最佳位置。
3. 光路参数优化在HUD消重影光路设计中,对光路各个参数进行优化也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光路参数包括透镜焦距、反射镜曲率等,通过对这些参数进行调整,可以改善光路传输的效果,降低重影现象的发生。
四、光路设计实例以某车型为例,进行HUD消重影光路设计。
首先,选择合适的透镜和反射镜,考虑到该车型驾驶员视野的特点,选择透镜焦距为50mm,反射镜曲率为15mm。
然后,根据车型特点和驾驶员习惯,确定投射角度为15度。
接下来,通过模拟和实验,调整透镜和反射镜的位置,使得光线传输路径最佳。
最后,对光路参数进行优化,确定透镜焦距和反射镜曲率等参数的最佳取值。
苏州市曼威斯光学仪器有限公司出品第一章:显微镜简史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需要观察微观世界,显微镜正是这样的设备,它突破了人类的视觉极限,使之延伸到肉眼无法看清的细微结构。
显微镜是从十五世纪开始发展起来。
从简单的放大镜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单透镜显微镜,到1847年德国蔡司研制的结构复杂的复式显微镜,以及相差,荧光,偏光,显微观察方式的出现,使之更广范地应用于金属材料,生物学,化工等领域。
第二章显微镜的基本光学原理一.折射和折射率光线在均匀的各向同性介质中,两点之间以直线传播,当通过不同密度介质的透明物体时,则发生折射现像,这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造成的。
当与透明物面不垂直的光线由空气射入透明物体(如玻璃)时,光线在其介面改变了方向,并和法线构成折射角。
二.透镜的性能透镜是组成显微镜光学系统的最基本的光学元件,物镜、目镜及聚光镜等部件均由单个和多个透镜组成。
依其外形的不同,可分为凸透镜(正透镜)和凹透镜(负透镜)两大类。
当一束平行于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相交于一点,这个点称“焦点”,通过交点并垂直光轴的平面,称“焦平面”。
焦点有两个,在物方空间的焦点,称“物方焦点”,该处的焦平面,称“物方焦平面”;反之,在像方空间的焦点,称“像方焦点”,该处的焦平面,称“像方焦平面”。
光线通过凹透镜后,成正立虚像,而凸透镜则成正立实像。
实像可在屏幕上显现出来,而虚像不能。
三.影响成像的关键因素—像差由于客观条件,任何光学系统都不能生成理论上理想的像,各种像差的存在影响了成像质量。
下面分别简要介绍各种像差。
1.色差(Chromatic aberration)色差是透镜成像的一个严重缺陷,发生在多色光为光源的情况下,单色光不产生色差。
白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组成,各种光的波长不同,所以在通过透镜时的折射率也不同,这样物方一个点,在像方则可能形成一个色斑。
光学系统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消色差。
色差一般有位置色差,放大率色差。
同轴光源光路原理
标题:同轴光源光路原理详解
一、引言
同轴光源,也被称为同轴照明,是一种常用的光学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光学测量和检测中。
其主要特点是光源发出的光线通过一系列光学元件后,可以形成与物镜光轴平行或重合的照明光束,从而使得被测物体能够得到均匀、明亮的照明。
二、同轴光源光路原理
1. 光源:同轴光源通常使用环形发光二极管或者卤素灯作为光源,这些光源可以产生均匀且亮度可调的光线。
2. 反射镜:光源发出的光线首先会经过反射镜,反射镜的作用是将光线反射到一个特定的方向,以便后续的光学元件进行处理。
3. 透镜组:反射后的光线会经过一系列的透镜组,这些透镜组的主要作用是对光线进行聚焦和整形,使其成为平行或接近平行的光束。
4. 隔离器:在某些应用中,可能需要使用隔离器来防止反向散射的光线重新进入系统,影响测量结果。
5. 物体:最后,形成的光束会照射到待测物体上,根据物体的形状、颜色和表面粗糙度等因素,部分光线会被反射回来。
三、同轴光源的应用
同轴光源由于其特殊的光路设计,具有以下优点:
1. 照明均匀:同轴光源可以使被测物体得到均匀的照明,这对于许多需要精确测量物体形状和尺寸的应用来说非常重要。
2. 对比度高:同轴光源可以提高物体表面细节的对比度,使微小的特征也能清晰可见。
因此,同轴光源被广泛应用于显微镜、机器视觉、工业检测等领域。
四、结论
同轴光源是一种重要的光学系统,其独特的光路设计使得它能够在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理解同轴光源的工作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这种光源,提高测量和检测的精度和效率。
基础光学实验一、实验仪器从基础光学轨道系统,红光激光器及光圈支架,光传感器与转动传感器,科学工作室500或750接口,datastudio软件系统二、实验简介利用传感器扫描激光衍射斑点,可标度各个衍射单缝之间光强与距离变化的具体规律。
同样可采集干涉双缝或多缝的光强分布规律。
与理论值相对比,并比较干涉和衍射模式的异同。
理论基础衍射:当光通过单缝后发生衍射,光强极小(暗点)的衍射图案由下式给出asinθ=m' λ(m'=1,2,3,....)(1)其中a是狭缝宽度,θ为衍射角度,λ是光的波长。
下图所以为激光实际衍射图案,光强与位置关系可由计算机采集得到。
衍射θ角是指从单缝中心到第一级小,则数。
m'为衍射分布级双缝干涉:当光通过两个狭缝发生干涉,从中央最大值(亮点)到单侧某极大的角度由下式给出:dsinθ=mλ(m=1,2,3,....)(2)其中d是狭缝间距,θ为从中心到第m级最大的夹角,λ是光的波长,m为级数(0为中心最高,1为第一级的最大,2为第二级的最大...从中心向外计数)。
如下图所示,为双缝干涉的各级光强包络与狭缝的具体关系。
三、实验预备1.将单缝盘安装到光圈支架上,单缝盘可在光圈支架上旋转,将光圈支架的螺丝拧紧,使单缝盘在使用过程中不能转动。
要选择所需的狭缝,秩序旋转光栅片中所需的狭缝到单缝盘中心即可。
2、将采集数据的光传感器与转动传感器安装在光学轨道的另一侧,并调整方向。
3、将激光器只对准狭缝,主义光栅盘侧靠近激光器大约几厘米的距离,打开激光器(切勿直视激光)。
调整光栅盘与激光器。
4、自左向右和向上向下的调节激光束的位置,直至光束的中心通过狭缝,一旦这个位置确定,请勿在实验过程中调整激光束。
5、初始光传感器增益开关为×10,根据光强适时调整。
并根据右图正确讲转动传感器及光传感器接入科学工作室500.6、打开datastudio软件,并设置文件名。
四、实验内容 a、单缝衍射1、旋转单缝光栅,使激光光束通过设置为0.16毫米的单缝。
光学系统设计过程介绍展开全文所谓光学系统设计就是根据使用条件,来决定满足使用要求的各种数据,即决定光学系统的性能参数、外形尺寸和各光组的结构等。
因此我们可以把光学设计过程分为4 个阶段:外形尺寸计算、初始结构计算、象差校正和平衡以及象质评价。
一、外形尺寸计算在这个阶段里要设计拟定出光学系统原理图,确定基本光学特性,使满足给定的技术要求,即确定放大倍率或焦距、线视场或角视视场、数值孔径或相对孔径、共轭距、后工作距离光阑位置和外形尺寸等。
因此,常把这个阶段称为外形尺寸计算。
一般都按理想光学系统的理论和计算公式进行外形尺寸计算。
在计算时一定要考虑机械结构和电气系统,以防止在机构结构上无法实现。
每项性能的确定一定要合理,过高要求会使设计结果复杂造成浪费,过低要求会使设计不符合要求,因此这一步骤慎重行事。
二、初始结构的计算和选择、初始结构的确定常用以下两种方法:1.根据初级象差理论求解初始结构这种求解初始结构的方法就是根据外形尺寸计算得到的基本特性,利用初级象差理论来求解满足成象质量要求的初始结构。
2.从已有的资料中选择初始结构这是一种比较实用又容易获得成功的方法。
因此它被很多光学设计者广泛采用。
但其要求设计者对光学理论有深刻了解,并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从类型繁多的结构中挑选出简单而又合乎要求的初始结构。
初始结构的选择是透镜设计的基础,选型是否合适关系到以后的设计是否成功。
一个不好的初始结构,再好的自动设计程序和有经验的设计者也无法使设计获得成功。
三、象差校正和平衡初始结构选好后,要在计算机上用光学计算程序进行光路计算,算出全部象差及各种象差曲线。
从象差数据分析就可以找出主要是哪些象差影响光学系统的成象质量,从而找出改进的办法,开始进行象差校正。
象差分析及平衡是一个反复进行的过程,直到满足成象质量要求为止。
四、象质评价光学系统的成象质量与象差的大小有关,光学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对光学系统的象差给予校正。
光学原理及应用光学的基本原理及应用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对光的观察研究,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远在2400多年前,我国的墨翟(公元前468—前376)及其弟子们所著的《墨经》一书,就记载了光的直线传播、影的形成、光的反射、平面镜和球面镜成像等现象,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光学著作。
现在,光学已成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并在实际中有广泛应用.光学既是物理学中一门古老的基础学科,又是现代科学领域中最活跃的前沿科学之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
按研究目的的不同,光学知识可以粗略地分为两大类.一类利用光线的概念研究光的传播规律,但不研究光的本质属性,这类光学称为几何光学;另一类主要研究光的本性(包括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以及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规律,通常称为物理光学。
一、光学现象原理光的传播速度很快,地球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到达我们眼睛所用的时间很短,根本无法觉察,所以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都认为光的传播是不需要时间的.直到17世纪,人们才认识到光是以有限的速度传播的。
光速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常量,科学家们一直努力更精确地测定光速.目前认为真空中光速的最可靠的值为c=299 792 458 m/s在通常的计算中可取c=3.00×108m/s玻璃、水、空气等各种物质中的光速都比真空中的光速小.(一)直线传播光能够在空气、水、玻璃透明物质中传播,这些物质叫做介质.在小学自然和初中物理中我们已经学过,光在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自然界的许多现象,如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因此可以沿光的传播方向作直线,并在直线上标出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物理学中常常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有的光源,例如白炽灯泡,它发出的光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但是有的光源,例如激光器,它产生的光束可以射得很远,宽度却没有明显的增加.在每束激光中都可以作出许多条光线,这些光线互相平行,所以叫做平行光线.做简单实验的时候,太阳光线也可以看做平行光线.(二)反射与折射阳光能够照亮水中的鱼和水草,同时我们也能通过水面看到烈日的倒影;这说明光从空气射到水面时,一部分光射进水中,另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到空气中.一般说来,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它和另一种介质的分界面时,一部分光又回到这种介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而斜着射向界面的光进入第二种介质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