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一个完整产品的结构设计过程.
- 格式:doc
- 大小:4.08 MB
- 文档页数:27
产品结构设计:产品设计流程介绍## Product Structure Design: Product Design Process Overview.### Product Structure.The product structure is a hierarchical representation of a product's componen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to each other. It is a重要な tool for product designers because it helps them understand the product's overall architecture and identify potential design issues.### Product Design Process.The product design process is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designing and developing new products. It typically involves a series of steps, including:1. Concept generation: In this step, designers brainstorm ideas for new products and develop roughconcepts.2. Feasibility analysis: Designers assess thefeasibility of the different concepts and select the most promising one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3. Embodiment design: In this step, designers create detailed drawings and specifications for the product.4. Detail design: Designers work out all of the details of the product's design, including its materials, dimensions, and tolerances.5. Prototyping: Designers build prototypes of the product to test its functionality and ergonomics.6. Testing: Designers test the prototypes to identify and fix any problems.7. Production: Once the product has been tested and approved, it is ready to be manufactured.### Tool and Techniques.A variety of tools and techniques can be used to design and develop products. These include: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CAD software allows designers to create 3D models of the products they are designing.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EA): FEA is a computer-based technique used to analyze the stresses and strains in a product's structure.Tolerance analysis: Tolerance analysis is used to ensure that the product's components are assembled correctly.### Challenges.Product design is a challenging and complex process. Designers must consider a variety of factors, including:The product's function: The product must be able to perform its intended function reliably and efficiently.The product's cost: The product must be manufactured at a cost that is competitive with similar products.The product's aesthetics: The product must be visually appealing to consumers.The product's environmental impact: The product should be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in a way that minimizes its environmental impact.### Conclusion.Product design is a critical process for businessesthat want to develop successful new products. By following a systematic approach and using the right tools and techniques, designers can create products that meet the needs of consumers and businesses alike.## 产品结构设计,产品设计流程介绍。
产品设计的流程产品设计的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需求分析:在产品设计的初期,需要对市场和用户需求进行详细分析。
了解目标用户的特点、需求和偏好,以及市场趋势和竞争对手的情况。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形成一个清晰的产品需求文档。
2. 概念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师可以开始着手概念设计。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通过草图、线框图和模型等形式,对新产品的外观、功能和用户界面进行初步设计。
概念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用户体验和产品的可行性。
3. 详细设计:在概念设计确定后,设计师会进一步细化产品的设计。
这个阶段需要制定详细的设计规范,包括产品界面、交互设计、功能模块等。
设计师可能需要与开发和工程团队密切合作,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执行力。
4. 原型制作:在详细设计完成后,设计师会制作产品的原型。
原型可以是纸质的手绘稿、逻辑流程图,也可以是数字化的交互原型。
原型的制作可以帮助设计师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用户体验,并提供给相关团队进行反馈和评审。
5. 测试与改进:设计师会与用户进行测试,以评估产品的功能性和易用性。
通过用户反馈和测试结果,设计师可以对产品进行改进和优化。
这个阶段可能需要多次迭代和优化,直到达到预期的效果。
6. 生产和上市:当设计师和团队确定产品已经达到预期的标准后,可以进入产品的生产和上市阶段。
这个阶段需要与生产和市场团队紧密合作,确保产品的品质和推广效果。
7. 监测和反馈:产品上市后,设计师还需要不断监测和分析用户的使用情况和反馈意见。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设计师评估产品的性能和用户满意度,并提供改进方案。
不断的反馈和改进是产品设计的重要环节。
总结起来,产品设计的流程可以概括为需求分析、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原型制作、测试与改进、生产和上市以及监测和反馈。
这个流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设计师需要不断地优化和改进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和用户的期望。
产品结构设计开发流程产品结构设计开发流程结构设计分为开发性设计、适应性设计、变型设计。
开发性设计(OEM):在工作原理、结构等完全未知的情况下,应用成熟的科学技术或经过实验证明是可行的新技术,设计出过去没有过的新型机械。
这是一种完全创新的设计。
适应性设计(ODM):在原理方案基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对产品做局部的变更或设计一个新部件,使产品在质和量方面更能满足使用要求。
变型设计:在工作原理和功能结构都不变的情况下,变更现有产品的结果配置和尺寸,使之适应更多的容量要求。
这里的容量含义很广,如功率、转矩、加工对象的尺寸、速比范围等。
一、新产品立项阶段根据公司或客户提出项目设计要求,由开发部、销售部、品管部参与项目评审会议。
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及项目开发负责人,由项目开发负责人负责该项目的统筹工作,还要编写设计任务书、新产品成本预算表、设计开发计划任务书二、设计平面图(效果图)阶段1.确定开发项目后,由平面设计工程师在一周内完成平面设计效果图.2.由项目负责人召集会议,对效果图进行评审,包括:A.结构的可行性.B.包装方案.C.外观颜色的搭配.D.零件的材料要求.E.功能是否可行.F.特别注意对产品功能以及产品成本的影响.3、如评审中发现问题,及时提出修改建议,重做效果图。
4、做好评审报告。
三、设计结构图阶段1.此阶段工作由结构工程师与电子工程师共同负责.2.结构工程师根据效果图,用PROE(或其它软件)设计结构图;如果有IGS文件则可以直接导入,如没有则对应效果图做结构图,若在画图过程中发现在PROE上是不能做到,或是出不了模时应及时提出,看是否可以更改外观要求.普通的结构图必须在5天内完成,复杂的结构图必须在7天内完成.3.做结构图时要考虑以下问题:A.胶件的缩水问题;B.胶件出模具角度问题;C.生产装配的问题;D.零部件生产可行性,五金件尽量用现有的,标准的.E.装配间隙的问题(如喷油后,电镀后的装配问题)F设计结构时注意胶件尽量不要用行位出模.G.包装保护.H.胶件的进胶问题.I.安全性的问题.4.如果结构涉及到五金模具方面,需考虑加工工艺的可行性,跟供认商沟通好,确认五金零件的加工可行性没有问题.5.做结构图时,必须将所有的零件按尺寸画好,在电脑上检查零件的互配性;不能贪一时的方便,导致有的装配冲突.6.此设计阶段结构工程师和电子工程师要有良好的沟通.保证功能的实现没有问题.机板的装配没有问题.7.做好结构图后,项目负责人召集品管\模房\电子组一起进行结构图评审,写好新产品评审报告.评审完成后安排手板制作,如需要供应商打样的零件,要打样回来准备做手板.8.产品结构设计应以"结构简单、装配容易"为原则.四、手板制作阶段1.提供3D图档(STP格式文件)给手板部做手板,项目工程师编写好"产品手板制作清单"交由主管审核经理批准后发给手板部做手板,确定手板的完成时间(常定为4-5天);如有特别难做的,可以延长到7天。
產品造型及结构设计流程简介造型及结构设计流程简介1.外型设计:由ID设计师按产品定义进行设计或外包给设计公司进行设计,要求提供PRO/E的3D文件。
2.外型设计评审:由ID和ME联合组织对ID设计的可行性进行评审,判断是否符合产品定义的要求和结构设计的要求。
如不符合,则需设计修改并进行评审,直至符合设计要求为止。
3.MOCKUP制作与评审:按照评审后的设计文件进行MOCKUP制作,并进行MOCKUP评审。
4.结构设计4.1结构详细设计:针对3D 的ID文档进行结构详细设计,设计过程需检查相关的资料是否齐备,正确,PCB及其组件文档是否正确?如3D文件是否符合结构设计要求?(如不符合,需先按照结构要求进行调整,然后开始结构设计);4.2结构详细设计评审---结构设计完成后,需提交需求进行所内评审,评审人员为本所的结构工程师及资深专家。
4.3 WORKING SAMPLE制作及验证:针对评审意见进行设计修改。
设计修改完成后,需提出结构模型制作需求,配合资源商工程师完成报价等商务活动,同时负责跟踪working sample完成及验证,并提交验证记录。
4.4设计文件修改:针对WORKING SAMPLE装机检查记录进行设计修改。
4.5开模前结构设计评审:由质量控制部组织开模前评审,从硬件及产业化、量产的角度考虑该项目的可行性及风险状态,以评估项目的整体风险。
5.外壳开模及试模5.1开模前的准备:5.1.1模具结构和商务评估:由商务人员综合考虑确定开模厂;由结构项目负责人组织模具厂对开模文档进行模具可行性评估。
5.1.2需提交的文档:5.1.2.1模具制作清单:包括产品名称、产品材料、表面处理工艺、模穴数等相关信息。
参见《模具制作清单》模板.5.1.2.2结构件BOM,参见《结构件BOM》模板,并在备注中写明哪些零件可借用以往产品。
5.1.2.3 2D图:需在模具开始制作后一周内完成2D图并发给模具厂。
产品设计流程产品设计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它涉及到诸多环节和要素。
在这篇文章中,将详细介绍一个基本的产品设计流程,以帮助读者了解产品设计的全过程。
一、需求分析产品设计的第一步是需求分析。
在这个阶段,设计团队需要与客户或用户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期望和问题。
通过收集信息和开展市场调研,设计团队可以对产品的功能、外观和性能进行初步设想。
二、概念设计一旦需求被明确,设计团队就可以开始进行概念设计。
在这个阶段,设计师会绘制草图、制作模型或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来创建产品的初步设计方案。
这些设计方案旨在表达产品的整体外观和功能特点。
三、详细设计在概念设计得到确认后,设计团队会进一步完善产品的细节。
他们会制作更加详细的设计图纸、进行材料选择和工艺方案的研究。
同时,他们也会与工程团队紧密配合,确保产品设计的可行性和可制造性。
四、原型制作原型制作是产品设计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制作原型,设计团队可以验证他们的设计是否符合需求,并进行必要的修改和改进。
原型可以是实物模型、虚拟模型或功能模拟。
通过对原型进行测试和演示,设计团队可以更好地了解产品的实际效果,并对其进行进一步优化。
五、产品测试与验证在原型制作完成后,产品设计团队会对产品进行测试和验证。
他们会模拟产品在实际使用环境中的各种情况,以评估其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
通过测试和验证,设计团队可以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六、产品制造与推广一旦产品的设计得到最终确认,设计团队就会与制造商和营销团队合作,开始产品的批量生产和市场推广。
在这个阶段,设计团队需要提供详细的制造指导和技术支持,确保产品能够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生产,并在市场上取得成功。
七、产品改进与升级产品设计流程并不是一个一次性的过程,随着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变化,产品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升级。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设计团队会收集用户的反馈和市场的信息,以进行产品的持续改进和创新。
产品设计流程范文第一步:需求调研和分析在产品设计之前,需要了解市场的需求和趋势。
通过市场调研和用户调研等手段,收集用户的需求和反馈。
同时,还需要分析竞争对手和行业的情况,以了解市场上已有的产品和设计趋势。
第二步:定义产品概念在需求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定义产品的概念。
这包括明确产品的目标用户、产品的核心功能和特点等。
同时,还要确定产品的定位和竞争优势,为后续的设计提供指导。
第三步:原型设计通过制作原型,可以更好地展示产品设计的想法和概念。
原型可以是手绘草图、纸质模型或者数字化的交互原型等,通过展示给用户和利益相关者,收集反馈和建议。
第四步:详细设计在完成原型设计之后,需要进行详细的设计工作,包括产品的外观设计、界面设计、交互设计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与其他系统的集成和用户体验等因素。
设计团队需要与开发团队和其他相关人员密切合作,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第五步:开发和测试在详细设计完成后,开发团队开始进行产品的开发工作。
这包括编写代码、构建数据库、测试系统等工作。
在整个开发过程中,需要进行反复的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测试等。
第六步:产品上线和迭代一旦产品开发完成,并通过测试,就可以发布上线。
然而,产品的生命周期并不止于此,随着市场和用户需求的变化,产品需要不断的迭代和优化。
通过用户反馈、数据分析和市场调研等方式,收集用户需求和改进建议,进行产品的优化和更新。
第七步:市场推广产品设计虽然是一个关键的环节,但产品的成功还需要进行有效的市场推广。
市场推广可以包括线上和线下的推广活动,与渠道商合作、广告宣传等手段。
通过市场推广,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并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产品设计流程是一个循环迭代的过程,不断地通过用户反馈和市场调研改进和优化产品,以满足用户需求和市场竞争的要求。
在每个环节中,需要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如用户、开发团队、销售团队等)密切合作,共同推进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产品设计主要流程-回复产品设计主要流程:从构思到实现产品设计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和环节进行。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问题,并通过创造性思维和专业知识来解决。
本文将详细介绍产品设计的主要流程,并逐步回答相关问题。
第一步:需求定义产品设计的第一步是明确需求和目标。
设计师需要了解客户或市场的需求,并对产品的功能、特性和定位进行明确的定义。
这可以通过市场调研、竞争分析和用户调查等方式进行。
设计师需要回答以下问题:1. 产品目标是什么?它满足哪些特定需求?2. 产品的目标市场和用户群体是谁?3. 与竞争产品相比,我们的产品有什么优势?第二步:概念设计在需求定义的基础上,设计师需要开始进行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旨在生成多个设计方案和理念。
设计师需要探索各种可能性,并将其转化为可行的产品概念。
设计师需要回答以下问题:1. 如何将产品的功能与外观相结合?2. 产品的设计风格和定位是什么?3. 产品的主要特点和卖点是什么?第三步:原型制作一旦确定了产品的概念设计,设计师需要制作一个原型来评估其可行性和功能性。
原型可以是一个简单的手绘图或3D打印模型,也可以是一个功能完善的实物模型。
制作原型有助于设计师更好地理解产品的外观和使用方式,并获得实际用户的反馈。
设计师需要回答以下问题:1. 原型的材料和制作方式是什么?2. 原型的功能和外观与设计概念一致吗?3. 用户对原型的评价如何?第四步:详细设计在原型制作完成后,设计师需要进行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包括确定产品的结构和材料,开发产品的内部组件和功能,以及制定生产和装配的流程。
设计师需要回答以下问题:1. 产品的具体规格和尺寸是什么?2. 产品的内部构造和组件如何设计?3. 生产和装配的流程是怎样的?第五步:测试和验证在详细设计完成后,设计师需要对产品进行测试和验证。
这包括对产品的功能、质量和可靠性进行测试,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
一款手机的完整结构设计过程前言2005年9月我曾写过一篇《一个完整产品的结构设计过程》,发表在开思网,链接是/thread-210891-1-10.html。
这一篇《一款手机的完整结构设计过程》写于2008年12月份,那时候我刚从朋友的设计公司出来,想想今后不做设计了,这些年的经验别荒废了,自己作个总结吧。
现在看来,当初的想法是对的,只是手机功能不断提升,制造工艺不断改进,有些设计间隙和设计参数到现在已经不太合适了,就算是给初学者提供一个参考吧,大家可以多关注设计的思路,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至于参数,可以照用,但不必太过固执,多听听有经验的同事的建议,自己及时做出调整和总结。
我现在任职于金立结构部,目睹了金立在智能机领域从无到有,从底端到高端不断发展的过程。
很想抽时间再做一份《一款智能手机的完整结构设计过程》,因为从2011开始,智能手机在市场上的份额迅速扩大,而智能手机在结构设计上又有许多和功能手机不一样的地方,确实有必要总结一下了。
好了,废话不多说,以下是2008年的《一款手机的完整结构设计过程》的完整版,附带全部原图,谢谢各位读者!目录一,主板方案的确定二,设计指引的制作三,手机外形的确定四,结构建模1.资料的收集2.构思拆件3.外观面的绘制4.初步拆件5.建模资料的输出五,外观手板的制作和外观调整六,结构设计1.止口线的制作2.螺丝柱的结构3.主扣的布局4.上壳装饰五金片的固定结构5.屏的固定结构6.听筒的固定结构7.前摄像头的固定结构8.省电模式镜片的固定结构9.MIC的固定结构10.主按键的结构设计11.侧按键的结构设计B胶塞的结构设计13.螺丝孔胶塞的结构设计14.喇叭的固定结构15.下壳摄像头的固定结构16.下壳装饰件的结构设计17.电池箱的结构设计18.马达的结构设计19.手写笔的结构设计20.电池盖的结构设计21.穿绳孔的结构设计七.报价图的资料整理八,结构设计优化九,结构评审十,结构手板的验证十一,模具检讨十二,投模期间的项目跟进十三,试模及改模十四,试产一,主板方案的确定在手机设计公司,通常分为市场部(以下简称MKT),外形设计部(以下简称ID),结构设计部(以下简称MD)。
产品设计方案流程模板一、简介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一个清晰的流程模板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个产品设计方案的流程模板,以帮助设计师和团队在设计过程中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
二、需求分析1. 需求搜集首先,设计团队需要与客户或产品经理沟通,了解产品的需求和目标。
通过面对面的讨论、问卷调查、市场调研等方式,搜集所需信息。
2. 需求整理根据搜集到的需求信息,设计团队需要将其整理成一份需求分析文档。
该文档应包括产品的基本功能需求、用户需求、竞品分析等内容。
三、概念设计1. 创意生成基于需求分析文档,设计团队开始进行创意生成的阶段。
成员可以独立工作,提出各自的创意,也可以进行头脑风暴,共同产生新的想法和概念。
2. 概念筛选经过创意生成后,设计团队需要对所有的概念进行评估和筛选。
根据需求、市场竞争和可行性等因素,选择出最具潜力的概念。
四、详细设计1. 原型制作基于选定的概念,设计团队开始进行详细设计阶段。
他们可以使用原型制作工具,创建交互式的产品原型,以便更好地展示产品的功能和用户体验。
2. 用户测试在详细设计阶段,设计团队需要邀请一些用户参与测试。
通过观察和用户反馈,他们可以进一步改进产品的用户界面和功能。
五、开发与生产1. 开发在详细设计完成后,设计团队将原型和设计文档交给开发团队。
开发人员将根据设计文档开始编程和开发工作。
2. 测试与优化在开发过程中,设计团队需要与开发团队保持紧密合作,进行测试和反馈。
他们将识别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3. 生产当产品开发完成并经过测试后,设计团队开始与制造商合作,推进产品的批量生产。
六、发布与迭代1. 发布产品开发完成后,设计团队开始准备产品的发布。
他们会与营销团队协作,制定上市计划,并进行宣传和营销活动。
2. 用户反馈一旦产品发布,设计团队需要密切关注用户的反馈。
他们将收集用户意见和建议,以便进行下一轮的产品迭代和改进。
七、总结一个完整的产品设计方案流程模板可以帮助设计团队有条不紊地完成产品设计工作。
产品设计流程
产品设计流程是将用户需求转换为实际可用产品的步骤。
它也可以看作是新产品从开发到
上市的一个完整过程。
产品设计流程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步骤:
1.定位:根据市场研究和客户需求,确定产品的定位,决定它的定价、销售方式、受众和
目标市场。
2.规划:根据产品定位,确定进度、资源分配、技术方案和项目管理等规划,明确功能要求,把握开发工作的重点。
3.原型设计:利用原型设计工具按照产品需求进行设计,把设计理念变成可视的产品原型,使开发者对需求有更深的理解,加强沟通和设计思路的一致性。
4.功能开发:根据原型设计,编写代码,将功能实现后完成功能开发,写出的代码要完成
功能的需求,符合团队预定的质量标准。
5.功能检测:根据原型设计和功能开发,进行功能检测,确保每个功能都能够正常运行,
同时在检测过程中,做到以保证产品的正常安全运行。
6.产品测试:完成功能检测过程之后,进行系统性的产品测试,以确保和客户的要求保持
一致,其测试过程涉及到用户体验、系统可靠性和多种其他可能出现问题的测试。
7.产品发布:在众多产品测试过程中,得出产品符合要求之后,就可以进行产品发布,让
用户能够正式使用。
以上就是产品设计流程的基本步骤,它可以帮助产品制造商将用户需求转换成实际可用的
产品,满足用户需求,助力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产品设计总体流程
产品设计总体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理解需求和目标:首先要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和用户期望,明确产品设计的目标和定位。
可以通过市场调研、用户访谈、竞品分析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
2. 概念化和规划:在明确需求和目标的基础上,开始进行产品概念化和规划。
这一步骤通常包括产品定位、功能规划、用户体验设计等工作。
可以通过绘制草图、制定原型、制定用户故事等方式来表达和沟通产品的初步想法。
3. 原型设计和验证:根据概念化和规划阶段的结果,开始进行产品原型设计和验证。
这一步骤通常包括设计界面、制定交互逻辑、制作交互原型等工作。
可以通过用户测试、专家评审等方式验证原型的可行性和用户体验。
4. 详细设计和开发:在原型验证之后,开始进行产品详细设计和开发。
这一步骤通常包括制定详细的界面设计、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等工作。
根据设计文档进行开发和编码。
5. 测试和优化:在产品开发完成之后,进行系统测试和用户测试。
发现问题和bug后,进行修复和优化。
同时,根据用户反馈和市场反馈,进一步对产品进行调整和优化。
6. 发布和运营:当产品已经完成测试和优化后,进行正式发布。
在产品发布之后,还需要进行运营工作,包括用户支持、定期更新、数据分析等,以维持产品的良好运营状态。
产品设计的一般流程与方法产品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将市场需求与技术实现相结合,在质量、成本、功能等方面进行平衡,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下面是产品设计的一般流程与方法,供参考:一、需求分析阶段:1.市场调研:了解目标用户、竞争对手和市场趋势,目的是确定产品的定位和目标市场。
2.用户需求调查: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用户需求和痛点。
3.可行性分析:利用市场调研和用户需求调查的结果,对产品的可行性进行评估,以确定产品的开发方向。
二、概念设计阶段:1.创意生成:通过头脑风暴、竞品分析等方式,对产品的概念进行初步设想和生成。
2.概念筛选:根据市场需求和用户反馈,对生成的概念进行筛选和挑选,选择出最具创新和市场潜力的概念。
3.概念测试:通过调研和用户反馈,对选定的概念进行测试和验证,以确认其可行性和受欢迎程度。
三、详细设计阶段:1.产品规格定义:将选定的概念进一步细化,明确产品的功能、性能和外观等要求,生成详细的产品规格。
2.用户界面设计:根据产品规格,设计产品的用户界面,包括功能流程、布局和交互设计等。
3.技术方案选择:根据产品规格和预算限制,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和材料,用于产品的制造和生产。
4.产品原型制作:根据产品规格和用户界面设计,制作产品的原型模型,用于验证和测试产品的功能和外观效果。
四、生产制造阶段:1.工艺设计:根据产品规格和原型模型,制定产品的生产工艺和制造流程,确保产品能够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批量生产。
2.供应链管理: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建立供应链体系,确保产品的供应和生产能力。
3.生产控制: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交付时间,通过生产计划、质量控制和进度管理等手段,有效控制和管理产品的生产过程。
五、市场推广阶段:1.宣传策划:制定产品的市场推广策略和计划,包括广告宣传、渠道建设等。
2.销售培训:对销售团队进行培训,使其了解产品的特点和优势,能够有效推广和销售产品。
3.用户反馈:监听用户的反馈和建议,及时调整和优化产品,以提高用户满意度和产品竞争力。
产品设计步骤产品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它涵盖了从概念到最终产品的转变。
下面是产品设计的完整步骤:1. 研究和调查在开始设计一个新产品之前,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调查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了解市场需求和趋势:深入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和趋势,包括竞争情况、市场规模、用户喜好等。
- 研究目标用户:通过用户调研和用户行为分析,了解目标用户的需求、偏好和行为模式。
- 技术可行性研究:评估所需技术的可行性,包括人力资源、物料和设备的可获得性和成本等。
2. 概念设计概念设计阶段是将研究结果转化为初始产品概念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您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创意生成:通过头脑风暴、竞品分析和创新方法,生成多个潜在的产品概念。
- 概念筛选:评估和筛选概念,选择最有潜力和可行性的概念进行进一步开发。
- 初始设计:通过绘图、手绘或3D建模等工具,将概念转化为初步的产品设计。
3. 详细设计在详细设计阶段,您将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产品设计,同时考虑材料、制造工艺和用户体验等方面。
以下是详细设计的关键步骤:- 技术细化:在设计过程中,详细规划产品的组成部分、结构和工作原理等技术细节。
- 材料选择:根据产品的功能要求和制造成本,选择适合的材料。
- 制造工艺:考虑产品的制造过程,确保设计的可制造性和可实施性。
- 用户体验设计:关注产品的可用性、人机交互和用户体验,优化产品的设计。
4. 原型制作和测试原型制作和测试是验证产品设计的重要阶段。
以下是这个阶段的一些关键步骤:- 制作原型: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材料制作产品的第一个实物原型。
- 功能测试:测试原型的功能和性能,确保它满足设计要求。
- 用户测试:通过用户测试和反馈,了解用户对产品的需求和反应。
5. 产品改进和优化根据原型测试的结果和用户反馈,进行产品的改进和优化。
这个阶段可能涉及以下步骤:- 重新设计:根据测试结果和反馈,对产品进行重新设计。
- 性能优化:改进产品的功能、性能和用户体验,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产品设计的一般流程
产品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阶段才能完成一个成功的产品。
一般来说,产品设计的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定义需求
在这个阶段,需要明确产品的目标、用户需求、功能需求等,从而确立设计的方向。
2. 市场调研
了解市场上类似产品的情况,包括产品的类型、特点、价格、销售情况等,以便更好地把握市场需求。
3. 概念设计
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初步的设计,包括产品的外观、功能、用途等方面的设计,形成初步的产品概念。
4. 详细设计
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更为详细和具体的设计,包括产品的结构、尺寸、材料、工艺等方面的设计。
5. 原型制作
在详细设计完成后,需要制作产品的原型,以便测试产品的实际效果和用户体验。
6. 测试和改进
在原型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测试和改进,包括用户体验测试、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等。
7. 生产和推广
在测试和改进完成后,可以进行产品的生产和推广,包括制定销售计划、推广策略等。
以上就是产品设计的一般流程,每个阶段都需要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实践,才能设计出更好的产品。
产品设计的流程产品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密的过程,它需要经历多个阶段,包括市场调研、概念设计、原型制作、测试验证、生产制造等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充分了解用户需求,把握市场趋势,同时还要考虑到技术可行性和生产成本。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产品设计的流程。
首先,产品设计的第一步是市场调研。
市场调研是产品设计的基础,通过调研可以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偏好,把握市场的动向和竞争对手的情况,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第二,概念设计是产品设计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设计师需要将市场调研的结果转化为具体的产品概念,并进行初步的构思和设计。
概念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外观和用户体验,同时也要与工程师、市场人员和制造商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作。
第三,原型制作是产品设计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阶段,设计师需要将概念设计转化为真实的产品原型,通过3D打印、手工制作或其他方式进行制作。
原型制作需要不断地进行测试和修改,直到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四,测试验证是产品设计的必要环节。
在这个阶段,设计师需要对产品原型进行各种测试,包括功能测试、可靠性测试、安全性测试等。
通过测试验证,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最后,生产制造是产品设计的最终目标。
在这个阶段,设计师需要与制造商进行合作,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实际的产品。
生产制造需要考虑到工艺流程、材料选择、成本控制等因素,确保产品能够按时、按质地投入市场。
综上所述,产品设计的流程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密的过程,需要设计师在每个环节都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精心的设计。
只有经过严谨的流程和不断的努力,才能够设计出优秀的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赢得市场的认可。
结构设计的步骤一、引言结构设计是指在建筑、工程或产品设计中,根据特定的需求和目标,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组织,确定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实现预期的功能和效果。
结构设计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二、需求分析在进行结构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明确设计的目标和要求,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以及相关的技术和法规要求。
通过充分了解需求,可以为后续的设计提供明确的指导和依据。
三、概念设计概念设计是指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的设计构思和方案选择。
在这一阶段,设计师可以利用自己的经验和创造力,提出多种可能的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估和比较。
通过分析各种方案的优缺点,选择最合适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设计。
四、详细设计在概念设计确定之后,就可以进行详细设计了。
详细设计是指将概念设计转化为具体的构造和细节。
这一阶段需要考虑各种技术问题和约束条件,包括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施工的可行性等。
通过详细设计,可以确定构件的尺寸、形状和连接方式,为后续的制造和施工提供准确的依据。
五、材料选择材料选择是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和特点,需要根据设计的要求和约束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
在材料选择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材料的强度、刚度、耐久性、成本等因素,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比较。
六、施工和制造施工和制造是结构设计的实施阶段。
在这一阶段,需要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材料的采购、构件的加工和制造,以及结构的组装和安装。
在施工和制造的过程中,需要保证质量和安全,并进行必要的检验和测试,以确保结构的性能和可靠性。
七、检验和验收检验和验收是结构设计完成后的重要环节。
通过检验和验收,可以验证设计的质量和符合性,确保结构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需求。
在检验和验收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各种试验和检测,包括结构的强度测试、性能评估等。
八、维护和改进维护和改进是结构设计的持续过程。
一旦结构投入使用,就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以确保结构的性能和功能不受损害。
产品工程师必知的结构设计开发流程1. 需求分析在产品开发的初期阶段,产品工程师需要与市场部门和用户沟通,了解市场需求和用户需求。
通过调研和分析,确定产品的主要功能和特点,以及市场定位和竞争对手的情况。
需求分析的结果将为后续的结构设计奠定基础。
2. 概念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产品工程师开始进行概念设计。
他们将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可行性,提出不同的产品设计方案,并对各个方案进行评估和比较。
在这个阶段,产品工程师需要考虑产品的主要功能、结构形式、外观设计等方面。
3. 详细设计在确定了最终的设计方案后,产品工程师开始进行详细设计。
他们将根据设计方案制定详细的结构设计和技术规格,包括产品的尺寸、材料、配件等。
在这个阶段,产品工程师需要考虑产品的可制造性、可靠性和成本效益等方面。
4. 原型制作在详细设计完成后,产品工程师需要制作产品的原型。
通过原型制作,产品工程师可以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
原型制作通常包括3D打印、模型制作等环节。
5. 试样测试在制作了原型之后,产品工程师需要进行试样测试。
他们将对原型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可靠性测试,以确保产品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
试样测试的结果将为产品的进一步改进和生产提供参考。
6. 优化设计根据试样测试的结果,产品工程师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
他们将根据测试结果对产品的结构、功能和性能进行调整和改进,以确保产品达到最佳状态。
优化设计的目的是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7. 生产批产在完成了优化设计后,产品工程师将开始准备生产批产。
他们将与生产部门合作,确定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制定生产计划和安排生产任务。
产品工程师需要确保产品的生产过程满足质量标准和生产要求。
8. 质量控制在生产过程中,产品工程师需要进行质量控制。
他们将对产品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检测,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符合标准。
质量控制的目的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认可度。
9. 市场推广在产品生产完成后,产品工程师将与市场部门合作,进行产品的市场推广和宣传。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一个完整产品的结构设计过程 一.ID造型; 1.ID草绘 2.ID外形图 3.MD外形图 二.MD设计; 1.建模; a.资料核对 b.绘制一个基本形状 c.初步拆画零部件 2.拆件; a.LENS结构 b.LCD结构 c.夜光结构 d.通关柱结构 e.防水结构 f.按键结构 g.PCB结构 h.电池结构 i.辅助结构 j.尺寸检查 k.手板跟进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m.模具跟进 其他讨论资料: 1.防水圈的结构 2.瓦楞纸板的结构 3.把JPG图导入PRO/E 4.“止口”的结构 5.其他公司的开发流程
1:一个完整产品的设计过程,是从ID造型开始的,收到客户的原始资料(可以是草图,也可以是文字说明),ID即开始外形的设计; ID绘制满足客户要求的外形图方案,交客户确认,逐步修改直至客户认同; 也有的公司是ID绘制几种草案,由客户选定一种,ID再在此草案基础上绘制外形图。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外形图的类型,可以是2D的工程图,含必要的投影视图,也可以是JPG彩图; 不管是哪一种,一般需注明整体尺寸,至于表面工艺的要求则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完整
3:外形图确定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结构设计工程师(以下简称MD)的了; 顺便提一下,如果客户的创意比较完整,有的公司就不用ID直接用MD做外形图; 如果产品对内部结构有明确的要求,有的公司在ID绘制外形图同时MD就要参与进来协助外形的调整;(附图为MD做的外形图)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MD开始启动,先是资料核对,ID给MD的资料可以是JPG彩图,MD将彩图导入PROE后描线; ID给MD的资料还可以是IGES线画图,MD将IGES线画图导入PROE后描线,这种方法精度较高; 此外,如果是手机设计,还需要客户提供完整的电子方案,甚至实物;(附图为将IGES线画图导入PROE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5:建摸阶段,以我的工作方法为例,MD根据ID提供的资料,先绘制一个基本形状(我习惯用MD作为文件名); MD就象大楼的基石,所有的表面元件都要以MD的曲面作为参考依据; 所以MD做3D的MD和ID做的有所不同,ID侧重造型,不必理会拔模角度,而MD不但要在MD里做出拔模角度,还要清楚各个零件的装配关系,建议结构部的同事之间做一下小范围的沟通,交换一下意见,以免走弯路; 具体做法是先导入ID提供的文件,要尊重ID的设计意图,不能随意更改; 描线,PROE是参数化的设计工具,描线的目的在于方便测量和修改; 绘制曲面,曲面要和实体尽量一致,也是后续拆图的依据,可以的话尽量整合成封闭曲面; 局部不顺畅的曲面还可以用曲面造型来修补; MD完成,请ID确认一下,我觉得这一步不要省略;(附图是一个完成的MD)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建摸阶段第二步,在MD的基础上取面,拆画出各个零部件,拆分方式以ID的外形图为依据; 面/底壳,电池门只需做初步外形,里面掏完薄壳即可; 我做MP3,MP4的面/底壳壁厚取1.50mm,手机面/底壳壁厚取2.00mm,挂墙钟面/底壳壁厚取2.50mm,防水产品面/底壳壁厚可以取3.00mm; 另外面/底壳壁厚4.00mm的医疗器械我也做过,是客人担心强度一再坚持的,其实3.00mm已经非常保险了,壁厚太厚很容易缩水,也容易产生内应力引起变形,担心强度不足完全可以通过在内部拉加强筋解决,效果远好过单一的增加壁厚; (附图为简单拆画的零部件)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建摸阶段第三步,制作装配图,将拆画出各个零部件按装配顺序分别引入,选择参考中心重合的对齐方式; 放入电子方案,如LCD,LED,BATTERY,COB。。。 有经验的朋友在将各个零部件引入装配图时,会根据需要将有些零部件先做成一个组件,然后再把组件引入装配图时。 例如做翻盖手机时,总装配图里只有两个组件,上盖是一个组件,下盖是一个组件。上盖组件里面又分为A壳组件,B壳组件和LCD组件。下盖组件里面又分为C壳组件,D壳组件,主板组件和电池组件等。还可以再往下分。。。(附图为翻盖手机的零件树)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建摸阶段第四步,位置检查,一般元件的摆放是有位置要求的。 例如:LCD的位置可以这样思考,镜片厚度1.50mm,双面帖厚度0.20mm,面壳局部掏薄厚度0.60mm,则LCD到最外面的距离就是2.30mm; 元件之间不能干涉,且有距离要求。如电波钟设计时,为保障接收效果,接收天线到电池之间的距离要求大于20mm;为了设计方便,装配图内的元件最好设置为不同颜色,以便区分;所有大元件摆放妥当之后,我还是建议,为保险起见,请ID再确认一次外形效果;(附图为简易的装配图)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PS:1、初始造型阶段:分三个方面;A:由造型工程师设计出产品的整体造型(ODM);可由客户选择方案或自主开发。B:客户提供设计资料,例如:IGS档(居多)或者是图片(OEM)。C:由原有的外形的基础上更改;可由客户选择方案或自主开发。
A方案:1、由造型工程师做出油泥模型或用三维软件模拟出造型并做一个发泡的实物模型,由多方进行评估(按照UL或EN的标准确定用什么材料,检查并确定进出风口通道的结构,进出风口的结构,出线窗的形式,开关和卷线按钮的机构,风量管的机构等。)后造型的方案确定,这阶段大约需要一到两个月左右的时间
2、进行结构的设计:由上面得到的外形(油泥模型需要抄数,做好面)薄壳后做内部的结构;真空室的设计,真空室门锁的设计;进风过滤装置的设计,电机室的设计;出风结构的设计,卷线器室的设计等,这期间要与造型工程师,供应商和模具工程师要经常探讨一下,例如:外形与结构的冲突,材料的选用及结构方面是否与模具有冲突等并可以用软件进行一些相关的分析
3、以上设计经过评审合格后进行手板的制作,手板完成后按照安规要求做相关的测试,包括:性能,装配,结构,噪音,跌落等测试,并与设计输入对比后进行设计变更。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6:LENS结构,一般镜片要求1.5mm,条件不足也可以是0.6到1.0mm,手机镜片还可以再薄点; 注意:如果要丝印尽量把丝印面做成平面; 手机镜片受外形影响,两侧都是曲面的,可以用模内转印; 镜片要固定,通常用双面胶,双面胶需预留0.15-0.20mm的空间,也有镜片做扣固定的; 如果有防水要求,镜片还可以用超声波焊接,不过结构上要预留超声波线 PS:LENS可有开模及切割两种方式。
7:对电子产品来说,LCD(液晶显示屏)就象她的眼睛,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显示的效果;LCD通常做成方形,必要时可以切角,做成多边形;LCD厚度通常是2.70mm,超薄的也有1.70mm;单块的LCD需和主板(以下称COB)相连才能显示,常用连接方式有导电胶条和热压斑马纸;其中导电胶条要有预压量,通常预压量为10%-15%,预压量太少LCD容易缺画,预压量太多LCD容易被顶绿;热压斑马纸不需预压,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但成本较高,连接时要用到热压啤机,PITCH脚位密的还要用到精密热压啤机;LCD与LENS不能直接贴合,贴合容易产生水纹.也有LCD直接固定在LENS上的情况,我在LENS的VA显示区开了一个方形凹槽,间隙留足0.30mm;通常LENS外装,LCD内装,中间用面壳隔开,面壳局部掏胶至少0.50mm; 谁的眼里也容不下半粒沙子,LENS到LCD之间也要保持洁净,通常做成封闭结构,如果小强都可以跑进去安家,那可就是结构设计师的天大笑话了!数码产品中LCD常做成组件,用铁框或塑料框包成一个整体,内有PCB,IC,信号由一片软性PCB输出,末端有插头,装拆方便.数码产品中LCD组件与面壳之间留0.30mm的间隙,用0.50mm的海绵隔开,也可以防尘;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8:昨天说了,对电子产品来说,LCD就象她的眼睛,但眼睛亮不亮就要看LCD后面的夜光结构了;常用的夜光光源有LAMP(灯),LED(发光二极管),EL片,常用的夜光结构有反光罩,反光片,EL支架等;LAMP光较散,通常配合反光罩使用,反光罩成锅状,内喷白油,LAMP套上不同颜色的灯套,可得到红绿蓝等彩色效果.LAMP也可配合反光片使用;LED光路较为集中,通常配合反光片使用,为有效提高亮度,反光片厚度最好大于2.0.反光片可做成楔型(横截面),背面喷白油,光线从侧面进入,可均匀反射到前面,如果想提高亮度,可在侧面也喷上白油(入光口除外),以减少光线流失.LED本身有红,橙,绿,蓝,紫等彩色供选择;EL片的发光效果比较均匀,配合EL支架和EL导电胶条使用,有绿色,蓝色可供选择,通常做成与LCD显示区域一样形状,一样大小,EL片使用时,需用火牛升压供电,故成本较高;笔记本电脑的反光结构较特殊,我见过一款笔记本的反光结构,是用圆形的LED射入一根长的玻璃棒,玻璃棒均匀发亮再从反光片侧边均匀进入,得到相当不错的背光效果.反光片的背面还有一些圆形结构的小凸点,光线在小凸点位置发生漫射,就象一个小光源一样亮,在靠近玻璃棒位置小凸点比较疏,而远离玻璃棒位置小凸点比较密,这样整个反光片的亮度都比较均匀了. 手机和MP3的夜光结构直接做到OLED组件里面了,设计时省事不少;另外,投影钟把时间直接投影到墙上,其结构是用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