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2淀粉酶的激活剂与抑制剂.
- 格式:pdf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5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酶的催化作用特性,包括酶的专一性、高效性、温度和pH值对酶活力的影响,以及酶的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力的作用。
通过对酶特性的研究,进一步掌握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二、实验材料1. 实验材料:- 酶提取液(如唾液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 底物溶液(如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脂肪溶液等)- pH缓冲液(不同pH值的缓冲液)- 温度控制装置(恒温水浴)- pH计- 显微镜- 试管、试管架、滴管、移液器等2. 试剂:- 碘液- 斐林试剂- 班氏试剂- 激活剂(如金属离子)- 抑制剂(如竞争性抑制剂、非竞争性抑制剂)三、实验方法1. 酶的专一性检验:- 将酶提取液与底物溶液混合,观察酶催化底物反应的现象。
- 使用不同底物进行对比实验,验证酶的专一性。
2. 酶的高效性检验:- 将酶提取液与底物溶液混合,观察酶催化底物反应的现象。
- 使用相同底物,将酶提取液与无机催化剂(如FeCl3)进行对比实验,验证酶的高效性。
3. 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将酶提取液与底物溶液混合,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反应。
- 观察酶催化底物反应的现象,分析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4. pH值对酶活力的影响:- 将酶提取液与底物溶液混合,在不同pH值下进行反应。
- 观察酶催化底物反应的现象,分析pH值对酶活力的影响。
5. 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力的影响:- 在酶提取液和底物溶液中分别加入激活剂和抑制剂。
- 观察酶催化底物反应的现象,分析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力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酶的专一性检验:- 通过实验观察,酶提取液在特定底物存在下表现出催化作用,而在其他底物上无催化作用,证明酶具有专一性。
2. 酶的高效性检验:- 通过实验观察,酶提取液在催化底物反应时,反应速度明显快于无机催化剂,证明酶具有高效性。
3. 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通过实验观察,酶催化底物反应的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活力达到最大值,超过此温度,酶活力逐渐降低。
(一)、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一、实验目的了解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了解酶活性的最适PH及掌握一种检测最适PH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步骤1、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取3支试管,编号后按下表加入试剂试管编号试剂1 2 30.2%淀粉溶液1.5 1.5 1.5无稀释唾液/ml1 1煮沸过的稀释唾液/ml 无无1摇匀后,将1、3号两试管放入37摄氏度恒温水浴中,2号试管放入冰水中。
10min后取出,将2号试管内的液体分为两半,用碘化钾-碘溶液来检验1、2、3号试管内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解的程度。
将2号试管剩下的一半溶液放入37摄氏度水浴中继续保温10min后,再用碘液检验,结果如何?记录并解释结果。
注意事项:1、唾液制备时,先用蒸馏水漱口,以清除食物残渣,再含一小口蒸馏水,0.5~1min后,使其流入量筒,并稀释到50ml。
2、PH对酶活性的影响取4个标有号码的20ml试管。
用吸管按下表添加0.2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和0.1mol/L柠檬酸溶液以制备PH=5.0~8.0的4种缓冲液。
试剂试管编号1 2 3 40.2mol/L磷酸氢二钠/ml5.156.057.72 9.720.1mol/L柠檬酸/ml4.85 3.95 2.28 0.28PH 5 5.8 6.8 8从4个试管中各取缓冲液3ml,分别注入到4支带有号码的试管中,随后于每个试管中添加0.5%淀粉溶液2ml和稀释唾液2ml。
向各试管中加入稀释唾液的时间间隔分别为1min。
将各试管内容物混匀,并依次置于37摄氏度恒温水浴中保温。
第四管加入唾液2min后,每隔1min由第二管取出一滴混合液,置于白瓷板上,加1滴碘化钾-碘溶液,检验淀粉的水解程度。
待混合液变为棕黄色时,向所有试管中依次添加1或2滴碘化钾-碘溶液。
添加碘化钾-碘溶液的时间间隔从第一管起,均为1min。
观察各试管内容物呈现的颜色,分析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注意事项:1、从第三管中取混合液,是因为它的PH接近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
酶的专一性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证明酶对底物催化的专一性,以及PH、温度、激活剂、抵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唾液淀粉酶能专一的催化淀粉水解,生成一系列水解产物,即糊精、麦芽糖、葡萄糖等。
麦芽糖或葡萄糖都属于还原糖,能使班氏试剂中的二价铜离子还原成亚铜,并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
淀粉酶不能催化蔗糖水解,且蔗糖本身不是还原糖,所以不能与班氏试剂作用呈色。
以此证明酶催化底物的专一性。
淀粉或淀粉的水解产物遇碘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淀粉遇碘变蓝色;糊精遇碘则根据其分子量的大小依次呈现紫色、褐色、红色;而麦芽糖、葡萄糖遇碘不呈色。
通过颜色变化可以了解淀粉的程度,以观察PH、温度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三药品器材试管、试管夹、样品杯、滴瓶、温度计、恒温水浴箱,冰箱等。
1.1%淀粉溶液称取可溶性淀粉1g,加5ml蒸馏水调成糊状,徐徐倒入80ml煮沸的蒸馏水中,不断搅拌,待其溶解后,加蒸馏水至100ml。
此液应新鲜配制,防止细菌污染。
2.1%蔗糖溶液称1g蔗糖,加蒸馏水至100ml溶解。
3.PH6.8缓冲液取0.2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154.5ml,0.1mol/L柠檬酸溶液45.5ml混合即可。
4.PH4.8缓冲液取0.2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98.6ml,0.1mol/L柠檬酸溶液101.4ml混合即可。
5.PH8.0缓冲液取0.2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194.5ml,0.1mol/L柠檬酸溶液5.5ml混合即可。
6.班氏试剂溶解结晶硫酸铜17.3g于100ml热的蒸馏水中,冷却后加水至150ml 为A液。
取柠檬酸钠173g和无水碳酸钠100g,加蒸馏水600ml ,加热溶解,冷却后加水至850ml为B液。
将A液缓慢倒入B液中,混合即可。
7.稀碘液称取碘1g,碘化钾2g ,溶于300ml蒸馏水中。
8.0.9%NaCl溶液。
9.0.9%CuSO4溶液。
10.0.1%Na2SO4溶液。
实验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生成各种糊精和麦芽糖。
淀粉溶液与碘反应呈蓝色;糊精根据分子大小,与碘反应分别呈蓝、紫、红、无色等不同的颜色;麦芽糖不与碘呈色。
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酸碱度、抑制剂与激活剂等的影响。
温度:温度降低,酶促反应减弱或停止;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
当上升至某一温度时,酶促反应速度达最大值,此温度称为酶的最适温度。
由于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温度过高会导致蛋白质构象的改变,因此如果温度继续升高,反应速度反而会迅速下降甚至完全丧失。
酸碱度:唾液淀粉酶最适pH为pH6.9,高于或低于酶的最适pH值,都将引起酶活性的降低,过酸或过碱的反应条件可使酶活性丧失。
抑制剂与激活剂:酶的活性常受某些物质的影响,能增加酶的活性称为酶的激活剂:降低酶活性且不使酶蛋白变性的称为酶的抑制剂。
如Cl-为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Cu2+为唾液淀粉酶的抑制剂。
根据上述性质,可以用碘检查淀粉是否水解及其水解程度,间接判断唾液淀粉酶是否存在及其活性大小。
三、试剂及器材1.试剂:1%淀粉溶液,1%氯化钠溶液,1%硫酸铜溶液,1%硫酸钠溶液,碘液,磷酸氢二钠(0.2mmol/L), 柠檬酸溶液(0.1mmol/L)。
2.器材:试管,试管夹,恒温水浴锅(37℃),吸管,滴管,试管架。
四、实验操作:1.收集唾液:实验者先将痰咳尽, 用自来水漱口, 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 再含蒸馏水约15 mL, 作咀嚼咕漱运动, 3min后吐入小烧杯中备用。
2.观察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取试管3支,编号1,2,3,按下表操作:3. 观察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2)取试管3支,编号1,2,3,按下表操作:4观察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取试管4支,编号1,2,3,4,按下表操作:五、实验结果及分析六、思考题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如何影响酶的活性?。
温度、pH、激活剂与抑制剂对酶促作用的影响【目的】通过本实验,观察影响酶促作用的一些因素。
【原理】唾液淀粉酶可催化淀粉逐步水解,生成分子大小不同的糊精及最后水解成麦芽糖。
淀粉及糊精遇碘各呈不同的颜色反应。
直链淀粉(即可溶性淀粉)遇碘呈蓝色,糊精按分子的大小遇碘可呈蓝色、紫色,睛褐色和红色。
最小的糊精和麦芽糖遇碘不显色。
根据颜色反应,可以了解淀粉被水解的程度。
由于在不同温度、不同酸碱度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高低不同,所以淀粉被水解的程度也不一样。
另外,有些物质可作为激活剂,能提高酶活性,有些物质可作为抑制剂,能降低酶活性,也能影响淀粉被水解的程度。
因此、通过与碘产生的颜色反应判断淀粉被水解的程度,了解温度、pH,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促作用的影响。
【试剂】1、1%淀粉溶液配制取可溶性淀粉1克,加5毫升蒸馏水,调成糊状,再加蒸馏水80毫升,加热,使其溶解,最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毫升。
2、稀释唾液制备将痰咳尽,用水漱口,再含蒸馏水30毫升,作咀嚼运动,2分钟后吐入烧杯中,再用滤纸过滤后待用。
3、不同PH缓冲液(1)PH6.8缓冲液用0.2M磷酸二氢钠溶液772毫升,0.1M柠檬酸溶液485亳升,混合即得。
(2)pH5.0缓冲液取0.2M磷酸氢二钠溶液515毫升,0.1M柠檬酸溶液485毫升,混合即成。
(3)pH8.0缓冲液取0.2M磷酸氢二钠溶液972毫升,0.1M柠檬酸溶液28毫升,混合即成。
4、0.9%NaCl溶液。
5、0.1%CuSO4溶液。
6、0.1%Na2SO4溶液。
【器材】10×100毫米试管、恒温水浴、沸水浴、水浴、蜡笔。
【操作】一、温度对酶促作用的影响1、取试管三支,用蜡笔编号,每管各加入pH6.8缓冲液20滴,1%淀粉10滴。
2、将第一管放入37℃恒温水浴,将第二管放入沸水浴,将第三管放入冰浴。
3、放置5分钟后,分别向各管加入稀唾液5滴,再放回原处。
4、10分钟后,分别向各管滴加碘液1滴,观察三管中颜色的区别,说明温度对酶促作用的影响。
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3篇An experimental report on salivary amylase activity唾液淀粉酶活性的观察实验报告范文3篇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
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文档2、篇章2: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测定文档3、篇章3:淀粉酶活性测定实验报告文档篇章1: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文档2 唾液淀粉酶活性观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及酶的高效性;2.掌握酶定性分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基本原理1.酶是生物催化剂,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其催化效率比一般催化剂高106~1013.在生物体内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分解成H2O和O2,铁粉地H2O2分解也有催化作用,但其效率远低于酶。
2.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会增大。
当到了最大值后,此时温度为酶的最适温度,由于温度过高,酶开始失活,导致酶的效率降低,最后完全失活。
3.酶的活性受PH值的影响。
酶在一定范围的PH值下才有活性,高于或低于最适PH,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
4.酶活性常受到某些物质的影响。
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增加,称为激活剂,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降低,称为抵制剂。
5.碘液指示淀粉水解程度的不同色变化:淀粉淀粉酶紫色糊精淀粉酶暗褐糊精淀粉酶红色糊精淀粉酶麦芽糖+少量葡萄糖加碘后:蓝色紫红色暗褐色红棕色黄色三、试剂与器材篇章2: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测定文档【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研究摘要:讨论了不同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因素很多,必须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最佳催化作用;淀粉酶具有高度专一性,其活性受温度、pH值、激活剂及抑制剂、酶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每个人产生唾液淀粉酶的量不同,活性强弱也有差异。
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间接碘量法)(effects of temperature pH activitor and inhibitor to activity of enzyme)一、目的1.了解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2.学习酶活性的判定二、原理酶活性大小可以用反应速度来表示,即在单位时间内,酶所催化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来衡量。
酶活性大,反应速度就快。
反之则慢。
酶促反应速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等。
本实验是观察在不同温度,pH,以及缺乏激活剂或有抑制剂的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大小。
借以验证各种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
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此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最后生成麦芽糖。
麦芽糖具有还原性。
根据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解后产物的生成量(即还原性麦芽糖的多少)判定酶活性的大小。
用碘的反滴定法测定还原物的量,还原物多,酶活性大。
具体反应如下:1、试剂成分(S、H、S试剂):CuSO4、Na2CO3、NaHCO3、KI、KIO3、酒石酸钾钠、草酸钾。
2、判定酶活性大小的化学反应过程:Na2CO3+2H2O —→2NaOH + H2CO3CuSO4+2NaOH —→Cu(OH)2↓+ Na2SO45KI +KIO3 + 3H2SO4—→3I2+3K2SO4 +3H2O酶淀粉———→麦芽糖麦芽糖+Cu++—→麦芽糖氧化产物+Cu+ Cu++ I2—→Cu++ + 2I-COO- 草酸钾COO-Cu+++|—————→| >CuCOO- 防止逆反应COO-剩余I2 + Na2S2O3—→2I- + Na2S4O6(与淀粉呈兰色) (与淀粉无色)3、判定酶活性大小的标志酶活性大→麦芽糖多→Cu+ 生成量多→I2消耗量多→剩余I2少→Na2S2O3消耗量少酶活性越大,Na2S2O3消耗量越少。
空白实验无酶活性,因此Na2S2O3消耗量最多。
与空白实验进行对比,差值越大,说明此条件下酶活性越大。
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间接碘量法)(effects of temperature pH activitor and inhibitor to activity of enzyme)一、目的1.了解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2.学习酶活性的判定二、原理酶活性大小可以用反应速度来表示,即在单位时间内,酶所催化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来衡量。
酶活性大,反应速度就快。
反之则慢。
酶促反应速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等。
本实验是观察在不同温度,pH,以及缺乏激活剂或有抑制剂的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大小。
借以验证各种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
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此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最后生成麦芽糖。
麦芽糖具有还原性。
根据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解后产物的生成量(即还原性麦芽糖的多少)判定酶活性的大小。
用碘的反滴定法测定还原物的量,还原物多,酶活性大。
具体反应如下:1、试剂成分(S、H、S试剂):CuSO4、Na2CO3、NaHCO3、KI、KIO3、酒石酸钾钠、草酸钾。
2、判定酶活性大小的化学反应过程:Na2CO3 +2H2O —→2NaOH + H2CO3CuSO4+2NaOH —→Cu(OH)2↓+Na2SO45KI +KIO3 + 3H2SO4—→3I2+3K2SO4 +3H2O酶淀粉———→麦芽糖麦芽糖+Cu++—→麦芽糖氧化产物+Cu+Cu++ I2—→Cu++ + 2I-COO- 草酸钾COO-Cu+++|—————→| >CuCOO- 防止逆反应COO-剩余I2+Na2S2O3—→2I- +Na2S4O6(与淀粉呈兰色) (与淀粉无色)3、判定酶活性大小的标志酶活性大→麦芽糖多→Cu+ 生成量多→I2消耗量多→剩余I2少→Na2S2O3消耗量少酶活性越大,Na2S2O3消耗量越少。
空白实验无酶活性,因此Na2S2O3消耗量最多。
与空白实验进行对比,差值越大,说明此条件下酶活性越大。
首页> 实验> 植物实验> 淀粉酶活性的测定淀粉酶活性的测定2005-12-05 00:00:00 来源:评论:0一、原理淀粉酶(amylase)包括几种催化特点不同的成员,其中α-淀粉酶随机地作用于淀粉的非还原端,生成麦芽糖、麦芽三糖、糊精等还原糖,同时使淀粉浆的粘度下降,因此又称为液化酶;β-淀粉酶每次从淀粉的非还端切下一分子麦芽糖,又被称为糖化酶;葡萄糖淀粉酶则从淀粉的非还原端…一、原理淀粉酶(amylase)包括几种催化特点不同的成员,其中α-淀粉酶随机地作用于淀粉的非还原端,生成麦芽糖、麦芽三糖、糊精等还原糖,同时使淀粉浆的粘度下降,因此又称为液化酶;β-淀粉酶每次从淀粉的非还端切下一分子麦芽糖,又被称为糖化酶;葡萄糖淀粉酶则从淀粉的非还原端每次切下一个葡萄糖。
淀粉酶产生的这些还原糖能使3,5-二硝基水杨酸还原,生成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
淀粉酶活力的大小与产生的还原糖的量成正比。
可以用麦芽糖制作标准曲线,用比色法测定淀粉生成的还原糖的量,以单位重量样品在一定时间内生成的还原糖的量表示酶活力。
几乎所有植物中都存在有淀粉酶,特别是萌发后的禾谷类种子淀粉酶活性最强,主要是α-和β-淀粉酶酶不。
Α-淀粉耐酸,在pH3.6以下迅速钝化;而β-淀粉酶不耐热,在70℃15min则被钝化。
根据它们的这种特性,在测定时钝化其中之一,就可测出另一个的活力。
本实验采用加热钝化β-淀粉酶测出α-淀粉酶的活力,再与非钝化条件下测定的总活力(α+β)比较,求出β-淀粉酶的活力。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一)材料:萌发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
(二)仪器设备:1. 分光光度计;2. 离心机;3. 恒温水浴(37℃,70℃,100℃);4.具塞刻度试管;5. 刻度吸管;6. 容量瓶。
(三)试剂(均为分析纯):1. 标准麦芽糖溶液(1mg/ml):精确称取100mg麦芽糖,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2. 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精确称取1g3,5-二硝基水杨酸,溶于20ml2mol/L NaOH溶液中,加入50ml蒸馏水,再加入30g酒石酸钾钠,待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
酶作用的动力学观察一、目的和要求1.了解温度,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2.了解酶促反应的激活与抑制二、实验原理酶,有的是单纯蛋白质,有的是结合蛋白质,因此,凡是能够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都可以使酶丧失活性,温度,PH值,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的活性都有显著的影响。
酶活性通常是通过测定酶促反应的底物或产物量的变化来进行观察。
本实验用唾液淀粉酶为材料来观察酶活性受理化因素影响的情况。
淀粉在该酶的催化作用下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解,从而得到各种糊精乃至麦芽糖、少量葡萄糖等水解产物。
碘液能指示淀粉的水解程度:淀粉糊精麦芽糖+ 少量葡萄糖加碘后:蓝色紫红色、暗褐色或红色等棕黄色(碘本身颜色)淀粉遇碘可呈紫色、暗褐色与红色,而麦芽糖与葡萄糖遇碘则不呈颜色反应,仅显示碘液的原色。
1.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很大,一方面与一般化学反应一样,酶促反应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酶促反应的速度达到最大值。
此时的温度称为该酶的最适温度。
另一方面酶是一种蛋白质,温度过高会引起蛋白质变性,导致酶的失活,因此,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以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度反而逐渐下降,以至完全停止反应。
2.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酶的活性受环境PH的影响极为显著。
通常酶只有在一定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性,一种酶表现活性最强时的PH值,称为该酶的最适PH,偏离最适PH时酶的活性逐渐降低,偏离越远,其活性越低,不同的酶最适PH不同,例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
25-2。
5,淀粉酶的最适PH为6。
8,但是酶的最适PH还受底物性质和缓冲液性质的影响,在磷酸缓冲液中,淀粉酶的最适PH为6。
4-6。
6。
3.酶的激活剂和抑制剂酶的活性受某些物质的影响,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增加,称为酶的激活剂;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降低,称为酶的抑制剂,例如,氯化钠为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硫酸铜为抑制剂,激活剂和抑制剂通常是具有特异性的。
生化实验04-淀粉酶活性的测定淀粉酶活性的测定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化学检测,其基本原理是用淀粉作为底物,利用酶介导的过程,将淀粉水解成低聚糖,并通过苯二酚(Folin-Ciocalteu法)测定反应,形成羟基苯并联二肽,从而可以准确测定淀粉酶活性。
该检测方法的特别之处在于无需半乳糖基转化,能直接检测细胞内活性淀粉酶。
本实验采用淀粉酶活性的测定来反映样品内活性淀粉酶的含量和性质。
实验原理淀粉酶活性的测定主要是利用酶促反应,将淀粉水解成支链水解物,此过程会改变样品中反应物的形态和特性,从而通过苯二酚(Folin-Ciocalteu法)测得淀粉酶的活性。
该反应是将样品与Folin-Ciocalteu反应液混合,使反应液中的苯二酚与水解后的淀粉低聚糖发生反应,形成羟基苯并联二肽,这些二肽经过光度测定能独立出来,最后得到淀粉酶活性的测定结果。
实验步骤1. 准备试剂a) 苯二酚 Folin-Ciocalteu反应液:将250毫升2.5mol/L碳酸钠溶液加入50毫升10mol/L硫酸钠溶液,搅混,然后加入90毫升1mol/L硫酸钾溶液,苯二酚Folin-Ciocalteu反应液准备完毕。
b) 反应系统:放入1.0 ml淀粉溶液,0.2 ml苯二酚Folin-Ciocalteu反应液,0.8 ml缓冲液,搅拌均匀即可。
2.淀粉酶活性的测定:a) 将反应系统中放入多余的样品添加到实验管中,转移到光度仪中进行测定,观察测定结果。
b) 计算淀粉酶活性指数:以质量发射率550nm处的发射峰值为参考标准,按照公式计算淀粉酶活性指数。
应用淀粉酶活性的测定在非植物细胞(如固氮细菌、氨基酸分解的细菌)中也广泛应用。
淀粉水解系统有助于研究和控制细胞内的淀粉合成与消耗,从而洞察活动的工程机制,帮助揭示物质的重要功能以及研究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由于其易处理,快速,稳定,准确,淀粉酶活性测定技术,广泛应用于药物研究和药物质量控制,生物燃料,环境污染检测,食品检测,生物技术,等等。
生化实验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测定1实验目的和要求:观察淀粉在水解过程中遇碘后溶液颜色的变化。
观察温度,pH,激活剂与抑制剂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2实验用主要设备、实验用品:器材:试管、烧杯、量筒、试管夹、试管架、酒精灯、恒温水浴锅、玻璃棒、白瓷板、铁三角架试剂:1%淀粉溶液、碘液、0.4%HCI溶液、班氏试剂、0.1%的乳酸溶液、1%的NaCl溶液、1%的CuSO4溶液、0.1%淀粉溶液3实验原理(内容):人的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过程及产物与酶所呈现的颜色反应如下:水解反应过程:淀粉—紫糊精—红糊精—无色糊精—麦芽糖、葡萄糖遇碘后显示:蓝色— 紫色— 红色— 无色— 无色淀粉与糊精无还原性或还原性很弱,对班氏试剂呈阴性反应。
麦芽糖、葡萄糖是还原糖与,班氏溶液共热后生成红棕色氧化亚铁沉淀。
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40℃,最适pH值为6.8,偏离此最适条件时酶的活性减弱。
低浓度的Cl-能增强淀粉酶的活性,是淀粉酶的激活剂。
Cu+等金属离子能降低淀粉酶的活性,是淀粉酶的抑制剂。
4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⑴.酶液的提取:采用每人的唾液淀粉酶。
用水漱口两次,每次含一口蒸馏水约一分钟左右,吐入小烧杯中,用二层棉布过滤,取滤液10ml,加入1-3倍水,备用。
℃.酶的专一型:取两支试管,在1号管中加入淀粉液2ml,酶液2ml,在2号管中加入蔗糖液2ml,酶液1ml。
将试管放入37~40℃水浴锅中,保温十分钟左右,取出后向各管中加入班氏试剂1ml放入沸水中煮2~3分钟观察现象。
℃.pH对酶活性的影响:取四支试管分别加入0.4%HCI溶液、0.1%乳酸溶液、蒸馏水与1%Na2CO3溶液各2ml,再向以上四支试管中各加入2ml1%淀粉溶液及2ml淀粉酶试剂,在沸水浴中加热,根据生成红棕色沉淀的多少,说明淀粉水解的强弱。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取3支试管,各加入3ml1%淀粉溶液,另取3支试管各加1ml淀粉酶液。
将此6支试管儿分为三组,每组中成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液的试管各一支,三组试管分别置于0℃、37℃和70℃的水浴中。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酶的催化作用原理。
2. 掌握测定酶活性的方法。
3. 探究温度、pH值、底物浓度、酶浓度、抑制剂和激活剂等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酶是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
酶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底物浓度、酶浓度、抑制剂和激活剂等。
本实验通过测定酶催化特定反应的速率,分析不同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量筒、胶头滴管、恒温水浴锅、秒表、pH计、温度计、冰箱、显微镜等。
2. 试剂:淀粉酶、淀粉溶液、碘液、氢氧化钠、盐酸、葡萄糖标准液、葡萄糖氧化酶、磷酸盐缓冲液、硫酸铜、氯化钠等。
四、实验步骤1.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1)分别配制不同温度(如0℃、20℃、40℃、60℃、80℃)的淀粉酶溶液。
(2)取等量淀粉溶液,分别加入上述不同温度的淀粉酶溶液,混匀。
(3)观察淀粉溶液在酶作用下的颜色变化,记录所需时间。
2. 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1)分别配制不同pH值(如2、4、6、8、10)的淀粉酶溶液。
(2)取等量淀粉溶液,分别加入上述不同pH值的淀粉酶溶液,混匀。
(3)观察淀粉溶液在酶作用下的颜色变化,记录所需时间。
3. 底物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1)配制不同浓度的淀粉溶液。
(2)取等量淀粉酶溶液,分别加入上述不同浓度的淀粉溶液,混匀。
(3)观察淀粉溶液在酶作用下的颜色变化,记录所需时间。
4. 酶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1)配制不同浓度的淀粉酶溶液。
(2)取等量淀粉溶液,分别加入上述不同浓度的淀粉酶溶液,混匀。
(3)观察淀粉溶液在酶作用下的颜色变化,记录所需时间。
5. 抑制剂和激活剂对酶活性的影响(1)分别配制含有不同抑制剂(如硫酸铜、氯化钠)和激活剂(如氢氧化钠、盐酸)的淀粉酶溶液。
(2)取等量淀粉溶液,分别加入上述不同抑制剂和激活剂的淀粉酶溶液,混匀。
(3)观察淀粉溶液在酶作用下的颜色变化,记录所需时间。
实验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此实验可以根据酶的特性,设计影响酶促反应的各种因素,并进行实验检验。
(一)酶的激活剂和抑制剂一、实验目的1.了解酶促反应的激活与抑制。
2.学习鉴定激活剂和抑制剂影响酶反应的方法和原理。
二、实验原理酶的活性常受某些物质的影响,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增加,称为酶的激活剂;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降低,称为酶的抑制剂。
例如,氯化钠为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硫酸铜为其抑制剂。
通常少量的激活剂或抑制剂就会影响酶的活性,而且常具有特异性。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激活剂和抑制剂不是绝对的,有些物质在低浓度时为某种酶的激活剂,而在高浓度时则为该酶的抑制剂。
例如氯化钠达到1/3饱和度时就可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三、器材1.试管及试管架 2.烧杯、椎形瓶和量筒(100mL)3.玻璃漏斗 4.吸管 5.滤纸 6.恒温水浴锅四、试剂1. 1% 淀粉溶液2.稀释100~200倍的新鲜唾液3. 1%氯化钠溶液4.0.1 %硫酸铜溶液5.碘化钾-碘溶液:将碘化钾20g 和碘10g 溶于100 mL水中,使用前稀释10倍。
五、操作方法取3支试管,向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氯化钠溶液1 mL,向第二支试管中加入 0.1%硫酸铜溶液1 mL,向第3支试管中加入蒸馏水1mL作对照。
再向每支试管各加入 0.1%淀粉溶液3 mL和稀释的唾液1 mL。
摇匀各管,充分混合,一起放入37℃恒温水浴中保温10~15分钟后取出。
冷却后,各滴入2-3滴碘化钾-碘溶液。
混匀。
观察比较3支试管颜色的深浅,并解释之。
如果激活剂或抑制剂的作用不明显,主要可能原因是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不够高,可以适当延长反映时间或者降低唾液稀释的倍数。
思考题1.激活剂可以分为哪几类?本实验中氯化钠属于其中的哪一类?2.抑制剂和变性剂有什么不同?试举例说明。
3.酶反应的抑制作用有哪些类型?根据什么划分的?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一、实验目的通过检验不同温度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了解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