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 和好书交朋友 教案

2. 和好书交朋友 教案

2. 和好书交朋友 教案
2. 和好书交朋友 教案

《和好书交朋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和好书交朋友》是湖北教育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对正确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有了了解,要想深入学习,好书是学生最好的伙伴。读好书不仅可以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难题,还可以增长见识,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腹有诗书气自华”,和好书交朋友可以让自己更优秀。读书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学习方法,为加下来第三课多彩的学习生活作下了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清楚好书对自身学习成长的益处,热爱读好书。

2、能够辨别繁杂的市场中书的好坏,判断书是否适合自己。

3、能寻找到好书,并与大家分享。

4、能够爱护书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为自己制定读书计划。

2、学会读书的方法,如做标注、做摘抄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意识到好书在自身学习成长中的作用,热爱阅读,学会阅读。好书是我们一生的挚友,和好书交朋友将会受益终生,有它们的陪伴我们将成为更优秀的自己。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我爱读书,爱护书本。

2、教学难点:制定阅读计划,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自己的阅读故事,和大家分享自己看的好书。

教师制作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同学们分享自己的阅读故事

教师小结:同学们都很棒,除了老师推荐的书之外自己也会寻找书籍阅读,种类很多,内容

丰富。书是我们的朋友,好书则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和好书做朋友,我们将会看到更多不一样的世界,学到更多有趣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单元《我学习,我成长》的第二课与好书做朋友。

一、我爱阅读

活动一:好书的吸引力见课件

问:(1)大家还知道哪些关于热爱读书的小故事或名言俗语?

(2)开动小脑筋,好书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学生回答

相关链接:

1、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2、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3、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三毛

4、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5、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好书对人的影响是十分深远,古往今来,有成就的人都十分热爱阅读;

一个人的形象与谈吐便展现着他的阅读情况,书带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设计意图】(通过此活动,让学生了解好书带给人的影响。)

二、我会阅读

活动二:我会找好书见课件

问:(1)如何判断书的好坏?

(2)除了这些地方,哪里还可以找到好书?

学生回答。

会阅读的第一步是会辨别书内容的质量好坏,会寻找好书。

【设计意图】(通过此活动,引导学生会辨别书的质量,会寻找好书。)

活动三:书是我们的好朋友见课件

问:(1)哪些同学的做法是不对的?

(2)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我们的“好朋友”?

学生回答。

善待书本,是对阅读的尊重

【设计意图】(通过此活动,让学生能够善待书本,学会阅读从爱护书本开始。)

活动四:我的阅读计划见课件

带领学生完成一份阅读计划。

相关链接:

郭沫若曾写过一副读书联:“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说,读书要靠平时下功夫,不能一心血来潮就加班加点搞突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决不能时而勤奋时而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设计意图】(通过此活动,让学生的阅读活动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

活动五:我的阅读方法见课件

问:大家还有哪些阅读方法?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学生回答。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不能光用眼睛看。

【设计意图】(通过此活动,让学生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课堂小结:和好书交朋友,首先要会分辨谁是“好朋友,在哪里可以找到“好朋友”,其次有自己的阅读计划与阅读方法,并且持之以恒,坚持阅读。好书作为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善待它们,尊重书本,尊重知识。

板书设计

第二课和好书交朋友

一、我爱阅读

好书的吸引力

二、我会阅读

1、我会找好书

2、书是我们的好朋友

3、我的阅读计划

4、我的阅读方法

教学反思:

本节是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方法与学生互动,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本课内容的实用性很高,教师需要加以重视,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从理论放到实践中去,注意后期对学生的观察与提醒。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控学生的讨论方向,避免课堂稍显混乱。

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接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审题,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有关一元一次方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本章节的重难点。本课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为学生初中阶段学好必备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起到启蒙作用,以及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的应用。在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方面有独特的意义,同时,对后续教学内容起到奠基作用。 学情分析: 1.学生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往往弄不清解题步骤,不设未知数就直接进行列方程或在设未知数时,有单位却忘记写单位等。 2.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1)抓不准相等关系;(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3)习惯于用小学算术解法,得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不知道要抓怎样的相等关系。 3.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还会存在分析问题时思路不同,列出方程也可能不同,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存在错误,实际不是,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只要思路正确,所列方程合理,都是正确的,让学生选择合理的思路,使得方程尽可能简单明了。 4.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习惯于用算术方法分析已知数与未知数,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的关系,对于较为复杂的应用题无法找出等量关系,随便行事,乱列式子。 5.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不重视分析等量关系,而习惯于套题型,找解题模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应用题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根据题意找出相等关系,然后列出方程,关键在于分析已知未知量之间关系及寻找相等关系。(B)通过和;差;倍;分的量与量之间的分析以及公式中有一个字母表示未知数,其余字母表示已知数的情况下,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综合归纳整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体会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同时渗透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决心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学好数学的思想;同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根据题意寻找和;差;倍;分问题的相等关系 2.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师生问好. 在小学算术中,我们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关知识,那么,一个实际问题能否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呢?若能解决,怎样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与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相比较,它有什么优越性呢?为了回答上述这几个问题,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题.例1 某数的3倍减2等于某数与4的和,求某数. (首先,用算术方法解,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解法1:(4+2)÷(3-1)=3.答:某数为3. (其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

二年级复习资料(1) 一、多音字组词 hǎo()zhuǎn()shǔ()shǎo()好转数少 hào()zhuàn()shù()shào() jǐ()dàn()xìnɡ()dōu()几弹兴都 jī()tán()xīnɡ()dū() dānɡ()fénɡ()jié()yīnɡ()当缝结应 dànɡ()fènɡ()jiē()yìnɡ() xínɡ()jiào()liànɡ()qǔ()行觉量曲 hánɡ()jué()liánɡ()qū() ɡēnɡ()kōnɡ()lè()yào ( ) 更空乐要 ɡènɡ()kònɡ()yuè()yāo() 二、比一比,组词。 世()结()休()孩()观() 示()洁()体()该()现() 丈()阵()座()此()住() 杖()陈()坐()些()往() 根()团()决()吟()乌() 跟()困()快()含()鸣() 岩()成()站()术()怜() 严()城()战()本()冷() 支()代()直()外()担() 枝()化()值()处()但() 唐()烂()戏()敌()穿() 塘()拦()找()改()穷()

领()洋()内()舟()求() 铃()样()肉()丹()球() 升()怀()曲()帆()胡() 什()坏()由()凡()湖() 壮()桂()沿()介()未() 状()蛙()没()界()末() 伏()挂()沉() 三、看拼音写词语 fēnɡshōu chànɡɡēhuǒbàn zhēn zhūfān chuán huīɡūniánɡ()()()()()() shìjièfēn fānɡxiāo miènèi bùkūn chónɡxīnɡfèn ()()()()()() nítánɡtuán yuán chúxīxìn xītán qín jièshào ()()()()()() yī fu quēshǎo mái fújiēshi biǎo shìzǐxì ()()()()()() yèwǎn shēnɡyīn jíhéqíxínɡɡuài zhuànɡshīwùzhāo lǐnɡ()()()()() fēi chánɡchànɡɡēzhōu wéi měi shùhuān yínɡyīnɡɡāi ()()()()()() línɡshēnɡcháo qián ɡǎi zhènɡlónɡzhōu zhuān tou xiào mīmī()()()()()() bōwén zhuīɡǎn yěwài yán sùmǎi mài luòhòu ()(赶)()(肃)()() tǐyùlǜyáliúxiàbānɡzhùɡuīlái shān ɡōu ()()()(帮)()() jīnɡxǐzhōu wéi rìluòxīshān yīwànɡwújìchūn huáqiūshí()()()()()

新人教版一元一次方程全章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2015年秋季学期) 授课者:蒋宏亮 学校:东兴市京族学校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单元要点分析 教案内容 方程就是将众多实际问题“教案化”的一个重要模型?因此,课本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开始,从算式到方程,展开方程的学习,以使学生认识到方程的出现源于解决问题的需要,体会学习方程的意义和作用. 本章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 ?通过丰富实例,从算式到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展开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的 有效数学模型. 2 .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归纳移项法则,运用分配律,?归纳“合并”、“去括号”等法则,逐步展现求解方程的一般步骤,这些内容的学习不是孤立进行 的,始终从实际问题出发,使学生经历模型化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3 .运用方程解决丰富多彩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展现运用方程解决 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为了使学生经历“建立方程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学习方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等能力,课本内容的呈现都以求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经历抽象、符号变号、应用等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经历形成方程模型,解方程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

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会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学系数) (2)能以一元一次方程为工具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包括列方程,?求解 方程和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及合理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求实的态度。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重、难点与关键 1 .重点:一元一次方程有很多直接应用,?解一元一次方程是解其他方程和方程组的基础.因此本章重点在于使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正确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决实际问题. 3 .关键:(1)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关键在于正确地了解方程、方程解的意义和运用等式的两个性质. (2)正确地列出方程的关键在于正确地分析问题中的已知数、未知数,?并找 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 3.1 从算式到方程 §3.1.1 一元一次方程(一)教案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案重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教案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教案过程: 一、情境引入 提出教科书第78 页的问题,并用多媒体直观演示: 问题1:从题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可以提示学生从时间、路程、速度、等方面去考虑。)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问题2:你会用算术方法求出A,B两地的距离吗?列算式试试。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 1、问题涉及的三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关系; 2、对于客车,1km所用的时间为—h,而卡车所用的时间为—h;所以1km, 70 60 1 1 客车比卡车少用的( ---------- )h。路程多少千M时客车才比卡车少用1h呢? 60 70 1 1

(完整版)小学一年级《与好书交朋友》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一年级《与好书交朋友》主题班会教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班会背景: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与书交朋友,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增添人们的阅历,丰富人的各种知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识字面的进一步扩大,自主意识的逐步提高,有很多学生开始自主地阅读课外书籍。在他们有这种阅读需求的时候,教给他们正确的读书方法,传输良好读书习惯,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习惯要在形成之初培养,基于这个理念,我们一(8)班举行了“与好书交朋友”的主题班会。 班会目的: 1、使学生明白读书的重要意义。 2、使学生明确什么是好书,懂得只有多读好书才有利于自身的提高和发展。

3、交流读书方法,畅谈读书感受,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4、展示读书成果,提高学生读书的自觉性,让学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班会准备: 1、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和关于该书的名人名言。 2、指导学生朗诵诗歌、排练童话剧。 3、制作课件。 班会过程: 揭题: 主持人(合):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一年级5班《与好书交朋友》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甲:同学们还记得,开学初,班主任朱老师就提出了开展“与好书交朋友”的活动。大家积极响应,纷纷捐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并在班上成立了“博雅书吧”。今天,我们这节课就围绕这个主题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交流读书方法,畅谈读书感受,结识更多的新的“朋友”。

大家说,好不好? 一、讲名人读书的故事 乙:书,有一张方方正正的面孔,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甲:书,肚子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学问,贮藏着丰富多彩的故事。 乙:自古以来,书就是人类的朋友。 甲:以书为友, 能使平庸变得不平凡。 乙:世界文豪高尔基深知读书的好处,爱书如命。请听故事《高尔基救书》。 甲: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不仅爱读书,而且方法与众不同。请听故事《华罗庚猜书》。 乙:名人读书的故事成千上万,三天三夜也讲不完。他们都酷爱读书,都从书中得到教益、获取知识、受到启发而对人类作出贡献。 二、交流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甲:是啊,从古至今,天下名人无不热爱读书的,他们深知读书的益处,留下了不少关于读书的名言。同学们,

【教学设计】《一元一次方程》示范教学方案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从算式到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使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初步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方程思想. 难点:从列算式到列方程的思维习惯的转变. 三、教学用具 电脑、多媒体、课件 四、相关资源 视频《一元一次方程定义的应用》,与课本内容要保持一致 .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 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70 km /h ,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 km /h ,客车比卡车早1 h 经过B 地.A ,B 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 1.你会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师生活动:学生审题之后教师展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代表展示结果,教师及时给予肯定或帮助,并说明算术解法不便捷.教师提出进一步学习新解法的必要性. 小结:对于1 km 的路程,客车比卡车少用11h 6070??- ??? ,则A ,B 两地间的路程是: 111=420km 6070??÷- ??? (). 2.在学生尝试算术方法解决问题之后,教师提问: (1)此题中涉及哪些量,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表示? (2)你认为应引进什么样的未知量?如何用方程表示这个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3)列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师生活动: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小结:(1)本题中涉及一个相等关系,是从时间上考虑,两车的行使时间之差为1 h . (2)如果设A ,B 两地相距x km ,则A ,B 两地间的路程是: 16070 x x -=. (3)列方程的依据是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等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用算术解法不容易,使学生认识到进一步学习新解法的必要性. (二)合作探究 1.对于上面的问题,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小结:设客车行驶时间为x h ,根据路程相等列方程,得:70x =60(x +1).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行程问题,用未知量表示路程、时间、速度,让学生体会到用字母也可以表示数量,找出相等关系是列方程的关键所在,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有助于分析问题.体会一个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往往不止一个,所以列出方程的角度不是唯一的. 2.比较列算式和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各有什么特点? 师生活动:小组交流、讨论,教师组间巡查,关注学生是否认真讨论. 小结:用算术方法解题时,列出的算式只能用已知数.而列方程时,方程中既含有已知数,又含有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 这就是说,在方程中未知数(字母)可以和已知数一起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用算术方法解题时,列出的算式只能用已知数,而用方程解决问题时,方程中既含有已知数,又含有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也就是说,在方程中未知数(字母)可以和已知数一起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3.你能归纳出方程的定义吗?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面等式的特征,给出方程的定义.学生归纳出定义之后,教师提问:你能列举方程的一个例子吗? 归纳: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设计意图:这是首次正式给出方程的定义,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简易方程,通过举例可让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夸父追日 鄂教版

夸父追日教案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夸”等8个生字,注意读准“杖、抽”的字音,会认“傍”等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正确书写“夸、父”等生字,能正确地朗读记忆课文后的句子。 3、学习夸父做一个好心人,做对人类和自然有益的事情。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夸父的好心和他的勇敢。

教学难点:读准“定、杖、抽”字的音,正确书写“傍、渴”。读中感悟,夸父的好心和他的勇敢。 教学准备:收集一点有关太阳的知识。了解一点神话知识,读点神话故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夸”等8个生字,注意读准“杖、抽”的字音,会认“傍”等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初步感受夸父的形象。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夸”等8个生字,注意读准“杖、抽”的字音,会认“傍”等8个生字。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夸父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先不仅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雄伟的建筑,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神奇的传说。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阅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 互动学习,解决生字。

中班第二学期社会活动《和书做朋友》教案设计.doc

中班第二学期社会活动《和书做朋友》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学习看书和爱护书本的方法。 2、养成看书的正确姿势和良好的习惯。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36。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小朋友们老师这儿有一些图书,每个小朋友可以拿一本来看看。 2、幼儿自由看书,教师观察幼儿看书时候的一些表现,如:坐姿、是否一页一页读懂内容。 二、引导幼儿讨论正确的看书方法。 1、教师:刚才我让每个小朋友都看了一会书,谁来说说你刚才是怎么样看书的?(请个别幼儿上前示范给大家看)。 2、教师:哦XX小朋友是这样看书的,还有谁也来说说自己是怎么样看书的? 3、小朋友你们看懂了图书的内容吗? 教师:谁来说说你看的书讲的是什么内容。 三、通过看大挂图,让每位小朋友了解看书和爱书的方法。 1、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张挂图,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中的小朋友是怎么样看书的。 2、谁来说说图中的小朋友是怎么看书和爱护书的。

3、哦,XX小朋友看到了他们是一页一页看的,还有的小朋友看到他们会用透明胶把破的书修好。 4、教师小结:我们在看书的时候,我们应该一页一页轻轻翻,书破了,我们要用透明胶把破的地方黏上,我们不能边吃东西边看书,也不能在树上乱涂乱画,看书的时候,眼睛要和书本保持一定的距离,看书看久了要转动我们的眼珠,这样我们的眼睛才不会疲劳。 5、现在请小朋友按照老师刚才教你们的方法来看书,看看哪些小朋友做得最好。 四、引导幼儿了解修补图书的方法,并学习修补图书。 1、教师出示破旧的图书。小朋友你们看,这些书怎么会这样呢?有什么办法修补吗?我们应该怎么样爱护我们的书籍呢? 2、让幼儿讨论修补和爱护书籍的方法。 3、教师小结:以后小朋友在看图书的时候,发现图书有破损的地方,小朋友就要及时把图书修补好,这样我们下次看图书的时候,我们才能完整欣赏图书中的内容。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全章教案)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本章的内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的概念,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方程是一种重要的描述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教材以实际问题为主线引入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探索等式的性质以及解一元一次方程,然后通过实践与探索,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答——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建模思想.在中考中只要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及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既可能单独命题,也可能结合其他知识综合命题,题型主要是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 【本章重点】 1.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能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本章难点】

1.能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 2.正确地找出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地列方程并求解. 【本章思想方法】 1.体会和掌握转化思想.如:在本章中体现转化思想的内容主要有: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等过程,将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求解.2.掌握方程思想.方程思想在本章内容的体现主要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分析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得出答案. 3.1从算式到方程2课时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2课时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2课时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2课时

3.1从算式到方程 3.1.1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 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 2.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 3.掌握检验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根据问题寻找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乐观人生态度.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相关概念. 2.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 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

七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一元一次方程》

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01页例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掌握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分析工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建模”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发展数学才能。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工程中的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的关系,以及找出相等关系。 2.难点:把全部工作看作1。 3.关键:建立等量关系。 评析:目标的制定上从形式上体现了三维目标,但每一项目标都

是空洞的,没有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目标显得假、空、大。本课时的目标应为: 1.掌握与工程问题有关的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2.能根据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形成等式进而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4.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本课的难点应该是:从具体问题中找出等量关系。这是因为:在小五年级和六年级的教学中,题目中没明确问题的工作量时,都是将工作量视为单位1处理的,只要小学基础在中等水平的学生,都能自觉地将工作量看作单位1,这就体现该知识点不可能成为难点。而题目中所蕴藏的等量关是隐蔽的,学生不易发现,特别是七年级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要发现并用文字表述等量关系是有困难的,为此找出问题中等量关系并用文字表述才是该课时的难点也是关键所在。如果要说难点是:把全部工作量看作1,我认为也应该是:为什么将全部工作量看作单位1。 教学过程及评析: 一、复习提问

《和朋友在一起》教学设计

2020-2021学年春季部编版(统编)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和朋友在一起》教学设计

圈(板书) 探究一:教材P38运用你的经验及P39探究与分享 1、指导学生据实回答并填写(1)-(3)题 2、组织学生反思交流: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在交友的范围、与朋友的活动内容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归纳概括:(4)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有人发现,自己的交往范围扩大了,朋友圈也扩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也许有人发现,自己的朋友圈比以前变小了,但是交往更加深入,朋友关系更加密切。 (1)、伙伴、同学、朋友,成为我们生命中越来约重要的部分。(板书) 探究二:教材P40探究与分享 1、指导学生按教材P40探究和分享 2、分析:(1)不是更难。因为虽然小学时的朋友分开了,但自己的交往范围扩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朋友圈也会扩大。 (2)不会,因为我们渴望友谊,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3、总结:对友谊的渴望,让我们互相靠近。与朋友的交往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甜蜜,也有苦涩。(板书) 知识模块二:友谊的力量 探究与分享三:教材 P40-41探究与分享 1、指导学生反思朋友对自己的影响,完成“朋友影响力”图. 2、归纳总结:发现朋友对一 1、据实回答并填写 (1)-(3) (1)把自己的选择涂在 P38上面的星号☆里 (可以多选)。 (2)在成长的岁月里, 哪些朋友曾与我们相 伴?请把他们的名字 写在P39图的相应位 置。 (3)你的朋友在年龄、 性别、性格、地域、民 族、与你的空间距离等 方面,在不同时间段有 什么特点? 2.交流分享:随着年龄 的增长,我的交友的范 围、与朋友的活动内容 有所发生的变化 探究与分享: (1)随着年龄的增 长,寻找友谊更难了 吗? (2)你会因为怕麻烦 而拒绝友谊吗?为什 么? (1)学生根据实际情况 完成“朋友影响力”图。 (2)分享: 了解并反 思自己的 交友现 状,正确 认识友 谊,为自 己今后的 人际交往 做准备。 让学生懂 得我们的 成长需要 友谊,友 谊是我们 健康快乐 成长、不 断进步的 重要保 证,从而 正确认识 友谊 让学生懂 得朋友对 一个人的 重要影 响。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全章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3章-一元一次方 程全章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1从算式到方程 §3.1.1一元一次方程(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提出教科收第78页的问题,并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同进出现下图: 问题1:从上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可以提示学生从时间、路程、速度、四地的排列顺序等方面去考虑。) 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 问题2:你会用算术方法求出王家庄到翠湖的距离吗·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 1、问题涉及的三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关系; 2、从知的信息中可以求出汽车的速度; 3、从路程的角度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 ()50701510702301513+?--=- ()50701310502301513 +?-+=- 问题3:能否用方程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学习新知 1、引导学生设未知数,并用含未知数的字母表示有关的数量. 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为x 千米,那么王家庄距青山 千米,王家庄距秀水 千米. 2、引导学生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问题1:题目中的“汽车匀速行驶”是什么意思? 问题2:汽车在王家庄至青山这段路上行驶的速度该怎样表示你能表示其他各段路程的车速吗 问题3:根据车速相等,你能列出方程吗?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案例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案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的概念. 2.会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写成用含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3.会检验一对数值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的学习态度.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的学习,渗透方程组的解必须满足方程组中的每一个方程恒等的数学美,激发学生探究数学奥秘的兴趣和激情.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尝试指导法. 2.学生学法: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并对比方程及其解的概念,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重点、难点了解一元一次方程概念及解 1、创设情境 上两堂课讨论了一些方程的解法,那么那些方程究竟是什么类型的方程呢?先看下面几个方程:每一行的方程各有什么特征?(主要从方程中所含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两方面分析). 4 + x = 7; 3x + 5 = 7-2x; ; x + y = 10; x + y + z = 6; x2 - 2x – 3 = 0; x3-1 = 0. 2、探究归纳 比较一下,第一行的方程(即前2个方程)与其余方程有什么区别?(学生答) 可以看出,前一行方程的特点是:(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2)未知数的次数都是一次的.“元”是指未知数的个数,“次”是指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根据这一命名方法,上面各方程是什么方程呢?(学生答)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 one unknown). 第二行的方程的特点是:每一个方程中的未知数都超过一个;第三行的方程的特点是:每一个方程中的未知数的次数都超过一次,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可知后四个方程都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注意:谈到次数的方程都是指整式方程,即方程的两边都是整式.像这样就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上两堂课我们探讨的方程都是一元一次方程,并且得出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些步骤.下面我们继续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来探究方程中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二年级语文上册小青蛙教案鄂教版

小青蛙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学会小青蛙那样认识自己的优点,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会说一两句鼓励自己的话。 教学重点: 1.认识6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小青蛙为什么觉得自己幸运。让学生学会小青蛙那样认识自己的优点,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会说一两句鼓励自己的话。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1——6自然段,了解青蛙和小鸭子的优点。 教学重点: 1.认识6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1——6自然段,了解青蛙和小鸭子的优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

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长大有脚没尾巴。 猜一猜,这是什么小动物? 2.板书:小青蛙。指名读——全班齐读。 3.你喜欢青蛙吗?为什么?他有什么特点? 4.课文中的小青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青蛙呢?它会遇到什么事情呢?读读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预习时圈出的生字读三遍。 2.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生字,全班齐读,组词。 (2)请学生当小老师,教读生字词。 (3)个别还不认识的字,同学们互相请教,互相帮助。 3.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自由读课文,看看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5.手势表示有几个自然段。(10) 6.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一段,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 7.请读书的孩子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声音要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掉字)。 8.读书的同学也给台下的小朋友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不说话)。 9、读后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 三、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着小青蛙说一说自己的优点。 2.指名朗读,注意读出小青蛙高兴、幸福的语气。 3.自由朗读2——6自然段,想想小鸭子有什么优点? 4.汇报:小鸭子会飞。 5.小组分角色朗读2——6自然段,教师巡视指导。 6.全班表演。 7.指名学习小鸭子的飞的动作,全班表演。 8.全班齐读课文1——6自然段。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读记生字。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与好书交朋友》主题班会教案

《与好书交朋友》主题班会教案班会背景: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与书交朋友,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增添人们的阅历,丰富人的各种知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识字面的进一步扩大,自主意识的逐步提高,有很多学生开始自主地阅读课外书籍。在他们有这种阅读需求的时候,教给他们正确的读书方法,传输良好读书习惯,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习惯要在形成之初培养,基于这个理念,我们一(8)班举行了“与好书交朋友”的主题班会。 班会目的: 1、使学生明白读书的重要意义。 2、使学生明确什么是好书,懂得只有多读好书才有利于自身的提高和发展。 3、交流读书方法,畅谈读书感受,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4、展示读书成果,提高学生读书的自觉性,让学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班会准备: 1、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和关于该书的名人名言。 2、指导学生朗诵诗歌、排练童话剧。

3、制作课件。 班会过程: 揭题: 主持人(合):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一年级5班《与好书交朋友》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甲:同学们还记得,开学初,班主任朱老师就提出了开展“与好书交朋友”的活动。大家积极响应,纷纷捐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并在班上成立了“博雅书吧”。今天,我们这节课就围绕这个主题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交流读书方法,畅谈读书感受,结识更多的新的“朋友”。大家说,好不好? 一、讲名人读书的故事 乙:书,有一张方方正正的面孔,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甲:书,肚子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学问,贮藏着丰富多彩的故事。 乙:自古以来,书就是人类的朋友。 甲:以书为友,能使平庸变得不平凡。 乙:世界文豪高尔基深知读书的好处,爱书如命。请听故事《高尔基救书》。 甲: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不仅爱读书,而且方法与众不同。请听故事《华罗庚猜书》。 乙:名人读书的故事成千上万,三天三夜也讲不完。他们都酷爱读书,都从书中得到教益、获取知识、受到启发而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本课安排在第1章“有理数”之后,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数与代数”领域。 方程有悠久的历史,它随着实践需要而产生,被广泛应用。从数学科学本身看,方程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正是对于它的研究推动了整个代数学的发展。从代数中关于方程的分类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代数方程,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 本课中引出了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等基本概念,并且对“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析问题过程进行了归纳。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建立方程模型是全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其中的相等关系,是始终贯穿于全章主线,而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和解法的讨论,是在建立和运用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列方程中蕴涵的“数学建模思想”是本课始终渗透的主要数学思想。 在小学阶段,已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还学习了最简单的方程。本小节先通过一个具体行程问题,引导学生尝试如何用算术方法解决它,然后再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列出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的量,并进一步依据相等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这样安排目的在于突出方程的根本特征,引出方程的定义,并使学生认识到方程是最方便、更有力的数学工具,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数学的进步。 算术表示用算术方法进行计算的程序,列算式是依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算术中只能含已知数而不能含未知数。列方程也是依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特别是相等关系),它打破了列算式时只能用已知数的限制,方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含有相关的已知数和未知数,未知数进入式子是新的突破。正因如此,一般地说列方程要比列算式考虑起来更直接、更自然,因而有更多优越性。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到方程的意义,领悟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会进行简单的辨别。 2、技能掌握与指导: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感悟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模型。利用率100%。 3、智能的提高与训导:在与他人交流探究过程中,学会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合作,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4、情感修炼与开导:积极创设问题情景,认识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初步体会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的含义。 5、观念确认与引导:通过经历“方程”这一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感受到“问题情境——分析讨论——建立模型——解释应用——转换拓展”的模式,从而更好地理解“方程”的意义。结合例题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和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难度较大,为此要充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仔细分析题目题意,促使学生朝“数学模型”方面理解。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南通市的东城区吗?那宽广的人民东路延伸段正吸引着许多投资者的目光,南通市最大的环保热电厂已在东城区的新胜村拔地而起(图片展示),让我们乘36路公交车去感受一下吧!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全章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概述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是始终贯穿这些内容的主线,而且始终渗透着“数学建模”和“化归”的思想方法。 通过丰富实例,从算式到方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展开方程是刻划现实生活的有效数学模型;通过观察、归纳引出不等式的两条性质,为进一步讨论较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准备理论依据;从实际问题出发,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归纳“移项”、“合并”、“去括号”等法则,逐步展现求解方程的一般步骤;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加强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作了较集中的归类讨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有关概念和等式的基本性质; 2、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数字系数)并学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明确解一元一次方程和列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初步树立数学建模思想和体会化归思想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欲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运用是重点,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 课时分配 3.1 从算式到方程………………………………………… 2课时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一)………………………… 3课时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一)………………………… 4课时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3课时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案例

“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片段: 师:如何解方程3x-3=-6(x-1)? 生1:老师,我还没有开始计算,就看出来了,x =1. 师:光看不行,要按要求算出来才算对。 生2:先两边同时除以3,再……(被老师打断了) 师:你的想法是对的,但以后要注意,刚学新知识时,记住一定要按课本的格式和要求来解,这样才能打好基础。 老师们感觉怎样?这位教师提问时,把学生新颖的回答中途打断,只满足单一的标准答案,一味强调机械套用解题的一把步骤和“通法”。殊不知,这两名学生的回答的确富有创造性,可惜,这种偶尔闪现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不仅没有被呵护,反而被教师“标准的格式”轻易否定而窒息扼杀了。其实,学生的回答即使是错的,教师也要耐心倾听,并给与激励性评析,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认识,又可以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的老师提问后留给学生思考时间过短,学生没有时间深入思考,结果问而不答或者答非所问;有的老师提问面过窄,多数学生成了陪衬,被冷落一旁,长期下去,被冷落的学生逐渐对提问失去兴趣,上课也不再听老师的,对学习失去动力。 关于课堂提问,我感觉要注意以下问题: (1)提问要关注全体学生。提问内容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要富有层次性,不同的问题要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 (2)提问要有思考的价值,课堂提问要选择一个“最佳的智能高度”

进行设问,是大多数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3)提问的形式和方法要灵活多样。注意提问的角度转换,引导学生经历尝试、概括的过程,充分披露灵性,展示个性,让学生得到的是自己探究的成果,体验的是成功的快乐,使“冰冷的,无言的”数学知识通过“过程”变成“火热的思考”。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篓子里的青虫 鄂教版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

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

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鄂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篓子里的青虫》教案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 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 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教材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