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下室防水工程的细部构造处理
- 格式:pdf
- 大小:100.46 KB
- 文档页数:1
地下防水细部构造措施地下防水是地下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措施,其目的是保护建筑物或地下结构免受地下水的侵蚀和渗透。
为了确保地下工程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必须采取一系列的细部构造措施。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地下防水细部构造措施。
1.地下墙体防水地下墙体防水是地下工程中最常见的防水措施之一、为了防止地下水渗透到地下室的墙体内部,可以采用以下细部构造措施:-地下墙体外侧可涂刷防水涂料,如聚氨酯涂料、环氧涂料等,形成一层防水膜。
-在墙体内部设置排水层,以便将墙体内部的水分及时排除。
-在墙体外侧设置排水板,用于分散地下水压力,减少墙体的渗透压。
-在地下墙体与地下室地板的交界处,可以设置防水挡水带,增强防水效果。
2.地下室地板防水地下室地板防水也是地下工程中的重要环节。
为了保证地下室内部不受地下水的渗透,可以采取以下细部构造措施:-在地下室地板内部设置防水层,一般使用聚乙烯防水膜、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等。
-在地下室地板与地下墙体的交界处,设置挡水带或挤压胶带,起到密封作用,防止水分渗入。
3.地下室顶板防水地下室顶板防水通常采用以下细部构造措施:-在地下室顶板上设置防水层,一般使用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涂料等。
-防止渗漏点,如电缆穿越处、管道穿越处等,需要设置密封胶带或密封胶条,保证防水效果。
4.基坑防水在开挖地下基坑时,为了防止地下水涌入基坑造成工程进展受阻,需要采取以下细部构造措施:-在基坑周边设置围护结构,可以采用钢板桩或水泥桩等,形成一定的封闭空间。
-在基坑内部喷涂防水剂,形成一层防水膜,防止地下水渗透。
-设置排水系统,在基坑底部设置排水设施,将基坑内的积水排出。
总结起来,地下防水的细部构造措施包括墙体防水、地板防水、顶板防水和基坑防水等。
通过采取合适的防水层材料、密封胶带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地下水的渗透,确保地下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地下防水工程细部的构造防水及图示一、变形缝(一) 细部构造:1 变形缝处的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300mm。
2 用于沉降和变形缝其最大允许沉降差值不应大于30mm。
当计算沉降值大于30mm 时,应在设计时采取措施。
3 用于沉降的变形缝宽度宜为20~30mm,用于伸缩的变形缝宽度宜小于此值。
4 变形缝的防水措施可根据工程开挖方法、防水等级按规范规定要求选用。
变形缝的几种复合防水构造形式见下图。
图中埋式止水带式外贴防水层复合使用处贴式止水带L≥300 外贴防水卷材L≥400 外涂防水涂层L≥4001—混凝土结构;2—中埋式止水带;3—填缝材料;4—外贴防水层图一中埋式止水带与遇水膨胀橡胶条、嵌缝材料复合使用1一混凝土结构;2-中埋式止水带;3一嵌缝材料;4一背衬材料:5一遇水膨胀胶条:6-填缝材料圈一中埋式止水带与可卸式止水带复合使用1-混凝土结构。
2-填缝材料;3-中埋式止水带;4-预埋钢板;5-紧固件压板;6-预埋螺栓;7-螺母;8-垫圈;9-紧固件压块;10-Ω型止水带;11-紧固件圆钢(二)变形缝施工。
1 中埋式止水带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1) 止水带埋设应准确,其中间空心圆环应与变形缝的中心线重合。
(2)止水带应妥善固定,顶、底板内止水带应成盆状安设,止水带宜采用专用钢筋套或扁钢固定。
采用扁钢固定时,止水带端训应先用扁钢夹紧,并将扁钢与结构内钢筋焊牢。
固定扁钢用的螺栓间距宜为500mm,见下图。
图顶(底)板中埋式止水带的固定1一结构主筋:2一混凝土结构;3一固定用钥筋:4一固定止水带有扁钢;5一填缝材料;6-中埋式止水带;7-螺母:8一双头螺杆(3)中埋式止水带先施工一侧混凝土时,其端模应支撑牢固,严防漏浆。
(4)止水带的接缝宜为一处,应设在边墙较高位置上,不得设在结构转角处,接头宜采用热压焊。
(5) 中埋式止水带在转弯处宜采用直角专用配件,并应做成圆弧形,橡胶止水带的转角半径应不小于200mm,钢边橡胶止水带应不小300mm.且转角半径应随止带的宽度增大而相应加大,2宜采用遇水膨胀橡胶与普通复合的复合型橡胶条、中间夹有钢丝或纤维织物的遇水膨胀橡胶条、中空圆环型遇水膨胀橡胶条。
8 地下防水工程细部的构造防水及图示8.1 变形缝8.1.1 细部构造:1 变形缝处的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300mm。
2 用于沉降的变形缝其最大允许沉降差值不应大于30mm。
当计算沉降值大于30mm时,应在设计时采取措施。
3 用于沉降的变形缝宽度宜为20~30mm,用于伸缩的变形缝宽度宜小于此值。
4 变形缝的防水措施可根据工程开挖方法、防水等级按规范规定要求选用。
变形缝的几种复合防水构造形式见图8.1.1-1、图8.1.1-2、图8.1.1-3。
图8.1.1-1 中埋式止水带与外贴防水层复合使用外贴式止水带L≥300 外贴防水卷材L≥400 外涂防水涂层L≥4001—混凝土结构;2—中埋式止水带;3—填缝材料;4—外贴防水层图8.1.1-2 中埋式止水带与遇水膨胀橡胶条、嵌缝材料复合使用1—混凝土结构;2—中埋式止水带;3—嵌缝材料;4—背衬材料;5—遇水膨胀胶条;6—填缝材料图8.1.1-3 中埋式止水带与可卸式止水带复合使用1—混凝土结构;2—填缝材料;3—中埋式止水带;4—预埋钢板;5—紧固件压板;6—预埋螺栓;7—螺母;8—垫圈;9—紧固件压块;10—Ω型止水带;11—紧固件圆钢8.1.2 变形缝施工。
1 中埋式止水带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1)止水带埋设应准确,其中间空心圆环应与变形缝的中心线重合。
(2)止水带应妥善固定,顶、底板内止水带应成盆状安设,止水带宜采用专用钢筋套或扁钢固定。
采用扁钢固定时,止水带端部应先用扁钢夹紧,并将扁钢与结构内钢筋焊牢。
固定扁钢用的螺栓间距宜为500mm,见图8.1.2。
图8.1.2 顶(底)板中埋式止水带的固定1—结构主筋;2—混凝土结构;3—固定用钢筋;4—固定止水带用扁钢;5—填缝材料;6—中埋式止水带;7—螺母;8—双头螺杆(3)中埋式止水带先施工一侧混凝土时,其端模应支撑牢固,严防漏浆。
(4)止水带的接缝宜为一处,应设在边墙较高位置上,不得设在结构转角处,接头宜采用热压焊。
8 地下防水工程细部构造防水8.1 变形缝8.1.1 一般规定本施工工艺标准的适用范围为;适用于地上、地下、土木工程变形缝的建筑施工。
(1)变形缝应满足密封防水、适应变形、施工方便、检修容易的要求。
(2)用于伸缩的变形缝宜不设或少设,可根据不同的工程结构类别及工程地质情况采用诱导缝、加强带、后浇带等替代措施。
(3)变形缝处混凝土结构的厚度不应小于300㎜。
(4)用于沉降的变形缝其最大允许沉降差值不应大于30㎜。
当沉降差值大于30㎜时,应在设计时采取措施。
(5)用于沉降的变形缝的宽度宜为20~30㎜,用于伸缩的变形缝的宽度宜小于此值。
(6)对环境要求高于50℃处的变形缝,可采用2㎜厚的紫铜片或3㎜厚不锈钢等金属止水带,其中间呈圆弧形。
(7)止水带宽度和材质的物理性能均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无裂缝和气泡;接头应采用热接,不得叠接,接缝平整、牢固,不得有裂口和脱胶现象。
(8)中埋式止水带中心线应和变形缝中心线重合,止水带不得穿孔或用铁钉固定。
(9)变形缝设置中埋式止水带时,混凝土浇筑前应校正止水带位置,表面清理干净,止水带损坏处应修补;顶、底板止水带的下侧混凝土应振捣密实,边墙止水带内外侧混凝土应均匀,保持止水带位置正确、平直,无卷曲现象。
(10)变形缝处增设的卷材或涂料防水层,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8.1.2 施工准备1.技术交底(1)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开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向承担施工的负责人或分包人进行书面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资料应办理签字手续并归档。
(2)在施工过程中,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发包人或监理工程师提出的有关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及设计变更的要求,应在执行前向执行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
(3)技术交底内容应包括:本施工项目的施工作业特点和危险点;针对危险点的具体预防措施;应注意的安全事项;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发生事故后应及时采取的避难和急救措施。
(4)确定施工技术方案,针对防水变形缝的不同部位、不同功能要求、不同的现场条件,编制满足设计要求、相关规范和工艺要求的施工技术方案。
什么是防⽔⼯程细部构造在房屋建设中,涉及⼀些防⽔⼯程需要施⼯,防⽔⼯程有相应的标准,那么什么是防⽔⼯程细部构造及相关标准,关于防⽔⼯程细部构造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呢?下⾯,为店铺⼩编整理了关于防⽔⼯程细部构造的法律知识,供⼤家学习参考。
⼀、节点细部构造屋⾯防⽔⼯程节点⼀般多⽽复杂。
不同的构造、形式和材料,设计不尽相同。
众多的节点包括:屋⾯檐⼝、天沟、⽔落⼝、泛⽔、压顶以及防⽔⼯程的变形缝、分格缝、穿过防⽔层管道、预埋件、出⼊孔、施⼯缝、地漏和防⽔层的收头等等。
1、节点设计的原则1. 1全⾯考虑结构变形,温差变形,⼲缩变形、振动诸因素,节点设防上应增设附加层,以适应基层的变形。
在构造防⽔层的铺设上以空铺法为宜,在选材上可⽤⾼弹性、⾼延伸材料做相应处理。
1.2采⽤柔性密封、防排结合,材料与构造防⽔相结合的做法。
1.3节点应以卷材、涂料、密封、刚性防⽔材料等互补的多道设防进⾏技术设计。
1.4考虑整体设防能⼒。
重点是防⽔耐⽤年限。
为此,节点上使⽤的材料其性能指标均应⾼于其他部位,特别是耐⽼化性能要好。
此外,由于每栋建筑不⼀定全部相同,尚需进⾏个别设计,这时节点的设计应有灵活性,即参考设计原则与标准⼤样并结合具体情况⽽设计,不宜统⼀套⽤标准图。
2、主要节点设计依据国标GB50207-94 (屋⾯⼯程技术规范)的要求,主要节点构造的设计如下。
2.1檐⼝⽆组织排⽔檐⼝分预制型与整体现浇型。
檐⼝的收头使⽤密封材料嵌固的居多。
设计处理:在檐⼝端部留有凹槽,收头压⼊槽内固定,密封材料封严,上⾯还可⽤⽔泥砂浆抹压。
2.2檐沟、夭沟檐沟、天沟设计应以确定排⽔坡度为主。
另外,对易于发⽣变形裂缝处,如天沟、檐沟与屋⾯交接处增置附加层且空铺,空铺宽度应为200mm。
对外檐封⼝的防⽔层应收头固定密封,上⾯⽤⽔泥砂浆抹压。
2.3⽔落⼝、地漏⽔落⼝设计要选择与防⽔材料相适应的⽔落⼝配件及⽔落⼝管径。
在⽔落⼝与基层交接处留有凹槽,密封材料嵌固。
浅谈地下室防水施工的几点做法摘要】根据工程地下室防水特点,分别对地下室底板、地下室侧墙、地下室顶板、女儿墙、穿墙管道等部位的渗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桩头防水、施工缝、止水螺栓、穿墙管道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多层、高层建筑地下室需求越来越大,但凡多层、高层建筑物均需附带有地下室。
然而地下室在使用过程中却经常存在渗漏现象,给用户正常使用带来不便,甚至造成经济损失。
地下室所处环境的特殊性:1)地下水的渗透性;2)地下室采光的不利性;3)地下室防水破坏的不易修复性等决定了地下室防水的重要性,对地下室的防水施工质量要求较高。
下面结合实际工程地下室的防水施工,浅谈地下室防水的施工技术及要点。
一、地下室工程中细部构造渗漏原因及防水设计控制要点及施工方法1.1桩头防水1、渗漏原因:基层清理不彻底、桩头防水与防水搭接部分密封性不合格等造成。
2、防水设计控制要点及施工方法:1)钢筋混凝土桩头应无缺角、破损,否则须补齐。
桩顶表面须平整、无杂物,桩内钢筋调直捋顺,钢筋表面无残留混凝土,破桩后如发现渗漏水应及时采取堵漏措施;2)视桩头平整程度不同,可采用毛刷涂厚度不小于1.5mm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涂料防水层,且以施工两遍为宜,两层涂料的施工方向应相互垂直;3)20厚1:2聚合物水泥砂浆防水层需分两遍施工,并用抹子压平抹光,待第一遍聚合物水泥砂浆初凝后,再抹第二遍聚合物水泥砂浆,直至设计厚度,施工24小时后需进行保湿养护,常温下养护以3-5天为宜。
1.2地下室施工缝防水1、渗漏原因:1)高出底板表面300mm的导墙施工缝的混凝土振捣不密实;2)垂直缝设置在地下水和裂缝水较多的地段;3)止水钢板未清理干净;4)卷材、涂料等防水材料受损,保护层被破坏。
2、防水设计控制要点及施工方法:1)合理设置施工缝,避开不利点,垂直缝宜与变形缝相结合;2)转角处设置砖保护墙,附加防水层等措施;3)施工缝的防水采用中埋式钢板止水带和外贴式止水带,二级防水采用中埋式钢板止水带,一级防水时迎水面增加外贴式止水带;4)钢筋混凝土水平施工缝应凿毛清理干净、无杂物,墙内钢筋调直捋顺,钢筋及防水钢板表面无残留混凝土;5)止水钢板应尽量避免墙体拉结筋、模板对拉螺栓等穿过钢板,无法避免时应对钢板上的穿孔部位进行双面焊接封闭;6)转角部位采用成品转角止水钢筋,其他位置止水钢板采用双面搭接焊接,且焊接部位距离转角处不得小于600mm。
地下室基础承台细部构造防水要求做法:
1、集水井、电梯井、承台:
①侧壁120厚灰砂砖墙→20厚1:2水泥砂浆掺3%防水剂抹平压光→卷材配套装用处理剂处理基层→4厚聚酯胎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附加层(拐角处250宽高)→4厚聚酯胎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0.10~0.15厚聚乙烯薄膜隔离层(如防水卷材表面的聚乙烯薄膜保留作为隔离层,可不选用该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抗渗等级要求P6)
②底部100厚C15素混凝土抹平压光→卷材配套装用处理剂处理基层→4厚聚酯胎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附加层(拐角处250宽高)→桩头部位侧壁选用2层1mm厚溶剂型沥青防水涂料,桩头表面选用1mm厚渗透结晶涂膜,钢筋根部选用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4厚聚酯胎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0.10~0.15厚聚乙烯薄膜隔离层(如防水卷材表面的聚乙烯薄膜保留作为隔离层,可不选用该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抗渗等级要求P6)
2、地下室底板:
素土夯实→100厚C15素混凝土垫层抹平压光→卷材配套装用处理剂处理基层→→4厚聚酯胎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0.10~0.15厚聚乙烯薄膜隔离层(如防水卷材表面的聚乙烯薄膜保留作为隔离层,可不选用该层)→50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平面内间距大于或等于6000设纵横分格缝,用切割机切深15,缝宽5~10,缝内嵌密封膏→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抗渗等级要求P6)
3、地下室外剪力墙外侧壁:
侧壁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抗渗等级要求P6)→侧壁外表面用1:2水泥砂浆掺3%防水剂抹平压光施工缝(如构造选用的外贴止水带)→卷材配套装用处理剂处理基层→4厚聚酯胎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附加层→4厚聚酯胎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粘结剂粘贴30厚聚乙烯泡沫板防水卷材保护层→回填土,分层夯实。
地下室防水设置与细部构造方法一、地下室出现漏水的状况:地下室漏水一般都是以局部漏水形式出现的,地下室所处的地质不同,功能不同,设计与施工不同,其漏水部位和形式多样。
1、漏水部位:地下室局部漏水通常都是只占地下室外面积的极小部分,大的有数平方米,小的只有碗口那么大,按面积只有不足地下室外面积的千或万分之一。
但对地下室的使用和耐久性危害很大。
漏水部位有约70%产生在底板部分,或底板最深的坑,而多数又发生在底板或坑的交角(在室内看为阴交角)少数在地下室外墙壁的中下部。
2、漏水形式:漏水的形式与地质、结构、季节有关主要表现以下几种状况。
①涌水:当地下水压力很大时,漏水的水流较大,有时堵不住如涌泉那样不断上涌。
②潜流:地下室的漏水会沿着建筑结构混凝土的裂缝中,流出如同一条潜流。
③渗漏:地下室的漏水是在结构混凝土的某一表面多处的外注或渗透出来。
渗漏的程度不同,大者用干布擦后,接着就能看到多个的小水珠外冒,一小会就湿一片;小者只见湿永远不干,半天或数小时后也会越湿越大。
④波动漏渗:受地下室压力的波动影响,有的时候会漏或渗有的时间漏渗却消失。
3、构造性漏水:指地下室的施工缝,后浇带,止水带处因应用材料不当,施工质量隐患引起的构造性漏水。
二、地下室漏水的原因分析:从发现的地下室漏水局部看,水均由地下室结构的混凝土薄弱部分漏渗出来,它说明二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地下室结构的刚性自防水局部失效。
二是由防水材料构成的整体柔性防水层也已破坏。
从经验判断刚性结构自防水局部失效与柔性防水层局部破坏有的是在同一部位,但多数情况不会在同一部位,这是由于柔性防水层局部破坏后地下水会穿过柔性防水层,进入结构层的外壁,在地下水压力的作用下,水会在柔性防水层与结构混凝土外表面之间,劈开通道,当遇到结构混凝土的自防水失效部位而穿透混凝土进入地下室产生漏渗。
因此当人们发现地下室漏水时,其地下室的结构自防水和柔性防水层均有局部的失效和破坏。
1、结构混凝土刚性自防水局部失效的原因:①结构混凝土的局部施工浇筑质量缺陷造成通道。
地下防水工程防水涂料细部构造
1、底板与立墙施工防水层连接部位甩槎与接茬构造见图1-1、图1-2和图1-3。
图1-1 甩槎
1-垫层 2-喷涂防水涂料 3-底板结构层
图1-2 接槎
1-垫层 2-喷涂防水涂料 3-地板结构层
图1-3 接槎
1-垫层 2-喷涂防水涂料 3-底板结构层
2、地下工程混凝土施工缝采用喷涂防水涂料作防水层时,应采用防水涂料配合胎体增强
材料对施工缝先行加强处理,增强层在施工缝两侧向外延伸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m,防水构造见图2。
图2 施工缝防水构造示意图
1-结构层 2-加强层 3-喷涂防水涂料
3、地下工程底板、顶板、侧墙变形缝采用喷涂防水涂料做防水层时,变形缝两侧应做增强层,增强层向外延伸宽度不应小于250mm,防水构造见图3-1、图3-2。
图3-1 底板变形缝防水构造示意图
1-垫层 2-喷涂防水涂料 3-结构底板
图3-2 顶板及侧墙变形缝防水构造示意图
1-结构层 2-加强层 3喷涂防水涂料
4、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后浇带接缝处喷涂防水涂料应设置加强层,加强层两边均应超出接缝250mm。
防水构造见图4-1、图4-2。
图4-1 顶板及侧墙后浇带防水构造示意图
1-结构顶板 2-加强层 3-喷涂防水涂料
图4-2 底板后浇带防水构造示意图
1-喷涂防水涂料 2-加强层 3-结构底板
5、桩头的防水层应紧密连接,并与作为加强层的喷涂防水涂料连接成整体。
防水层应做到桩头根部,喷涂时应对桩头钢筋做保护处理,见图5。
图5 桩头防水构造示意图
1-结构层 2-喷涂防水涂料 3-加强层 4-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5-遇水膨胀止水胶(环)。
浅谈地下防水工程摘要:随着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的增多和向地下要空间的要求,地下室和地下工程越来越多,地下防水工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地下防水成功与否,不仅是建筑物(或构筑物)使用功能的基本要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同时还可以节约投资,降低工程成本减少维修。
现就地下工程渗漏水病害原因进行分析,对地下防水工程施工中应遵循的原则和外墙施工缝、后浇带以及变形缝的构造处理及施工注意事项进行分析探讨,供地下工程防水施工借鉴。
关键词:地下工程;防水施工;细部构造1.地下工程渗漏水病害分析1.1 设计因素由于对地下水的运动认识不足,工程防水标高确定不合理,再加上忽视了上层滞水危害,该设防的未予设防,从而造成工程渗漏。
选用的防水方案没有考虑到当时的使用条件,如果与本工程的结构特点不相适应,也将造成工程渗漏水。
如地下通廊的设计中一般只取通廊的横断面,纵向均为构造配筋。
因此长达几十米的通廊刚度较小,虽然设置了变形缝,但混凝土仍出现环向裂缝而漏水。
结构细部防水设计不详细。
如变形缝、后浇带等细部构造不当,以及选材不妥,使之成为地下工程渗漏水的主要隐患。
周围环境变化造成渗漏。
勘察时地下水位较低,因而没有考虑防水措施,工程建成后,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地下水位升高,从而造成渗漏。
对地下水的浮力作用认识不足,施工中没有采取足够的抗浮措施,造成地下工程整个浮起断裂或部分浮起断裂而造成渗漏。
1.2 施工因素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造成结构断裂。
防水卷材粘接不牢,拐角、留槎接槎处理不好或防水层碰伤等而造成渗漏。
变形缝或穿墙管等部位的施工,未认真将橡胶止水带、塑料止水带部位进行定位;浇注两侧混凝土时,任意碰撞,形成止水带偏斜、搭接不良而造成渗漏。
回填土质量的好坏对地下工程的防水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当回填土不密实时,由于大气降水和周围地表水的补给,回填土层就会形成含水量大的上层滞水层。
这层滞水对工程产生静水压力,如遇防水薄弱环节,则易造成工程渗漏。
地下混凝土结构防水细部构造地下室混凝土后浇带(1)后浇带分为收缩型后浇带和沉降型后浇带。
收缩型后浇带一般在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后施工,沉降型后浇带则必须待高层部位主体结构施工结束、沉降基本完成后浇筑。
(2)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
(3)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其抗渗和抗压等级不应低于两侧混凝土。
(4)后浇带混凝土应一次浇筑,不得留设施工缝;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28天。
地下室底板后浇带①做法说明:a.底板后浇带下部须设基槽,做成后的基槽表面须比底板底面低250mm以上,两边放坡不大于45度,上部宽度各大出后浇带150mm以上。
b.底板后浇带下部须设防水附加层,防水附加层宽度需在两边各大出后浇带300mm以上。
②工艺流程:后浇带基槽➙浇筑底板混凝土➙清理后浇带➙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养护。
③节点图:地下室底板后浇带做法④构造做法:a.后浇带基槽底板下后浇带基槽做法除在混凝土垫层上部增加一层防水附加层外,其余顺序与底板下部做法相同,防水附加层宽度需在两边各大出后浇带300mm以上。
b.浇筑底板混凝土浇筑底板混凝土前,须在后浇带处安装具有一定强度的密目钢板网以阻挡底板混凝土流失,浇筑底板混凝土时须保证钢板网处混凝土密实。
c.清理后浇带清理干净底板与后浇带接合处的浮浆和垃圾并湿润24小时以上;清理干净后浇带内钢筋上的附着物。
清理干净后浇带基槽内的垃圾和积水。
d.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的抗渗和抗压等级不得低于底板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须选用具有补偿收缩作用的微膨胀混凝土。
后浇带混凝土须一次浇筑完成,不得留设施工缝。
e.养护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28d。
⑤质量控制点:a.防水附加层、防水层施工范围、厚度b.钢板网设置c.后浇带两侧底板混凝土清理,后浇带内钢筋清理,后浇带基槽清理d.后浇带混凝土施工质量e.后浇带混凝土养护地下室外墙后浇带①做法说明外墙后浇带两侧须按施工缝做法预埋钢板止水带,浇筑外墙混凝土前在后浇带两侧安装具有一定强度的阻挡混凝土流失的密目钢板网,钢板网与钢板止水带焊接并固定牢固。
防水细部构造处理(通用)细部构造防水主要是阴阳角、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道、埋设件等细部构造的防水处理。
在突出墙面的管根、阴阳角等部位,做卷材附加层,附加层宽度不小于500mm,两边均匀搭接250mm,要求进行满粘,附加层做法如下图所示。
1、变形缝的防水施工⑴止水条宽度和材质的物理性能均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无裂缝和气泡;接头应采用热接,不得叠接,接缝平整、牢固,不得有裂口和蛻胶现象。
⑵中埋式止水条中心线应和变形缝中心线重合,止水带不得穿孔或用铁钉固定。
⑶变形缝设置中埋式止水条时,混凝土浇筑前应校正止水带位置,表面清理干净,止水条损坏处应修补;顶、底板止水条的下侧混凝土应振捣密实,边墙止水条内外侧混凝土应均匀,保持止水条位置正确、平直,不能有卷曲现象。
2、施工缝的防水施工⑴水平施工缝浇筑砼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铺水泥砂浆并及时浇筑砼。
⑵垂直施工缝浇筑砼前,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涂刷砼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筑砼。
⑶施工缝采用遇水膨胀胶腻子止水条,应将止水条牢固地安装在缝表面预留槽内。
3、后浇带的防水施工(1)顶板底板后浇带防水做法说明:预埋钢板止水带,钢板厚3,宽300,同时钢板U型口朝向迎水面一侧;清理后浇带;后浇带膨胀混凝土浇筑;在后浇带位置设置附加防水层一道,两边须各超出后浇带300以上。
(2)地下室外墙后浇带非超前止水防水节点做法说明:A.预埋钢板止水带竖直安装在板墙厚1/2处,与钢板网焊接固定牢固钢板U型口朝向迎水面一侧;B.止水钢板应沿施工缝连续设置,采用搭接焊接,搭接长度不小于50mm,双面满焊;预埋钢板止水带,钢板厚3,宽300.C.后浇带处安装具有一定强度的密目钢丝网以阻挡砼的流失,浇筑时须保证钢;D.清理干净外墙与后浇带结合处的浮浆和杂物;浇筑时须保证钢丝网处砼密实;E.后浇带砼浇筑前,应先将后浇带两侧砼湿润24h以上,应施工高于顶板砼强度一个等级的微膨胀砼,后浇带砼应一次浇筑完成,不得留设施工缝。
防水施工之细部构造施工要点沟、孔、槽、埋设件(1)预留孔槽、埋设件;少量在结构主体上的埋设件,宜预埋。
只有采用滑模式施工,确无预埋条件时方可后埋,但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
埋设件端部或预留底部的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250mm,否则应局部加厚。
采用刚性内防水时,预留孔内的防水层宜与结构防水层有效连接。
(2)预留孔槽、埋设件防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埋设端部或预留孔底部的混凝土不得小于250mm;当厚度小于250时,必须局部加厚或采取其他防水措施;2)预留地坑、孔洞、沟槽内的防水层,应与孔外的结构防水层保持连续;3)固定模板用的螺栓必须穿过混凝土结构时,螺栓或套管应满焊止水环或翼环;采用工具式螺栓或螺栓加堵头做法,拆模后应采取加强防水措施将留下的凹槽封堵密实。
采用塑料套管穿墙做法,须用电钻钻拉去除后堵严。
预留通道接头分两次浇筑的地下工程通道,应按变形缝的构造做好接头的防水。
先做的部分,应对防水层、防水构件做好预留与保护工作;后做的部分,应对预留的防水层、防水构件做好衔接工作。
预留通道接头两侧结构的最大沉降差不得大于30mm.接头采用符合防水措施。
固定可卸式止水带的螺栓应预埋,否则,用金属或尼龙膨胀螺栓固定,金属螺栓可选用不锈钢产品或金属涂膜、环氧涂层、防锈涂料等进行防锈处理。
接头混凝土施工前应将先浇结构混凝土表面的混凝土凿毛,露出预埋的钢筋或接驳器钢板,与后浇混凝土内的钢筋焊接牢固后再行浇筑。
桩顶单纯竖向抗压桩可以断桩顶的钢筋和混凝土,将防水层连成一片。
而符合受荷桩、竖向抗拔桩、水平受荷桩的桩顶一般不能断筋断混凝土,可采用刚性防水材料作防水层,如聚合物水泥砂浆、环氧砂浆、水泥基深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和水泥基渗透结晶性防水剂水泥砂浆等。
其中以喷涂30厚1:1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剂水泥砂浆的防水效果较为理想,且施工又简便,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剂的产量由试验确定。
刚性防水层从桩头经由桩壁与地板下的柔性防水层在垫层基面进行搭接,搭接宽度≥100mm,柔性防水层的收头用腻子型遇水膨胀止水条压实。
地下室外墙防水卷材细部构造做法
地下室外墙防水卷材细部构造做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清洁基面:首先需要清洁外墙的基面,确保表面没有杂物、灰尘等,以提供一个干净平整的工作面。
2. 外墙预处理:在清洁基面的基础上,需要进行外墙预处理,如修补墙面裂缝、填补凹槽等,以确保墙面平整。
3. 底层防水层:在基面处理完毕后,涂刷一层底层防水层。
底层防水层一般采用防水涂料等,涂刷厚度均匀,一般建议不低于1.5mm。
4. 防水卷材安装:将防水卷材按照规定的防水层设计要求进行铺设。
卷材可以通过粘结、焊接等方式固定在基面上。
5. 卷材细部处理:在卷材铺设完成后,还需要进行细部处理,包括凹槽、管道口、角落等部位的处理。
这些细节部分可以使用防水胶等材料进行密封处理,以确保防水效果。
6. 覆盖层施工:最后一步是进行覆盖层的施工。
覆盖层可以选择防水砂浆、防水涂料等,覆盖层施工的目的是为了保护防水卷材,增强整体防水效果。
注意:以上所述仅为一般地下室外墙防水卷材细部构造做法,并不能涵盖所有细节和特殊情况,具体操作还需要根据实际情
况进行调整。
建议在进行施工之前,咨询专业施工人员或防水专家,并参考当地相关防水标准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