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TDR测试方法作业答案

TDR测试方法作业答案

TDR测试方法作业答案
TDR测试方法作业答案

用时域反射测量法(TDR)测同轴电缆特性阻抗

姓名:袁飞学号:201121070144

特性阻抗:又称“特征阻抗”,它不是直流电阻,属于长线传输中的概念。在高频范围内,信号传输过程中,信号沿到达的地方,信号线和参考平面(电源或地平面)间由于电场的建立,会产生一个瞬间电流,如果传输线是各向同性的,那么只要信号在传输,就始终存在一个电流I,而如果信号的输出电平为V,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传输线就会等效成一个电阻,大小为V/I,把这个等效的电阻称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如果传输路径上的特性阻抗发生变化,信号就会在阻抗不连续的结点产生反射。

TDR测试法的原理

TDR测试数据及图形

采用TDR测试方法得出的曲线图如下:

图(1)

若命名此曲线函数为f(x),则通过计算机软件按公式Z=Z0*f(x)处理此曲线,其中Z为待测阻抗;Z0为参考阻抗。

可以得到特性阻抗对应的变化曲线图如下:

图(2)

图(3)

总结:

测量同轴电缆特性阻抗的方法很多,我之所以选取TDR方法是因为TDR测试方法能很好体现阻抗在每一段的变化情况且TDR测量方法通用,更适合于测试跳线类射频电缆。

具有恒流源的单端输入——单端输出差分放大器设计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报告 专业自动化班级 日期2010.4.30 成绩 实验组别19 第次实验 学生姓名(签名)指导教师(签名)设计课题:具有恒流源的单端输入——单端输出差分放大器设计 一、已知条件 1.+V CC=+12V 2.R L=2kΩ 3.V i=10mV(有效值) 4.R s=50Ω 二、性能指标要求 A V>30 Ri>2kΩ Ro<3kΩ fL<30Hz fH>500kHz 电路稳定性好。

三、电路工作原理 电路图: 电路工作原理描述 采用分压式电流负反馈偏置电路,以稳定电路的Q点,原理:利用电阻RB1,RB2的分压固定基极电位VBQ,当满足条件I1>>IBQ时,如果环境温度升高,ICQ↑→VEQ↑→VBE↓→VBQ↓→ICQ↓,结果抑制ICQ变化。

电路设计过程: 选定VBQ ,VBQ=3~5V,或(1/3~1/5)VCC ; 选定ICQ ,并确定RE ; ICQ=0.5~2mA,RE=VEQ/ICQ; 选定I1, I1=(5~10) IBQ ,根据I1和VBQ 计算RB1,RB2; 计算RC ; RC 受到A V 与RO 的限制; 检查,修正参数; 根据对FL ,FH 的要求,选择电容CB 、CC 和CE 测得β=225; 由A V > 30, Ri > 2 k Ω, Ro < 3 k Ω, fL < 30 Hz 由1660 26) 1(200=++≈E be I mV r β,得 IE =3mA 取V EQ =2.4V; R E =V EQ /I CQ 取1.2K Ω; R B2=V BQ /I 1 取37K Ω; R B1=(Vcc-V BQ )/I 1 取30K Ω; ) (21 ) 10~3(be s L B r R f C +>π 取 CB = 22 uF

ch05材料分析测试方法作业答案

第五章 X 射线衍射分析原理 一、教材习题 5-2 “一束X 射线照射一个原子列(一维晶体),只有镜面反射方向上才有可能 产生衍射”,此种说法是否正确? 答:不正确。(根据劳埃一维方程,一个原子列形成的衍射线构成一系列共顶同轴的衍射圆锥,不仅镜面反射方向上才有可能产生衍射。) 5-3 辨析概念:X 射线散射、衍射与反射。 答:X 射线散射:X 射线与物质作用(主要是电子)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X 射线衍射:晶体中某方向散射X 射线干涉一致加强的结果,即衍射。 X 射线反射:晶体中各原子面产生的反射方向上的相干散射。与可见光的反射不同,是“选择反射”。 在材料的衍射分析工作中,“反射”与“衍射”通常作为同义词使用。 5-4 某斜方晶体晶胞含有两个同类原子,坐标位置分别为:(43,43,1)和(4 1,41,2 1),该晶体属何种布拉菲点阵?写出该晶体(100)、(110)、(211)、(221)等晶面反射线的F 2值。 答:根据题意,可画出二个同类原子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如果将原子(1/4,1/4,1/2)移动到原点(0,0,0),则另一原子(3/4,3/4,1)的坐标变为(1/2,1/2,1/2),因此该晶体属布拉菲点阵中的斜方体心点阵。 对于体心点阵: ])1(1[)()2/2/2/(2)0(2L K H L K H i i f fe fe F ++++-+=+=ππ

∴ ???=++=++=奇数时 ,当偶数时;当L K H 0,2L K H f F ???=++=++=奇数时,当偶数时;当L K H L K H f 0,4F 22 或直接用两个原子的坐标计算: ()()()()()()()3 31112()2()4444211111122()222442 1112()442 1(2)211111111i h k l i h k l i h k l i h k l i h k l h k l i h k l h k l h k l F f e e f e e f e f e f ππππππ++++??++++ ???++++++++++??=+ ??? ??=+?????? ??=+-????=+-????=+-±?? 所以 F 2=f 2[1+(-1)(h +k +l )]2 因此,(100)和(221),h +k +l =奇数,|F |2=0;(110)、(211),h +k +l =偶数,|F |2=4f 2。 5-7 金刚石晶体属面心立方点阵,每个晶胞含8个原子,坐标为:(0,0,0)、( 21,21,0)、(21,0,21)、(0,21,21)、(41,41,41)、(43,43,4 1)、(43,41,43)、(41,43,4 3),原子散射因子为f a ,求其系统消光规律(F 2最简表达式),并据此说明结构消光的概念。 答:金刚石晶体属面心立方点阵,每个晶胞含8个原子,坐标为:(0,0,0)、(1/2,1/2,0)、(1/2,0,1/2)、(0,1/2,1/2)、(1/4,1/4,1/4)、(3/4,3/4,1/4)、(3/4,1/4,3/4)、(1/4,3/4,3/4),可以看成一个面心立方点阵和沿体对角线平移(1/4,1/4,1/4)的另一个面心立方点阵叠加而成的。

差分输入中频采样ADC的单端输入驱动电路

差分输入中频采样ADC的单端输入驱动电路 电路功能与优势 图1 所示电路采用ADL5535/ ADL5536 单端中频(IF)低噪声50 Ω增益 模块驱动16 位差分输入模数转换器(ADC) AD9268 。该电路包括一个级间带 通滤波器,用于降低噪声和抗混叠。单端IF 增益级后接一个变压器,用于执行 单端至差分转换。对于要求低噪声和低失真的应用,这是最优解决方案。 ADL5535/ADL5536 是高线性度(190 MHz 时,三阶输出截取点OIP3 = +45 dBm)、单端、固定增益放大器,可以用作高性能IF 采样ADC 的驱动器。ADL5535 提供16 dB 的增益,能够轻松地将信号从约400 mV p-p 提升到ADC 所需的2 V p-p 满量程电平。ADL5535 的低噪声系数(190 MHz 时为3.2 dB) 和低失真特性确保ADC 性能不受影响。当需要20 dB 的增益时,可以使用ADL5536。 图1. ADL5535 驱动16 位ADC AD9268(原理示意图,未显示去耦和所有连接) 电路描述 图1 给出了ADL5535/ADL5536 驱动16 位ADC AD9268 的示意图,其 采样速率为122.88 MSPS。ADL5535 具有50 Ω的单端输入和输出阻抗。一个1:1 阻抗变换器(M/A-COM BA-007159-000000,4.5 MHz 至3000 MHz)与端接电阻、串联磁珠一起使用,以向抗混叠滤波器接口提供50 Ω负载。ADL5535 与 AD9268 之间的滤波器接口是一个利用标准滤波器程序设计的六阶巴特沃兹低 通滤波器。它提供以175 MHz 为中心频率的50 MHz 、1 dB 带宽。六阶滤波 器后接一个分流LC(72 nH、8.2 pF)振荡电路,用以进一步降低滤波器的低

汽车试验学测试作业及答案

1-2求周期性三角波的均值和均方根值。周期性三角波的数学表达式为 202 ()202A T A t t T x t A T A t t T ?+- <

1-3求双边指数函数的傅里叶变换,双边指数函数的波形如下图所示,其数学表达式为: 0()(0)0at at e t x t a e t -?-∞<?<<∞ ?? 解: ()()()()()()() 000000 2 2 221d 211d d 2211d d 221122*********j t at j t at j t a j t a j t a j t a j t X x t e t e e t e e t e t e t e e a j a j a j a j a a a a ωωωωωωωωπ πππππωπωπωπωπωπω∞--∞∞----∞∞--+-∞--+∞-∞==?+?=+=?-? -+=?+? -+=?+= +????? 1-6设()x t 与()y t 为互不相关的两信号,且()()()f t x t y t =+,()x t 、()y t 的自相关函数分别为()x R τ和()y R τ,求证()()()f x y R R R τττ=+。 证 :

软件测试技术经典教程笔记(修).docx

第一章基础知识 1.1、软件 1)、软件=程序+文档 2)、分类 功能:系统+应用 架构:单机+C/S+B/S 用户:产品+项目 规模:小型+中型+大型 1.2、Bug 1)、类型一(广义上,软件生命周期,与用户需求不符的问题): 完全没有实现的功能 基本实现功能,但有功能上或性能上的问题 实现了用户不需要的功能 2)、类型二(测试执行阶段的问题) Defect---------Requirements&Design Error-----------Development Bug------------Testing Failure---------Post production 1.3、测试 1)、概念: 测试是为了检验实际的软件是否符合用户需求,所以不能为了发现错误而发现错误。使用人工或自动手段,来运行或测试某个系统的过程。 2)、测试环境:硬件+软件+网络 要求:真实(项目、产品)+干净+无毒+独立(测试与开发) 1.4、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输入+输出+测试环境 便于团队交流,便于重复测试,便于跟踪统计,比纳与用户自测 开发生命周期 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维护 测试生命周期 测试计划→测试设计→测试执行→测试评估 需求分析和测试计划完成后,根据《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和软件原型(DEMO)写测试用例 1.5 其他 1)、测试人员素质要求:细心、耐心、信心、服务意识、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 2)、如何成为优秀的测试工程师:1、不断学习充电2、阅读原版书籍3、阅读缺陷管理系 统中的缺陷报告4、阅读高手写的测试用例5、学习产品相关 的业务知识

1.6 软件测试的基本规则 1) Zero Bug 与Good Enough Good Enough原则:不充分测试是不负责任,过分的测试是一种资源浪费。 参考:*遗留bug不超过10个,严重的不超过5个 *测试用例执行率为100%,通过率为95% *单元测试,关键模块语句覆盖率达到100%,分支覆盖率达到85% 2) 不要视图穷举法 3) 开发人员不能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4) 软件测试要尽早执行 一般情况下,软件80%的缺陷集中在20%的模块中。 7) 缺陷具有免疫性 缺陷具有免疫性,需要根据新版本修改维护测试用例,另外,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经验:没修复3-4个bug,可能会产生一个新bug。 第二章测试分类 2.1、是否运行程序 Static Testing------------代码规范、界面、文档 Dynamic Testing--------运行程序 2.2、根据阶段分类 Unit Testing(单元测试)----------10% 最小模块,依据源程序和《详细设计》 白盒测试人员||开发人员 编译代码→静态测试→动态测试 桩模块(Stub)、驱动模块(Driver) Integration Testing(集成测试)----------20% 模块间的接口,依据单元测试的模块和《概要设计》 白盒测试人员||开发人员 一般单元和集成同步进行 System Testing(系统测试)----------40% 整个系统(功能、性能、软硬件环境),依据《需求规格说明书》 黑盒测试工程师 Acceptance Testing(验收测试)----------20% 整个系统(功能、性能、软硬件环境),依据《需求规格说明书》和验收标准

软件测试作业与答案

第一章 1.选择题 (1)软件本身的特点和目前软件开发模式使隐蔽在软件部的质量缺陷不可能完全避免,在下列关于导致软件质量缺陷的原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C) A.软件需求模糊以及需求的变更,从根本上影响着软件产品的质量 B.目前广为采用的手工开发方式难以避免出现差错 C.程序员编码水平低下是导致软件缺陷的最主要原因 D.软件测试技术具有缺陷 (2)缺陷产生的原因是(D) A.交流不充分及沟通不畅、软件需求的变更、软件开发工具的缺陷 B.软件的复杂性、软件项目的时间压力 C.程序开发人员的错误、软件项目文档的缺乏 D.以上都是 2.判断题 (1)缺乏有力的方法学指导和有效的开发工具的支持,往往是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之一。(√) (2)目前的绝大多数软件都不适和于快速原型技术。(√) (3)在程序运行之前没法评估其质量。(×) (4)下列哪些活动是项目 探索火星生命迹象(√) 向部门经理进行月工作汇报(×) 开发新版本的操作系统。(√) 每天的卫生保洁。(×) 组织超级女声决赛。(√) 一次集体婚礼。(√) 3.简答题 (1)什么是软件?软件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答:软件是一系列按照特定顺序组织的计算机数据和指令的集合。一般来讲软件北划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介于着两者之间的中间件。其中系统软件为计算机使用提供最基本的功能,但是并不是针对某一特定领域,而应用软件则恰好相反,不同的应用软件更根据用户和所服务的领域提供不同的功能。 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60年代中期是软件发展的第一阶段(又称程序设计阶段); 第二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期是程序系统阶段。 第三阶段称为软件工程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由于微处理器的出现,分布式系统广泛应用,以软件的产品化,系列化,工程化和标准化为特征的软件产业发展起来,软件开发有了可以遵循的软件工程化的设计原则,方法和标准。 第四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客户端/度武器(C/S)体系结构,特别是Web技术和网络分布式对象技术法飞速发展,导致软件体系结构向更加灵

差分信号和单端信号概述.

差分信号与单端信号概述 差分信号和普通的单端信号走线相比,最明显的优势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抗干扰能力强,因为两根差分走线之间的耦合很好,当外界存在噪声干扰时,几乎是同时被耦合到两条线上,而接收端关心的只是两信号的差值,所以外界的共模噪声可以被完全抵消。 b.能有效抑制EMI(电磁干扰),同样的道理,由于两根信号的极性相反,他们对外辐射的电磁场可以相互抵消,耦合的越紧密,泄放到外界的电磁能量越少。 c. 时序定位精确,由于差分信号的开关变化是位于两个信号的交点,而不像普通单端信号依靠高低两个阈值电压判断,因而受工艺,温度的影响小,能降低时序上的误差,同时也更适合于低幅度信号的电路。目前流行的LVDS(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就是指这种小振幅差分信号技术。 1、共模电压和差模电压 我们需要的是整个有意义的“输入信号”,要把两个输入端看作“整体”。就像初中时平面坐标需要用 x,y 两个数表示,而到了高中或大学就只要用一个“数”v,但这个 v 是由 x,y 两个数构成的“向量”…… 而共模、差模正是“输入信号”整体的属性,差分输入可以表示为 vi = (vi+, vi-)也可以表示为vi = (vic, vid)。c 表示共模,d 表示差模。两种描述是完全等价的。只不过换了一个认识角度,就像几何学里的坐标变换,同一个点在不同坐标系中的坐标值不同,但始终是同一个点。 运放的共模输入范围:器件(运放、仪放……)保持正常放大功能(保持一定共模抑制比 CMRR)条件下允许的共模信号的范围。 显然,不存在“某一端”上的共模电压的问题。但“某一端”也一样存在输入电压范围问题。而且这个范围等于共模输入电压范围。 道理很简单:运放正常工作时两输入端是虚短的,单端输入电压范围与共模输入电压范围几乎是一回事。对其它放大器,共模输入电压跟单端输入电压范围就有区别了。例如对于仪放,差分输入不是 0,实际工作时的共模输入电压范围就要小于单端输入电压范围了。 可以通俗的理解为: 两只船静止在水面上,分别站着两个人,A和B。 A和B相互拉着手。当船上下波动时,A才能感觉到B变化的拉力。这两个船之间的高度差就是差模信号。当水位上升或者下降时,A并不能感觉到这个拉力。这两个船离水底的绝对高度就是共模信号。 于是,我们说A和B只对差模信号响应,而对共模信号不响应。当然,也有一定的共模范围了,太低会沉到水底,这样船都无法再波动了。太高,会使会水溢出而形成水流导致船没法在水面上停留。理论上,A 和B应该只是对差模有响应。 但实际上,由于船上下颠簸,A和B都晕了,明明只有共模,却产生了幻觉:似乎对方相对自己在动。这就说明,A和B内力较弱,共模抑制比不行啊。说笑了啊,不过大致也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差模电压也不可以太大,否则会导致把A和B拉开。

《管理信息系统》阶段测验作业(一)答案

沈阳铁路局学习中心

说明: ①阶段测试作业必须由学生书写完成,打印复印不计成绩。 ②学生应按有关课程的教学要求,在规定的交纳日期前交纳作业。 ③任课教师评定考试成绩后,将成绩与评语反馈给学生本人。 ④每一次阶段测试作业成绩记为本学期课程总成绩的20%。 第一部分: 一、填空题 1.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2.数字化企业的概念源于欧美,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 3.人们将研究、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思想、程序和基本原则称为(方法论)。 4.(信息传输)是从一端将命令或状态信息经信道传送到另一端,并被对方所接收的过程。 5.(信息加工)是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过程。 6.(信息存储)是指将经过加工整理序化后的信息按照一定的格式和顺序存储在特定的载体中的一种信息活动。 7.信息存储介质是指(存储数据)的载体。 8.(信息维护)是指保持信息处于合用的状态 9.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是关于信息系统的(长远发展规划)的制定。 10.现行系统中信息的流动关系是以(组织结构)为背景的。 11.业务流程分析可以用(业务流程图)来描述。 12.数据存储表示数据(保存)的地方。 13.采用结构化分析方法绘制数据流程图的基本思想是:(自顶向下、由外向里、逐层分解)。 14.数据字典的使用有两种方式:(人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 15.(结构化语言)是一种介于自然语言与程序设计语言之间的语言。 16.新系统逻辑模型是在(现行系统)逻辑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7.(综合计划)是企业一切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纲领性文件。 18.(系统分析报告)是系统分析阶段工作的全面总结,是这一阶段的主要成果。 二、单选题 1.信息系统一般由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接收器和( C )组成。 A.信息开发者 B.信息所有者 C.信息管理者 D.信息维护者 2.信息的收集工作是为决策提供依据的(B )。 A.设计工作 B. 初始工作 C.调查工作 D.总结工作 3.管理信息的特征有( A ) A.管理有效性、决策有用性、系统共享性、需求等级性 B.管理有效性、决策有用性、系统独立性、需求共享性 C.管理扩散性、信息传输性、系统独立性、需求等级性 D. 管理扩散性、信息传输性、系统共享性、需求共享性 4.系统的特性有( D ) A.约束性、等级性、增值性 B.扩散性、层次性、开放性

软件测试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1]

第1章软件测试概述 1.简述软件测试的意义。 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深入的应用,软件质量问题已成为开发和使用软件人员关注的焦点。而由于软件本身的特性,软件中的错误是不开避免的。不断改进的开发技术和工具只能减少错误的发生,但是却不可能完全避免错误。因此为了保证软件质量,必须对软件进行测试。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最有效的排除和防治软件缺陷的手段,是保证软件质量、提高软件可靠性的最重要手段。 2.什么是软件缺陷?它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解:从产品内部看,软件缺陷是软件产品开发或维护过程中所存在的错误、毛病等各种问题;从外部看,软件缺陷是系统所需实现的某种功能的失效或违背。 它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软件未达到产品说明书中已经标明的功能;(2)软件出现了产品说明书中指明不会出现的错误;(3)软件未达到产品说明书中虽未指出但应当达到的目标;(4)软件功能超出了产品说明书中指出的范围;(5)软件测试人员认为软件难以理解、不易使用,或者最终用户认为该软件使用效果不良。 3.简单分析软件缺陷产生的原因,其中那个阶段引入的缺陷最多,修复成本又最低? 解:软件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有:需求规格说明错误;设计错误;程序代码有误;其他。其中在需求分析阶段引入的缺陷最多,修复的成本又最低。 4.当用户登录某网站购物完毕并退出后,忽然想查查购物时付账的总金额,于是按了浏览器左上角的“退回”按钮, 就又回到了退出前的网页,你认为该购物软件有缺陷吗?如果有,属于哪一类? 解:有缺陷。其所属类别与软件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有关。 5.什么是软件测试?简述其目的与原则。 解:软件测试是为了尽快尽早地发现在软件产品中所存在的各种软件缺陷而展开的贯穿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对软件产品(包括阶段性产品)进行验证和确认的活动过程。 测试目的:(1)证明:获取系统在可接受风险范围内可用的信心;尝试在非正常情况和条件下的功能和特性;保证一个工作产品是完整的并且可用或可被集成。(2)检测:发现缺陷、错误和系统不足;定义系统的能力和局限性;提供组件、工作产品和系统的质量信息。(3)预防:澄清系统的规格和性能;提供预防或减少可能制造错误的信息;在过程中尽早检测错误;确认问题和风险,并且提前确认解决这些问题和风险的途径。 测试过程中应注意和遵循的原则:(1)测试不是为了证明程序的正确性,而是为了证明程序不能工作。(2)测试应当有重点。(3)事先定义好产品的质量标准。(4)软件项目一启动,软件测试也就开始,而不是等到程序写完才开始进行测试。(5)穷举测试是不可能的。(6)第三方进行测试会更客观,更有效。(7)软件测试计划是做好软件测试工作的前提。(8)测试用例是设计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9)对发现错误较多的程序段,应进行更深入的测试。(10)重视文档,妥善保存一切测试过程文档。 6.件测试阶段是如何划分的? 解:软件测试的阶段划分为:规格说明书审查;系统和程序设计审查;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验

最全软件测试基础教程(2011版)

软件测试基础教程 测试的基本概念 测试是软件生存周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过程,是产品发布、提交给最终用户前的稳定化阶段。 1、测试的分类: 从测试方法的角度可以分为手工测试和自动化测试。 手工测试:不使用任何测试工具,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测试用例来运行系统,测试各功能模块。 自动化测试:利用测试工具,通过编写测试脚本和输入测试数据,自动运行测试程序。目前最常用的自动化测试工具是基于GUI的自动化测试工具,基本原理都是录制、回放技术。 从整体的角度可以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确认测试。 单元测试:是针对软件设计的最小单位—程序模块,进行正确性检验的测试工作。一般包括逻辑检查、结构检查、接口检查、出错处理、代码注释、输入校验、边界值检查。 单元测试的依据是系统的详细设计;一般由项目组开发人员自己完成。 集成测试: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将所有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进行测试。一般包括逻辑关系检查、数据关系检查、业务关系检查、模块间接口检查、外部接口检查。 系统测试:系统测试是在所有单元、集成测试后,对系统的功能及性能的总体测试。 确认测试:模拟用户运行的业务环境,运用黑盒测试方法,验证软件系统是否满足用户需求或软件需求说明书中指明的软件特性(功能、非功能)上的。 从测试原理上分为:白盒测试、黑盒测试和灰盒测试。 白盒测试:是通过程序的源代码进行测试而不使用用户界面。这种类型的测试需要从代码句法发现内部代码在算法,溢出,路径,条件等等中的缺点或者错误,进而加以修正。 黑盒测试:是通过使用整个软件或某种软件功能来严格地测试, 而并没有通过检查程序的源代码或者很清楚地了解该软件的源代码程序具体是怎样设计的。测试人员通过输入他们的数据然后看输出的结果从而了解软件怎样工作。在测试时,把程序看作一个不能打开的黑盆子, 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

单端转差分

采用差分PulSAR ADC AD7982转换单端信号 关键字:差分PulSAR ADC AD7982 单端信号 电路功能与优势 许多应用都要求通过高分辨率、差分输入ADC来转换单端模拟信号,无论是双极性还是单极性信号。本直流耦合电路可将单端输入信号转换为差分信号,适合驱动PulSAR系列ADC中的18位、1 MSPS器件AD7982。该电路采用单端转差分驱动器ADA4941-1 和超低噪声5.0 V基准电压源ADR435 ,可以接受许多类型的单端输入信号,包括高压至低压范围内的双极性或单极性信号。整个电路均保持直接耦合。如果需要重点考虑电路板空间,可以采用小封装产品,图1所示的所有IC均可提供3 mm × 3 mm LFCSP或3 mm × 5 mm MSOP小型封装。 图1:单端转差分直流耦合驱动器电路(原理示意图) 电路描述 AD7982的差分输入电压范围由REF引脚上的电压设置。当VREF = 5 V时,差分输入电压范围为±VREF = ±5 V。从单端源VIN到ADA4941-1的OUTP的电压增益(或衰减)由R2与R1之比设置。R2与R1之比应等于VREF 与输入电压峰峰值VIN之比。当单端输入电压峰峰值为10 V且VREF = 5 V时,R2与R1之比应为0.5。OUTN上的信号为OUTP 信号的反相。R1的绝对值决定电路的输入阻抗。反馈电容CF根据所需的信号带宽选择,后者约为1/(2πR2CF)。20 Ω电阻与2.7 nF电容构成3 MHz单极点低通噪声滤波器。电阻R3和R4设置AD7982的IN?输入端的共模电压。 此共模电压值等于VOFFSET2 × (1 + R2/R1),其中VOFFSET2 = VREF × R3/(R3 + R4)。电阻R5和R6设置ADC的IN+输入端的共模电压。此电压等于VOFFSET1 = VREF × R5/(R5

全差分伪差分单端输入ADC理解

伪差分: 伪差分信号连接方式减小了噪声,并允许在仪器放大器的共模电压范围内与浮动信号连接.在伪差分模式下,信号与输入的正端连接,信号的参考地与输入的负端连接。伪差分输入减小了信号源与设备的参考地电位(地环流)不同所造成的影响,这提高了测量的精度。伪差分输入与差分输入在减小地环流和噪声方面是非常相似的,不同的方面在于,差分输入模式下,负端输入是随时间变化的,而在伪差分模式下,负端输入一定仅仅是一个参考。描述伪差分的另外一种方式就是,输入仅仅在打破地的环流这个意义上是差分的,而参考信号(负端输入)不是作为传递信号的,而仅仅是为信号(正端输入)提供一个直流参考点。 全差分与单端输入: 在单端方式工作时;ADC转换的是单输入引脚对地的电压值;在增益为1时,测量的值就是输入的电压值;范围是0V到VREF;当增益增加时,输入的范围要相应的减小; 在差分方式工作时;ADC转换的是AIN+与AIN-两个引脚的差值;在增益为1时,测量的值等于(AIN+)-(AIN-),范围是-VREF到+VREF;当增益增加时,输入的范围要相应的减小。 注意:在差分方式时所提的负压是指AIN-引脚的电压大于AIN+引脚的电压,实际输入到两个引脚的电压对地都必需是正的;例如:如果AIN+引脚输入的电压为0V,AIN-引脚的输入电压为1/2VREF时,差分的输入电压为(0V-1/2VREF) = -1/2VREF。 ADI公司目前针对10KHz左右采样速率的24位ADC推荐AD719X系列的产品。AD779X属于老产品,老产品噪声较大。 对于单端输入,能测量双极性信号的ADC,内部原理为基准源分压方式,对于TI的MSP430F1161,基准源可提供正负方式。 对于ADuC845的AD输入配置,可以配置为4个全差分输入,或者8个伪差分输入,对于伪差分输入,AINCOM端为参考端。GAIN越大,ADC的有效分辨率越小,采样速率越高,有效分辨率也越小。 上图参数可得出,全差分的每个输入端口电压不能低于0V,也不能高于规定的电压值。 ADI 的工程师说对于单端输入的单电源供电的AD转换器,能采集双极性信号的是,ADC内部原理是通过分压方式,可以参考MAX197的数据手册。

单端与差分输入

单端输入,输入信号均以共同的地线为基准.这种输入方法主要应用于输入信号电压较高(高于1 V),信号源到模拟输入硬件的导线较短(低于15 ft),且所有的输入信号共用一个基准地线.如果信号达不到这些标准,此时应该用差分输入.对于差分输入,每一个输入信号都有自有的基准地线;由于共模噪声可以被导线所消除,从而减小了噪声误差. 单端输入时, 是判断信号与GND 的电压差. 差分输入时, 是判断两个信号线的电压差. 信号受干扰时, 差分的*同时受影响, 但电压差变化不大. (抗干扰性较佳) 而单端输入的一线变化时, GND 不变, 所以电压差变化较大. (抗干扰性较差) 差分信号和普通的单端信号走线相比,最明显的优势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抗干扰能力强,因为两根差分走线之间的耦合很好,当外界存在噪声干扰时,几乎是同时被耦合到两条线上,而接收端关心的只是两信号的差值,所以外界的共模噪声可以被完全抵消。 b.能有效抑制EMI,同样的道理,由于两根信号的极性相反,他们对外辐射的电磁场可以相互抵消,耦合的越紧密,泄放到外界的电磁能量越少。 c.时序定位精确,由于差分信号的开关变化是位于两个信号的交点,而不像普通单端信号依靠高低两个阈值电压判断,因而受工艺,温度的影响小,能降低时序上的误差,同时也更适合于低幅度信号的电路。目前流行的LVDS(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就是指这种小振幅差分信号技术。 步进电机驱动卡与雷塞运动控制器连接方法和案例解析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日期:2012年12月03日【字体:大中小】 为了帮助使用者更好地了解雷赛公司运动控制卡、步进电机驱动器的特点,掌握运动控制卡与步进驱动器的连接方法,本文主要概述了脉冲输出模式、脉冲输出驱动方式的概念,讲述了运动控制卡与步进驱动器的连接方法,并对几个典型的故障案例进行了分析,指导使用者自行排查间题,完成自动控制系统构建. 为了帮助使用者更好地了解雷赛公司运动控制卡、步进电机驱动器的特点,掌握运动控制卡与步进驱动器的连接方法,本文主要概述了脉冲输出模式、脉冲输出驱动方式的概念,讲述了运动控制卡与步进驱动器的连接方法,并对几个典型的故障案例进行了分析,指导使用者自行排查间题,完成自动控制系统构建. 一、脉冲输出模式与脉冲输出驱动方式 1、脉冲输出模式 雷赛运动控制卡支持两种脉冲输出模式:一是单脉冲(脉冲十方向),一种是双脉冲《CW+CCW),可以通过调用运动控制卡的底层函数进行设定.

测试技术作业答案

习题 1-2 求正弦信号t x t x ωsin )(0=的绝对均值x u 和均方根值rms x 。 解:dt t x T u T x ?=2 0sin ||2/1 ω 200|)cos (||2T t T x ωω-= )cos 0(cos 2||20ππ -=x π | |20x = ?=T rms dt t x T x 0 20)sin (1ω = ? -T dt t T x 0 2 02 2cos 1ω = 2 2 0T T x ?=2 2 0x

1-3 求指数函数)0,0()(≥>=-t a Ae t x at 的频谱 解:指数函数为非周期函数,用傅立叶变换求其频谱。 ?+∞ ∞---=dt e Ae f X ft j at π2)( ? +∞ +-= )2(dt Ae t f j a π ∞ ++-+-= 0)2(|2t f j a e f j a A ππ f j a A π2+= 幅频谱表示式:22)(ω ω+=a A A 相频谱表示式:a arctg ω ω?-=)( 2-2 用一个时间常数为0.35s 的一阶装置去测量

周期分别为1s、2s和5s的正弦信号,问幅值误差将是多少?

解:1)一阶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为: 1 1)(+= τωωj H 幅频表示式:1 )(1 )(2 += τωωA 2)设正弦信号的幅值为x A ,用一阶装置测量 正弦信号,测量幅值(即一阶装置对正弦信号的输出)为)(ωA A x 幅值相对误差为: )(1) (ωωA A A A A x x x -=- 3)因为T 1 =ω T=1s 、2s 、5s ,则ω=2π、π、2π/5(rad) 则A(ω)分别为:=+?1)235.0(1 2 π0.414 673.01 )35.0(12 =+?π 915.01 )5 235.0(1 2 =+?π

AD差分输入信号

A/D差分输入信号 在上一节已经提到过,控制字的第4位和第5位是用于控制PCF8591的模拟输入引脚是单端输入还是差分输入。差分输入是模拟电路常用的一个技巧,这里我们把相关知识做一些简单介绍。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其实所有的信号都是差分信号,因为所有的电压只能是相对于另外一个电压而言。但是大多数系统,我们都是把系统的GND作为基准点。而对于A/D来说的差分输入,通常情况下是除了GND以外,另外两路幅度相同,极性相反的输入信号,其实理解起来很简单,就如同跷跷板一样。如图17-8所示。 图17-8差分输入原理 差分输入的话,就不是单个输入,而是由2个输入端构成的一组输入。PCF8591一共是4个模拟输入端,可以配置成4种模式,最典型的是4个输入端构造成的两路差分模式,如图17-9所示。 图17-9PCF8591差分输入模式

当控制字的第4位和第5位都是1的时候,那么4路模拟被配置成2路差分模式输入channel0和channel1。我们以channel0为例,其中AIN0是正向输入端,AIN1是反向输入端,它们之间的信号输入是幅度相同,极性相反的信号,通过减法器后,得到的是两个输入通道的差值,如图17-10所示。 图17-10差分输入信号 通常情况下,差分输入的中线是基准电压的一半,我们的基准电压是 2.5V,假如 1.25V作为中线,V+是AIN0的输入波形,V-是AIN1的输入波形,Signal Value就是经过减法器后的波形。很多A/D都采用差分的方式输入,因为差分输入方式比单端输入来说,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 单端输入信号时,如果一线上发生干扰变化,比如幅度增大5mv,GND不变,测到的数据会有偏差; 而差分信号输入时,当外界存在干扰信号时,只要布线合理,大都同时被耦合到两条线上,幅度增大5mv会同时增大5mv,而接收端关心的只是两个信号的差值,所以外界的这种共模噪声可以被完全抵消掉。由于两根信号的极性相反,它们对外辐射的电磁场可以相互抵消,有效的抑制释放到外界的电磁能量。 在我们的KST-51开发板上,我们没有做差分信号输入的实验环境,由于这个内容在A/D部分比较重要,所以还是介绍给大家,以供参考。

软件测试技术基础教程(第2版)-习题答案

软件测试技术基础教程(第2版)-习题答案

第一章软件测试理论 一、选择题 1、C 2、A 3、D 4、B 5、D 6、 D 7、B 8、B 二、简答题 1. 参考答案: 软件测试是伴随着软件的产生而产生的。在软件行业发展初期,没有系统意义上的软件测试,更多的是一种类似调试的测试,测试用例的设计和选取也都是根据测试人员的经验随机进行的,大多数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证明系统可以正常运行。 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很多测试理论和测试方法应运而生,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在产业界,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很多软件企业成立了QA或者SQA部门。后来QA的职能转变为流程监控(包括监控测试流程),而测试(Testing)则从QA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组织职能。 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一些软件测试的基础理论和实用技术开始形成,软件测试作为软件

质量保证(SQA)的主要职能,包含软件质量评价的内容。软件测试已有了行业标准(IEEE/ANSI )。 在我国,软件测试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但是,在国内,现在在软件测试行业中各种软件测试的方法、技术和标准都还在探索阶段。 总之,国内软件测试行业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 参考答案: 软件缺陷造成的修复费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呈指数级地增长,如下图所示。 3. 参考答案: 软件测试的复杂性体现在:

?不可能对程序实现完全测试。 ?杀虫剂现象,即为了克服被测试软件的免疫力,软件测试员必须不断编写新的测试程 序,对程序的各个部分进行不断测试,以避 免被测试软件对单一的测试程序具有免疫 力而使软件缺陷不被发现。 ?软件测试的代价不容易掌握,因为随着测试量的增加,测试成本将呈几何数级上升,而 软件缺陷数量降低到某一数值之后将没有 明显的变化,寻求最优测试点,掌握好测试 工作量是至关重要的。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测试人员要进行正确的判断,合理的取舍,根据风险分析来决定哪 些故障需要修复,哪些故障可以不修复,即 并不是所有的软件缺陷都需要被修复。 4. 参考答案: 软件测试是软件生命期中费用消耗最大的环节。测试费用除了测试的直接消耗外,还包括其他的相关费用。影响测试费用的主要因素有:(1)软件的功能,软件产品需要达到的标

差分阻抗_差模阻抗与特性阻抗区别新选

差模信号、共模信号、共模抑制比、差分阻抗、共模阻抗、单端阻抗 差模又称串模,指的是两根线之间的信号差值;共模噪声又称对地噪声,指的是两根线分别对地的噪声。对于一对信号线A、B,差模干扰相当于在A与B之间加上一个干扰电压,共模干扰相当于分别在A与地、B与地之间加上一个干扰电压。平常用双绞线传输差分信号就是为了消除共模噪声,原理很简单,两线拧在一起,受到的共模干扰电压很接近, Ua - Ub 没什么变化,当然这是理想情况。RS422/485总线就是利用差分传输信号的一种具体应用。实际应用中,温度的变化、各种环境噪声的影响都可以视作为共模噪声信号,但如果在传输过程中两根线的对地的噪声衰减不一样大,使得两根线之间存在了电压差,这时共模噪声就转变成了差模噪声。差分信号不是一定要相对地来说的,如果一根线是接地的,那他们的差值就是相对地的值了,这就是模拟电路中的差分电路单端输入情况。 差模是相对共模来说的,差分是一种方式。假如一个ADC有两个模拟输入端,并且AD 转换结果取决于这两个输入端电压之差,我们说这个ADC是差分输入的,并把这两个模拟输入端合在一起叫做差分输入端。但是加在差分输入端上的电压并不一定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甚至很多情况下是同符号的(即不一定是一正一负),我们把它们的差叫做差模输入,而把它们共有的量(即平均值)叫做共模输入。 差分是一种电路形式的叫法,差模是对信号的定义(相对共模)。差模信号: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信号;共模信号: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信号。在差分放大电路中,经常提到共模信号和差模信号,在差分放大电路中共模信号是不会被放大的,可以理解为三极管的温漂引起的电流信号,为了形象化温漂而提出了共模信号,差模信号为输入信号,Ui就是放大的对象。在差动放大电路中,有两个输入端,当在这两个端子上分别输入大小相等、相位相反的信号(这是有用的信号),放大器能产生很大的放大倍数,这种信号叫做差模信号,这时的放大倍数叫做差模放大倍数。如果在两个输入端分别输入大小相等,相位相同的信号(实际是由于上一级温度变化而产生的信号,是一种有害的信号),这种信号叫做共模信号,这时的放大倍数叫做共模放大倍数。由于差动放大电路的构成特点,电路对共模信号有很强的负反馈,所以共模放大倍数很小(一般都小于1),计算公式又分为单端输出和双端输出,所以有时候共模信号和差模信号是指差动放大器双端输入时的输入信号。 共模信号:双端输入时,两个信号相同。 差模信号:双端输入时,两个信号的相位相差180度。

软件测试课后作业—答案.doc

作业1: 某程序实现如下功能:输入三个整数A、B、C,输出以A、B、C为三边的三角形面积(1

作业3: 需求分析题,设计测试用例: 银行系统:有两个普通窗口A,B和一个VIP窗口,每个窗口只能发放10个号。 A.没有持有VIP的客户只能在普通窗口A,B办理业务。 B.VIP客户优先安排在VIP窗口办理业务,如果VIP窗口不能再发放号码,则 到普通窗口A办理。 C.对公业务只能在普通窗口A办理(办理业务的时间是星期一到星期六)。 D.其他业务在普通窗口A,B办理。 E.在分配时优先考虑人数最少的窗口

作业4: 编写163邮箱注册模块的测试用例(假设没有重复的用户名),条件如图所示。 测试用例如下: 用例编 写 测试步骤输入数据预期结果 1 输入用户名,密码 和确认密码 用户名:a09.-_z 密码:123456 确认密码:123456 注册成功 2 输入用户名,密码 和确认密码 用户名:aaO0 密码:123456 确认密码:123456 注册成功 3 输入用户名,密码 和确认密码 用户名:0Oaa 密码:123456 确认密码:123456 注册成功 4 输入用户名,密码 和确认密码 用户名:aaaa 密码:123456 确认密码:123456 注册成功 5 输入用户名,密码 和确认密码 用户 名:aaaaaaaaaaaaaaaaaa(18 个) 密码:123456 确认密码:123456 注册成功 6 输入用户名,密码 和确认密码 用户名:bbbb 密码:az09.@ 确认密码:az09.@ 注册成功 7 输入用户名,密码 和确认密码 用户名:bbbb 密码:abcedf0123456789 确认密码:abcedf0123456789 注册成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