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行监测方法

自行监测方法

自行监测方法
自行监测方法

2016年自行监测方案企业名称:山西聚源煤化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2016年1月20日

一、企业概况

山西聚源煤化有限公司位于晋中市灵石县南关镇三教村西南。公司成立于2003年12月,是由山西凯通实业公司独家投资,集炼焦、化工、发运为一体的民营企业,建设规模:焦化项目为年产96万吨机焦,甲醇项目为年产甲醇10万吨。96万吨/年焦化装置采用TJL4350D单热型捣固焦炉及化产品回收系统,包括:备煤车间、炼焦车间、化产车间、动力车间以及脱硫、污水处理站、地面除尘站和在线监测等环保公辅设施。主要产品产能:年产焦炭96万吨/年,焦油3.8万吨/年,硫铵1.3万吨/年,粗苯1.2万吨/年,焦炉煤气制12000万(标)立方米/年天然气。

我公司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依法依规组织生产,接受环保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现有职工64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78人,专职环保管理人员7人,环保设施运行操作人员54人。

山西聚源煤化有限公司已建、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共有2项,96万吨/年焦化项目及配套10万吨甲醇技改工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相关规定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报告书由山西省煤炭管理干部学院于2008年8月编制完成,原山西省环境保护局于2008年9月以晋环函【2008】690号文对其进行了批复。不存在“未批先建”、“批小建大”、“越级审批”等问题。

2010年山西省环境保护厅对山西聚源煤化有限公司进行环保竣工与排放达标验收的全面监测,主要污染物基本实现达标排放,污染物排放总量满足环保部门批复的总量控制指标要求,通过竣工环保验收。并出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省站环监验字[2010]029号)。

企业废气排放方式是大气排放。

主要环保设施

废气处理设施

二、企业自行监测开展情况简介

(一)为履行自行监测职责,我公司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开展自行监测,监测手段分自承担监测与委托监测两种方式。监测项目有烟气SO2、NOx、颗粒物、苯并芘、厂界噪音。其中,烟气SO2、NOx及颗粒物均为在线自动监测;对于厂界噪音采用自承担手工监测,对于装煤除尘烟气苯并芘,委托晋中市环境监测站手工监测。

(二)自动监控设备运行情况

按照环保要求,山西聚源煤化有限公司96万吨焦化项目污染在线自动监

测系统全部安装与省、市环保监控平台联网,目前运行良好。

(三)环保设施停用或检修

当环保设施因检修计划停用或外部供电系统检修及发生故障情况下,山西聚源煤化有限公司均按时向山西省环境监控中心、晋中市环保部门及灵石县环保部门提出报告与说明。

三、手工检测方案

(一)废气监测方案

1、废气监测点位、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

山西聚源煤化有限公司主要排放源是大气,有组织废气排放口2个。

监测点位、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见表1

表1废气污染源监测内容一览表

2、监测点位示意图

4、监测结果评价标准

废气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见表3

表3废气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

(二)废水监测方案

本企业无废水外排,无废水排放口。

(三)厂界噪音监测方案

1、厂界噪声监测内容

厂界噪声监测内容见表7

表7厂界噪声监测内容一览表

2、监测点位示意图

图10厂界噪声监测点位示意图

3、厂界噪声评价标准

厂界噪声执行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Ⅱ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

(四)企业周边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企业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批复中未要求开展企业周边环境质量监测。(五)、手工监测质量保证

1、机构和人员要求:山西聚源煤化有限公司化验室配备四名专职化验人员。

2、监测分析方法要求:首先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在没有国标方法时,可采用行业标准方法或国家环保部推荐方法(尽可能与监督性监测方法一致)。

3、仪器要求:所有监测仪器、量具均经过质检部门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4、水质监测分析要求:水样的采集、运输、保存、实验室分析和数据处理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和《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HJ/T373-2007)的要求进行。

5、噪声监测要求:布点、测量、气象条件按照《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要求进行,声级计在测量前、后必须在测量现场进行声学校准。

6、记录报告要求: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原始记录应详细、准确、不得随意涂改。监测数据和报告经“三校”“三审”。

四、自动监测方案

(一)自动监测内容

自动监测内容见表8。

表8自动监测内容一览表

(二)自动监测质量保证

1、运维人员要求:山西聚源煤化有限公司具有三名持有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颁发的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培训证书的人员。

2、废气污染物自动监测要求:按照《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75-2007)对自动监测设备进行校准与维护。

3、记录要求:自动监测设备运维记录、各类原始记录内容应完整并有相关人员签字,保存三年。

五、委托监测

山西聚源煤化有限公司装煤除尘地面站的苯并芘监测项目委托晋中市环境监测站开展监测。

六、自行监测信息公布

(一)公布方式

1、山西聚源煤化有限公司每日向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上报自行监测信息,在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网站向社会公布自行监测信息。

2、通过厂区外的电子屏幕的方式公开自行监测信息。

(二)公布内容

1、基础信息:企业名称、法人代表、所属行业、地理位置、生产周期、联系方式、委托监测机构名称等;

2、自行监测方案;

3、自行监测结果:全部监测点位、监测时间、污染物种类及浓度、标准限值、达标情况、超标倍数、污染物排放方式及排放去向;

4、未开展自行监测的原因;

5、污染源监测年度报告。

(三)公布时限

1、山西聚源煤化有限公司基础信息随监测数据一并公布,基础信息、自行监测方案如有调整变化时,会在变更后的五日内公布最新内容;

2、手工监测数据于每次监测完成后的次日公布;

3、自动监测数据实时公布监测结果;

4、每年一月底前公布上年度自行监测年度报告。

总磷检测分析方法

总磷 在天然水和废水中,磷几乎都以各种磷酸盐的形式存在,它们分为正磷酸盐,缩合磷酸盐(焦磷酸盐、偏磷酸盐和多磷酸盐)和有机结合的磷酸盐,它们存在于溶液中,腐殖质粒子中或水生生物中。 天然水中磷酸盐含量较微。化肥、冶炼、合成洗涤剂等行业的工业废水及生水污水中常含有较大量磷。磷是生物生长的必需的元素之一。但水体中磷含量过高(超过L)可造成藻类的过量繁殖,直至数量上达到有害的程度(称为富营养化),造成湖泊、河流透明度降低,水质变坏。 1.方法的选择 水中磷的测定,通常按其存在的形式,而分别测定总磷、溶解性正磷酸盐和总溶解性磷,如下图所示 消解

2.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总磷的测定,于水样采集后,加硫酸酸化至PH≤1保存。溶解性正磷酸盐的测定,不加任何试剂。于2—5℃冷处保存,在24h内进行分析。 水样的预处理 采集的水样立即经μm微孔滤膜过滤,其滤液可溶性正磷酸盐的测定。滤液经下述强氧化剂的氧化分解,测得可溶性总磷。取混合水样(包括悬浮物),也经下述强氧化剂分解,测得水中总磷含量。 (一)过硫酸钾消解法 仪器 (1)医用手提式高压蒸汽消毒器或一般民用压力锅(1—cm2)。(2)电炉,2kw。 (3)调压器、2kvA(0—220v) (4)50ml(磨口)具塞刻度管。 试剂 5%(m/V)过硫酸钾溶液:溶解5g过硫酸钾于水中,并稀释至100 ml。 步骤 (1)吸取ml混匀水样(必要时,酌情少取水样,并加水至25 ml,使含磷量不超过30μg)于50 ml具塞刻度管中,加过硫酸钾溶

液4 ml,加塞后管口包一小块纱布并用线扎紧,以免加热时玻璃塞冲出。将具塞刻度管放在大烧杯中,置于高压蒸汽消毒器或民用压力锅中加热,待锅内压力达cm2 (相应温度为120℃)时,调节电炉温度使保持此压力30min后,停止加热,待压力表指针将至零后,取出放冷。 (2)试剂空白和标准溶液系列也经同样的消解操作。 注意事项 (1)如采样时水样用酸固定,则用过硫酸钾消解前将水样调至中性。 (2)一般民用压力锅,在加热至顶压阀出气孔冒气时,锅内温度为120℃。 (3)当不具备压力消解条件时,亦可在常压下进行,但操作步骤如下: 分取适量混匀水样(含磷不超过30μg)于150ml锥形瓶中,加水至50 ml,加数粒玻璃珠,加1 ml3+7硫酸溶液,5ml 5%过硫酸钾溶液,置电炉上加热煮沸,调节温度使保持微沸30—40min,至最后体积为10ml 止。放冷,加1滴酚酞指示剂,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刚呈微红色,再滴加1mol/L硫酸溶液使红色腿去,充分摇匀。如溶液不澄清,则用滤纸过滤于50 ml比色管中,用水洗锥形瓶及滤纸,一并移入比色管中,加水至标线,供分析用。 一、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监理及第三方监测管理办法

监理及第三方监测管理办法 1 监理管理办法 广州地铁实行“大监理、小业主”的管理模式,业主与监理是平等的合同关系,监理与承包商是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管理主要依据为国家的有关法规以及双方签订的监理服务合同。 监理合同的日常管理 由业主项目部经理指定专人负责监理合同的管理,工作内容主要有: 1)督促监理部上报监理费支付计划; 2)督促监理部上报监理规划、监理细则、监理人员组织架构; 3)要求监理部及时上报监理月报、半年总结、年度总结; 4)每季度按合同审核、支付监理费,经办支付手续; 5)根据监理考核办法,负责汇总对监理部的考核意见; 6)收集相关的资料,包括业主下发的监理管理文件、监理单位上报的各种资料。 对工点驻地监理部的管理 业主对工点驻地监理部的管理由业主代表负责。工作内容包括:1)组织第一次工程监理例会,协助驻地监理部的建立; 2)督促检查监理内业档案的建立与完善; 3)检查监理人员按投标承诺到位的情况; 4)协调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存在的问题; 5)要求按期召开监理例会。督促监理部落实各项业务指令;

6)根据考核办法,对监理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7)指导、支持监理各项工作的开展。 各项监理工作的具体确定 各驻地监理部按合同规定,按建设总部下发的有关文件规定开展工作外,同时应执行以下具体规定。 监理规划和细则的确定 监理单位必须在工程开工前20天,根据法律、法规和《监理规范》,监理合同等编制监理规划。根据此监理规划和规程、规范、设计图纸等文件,于分项工程开工前10天编制监理规划,并上报业主备案。监理规范和细则将作为实施家里的指导性文件和业主检测监理工作的依据。 监理汇报制度 1)监理须每月7日前向业主递交监理月报(8份),内容包括:上月工程进度投资、质量和安全情况,监理上月的所有监理工作情况,存在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2)每年的第一月15日前,监理须向业主上报上年度的家里总结。 3)在工程竣工时,须同时向业主上报整个工程的监理总结。 除以上正常上报制度外,当工程存在进度、投资、质量、安全等严重问题时,监理须业主上报专题报告,提出解决以上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监理工作有关要求 (1)工程开工前的监理工作

检验检测机构仪器设备管理方法

检验检测机构仪器设备管理方法 仪器设备管理 设备作为一项重要资源要素,应纳入质量管理体系,参与体系运行,以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因此,应建立符合准则要求的设备管理体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使仪器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 建立设备质量管理体系 ⑴ 建立设备管理组织 设备管理组织有质量管理部门、技术部门和支持服务部门构成。根据设备管理工作的特点、范围和工作量,确定管理人员、核查人员、操作人员和服务人员的职责、权力与相互关系,使各项管理职能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相关岗位,尽量做到职责清晰,分工明确。 ⑵ 制定设备管理程序 设备管理程序是检测机构实行设备管理的途径。通过建立相应的程序文件,明确设备管理活动的过程、步骤、内容和所有环节,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 ⑶ 编写设备作业指导书 设备作业指导书是指导检测人员操作设备的规范性文件。一般设备可按照说明书操作,大型、复杂的仪器或操作人员流动性大、性能不稳定的设备需编写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程。 健全设备质量管理制度 ⑴ 评审制度 评审是添置或处置设备的一项前期工作,主要从设备的适应性、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维护性等方面综合分析,目的是为了合理配置设备资源,发挥设备的最佳效益。对于大型、贵重、精密的仪器需进行可行性认证,达到技术上先进,性能上可靠,工作上需要,经济上合理;对于租借、维修、淘汰的设备,以及小型或辅助设备,应进行必要的评审。 ⑵ 验收制度 验收是保证添置或维修的设备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手段。仪器设备的开箱拆封应在设备管理员、操作人员、供应人员等有关人员都在场时进行,验收过程中,应对设备评审要求、订货合同和装箱清单,逐一清点,并做好记录。对于大型、精密的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后,还应通过一定时期(合同期内)的试运行,根据实际运行

检验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

标准操作规程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目的:建立检验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规范验证操作。 适用范围:所有检验方法的验证。 责任者:质量保证部、质量控制部 程序: 1、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 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包括方案的起草及审批,检测仪器的确认.适用性验证(包括准确度试验、精密度测定.线性范围试验、专属性试验等)和结果评价及批准四个欠的方面。它的基本内容可以用下图表示。 2、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步骤 首先是制定验证方案,然后对大型精密仪器进行确认,最关键的一步是检验方法的适用性试验,最后是检验方法评价及批准。 2.1验证方案的制定 检验方法的验证方案通常由质量验证小组提出。根据产品的工艺条件、原辅料化学结构、中间体、分解产物查阅有关资料,提出规格标准,确定检查项目,规定杂质限度,即为质量标准草案。根据质量标准草案确定检查和试验范围,对检验方法拟定具体操作步骤,最后经有关人员审批方可实施。 2.2大型精密仪器的确认 分析测试中所用的检测仪器一般可分为三类 (1)普通仪器:崩解仪,折光仪、分析天平、酸度计、溶点测定仪、电导仪等: (2)较精密仪器:旋光仪、永停滴定仪、费休氏水分测定仪、自动滴定仪、药物溶出度仪、可

见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等; (3)大型精密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薄层扫描仪等。 为了保证分析测试数据准确可靠,每台检测仪器在投入正式使用之前都应进行确认。检测仪器的确认是检验方法验证的基础,应在其它验证试验开始之前首先完成。检测仪器确认工作内容应根据仪器类型。技术性能而定,通常包括:安装确认、校正、适用性预试验和再确认。2.2.1安装确认 同工艺验证中机械设备一样,仪器安装确认的土要内容包括如下各点: (1)要登记仪器名称.型号。生产厂商的编号、生产日期.生产厂商名称,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设备登记号及安装地点; (2)收集汇编和翻译仪器使用说明书和维修保养手册; (3)检查并记录所验收的仪器是否符合厂方规定的规格标准: (4)检查并确保有该仪器的使用说明书。维修保养手册和备件清单: (5)检查安装是否恰当,气、电及管路连接是否符合要求; (6)制定仪器标准操作规程(SOP)和维修保养制度,建立使用记录和维修记录; (7)制定清洗规程;. (8)明确仪器设备技术资抖(图纸,手册,备件清单、各种指南及该机器设备有关的其它文件)的专管人员及存放地点。 除上面提到的内容外,在安装确认方案中对仪器的性能用途应有一概述并记录维修服务单位名称。联系人、电话号码、传真号、银行帐号等,以利于日后的维修保养活动,这对大型精密仪器尤为重要。对于仪器来说,安装确认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功能试验。这项工作在安装结束,检查合格后即可着手进行。仪器功能试验足在不使用样品的前提下,确认仪器达到设计要求,也可认为是空载试验。例如气相色谱仪的程序升温设定后能否按设定程序执行,溶出仪转速能否达到规定的性能要求。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吸收度与透光率的转换是否符合要求。高效液相色谱仪高压泵过压保护是否起作用等,这是检查仪器安装后能达到规定的性能指标。对普通仪器进行的功能试验比较简单,有的除仪器校正外,没有其它特殊的功能试验要做,如酸度计,电导仪,折光仪等。不同的仪器有不同的技术标准,应根据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试验。 2.2.2校正 校正是仪器确认及检验方法验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当在验证试验以前进行校正。紫外分光光度计校正包括波长校正、吸收度测试、准确度测试、杂散光检查。 气相色谱仪与高效液相色谱仪均要求做系统适用性试验。在规定的色谱条件下测定色谱柱的最小理论塔板数。分离度和拖尾因子,并规定变异系数应不大于2%。 对于化学检验中使用的计量仪器包括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分析天平亦均应校正。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方法定稿版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方法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方法检测和校准结果质量的保证 实验室应用质量控制程序以监控检测和校准的有效性,所得数据的记录方式应便于可发现其发展趋势,如可行,应采用统计技术对结果进行审查。这种监控应有计划并加以评审,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1)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监控和使用次级标准物质(参考物质)开展内部质量控制; 2)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 3)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或校准; 4)对留存物品进行再检测或校准; 5)分析一个物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 应分析质量控制的数据,当发现质量控制数据将要超出预先确定的判据时,应采取有计划的措施来纠正出现的问题,并防止报告错误的结果。

(一)质量控制项目的确定原则 实验室确定需要进行质量控制项目的原则是应覆盖实验室“重要”和“风险高”的检测项目,在“成本控制”和“风险”之间寻求平衡。一般应考虑一下因素: 1、在内部审核和客户投诉时,出问题概率较高的项目; 2、新开验的项目; 3、对产品来说特别重要的项目 4、该项目如果不合格,在使用中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5、实验室检测批次量非常大的项目 5、检测方法不完善,容易出现检测结果不稳定的项目7、检测过程的输入易波动的项目,如设备波动性强、检测环境不易控制和人员熟悉程度不够等; 6、认证、认可机构及主管部门的要求. (二)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的年度计划

每年初实验室应根据上述中质量控制项目的确定原则指定监控的食品对象和检测项目,认证和认可机构、上级组织及国内外同行业组织的能力验证及比对项目,随时列入本年度计划。 (三)质量控制活动的通常顺序是: 1、明确质量要求 2、编制控制计划及作业指导书 3、实施控制计划 4、按照可疑结果的判断准则或控制结果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及必要时所需的改进。 5、编制年度检测结果质量控制报告 (四)监控计划的实施和结果处理

检测设备功能检查方法

检测设备功能检查方法 1 目的 使用点检工装对检验试验设备仪器设备进行功能检查,以确定所检装置是否适宜于作检验试验设备仪器设备,以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食品冷柜的检验设备安全性能综合测试仪。 3 职责 质量部负责制定检查方法,确定检查周期,并进行检查。 4 检查方法 4.1 接地点检 4.1.1 检查方法 检查时把点检工装配套测试线的插头插在测试盒上,把测试钳夹到测试线的黑色端子,然后进行自检,自检完成后,测试钳从黑色端子改接到点检工装的“接地”端子,把配套线黑色插头插到点检工装的“公共端”,接好线后启动仪器测试。参数设置为接地(25A):100mΩ 5s。误差:±2%+2m Ω范围内则此项功能正常。 4.1.2报警功能检查 在输出端接入120 mΩ电阻的电线,参数设置在25A 电阻值设置在100mΩ5s仪器报警。则视为报警功能正常。 4.2 耐压点检 4.2.1检查方法 耐压点检时直接把点检工装配套线插在测试盒上,配套线的黑色插头插

到“公共端”,高压线红色插头(N)插到“耐压”端子上。 其中参数设置为:耐压(1500V):5 mA 1s 误差在±2%+0.02mA则认为该项功能正常 4.2.2报警功能检查 高压输出端与接地端串接180kΩ(20W 以上)电阻,泄漏电流设置为10mA,调高输出电压至1800V 左右,设备应报警; 4.3检查频次 每班次检验之前后。 4.4检验仪器设备不合格时的处理 4.4.1如果检查时发现设备功能失效,要追溯至上次检查期间内所有检验的产品,待仪器正常后重新检验、试验。 4.4.2对追溯性检验和试验不合格的产品进行返工,直至通过检验和试验合格为止。 4.4.3对不合格的产品处置,应执行BZMC/CX08-2013《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4.4.4检验试验仪器设备功能检查记录有质检部门保存。 4 相关记录 《功能检查记录》

检验方法及方法确认程序

检测方法及方法确认程序 l 目的 为保证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对检测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进行有效控制制定程序。 2 范围 适用于检测活动中检测方法的选用,以及检测方法的变更和偏离。 3 职责 3.1 技术负责人的职责 负责授权与客户签立检测合同或协议,批准检测作业指导书等文件,维护本程的有效性。 3.2 检测室负责人的职责 提出本检测部门的执行标准,制定本部门检测活动的检测程序及抽样、检测的职责和活动以及不确定度分析。 3.3 资料管理员的职责 负责对标准、规程及其他技术规范等有效性确认,建立检测标准管理档案。 4 工作程序 4.1 检测方法的选择 4.1.1 为减少检测风险,本检测中心的检测依据首选以下正式颁布的标准。其中优先选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对新旧标准处于过渡期间并均可采用的,优先选择新版标准。 4.1.1.1 国际标用; 4.1.1.2 国家标准; 4.1.1.3 行业标准或政府发布的技术规范; 4.1.1.4 地方标准; 4.1.1.5 企业标用; 4.1.1.6 知名技术组织或科学书籍与期刊公布的方法: 4.1.1.7 制造商指定的方法; 4.1.1.8 自行制定的非标方法。 4.1.2 当老标准己经过期作废时,以上标准应当保证是现行有效的。为此资料管理员首先应当负责检索和收集、查新最新标准及其他技术规范,并按《文件控制程序》保持检测人员所用标准是最新有效版本;其次是每月向检测部门提供中文核心期刊题录,供检测人员参考。当使用外部企业标准检测时,要防止导致可能发生的所有权侵权问题。 4.1.3 当所用标准存在理解、操作等困难对,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各个检测室负责人编写检测作业指导书,以保证对标准实施的一致性。检测作业指导书应形成正式的书面文件并应经过编制人、审核人和批准人的书面审批手续和保持该文件的

检测工作质量控制方法

桥梁检测 质量控制方案编制: 审核: 审批: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目录 一、编制目的.............................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编制原则.............................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编制依据.............................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体系组成............................. 错误!未指定书签。 1、质量控制领导小组...................... 错误!未指定书签。 2、质量控制方案组成......................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适应范围.............................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控制方案............................. 错误!未指定书签。 1、人员管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人员招聘............................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人才培训培养........................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人员考核评比........................ 错误!未指定书签。 1.4、人员选派............................ 错误!未指定书签。 2、仪器设备管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3、工作流程.............................. 错误!未指定书签。 4、现场控制.............................. 错误!未指定书签。

容性设备在线监测方法综述

容性设备在线监测方法综述 本文介绍了电力系统中常见的几种高压电容型设备的结构特点及其等效电路图。着重分析了当前容性设备介损在线监测的各种方法及其原理,将各种方法做了详细的比较,介绍了多种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当前在线监测中存在的几种其他方法,并对于容性设备在线信号的取样位置做了简单介绍。 标签:在线监测容性设备介质损耗 引言 电容型电气设备主要指电流传感器、套管、耦合电容、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等。根据过去长期的运行经验及试验研究,逐步确立了一些预防性试验项目,这些预防性试验项目已经发挥过不少积极作用,但是规程要求定期对电气设备停电进行绝缘预防性试验和检修,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造成人力、物力的大量消费,而且还不能及时发现电气设备的绝缘潜伏性故障。 在线监测能利用运行电压对高压设备绝缘状况进行试验,可以大大提高试验的真实性与灵敏度,弥补仅靠定期离线检测的不足之处,因而随着电子测试技术的进步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电力设备的健康状况的判断和维护,已经从预防性检修逐步向状态检修和预知检修的方向发展。在众多的电气设备中,对于容性设备(如CT、变压器套管、耦合电容器等),其绝缘状况的监测主要基于对其电容量、介质损耗值(tgδ)的监测[1]和绝缘电阻。 一、电容型设备的结构特点及等效电路 1.套管 套管是将载流导体引入变压器或断路器等电气设备的金属箱内或母线穿过墙壁时的引线绝缘。瓷套管以瓷作为主要绝缘,电容套管、充油套管则以瓷套作为外绝缘(如图1)。 套管由于表面有电位降,可以想象沿着此表面有单元电容CS的串联。同时这个单元电容层对套管导体还存在有互相并联的单元体积电容CV,因为这里同样存在有一个电压降,其它电容相对较小,因此有等效电路图如下。 2.支柱绝缘子 支柱绝缘子是支承高压配电装置母线和高压电器带电部分(如触头)的绝缘支柱,按外形结构和工作条件的不同,分为户外、户内两大类。 户外支柱绝缘子采用带伞的实心圆瓷柱来增加电极间沿瓷表面的泄露距离,以提高湿闪络电压。而户内支柱绝缘子则多采用空心或实心的圆柱形瓷件和金属

[定稿]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定稿]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一、 水温 (一)、水温计法 1.仪器 水温计:-6?—+40?,分度为0.2?。 2.步骤 将水温计插入到一定深度的水中,放置5min后,迅速提出水面并读取温度值。当气温与水温相差较大时,应该立即读数,避免受气温的影响,必要时,重复插入水中再一次读数。 3.注意事项 1) 当现场温度高于35?或者低于-30?时,水温计在水中的停留时间要适当延长,达到温 度平衡。 2) 在冬季的东北地区读数应该在3s内完成,否则水温计表面形成一层薄冰,影响读数的 准确性。 (二)颠倒温度计法 二、色度 水的颜色定义为:“改变透射可见光光谱组成的光学性质”,可区分为“表观颜色”和“真实颜色”。真实颜色:是指去除浊度后水的颜色。表观颜色:没有去除悬浮物的水所具有的颜色,包括了溶解性物质及不溶解的悬浮物所产生的颜色。

水的色度单位为度,即在每升溶液中含有2mg六水合氯化钴(?)(相当于0.5mg 钴)和1mg铂(以六氯铂(?)酸的形式)时产生的颜色为1度。 1. 方法的选择测定较清洁的、带有黄色色调的天然水和饮用水的色度,用铂钴标准比色法,以度数表示结果。 对受工业废水污染的地表水和工业废水,可用文字描述演的色种类的深浅程度,并以稀释倍数法测定色的强度。 2. 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注意水样的代表性,应为无树叶、枯枝等漂浮杂物。将水样盛于清洁、无色的玻璃瓶内,尽快测定。否则应在约4?冷藏保存,48h内测定。 (一)、铂钴标准比色法 1.方法原理 用氯铂酸钾与氯化钴配成标准系列,与水样进行目视比色。 2.干扰及排除如水样浑浊,则放置澄清,也可用离心法或用孔径为0.45μm滤膜过滤除去悬浮物,但不能用滤纸过滤,因为滤纸可以吸附部分溶解于水的颜色。 3.仪器50mL具塞比色管,其刻度高度应一致。 4.试剂 铂钴标准溶液:称取1.246g氯铂酸钾(相当于500mg铂)ji1.000g氯化钴(相当250mg钴)溶于100mL水中,加100mL盐酸,用水定容至1000mL。此溶液色度为500度,保存在密塞玻璃瓶中,放于暗处。 5.步骤 (1)标准色列的配制 向50mL比色管中加入0、0.50、1.00、1.50、2.00、3.00、3.50、4.00、 4.50、6.00、6.00

监控运维方案

视频监控系统维护保养方案 由于监控系统的维护不受重视,致使很多监控设备刚刚投入使用就被损坏, 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首先,管理部门对监控系统维护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认 为没必要投入多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因而在管理过程中忽略对监控系统设施 的管理,导致系统的后期管理和维护跟不上。其次是没有一个完备的、有计 划性的监控设备维护实施方案。设备维护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工作,监控设备 分类并制定出维护方案,把复杂繁琐的工作变得条理化,明确化。当某个设备 出现故障时,专业技术员可以很快调出这个设备的相关技术参数、性能指标等 相关资料,并采取针对性的维护措施,有效的提高设备的维护效率。第三是监 控设备的采购中过多的考虑了设备的性价比而忽视了监控系统及设备后期的维 护和保养。监控设备品牌过多、产品供应商过多,厂家售后保障措施不到位等 等原因,导致监控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设备故障不断、损坏率不断攀升,最 终不得不对原有设备进行大面积更新,出现重复投资、浪费严重的现象。 监控设备的维护方法 为了做好监控设备的维护工作,维修中心配备相应的人力、物力(工具、通讯 设备等) ,负责日常对监控系统的监测、维护、服务、管理,承担起设备的维护服务工作,以保障监控系统的长期、可靠、有效地运行 1、维护基本条件 古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监控系统的维护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对监控系统进行正常的设备维护所需的基本维护条件,即做到“四齐”,即备 件齐、配件齐、工具齐、仪器齐。 1)备件齐 通常来说,每一个系统的维护都必须建立相应的备件库,主要储备一些比较重 要而损坏后不易马上修复的设备,如摄像机、镜头、监视器等。这些设备一旦 出现故障就可能使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必须及时更换,因此必须具备一定数量 的备件,而且备件库的库存量必须根据设备能否维修和设备的运行周期的特点 不断进行更新。 2)配件齐 配件主要是设备里各种分立元件和模块的额外配置,可以多备一些,主要用 于设备的维修。常用的配件主要有电路所需要的各种集成电路芯片和各种电路 分立元件。其他较大的设备就必须配置一定的功能模块以备急用。这样,经过 维修就能用小的投入产生良好的效益,节约大量更新设备的经费。

设备检测方案

GPS车载设备测试方案 (地标)

1.1 功能要求 MDT应有如下功能: a)自检功能; b)实时时间、日期、驾驶时间和位置的采集、记录、存储和传输功能; c)车辆行驶速度和里程的测量(计算)、记录、存储和传输功能; d)驾驶员身份记录和验证功能; e)信息显示功能; f)操作功能; g)数据通信功能; h)支持多种上报方式(可按照时间间隔、距离间隔或事件)功能; i)实时区域,路线的监测、报警功能; j)信息输出打印功能。 制造商可按用户要求自行增加其它未规定的功能,但不应与本标准中相关条款相抵触。 1.1.1 定位监控功能 1.1.1.1 实时监控 MDT能向运营管理中心发送实时的基本卫星定位数据包(表B.2)所规定的信息,发送时间间隔可在5s~250s内自由设置。 1.1.1.2 定时监控 MDT能传送多条定位信息集,每个定位信息集由多个定位信息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采集组成。MDT并能支持运营管理中心远程对参数进行设置、修改。 1.1.1.3 定距监控 MDT能传送多条定位信息集,每个定位信息集由多个定位信息按照一定的距离间隔采集组成。MDT并能支持运营管理中心远程对参数进行设置修改。定距识别最小距离50m。 1.1.1.4 速度监控 MDT能实现按不同路段和不同时段进行速度监控。当MDT检测车速超过设定速度,并持续设定时间后,对司机进行提示,同时向运营管理中心上报报警信息。MDT支持运营管理中心远程对参数进行设置和修改。 1.1.1.5 区域监控(可选) a)在MDT主机上应存储有不少于24个的多边形区域,并能对每个区域进行不同的超速 值设定。具体方式由设备商承诺,但必须说明。 b)当车辆进、出区域,MDT均应及时向运营管理中心报警,并能对所处的区域进行设 定的超速值进行是否超速判断并向运营管理中心报警。 c)运营管理中心可以下发指令取消区域监控报警。 1.1.1.6 线路监控(可选)

药物晶型常用的检测分析方法

药物晶型常用的检测分析方法 物质在结晶时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使分子内或分子间键合方式发生改变,致使分子或原子在晶格空间排列不同,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同一物质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空间排列和晶胞参数,形成多种晶型的现象称为多晶现象(polymorphism)。虽然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只有一种晶型在热力学上是稳定的,但由于从亚稳态转变为稳态的过程通常非常缓慢,因此许多结晶药物都存在多晶现象。固体多晶型包括构象型多晶型、构型型多晶型、色多晶型和假多晶型。物质在结晶时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使分子内或分子间键合方式发生改变,致使分子或原子在晶格空间排列不同,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同一物质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空间排列和晶胞参数,形成多种晶型的现象称为多晶现象(polymorphism)。虽然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只有一种晶型在热力学上是稳定的,但由于从亚稳态转变为稳态的过程通常非常缓慢,因此许多结晶药物都存在多晶现象。固体多晶型包括构象型多晶型、构型型多晶型、色多晶型和假多晶型。 药物分子通常有不同的固体形态,包括盐类,多晶,共晶,无定形,水合物和溶剂合物;同一药物分子的不同晶型,在晶体结构,稳定性,可生产性和生物利用度等性质方面可能会有显著差异,从而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以及可开发性。如果没有很好的评估并选择最佳的药物晶型进行研发,可能会在临床后期发生晶型的变化,从而导致药物延期上市而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果上市后因为晶型变化而导致药物被迫撤市,损失就更为惨重。因此,药物晶型研究和药物固态研发在制药业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由于药物晶型的重要性,美国药监局(FDA)和中国药监局(SFDA)在药物申报中对此提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对药物多晶型现象进行研究并提供相应数据。正因如此,任何一个新药的研发,都要进行全面系统的多晶型筛选,找到尽可能多的晶型,然后使用各种固态方法对这些晶型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找到最适合开发的晶型;选定最佳晶型后,下一步就是开发能始终如一生产该晶型的化学工艺;最后一步是根据制剂对原料药固态性质的要求,对结晶工艺进行优化和控制,确定生产具有这些固态性质的最佳工艺参数,从而保证生产得到的晶型具有理想的物理性质,比如晶体表象,粒径分布,比表面积等。这种通过实验设计来保证质量的方法必须对药物晶型具有非常全面深刻的理解才能实现。 原研药公司对药物分子的晶型申请专利,可以延长药物的专利保护,从而使自己的产品具有更长时间的市场独享权。而对于仿制药公司来说,为了确保仿制药和原研药在生物利用度上的等同性,也需要对原料药的晶型进行研究,以确保原料药和制剂的质量,正因为如此美国药监局在ANDA申报中也对仿制药多晶型控制有明确的指南;另外,开发出药物的新晶型从而能够打破原研药公司对晶型的专利保护,提早将仿制药推向市场,也是近年来仿制药公司一个至关重要的策略,而且如果能找到在稳定性,生物利用度,以及生产工艺方面具有优越性的新晶型,还可以申请晶型专利保护,从而大大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法及措施

浅谈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法及措施 摘要: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要想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很不容易,控制好环境监测的质量问题历来为我们所探讨。本文主要探讨了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最后又简要介绍了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新方法。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法措施 abstract: the importance of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work is self-evident, but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work is not easy, quality control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has always been our discussion.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improvement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quality measures, and finally briefly introduced the new method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quality control.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众所周知,环境监测是一个强制性、公正性的工作环节,因此在针对环境监测进行质量控制的时候也必须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整个的环境监测结果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新技术和方法,采用这些技术和方法也可以有效的加强环境监测的质量。

监测技术方案

宜春步步高广场基坑及周围建筑物 监测技术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宜春四通测绘勘测有限公司 2011年06月09日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2) 第二章监测方案编写依据 (2) 第三章监测内容 (3) 第四章监测点的布设 (3) 第五章监测方法、精度、选用仪器及数据处理方法 (4) 第六章监测频率和观测次数 (9) 第七章控制标准与险情预报 (11) 第八章信息反馈与监测成果 (12) 第九章监测工作的组织机构 (12) 第十章监测工作质量保证措施 (13) 第十一章岗位责任制及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14)

宜春步步高广场基坑及周围建筑物 监测技术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宜春步步高广场拟建建筑由主楼、裙楼和地下室组成,地下室3层,深度约13米,地下室南北长约140米,东西宽约100米,面积约14000m2,地上建筑由2栋主楼(紧邻沿河路,单栋平面尺寸约20×45m,层数28层,建筑高约90米)和多层裙楼(层数7层,建筑高约34米)组成; 位于袁河南岸,紧邻沿河路,周围为繁华的商业街,其北面为沿河路,东面为东风路,南面为中山路,西面为重桂路,各路段管线密布,交通繁忙,周边建筑物分布详见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场地基坑北侧11米处为沿河路,宽约7米,上下班车流量拥挤;东侧8米为东风路与秀江大桥,属于市内交通要道,距基坑红线东边36米处,东北角为3栋6层居民楼,之间为6层新华书店(基础形式不详),东南角为11层青龙大厦,属桩基基础;南侧10米为中山路,属于市内交通要道,距基坑红线25米处,为12层商业建筑,属桩基基础;西侧5米为重桂路,宽约9米,车流量较少,但距基坑红线西边约14米处,为一排5栋2-6层居民楼,年代较老,基础类型属于条形基础,埋深约2米,西北角为1栋4层建筑(基础形式不详)和2栋6层居民楼,属桩基基础。 第二章监测方案编写依据 本监测方案主要依据以下几种规范和文件编写: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环境监测课程性质:XXX 总学时:64 学分:4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开课单位:XXX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微生物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资源与环境、给水与排水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中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的一门重要的理论与方法课程。本课程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环境管理各领域的基础,是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对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具有重大影响。 按监测对象学习,本课程主要讲述水和废水监测、大气和废气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土壤污染监测、生物污染监测、噪声监测、环境放射性监测等内容。按测定项目学习,包括汞、镉、铬、铅、砷等重金属,氰化物、氟化物、硫化物、含氮化合物,水中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酚类、油类,大气中SO2、NO X、TSP、PM10、CO、O3、烃类等气态污染物,光化学烟雾等二次污染物,颗粒物,多环芳烃类、二噁英类等重要有机污染物,以及酸雨项目监测等。按监测程序学习,本课程主要讲述各类环境监测的方案设计,优化布点、样品的采集、运输及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及测定,数据的处理及信息化,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等的内容。 按监测方法学习,主要讲述化学分析、仪器分析以及生物方法;主要为标准方法和正在推广的新的常规监测技术,还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简易监测技术,及迅速发展的连续自动监测技术等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相关法规,监测方法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关键、各类监测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等一系列理论与技术问题;掌握监测方案设计,优化布点、样品的采集、运输及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和分析测定、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数据处理与分析评价的基本技能;了解环境监测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今后在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和评价等方面达到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处理环境监测实践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与时俱进、发展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后期课程和将来的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环境保护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主要知识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环境监测的目的及分类。 2.掌握环境监测的一般过程或程序。 3.掌握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的概念。 4.了解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及制订环境标准的作用、分类、分级情况。 5.掌握大气、水、土壤等最新的环境质量标准及其应用范围;了解各类污染物的控制或

设备及检验方法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线内检验项目,检测设备和检测参数检验项目-----检测设备-----检测参数 ?一、车速表指示误差—车速表检验台—实际车速(km/h) ?二、动力性---底盘测功机-----驱动轮最大输出功率(kw/h) ?三、汽车排放 ?1、汽油车(点燃式发动机汽车) ?五气废气分析仪—CO,HC,λ(双怠速法) ?2、柴油车(压燃式发动机汽车) ?①滤纸式烟度计—波许烟度(Rb) ?②不透光烟度计—光吸收系数(m-1) ?四、汽车制动性能 ?①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轮重仪②平板式制动检验台,轮重仪—①轮重;②左、右轮最大制动力;③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的左右轮制动力最大差值;④制动协调时间;⑤车轮阻滞力;⑥驻车制动力 五、悬架特性---悬架装置检验台---悬架吸收率及左右轮吸收率之差 六、转向轮最大转向角---转向角检验台---转向轮转向角 ?七、前照灯-前照灯检测仪—前照灯远光发光强度(cd) —前照灯远光光束偏移量(mm/10m) —前照灯近光光束偏移量(mm/10m) ?八、喇叭噪声---声级计---喇叭声级 ?九、侧滑—汽车侧滑检验台—转向轮横向侧滑量(m/km)

一、车速表检测 1、车速表检测检前准备 ?检验台滚筒表面清洁,无异物及油污,仪表清零。 ?车辆轮胎气压、花纹深度符合出厂标准规定,车辆清洁、轮胎清洁,轮胎花纹间不得夹有泥沙等杂物。 ?检查举升器动作是否自如,气/油缸油污、漏气/油。 检查信号线连接情况,看是否接触不良或断路。 2、车速表检测步骤 ?将车辆正直驶上检验台,驱动轮停放在两滚筒间 ?降下举升器或放松滚筒锁止机构,在非驱动轮前面加止动块(前轮驱动车辆使用驻车制动) ?启动汽车,缓慢加速,当车速表指示40km/h时,维持3—5s测取实际时速,检测结束,减速停车 ?升起举升器或锁止滚筒,将车辆驶出检验台. 3、车速表检测注意事项 ?测速时,车辆前、后方及驱动轮旁不准站立人员 ?检验结束后,检验员不可采取任何紧急制动措施使滚筒停止转动 ?对于不能在车速表检验台上检验的车辆,可路试检验车速表指示误差。 4、汽车车速标准限值 ?将被测机动车的车轮驶上车速表检验台的滚筒上使之旋转,当该机动车车速表的指示值(V1)为40(km/h)时,车速表检验台速度指示

安全监测监控管理办法示范文本

安全监测监控管理办法示 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安全监测监控管理办法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为认真落实“监测监控、先抽后采、以风定产”瓦斯 治理十二字方针和“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 理到位”的综合治理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我公司安全监测 监控系统管理,保证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及设备的正常运 行,发挥系统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根据《煤矿安全 规程》、《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AQ6201-2006)、《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 使用管理规范》(AQl029-2007)及肥矿集团《加强瓦斯远 程监测监控和调度信息网的管理规定》等文件的有关要 求,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组织机构 为加强安全监测监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公司成立安全

监测监控工作领导小组,董事长.安全监测监控中心站设在生产管理科,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刘超分管该项工作。安全监测监控组负责监控系统的管理、维护、传感器标校等日常工作。 各生产单位正职为本单位安全监测监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现场盯班干部为现场监控设备管理的直接责任人。 二、安全监测监控管理责任制 1.公司董事长是安全监测监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组织相关人员落实上级有关规章制度及要求,并负有监督管理责任。 2.公司总工程师全面负责安全监测监控技术管理工作,负责组织编写审查安全监测监控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通防副总工程师协助总工程师做好安全监测监控技术管理工作,负责抓好安全监测监控日常技术管理,并监督

机械加工检验标准及方法

机械加工检验标准及方法 一. 目的: 二. 范围: 三. 规范性引用文件 四. 尺寸检验原则 1.基本原则: 2.最小变形原则: 3.最短尺寸链原则: 4.封闭原则: 5.基准统一原则: 6.其他规定 五. 检验对环境的要求 1.温度 2.湿度 3.清洁度 4.振动 5.电压 六. 外观检验 1.检验方法 2.检验目距 3.检测光源 4.检测时间 5.倒角、倒圆 6.批锋、毛刺 7.伤痕 8.刀纹、振纹 9.凹坑、凸起、缺料、多料、台阶 10.污渍 11.砂孔、杂物、裂纹 12.防护包装

七. 表面粗糙度的检验 1.基本要求 2.检验方法: 3.测量方向 4.测量部位 5.取样长度 八. 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公差要求1.基本要求 2 线性尺寸未注公差 九.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检验 1.基本要求 3.检测方法 十.螺纹的检验 1.使用螺纹量规检验螺纹制件2.单项检验 十一.外协加工件的检验规定 1.来料检验 2. 成品检验计划 十二.判定规则 附注: 1.泰勒原则

一. 目的: 为了明确公司金属切削加工检验标准,使检验作业有所遵循,特制定本标准。 二.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切削加工(包括外协、制程、出货过程)各检验特性的检验。在本标准中,切削加工指的是:车削加工、铣削加工、磨削加工、镗削加工、刨削加工、孔加工、拉削加工和钳工作业等。本标准规定了尺寸检验的基本原则、对环境的要求、外观检验标准、线性尺寸公差要求、形位公差要求、表面粗糙度的检验、螺纹的检验和判定准则。 注:本标准不适用于铸造、锻造、钣金、冲压、焊接加工后的检验,其检验标准另行制定。本标准不拟对长度、角度、锥度的测量方法进行描述,可参看相关技术手册;形位公差的测量可参看GB/T1958-1980;齿轮、蜗杆的检验可参看相关技术手册。 三.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828.1-2003 (ISO 2859-1:1989)计数抽样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1804- 2000 (ISO2768-1:104989)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 1184 - 1996(ISO2768-2:1989)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 1958-1980 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 GB/T 1957-1981 光滑极限量规 Q/HXB 3000.1抽样检查作业指导书 Q/HXB 2005.1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Q/HXB 2005.15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