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日“鬼”字含义的比较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75 MB
- 文档页数:39
《说文解字》鬼部字研究及其文化意义《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字书,是儒家经典之一。
它系统、全面地收集和解释了当时的汉字,对中国文字学、古代文字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鬼部是《说文解字》中的一个重要部首,而鬼字也是《说文解字》中解释最为丰富、深刻的字之一。
本文将对《说文解字》鬼部字进行研究,并探讨其文化意义。
我们来看一下《说文解字》对鬼字的解释。
《说文解字》中对鬼字的解释有三种,分别是“鬼,阴气也”,“鬼,欵也”,“鬼,魅也”。
这三种解释基本上围绕着鬼的神秘、阴森、不可测、魅力等特质展开。
这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鬼的理解和认识。
鬼在古代中国文化中被视为一种神秘的存在,有时代表着阴气、黑暗、恐怖的力量,有时又代表着神秘、不可测、无法捉摸的魅力。
这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鬼的认知是深刻而多样的。
我们来探讨一下鬼部字在《说文解字》中的构造和涵义。
《说文解字》中的鬼字是由“甾(zāi)”和“凵(kǎn)”两个部分构成的。
“甾”是指鬼的神秘、不可测的性质,而“凵”是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象形字。
从鬼字的结构来看,就能够体现出当时对鬼的神秘和不可测的特质的理解。
这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鬼的认知是深刻的。
我们来谈一谈鬼部字在《说文解字》中的文化意义。
鬼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深远的意义。
鬼不仅代表着神秘、不可测的力量,更代表着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鬼还有着祖先崇拜的特殊地位,人们认为祖先的灵魂会成为鬼魂继续在世间游荡。
鬼部字在《说文解字》中所展现的神秘、不可测的特质,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都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鬼的理解和认识。
这也折射出古代中国人对祖先崇拜的文化传统和信仰。
我们来看看鬼部字在当代的文化意义。
在当代中国社会,鬼部字在某种程度上还在影响着人们对鬼的认知。
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鬼的理解和认知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鬼部字所体现出来的神秘、不可测的特质仍然是当代社会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
不论是在文学作品、影视作品、还是在民间传说和谚语中,鬼都是一个被人们关注和研究的话题。
178汉日“鬼”词汇语义色彩对比分析孟 丹 吉林大学 公共外语教育学院摘要:自古以来,中日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十分频繁,这种交流在语言文字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体现。
在中日两国人民的生活中有许多类似的语言事实,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使用的有关于“鬼”字的词汇。
但在日语和汉语中的概括意义大致相同,而附加色彩意义却大相径庭。
本文主要围绕“鬼”这个词语语义色彩进行分析并论述产生不同的原因。
关键词:鬼;语义色彩一、日语中关于“鬼”语义色彩分类词义不仅在理性意义上而且在附加色彩上都可以显示出民族性。
例如“鬼”字在汉日语言中,其汉字相同,但褒贬意思有完全相同的部分,也有完全不同的部分。
现代汉语中有“债鬼”“酒鬼”“色鬼”“懒鬼”“贪吃鬼 ”都是贬义的;而日语中有一部分词受汉语影响而具有贬义色彩外,还有一部分词具有明显的褒义色彩。
例如:用仕事の鬼(工作狂)、学問の鬼(书痴)、文学の鬼(对文学着迷的人)等。
“鬼”字词汇按语义色彩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三大类。
(一)褒义类近年来,人们对鬼的印象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鬼逐渐出现在动漫和画展中,不再像是以往那样长着角和獠牙的形象,样子变得更加可爱了。
高平鸣海在《鬼》一书中提到“我其实喜欢鬼,虽说鬼有各种各样,但他们拥有强大无比的力量,即使最后被打败的鬼,其形象也十分纯洁”。
由于鬼具有力量强大无比 、可爱、勇猛等特点,导致日语中有一部分和鬼有关的词语、谚语等具有褒义性。
如:(1)鬼とも首組みそう(外强中干)(2)鬼に金棒(如虎添翼)(3)鬼を欺く(力大欺神,貌丑欺鬼)(4)鬼将軍(勇猛的将军)(5) 鬼の目にも涙(铁石心肠的人也会落泪)(6)鬼も笑顔(笑脸相迎)(7)鬼も発起(恶人也会有菩萨心)(8)鬼に瘤を取られる(比喻事情变好)(9)鬼が笑う(痴人说梦)(10)執心の鬼(执著心)(二)贬义类上文列举的是含有明显褒义色彩的用语,这些和“鬼”字搭配的词语,反映出了日本人对“鬼”字一词积极意义的肯定。
《说文解字》鬼部字研究及其文化意义【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说文解字》鬼部字的研究及其文化意义。
在引言部分中,分析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正文部分中,详细解释了《说文解字》对鬼部字的定义,鬼部字的文化内涵,鬼部字在古代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以及鬼部字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和研究现状。
结论部分总结了鬼部字作为《说文解字》的重要内容,鬼部字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以及鬼部字研究的深入发展。
通过对鬼部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化的内涵和象征意义,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说文解字》、鬼部字、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文化内涵、象征意义、现代社会影响、现状、重要性、文化传承、深入发展。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鬼部字作为汉字中的一个重要部首,一直以来都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和探索。
而《说文解字》作为中国最早的语文学著作,对鬼部字的研究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说文解字》鬼部字的定义及其文化意义,从而深入了解汉字文化的精髓和深远影响。
在研究背景方面,关于鬼部字的定义及其文化意义具有重要的历史背景和学术积淀。
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体、结构和含义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而鬼部字作为汉字中的一个部首,其在古代文献中的运用和解释,为后人研究汉字的由来和演变提供了宝贵资料。
通过对《说文解字》中鬼部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人们对鬼神信仰和生死观念的表达,从而揭示汉字文化中神秘、神圣的一面。
1.2 研究意义鬼部字作为《说文解字》中的重要部分,对研究古代文字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鬼部字,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人们对鬼神、灵异等超自然现象的认知和表达方式。
鬼部字在古代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神秘、超自然力量的敬畏和探索。
在现代社会,鬼部字虽然已不再是主流文字,但在传统文化、民俗、戏曲等方面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对文化传承和民众意识形态具有一定影响。
对鬼部字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挖掘和传承古代文化遗产,拓展文化视野,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The Differences of Ghost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作者: 王鑫[1]
作者机构: [1]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0022
出版物刊名: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主题词: 中国的鬼;日本的鬼;好鬼与恶鬼
摘要:从3方面对中日两国的“鬼”进行了对比。
首先,从现代的“鬼”的概念上进行了对比;其次,明确了中日 两国鬼的产生及各个时代鬼的形象及举动;最后,通过对中日两国各50人作调查问卷,发现现代中日两国人对于 鬼的认识也有所不同。
中国人基本上都怕鬼,而一部分日本人却喜欢鬼。
通过以上3方面对比发现,日本的鬼确 实受到中国文化影响,但不是中国的鬼文化,而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佛教及中国的道教。
而现代一部分日本人之 所以喜欢鬼,大概是因为在现代日本许多地方的节日中,鬼都起到赐福于人,监督督促人们行为的作用。
中日鬼形象异同浅析摘要:“鬼”对于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不陌生,可以说每个人心里都有“鬼”。
近代以来,在日本鬼的形象被逐渐固定下来,现在的日本人一说到鬼,首先会想到人一样的身体,头上长角,裸身,腰系虎皮,手持铁棒的妖怪。
而在中国则称人死后的灵魂为鬼。
由此可以看出,“鬼”由中国传入日本,随着时间的变化及本土文化的影响,性质及形象发生了变化。
由此,本文着手于考察“鬼”的具象,把握中日两国对鬼形象的异同。
关键词:中日鬼形象形象异同一、中日鬼形象1.中国的鬼鬼是中国宗教观念之一,认为人死后精神不灭,称为鬼,故天神、地祗、人鬼并称。
因为相信万物有灵,精灵不灭,故有山精水怪、木魅花妖之类。
鬼不能登仙境,本性属于邪祟,中国旧时即设想多种措施辟邪驱鬼。
各种宗教都有幽冥世界,如地狱、阴间等,用以宣扬因果报应、劝善戒恶的教义。
因为鬼是人们头脑中主观想象的虚幻的产物,它们的存在优势若有若无,若隐若现,所以鬼的形象也不是固定的。
古人心目中的鬼形象大致有以下特点。
①类人动物,半人半兽。
在原始时期,鬼的形象常被想象为一种类人动物或半人半兽的怪物。
当早期人类在意识中尚未将自身从动物界分离出来时,人兽不分的原始观念是鬼形象形成的心理基础。
随着历史的发展,动物样、半人半兽的鬼逐渐向人样转化,但形象尤为恐怖。
②或高大或矮小的鬼。
专门勾魂的黑白无常也被描写成一两丈长。
③狰狞恐怖的鬼。
形象狰狞的鬼多为惨死造成的,如吊死鬼红眼长舌,使人毛骨悚然。
恐怖电影中的鬼也常常都是青面獠牙。
④或隐或现的鬼。
鬼灵飘忽不定,所以可以隐形,通过行动间接使人感之恐之。
鬼亦可显形。
它们要不以恐怖模样吓人,要不幻化成人样接近人类。
总之,鬼之形象千奇百怪,变化多端,神秘而又恐怖。
2.日本的鬼鬼,在日本是妖怪一般的存在。
日本人一提到鬼最先想到的形象就是头上长角,卷发獠牙,腰缠虎皮,手持铁棒的高大妖怪。
日本的文艺评论家马场あき子将鬼分为五类。
①民俗学上的鬼,祖先的灵魂,土地神灵。
中国女鬼与日本女幽灵之比较作者:王超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36期摘要: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但是文化方面却有很大的不同。
例如,鬼文化便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
因此,研究怪异文学中的女鬼文化对于中日两国文化差异的探究有着深远影响。
《怪谈》和《聊斋志异》都属于同样的怪谈类小说题材,本论文以先行研究为基础,通过文本分析,来探究《怪谈》与《聊斋志异》中女鬼之比较。
运用对本文的分析和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从《怪谈》与《聊斋志异》中女鬼的不同点,以及从文学方面到文化层面来展开研究,进而重点探究分析其不同相違。
宏观来看,从爱,恨,家,这个三个主题来分析中国女鬼和日本女幽灵其各自的不同,然后,从宗教文化,民族心理的角度来深刻分析解释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
总之,通过中日怪谈女鬼比较研究,对中日文化深刻研究也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爱;恨;家;女鬼;女幽灵;宗教文化;民族心理作者简介:王超,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日本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6--02一.《怪谈》与《聊斋志异》小泉八云(1850年-1904年),原名是Patrick Lafcadio Hearn。
小泉八云是出生在希腊的英国人,作为小说家,日本研究家,日本民俗家,被平川祐弘称为「活在东西两方」。
1890年來日,之后与旧松江藩士的女儿节子结婚。
1896年归化日本。
曾在松江中校、五高、东京帝国大学等讲授西方文学。
深深地喜爱着日本和日本的文化。
小泉八云在今天,特别是怪奇文学作品集《怪谈》最为出名。
《因果谭》《伊藤则资的故事》《毁约》等现在广为流传的怪谈故事都是源自于他的作品。
小泉八云收集了自古以来流传至日本各地流传的传说,幽灵故事等,根据自己的理解,写成了这部蕴含丰富情感的物語故事,集结为《怪談》一册于1904年出版。
蒲松龄(1640―1715)明末生于山东省淄川县,因生活所迫,做了同乡人家塾的老师,一直教书到七十多岁,往仕途发展的梦想一直也未能实现。
日语中“鬼”与“夜叉”的新意象探究摘要在中文中“鬼”意为人死后魂灵不灭,或是万物的精灵,在作形容词时多为詈词,可表示对人的蔑称;“夜叉”则常用于比喻丑恶凶狠的人。
而在日语中,根据《大辞林》的解释,“鬼”为具有丑恶的相貌和令人恐惧的怪力,并危害人畜的想象中的妖怪,又可指死者的灵魂;与此相对,“夜叉”原是印度传说中害人的恶鬼,在佛教中为毗沙门天的眷属,守护北方,为天龙八部众神之一。
在现代日本动漫中经常出现的这两个词,如今又有了怎样的新义,本文将就此试做探究。
关键词白夜叉;鬼之副长;杀戮;守护;意象转变文章中引以为例的动漫作品《银魂》是日本漫画家空知英秋的连载中少年漫画作品,依科幻时代剧为体裁而创作。
讲述了日本被迫开国的背景下,有一个曾经参与攘夷战争,活跃在厮杀第一线,随着战争结束转而落魄流离却一直贯彻自己武士道的男人坂田银时及其同伴们的故事。
一、白夜叉夜叉,指能啖鬼或捷疾鬼,佛教徒所说的一种吃人恶鬼。
又可用于比喻相貌丑陋、凶恶的人。
因而在传统意义上的“夜叉”一词,多象征厮杀,残害。
坂田银时在攘夷战争时期的外号为白夜叉,得名于其威震敌我、浴血战斗的形象,象征着银时不可言说的身世和过去。
在OV A《白夜叉降诞》中,银时的昔日战友桂小太郎(银时少年同窗,攘夷战争后长期进行地下倒幕运动,原形为桂小五郎)曾评论道:“那个男人,白色的头发染着鲜血,在战场上驰骋的身姿,如同——夜叉!”按桂小太郎的描述,以及影片中断断续续出现的攘夷片段,不难感受这个外号中隐藏的厮杀之意。
但是放眼当时,日本当时被迫开国,饱受列强欺凌。
原作虽尚未具体讲述银时身世,但他曾和桂小太郎、高杉晋助(银时少年同窗,后参加攘夷战争创立“鬼兵队”,原形为高杉晋作)一起接受思想家吉田松阳(银时恩师,原形为高杉晋作老师吉田松阴)的教导,十几岁时投身战争,成为战争后期令敌方胆寒的革命家。
战争结束后开始流亡被人收留,转而成为动漫中出场的主角形象。
然而,通观整部动漫作品不难发现,无论是在攘夷战争时期还是动漫开篇所处的江户末期,银时的所作所为都是在保护自己的国家和身边的同伴,“白夜叉”之名虽然威震四海,但象征的含义却并非破坏。
从日语「犬\猪\亀\鬼」四词看中日文化之差异作者:池华波来源:《商情》2009年第27期[摘要]众所周知,中国的汉字在中国隋唐时期大量传入日本,并被日本人所使用。
到今天,其中一些词的用法和象征意义已经同中文的基本意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本文就用“犬、猪、亀、鬼”这四个已在日语中被广泛使用的日语汉字来探讨中日文化的差异,加深大家对日语语言和文化的了解。
[关键词]象征意义文化心理差异日本人的姓里有许多带有“犬、猪、亀、鬼”这样的汉字。
带有“犬”字的如:“犬養”、“犬塚”、“犬伏”等;带有“猪”字的如:“猪熊”、“猪家”、“猪田”、“猪原”等;带“亀”字的有:“亀井”、“亀岡”、“亀島”、“亀田”、“亀鷹”、“亀谷”、“亀野”、“亀山”等;带“鬼”字的有:“鬼塚”、“鬼丸”、“鬼村”、“鬼頭”等。
中国人看到这些姓,感到不可思议,而且不会留有什么好印象。
但孰知,这几个汉字传到日本,变成日语以后,在意义和文化心理上都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犬(狗)”是日本人的宠物和朋友,许多人家里都养着狗,他们非常的爱狗。
无论清晨还是黄昏,你都可以看到许多人在遛狗,与狗嬉闹、逗乐。
满街都是狗医院,狗死后还有专门的墓地。
当听说中国人吃狗肉时,他们几乎个个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眼珠子吃惊的都要蹦出来。
日本人的“狗道”一是忠实、二是勇敢,这同他们自古以来崇尚武士道精神殊为契合。
而且狗又颇通人性,善解人意。
因此在日语里,“狗”虽有一部分与汉语相似,比如它也有类似“走狗”、“狗腿子”这样的意思,而且还有“犬に論語(对牛弹琴)”、“犬死(没有价值的死)”等这样的创造,但无论是数量还是程度,都远远不及汉语。
更重要的是在日常口语中,诸如中国人那样随时随地以狗调侃、喜笑怒骂的现象是根本见不到的。
中国人在酒醉肉饱之余,偶尔也会念叨起狗的好处,诸如聪明、通人性之类,但在大多数场合,狗总是作为人们抨击、咒骂、贬斥和嘲弄的对象而存在。
汉语里,咒骂狗的词语多如牛毛,如:“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丧家之犬”、“走狗”、“狗咬狗”、“狗腿子”、“人摸狗样”、“狗屁不通”、“狼心狗肺”、“狗血喷头”等。
中日两国鬼文化之比较【摘要】:民俗学包括很多方面,单是鬼文化就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
日本和中国虽然是一衣带水的邻国,可是文化差异却是显而易见的。
在日本,“鬼”这个字好像用的很少,取而代之的是妖怪和幽灵,他们把鬼也认为是妖怪的一种,并且日本的鬼往往是不好的鬼,他们的出现都怀有不正当的目的,或者是报仇,或者是伸冤。
而在中国,除了不好的鬼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好的鬼,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就有体现。
本文第一章,从“鬼”的概念入手,分别阐释了“鬼在日本和中国的不同解释,在日本,诹访春雄认为”鬼是死后不能成佛而出现在世上的一种形象。
”井上円了提出“幽灵是妖怪的一种。
”在中国“鬼”和灵魂类似,和日本不同的是,日本的“鬼”有各种形状,而中国的鬼往往保持人形。
除此以外,介绍了中国和日本的鬼的形象。
第二章,介绍了中国“鬼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能够在传统文化中存在的原因。
在第三章和第四章着重介绍了与“鬼”相关的节日、文学作品和语言等。
鬼文化的出现和宗教是有着深刻的联系的,在第五章分别介绍了日本和中国的宗教对于鬼文化的产生、发展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日本鬼文化【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B933【目录】:要旨8-9中文摘要9-10はじめに10-121、鬼の世界を研究するきつかけ102、先行研究10-12第一章鬼の定義とイメーヅ12-161.1鬼の定義12-141.1.1日本では鬼は何か12-131.1.2中国では鬼は何か13-141.2鬼のイメーヅ14-161.2.1日本で鬼のイメーヅ141.2.2中国で鬼のイメーヅ14-16第二章中日鬼文化の起源と発展16-222.1日本の鬼文化の起源と発展16-182.2中国の鬼文化の起源と発展18-222.2.1中国の鬼文化の起源18-202.2.2鬼文化の発展20-212.2.3中国の伝統的な文化中に鬼文化の存在する原因と影響21-22第三章文学作品に見ぇる中日の鬼文化22-243.1日本の文学作品の中の鬼223.2中国の文学作品の中の鬼22-24第四章年中行事と言葉の中の鬼24-294.1年中行事の中の鬼24-274.2言葉の中の鬼27-294.2.1中国語にぉける鬼についての言葉274.2.2中国語にぉける鬼についての言葉27-29第五章中日両国の宗教と鬼文化の関係29-355.1日本の宗教と鬼文化の関係29-325.1.1日本人の霊魂意識295.1.2日本の祖先崇拝と葬式の分類29-315.1.3日本の鬼文化と宗教31-325.2中国で宗教が鬼文化への影響32-355.2.1道教と中国の鬼文化32-335.2.2仫教の伝来と中国の鬼文化33-345.2.3儒家と中国の鬼文化34-35終わリに35-36参考文献36-38謝辞38-39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39-40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40-42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说文解字》鬼部字研究及其文化意义《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汉字字典,由汉朝著名学者许慎编纂。
在这部字典中,汉字被按形旁、形声、会意、象形等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对于了解汉字的形成和演变具有极大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在《说文解字》中,鬼字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字,它属于形声字,由“厶”和“鬲”两部分组成,其中“厶”是鬼的象形部分,而“鬲”是鬼的声旁部分。
在古代,鬼字的本义是指神灵、幽魂,后来逐渐演变为代表邪恶、阴险、凶恶等贬义词。
我们来说说《说文解字》中对鬼字的解释。
在《说文解字》中,鬼字的解释为“神诡曰鬼”,这说明了鬼字原本的意义是指神灵或者幽魂。
而在后来的发展中,鬼字逐渐演变成了代表邪恶、凶险的意义,在文化中也成为了一种象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在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中,人们对于鬼神的崇拜和敬畏是十分常见的。
鬼神信仰在《尚书》、《易经》等经典文献中都有所体现,而在中国民间,对鬼神的崇敬更是贯穿古今。
在一些传统的节日和庆典活动中,人们会举行祭祀鬼神的仪式,以祈求平安和祥和。
而在民间故事和传说中,鬼也是一个常见的形象,它代表着人们对于未知世界和超自然力量的恐惧和好奇。
在古代的中国文学作品中,鬼也是一个常见的题材。
《古文观止》中有很多关于鬼神的故事,如《枕中记》、《阿房宫赋》等,这些作品中对于鬼神的描写和想象都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鬼神的复杂情感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在中国的绘画艺术中,鬼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题材。
在古代壁画和绘画作品中,鬼神的形象经常出现,它们被描绘成身穿华丽衣服、手持魔杖、面容狰狞的形象,带着一种神秘、诡异的气息。
这些作品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鬼神的恐惧和好奇,也体现了他们对于超自然力量的向往和崇拜。
学科代码: 050207学号: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中日の鬼文化が生まれる原因についての研究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日语班级: 11级日语本学号: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凯里学院教务处制2014年 3 月 31 日填写目次要旨............................................................ I I キーワード..................................................... I III 1.はじめに........................................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研究の背景 (1)1.2先行の方法 (1)1.3研究の意義 (1)2.中日鬼文化の起源と発展 (2)2.1起源、内容と本質............................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各教義の発展によって变化された鬼文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中日鬼文化の現状の概略 (4)3.中日両国の自然的な要因........................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不可解な自然現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人間が客観的に感じられた不思議な現象 (4)3.3精神の面での問題 (5)4.中日两国的人文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芸術作品の宣伝.............................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文化を産業化する必要 (6)4.3 階級を統治する必要 (7)5.終わりに (8)参考文献 (9)謝辞 (10)中日の鬼文化が生まれる原因についての研究劉仕平(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2011级日语班)摘要: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鬼”依然是让大家很感兴趣的话题。
通过一些中日汉字的差异浅看日本文化摘要:众所周知,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一衣带水,很早就有往来。
作为沟通的工具,汉字从中国传入日本,之后又有了各自的发展,并且也相互影响。
在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特色的同时,中日汉字的发展又使两国的汉字产生了差异。
因此,想通过中日汉字的不同,来了解下中日思想和文化的不同。
所以,我通过查询相关网络信息和一些资料,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再加上自己的浅显认识,对中日汉字的差异和思想及文化上的差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不仅能帮助我们学习日语,而且可以保持对日语学习的一个很好的兴趣爱好。
关键词:中日汉字文化文化的差异作为日语专业的学生,学习日语的期间,对于中日汉字的不同和各种各样的日语汉字会更加的敏感。
同样的汉字,写法完全相同,但是意思却不同;写法稍有不同,但意思就会有很大的改变。
造成如此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会不会与中日文化及思想上的差异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通过一些中日汉字的差异对比来进行了研究。
一、通过中日汉字的差异,来表现中日思想文化和汉字文化的差异。
1、“猪”和“豚”。
《说文》中,豚就是猪的意思。
在汉语中,猪和豚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肥胖、懒惰、污秽或是正直憨厚的意思。
但是,在日语中却存在着质的区别。
在日语里,猪是指“いのしし”,猪在日语里是指野猪,野猪在日本是受尊重的动物,是勇敢奋进的象征,日语里就有猪突猛进的称誉。
①而日语中的豚则和汉语里的意思是一样的。
从这俩个中日汉字的比较来看,日本是个很有创新意识的国家,因此也使他们形成了自己所推崇的积极进取的大和精神,这也是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2、“鬼”这个字在中国是邪恶邪魔的意思,是人们所避讳的。
而一般日本人的意识中“鬼”只是长着角的一种怪兽。
但是日语中“鬼”没有否定的意思,而且在人名和地名的使用率都很高。
在日本用到“鬼”字做地名的,它的地形一般都是怪异多变、千奇百怪的或是地势险峻的。
比如说,日本三重县熊野市的北岸的“鬼城”,就是指此处的数十个洞窟群和地势的险峻。
中日鬼文化之对比作者:田少郁欧煜来源:《山东青年》2015年第03期摘要: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中日两国都有“鬼”文化,但两者之间有着相同之处,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本文通过中日两国语言中与“鬼”相关的词汇的分析与对比,了解了中日两国“鬼”文化的异同。
关键词:中日;鬼文化;派生词;比较“鬼”对于大家而言都不陌生,据考证,“鬼”一词最先是产生于人类先祖的认识,通常情况下与不可思议的现象及异常情况相关。
近世以来,日本的鬼的形象被逐渐固定下来,即人一样的身体,头上长角,裸身,腰系虎皮,手持铁棒的形象。
而在中国的鬼多与死者灵魂相关,称人死后的灵魂为鬼。
由此可以看出,受古代中国佛教和阴阳道方面文化的影响,日本的“鬼”虽然在意义上与古代中国有一些共通之处,但也存在较多差异。
随着时间的变化及本土文化的影响,鬼的性质及形象都发生了变化。
关于鬼文化的中日对比,目前已有很多优秀的先行研究。
本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中日词汇中与鬼相关的表达,对两国的鬼文化进行对比分析。
一、汉语中的与“鬼”相关的词汇在中国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关于鬼,有“鬼,人所帰爲鬼”的解释。
与“鬼”相关的词汇大多基本意义为亡灵,也包含很多派生义。
归纳下来包括:1、对有恶癖的人的比喻此类词汇包括:酒鬼、赌鬼、烟鬼、吝啬鬼、讨厌鬼、懒鬼、贪吃鬼、饿死鬼等。
2、表示暗地里做恶事此类词汇包括:鬼鬼祟祟、鬼头鬼脑、鬼话连篇、鬼蜮伎俩、鬼把戏、捣鬼、鬼花招、心里有鬼、心怀鬼胎、鬼点子、鬼主意等。
3、表示不可思议的事情或现象此类词汇包括:鬼斧神工、鬼使神差、鬼迷心窍、鬼剃头等。
4、对聪明的人、孩子的昵称此类词汇包括:机灵鬼、小鬼、调皮鬼、鬼才等。
5、表示不满情绪此类词汇包括:鬼地方、鬼天气等。
从这些词意传达给我的意思可以看出,在经过上千年的演变后,“鬼”的语义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并引申出许多新的意义,这些新的派生词的出现是与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分不开的。
中日“鬼”文化作者:陈陆翠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21期摘要: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再刻意追问“鬼”这样一个事物是否真实存在,但它又确实以各种意识形态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从对中日“鬼文化”的对比中不难看出,因为国度的不同,对“鬼”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鬼”它其实就是人类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剖析,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社会存在的问题,以及人性的本质与需求。
关键词:中日鬼文化差异传统鬼节恐惧发泄作者简介:陈陆翠,1984.06.19,女,江苏如皋人,本科;现在职称:助理讲师[中图分类号]:K825.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1-0196-01“鬼”在科学技术发展空前的今天仍然是一个无法印证是否真实存在的事物,但有关“鬼”的一些观念、信仰却一直存在着,并或多或少的在某个时期,某个范围内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思想。
所以我们不该逃避“鬼文化”,因为它是人性的一个折射点。
透过“鬼文化”我们能看到自己的思想、灵魂以及行为。
因为国度的不同,对“鬼文化”的定义自然也有所差异。
以下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比较中日两国“鬼文化”的差异,进一步去探究两国国民的心理特征。
(一)传统观念的比较1、范畴的不同到底什么是鬼?在中国,古人认为人死后,魄随肉体而毁灭,而魂则离开肉体变成“鬼”。
所以,中国人眼中的鬼一般是指人死后的灵魂。
中国人所说的“妖魔鬼怪”虽都属灵异之物,却分属不同类别,这点与日本有所差异。
在日本,鬼除了包括人死之后的灵魂之外,也包括妖怪等。
2、形象的比较中国人观念中的“鬼”通常是没有影子、浑身冰凉、看不见腿、一袭白衣、长发零乱、风一般飘行。
而在一些影视文学作品中,骷髅常常是鬼的象征。
在日本,除了有雷同于中国白衣无脚长发鬼的形象之外,还有长角、大口、尖牙的兽类形象,也有以河童为代表的妖类动物形象。
另外还包括植物、动物,较具代表性的有狐狸变成的美女鬼。
这在中国,被称为“精”而不属于“鬼”的范畴。
从日语「犬、猪、亀、鬼」四词看中日文化之差异
池华波
【期刊名称】《商情》
【年(卷),期】2009(000)027
【摘要】众所周知,中国的汉字在中国隋唐时期大量传入日本,并被日本人所使用.到今天,其中一些词的用法和象征意义已经同中文的基本意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本文就用"犬、猪、亀、鬼"这四个已在日语中被广泛使用的日语汉字来探讨中日文化的差异,加深大家时日语语言和文化的了解.
【总页数】1页(P19)
【作者】池华波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外语系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中日文化差异看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J], 郭力
2.由中日文化差异看异文化理解在日语教育中的必要性 [J], 郝夜静
3.由中日文化差异看异文化理解在日语教育中的必要性 [J], 郝夜静
4.中日文化差异背景下的日语教学思考
——评《中日文化的互动与差异》 [J], 刘丹丹
5.基于中日语言差异对中日文化差异研究 [J], 夏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说文解字》鬼部字研究及其文化意义
《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的字典之一,由许慎所著,成书于东汉时期。
在《说文解字》中收录了大量古代文字的解释,其中鬼部字也是其中之一。
鬼部字在《说文解字》中有着
独特的解释和文化意义,对于了解古代文字和文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鬼部字的构成和含义。
鬼部字是汉字中的一个部首,表示与鬼相关
的事物。
在《说文解字》中,许慎对鬼部字的解释是“鬼,妖也”。
这说明在古代的观念中,鬼是一种妖怪或者灵异的存在,往往和超自然现象相关。
接下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鬼部字的文化意义。
在古代中国的文化中,鬼是一种神
秘的存在,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鬼部字的出现,可以反映出古代人们对于神秘和超自
然的思考和信仰。
在古代中国的宗教和哲学中,鬼魂信仰和祭祀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鬼部字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于鬼魂和神灵的敬畏和崇拜。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鬼也有着一定的象征意义。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鬼常常被用来
描绘人性的黑暗面和社会的阴暗面,是一种强烈的象征。
鬼部字的出现也可以反映出古代
中国人对于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思,对于塑造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特殊的意义。
鬼部字的研究也对于了解汉字的演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古代汉字中,鬼部字
的形体和结构具有较强的表意性和象形性,可以反映出古代文字的书写特点和表现形式。
通过对鬼部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汉字的形成和变迁过程,对于了解汉字的演变
规律和特点有着重要的帮助。
谈起妖怪,人们不免心生恐惧。
那么妖怪果真如人们想象般恐怖吗?中国的妖怪和日本的妖怪有何不同呢?该文作者通过查阅各种资料,从中日两国妖怪的起源与发展、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以及各自的宗教对妖怪文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将中日两国的妖怪文化进行比较。
1 中日两国的妖怪概念1.1 中国文化中的妖怪在中国,妖怪的概念很早以前就已经形成。
古时候的中国,人们对有些自然现象无法理解,不知道人的生老病死由谁支配,不知道死后去往哪里,因而出现了想象中的妖怪。
从先秦至明清,妖怪形象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
最初人们口耳相传妖怪的故事,之后,随着文字的发展,妖怪文化也逐渐发展起来,并在文学中开始有所记载。
先秦的典籍《春秋》《左传》《穆天子传》《山海经》《楚辞》中均有对妖怪的记载。
战国时代的《归藏》《黄帝说》,两汉时期的《汉武洞冥记》《异闻记》,六朝时期的《博物志》《搜神记》,唐朝时期的《传奇》《独异志》《古镜记》、宋朝斎的《太平广记》、金元时期的《诚杂记》等很多作品都对妖怪进行描述。
明朝时期,神魔小说流行,主要作品有《封神榜》《西游记》等。
时至清代,记载妖怪文化的作品达到100部,代表性的作品有《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
总结起来关于妖怪的书籍可谓汗牛充栋、数不胜数。
这些关于妖怪文化的典籍中都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人定胜天”的朴素思想,作品中的丑恶妖怪无论怎样变化,如何狡猾,终究敌不过人类的智慧,被人类制服。
1.2 日本文化中的妖怪在日本的民俗文化中,实际上有鬼、幽灵、妖怪这三个不同的概念。
《大辞林》中对此有如下解释:鬼:①报复、作祟的怪物。
不散的阴魂。
亡灵。
②具有丑恶的形象和吓人的怪力,伤害人和牲畜,想象中的妖怪。
受佛教的影响,指夜叉、罗刹、饿鬼、地狱的狱卒牛头马面等。
幽灵:①死者的灵魂。
亡魂。
②死者未能成佛在世上展现的样子。
妖怪,妖精。
妖怪:超越日常的经验或理解的不可思议的存在或现象。
从以上解释看,鬼、幽灵、妖怪这三个概念有类似的意义,也有微妙的差别。
Y1407784学校代码:—102—00分类号:避研究生学号:!12塑!堂型
密级:玉
⑧
东妒-爷菌大季硕士学位论文
中日言帮I=拈I于否r鬼J④意味。对照研究关于中日“鬼矽字含义的比较研究
指导教师: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学位类型:
作者:崔莲淑桂玉植教授日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学学历硕士
东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2008年10月摘要
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因日语中大量使用汉字,所以会在学习之际感到非常方便。从笔者的经验看,的确方便的时候很多,但如果经常以此类捧也是很危险的。“鬼’’一词不论在汉语还是在日语中都会被频繁地使用,所以很多人会认为“鬼"在两种语言当中含义完全相同。果真如此吗?基于以上疑问,笔者查阅了有关“鬼”的先行研究,看到了‘些以中口文化比较的视角进行的研究,但没有看到站在语言学的立场对“鬼”的含义进行的研究。所以笔者在本文中尝试着对“鬼"字的含义进行了中日比较研究,希望能够给中日“鬼”的比较研究提供借鉴依据。具体研究方法如下:从中国的《汉语大词典》与《日本国语大辞典》中抽取“鬼”的诸多含义,并收集大量语料,从而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总结归纳了中日“鬼"字含义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其论文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为序论。主要提出了本论文的论点及研究目的。第二部分(分为四章)为本轮。第一章为先行研究的综述部分;第二、三、四章通过对具体语料的调查分析,比较了中日“鬼"字的含义,归纳出了其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其主要内容归纳如下;1、中日两国虽然使用相同的“鬼”字,但相同点甚少,不同点较多。2、中日两种语言中的“鬼”字发展至现代,比喻及隐喻的用法更多。3、比较“鬼"字在现代的用法,汉语中的“鬼”贬义居多,而日语中的“鬼’’却褒义多一些。第三部分为结论。基于对中日“鬼”字含义的考察,归纳了“鬼"字的含义,指出了其含义变迁的原因。在结尾部分提出了今后所要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汉语:日语;鬼;含义;对照
ⅡAbstractTheChineselearnersofJapanesealwaysfeeltheconvenienceofmassC.hinesecharactersusedinJapanese.Fromtheauthor’Spointofview,thoughitisconvenientforthelearnerssometimes,itcouldevenleadthelearnerstomakeseriousmistakes.Forexample,the
character“ghost"’isfrequentlybothusedinChineseandJapanese,SOmanypeopletakeitfor
grantedthatitsmeaningisidenticalinbothlanguages.Isittrue?Basedonthisquestion,theauthorconsultsmanystudiesabout‘‘ghost’’anddiscoverssomestudiesaboutthecomparison
ofChineseandJapaneseculture,butfindsnostudyaboutthe
meaning
of“ghost’’from
a
linguisticpointofview.Theauthortriestocomparethemeaningof‘‘ghost’’inChineseandJapanese,andwishestoaddsomesupportforthecomparisonof“ghost"’inChineseand
Japanese.Thestudyproceduresareasfollows.Theauthortakes
manymeanings
of“ghost'’from
ChineseDictionaryand。fapaneseDictionary,collectsalotoftexts,comparesthemeaningsof‘‘ghost’’,andreachesaconclusionaboutth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
about‘‘ghost’’in
ChineseandJapanese.
PartIisthein臼oduction.Itpointsouttheargumentofthethesisandtheaimofthestudy.
PartIIisthebodyofthethesis,whichincludesfourchapters.Inchapterone,theauthorconcludesthestudyaboutthisquestionbefore.Inchaptertwo,threeandf.ouLtheauthor
comparesthemeaningof‘‘ghost’’inChineseandJapanesethroughtheresearchand
analysis
ofthetexts,concludesits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andanalyzesthereasonsofitschange.
Themainideasofthebodyare懿follows.First,bothChineseandJapaneseusethecharacter“ghost'’.Thoughtherearesimilarities,moredifferences
exist.Second,tillnow,thereappear
moreandmoreusagesabout“ghost"’in
bothChineseandJapanese.Third,therearemore
pejorativemeaningsabout“ghost'’inChinese,andmoreappreciativemeaningsinJapanese.PartIIIistheconclusion.Basedontheresearchaboutthemeaningof“ghost'’,theauthor
generalizesthemeaningof‘‘ghost’’andpointsoutthereasonsofitssemanticchangesandproposestlletaskforthefuture
study.
Keywords:Chinese;Japanese;ghost;meaning;comparison
ⅡI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据我所知,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j兰._罅日期: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熏芝堑茹醒日期:20防.f2.,易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韵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丝壅努,指导教师签名:.盎墨丝
日期:艘变=_!至。矽日期:竺曼!垒::衫
电话:!至翌绥幽邮编:哗墅幽4口L吖幽遂乜盗幽盈婚
‰瓣攀要旨
中国09日本器学留者法日本雷吾I=屯漠字力s使扫机<l,、否o℃、留得④隙便利芝之思o【l,、z-o人力;多l,、。碓力、汇便利段二岂法允<冬凡扬否。L/力、L,、1,、o屯毛。上多投推测老行弓之危除教二之力§栓l,、:岂屯拯l,、。r鬼j之l,、弓言藁法中国帮℃屯日本器℃屯日常的汇使扫扎rl,、t-o言莱℃扬否。毛机吵定、意味力专同匕定之思o-Cl,、t-o人加多¨上弓℃扬否。果允乙,百毛弓芷弓弓乃、。r鬼j}=封中石先行研究老髑八走兰.二弓、文化比毂④视点℃r鬼J老研究中否褊文法兄易机否捎、雷帮学。立埸℃r鬼Jo意味④研究法扬圭哆兄6机<l,、投l,、上弓℃扬否。毛:℃、本稿℃洼r鬼jo意味力、岛中日对照研究老裁办允。具体的段方法兰乙-Clot、中国力『漠帮人匍典J1之矿日本国帮人辞典』力,6r鬼j6911、乃1,、乃段意味老抽出L、言蔷资料爱收集L、比较L/<分析L<弘允。毛
乙T、而言器I=抟盱否r鬼j④意味。共通点及掺相逢点老丧岂矽<承危。本研究疹中Elr鬼j④对照研究汇少L/℃屯役立<斌、幸l,、℃扬否。本揄文。棒成法以下乃通哆℃扬否。第一部分法序褊℃扔哆、本研究老行。危枣。力、时之研究。目的意述八危乃℃扔否。第二部分(一、二、三、四章)法本揄℃扬否。一。部分法先行研究乃丧岂彩℃扬否。二、三、四④部分℃法中目而言瑟汇粘妙否r鬼j①意味老对照L/、毛④共通的拯意味芑、特有欢意喋努熏巴扔允。干扎劳熏兰幻为芑、次囝上弓℃扬磊。1、r鬼j④意味汇抬l,、【中日而国。共通的段意味法少段<、遵弓意味痴多¨。2、中Et而言帮k拈汀否r鬼j法、现代I=拯or、原意上哆比喻、丧允法隐喻的拯意味岂L/r使扫扎为埸合力s多{,、。3、现代I二招1,、【中国蓓④r鬼j法7/r于叉的段/r岁一汐力;强¨舻、日本藉or鬼J
黻少歹灭的段/r歹一汐力;审々强I,、:七力;感e6扎否。第三部分做藉蔬℃扬否。r鬼j刃意味I=o¨<④考察I=基哆枣、琨代K糟¨<④意味变化老指摘L,、毛∞原因老追究L危。
专一17"--F:中国薏吾日本帮鬼意味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