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一节日本
- 格式:ppt
- 大小:3.92 MB
- 文档页数:46
第三章走进国家第一节日本教学目标:(一)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二)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
(三)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
(四)根据教材资料和课外资料,说出日本的交通运输特点。
(五)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多港湾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
(六)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教学重难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2、日本的气候特征3、日本的经济和文化日本 1一设情激趣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
日本气象厅随即发布了海啸警报,称地震将引发约6米高海啸,后修正为10米。
根据后续研究表明,海浪最高达到23米。
日本官方已确认地震海啸已造成8277人死亡(2011 年03月20日),失踪12272人。
地震引起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全部发生核泄漏。
二自主探究1、日本的地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纬度位置25-50大部位于温带,小部分位于亚热带,东半球、北半球.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由数千个岛屿组成,众列岛呈弧形。
日本东部和南部为一望无际的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别和朝鲜,韩国、中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相望。
日本北海道有世界最著名的渔场之一——北海道渔场,其成因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
P66页图3-12、日本的国家构成由北海道、本州最大岛、四国、九州及其附近岛屿构成,首都东京,主要居民是大和族,通用日语,人口1、5亿,面积37万平方公里,所以说日本式一个地狭人稠的国家。
3、日本地形七年级地理课案多山的岛国,平原面积狭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火山、地震,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地带,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
4、日本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第三章.安定经济成长期【课文翻译】日本经济从1970年代开始迎来了巨大的转换期。
长期以来的高增长率因为第一次石油危机而迅速下降。
石油危机给已经转换成为对石油依存度高的产业结构的日本带来了很大的损害。
然而,对于第一次经验的石油危机,日本企业根据减量经营和ME技术的利用等积极应对,很快地突破了困境。
因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以及出口剧增伴随的贸易黑字(贸易逆差)的积累,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一的债权国。
与此同时,与美国发生了激烈的摩擦,对此该如何应对,对日本来说是一个大问题。
第一节第一次石油危机1.1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发生1973年11月,在第4次中东战争中,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采取了把原油价格上涨到原来的4倍,并且供给大幅度减产了25%这种果断的手段。
这个利用石油作为外交王牌的政治性的决定,使得世界各国一起陷入了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即所谓的滞胀危机。
像表3-1所示的那样,在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影响下,美国、英国、西德国等都哪个国家都是低的经济增长率,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上升率很高。
1960年开始到1973年领先的国家的实际GDP增长率平均是5.0%,1973年到1975年下降到了1.6%。
其他的国家,1973年到1975年的通货膨胀率较1964年到1973年平均的3.7%上升到了10.5%。
1.2 对日本经济的影响由于第一次石油危机,日本的能源大多依赖进口,从而使得刚转换成高度依赖石油的产业结构的日本经济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以石油危机为转机,日本经济10%左右的高增长率到此为止,并在1974年成为和战后初期一样的负增长,从此,日本经济进入了安定经济成长期。
针对于石油危机给日本经济带来的影响,从一下的4个方面进行说明。
第一,交易条件的恶化。
交易条件是用出口资金量一单位和进口资金量交换,以进口资金测出的出口资金一单位的价值来表示。
如果和出口价格相比,进口价格更贵的话,就意味着交易条件的恶化。
在1972年,日本的汽车的平均价格是每台1460美元,因此,相当于买了770桶石油。
第三章第一节日本制作:康丽红周学俊班级:姓名:时间:学习重点: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3.了解日本经济发达的经济成就是如何取得的。
一.日本的自然环境1.东亚岛国日本位于东部,西北部。
邻土由大岛及附近小岛屿组成,其中最大的为。
日本的群岛的东边是洋,西边是海。
对照课本P66页图3-1,找出右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名1 ;2.3 ;4.5 ;67 ;89 ;10完成课本P66页活动部分,答案写在课本上。
2.多山的地形日本地形以为主,最大的平原是:,由于在和板块交界处,日本群岛位于地震带上,因此多。
著名的山峰为活火山。
3.温湿的气候日本的气候主要为,这种气候的特点是气候的特征显著。
但在夏秋季节经常遭受袭击。
完成课本P67页的活动部分,答案写在书上。
二.日本的文化和经济1.东西融合的文化日本民族以为主,在古代日本的文化受影响很大;在现代主要受文化影响。
所以当代日本的文化特征是。
仔细阅读P68页的阅读部分,了解日本的服饰和饮食特点。
2.发达的经济工业:A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日本的经济遭受重创,但战后日本的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GDP总量很快位居美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并长达几十年之久。
前不久刚被中国超于。
(但中国人均GDP远低于日本。
)请在课本中出合理答案:。
B日本国情为,,依靠进口原料与能源形成了为主的发达经济,贸易对象主要有。
完成课本P69页上面的活动部分,答案写在课本上。
C 日本的哪些产业位居世界先进行列:,;;。
日本的工业品在世界上有很强的竞争力,举例说明我们周围来自日本产品。
完成课本P69页的活动部分,找出日本主要的城市及其位置。
农业:日本由于的原因,很多农产品都依赖进口。
但农业生产水平很高。
;;是日本农业的三大部门。
日本是世界上著名的渔业生产大国,北海道渔场是世界上的四大渔场之一,其原因是:。
在课本P70页的地图上,用圆圈画出北海道渔场的位置。
导学提纲第三章走近国家第一节日本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的地形、气候和文化特征,能用板块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掌握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的特点。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认知基础】1、指图说出日本的海陆位置和纬度范围,看看它主要位于五带中的哪个带。
2、读P66图3-1,在图中找出(1)四大岛屿: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2)海洋和海峡:太平洋、日本海、濑户内海、朝鲜海峡、津轻海峡;(3)邻国: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4)首都:东京;(5)著名海港:神户、横滨;(6)地形区:富士山、关东平原。
3、日本地形有什么特点?河流有什么特点?4、用板块学说解释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5、日本两种主要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有什么特点?6、当代日本文化既保留有的传统内容,又兼有的特色。
【合作探究------能力提升】1、日本海岸线曲折、多良港的自然条件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2、说说日本的季风气候与中国的季风气候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3、日本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这些灾害对日本人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这个问不好回答)【自主检测------巩固反馈】一、选择题1、就海陆位置而言,日本位于太平洋的()A.西北部B.东北部C.东南部D.西南部2、日本是一个岛国,其领土由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其中面积最大的是()A.北海道B.本州C.四国D.九州3、下列有关日本地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日本境内多山B.平原面积广大,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C.以山地、丘陵为主D.海岸线曲折,有许多优良港湾4、通常作为日本象征的“圣山”和“国花”是()A.富士山,樱花B.金刚山,金达莱C.白头山,牡丹D.太白山,荷花5、日本是世界上火山、地震频发的国家之一,其原因是()A.位于大洋边上的岛国B.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C.面积狭小,山地多D.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6、日本的气候与同纬度的亚洲大陆相比()A.冬季温和,夏季高温,降水较多B.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降水较少C.冬季凉爽,夏季温暖,降水较少D.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较多二、读图题读“日本图”,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名称:(1)国家:A_____ ,B_____ ,C_____ ,D_____ 。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三章知识点整理汇总第一节、日本1、东亚岛国: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领土由北海道、本州(最大)、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及附近的3900个岛屿组成。
首都是东京。
2、多山的地形:⑴、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占3/4),平原面积狭小(关东平原最大)。
⑵、日本多火山、地震(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
⑶、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神户和横滨)3、温湿的气候(北部——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特征明显。
4、发达的经济:⑴、是经济发达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⑵、日本的贸易对外贸易主要有美国、中国和欧洲。
⑶、日本农业的三大部门:海产、稻米和蔬菜。
⑷、日本工业分布: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狭长的地带(这里海运方便,便于对外贸易)。
⑸、主要城市:见世界地理(下册)P 69 《日本工业分布》。
识记下列城市:①、首都——东京;②、四大工业中心:东京、名古屋、大阪、北九州;③、海港——横滨、神户。
第二节、埃及1、地跨亚、非两大洲(亚洲的西奈半岛属于埃及)。
(见世界地理(下册)P 72 图)。
2、首都开罗是非洲最大的城市。
3、是个沙漠之国,大部分地区是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4、“母亲河”——尼罗河全长6600千米,世界最长的河流。
5、文明古国:金子塔、狮身人面像、“木乃伊”、象形文字等。
6、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
农业集中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盛产长绒棉,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第三节、俄罗斯1、面积最大的国家:⑴、面积1700余万平方千米,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世界唯一地跨欧亚两大洲和东西半球的国家。
⑵、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西临波罗的海,南与中国、蒙古、哈萨克斯坦相邻。
2、地形:⑴、地势东高西低。
⑵、地形以平原为主(70%)。
西→东: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⑶、河流:伏尔加河,流经东欧平原,注入里海,欧洲最长河。
七年级下册《日本》------(说课稿)一.教学设计说明:本课内容选自湘教版七年级第三章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日本的自然地理”部分教学内容。
二、授课类型:新授课三、教材分析:1、编者思路:(1)教材前后联系:湘教版教材编写由“大洲-地区-国家”组成,层层递进。
“日本”这节内容,是初中世界地理部分中第一次单独讲授一个国家的教材。
因此,这一节教材具有国家地理起始课的功能,应起到说明国家地理学习目的和方法的作用。
日本是东亚乃至世界的一个经济大国,与我国经济贸易联系密切。
由于种种关系,学生对于日本较为熟悉也兴趣较大,对日本有很强的认识愿望。
学习这一节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日本”一节自然地理部分,包括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温湿的气候等内容。
这部分知识,可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及问题,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可为进一步学习日本的经济打下基础。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学生在认识大洲,了解地区之后走进的第一个国家。
因此,本课从内容上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与应用,学好它又为今后学习其它国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能说出日本的位置与领土组成。
B、了解日本的地形特征及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理解日本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
(2)过程与方法:A、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自然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
B、运用板快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通过对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的学习,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事物是联系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A、日本位置、领土组成。
B、地形特征。
C、气候特征。
(2)教学难点:A、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B、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C、学会学习国家的一般方法。
四、说教法: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本节课教材特点,根据教学基本原则和规律,为实现上述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A、在教学形式上力求突破“为了学地理而学习地理”的思想瓶颈,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话题或生活常见现象,设置问题情境,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第⼀节亚洲及欧洲第1课时 .DCBBCA 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乌拉尔东欧⼤⾼加索帕⽶尔喜马拉雅青藏⾼原⼭地中部四周 BD 苏伊⼠印度河珠穆朗玛峰青藏长江中下游平原太平洋中部⾼四周低第2课时 1-7 B C C C D C A 8.东西伯利亚蒙古海洋降低不多/减少夏太平洋印度洋温暖湿润9.D 10.温带⼤陆性⽓候温带季风⽓候亚热带季风⽓候⾼⼭⾼原⽓候热带沙漠⽓候热带季风⽓候(2)略(3)温温带⼤陆性⽓候热带⾬林⽓候温带海洋性⽓候亚热带季风⽓候(4)温海洋性温带海洋性⽓候地中海⽓候(5)⽓候复杂多样,以温带⼤陆性⽓候⽓候分布最⼴,季风⽓候显著第3课时 ADBBCDBC 9.东部南部西部⽓候温暖,⼟壤肥沃,农业发达,开发历史悠久⽓候寒冷,农业及其他⽣产活动少,开发历史短⽓候:属于季风⽓候,夏季⾼温多⾬,适合⽔稻的⽣长地形:地形平坦,⼟壤肥沃⼈⼝:⼈⼝稠密,劳动⼒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 10.亚热亚热带季风欧北温温带海洋性多带防寒⾐物和⾬具 C第⼆节⾮洲第1课时1A 2D 3B 4B 5C 6B 7(1)⼤西洋印度洋、地中海苏伊⼠(2) ⾚道南北回归线热(3)马达加斯加岛⼏内亚湾乞⼒马扎罗⼭东⾮⼤裂⾕刚果盆地撒哈拉沙漠(4)⾼原⾼原⼤陆东南阿特拉斯东南⾼,西北低(5)平直少 8B 9C 10B第2课时 1D 2A 3B 4C 5A 6B 7D 8 热带草原以⾚道为对称轴,呈南北对称分布热带草原热带⾬林东部地区地势较⾼⾃南向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刚果⼤西洋尼罗河主要流经热带草原⽓候区和热带沙漠⽓候区,降⽔较少发源于四周⾼原,流经刚果盆地,落差⼤;主要流经热带⾬林⽓候区,降⽔丰富,⽔量⼤ 9-12 D B B B 13 B A 全年⾼温降⽔不同;热带⾬林中年多⾬,草原⽓候有明显的⼲湿两季⾼原东⾼西低秋春由于地球的公转,南北季节相反 c 矿物、⽣物资源丰富或者答某⼀具体资源也可发展民族⼯业,对初级商品进⾏深加⼯;发展多样化农业;建⽴区域合作组织、争取国际贸易利益等 B C第三节美洲第1课时 1-6 C D A C C B 美国西班⽛葡萄⽛西印度巴拿马⼤西洋太平洋西热安第斯亚马孙巴西南极为⾼⼤的安第斯⼭脉⾼原与平原相间分布 8 C 9 太平洋落基⼭脉阿巴拉契亚⼭脉⼤西洋较⾼较⼤南北纵列⾼达的⼭系⼴阔的平原低缓的⾼地第2课时 1-9 DCBDBACB 10 北温带⼤西洋亚寒带针叶林温带海洋性洛基墨西哥湾暖平原11-12 CD 13 西 A 处于⼭地迎风坡降⽔多 7 1 两地都位于南半球,6、7、8、⽉为冬季,12、1、2为夏季地形炎热⼲燥第⼆章第⼀节东南亚第1课时 1-4 BAAB 中南马来马六甲太平印度亚⼤洋⼭河相间纵列分布地形崎岖、⼭岭多、平原较少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引发海啸热带季风热带⾬林 6—11 DCAADB 第2课时 1-3 ABD 东南亚太平印度马六甲⽇本苏伊⼠⾮ 5-8 BBAD ⼭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马六甲马来苏门答腊泰国越南缅甸冲积平原及河⼝三⾓洲地带,地势低平,⼟壤肥沃热带季风⽓候,湿热的⽓候条件适宜⽔稻的⽣长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较活跃第⼆节南亚第1课时 1-5 DBADB 6 印度阿拉伯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新德⾥孟买克什⽶尔印度巴基斯坦7 中国低⼭喜马拉雅印度河恒河德⼲南亚次印度德⼲恒河喜马拉雅分为北、中、南3部,北为⾼⼤啥买、中为平原、南部为⾼原第2课时 1-3 DDD 4 30 稀少热湿热多⾬⾬西南 20 东北热带季风⼀年分为热、⾬、凉三季 5⽉降⽔少,⽓候⼲旱,⽽7⽉盛⾏西南季风,降⽔特别丰富 5-10AACBDC 11 印度平原和⾼原巴基斯坦印度河西南每年的6-10⽉⾬东北凉季风⽓候⾬热同期受季风影响,年降⽔量急不稳定,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季节分配不均,⽔旱灾害频繁印度加尔各答孟买 a-4 b-3 c-2 d-1第三节西亚第1课时 1-7 DBACBCD 8地中海⿊海红海阿拉伯海⾥海⾮洲亚洲欧洲霍尔⽊兹海峡波斯湾⼟⽿其地中海苏伊⼠⾮印度阿拉伯⽓候炎热⼲燥,降⽔稀少⼲旱畜牧美索不达⽶亚第2课时 1-4 CBCD 5 波斯湾好望⾓⼤西洋西欧美国阿拉伯苏伊⼠地中海⼤西洋马六甲太平洋⽇本 A B C 6-10 BBDBD 11 东西交通要道、淡⽔资源缺乏、宗教信仰不同、世界⽯油宝库第四节欧洲西部 1-6 DBCBDA 7 法国英国意⼤利德国 F C H G A E 法国意⼤利西班⽛ 8-11CCAC 12 内河航运发展(3)海洋运输发展(1)畜牧业发达(2)旅游业发达(5)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的地区(4)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第1课时 1-4 DDAB 5 北极地区北极点 90N 北极圈北冰洋B ACD 酷寒,多狂风,降⽔稀少⾼多慢 6-10ACDCA 第2课时 1-4 B C C A 太平洋印度洋⼤西洋长城站中⼭站北 \E E站位于南极圈内冬季昆仑标注位置略 C A 6-12 ABADBDC 90°W,23.5°S CD 印度洋⼤西洋南极⼤陆是资源的宝库,天然实验室等说明南极洲以前位于温暖的地⽅,随着⼤陆的漂移,才到了现在的位置第三章第⼀节⽇本第1课时 1-5AAAAB 6太平洋⽇本海俄罗斯中国韩国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东京关东富⼠⼭ 7-9 BBD 第2课时 1-6 CAACBC 7本州太平洋濑户内海这⾥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便于进⼝⼯业原料和燃料,出⼝⼯业产品⽇本国内市场狭⼩,矿产资源贫乏,故需要开拓海外市场 8-17 ACABCBBBBD 18 主要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东临太平洋,西隔⽇本海与亚洲⼤陆相望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本资源缺乏,要利⽤便利的海运进⼝原料和燃料,出⼝⼯业产品环太平洋本州第六节巴西第1课时 DBBADC 亚马孙平原巴西⾼原安第斯⼭脉热带草原⽓候终年⾼温,降⽔⼀年分⼲湿两季⾃西向东⼤西洋热带⾬林⽓候 BBC 第2课时 DAAB 圣保罗⾥约热内卢巴西利亚巴西控制⼤城市规模,发展中西部经济和管理中西部地区咖啡,⽢蔗,⾹蕉,剑⿇,⽟⽶,柑橘等东南部沿海地区铁矿东南部沿海亚马孙平原⼤西⾚道热带⾬林⽔量流域⾯积湿热第⼆节埃及1-4 BDDA 5 亚、⾮亚苏伊⼠尼罗河⼀地中海开罗尼罗河河⼝长绒棉⾦字塔 6-9 CCAD 10 埃及主要为热带沙漠⽓候,炎热⼲燥,⽽棉花⽣长后期需要晴朗的天⽓尼罗河河⾕和三⾓洲有肥沃的⼟壤和充⾜的⽔源,为棉花的⽣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三章走进国家第一节日本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日本的位置、特点及其对地形、气候、资源等方面的影响,并掌握日本自然地理的基本特征。
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成因。
2、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并分析其原因,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其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
3、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进一步提高运用地图来分析地理特征和用图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2.日本经济发展和工业分布特点及成因难点:1.学生自己读图分析日本的自然和经济特点。
2.日本工业布局及原因一、【课前延伸】:1、问题引导(1)日本领土主要有哪四个大岛组成?其中哪一个岛面积最大?(2)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2、巩固效果(1)日本领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岛屿组成。
其中 ________岛面积最大。
(2)日本位于________和________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二、【课内探究】自主学习,展现自我阅读课本66、67、68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日本位于亚洲的部,太平洋部,与中国隔海相望。
请在课本图中标注日本海、太平洋、俄罗斯、韩国。
2、日本的居民主要是族,通用语3、请在课本图中标注富士山、关东平原、东京湾、濑户内海、津轻海峡、朝鲜海峡和日本海。
4、日本的地形以______、为主,日本最高山峰是山,它是一座火山。
日本最大的平原是5、日本位于中纬度大陆东岸,拥有带和带气候。
6、日本多山,降水又较多,河流会有什么特点?7、当代日本文化既保留有民族的传统内容,又兼有方文化的特色。
【教师点拨,解惑释疑】图3—8日本的经济特点:(经济强国),目前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居世界前列。
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的(加工贸易经济)。
日本的工业集中分布在和,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共同提高】1、读表:东京和北京一月和七月气温和降水量(1)气温:冬季,东京比北京(冷还是暖),夏季呢?(2)降水量:东京比北京(多还是少)。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日本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湘教版教材编写由“大洲----地区----国家”组成,层层递减。
本节是在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这后走进的第一个国家。
因此,本课从内容上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与应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一节教材具有国家地理起始课的功能,应起到说明国家地理学习目的和方法的作用,学好它又为今后学习其他国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教育目标根据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同时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心智水平等因素。
确定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的位置特点及其对地形、气候、资源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并掌握日本自然地理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进一步提高运用地图来分析地理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事物是联系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的唯物主义观点3、教学重难点根据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经过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的了解,并借鉴和总结他人的教学经验,据此,拟定出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a、日本位置、领土组成。
b、地形特征。
c、气候特征。
(2)教学难点: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说学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告诉学生学习方法比告诉学生结论更有用,因此让学生掌握方法才是王道,在学习日本这部分的内容的同时更要让学生知道学习一个国家应该从那些方法入手。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获得必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本节课将对学生进行如下学法指导:(1)自主探究能力性的学法:学生对日本较为熟悉,因此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过思考、讨论来解决问题,重在参与积极思考的这一过程,以培养自我的学习探究能力。
(2)发现法:利用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衍生性,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周围的地理事物,从生活中学习地理,也把地理理论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两者要相结合,相促进。
(3)对比分析法:通过对照得出区域地理特征。
第三章走近国家第一节日本学习目的:基础知识与技能1、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
3、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
4、根据教材资料和课外资料,说出日本的交通运输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尽量给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营造一种和谐、平等、进步的师生关系。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让学生猜谜语:日出之国;樱花之国。
放映歌曲《芭拉芭拉之浪漫樱花》,这是描述了一种什么景观?(樱花飞扬)樱花是哪个国家的国花?(日本)让学生了解一下日本的国旗、国徽及日本的概况。
二、新课学习㈠东亚岛国1、学生看课本、地图,思考两个问题:⑴通过读图,判断日本在世界上的位置位置。
日本东部濒临_______洋,西北部隔_______海与_______、______、_______及韩国相望。
首都为。
⑵日本的领土构成上有什么特点?其中有几个岛屿面积比较大?2、练习:根据2000年统计资料,算一算中国和日本的人口密度。
并说说你对日本感性认识。
教师总结: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岛国。
㈡多山的地形1、观看《日本地形图》,并指导学生认识日本地形的特点。
(多山地丘陵,平原少,地形崎岖,海岸曲折,最大的平原是(),最高的山峰是(),是一座活火山。
教师点拨:日本不仅多山,而且多火山,特别是活火山,日本领士占全球内也面积四百分之一,而活火山占世界活火山的十分之一。
2、分组讨论:指定学生朗读图下的说明,分析富士火山的景观特点及其成因。
(圆锥形——火山喷发物堆积而成,温泉——地下热能的表现,积雪——海拔高,山下植物繁茂——气候温湿、土壤肥沃。
)3、分组讨论:为什么日本是一个多山,而且多火山地震的国家?4、多山的地形给日本居民生产活动带来了什么影响?点拨:提示学生可从资源及其利用方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