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公路选线
- 格式:pdf
- 大小:705.31 KB
- 文档页数:10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基本思路及选线方法的研究高速公路是现代化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快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然而,由于山区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和建设成本高的特殊性,选线和路线设计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就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基本思路及选线方法进行了研究。
一、基本思路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应遵循概念清晰、科学合理、节约用地、保护环境和安全高效的原则。
在基础设施和地理环境资源以及建设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基本思路如下:1. 结合地形地貌特点,尽量选择地势平缓、稳定的地段,避开山峰、陡坡和河流等自然地质灾害区域。
2. 尽量利用原有路网和桥梁资源,减少工程投资,降低建设成本。
3. 尊重山区自然和文化环境,保护山区生态,注重美化工程,尽量使高速公路建设和环境和谐共处。
4. 设计时考虑高速公路全过程安全,从规划、建设、验收到使用保养的全方位保障。
二、选线方法选线是建设山区高速公路的第一步,合理选线对后续的路线设计和工程施工以及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益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选线方法有如下几种:1. 地形地貌分析法:通过分析目标区域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水文地质等情况,制订最佳线路方案,避开自然灾害高风险区域。
2. 经济评价法:经过全面评估选出最优路线方案,满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选择线路的建设方式和方案。
3. 社会调查法:通过随机、系统、抽样等方式对道路使用者和移民的需求和途径进行问卷调查,综合评估最佳路线方案。
4. 地籍调查法:通过获取目标区域的地籍图、地形图、用地情况等相关资料对潜在土地资源及用地问题进行评估,确保建设高速公路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之,选线和路线设计是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的高速公路的前提和基础,需要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和自然环境特点,注重节约用地、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切实提高高速公路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实现全方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基本思路及选线方法摘要: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随着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满足各个地区的交通需求,要重视对于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基本思路以及选线方法的研究,以实际工程为例,重视对于山区路段所在地形的研究,掌握具体的设计思路,明确路线选线,根据地形进行选线以及地质进行选线,掌握安全原则,利用新型技术改进选线方法,掌握建设标准,设计安全舒适的公路,进一步满足当前山区高速公路的发展。
关键词:思路;路线;公路;选线引言高速公路是我国基础建设项目的重点,能够满足人们交通运输方面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交通需求越来越大。
山区与平原相比地形较为复杂,容易受到地形、地质、自然灾害、水土保持等各方面内容的影响,因此要重视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基本思路的研究,提前做好规划,综合分析不利因素,在此基础上遵循安全、环保、适应、合理节约的原则,保证工程顺利施工,提高公路项目质量。
一、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基本思路在山区高速公路设计过程中,应遵循安全、舒适、环保适应地形的理念,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使高速公路能够得到可持续健康的发展,下面主要对其相关内容展开研究。
(一)安全与环保设计在山区高速公路设计过程中,应坚持安全环保的理念,在安全考虑中要重视山区特有的地形、地貌、地势,科学把控好现有的交通状况,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形成对安全事故的高度控制。
要着重消除因公路引发的安全隐患,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定位法考虑山区的地形地势,保证精准的路线位置,降低安全隐患,可以采用科学合理的容错或预防办法改进公路线性条件、在实际过程中要直接消除事故诱因,尽量预防公路自身造成的中心安全问题。
改进限行设计,提高通车的安全性,还要进一步根据山区地形地貌的实际情况,边坡高度进行限制,充分考虑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不断改进现行设计精准的线型,直接消除事故的根本诱因,做好安全检测,提高边坡线型。
在山区高速公路路线选择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环保因素,不破坏环境,设计降低边坡高度的方案。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选线及桥梁设计摘要: 山区高等级公路的选线和桥梁设计,是一个周期长,强度大,规模大,复杂度高的问题。
本文在深入剖析山区高等级公路选线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索选线和桥型优化的有关措施,并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为山区、峡谷和陡坡路段的道路和桥型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路线选线;桥梁设计山区公路的建设关系到山区公路的正常运营,要提高山区公路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就必须结合具体的地形条件,合理的设计桥梁的建设。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路线选择方法,以确保高速公路的使用安全,提高高速公路的路桥设计水平。
1高速公路路线选线要点分析1.1明确地质选线要点对于山区高速公路工程来说,设计者在对公路选线的具体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之后,就可以依据地质选线的关键点,对高速公路的路线进行了合理的选择,并对其投资进行了控制。
在进行地质选线时,必须结合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地区的具体地质条件,对道路的合理设计进行优化和改进,并针对山区高速公路的具体情况,制订出一套完整的设计方案。
将地质选线应用于山区高等级公路的选线,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公路工程的造价,提高其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山区高等级公路的选线中,山区高等级公路的廊道地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划分是设计者必须要清楚的问题。
山区公路区域地形起伏大,边坡结构多见,因此,设计人员必须对山区公路进行现场勘察,以便全面了解和掌握滑坡对高速公路安全运营的主要影响因素。
为此,必须采用绕开的方法,避免并减少滑坡影响因素下的公路施工质量问题,以充分保障山区高速公路施工的安全高效性。
在确定了公路路线走廊段之后,设计者应根据高速公路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和选择路线设计方案,在全面了解和掌握该区域的地形地貌的前提下,尽量避免复杂地区的地质条件,并结合实际的地势地形条件,大幅度地减少高速公路的工程规模。
为了更好地推进山区高等级公路道路设计方案的实施,设计者需要在野外进行细致的调查,对各种调查数据、信息和数据进行科学而精确的分析,从而对所选取的线路和线路进行最优化和改进,同时要对现场的真实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山区高等级公路的斜坡特征为依据,对其平面设计方案进行改进,避免出现滑坡区,避免因山体滑坡而造成的大范围崩塌问题。
环境因素对山区公路选线的影响摘要:在我国公路建设中,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处理,不仅会影响到我国的环境状况,而且会直接关系到投资环境的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
所以修建山区高等级公路应特别重视环境保护。
本文结合自己工作经验,从环境选线角度分析山区公路选线现状,在总结山区公路选线、公路建设以及运营期间所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今后发展趋势及山区公路选线的理论与方法。
关键词:环境因素;山区公路;选线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公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公路的大力建设有效地促进国家和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对沿线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带来了一些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山区的公路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文化、旅游等发展的重要通道。
中国山区面积包括高原在内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山区自然条件复杂,自然灾害严重,山区公路灾害具有成灾率高、影响面广、工程诱灾多、人为破坏大等特点。
因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在山区修建公路,同时由于高标准的公路线形因受纵、平、横三向的限制,难免对山体大挖大填,引起水土流失,破坏生态平衡。
公路在养护维修的同时,会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生物资源,影响工农业的生产。
公路环境的优劣,不仅会影响到我国的环境状况,而且直接关系到投资环境的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
所以修建山区高等级公路应特别重视环境保护。
本研究旨在对公路选线的环境问题进行全面的剖析,在总结山区公路选线、公路建设以及运营期间所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今后发展趋势及山区公路选线的理论与方法。
以达到保护公路沿线环境的目的,促进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公路选线设计中的环境保护问题2.1 土地和耕地的占用山区的公路考虑经济和地质条件,也多修建在经济和人口密度均高的地区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同时受地质、地形、水文等条件及其投资金额的限制,公路选线多在排水条件良好并且地势平坦土地上,而这部分土地往往又是优质农业、林业用地,包括水田、果园、林地等。
交通科技与管理43规划与管理道路路线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选线,所选路线的合理性将对道路质量、工程造价、道路使用安全、年限等产生直接影响[1]。
尤其是在山岭地区,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故选线工作非常复杂。
所以,在选线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全面,并将当地实际情况联系起来,由粗到细、由轮廓到具体,层层深入,比选多个方案,以将最合理的路线确定下来。
1 山区高速公路选线要点1.1 地形选线地形选择也就是在平面、纵面以及横面上要满足顺适、均衡和合理要求。
云南山区高速公路具有复杂的地形,若选择时对高指标过于注重,则会让工程量加大,造价增加,且也会大填大挖和大护坡,让环境与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所以,选线应把云南当地迂回曲折的山体以及高低起伏的地形结合起来,秉承宜曲不宜直的不原则,对各种线性要素予以合理选择,在保证规范的前提下尽可能结合地形地貌环境。
1.2 灵活运用线型指标选线云南山区具有特殊的地理环境、错综复杂的地质构造、多变的立体性气候以及因切割剧烈形成的相对高差。
在确定公路路线走廊带的走向方案后,最关键的是怎样对平纵面线形予以优化,线性指标的选用将直接影响到工程量、建设投资、安全和营运管理。
鉴于云南山区高度公路有较多的连续下坡路段,故需注重纵面线形选择,针对纵坡集中和受控较多的路段,需将地形状况结合起来对多种方式(绕线、套线、螺旋线等)予以采用,以减缓纵坡,把安全隐患降低。
1.3 地质构造选线工程地质是高速公路选线的基础,选线过程中应重视工程地质勘察,根据成果尽量绕避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
断裂带的活动及其可能诱发的强震活动与相关的地震地质灾害,又将对工程稳定性及未来高速公路安全运行等可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高速公路选线应重点研究复杂的断裂形态及活动性质,以及可能存在的潜在工程影响。
2 实例分析2.1 项目概况新平(戛洒)至元江(红光)段高速公路路线起点接双柏至新平段高速公路的止点,路线止点位于曼莱镇。
沿线主要城镇为新平戛洒、漠沙镇及元江曼莱镇;项目区属红河流域元江水系,区内河流流量受降雨季节制约,其特点是降雨时河水猛涨,雨后急落,泥石流灾害多发;项目路线范围内已建公路主要有大戛高速公路、国道323、国道227、元江至漠沙公路、元磨、元蔓高速公路。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基本思路及选线方法的研究山区高速公路的路线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问题,它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地理条件、社会经济、环保等因素。
为了确保山区高速公路的安全和可持续性发展,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路线设计方法,并根据山区地形特点、水文地质等因素选定合适的路线。
基本思路1.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山区高速公路的设计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等。
这些因素需要综合考虑,并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确定最佳方案。
2.依据地形特点进行设计:山区地形复杂、起伏较大,公路设计需要考虑地形的变化,避免建立高空架桥、大切口等对自然环境的破坏3.科学合理的选线方法:在选线中需尽可能避免大规模破坏、大量征地、开挖和填方等环节,进而优化公路设计方案,降低总造价,有利于提高公路使用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选线方法1.地形地貌:在选定山区高速公路的路线时,需要注意山区地形地貌的特点,其地貌起伏的特点,可以借助道路工程勘探技术,确定线路的基线位置,然后根据地形地貌的特点进行路线优化,以便提高公路使用效益和可持续性发展。
2.气候气象:公路选线应充分考虑当地气候气象特点,避免危险的气象因素对公路建设的影响,可通过气象勘探技术、地质勘探及其他工欲学技术确保项目建设的牢靠性和质量。
3.水文地质:公路建设需要考虑沿线水利及地质等因素,应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从而保证项目建设的适应性和环境安全。
水文地质勘探技术、公路海拔温度影响预测技术、地表河流及山区水库等水文勘探相应技术是必要的。
4.环保: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必须注重环保问题,科学、合理地选定路线,并提出不影响环境、不危害生态的公路建设方案,并实施相关环保措施。
5.社会经济效益:公路设计不仅要考虑道路通畅性、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还需要充分考虑其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对边远山区地区的开发和促进。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定最佳路线,优化公路设施布局方案,确保公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浅谈山区高速公路的选线问题摘要:山岭地区的地形复杂,路线在平、纵、横三方面都受到约束,同时地质和气候条件多变,这些都影响线路的选择。
本文主要论述对山岭地区高速公路的选线问题,探讨如何优化公路线性设计,以保证线形设计达到最优。
关键词:山岭地区高速公路选线选线是道路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路线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道路的质量、工程造价以及道路使用条件、安全性和使用年限。
特别是在山岭地区,由于山岭地区的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横坡陡岭、沟谷纵横,路线跨谷切梁,高填深挖和桥隧相接现象难以避免,因此山岭地区的选线问题就成了一个重点和难点。
一、山岭地区的特点山岭区具有地形起伏大、沟壑纵横、平面展线位置狭窄、平纵配合困难等特点,并且山岭地区的生态环境也极其复杂。
具体自然特征如下:1.山高谷深,地面起伏大、高差大、地形复杂,山脉水系分明,地面自然坡度一般在20度以上;2.石多、土薄、地质复杂,不良地质现象较多。
譬如岩堆、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等都是比较常见的;3.水文条件复杂。
山区河流曲折迂回,水流比降大,河岸坡陡,洪水短暂,水位涨落变化大,流速快,流量集中,冲刷及破坏力较大;4.气候条件多变。
昼夜温差大,山高雾大,气压较低等。
一条山区公路要经过很多地方,各路段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各段路线的连接点通常为控制点,大体而言有越岭的垭口、跨河的桥位、与其他公路或者大型渠道等建筑物的交叉点等等,这些多数是影响平而线形的,但是也有影响高程的,如垭口、交叉点等。
这些都给科学选线又兼顾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提出了挑战。
在山岭区修建高速公路无论其在设计方面还是在施工方面,其难度都是比较大的;相应的工程造价也要比出平原区高速公路高很多。
同时,由于我国的绿化工作已得到全民的高度重视,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正在积极运作,森林植被的恢复和发展较快,因此,高速公路的修建将不可避免地对原有的森林植被、景观、地貌造成破坏。
而山岭地区恰恰是植被相对比较多的地方,如何充分利用山岭区的地形、地貌,巧妙的对线形进行布设,尽可能减小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也是山岭区高速公路设计过程中必须认真考虑的。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基本思路及选线方法的研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山区地区的交通建设已成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
而山区地形复杂,地势险峻,交通建设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作为连接城市和山区的重要交通工程,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中,路线设计是其中的核心环节之一,路线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到整条公路的建设和日后的使用效益。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基本思路及选线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
1. 充分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充分调查研究山区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了解山区的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情况、交通需求等情况。
综合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做到全面、系统地了解山区的实际情况,为后续的路线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2. 遵循自然地形,减少人工干预在山区高速公路的路线设计中,应尽可能遵循自然地形,减少人工干预,既能有效降低工程造价,也能减轻环境生态压力。
充分挖掘自然地形的优势,将地形特点进行合理利用,以减少路线的弯曲程度,提高公路的通行性和安全性。
3. 考虑通行能力和经济效益在选择山区高速公路的路线时,应充分考虑公路的通行能力和经济效益。
尽可能减少地形起伏对车辆行驶速度的影响,降低交通运输成本,提高通行效率和便捷性。
要考虑公路的区域连接性和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确保设计路线的经济效益。
4. 结合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安全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为了保障生态安全,路线设计必须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尽量减少横向和纵向开挖,降低土地资源消耗,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自然生态的影响。
二、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的选线方法1. 在山区高速公路路线的选线中,首先应结合地形地貌、交通需求等因素进行初步选点,明确道路的起点和终点,确定路线的基本走向。
2. 在确定基本走向后,要进行详细地形勘测,了解山区地形地貌情况,确认地质构造和地下水文情况,分析地质灾害风险,综合各种因素进行路线选点,选择相对较为平坦、稳定的地质构造,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提高公路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基于环境因素的山区公路选线研究摘要:在我国山区道路建设中,如何处理道路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问题十分突出。
本文从环境选线的角度总结了山区道路选线的研究现状,在分析了山区道路选线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及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为山区道路选线理论与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服务。
山区道路选线中对环境影响的处理方法:地质选线:主要是越岭选线与河谷选线,其重点要解决的是越岭垭口的位置、隧道长度和越岭高程的选定;越岭选线:越岭线路主要由岭顶的长隧道或深路堑、沿分水岭两侧河谷向下游的引线以及谷底桥梁或高路堤等三个部分组成;河谷选线:山区河谷选线在重视地质、水文条件的同时,注意换岸方案的选择川;困难地段用横断面选线,在山区地形复杂或地质不良地段,只要充分利用地质地形的特点,将线路中线左右移动几米,即可使工程情况大大改善。
考虑环境因素的选线,从公路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内容出发,总结出主要评价指标,并对指标进行量化,最终提出了公路选线方案比选的多目标系统模糊优选方法。
把生态环境因子作为线路评选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非常必要的,它是改善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指导选线防灾减灾的一条根本性措施。
关键词:山区道路选线环境问题中图分类号: x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随着北京市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密云区的马北路成为促进地区性政治、经济、旅游等发展的重要通道。
该路旧线位于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且受平、纵、横三向的控制,难免对山体大挖大填,破坏生态平衡,引起水土流失。
在养护维修时,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损害生物资源,影响工农业生产。
新线位的选择不仅会影响到密云区周边的环境状况,而且直接关系到投资环境的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
所以应特别重视在公路修建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
为搞好马北路的环境保护,在线位设计中将公路景观设计、环境美化及环境保护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考虑。
公路环境保护工程包括:隔音壁、墙、堤和净水池、洞、渠以及绿化工程;还有其它诸如公路选线、勘测设计以及施工组织等,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各种不良影响都列为考虑因素,并将主体工程和沿途交通性建筑物都当作环境保护工程设施来设计。
CHENGSHIZHOUKAN 2019/15城市周刊94山区公路选线原则及平面设计邓 力 甘肃恒路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摘要:公路的畅通程度和交通的便利程度不仅对地区经济的发展程度有重要的决定作用,还关系着山区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
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山区公路建成、开通、投入使用。
由于山区的地形较为复杂多样,其影响因素和限制条件也多种多样,对山区高速公路进行设计时也会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主要研究山区公路的选线以及设计方法,以期对山区交通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工作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山区公路;选线原则;设计一、山区公路的选线分析1.选线原则。
第一,应当设计出可供选择的多种方案;第二,应当综合考量工程造价与管理、护养、运营等多种支出和成本;第三,应当将农业区和选线的关系处理好;第四,应当注意和沿线环境保持协调性;第五,应当注重环保;第六,应当考虑工程地质的影响[1]。
2.选线步骤。
公路路线依照其沿线景观和环境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类:山腰线、山脊线、越岭线、沿河线(或者沿溪线)。
一条山区其总长度应当依据地貌和地形的分段选取不同路线形式,使得他们相互之间沟通和连接。
山区路线只有两个走向,第一是横越山岭的方向,第二是沿水顺山的方向。
后者规划的路线,还能够依照它的线位高地,分为三种线:山腰线、沿河线(或者沿溪线)、山脊线。
一段较长的公路同时是由几段线位高度或者走向不同的路段组合、交互所组成的。
山区公路的路线确定也应当依照程序、步骤和阶段有序地开展和进行。
选线步骤可以分为如下三个:首先,全面布局。
这能够使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路线基本走向得到有效解决。
在总方向被确定下来以后,从整体上对公路进行大面积地入手调整,由点到带地开展总体上的布局,并在对可能的路线计划和方案做出选择后,进一步对资料进行收集和勘察,结合具体实际条件,依照可能和需要,对主要的控制点进行落实和必选,以放弃必须避让的点,使路线的活动范围得到逐渐的合理的缩小和确定,使得大体上的公路路线位置和布局被基本确定下来。
例析山区农村公路路线及线型的选取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要想富、先修路,农村公路是连接县、乡、村的主要通道,是发展农村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条件。
我国西北的甘青地区,崇山峻岭,山高谷深,冬季气候干燥寒冷,海拔高度平均在2000米以上,交通落后,公路交通已经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为该地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之所在。
选线是农村公路建设的关键,它关系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和合理性。
本文主要探讨山区农村公路选线技术。
1 农村山区公路的特点及路型选取1、1地形地质特点山区是典型的山岭重丘区,具有地形起伏大、地质复杂的特点,平面展线位置狭窄、平纵配合困难。
具体自然特征如下:¹崇山峻岭,山高谷深,地面起伏大、高差大,地形复杂,山脉水系分明,地面自然坡度较大,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区,大部分地区草木稀少、石多、土薄、地质复杂,不良地质现象(如滑坡、塌陷、水毁等)较多,水文条件复杂。
山区河流曲折迂回,河岸坡陡,水流比降大,洪水短暂,水位涨落变化大,流速快,流量集中,冲刷及破坏力较大,气候条件多变,夏秋季节雨水频发,冬季雪天路滑,车辆滞留严重,也影响了车辆安全行驶。
1.2 平面线型指标1.2.1 平曲线半径圆曲线最小半径是以汽车在曲线部分能安全而又顺适地行驶所需要的条件而确定的,它的实质是汽车行驶在公路曲线部分时,所产生的离心力等横向力不超过轮胎与路面的摩阻力所允许的界限。
它是保证汽车行驶安全、舒适、经济的最低限值。
农村各级公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置平曲线。
研究证明:当转角过小时,如果不设平曲线,或设置常规半径的平曲线,用路者会产生错觉,认为平曲线比实际值小,对道路产生急转弯的错觉,从而使得驾驶员产生过度的减速与转弯行为,危及行车安全。
因此,当转角小时应设置较长的曲线,使之形成公路是在顺适转变的感觉,以避免驾驶员作减速的准备。
浅谈山区公路的路线设计思路及选线方法摘要:本文先对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特点进行简析,然后在功能以及安全相关方面,对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思路进行总结,然后在地质、地形以及安全环保基础上,详细分析与阐述山区公路路线的选线方法。
关键词:山区公路;路线设计;选线方法山区公路作为我国交通体系的一部分,其不仅让交通更加方便,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山区经济的发展。
由于山区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地质条件,还有一些自然灾害以及水土保持等问题,这些都让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的难度很大。
也正是因为如此,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与选线成为了公路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因此,本文对山区公路线路设计与选线方法进行分析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特点因为地质环境的原因,山区公路路线在设计时会面临很多问题。
在山区公路的设计中,要考虑到山区复杂情况,因为地理条件的原因,山区公路路线设计存在以下特点:其一是障碍较多,比如在设计时是不可能完全解决公路障碍与岩石结构的问题,需要在设计中对岩石进行合理避让,这样才能够保障后期修建过程的顺利性。
在公路路线设计中遇到岩石时,要考虑岩石产生的阻碍,并实施不同的岩石处理方式。
在这其中还需要依据岩石结构不同而采取不同设计方法;其二是影响因素多,山区公路建设中有很多密林结构,这其中密林主要是密集森林与草丛,若是在森林中开辟一条山路,则会对周围环境形成一定影响。
因为修建公路而要砍伐树木,还需要得到政府批准,在这其中需要一定流程,花费时间很多,花费资金也会更高。
总之,山区公路的设计困难重重,在其中有着一些较为明显的特点与难点,这些特点都成为了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的重要阻碍。
二、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思路山区公路的路线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与设计思路,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山区的地理环境特点,并遵循以下设计思路进行设计:(一)以功能为主的设计思路任何一项设计都需要将功能作为主要基础,在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也是如此,在我国当前的公路技术标准对公路等级确定时,主要强调了功能、交通量等。
浅析山区农村低等级公路选线引言: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大力实施,国家对农村政策的大力倾斜,农村公路建设成为当前国家重点基础建设项目之一。
我国大部份贫困山区道路基础设施较差,公路建设面宽量大,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
同时山区地形地质复杂,自然条件差,公路建设工程量大、造价高、病害多,后期运营安全风险高。
因此,在山区道路的测设过程中如何把握技术标准,选择经济合理、有利带动农村发展的路线是关键。
山区农村多贫困,“要想富、先修路”,道路建设已成为山区经济发展的必然、成为“脱贫攻坚”是否顺利“收官”的必然。
作者在川东北山区从事公路勘测设计工作长达20年,参与了山区公路建设近1500公里的前期设计工作,其中二级公路勘测设计约300公里,三、四级公勘测设计约1200公里。
作者根据长期从事山区勘测设计工作的一些工作总结和体会,就山区农村公路选线方法和措施和同事、同行间进行交流学习。
关键词:山区道路;路线布设;道路规划一、山区自然条件及公路布线的要点川东北属大巴山,自然条件极差。
一是山高。
大巴山山高谷深,沟谷纵横,历来以“高、奇、秀”著称,其错综复杂的地形造成了山区公路坡陡、弯急,同时工程建设难度巨大。
二是地质复杂。
山区土层薄、岩层厚,坡脚多为土、石堆集,地质层理和地壳性质在短距离内变化很大,地质构造较为复杂。
三是水文情况复杂。
山区河流曲折迂回,河岸陡峻,比降大、水流急,一般多处于河流的发源地和上游河段,雨季暴雨集中,洪水历时较短,猛涨猛落,流速快、流量大,冲刷和破坏力极大。
但,任何事都具有两面性,虽然山区自然条件很差,为公路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同时大巴山山脉水系清晰,公路走向不是顺山沿水就是越岭穿脊,为我们的选线工作带来了便利。
前期设计工作中如何利用地形、地貌进行合理布线是山区公路选线的关键。
二、山区低等级公路采用的主要线形(一)山脊线1、路线特征山脊线是指公路沿分水岭方向所布设的路线,实际上连续而又平顺的山脊往往很少,所以较长的山脊很少见,一般多与山坡线结合,作为越岭线垭口两侧路线的过渡段。
浅谈山区公路的选线原则与设计思路摘要:山区公路的选线设计往往由于其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而受到多方限制,已成为很多地区阻碍基础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
有鉴于此,设计人员应在明确线路性质与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交通情况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调查,以便于有效利用山脉水系的性质特点,进行合理的地形布线和环境选线工作。
工作应以因地制宜为原则,将公路融入周边环境中,实现公路安全、便捷、经济、环保的建设目标。
关键词:山区公路选线设计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特点与影响因素分析公路的设计、施工、运行都要受到地质、水文、气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特别是在山区公路的设计中,往往要面临高山深谷等复杂地形,以及各种不利于工程建设的地质、水文条件,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线路设计的难度也有所增加。
首先,山区高差大、地形多变的特点使线路设计方案往往要受到纵、横、平等三个方面的限制;其次,山区岩层较厚,地质构造复杂,也对线位的布设构成了影响;此外,山区中河溪湖泊较多,公路选线必须考虑到溪流水位变化等情况,此外,设计方案还必须针对本地区可能发生的暴雨、山洪等气象问题提出富有针对性的防灾对策,并针对沿线土壤、植被等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
一般而言,山区公路工程的选线都具有多种比选方案,每种方案都有自身的优势,但也同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设计人员在准确把握工程自然条件的同时,综合考虑路线的使用性质、中长期交通量、设计车辆与行车速度、以及投资成本等其他因素,从而优选出最符合工程实际需要的方案。
2 山区公路选线的设计原则公路选线设计中,首先应实行多种方案原则,即先列出若干种可能性,再通过对实际工程情况的深入调查分析,优选其中最具可行性的方案进行施工。
其次,应在确保行车安全、车行速度等道路功能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做到降低工程量和施工难度,并对工程造价、公路养护管理成本等进行综合考虑。
浅谈山区高速公路如何选线摘要:文章1概述目前,我国交通基础建设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发展尤为迅速。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路建设逐步向山区延伸,而山区地形、地质复杂,与平原地区相比,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面临着更多的难题和挑战。
一个科学合理的路线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而公路选线则是公路设计的重要环节,路线选择是否科学合理不仅影响到道路的质量、公路造价以及道路的安全性、使用年限,也影响到工程量的大小、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大小等。
因此,应重视和加强山区高速公路设计中的选线工作,工作人员必须对高速公路建设的各个环节反复推敲,仔细斟酌,解决设计和施工中的难题,以山岭区的地形特点为基础,因地制宜采取穿越、绕避等方法,分阶段分步骤加以分析比较,进行多方案比较后,最终确定最合理的路线。
2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面临的地质条件山区高速公路走廊的选择和线位选择受诸多外界条件影响,而山岭地区地形地质较为复杂。
其具体自然特如下:(1)地形起伏极剧,山高谷深,地面高差大,山区陡峭且沟壑纵横交错;(2)地质条件复杂,往往受到泥石流、季节性冻土、不稳定斜坡等不良地质条件影响,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脆弱;(3)茂密的灌木植被、山区河流蜿蜒曲折,溪流水位变化幅度大,且水流湍急,流量集中,有极大的冲刷和破坏力。
(4)昼夜温差较大,温度低,山区多暴雨多、山洪急,且积雪或雪水影响比较大。
错综复杂的地质条件和脆弱的生态环境给山区公路选线工作带来的极大的困难,路线在平、纵、横三方面都受到制约。
许多关键技术研究与山区公路的高速发展仍不相适应,尤其是山区高速公路线选择、线位的布局,如何真正适应山区特定的地形地质条件,需要我们在未来山区高速公路的设计、管理建设中不断的深入研究总结,逐步的提高我国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水平,真正建立高标准、高质量、投资少的高速公路。
3山区公路选线工作的原则3.1 通过考察地质进行选线地质选线是山区公路选线的关键,对路线方案的优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区公路选线原则及平⾯设计探讨2019-09-09摘要:俗语说:“要想富,先修路”,由此可见,公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经济落后的⼭区,因为其地形复杂,并且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与限制,公路修建⼀直难以有效的进⾏,严重阻碍了⼭区经济的发展。
想要改善⼭区⼈民的经济条件,提⾼⼭区⼈民的⽣活质量,⾸要条件就是要改善⼭区的交通情况。
笔者⽴⾜⾃⾝的⼯作实践,对⼭区公路选线原则进⾏分析,并探究⼭区公路的平⾯设计,以期能够为⼭区公路建设的进⼀步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公路;经济;交通情况;选线原则1前⾔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的建设发展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果,与之相对的,我国⼭区经济落后,交通闭塞。
众所周知,地形是决定公路选线条件的关键因素,也直接决定着⼭区公路的技术标准。
⼭区区域,地形落差⼤,地势复杂,公路⼯程量⼤且施⼯难度较⼤,与此同时,受地形因素影响,对⼭区公路路线的平、纵、横都产⽣⼀定的影响,除此以外,公路选线,还会受到公路⽓候因素的影响。
当前我国⼭区选线⼯作存在⼀定问题,公路平⾯设计也存在不⾜之处,鉴于此,本⽂围绕这⼀题⽬展开探究。
2⼭区公路选线的原则⼭区公路选线,从本质上⽽⾔,就是公路路线的起点和公路路线的终点之间,在⼭区的表⾯,根据⼭区公路的计划任务书,并结合公路建设地区的⾃然情况,选定公路经过的具体路线的过程。
根据多年的⼯作经验,总结出公路选线的原则,可以将其归纳总计为六点:(1)多中选优。
就是要制定多种选线⽅案,然后结合公路的性质和使⽤要求,结合施⼯建设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分析众多选线⽅案的优势与不⾜,在保证公路选线安全与质量的基础上,选择公路建设量最少,公路建设成本最低的⽅案[1]。
(2)综合经济因素。
具体⽽⾔,就是要考虑⼯程的建设经济成本,主要包括公路⼯程的造价因素,以及公路⼯程的营运费⽤,还有公路⼯程的管理费⽤、养护费⽤等,在保持公路选线合理、安全的技术基础上,经济成本最低的选线原则。
leo4年12月中南公路工程第4期(总第71期)道路
山区公
路
选
线
杨仲谋
(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
n甘
r
东
【摘要】论述了山区公路选线中有关越岭址口的选择正确对待
已
定控制点沿河线的跨河换岸越岭线傍山线隧道的选定高差大直线
距
离短地区的展线升坡不窗漏有比较价值的路线方案地质不良路段的选
线正确对待山区公路的深挖因地制宜地采用特殊构造物等问题根据在山区公路选线中的经验体会列举了实例
【关键词】山区公路选线技术总结
尹产才我国地域辽阔,山川纵横,山岭地形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0%左右一条国道或国道主干线往往要穿越许多山岭地形,如“两纵两横”的京珠国道主干线,虽然从北京经河北到河南都是“一马平川,,但是由河南进入湖北则需通过鄂东北的大别山山脉,如九里关平津关武胜关等由湖南进入广东则须通过较长距离的南岭山脉,如骑田岭瑶山等又如沪蓉国道主干线,由上海经南京合肥武汉到宜昌多为平原微丘地形,但由宜昌经恩施到重庆则都是鄂西和川东的大山区山区公路选线的特点是高差大,地形地质复杂,工程艰巨,可比方案多因此,在山岭区选线必须深入调查认真勘测,精心研究,综合考虑,解决好越岭的娅口展线的方案等重大问题下面浅谈山区公路选线的十个间题1如何选好山区公路的路线在地形地质都十分复杂的山区选线,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要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决心不可“浅尝辄止”,更不能“道听途说”就作出取舍路线方案的决定,而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问题11有名的川藏公路安坝至昌都段
本来在妥坝就有一条流向昌都的河流(洛水),采用沿河线是理所当然的可是
在勘察时轻信了当地向导的介绍,向导说:沿河峭壁连绵不断无法通行,只有翻越
“
加
皮拉”“打马拉”两座大山才能由妥坝到达昌都在此段初通以后已感到翻越两座大
山的路线病害太多太大,又第二次组织勘察
组去实地勘察沿河线不巧这次又恰逢冰雪
融化季节,河水暴涨仍未勘通而返在川
藏公路全线通车的当年第三次再派人前往勘
察通了沿河的所谓峭壁也是间断存在
的
,
其间还有许多台地和村庄,多为农业区,路线距离与翻越两座大山的公路基本相当(约
108km)
但海拨标高低得多平纵线形标
准也好得多,更重要的是可避免越岭线海拔
高经常雪封阻车断行和养护困难的许多病害可以保证全年扬通1955年本来已安排正式测量设计,后中央考虑
该段
尚存在由新
都桥到帮达(即不经过昌都)的南线方案而搁下来了1.2穿越黔桂两省的某国防干线
公路
由下江至丛江一段,原选定的路线为连续越岭上下的方案,不但工程大,里程长,而且技术标准也比较低此段路线在翻越一个小娅口后就
可以沿
一条小河下到丛江不需连续翻越另一座较
高的山后再展线才下到丛江但在视察时
只
凭当地反映说:沿河有一不能逾越的大瀑布,而放弃了这个方案后来再次勘测时,本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决心,勘通了这个所谓的不可逾越的大瀑布,其实这个瀑布只有20多米高,只要将瀑布顺河床按阶梯进行开挖,路线纵坡是可以跟上河床纵坡的经详测结果,沿河线不但减少多翻越一座山的问题而且里程也缩短十多公里,技术标准也有较大的提高,大大改善了线形投资也有相应的减少13某线需要翻越一个较大的主分水岭在主分水岭的两面山坡脚都是沿河线,由于这个分水岭的支沟支脉比较多,究竟采用哪一条支沟展线越岭最经济合理呢不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和技术经济的比较论证,一般是难以确定的在具体勘察中,勘察人员本着多跑多看多比较的原则,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将主分水岭中有比较价值的四个娅口的路线,都进行了同等深度的比较,如图l所示埂口路线距离最长,但隧道最短由于进行了伏真地勘测和精心的研究比较,综合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难易投资大小营运养护等比较后选定和推荐了经济合理的C线方案并获得L级批
准
2越岭线娅口的选择
越岭线坯口的选择是选线的关键环节
低娅口由于高差小,展线距离短工程一般
较小等优点,应优先寻找和选择高娅
口虽
然存在海拔高,展线距离长等缺点,但如娅口两侧有较开阔的沟谷或山坡可用来展线
,
或可采用长隧道以降低越岭的海拔标高时,亦应认真考虑,仔细比选,不可轻易放弃越岭娅口最好选择与路线总走向(航空直线)一致的低娅口,可缩短公路里程,
不
需展线或少量展线而又靠近路线总走向的较
低娅口最为理想但有的娅口虽然在路线总
走向的位置上但从娅口至山脚间的距离较
短,高差也较大,需要长距离展线时,反而不如展线条件好,离开路线总走向稍远的埂口有的娅口虽相对高差较大,但如用稍长
的隧道穿过可大大缩短公路的运输里程
,
营运经济效益显著,也是很有比较价值的,应认真进行比选幻扩
正线
方
案
!|娅l|I
、一一一
一~、砚砚芝
图1经过勘测比较,A娅口路线里程最短,
但隧道最长;B埂口距离次短,隧道仍较
长,C娅口路线距离较长,但隧道较短,D3如何正确对待已定的控制点在可行性研究(或视察调查)阶段,对于上级和建设单位提出的控制点要认真调查研究这是无庸置疑的但是也不能死扣控制点,不敢越控制点“雷池”一步,当发现控制点不够合理时,应寻找更加理想的路线方案进行比选这才是“求实”的精神,才符合国家的利益如二院建院的1964年初,0401线(北京至山西原平公路),在其中口至沫源间开始上级确定有东团堡中庄两个控制点,如图2所示。睿/去北东
去原平图2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路线经东团堡中
庄至沫源极不合理由金水口至东团堡间横着一座大山,如走囤台需翻箭杆河娅口;如走石门需回头展线,不但路线长,而且工程艰巨,地质情况复杂如走黄安岭至东团堡,沿乌龙沟一段峡谷,工程异常困难,路线距离也较长同时由东团堡经中庄至沫源还须翻越汤子岭,除里程长外,工程也是很大的经反复调查研究找出由黄安岭顺沟下至乌龙沟口跨河跨沟后沿拒马河北岸经杜家台王安镇(对岸)至沫源的方案不但里程缩短15Ikm,而且工程大大减少节约巨大投资,报经上级批准采用,放弃了东团堡中庄两个控制点由此可以说明,当发现离开原定控制点有较好的路线方案时,切不可认为控制点已定而不去进行其他路线方案的比选,以致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又如山西大同至太原高速公路原定控制点有朔州,经过认真勘察比较后放弃了朔
州改走雁门关路线里程缩短39km之多,而由高速公路主线修建一条联络线到朔州只有30km无论从修建的工程费用还是长远的营运费用计算,放弃朔州控制点都是正确的
t己刃
4山区沿河线的跨河换岸问题
山岭区沿河(溪)线的选择要善于“跨河换岸”以利用有利地形避让工程
艰巨和不良地质路段,这是选线中很重要的
原则运用得当,可以避重就轻,将不利因
素化解为有利条件
如北京八达岭过境公路,在德胜口至陡岭间的短短13公里内就连续跨河换岸
五次,
主要是为了利用有利地形和避让不良地质路
段,如图3所示,第一次于德胜口大桥处跨
河换岸路线由德胜沟西岸跨至东岸,主要为避开德胜口村至德胜口水库一段地形曲折陡峻地质破碎复杂的地段由德胜口大桥跨河后直到姑娘台的东岸skm,不但地形较好,而且地质情况也是比较好的去贻庆德胜口水库、十三唆水库{的方案,如采用原推荐的方案可缩短距离
71m
,平纵标准都较高营运经济效益更
加显著
由姑娘台路线从德胜沟东岸跨到西岸后
地形地质都比较好,但到黄土咀时西岸为陡峭的山岩,岩石褶当剧烈,岩层倾向于路线,不但开挖边坡高陡,而且极易引起坍塌,病害无穷因此确定,在黄土咀建一座弯坡斜大桥,将路线由西岸又跨到东岸,这是第三次跨河换岸了
路线在陡岭前后一段有两种走法一是
继续沿德胜沟东岸过陡岭,地形复杂,线形曲折,技术标准较低,路线里程长67m
二是采用“两桥一隧”的方案,即第四次跨河换岸建一座大桥(坡桥),将路线由东岸跨到西岸,开凿一座短隧道后,建一座大
桥(坡桥),路线第五次跨河换岸,即由西岸又跨至东岸,线形好,标准高虽初期投
资稍多但营运效益显著,初期增加的投资,经计算不到五年即可全部收
回
在跨河换岸时一般以选择横坡平缓的河岸为佳但有些河岸横坡虽然平缓,但地
质不良,常见的有顺层滑坡,如图4所示右岸由于岩层倾向路线,横坡虽较为平缓,但开挖后易产生顺层滑坍的病害;左岸虽横坡稍陡,但岩层背向于路线,开挖后不易产生顺层滑坡所以,跨河换岸时,要特别注意地质情况的好坏,不能单凭横坡陡缓来决
定采用哪一岸的问题
去北京
图3在姑娘台前后德胜沟形成一个“班”形
的大回转河湾,东岸凹湾前后地层软弱,坍塌严重,路线通过困难,不得不建一座弯坡斜大析第二次跨河换岸,路线由东岸又跨
回
西岸。此段原初步设计推荐的是“三桥两隧分的取直方案,后因北京市资金短缺要求尽量减少桥隧而采用现跨河一次建一座大桥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