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区公路的选线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4
P LANNING & DESIGN 规划设计公路线形是构成公路的骨架,它支配着整个公路规划、设计和施工。
线形设计良好与否,对行车安全、舒适、经济、协调、美观等都具有决定性影响。
线形选择涉及诸多因素,如线形指标、工程造价、地形条件、景观协调、运营效益等等。
因此,路线设计要综合考虑平、纵、横3者的关系,恰当地掌握标准,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
公路选线山区公路选线的特点山区公路选线的特点是山高谷深,高差大,地形、地质复杂,工程艰巨,可比选方案多。
在地形方面,路线平、纵、横3个方面均受到约束;在地质方面,山区土层薄、岩层厚,岩层产状和地质构造变化复杂,影响线位布设;在气候方面,山区暴雨多、山洪急,溪流水位变化幅度大,是公路定线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因此,在山区选线必须深入调查,认真勘测,精心研究,综合考虑,解决好越岭的垭口、展线的方案等重大问题。
山区公路布线主要有沿河(溪)线、山腰线、越岭线和山脊线。
选线应在充分理解路线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地形、地质、气候情况,准确地把握好路线的各项技术指标。
使用最短的路线长度实现最大的综合效果为佳,比如路线标准高、构造物少、造价省等。
山区沿河(溪)线的选择沿河(溪)线的选择,要处理好河岸的选择、线位高低和跨河换岸地点3者间的关系。
利用有利地形,避开工程艰巨和不良地质路段,如泥石流、滑坡、崩塌、岩溶、岩堆、泥沼、冻土等等。
如国道连平北段K2328~K2333路段,由于当时选线线位不够合理,过于靠近山体,造成施工后山体崩塌以致于要进行大面积的高边坡治理,增加了1千多万元投资观测了二三年也未能确定一个合理的处理方案。
倘若避开开挖山体,傍河建1小段栈桥或半边桥,这样对投资及环境保护就更加有利,也减少了日后运营的安全隐患。
在这些特殊路段,就应做多个路线比较方案,进行全面的比选。
又如跨河换岸时,一般情况下以选择横坡平缓的河岸为佳。
有些河岸横坡虽然平缓,但地质不良,岩层倾向于路线,开挖后易产生顺层滑塌的病害,而对岸虽横坡稍陡,但岩层背向于路线,开挖后不易产生顺层滑坡,路线走向则应选择后者。
公路设计选线的基本原则与注意事项摘要:在公路勘测设计工作中,选线是一项关键的工作,在线形设计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对公路质量及造价都有决定性影响。
因此,对选线设计人员而言,应认真贯彻相关方针政策,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考虑设计,通过反复的调查研究和对比,解决技术指标和自然环境下布线之间存在的矛盾,从而给出合理可行的路线。
关键词:公路设计;选线;基本原则;注意事项1公路选线原则1.1安全性原则山区公路由于落差较大,往往在山体内部会存在暗河、地下水等复杂的水文条件。
这些潜在的水文变化会导致护坡、路基受到侵蚀,进而发生滑塌对人民的经济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进行山区公路选线时,设计人员应当秉持着安全性的基本原则,对于特殊地质本着“能避则避”的基本原理,当无法避免时,应当尽量使设计值偏保守,预留足够的设计安全冗余值,以提高公路整体安全性。
1.2经济性原则山区公路建设往往伴随着大量的土石方填挖,而在山区,由于海拔和交通限制,土石方的开挖明显会导致施工成本提高,设计人员在进行选线时,应当充分考虑运距问题,做到“移山填沟”,合理的降低土石方运距。
此外,山区的河谷地段往往是重要的经济作物种植区,同时也是主要的人口聚集地,在进行山区公路选线时,不能“因噎废食”,切不可为了避免较大落差而直接穿过河谷的居民区,这不仅会提高施工的经济成本,还可能导致居民冲突,另一方面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1.3环保性原则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应该增强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而不应该因为公路建设而破坏人们的生活环境。
公路的建设和运营会产生噪声和振动,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因此,在路线选择上要尽量避免居民区和大村落。
很多拆迁会引起社会问题,引起人们对公路建设的思考。
当需要通过居民聚集地时,应减少公路运营施工过程中引发的噪声和振动,使影响降到最低。
1.4分批修建原则山区公路往往交通量较低,应当在规划设计初期,对山区公路的交通量进行实地的勘察和详细的论证,避免一次性、大批量的公路施工,这不仅会提高施工的经济成本,还会对山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应当做到有的放矢,合理的分批次修建。
TRANSPOWORLD 2012 No.14(Jul)96当今公路交通运输飞速发展,公路路线设计人员需要根据车辆性能不断提高的特点,设计出适合现代交通车辆快速行驶要求的公路。
山区公路的设计对于设计人员来说更富有挑战性,因为山区地形复杂,限制条件及影响因素较多。
现根据实践中一些粗浅体会,简单阐述对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几点认识。
前言山区公路设计是决定山区公路建设项目工程价值和使用价值的重要阶段,设计质量对工程的总体质量和安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对于每一个公路建设项目,均面临着在保证公路行车安全与将所设计公路充分融入周围环境之间寻求一种协调和统一的任务。
山区公路的选线山区公路选线的原则公路线形是构成公路的骨架,它支配着整个公路规划、设计和施工。
线形设计良好与否,对行车安全、舒适、经济、协调、美观等都具有决定性影响。
因此,路线设计要恰当地掌握标准,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
山区公路选线的特点山区公路选线的特点是山高谷深,高差大,地形、地质复杂,工程艰巨,可比选方案多。
在地形方面,路线平、纵、横三个方面均受到约束; 在地质方面,山区土层薄、岩层厚,岩层产状和地质构造变化复杂,影响线位布设;在气候方面,山区暴雨多、山洪急,溪流水位变化幅度大,是公路定线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因此,选线应在充分理解路线标准的前提下,使用最短的路线长度实现路线标准高、构造物少、造价省等效果。
山区沿河( 溪) 线的选择沿河(溪) 线的选择,要处理好河岸的选择、线位高低和跨河换岸地点三者间的关系。
利用有利地形,避开工程艰巨和不良地质路段,如泥石流、滑坡、崩塌、岩溶、岩堆、泥沼、冻土等等。
在这些特殊路段,就应做多个路线比较方案,进行全面的比选。
跨河换岸时,要特别注意地质情况的好坏,不能单凭横坡陡缓来决定采用哪一岸的问题。
大高差、短直线距离路段展线的升降坡问题在山岭区选线,经常遇到从山坡脚到山垭口的相对高差较大,而直线距离较短的地形,如何利用有利地形展线是选线成败的关键。
山区道路选线线型浅析摘要:山区公路选线设计,最主要的内容在于越岭展线的设计。
特别是在低等级的公路设计中,如何选取一个合理的展线线位是尤为重要的。
本文结合笔者在山区公路设计的实践经验,对公路展线中两种特点鲜明的回头曲线和螺旋曲线进行线型指标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共同探讨。
关键词:山区公路展线;回头曲线;螺旋曲线Abstract:As the core detail of the road geometry design in the mountainous terrain,overcoming the dramatic elevation difference should be carefully concerned the on the first place.Moreover,it would be even more important in local or rural roads.Based on series projects on mountainous terrain designed by the authors,after modeling the route,we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snake curve and spiral cure in the process of overcoming the dramatic elevation difference.Keywords:overcoming the dramatic elevation difference,snake curve,spiral curve1 概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级地区对加密地方公路网有了进一步需求。
受建设条件限制,以往不轻易考虑的山岭区公路走廊带也逐渐进入各省、市乃至乡镇的发展规划之中。
山区公路,特别是低等级公路中,线位应跟随地形走势,因地制宜,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以达到满足道路服务目标,车辆行驶安全,技术可行,且经济合理,注重环保的需求。
浅析山区公路线形设计及注意事项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的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当中的经济活动也在不断增多,这就给我国的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经济的发展对于国家交通事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监督与促进作用。
为了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以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为题,对我国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的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山区公路;线形设计;注意事项;生态安全一、山区公路线形设计应注意线形组合1、平、纵组合设计应注意平曲线与竖曲线重合,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宜互相对应且平包竖,最理想的线形是平、竖曲线的顶点相重合。
其次,变坡点尽量不要放到缓和曲线段,而要放在圆曲线上。
若平、纵无法合理较好的组合,可把平、竖曲线拉开相当距离,使平曲线位于直线坡段上或竖曲线位于直线上。
2、平、纵结合应注意保持均衡性,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线形大小失衡,会造成驾驶员产生不愉快的感觉,根据经验,平曲线平径大于1000m 的情况下,竖曲线的半径为圆曲线半径的10-20 倍,即可获得线形的均衡性。
3、平、纵结合应避免纵断面线形反复凸凹尽量作到一个平曲线对应一个竖曲线。
在一个平曲线内,纵断面线形反复凸凹时,往往看得见脚下和前方,而看不见中间凹陷的线形。
4、注意纵、横断面结合的合成坡度过大,车辆行驶容易出事故,特别是在冬季结冰期更危险。
反之,如果组合坡度过小,排水不利,则车辆行驶时有溅水干扰,妨碍汽车的高速行驶。
在进行纵、横断面组合时,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最好小于8%。
二、山区公路线形设计的注意事项1、山区公路沿河(溪)线布设时,应综合考虑河流两岸地形地质并结合工程造价确定沿河(溪)线的位置,同时应根据河流的洪水位确定线位的高低,当采用低线位时应保证路基不受河流的冲刷和侵蚀。
2、山区公路设计时,要根据路线情况合理确定路线指标,但当路线布设受地形条件较严格时,可以在某区段内适当降低线形标准,但应确保线形的协调,使车辆能够舒适地从一个线形标准过渡到另一个线形,保证车辆行驶时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性。
探析山区公路路线的选线原则及其设计【摘要】路线是公路的骨架,影响着整个公路的路基、桥涵、交叉、沿线设施等构造物的规模投资,同时,对汽车行驶的安全舒适、经济和车辆的通行能力起决定性作用。
公路路线设计是公路建设之本,公路建成后,公路路线长期存在,如果改变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作为公路工程的设计人员,在每一项工程设计中中应该对线形设计的有关问题给予高度重视。
本文简述了山区公路线路设计的影响因素,对山区公路路线的选线原则及其设计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山区公路;路线设计;影响因素;选线原则;设计1 山区公路线路设计的影响因素传统的路线设计概念就是所谓的公路路线。
比如说,公路平面线形设计,就是如何正确地运用平面技术标准,定出公路的平面几何尺寸:公路纵面线形设计,合理采用纵坡技术标准,定出纵面的几何尺寸。
这两个方面的技术标准运用好了,几何尺寸定出来了,就算路线设计好了。
对公路进行设计的时候,其设计方案的确定是受很多方面的影响的。
总的来说,受到水利与地质的影响、生态环境的影响、地形以及工程的造价等等因素的影响。
1.1地形因素。
山区公路地形比较复杂,地的表面陡且不平,建设的任务十分的艰巨。
假如要降低工程的难度与投资就必须将路段适应其山区的地形。
1.2地质因素。
在对山区公路进行建设的时候,很多地质方面的问题都会碰到,其中就包括软土与软弱土等土质、滑坡、坍塌与泥石流等情况。
对于这些问题来说,对公路的安全的危害非常的大,对其后期养护和运行的影响也非常大,地质的因素对整个方案都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不好的地质在影响整个路段分布的同时,纵面的地形的分布也影响到了整体的方案。
所以,山区公路建设的时候,对地质的勘测是必不可少的,也反映了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重要性。
1.3环境保护因素。
以往工程建设的理念把太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功能与经济方面,环境方面并没有太多的考虑,山区公路的工程实施对于生态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形成了很多的负面的影响。
浅谈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选线作者:杨德宝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08期摘要:本文主要对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选线的原则、思路、选线注意事项及技术标准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以已建部分公路建设为例,提出选线时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选线技术标准运用中图分类号: X734文献标识码: A前言:建国60年来,我国的公路建设已取得了巨大成就,回顾我国公路发展的历程,对比世界各国公路的发展趋势,我国公路交通正处于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的快速发展时期。
但是由于基础十分薄弱,我国公路建设总体上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从公路技术等级看,全国等级公路里程360.96万公里,等级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85.2%,其中二级及以上的公路里程50.19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11.8%,技术等级构成仍不理想。
从行政区划分布看,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公路发展在各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总体来看,东部地区公路密度较大,高等级公路的比例也较高,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高于中、西部地区水平。
云南属于山区省份,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4%,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地形多变、地质复杂;河流水位变化大,属高山立体垂直气候,在公路选线中存在较大难度。
修建一条技术标准合理、行车安全、舒顺环保、节约造价、运营和养护费用低的公路,必须认真考虑建设项目区域内的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对公路的综合影响,因地制宜地采取穿越、避让等方法,对地形、地物、地质、水文上的各种障碍加以克服,才能达到选择最佳的公路线形。
公路选线成为整个设计、施工、运营的灵魂,它是整个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并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运营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等。
1、要选好山区公路路线,首先必须掌握以下原则(1)、满足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等相关条文规定,特别是满足《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有关规定;(2)、结合本段公路的地形、地质、水文、集镇特点及城镇中长期规划进行设计的原则,并结合当地政府部门的建设的要求,借鉴已建公路的经验,反复斟酌,贯彻“标准选线、安全选线、地形选线、地质选线、生态环保选线、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选线和经济选线” 的设计理念,在线位选择和技术指标选用中,把山岭重丘区路线走廊带作为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3)、建设标准与功能定位相适应,与公路服务对象相协调的原则;(4)、正确运用技术标准,在均衡协调的情况下,尽可能选用较高的指标,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5)、根据沿线已有道路交通设置状况、建筑状况、用地状况,在坚持设计标准的条件下,因地制宜,近远期工程结合,节省投资,减少拆迁、土地占用和管线拆迁,注重环保,达到工程建设效果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6)、工程设计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工程建设和环境整治相结合,提高环境设计水平,使公路建设带来新的景观效应;(7)、“以人为本,安全至上”,坚持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做到设计结合自然,达到创作设计、宽容设计、灵活设计的总体思路;(8)、遵循节约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和服务社会、尊重地区的原则,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根据路线总方向、公路等级和路网关系,结合运输条件、城镇规划、农田基本建设、社会发展需求、资源状况与开发利用计划、环境影响及水文、气候、地质、地形等自然条件综合考虑,在各个可行方案中进行分析、比选、论证;(9)、防止后遗病害,使设计的路线既经济又顺畅,既好修又好养。
Roads and Bridges 道路桥梁 39
浅析山区低等级道路选线 杨建军 (平昌宏创公路勘测设计院 四川平昌 636400)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344(2017)06-0039-01 摘要:山区农村公路是我国交通事业的核心项目,由于山区地形特殊,再加上农村公路等级一般较低,所以农村公路的测设,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农村公路测设,如何把握技术标准,选择经济合理的路线是关键。农村公路的测设一般都是实地选线,因此本文通过对山区农村公路选线方法和优化措施进行探讨和总结,可供同行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山区道路;线路选择;道路规划
一、引言 由于农村公路不同于高速公路和国、省干道,受到资金以及地形地貌的限制,如何做到最小程度地破坏,最大程度地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更好地为农村群众服务,路线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选择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路线更是关键。
二、山区农村公路的自然特征 2.1、山高谷深,地形复杂,山脉水系分明。由于山区高差大,加之陡峭的山坡和曲折幽深的河谷,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地形,这使得农村山区公路路线常常出现弯急、坡陡、线形差,给工程带来困难。 2.2、石多、土薄、地质复杂。由于山区地质层理和地壳性质在短距离内变化很大,地质构造复杂。 2.3、水文条件复杂。山区河流曲折迂回,河岸陡峻,比降大、水流急,一般多处于河流的发源地和上游河段,雨季暴雨集中,洪水历时短暂,猛涨猛落,流速快,流量大,冲刷和破坏力很大。 综上所述,由于山区农村公路自然条件变化大,造价低,路线在平纵横三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事物都有双重性,以上特点也有有利因素,山脉水系清晰,给山区公路走向提供了依据,鲜明的地质水文特征,为准确定位路基的标高、防护措施和桥位的选择提供了资料,丰富的石材为公路建设提供了原材料等等。
三、山区农村公路路线类型 (一)、沿溪线 1)沿溪线路线特征 沿溪线是指公路沿一条河谷方向布设路线,其路线特点是傍山临水,路线总的走向也与等高线一致。沿溪线主要优点是:(1)路线走向明确、(2)线形较好、(3)施工、养护、运营条件较好、(4)能更好的为沿线居民点服务,发挥公路的使用效益;沿溪线的不利因素主要包括:(1)受洪水威胁较大(2)陡岩河段,工程艰巨(3)布线空间较小(4)桥涵及防护工程数量较大(5)路线布置与沿线耕地矛盾较大。(6)河谷工程地质情况复杂 2)沿溪线的路线布局 山区农村公路布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利用有利条件,降低造价,服务居民点,防止和避让不利条件。以上分析,沿溪线布局的决定因素是水的问题。由于路线自始至终都要与河流打交道,因此解决好路线与水的关系是布局的关键,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1)路线选择走河流的哪一岸;(2)路线线位放在什么高度;(3)路线选在什么合适的地点跨河,这三个问题对于沿线的布置是互相影响的。在农村公路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去解决。 (二)、越岭线 1)越岭线路线特征 越岭线是翻山越岭布设的路线,其主要特征是两个主要控制点分别位于山脊的两侧,路线从山的一侧升坡道山脊,在山脊上呈马鞍状的明显下凹处(垭口)穿过,在山脊的另一侧陡坡而下。其主要特点是:路线需要克服较大的高差,路线的长度和位置取决于路线的纵坡安排,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越岭线的选线中,以路线的纵断面设计为主导。 越岭线的主要有利因素是布线灵活,可选方案较多,遇到不良地质或艰巨工程及地物限制时,避让较容易,也不受洪水的影响。不利因素是线形较差,受纵坡控制,往往因升坡展线,使路线增长。越岭线线位较高,远离河谷,施工、养护、运营条件相对较差。 2)越岭线的路线布局 克服高差是山区农村公路越岭线的关键,因此布线时,应以纵断面为主导安排路线,结合平面线形和路基的横向布置进行。越岭线布线的要点就是处理好垭口的选择、过岭的标高和展线布局三个问题;垭口的选择就确定路线的走向,过岭的标高控制了纵坡的大小,展线的方法决定了路线的长度,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
浅析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摘要:本文分析了山区公路的路线设计中始终体现“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新理念,始终坚持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才能使建成的公路既能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又能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结合了在山区公路的设计实践,提出一些路线设计思路。
关键词:山区公路;路线设计;选线山区公路的设计在技术和经验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山区公路的设计受平纵横断面的制约较多,与平原区及微丘区公路有很大区别。
因此,对山区公路的设计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讨出新的设计理念以指导山区公路的设计十分必要。
1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特点影响道路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气候、水文、水文地质、地质、土壤及植物覆盖等。
地形决定了选线条件,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路的技术标准。
山区公路选线的特点是山高谷深,高差大,地形、地质复杂,工程艰巨,可比选方案多。
在地形方面,路线平、纵、横三个方面均受到约束;在地质方面,山区土层薄、岩层厚,岩层产状和地质构造变化复杂,对线位布设影响大;在气候方面,山区暴雨多、山洪急,溪流水位变化幅度大。
同时山区由于山脉在地形上较有规律,山脉水系清晰,线路走向不是顺山沿水,就是越岭穿脊。
因此,在山区如何善于利用地形布线是其路线设计的关键。
2优化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措施2.1平面设计我国山区公路的平面设计大多数也是采用一条线,其实有时完全可以顺应地形、地势,将上、下行线分别设计为各自独立的平面线形,其平面造型亦很优美,两条线中间有时隔以山冈、草地甚至一片森林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当汽车行驶在这样独具匠心设计的公路上时,能给人一种与周围地形协调而自然的感受。
在我国公路平面设计中,一直采用直线形设计方法。
使用直线形设计方法进行平面布线设计时,设计人员往往首先综合考虑公路的等级、所经过的区域、路线的走向、控制条件和技术要求。
(1)根据地形特征(主要是对山岭重丘区而言) ,以地形为控制因素,以纵断面线形为主导,综合平面和横断面来确定路线。
・14・ 北 方 交 通 浅谈山区公路路线设计 赵汐权 (石家庄交通勘察设计院,石家庄050000) 摘要从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线形选择、平纵面、构造物的布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提 出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 问题建议
山区公路的设计在技术和经验方面面临着前所 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山区公路的设计受平纵横断面 的制约较多,与平原区及微丘区公路有很大区别。 因此,对山区公路的设计进行更深人的研究,探讨 出新的设计理念以指导山区公路的设计十分必要。 1 选线的原则 线形选择涉及诸多因素,如线形指标、工程造 价、地形条件、景观协调、运营效益等等。因此,路 线设计要综合考虑平、纵、横三者的关系,恰当地掌 握标准,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 1.1 山区公路选线的特点 山区公路选线的特点是山高谷深、高差大、地形 地质复杂、工程艰巨,可比选方案多在地形方面,路 线平、纵、横三个方面均受到约束;在地质方面,山区 土层薄、岩层厚,岩层产状和地质构造变化复杂,影 响线位布设;在气候方面,山区暴雨多、山洪急,溪 流水位变化幅度大,是公路定线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因此,在山区选线必须深人调查,认真勘测,精心 研究,综合考虑,解决好越岭的垭口、展线的方案等 重大问题。 山区公路布线主要有沿河(溪)线、山腰线、越 岭线和山脊线。选线应在充分理解路线标准的前提 下,根据地形、地质、气候情况,准确地把握好路线的 各项技术指标,使用最短的路线长度实现最大的综 合效果为佳,比如路线标准高、构造物少、造价省等。 1.2 山区沿河(溪)线的选择 沿河(溪)线的选择,要处理好河岸的选择、线 位的高低和跨河换岸地点三者间的关系。利用有利 地形,避开工程艰巨和不良地质路段,如泥石流、滑 坡、崩塌、岩溶、岩堆、泥沼、冻土等等。在这些特殊 路段,就应做多个路线比较方案,进行全面的比选。 又如跨河换岸时,一般情况下以选择横坡平缓的河 岸为佳,要特别注意地质情况的好坏,不能单凭横坡 陡缓来决定采用哪一岸。 1.3 大高差、短直线距离路段展线的升降坡问题 在山岭区选线,经常遇到从山坡脚到山垭口的 相对高差较大,而直线距离较短的地形,如何利用有 利地形展线是选线成败的关键。在这些区域,一般 要利用突出的山梁螺旋展线升降坡并借助修建桥 梁、隧道等构造物才能解决问题,如果没有突出的 有利山梁地形时,也可以利用山凹螺旋展线升降坡 及修建桥梁等构造物来实现。 1.4 越岭线垭口的选择问题 越岭路线选线时,应结合水文地质情况处理好 垭口选择、过岭标高和垭口两侧路线展线方案三者 间的关系。垭口是越岭线方案的重要控制点。垭口 最好选择与路线总走向一致且标高较低和两侧利于 展线的垭口,可缩短公路里程。不需展线或少量展 线而又靠近路线总走向的较低垭口为最理想。但有 的垭口虽然在路线总走向的位置上,但从垭口到山 脚间的距离较短,高差也较大,需要长距离展线时, 反而不如展线条件好,离开路线总走向稍远的垭口。 有的垭口虽然相对高差较大,但如垭口两侧有较开 阔的山坡或山谷可用来展线,或可采用稍长的隧道 以降低越岭的海拔标高时,可大大缩短公路运输里 程,营运经济效益显著,亦应认真考虑,仔细比选。 2 平面设计 山区公路的路线平面布设与平原区及微丘区公 路有很大区别,平原区及微丘区公路地形条件单一, 限制条件较少,一般采用交点直线法定线可提高效 率。山岭重丘区地形条件复杂,路线布设时限制条 件很多,若采用交点直线法,定线效率就很难提高, 而且线形往往显得呆板,与地形的符合性差,平纵横 组合不佳。故在山岭重丘区定线,应采用曲线定线
浅谈山区公路的选线
摘要通过对山区公路中的沿溪线,越岭线,山脊线的选线基本方法和理论的分析,总结归纳出日前山区公路选线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提出初步的解决措施。
同时,文章还对影响选线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并概括出在山区公路选线应遵循的一些原则。
关键词:山区公路选线
公路受到地形、地质、水文和气候各种因素的制约,在公路高速发展的今天,道路选线仍然不能忽视这些因素。
随着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的知识累积,人们逐步掌握了如何利用有利地形、克服不良地质和水文条件,并把各种自然条件下的选线方法同远景交通量、路线使用性质以及工程投资之间建立起一个合适的关系。
公路的各种等级和各种使用性质的道路,
在这方面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
山区地形复杂,山高坡陡,公路选线时要考虑的问题复杂多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今天山区公路的建设规模日盛,山区公路选线的思路应该要先进,因此对山区公路选线技术与方法的深入讨论及研究显得极为重要。
一、山区选线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地质
山岭重丘区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地质情况变化大,除必须重视大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测外,特别要注意小范围的地质灾害。
要对沿线居民进行专访调查,往往小型地质灾害处理起来较为棘手,若在施工中产生将会造成资金缺口,并且延误工期。
2、恰当把握标准
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应轻易采用最小指标或极限指标,但也不应片面追求高指标,在特殊地段适当使用极限指标,从而保证线型设计达标、经济。
3、利于施工
在勘测设计中应该考虑施工的难易性,特别是山区新建公路,设备、材料进场的难易和施工便道的造价必须重点考虑,其对整个工程投资和工期的影响都是较大的。
4、边坡
边坡的坡度设置及边坡处治方案是山岭重丘区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新修公路三年垮”有它的特殊性,也有它的必然性,如果在设计中能够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处理好这个问题是减少施工中出现垮方的关键。
造成垮方有施工方面的原因,而在设计中应注意边坡地质变化、高边坡的处理和特殊地质路段边坡治理方案。
二、几种典型地段的选线
1、沿溪(河)线
重点考虑线位高低、左右岸选择、跨河地点选择。
(1) 线位高低:路线一般以低线位为主,但必须做好洪水位调查,以保证路基稳定和安全。
(2) 河岸选择:路线应选择在地形宽坦,有阶地可利用,支沟较少、沟长较短、水文及地质条件良好的一岸。
积雪和冰冻地区,应选择在阳坡和迎风的一岸,除汽车专用公路外,一般公路可选择在村镇较多、人口较密的一岸,以方便群众。
(3) 跨河换岸地点选择:应慎重选择跨河桥位,处理好桥位与桥头路线的关系。
(4) 对下列局部地段选线应注意:临河陡崖地段,抬高路线线位时,应注意纵面高低过渡的均匀;当采用低线位时,应注意废方堵河、改变水流方面和抬高水位的影响。
2、越岭路线
应重点考虑过岭标高、垭口地点及两侧展线。
(1) 过岭标高:过岭标高是越岭线布局的重要控制因素,不同的标高会出现不同的展线方案。
除工程地质不良和宽而厚的垭口外,一般可用深挖方式过岭,当深挖在25~30m以上时,则应与隧道方案进行比较。
(2) 垭口选择:垭口是越岭线方案的重要控制点,在符合路线基本走向的情况下,应综合地质、气候、地形等条件,从可能通过的垭口中,选择标高较低和两侧利于展线的垭口。
对于垭口虽高,但山体薄窄的分水岭,采用过岭隧道方案有可能成为更适合的越岭位置时,亦应予以比较选择。
(3) 垭口两侧展线方案:首先应考虑自然展线,不得已时方可采用回头展线。
回头展线应尽量利用山谷(主沟、侧沟)、支脉(山嘴、山脊)和平缓山坡等有利地形,并尽量避免在一个山坡上布设较多和相距很近的回头曲线。
3、山脊线
在选择山脊线时,应注意分水岭平面不能曲折的迂回,各垭口的标高悬殊不大,重点考虑垭口、侧坡及垭口间的平面纵坡。
(1) 垭口选择:分水岭方向顺直、起伏不大时,每个垭口均可暂定为控制点:地形复杂,起伏较大且较频繁,各垭口高低悬殊时,宜以低垭口作为控制点,突出的高垭口可以舍去;在有支脉横隔时,对相距不远,并排的几个垭口,应选择其中一个与前后联系条件较好的垭口作为控制垭口。
(2) 侧坡的选择:当分水岭宽阔、起伏不定时,路线以设在分水岭顶部为宜。
如需将路线在两侧山坡时,就选择坡面较整齐,横坡较缓,地质、水文情况良好,积雪、冰冻和支脉分布较少的一侧。
(3) 控制垭口间的平均坡度:两控制垭口间应力求距离短捷,坡度平缓。
若控制垭口间平均坡度超过规定,则应视具体地形、地质条件,采用深挖、旱桥、隧道等工程措施,也可利用侧坡、山脊有利地形展线。
三、山区公路选线中存在的问题
沿溪线一般依山傍水,溪沟曲折,两岸山嘴犬牙交错,陡缓山坡、悬崖峭壁与浅滩台地交替出现,平面往往被限制在较窄的范围内,活动余地不大。
因此山区沿溪布线在寻求较为合理的横段面时,选线人员必须考虑路线究竟是走高线还是走低线,走溪的左岸还是右岸,
在什么地方跨溪,同时还要考虑:沿溪线受洪水影响及威胁较大,特别是路线的标高较低时,更要求充分地掌握洪水情况;路线常遇悬崖陡壁及复杂的地质不良地段,路线绕避的余地较少,造成土石方工程集中且工程量较大,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路线常与较多的支流相交,
因而需修筑较多的人工构造物。
所有这些因素都给选线人员带来了相当的困难。
越岭线也给选线人员带来巨大困难:越岭线由于纵面上连续升坡,高差变化大,平面上迂回曲折,使里程有所增长;常遇地形复杂,山坡陡峻及鸡爪山形地带,造成陡弯多、线形差和工程量增大。
路线隐藏性较差,施工、养护和运料不如沿溪线方便:低娅口小,展线距离短,工程量小与高娅口易展线之间的矛盾。
除此之外,在越岭线中,由于各坡点主要是分段控制平均纵坡布设的,选线人员难免会对具体纵坡大小的安排、路基稳定、填挖方数量以及采用什么形式的路基考虑不够。
结束语在山区高速公路的勘察设计中,应该不断升设计理念,提高设计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环保优先”的原则,按交通部公路勘察设计典示范工程的有关要求,从源头抓起,搞好山区高速路的选线设计,把选线设计与路基环保设计理念为一体,从根本上避免高填深挖。
不把工程本身和投资放到路线方案的
第一取舍位置,而应首先选择有利于环境保护或对环及景观影响较小的方案,使公路路域与周边环境为一体,取得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双赢的良好效果。
公路平面线形设计除了考虑主要的技术准外,还必须把公路平面线形影响交通安全这种理念贯彻到整个设计之中。
参考文献
[1] 周立功. 基础建设应用新技术[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2] 杨峰, 苏红旗. 地质雷达技术及其在公路隧道质量检测中的应用[J].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05, 22(10): 8- 10.
[3] 魏庆鑫, 李成河, 杨清宝. 地质雷达在公路行业应用简介[J]. 交通科技与经济,2005, 31(5):50- 52.
[4] JTJ012- 94,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S].
[5] 胡进峰, 周正欧, 孔令讲. 探地雷达多目标识别方法的研究[J].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06, 28(1): 26- 30.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