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烈的长城抗战:中国军队付出6万伤亡歼灭日军6千
- 格式:docx
- 大小:14.21 KB
- 文档页数:3
抗日战争简介双方损失中国抗日战争(Anti-Japanese War),又称为日本侵华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
指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由于日本帝国非法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发生时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之前与期间,最终以日本投降、中国胜利而告终。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共进行大规模和较[1]大规模的会战22次,重要战役200余次,日本投降的媒体报道大小战斗近20万次,总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伪军118万人。
战争结束时,接收投降日军128万余人,接收投降伪军146万余人。
关于八年抗战中国的损失,抗战胜利后,抗战赔偿委员会作出的《中国责令日本赔偿损失之说贴》指出,沦陷区有26省1500余县市,面积600余万平方公里,人民受战争损害者至少在2亿人以上。
自1937年7月7日至战争结束,我军伤亡331万多人,人民伤亡842万多人,其他因逃避战火,流离颠沛,冻饿疾病而死伤者更不可胜计。
直接财产损失313亿美元,间接财产损失204亿美元,此数尚不包括东北、台湾、海外华侨所受损失及41.6亿美元的军费损失和1000多万军民伤亡损害。
此外,七七事变以前中国的损失未予计算;中共敌后抗日所受损失也不在内。
经过中国历史学家多年研究考证、计算得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中国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
战争胜利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胜利。
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名称释疑习惯上,中国人所说的“抗日战争”一般指称“中国抗日战争”。
但各地华人习惯上也将各自国家或地区同时期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称为“抗日战争”,并将其和中国抗日战争视为一体,或作为它们的总称。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争的主要重大战役以及涉及的地区和时间资料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争的主要重大战役以及涉及的地区和时间资料2014-07-27 08:12:13蝲蝲蛄也有春天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争的主要重大战役以及涉及的地区和时间资料江桥抗战:1931年10月-11月主要将领:马占山淞沪抗战:1932年1月-3月主要将领:蔡廷锴、蒋光鼐长城抗战:1933年1月-5月主要将领:宋哲元、徐庭瑶(关麟征、杜聿明)热河抗战:1933年2月主要将领:张学良绥远抗战:1936年11月-12月主要将领:阎锡山、傅作义(百灵庙)[全面抗战爆发后正面战场的大型会战]平津作战:1937年7月主要将领:宋哲元、吉星文(卢沟桥)本战由七七事件所引发,中日最终谈判破裂,经过数周的战斗,日军独立混成第l旅团和驻屯旅团分别在30日晚和31日进占长辛店西面高地和大灰厂附近地区,平津失守。
从此拉开了艰苦的8年抗战。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主要将领:蒋介石、张治中、陈诚、谢晋元(四行仓库)“八一三”淞沪会战是抗战爆发以来,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3个月的战役中,双方都投入几十万兵力。
由于中国军队战略不当,武器装备落后,在付出33万多人的巨大损失后,最终被迫匆忙撤退,并直接导致了南京会战的失利。
此战日军伤亡5万余人。
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主要将领:唐生智、刘湘、顾祝同淞沪会战后,日军迅速进攻国民政府首都南京。
由于国民党军此时兵力凋零,退守绝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围撤退。
日军进入南京后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南京大屠杀,残酷杀害中国军民30余万人。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主要将领:阎锡山、林彪(平型关)、卫立煌(忻口)1937年9月13日,日军占领大同后向太原进攻,中国军队由于指挥混乱,布置不当,被迫从太原突围。
此战中国守军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牺牲,消灭敌军2万余人。
但从此国民党军在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宣告基本结束。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本章概述:基本特征:全民族反侵略战争三条基本线索:一对主要矛盾:日本帝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国民党:片面;正面两条抗战路线和两个战场共产党:全面;敌后三个发展阶段:战略防御• 战略相持• 战略反攻一、教学目的: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不断加深的过程以及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学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巩固所做的努力,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抗战胜利的意义。
通过学习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理解中国共产党实行人民战争路线,开辟敌后根据地的原因和意义。
通过学习中国人民在抗战过程中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使学生明白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保证抗战的最后胜利,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不断加深。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重大意义。
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进行持久抗战的依据,以及战略和战术原则。
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
三、教学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重大意义;开辟敌后战场的依据及战略战术。
专题一:中国抗日战争的战局演变及其胜利的重要意义思考: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日本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史实或事件:1874 年:进犯台湾1895 年:发动甲午战争并侵占台湾1900 年:日本加入八国联军侵华1904 年:日俄战争侵犯中国东北领土和主权1914 年:出兵占德国在华租借地青岛,控制山东1928 年5 月:济南惨案,武力阻止中国统一=>灭亡中国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1927 年6 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东方会议”,宣示了八条《对华政策纲要》,企图把“满蒙”从中国彻底分割出去,并决心为之诉诸武力。
1927 年7 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呈递了一份秘密奏折,即《田中奏折》,其中提出了日本新大陆政策总战略:“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
台儿庄战役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鲁南会战或血战台儿庄。
台儿庄战役的起止时间有几种说法,一般认为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
战役由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台儿庄战斗和日军的溃退,中国军队的追击作战等部分组成。
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
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日军自报伤亡11984人)。
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这次战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改变了国际视听,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
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战役由民族英雄李宗仁、白崇禧、孙连仲、汤恩伯、张自忠、田镇南、关麟征、池峰城、王铭章等抗日将领指挥。
战役期间,中国抗战最高统帅蒋介石曾三次赴徐州视察、督导、调配兵力,其中第一次,蒋介石在台儿庄战斗最激烈的时刻亲赴台儿庄南站观战,并亲自勉励池峰城,前线将士因而士气大振,大大增强了前线将士的战斗力。
基本信息∙名称台儿庄战役∙伤亡情况国军伤亡5万余,毙伤日军2万余∙地点以山东枣庄台儿庄为中心的鲁南区域∙主要指挥官李宗仁、孙连仲、汤恩伯等∙时间1938 年3 月14日—4月15日∙参战方国民革命军与日军∙结果中方获胜,中国正面战场最大的胜利之一∙参战方兵力国军约29万,日军约5万∙从属会战徐州会战历史背景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济南以后,企图沿津浦线对进,南北夹击,会攻徐州,以便沟通南北战场,进而击破陇海路军防线,夺取郑州,武汉等地。
中国以李宗仁为第5战区司令长官,指挥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者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津浦路南北的广大地域上,展开了一场大会战。
徐州会战共有3个阶殷。
第1阶段是津浦路沿线的初期保卫战。
第2阶段即台儿庄大战。
台儿庄,位于津浦路台枣(庄)支线及台潍(坊)公路的交叉点,扼运河的咽喉,是徐州的门户。
先秦时期牧野之战姜尚、周武王秦汉时期巨鹿之战项羽2万——40万歼灭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兖州之战曹操数万——数10万迫降30万官渡之战曹操2万——10余万歼7万余人赤壁之战周瑜5万——20余万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合肥之战张辽7千——10万大败吴军凉州之战马隆3500——数万平定凉州淝水之战谢玄8万——97万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近代、现代时期江桥抗战:1931年10月-11月主要将领:马占山淞沪抗战:1932年1月-3月主要将领:蔡廷锴、蒋光鼐长城抗战:1933年1月-5月主要将领:宋哲元、徐庭瑶(关麟征、杜聿明)热河抗战:1933年2月主要将领:张学良绥远抗战:1936年11月-12月主要将领:阎锡山、傅作义(百灵庙)[全面抗战爆发后正面战场的大型会战]平津作战:1937年7月主要将领:宋哲元、吉星文(卢沟桥)本战由七七事件所引发,中日最终谈判破裂,经过数周的战斗,日军独立混成第l旅团和驻屯旅团分别在30日晚和31日进占长辛店西面高地和大灰厂附近地区,平津失守。
从此拉开了艰苦的8年抗战。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主要将领:蒋介石、张治中、陈诚、谢晋元(四行仓库)“八一三”淞沪会战是抗战爆发以来,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3个月的战役中,双方都投入几十万兵力。
由于中国军队战略不当,武器装备落后,在付出33万多人的巨大损失后,最终被迫匆忙撤退,并直接导致了南京会战的失利。
此战日军伤亡5万余人。
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主要将领:唐生智、刘湘、顾祝同淞沪会战后,日军迅速进攻国民政府首都南京。
由于国民党军此时兵力凋零,退守绝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围撤退。
日军进入南京后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南京大屠杀,残酷杀害中国军民30余万人。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主要将领:阎锡山、林彪(平型关)、卫立煌(忻口)1937年9月13日,日军占领大同后向太原进攻,中国军队由于指挥混乱,布置不当,被迫从太原突围。
课序号310004—07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期末论文题目:论抗战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姓名陈雅青学号2011551010年级专业11建筑学指导教师何建华2012年6月1日论抗战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日军进攻。
中国抗日战征从此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
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号召中国同胞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
在这场民族的反侵略战争中全国各界以不同形式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投入了全民族抗战。
为首的是以国民党为代表的正面战场和以共产党为代表的敌后战场。
从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抗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在此阶段,日本侵略者以国民党军队为主要作战对象。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
七七事变之后,日军从华北和华东两个方向大举侵华,尤其是华东方向,国民党集中重兵进攻上海,为了保卫远东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国民党将一百七十个整编师中的七十个投入淞沪前线,可以说拼尽了老本。
国民党先后进行了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淞沪会战,武汉会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
正面战场,中国军队经受住了惨重的损失,但也迟滞了日军的进攻,使其深陷中国战场,无法抽兵进攻苏联及其美国,如果中国战区支撑不住,日军将很可能将兵力用于其它战场,这样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将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正面战场的坚守对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所起到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在此时的抗日战争中,由于八路军当时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实力,对日军发动的战役基本上以游击战为主,战斗较为频繁,但歼敌都较少,基本上歼灭数百人都可以算得上为大战役了,因此在整个抗战中较大的战役多是国军在正面战场中进行的。
与此相对,自1929至1933年,从中央军校毕业的大约25000军官中,就有一万名牺牲在战争全面爆发的前四个月。
在历次大型战斗中,国民党官兵象山海关保卫战那样整连、整营、整团地为国捐躯者,屡见不鲜。
[键入文字]
惨烈的长城抗战:中国军队付出 6 万伤亡歼灭日军 6 千
早在 1931 年制定《虎卷》计划时,“满洲青年联盟”所勾画的伪满洲国版图,就包
括一个塞外小省热河,和沿长城延伸的一条“非武装走廊”。“满洲新秩序”建立后,石
原、板垣、土肥原等人立即着手这一新的征服。
1933 年 2 月 23 日,日军 2 万余人分三路进犯热河。10 天时间,热河全境沦陷。3
月 3 日,日军 6 师团一部 128 骑,占领热河省会承德。该部在承德大肆劫掠。这个师
团意志顽强、作风凶狠,4 年多以后,正是他们成为“南京大屠杀”的首凶。
“保卫长城”的声音,在这一年 3 月一下子成为华北大地最苍劲悲怆的声音。风雨飘
零中,战争在长城的 300 里隘口间铺开,每个关隘都有恶战。几十万人马往来冲杀,
只有苍天、黄土、长城、夕阳才静默无声。
在这样的恢弘时空里,“满洲青年联盟”和蓝衣社终于在长城两侧,用炮火、大刀、
思想和身体进行碰撞。两大青年军人集团、两大秘密组织成为这个战争的主角。
“贺衷寒时代”就在这样危急的背景下开幕了。
2 月底,“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在十余条军列边,铁石般地挺立着一
个将军的身影。他的手一直举在帽檐边,表情严峻,目光森冷。在他的身边,铁流一
般地,望不到尽头的持械军人涌进站台,涌过他的身边,涌上火车。
这一天是霉雨天气。雨水不断地沿将军的帽檐、肩章上淌下,他的军装早就湿透
了,但仍然一动不动。火车站喧天的锣鼓,无数市民、学生、记者的注视,似乎一点
都不能惊动他。仿佛他的心已经在遥远的华北了。
2 师、25 师官兵的长龙已经到尾巴上了,关麟征、黄杰走过来了。此时,他的身体
微微地、不被人觉察地颤抖了一下,随后,他的目光由森冷转向热烈,几名卫士为他
铺展开了一幅白布。
他咬破手指,用鲜血在白布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笔画。随后,是关麟征、黄杰,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