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县杜荒岭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 格式:pdf
- 大小:179.33 KB
- 文档页数:2
某矿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某矿区处于某县某地区金矿区的北侧,位于昆仑山的主脊部位,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北西西-南东东向,贯穿了整个调查区域。
本文结合该矿区的特点,从地层划分、构造、变质岩、岩浆岩分析了其地质特征,再结合其特征情况,明确了该矿区的具体找矿标志,旨在充分了解该矿区的特点,并能够实现快速有效的找矿,同时还可为同类型矿区提供参考。
标签: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某矿区金矿地位于中高纬度海拔山区,属于较为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通过调查显示,该矿区的气候类型表现为非常明显的半干早、干旱特点,矿区范围内的降水非常少,具有较大的温度跨度,平均气温在0℃以下,最高气温能够达到25℃,最低气温能够达到-30℃,并且冬季时间相对较长,平均每年都会出现较多的风沙天气,其气候也相对较为恶劣。
1.金矿地质特征1.1 地层划分经由地质填图处理,初步完成了对该矿区的地层格架,并厘定出了五个段级填图单位以及两个正式的岩石组班填图单位;采用成因-地貌双重填图法将第四系划分为五种不同的成因类型,分别为全新世湖积(Qh1)、冲积(Qhal)、风积(Qheol)、人工堆积(Qs)以及晚更新世洪冲积(Qp3pal),这使得测区地质得到了很天程度上的充分掌握。
其具体的岩性组合分别为:(1)Qh1:主要是又湖积淤泥、粉砂以及细砾共同组成;(2)Qhal:主要是由冲洪积的沙砾、砾石、亚砂土等组成;(3)Qheol:主要是由风组成亚砂土;(4)Qs:主要是由呈现为松散状的砂、砂石以及淤泥等组成,石英是其砂最主要的矿物质成分;(5)QP3pal:主要是通过冲洪积沙砾、砾石以及淤泥亚砂土等共同组成[1]。
1.2 构造经由地质调查对矿区的情况进行了解,并基于此完成了对测区构造格架的构建,基本上明确了矿区内褶皱构造、断裂构造、挤压劈理构造空间的变形特征以及展布特征等相关情况,同时也掌握了成矿的控制特征以及相互叠加进行改造的具体特征;厘定出了兩条具有明显韧脆性特点的变形构造带,同时总结分析了其运动学特征、几何学特征、矿化蚀变特征以及动力学特征,为该矿区成矿控矿特征、区域构造特征、区域大地构造演化等相关内容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该矿区寻找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提供了客观的参考依据。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金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技术分析胡国强摘要:在经济发展背景下,矿产资源需求量进一步增加,其中,金锑多金属矿作为重要矿产资源类型,在生产前,需要通过普查的方式,掌握不同区域的地质情况以及矿床质量,帮助技术人员强化对多金属矿资源的了解强化生产质量。
鉴于此,本文将重点围绕金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技术加以分析,先对区域背景概况予以描述,然后针对性地分析地层构造以及矿体地质特征,分别阐述槽探、钻探、采样化验以及水工环地质等技术环节。
关键词:金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找矿技术多金属矿主要分布在造山带等区域,例如,长江中下游、西藏地区等均有大量矿产资源。
目前,我国多地区开展金锑多金属矿普查工作,需要借助技术完成矿区定位,在明确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为后续企业开采提供借鉴。
然而就目前而言,部分普查项目在技术应用方面依旧存在不足,难以全面掌握地质特征,导致企业在后续开采中易出现问题,甚至会影响工程顺利推进。
由此可见,围绕金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技术开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区域背景概况1.1 区域位置与地理条件本文所分析的金锑多金属矿普查项目位于江西省修水县东港乡南约2km处的东沅村,地处东经114°12′54″~114°15′19″;北纬28°52′30″~28°53′。
结合目前来看,本次普查工作涉及面积约为5.44km2,且区域内无矿业权纠纷。
结合目前来看,其整体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最低温可达到-11.1℃;最高温则将近40℃。
主要降雨阶段是在春夏过渡期,最高降水量可达到2300mm。
与此同时,当地地形结构复杂,最高海拔位于南部,该区域灌木繁茂,但整体自然条件较差。
此外从水系分析来看,主要为短小的山溪,以南北向为主,会在南部汇入江河。
区域内的农业发展主要是以沟谷等区域为主,种植种类有水稻、玉米等,与其他地区相比,经济水平较差,主要的经济作物为桑蚕丝以及木材等。
第29卷第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V o l.29,N o.5 2015年10月M I N E R A LR E S O U R C E SA N D G E O L O G Y O c t.,2015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湖南益阳金银山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熊阜松1,2,邵拥军1(1.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长沙㊀410083;2.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一七队,湖南衡阳㊀421001)摘㊀要:金银山金矿床属益阳南郊金矿田中的一个新发现的矿床㊂矿床受构造控制明显,以含金破碎带型金矿体和破碎带中石英脉型金矿体形式产出㊂矿床成因初步归纳为深源-浅成-构导-渗流-叠加成矿㊂矿体有向南西侧伏现象,矿区南部是今后找矿重点地区㊂关键词:金矿;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方向;金银山;湖南中图分类号:P618.5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1-5663(2015)05-0644-041㊀区域地质概况金银山金矿大地构造定位于湖南深部构造常德幔隆区西侧常德-安仁转换断裂构造带边缘与湘阴-宁乡深断裂带所构成的三角地带内部㊂区域内广泛出露中元古界冷家溪群,系一套以碎屑沉积为主夹火山碎屑沉积岩的浅变质岩系,该套岩系大致可分下㊁中㊁上三组,各组之间均为整合接触㊂构造以石咀塘背斜+邓石桥-梓山湖和邓石桥-秀峰湖两断裂带构成本区域构造基本格架[1](图1),其走向为N E40ʎ~45ʎ,主要分布在北东的赫山庙至西南部邓石桥地区㊂其中邓石桥-梓山湖和邓石桥-秀峰湖两断裂带为主要控矿断裂㊂在断裂带内部及两侧围岩中,见多组劈理㊁片理,且十分发育,劈理及片理中多被含金石英细脉㊁微脉充填,形成规模较大的破碎角砾岩型金矿床(体)㊂区域内岩浆岩主要为形成时间较早的基性火山岩-细碧玄武岩及形成时间较晚的花岗斑岩,在细碧玄武岩中分布大量的古采金遗迹和金矿体(如王四村金矿)㊂2㊀矿床地质特征2.1㊀地层金银山金矿床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冷家溪群中组(P t2L j2)的浅变质岩,夹火山碎屑沉积岩,图1㊀益阳金银山金矿区域地质简图F i g.1㊀G e n e r a l i z e d r e g i o n a l g e o l o g i c a lm a po f J i n y i n s h a n g o l dd e p o s i t i nY i y a n gP t2L j3 冷家溪群上组㊀P t2L j2 冷家溪群中组㊀βL1 细碧玄武岩(上旋回)㊀βL2 细碧玄武岩(下旋回)㊀γπ 花岗斑岩㊀λπ 石英斑岩㊀Q F 含金破碎带㊀Q V 含金石英脉㊀P y 含金黄铁矿石英脉㊀1 断层㊀2 岩层正常产状㊀3 岩层倒转产状㊀4 彩金痕迹㊀5 倒转背斜㊀6 矿段名称收稿日期:2015-02-07作者简介:熊阜松(1983-),男,云南威信人,在职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工作㊂E-m a i l:137********@163.c o m 引文格式:熊阜松,邵拥军.湖南益阳金银山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J].矿产与地质,2015,29(5):644-647.并广泛发育第四系冲积层㊂根据钻孔所见岩性特征,自下而上大致可分为两段:下段为灰绿色条带状砂质板岩与泥质板岩互层,局部夹少量硅质绢云母板岩,底部与基性火山岩断层接触;上段为灰绿色或浅灰绿色粉砂质板岩,局部夹黑色炭质板岩和青灰色斑点板岩㊂区内破碎带角砾岩型金矿和石英脉型金矿皆产于该地层中㊂第四系残坡积与粘土层分布于矿区北东部山间坡地与山间溪水河内,产砂金㊂2.2㊀构造矿床位于石咀塘倒转背斜西翼,受N E 向的邓石桥-秀峰湖主干断裂带控制㊂由于断裂带牵引构造的影响,在该断裂带上盘产生一系列次级含金破碎带与含金石英脉,含金破碎带与含金石英脉呈平行产出,并与邓石桥-秀峰湖主干断裂呈一定交角(图2)㊂图2㊀益阳金银山金矿区地质简图F i g .2㊀G e n e r a l i z e d g e o l o g i c a lm a p o f J i n y i n s h a n g o l dm i n i n g a r e a i nY i y a n gP t 2L j2 冷家溪群中组㊀βL 2 细碧玄武岩(下旋回)㊀1 含金破碎带2 含金石英脉㊀3 区域断裂带㊀4 勘探线㊀5成矿预测区3㊀矿体地质特征3.1㊀矿体特征根据工程控制情况,在邓石桥-秀峰湖断裂带上盘宽400m 的金矿化带内,共圈出工业金矿脉(体)10条㊂脉与脉之间距离约10~40m 不等㊂按矿物组合及矿化围岩特征可分为含金破碎带型和含金石英脉型两类㊂其中Ⅱ-1号矿脉为含金破碎带型,其余矿体均为含金石英脉型㊂Ⅱ-1含金破碎带型金矿体:位于矿区东部,产于邓石桥-秀峰湖断裂带上盘50~100m ,是本区主要矿体㊂矿体长约2000m ,厚度0.38~71.7m ㊂走向N E ,倾向300ʎ~320ʎ,倾角60ʎ~85ʎ㊂目前控制深度约300m ㊂单工程金品位0.5g /t ~7.81g /t ㊂沿走向或倾斜均具分支复合,膨大收缩特征㊂总体向南西倾伏,倾伏角60ʎ左右㊂在距该矿体下盘5~14m 以下,见多条厚度从0.36~1.60m 与主矿体平行产出的含金小脉,金品位一般在0.94g/t ~1.81g /t 之间㊂石英脉型金矿主要分布于Ⅱ-1号破碎角砾岩型金矿脉(体)上盘20~40m ㊂全区大小主要金矿脉有9条,互相平行产出㊂在主脉之间尚有少量厚度薄㊁品位低的含金小脉产出,使该类含金石英脉在区内成走向N E 45ʎ~50ʎ,倾向NW ,倾角70ʎ~85ʎ陡倾斜含金网脉群体出现㊂整个含金脉群沿走向长约700~800m ,宽约150m ㊂脉体之间围岩蚀变强烈,多为硅化㊁绿泥石化和绢云母化㊂各金矿脉特征详见表1㊂3.2㊀矿石特征含金破碎带型和含金石英脉型两种类型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㊁毒砂㊁褐铁矿及少量磁铁矿㊁赤铁矿㊁磁黄铁矿㊁黄铜矿㊁方铅矿㊁闪锌矿㊁斑铜矿㊁辉铜矿㊁自然金㊂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其次为高岭石㊁绿泥石㊁绢云母㊁长石㊁方解石及微量蛋白石㊁电气石㊁磷灰石㊁炭质物等㊂自然金多呈不规则粒状㊁蠕虫状㊁树枝状嵌于石英裂隙或晶粒间㊂裂隙金和粒间金含量相近㊂少量自然金粒嵌于黄铁矿㊁毒砂裂隙或呈微粒被黄铁矿㊁毒砂包裹封闭㊂自然金也存在于由长石蚀变而来的绢云母㊁高岭石㊁绿泥石中㊂在褐铁矿斑点或团块中也偶见自然金存在㊂自然金嵌布粒度在0.005~0.8m m 之间,多数在0.02m m 以上㊂石英是非金属矿物中主要嵌金矿物㊂呈他形晶粒状,也偶见某些晶洞中的晶族状㊁裂隙发育㊂矿石结构复杂,主要有压碎结构㊁碎裂结构㊁他形晶结构㊁半自形-自形结构㊂其次有花岗变晶结构㊁镶嵌变晶结构㊁微晶结构等;矿石构造有浸染状构造㊁块状构造㊁角砾状构造㊁蜂窝状构造㊁皮壳状构造,环状构造等㊂3.3㊀围岩蚀变与金矿有关的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㊁黄铁矿化和褪色化等,局部可见褐铁矿化与绢云母化㊂546㊀第29卷㊀第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熊阜松等:湖南益阳金银山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表1㊀金矿脉特征一览表T a b l e1㊀Al i s t o f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g o l dv e i n s矿脉编号规模(m)长度厚度延深产状(ʎ)走向倾向倾角品位变化(g/t)Ⅰ801.040N E27370~801.18Ⅱ800.14~7.0980~160N E310~32070~800.51~2.49Ⅱ-13200.37~7.17274N E300~32070~850.53~7.81Ⅱ-22400.50~0.9380N E70~850.82~1.58Ⅳ800.39~0.8080N N E280~31070~850.78~2.53Ⅴ2400.73~2.3140~80N N E280~31070~800.79~1.18Ⅴ-12400.64~2.2070~290N N E280~31068~831.04~1.58Ⅴ-21600.62~0.7976~220N N E280~31070~831.37~3.94Ⅴ-3800.26~3.0460~230N E280~31060~851.02~1.43Ⅵ1600.35~3.7560~160N E280~31070~850.58~4.04㊀㊀㊀㊀㊀㊀㊀注:Ⅰ㊁Ⅱ-2矿体地表未揭露,坑探工程控制,为隐伏矿体,其它矿体地表均有出露4㊀矿床成因分析以及找矿方向4.1㊀矿床成因分析根据该金矿床所处的大地构造特殊位置,区域地质特征和矿床地质特征,初步确定该矿床成矿过程为深源-浅成-构造导矿-渗流-叠加成矿㊂(1)本矿床属于益阳南郊金矿田中的一个矿床,前人[2]在研究中测得金矿体中黄铁矿硫同位素变化范围在-0.68ˑ103~+0.5ˑ103之间;黄铁矿C o/ N i比值为0.89;自然金成色绝大多数>900㊂说明本区金矿由深源岩浆不断提供金源㊁硫源㊁热源㊂在多期构造㊁岩浆成矿演化过程中,经过多次叠加改造成矿㊂(2)益阳南郊金矿田,许多金矿体产于细碧玄武岩中,细碧玄武岩喷出后一直存在于地壳浅部,说明益阳南郊金矿体形成部位较浅㊂(3)矿区主要矿体赋存于邓石桥-秀峰湖深大断裂上盘次级断裂破碎带中,深大断裂具有导岩㊁导矿的作用,次级断裂起容矿作用,形成含金破碎带型矿体;远离主构造,由于构造应力的减弱,形成的容矿空间有限,则形成石英脉型金矿㊂由东往西距导矿断裂距离越来越远,厚度逐渐变薄㊁品位逐渐变低㊂说明成矿热液由导矿断裂向容矿断裂以渗流的方式运移㊂(4)由于深大断裂带的长期作用,上下盘的岩层破碎强烈,有利于深源含矿流体和地表水渗流循环,有利于岩层中金元素活化和迁移,并有利于大量的成矿热液的形成,并在不同有利空间(次级断裂㊁裂隙㊁节理及不同岩性接触面等)沉淀成矿和多次叠加成矿(图3)㊂图3㊀金银山金矿成矿模式示意图F i g.3㊀M e t a l l o g e n i cm o d e l s k e t c ho f J i n y i n s h a n g o l dd e p o s i t1 中元古界冷家溪群㊀2 细碧玄武岩㊀3 花岗斑岩㊀4 金矿脉4.2㊀找矿方向(1)平面上,金银山矿区含金破碎带及含金石英646矿产与地质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5年㊀脉往北东方向与邓石桥-秀峰湖主干断裂交汇,北东部应力强度增加,成矿空间有利,成矿热液丰富㊂因此,是今后找矿的有利部位(图2)㊂(2)在剖面上,依据金银山金矿地质勘查成果资料,Ⅱ-1号金矿体从07线往南至0线,金矿体以50ʎ倾伏角向南西侧伏㊂以80~100m 左右间距出现金的富集地段㊂按此规律,在04线以南将会出现较好的矿化富集现象(图4)㊂图4㊀I I -1号金矿脉品位等值线图F i g .4㊀C o n t o u rm a p of g r a d e s o fN o .I I -1g o l dv e i n 1 未见矿钻孔及编号㊀2 见矿钻孔及编号㊀3 金平均品位(g/t )/真厚度㊀4 预测金矿体富集部位参考文献:[1]㊀饶家荣,王纪恒,曹一中.湖南深部构造[J ].湖南地质,1993(增刊1).[2]㊀李玉平.益阳南郊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J ].黄金地质科技,1994,41(3):54-58.G e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p r o s p e c t i n g d i r e c t i o no f J i n yi n s h a n A ud e p o s i t i nY i y a n g ofH u n a n X I O N GF u -s o n g 1,2,S H A O Y o n g -ju n 1(1.S c h o o l o f G e o s c i e n c e s a n dI n f o -P h y s i c s ,C e n t r a lS o u t hU n i v e r s i t y ,C h a n gs h a ,H u n a n 410083,C h i n a ;2.N o .217T e a mo f H u n a nN o n f e r r o u sG e o l o g i c a lE x p l o r a t i o nB u r e a u ,H e n g y a n g ,Hu n a n 421001,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J i n y i n s h a nA ud e p o s i t i s a n e w l y d i s c o v e r e d d e p o s i t i nN a n j i a o g o l d o r e f i e l d i nY i y a n g .T h e d e po s i t i s o b v i o u s l y c o n t r o l l e db y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a n do c c u r s i n t h e f o r mo f g o l d -b e a r i n g f r a c t u r e z o n e t y p e g o l do r e -b o d i e s a n d q u a r t z v e i n t y p e o r e b o d i e s i n f r a c t u r e z o n e .I t i s i n i t i a l l y c o n c l u d e d t h a t t h e g e n e s i s o f t h e d e po s i t i sd e e p s o u r c e -s u p e r g e n e -t e c t o n i c m i n e r a l i z a t i o n -f i l t r a t i o n -s u p e r i m po s e d m i n e r a l i z a t i o n .T h eo r e b o d i e sa r e p i t c h i n g t o w a r d s s o u t h w e s t ,t h u s i t a p p e a r s t h a t t h e s o u t h e r n p a r t o f t h em i n i n g a r e a i s t h e k e y t a r g e t a r e a o f p r o s p e c t i n gi n t h e f u t u r e .K e y W o r d s :g o l dd e p o s i t ,g e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 d e p o s i t ,p r o s p e c t i n g d i r e c t i o n ,J i n y i n s h a n ,H u n a n 746㊀第29卷㊀第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熊阜松等:湖南益阳金银山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
吉林延边地区金(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邓 华(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六〇五队,吉林 延吉 133000)摘 要:吉林延边地区是环太平洋矿带外带最重要的一个金属矿区,在此矿区内已经发现刺猬沟、小西南岔等斑岩型金(铜)矿床等火山岩型的金矿床。
本文结合吉林延边地区有关地质勘查结果对矿区内各种岩型金矿的典型代表进行分析,总结矿区内的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发展我国的矿产事业,为日后矿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金(铜)矿;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方向;成矿条件中图分类号:P618.51;P61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18-0102-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direction of gold (copper) deposits in Yanbian area, Jilin ProvinceDENG Hua(Team 605 of Jilin Nonferrous Metals Geological Exploration Bureau,Yanji 133000,China)Abstract: Yanbian area of Jilin Province is the most important metal mining area in the outer belt of the circum Pacific ore belt. In this mining area, porphyry gold (copper) deposits such as cihougou and Xiaoxinancha have been foun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 Yanbian area of Jilin Provi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s of various rock type gold deposits in the mining area, summarizes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direction in the mining area, develops the mineral industry in China, and provide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work in the mining area in the future.Keywords: gold (copper)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eposit; prospecting direction; metallogenic conditions吉林延边地区的金(铜)矿床地处多个褶皱带交汇区域,因此,矿区曾经历了包括大陆板块活动、地槽在内的多旋回地质构造运动以及因构造运动而产生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等[1]。
辽宁省岫岩县丁字峪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作为辽宁省的一个重要金矿床,岫岩县丁字峪金矿床具有独特的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
本文将从地质特征、地质构造和矿化脉体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质特征:1.地质构造:岫岩县丁字峪金矿床位于辽宁岫岩地区,属于辽东-岫岩中生代成矿带。
区域构造以宽辽以南关山-汤河断裂为主,代表了晚侏罗世新生代中期以来华膺期东北向挤压构造运动的产物,形成了庙镇组以次寒武统地层为主的区域构造。
2.地质岩性:该矿床主要以火山岩和沉积岩为主,其中主要有注结岩、云母、尖晶石、石英角闪岩等。
矿区岩体主要由接触变质带产状的硅质岩和麻粒状硅质岩构成。
3.矿化类型:丁字峪金矿床主要以石英脉型金矿为主,同时也有砂岩型、硅质脉型和蚀变脉型金矿。
石英脉型金矿具有丰富的矿化脉体和高品位的金矿。
二、矿化脉体:1.矿化脉体特征:丁字峪金矿床的矿化脉体主要为石英脉型,脉体走向大致呈南北向,倾角较大,常见厚度为0.2-0.5米。
矿化脉体多为单层或多层脉状产出,中部石英石脉变质程度较高,顶部和底部变质程度略低。
2.矿化脉体内部结构:矿化脉体内部通常具有较强的节理发育,节理中填有黄铁矿、方解石等。
石英脉中常见石英晶体,有时伴有较少的黑云母和正长石。
3.矿化脉体产状:丁字峪金矿床的矿化脉体产状多呈近似北南向展布,向西偏北和东偏北为主。
部分矿体发育在火山岩与砂岩交界处附近,形成了特殊的矿化特征。
三、找矿标志:1.矿化脉体的存在:丁字峪金矿床的找矿标志之一是矿化脉体的存在。
通过地质勘探,可观察到矿化脉体的走向、倾角等特征,进而确定矿化脉体的分布范围。
2.地表地球化学异常:金矿床周围的岩石、土壤和水样具有较明显的地球化学异常。
通过对地表样品的采集和分析,可以发现富集的金、银、铜、锌、铅等元素,从而提示金矿床的存在。
3.变形石英脉和蚀变带:在岩石中存在变形石英脉和蚀变带也是丁字峪金矿床的找矿标志。
这些变形石英脉和蚀变带往往与金矿有关,其形成与金矿床的热液矿化过程密切相关。
广东省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胡江南【摘要】金矿体形成主要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赋存于佛仔前断裂带及其次级断裂以南的泥盆系地层中.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矿床为中低温热液矿床,化探异常、构造、含矿岩性等为其重要找矿标志.【期刊名称】《矿业工程》【年(卷),期】2019(017)003【总页数】2页(P3-4)【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标志【作者】胡江南【作者单位】广东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 ,广东肇庆526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20 引言金矿床位于广宁—罗定金银多金属成矿带上,区域成矿条件良好。
以往工作已发现风柏石金矿点和江尾金矿点,但工作程度也只停留在踏勘、矿点检查阶段,进行了少量工程控制,尚未有进行系统地质勘查工作。
此次研究通过开展矿区地质工作,对金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并总结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为有效开展类似矿床找矿勘探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区位于粤西云开隆起的北东缘,吴川—四会褶断带中段西北侧。
区域地层由老到新主要出露有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下侏罗至上三叠系、第三系和第四系。
区域性NE向构造纵贯全区,沿该组方向的构造带发育一系列与金矿化有密切联系的线状次级构造,并具不同程度的挤压破碎及金矿(化)蚀变现象,见图1。
褶皱构造在区内广泛发育,主要有加里东构造阶段呈NE-SW向展布的榃雪顶背斜、雪顶背斜、石牛头背斜与官田向斜;华力西-印支阶段继承加里东构造方向的大湘口向斜、大佬山背斜;以及燕山构造阶段的马鞍向斜和禄步向斜。
区内断裂构造可分为北东—南西组、近南北至北北东组、东—西和北西—南东组。
其中以北东—南西组最为发育,为该区断裂构造的主体。
该组方向断裂较为发育,控制着本区的主要构造骨架,其中以高要大断层、禄步断层、龙降村断层和官塘断层规模较大,次一级的有洞村断层以及一些小断层。
禄步断层:压碎岩带宽20~25m,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南东,倾角45°~50°,为一逆断层,构造岩多由杂色细小石英砂岩、褐铁矿胶结组成。
2011 NO.26 百赢 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汪清县杜荒岭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工业技术
张同林 周晓玉 (河南省核工业地质局 河南信阳464000)
摘要:通过对矿区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及矿体特征的探讨・研究矿区内成矿有利的地层,构遣,矿化蚀变,矿体赋存状态等 特征,确定矿床成因类型为浅成中一低温热液型岩金矿床。井总结归纳了矿区找矿标志,为同一区域内找矿提供地质信息。 关键词:金矿床 地质特征 找矿标志 蚀变 中图分类号:P61 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74—098x(2o11)09(b)一0046—02
1l区域地质特征 矿区地处内蒙一兴安地槽褶皱区吉黑 褶皱系延边优地槽褶皱带延边复向斜的东 缘。位于延边地区著名的五凤一小西南岔 东西向火山一岩浆期后低温热液型金、多 金属成矿带内。区内中生代以来不同方向 的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岩浆活动强烈而频 繁,形成了大面积东西向展布的晚侏罗世 中一酸性火山岩及次火山岩,为金矿的形 成与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1.1出露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古生界二叠系下 统柯岛组、上统开山屯组浅变质岩,中生界 侏罗系上统金沟岭组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 岩。此外,尚见有第三系土门子组砂砾岩、 泥砾岩和船底山组气孔状玄武岩,其中以 侏罗系上统金沟岭组地层出露面积较大, 其它地层出露较少。 1.2断裂构造 (1)复兴一杜荒岭东西向压性断裂构造 带: 分布在复兴一杜荒岭一带,长约1 5km, 宽约lkm。它控制着金、铜矿化的空间分 布,亦是本区主要控矿构造。它们受到了蚀 变或被硫化物石英细脉、硫化物细脉充填。 说明该断裂带形成于成矿前和成矿期,成 矿后仍有活动。 (2)金苍河北西向压扭性断裂构造带: 该断裂构造带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倾 角70 左右,东南部被第三系地层覆盖。带 内有大量次火山岩及花岗闪长斑岩脉充 填,后期又大规模破碎,期破碎带水平宽度 达3O余米,由断层泥及角砾组成,具有大量 水平或近于水平的擦痕。 1.3矿浆 区内岩浆活动较频繁,华力西晚期一 燕山早期均有活动具多期次、多阶段特点。 主要集中在燕山期,燕山早期中酸性侵入 岩广泛出露,受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呈岩 侏、岩脉状产出。另外次火山岩脉较为常 见,多呈近东西向分布,与金矿成矿关系密 切。 区域上已发现的金矿床(点)有:金苍河 砂金矿床、杜荒岭金铜 床、九十三沟金矿 床、新沟金矿点、新沟南山金、铅矿点等。 2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 矿区内地层主要出露在中部和南部, 二叠系上统开山屯组(p2ks)砂砾岩、粉砂岩 及板岩,于矿区中部与燕山早期闪长岩、石 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呈侵入接触。侏罗 系上统金沟岭组(J3j)主要岩性为紫色一灰 黑色一黑绿色致密块状安山质集块岩、中 性玻屑一晶屑凝灰岩、安山岩夹凝灰质砂 岩、安山质凝灰角砾岩主要出露在矿区的 南部及南东部,与燕山早期石英闪长岩呈 侵入接触。 第四系全新统砂砾石、亚粘土多沿沟 谷分布,局部地段含有砂金。 2.2构造 杜荒岭矿区处于复兴一杜荒岭区域东 西向压性断裂带的东端,矿区内构造以断 裂构造为主,有北东向、北西向、南北向和 近东西向四组,按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可 划分为成矿前断裂、成矿期断裂和成矿后 断裂三个构造期次。 2.2.1成矿前断裂 矿区内成矿前断裂均被成矿前次火山 岩脉充填,走向北北东,倾向北北西(340。~ 350。),倾角较陡70。~90。;断裂带规模大小 不等,属压性扭或压扭性断裂。 2.2.2成矿期断裂 矿区内成矿期断裂由近东西向、北东 向、北北东向和北西向四组断层构成,其中 以近东西向断裂最为发育,且规模较大。成 矿期断裂多集中出现,迭加于成矿前断裂 之上,控制着金矿体的分布。 近东西向断裂走向70。~90。,总体倾向 北北西,倾角6O。~80。,规模大小不等。小 的断裂长数米,宽1cm,表现为较平直的压 扭性节理裂隙;大的断裂长数百米,宽十至 数十厘米或3~5m,具有舒缓波状、膨缩变 化明显的特点。该组断裂延伸稳定,表面光 46 科技创新导报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滑,窄处仅为一条裂隙,宽处则形成挤压破 碎带,具有压扭性的特点。该组断裂在空间 上平行排列,构成近东西向的构造裂隙带, 是区内的主要容矿构造。区内矿体均赋存 于近东西向断裂带中,矿体在走向或倾向 上具尖灭、再现的特点。 北东向、北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规模 较小,多为节理裂隙,数量较少,但往往集 中发育。多数裂隙面两侧遭受热液蚀变或 被硫化物细脉充填。上述裂隙密集部位形 成碎裂岩,它们的交汇部位控制着面型蚀 变和角砾岩筒的分布。 2.2.3成矿后断裂 矿区内成矿后断裂主要有北北东向、 南北向和北西向三组,规模较大且延伸稳 定,被后期脉岩充填,对矿体起破坏作用但 影响不大。 2.3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岩浆岩广泛发 育,燕山早期侵入岩体大面分布,与金的成 矿作用关系密切。主要岩石类型有花岗闪 长岩、石英闪长岩、闪长岩等,并见有后期 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脉岩穿插。石英闪长 岩是金矿的赋矿岩体。
3矿床地质特征 3.1蚀变矿化特征 金矿(化)体主要分布在矿区中部石英 闪长岩体内,矿化蚀变较为强烈,具体可分 为带状蚀变和面状蚀变两种蚀变类型。 3.1.1带状蚀变 区内带状蚀变明显受近东西向压扭性 断裂构造控制,形成近东西向矿化蚀变 带。绝大多数金矿(化)体均赋存在近东西 向矿化蚀变带内。矿化蚀变带长l 140m,宽 680m,其内普遍发育有程度不同的硅化、 绿泥石化、黄铁矿化、高岭土化、绢云母化 和碳酸盐化等。根据蚀变特征、蚀变强度 和蚀变种类的不同,在矿化蚀变带内可划 分出内、中、外三个不同类型的蚀变岩带。 内带:即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带。该带蚀变 强烈,多形成蚀变岩,金矿化普遍,含金一 工业技术 般在1.00×l0’ 在该蚀变带中。
Science end Technolosy Innove器 B蹈圃阉 订石 ■ 配圈 E蛐童重I盟 以上。金矿体一般均赋存 3.1.2面型蚀变 面型蚀变发育在北东向、北北东向和 北西向三组断裂的交汇部位并受其控制。 岩石呈碎裂状态,无明显位移,蚀变强烈。 蚀变岩体自中心向外侧蚀变类型为硅化、 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高岭土 化。当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极为发育 时成为黄铁绢英岩,此时蚀变岩体几乎全 岩金矿他,当黄铁绢英岩裂隙发育或具有 角砾状构造,并被细脉一网脉或团块状胶 结时便构成金矿体。 目前矿区内已发现i号含金角砾岩筒 和I号、Ⅱ号、Ⅲ号三个含金黄铁绢英岩化 面状蚀变岩体。角砾岩筒和面状蚀变岩体 地表形态呈近圆状和不规则椭圆状及扁豆 状,长轴方向为北东向,剖面上呈倒置圆锥 状。 l号角砾岩简长约80m,宽约30m,延伸 大干90m;三个面状蚀变岩体以Ⅱ号蚀变岩 体规模最大,长约250m,平均宽约60m,延伸 大干400m;I号蚀变岩体长约90m,宽约 70m,ffI号蚀变岩体长约l 50m,宽约30m。 3.2矿体特征 金矿(化)体主要分布在矿区中部的石 英闪长岩体内,受近东西矿化蚀变带控制。 目前共圈定金矿(化)体l9条,其中具有工业 意义的9条,编号为6号、7号、9号、l0号、1 3 号、14号、l 5号、l7号、18号。矿体近平行展 布,地表较为连续稳定,矿体厚度变化较 大,局部地段仅有构造裂隙通过。矿体总体 走向75~80 ,倾向330~350。,倾角60~ 80。,局部倾角可达85。。地表控制矿体长度 237~622m,控制延深49~205mI矿体平均 厚度0.92~2.1 8m,矿体平均品位4.2l× l0 ~9.35×l0-6o矿石类型为蚀变岩型,为 褐铁、黄铁绢云岩化蚀变岩夹黄铁矿细脉。 金属矿化有黄铁矿化、黄铜矿化及褐铁矿 化等。矿化体围岩为石英闪长岩,围岩蚀变 较为发育,主要有硅化、绢化母化、高岭岭 土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等。 l号含金角砾岩筒 分布于矿区中部,0线北段。地表出露长 度50m,宽度40m,深部有2层坑道及ZK1801 钻孔控制,控制最大垂深90m。角砾岩筒向 北东方向倾斜,,倾角60~65。,为一个倒置 圆锥体。矿体厚度15~40m,厚度变化稳定; 金最高品位22.23×l0一,平均品位4.27× lO一,品位变化不均匀。 Ⅱ号含金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岩带 分布干矿区东部l6~4O线间 ,呈扁豆状 北东向展布,倾向北西,倾角6O~65。,向南西 侧伏,侧伏角500。控制长度250m,平均宽度大 干60m,深部有2层坑道控制,延伸大干400m。 金最高品位l1.59×10一,平均品位1.04×10—6, 品位变化不均匀。 3.3矿物质量特征 3.3.1矿石物质成分 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 矿、斑铜矿、磁铁矿、银金矿,其次为自然 金、自然银、磁黄铁矿、毒砂、辉铜矿、方铅 矿、闪锌矿、钛铁矿、辉铜银矿及辰砂等,脉 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绢云母、绿泥石、方解 石等,偶见电气石和榍石。 3.3.2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主要为半自形结构、交代熔 蚀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有条带状构造、脉 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和角砾状构造。 3.4成矿阶段 根据硫化物形成的先后顺序,可划分 为以下3个成矿阶段: 黄铁矿阶段:由黄铁矿+绢云母+绿泥 石+石英(少量)组成; 自然金一黄铁矿阶段:由自然金+黄铁 矿+石英+(黄铜矿、方铅矿等)组成; 碳酸盐阶段:主要由方解石(脉)组成。 3.5金的赋存状态 金矿物以银金矿为主,其次为自然金。 银金矿呈金黄色至浅黄色,不规则粒状、棒 状、片状、树枝状等形态产出,粒度多小于 0.Imm,常与黄铁矿、毒砂一起构成连晶, 或被包裹在黄铁矿、黄铜矿中形成包裹金。 3.6矿石伴生组分 矿石中除主要有用元素Au外,尚伴生 有Ag、Cu、Pb、Sb、As、S等。 3.7矿石类型 3.7.1矿石自然类型 根据矿石的氧化程度,矿石可划分为 氧化矿石、混合矿石和原生矿石三种自然 类型。根据矿石的结构、构造的自然形态, 矿石类型应属破碎蚀变岩型矿石。 3.7.2矿石的工业类型 根据矿石矿物的自然结合,矿石的工 业类型可划分为自然金一黄铁矿矿石和自 然金一黄铜矿一黄铁矿矿石两种类型。 4矿床成因探讨 通过对杜荒岭矿区矿体内的黄铁矿Au 微量元素分析,矿体内黄铁矿中Au的含量 为36.6×10一 ~67.8×l0-6说明黄铁矿是 主要的载金矿物。黄铁矿中硫同位素测定 结果,5 34S在10.48%~6%之间,接近陨石 硫成分,表明硫的来源具深源特点,与地幔 物质有关。另据矿物流体包裹体成分以及 硫、铅、氢氧同位素测定结果,也反映出本 区金矿成矿流体的来源为上地幔。 区内矿化蚀变是在多期、多阶段热液 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矿石矿物组合主要是 黄铜矿、黄铁矿、自然金等中一低温矿物, 与成矿有关的蚀变为为绢云母化、硅化、绿 泥石化等中一低温热液蚀变,交代作用微 弱。 综上述,杜荒岭金矿的成因类型应属 于与次火山岩活动有关的浅成中一低温热 液型岩金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