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 格式:pdf
- 大小:343.05 KB
- 文档页数:5
四川会理拉拉铜矿床流体特征及成矿条件研究
金明霞;沈苏
【期刊名称】《地质科技情报》
【年(卷),期】1998(0)S1
【摘要】通过研究四川会理拉拉铜矿床流体世代、形成温度、盐度、体系密度、压力等特征认为,从岩浆阶段—成岩阶段—成矿阶段—成矿期后阶段,流体共分为5个世代,其中第一世代至第四世代都与成矿有关。
成矿流体属NaCl-H2O体系,最佳成矿温度是420~240°C,盐度w(NaCl)为13%~17%,密度是0.82~0.97g/cm3,而成矿压力为20.0~42.5MPa,属深源—浅成—多期动热改造的岩浆—热液矿床。
【总页数】4页(P46-49)
【关键词】成矿流体;剪切带;深源;浅成
【作者】金明霞;沈苏
【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1.5;P618.41
【相关文献】
1.四川盆地西南缘二叠系页岩铜银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流体对流成矿机制 [J], 谭凯旋;龚革联;龚文君;李小明
2.四川拉拉铜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研究 [J], 陈根文;程德荣
3.四川省拉拉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 [J], 陈浩鹏
4.四川会理拉拉厂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模式 [J], 申屠保涌
5.四川会理拉拉IOCG矿床萤石氢氧同位素特征研究 [J], 刘晓文;李泽琴;王奖臻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47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马达加斯加苏拉拉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王培培,夏 斌,余万明(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局,湖北 武汉 430080)摘 要:马达加斯加苏拉拉铁矿位于Mahajanga (马赞加)沉积盆地的西部,矿体受褶皱和断裂控制,成因类型应属海相火山一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磁法测量共圈定7条主要强磁异常带,且与7个矿带相对应。
磁法找矿在本区可行。
关键词:马达加斯加;铁矿;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P61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05-0047-2 收稿日期:2021-03作者简介:王培培,女,生于1984年,河南平顶山人,工程师,工学学士学位,从事地质矿产勘查与找矿综合研究工作。
1 区域背景矿区位于马达加斯加西北部,大地构造位于Mahajanga (马赞加)沉积盆地的西部。
Ambohipaky (安巴克)复背斜贯穿全区,形成略作南北向分布的狭长隆起区,其基底为前寒武系地层。
在隆起区的南面和西面,主要出露地层为前侏罗系的砂岩及粘土,少部分为第四系残坡积层。
东部(即背斜东翼)出露地层为中侏罗系灰岩、泥灰岩。
北面主要被第四系残坡积层所覆盖。
2 矿区地质2.1 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前寒武系及侏罗系地层,其中前寒武系地层主要分布于矿区中部,从老至新依次为片麻岩、石英岩及片岩。
片麻岩:主要为角闪片麻岩。
浅灰色、灰绿色,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
岩石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及角闪石等,石英呈不规则它形粒状,含量占40%左右;钾长石呈半自形板状,含量占25%左右;斜长石呈半自形板状,部分已蚀变为绢云母,含量占20%左右;角闪石呈半自形长柱状,含量13%左右。
黑云母呈半自形片状,含量2%左右。
岩层产状受褶皱构造控制。
(磁铁)石英岩:浅灰色,灰黑色,总体呈NNE 向带状并列排布。
厚48-200米。
侏罗系地层分布于矿区的西边部,倾向受控于安巴克复式背斜及其次级向背斜,倾角45°-80°。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四川拉拉铜矿地球物理特征及找矿方向分析张世方,祁 超摘要:基于四川拉拉铜矿地球物理特征分析,对提高四川拉拉铜矿的找矿准确性及有效性等有促进作用。
因此,结合四川拉拉铜矿的基本情况,对四川拉拉铜矿的地质特征进行讨论与分析,并结合地球物理特征总结与分析,确定四川拉拉铜矿开采中的找矿方向,旨在实现四川拉拉铜矿开采效率及经济成本的有效控制,提高四川拉拉铜矿开采作业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四川拉拉铜矿;地球物流特征;找矿方向四川拉拉铜矿在开采过程中,铜矿矿床主要赋存于Pt1h43层中下部,矿床西起老鸦田沟ⅩⅩⅪ线(往100m被F13断层切割),东至四人抬轿Ⅺ线(并继续伸到老羊汉滩沟矿区),北起哨房梁子,南抵烂田湾F1断层,在矿区范围内矿体分布东西长1960m,南北宽900m,面积1.76平方公里,矿田由32个矿体组成。
在了解四川拉拉铜矿基本情况的背景下,对其地球物理特征以及找矿方向等进行分析,对提高铜矿开采水平有促进作用。
结合四川拉拉铜矿的实际情况,对四川拉拉铜矿的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的总结性分析,对提高四川拉拉铜矿的找矿准确性及有效性等有现实意义。
1 四川拉拉铜矿地质特征分析四川拉拉铜矿的地质特征分析对找矿方向的确定以及管控等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在对四川拉拉铜矿的找矿方向进行研究与分析中,研究区域的地质总面积为4100平方公里,刨除红格、磨裟营两地之外,在会理县的总面积中占比为84.2%。
在对四川拉拉铜矿的地质位置与特征等进行分析中,以南北向断裂构造带为主,具有多期性、继承性等构造特点,在对四川拉拉铜矿区的岩浆活动进行分析中,沉积建造与构造等会出现形变的情况,且从侵入到喷出,酸性岩会有不同程度的发育。
总体来说四川拉拉铜矿的建设与发展,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岩浆的活动比较频繁,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便利的空间、时间的地质条件。
从区域地层的角度进行分析,在四川拉拉铜矿区中,地质构造中包含前震旦系、震旦系以及至留系等,在对四川拉拉铜矿矿区地质特征进行分析中,地壳收缩、挤压条件的构造背景下,矿区层形成了复背斜、复向斜、逆冲断裂,并形成了双层结构的构造格局。
卷(V olume)28,期(Num ber)3,总(T otal)113矿物岩石 页(Pages )64-71,2008,9,(S ept,2008)J M INE RAL PETROL收稿日期:2008-04-09; 改回日期:2008-08-10基金项目: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05DFA20063)作者简介:周家云,男,35岁,工程师(博士),矿床学专业,研究方向:矿床地球化学.拉拉铜矿黄铁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周家云1,2, 郑荣才2, 朱志敏1,2, 陈家彪1沈 冰1, 李潇雨1, 罗丽萍1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41;2.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0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59=摘 要> 四川会理拉拉铜矿床是我国著名大型富铜矿床,针对该矿床中黄铁矿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拉拉铜矿经历了早期火山喷发成岩成矿和晚期变质成岩成矿作用。
条带状矿石中的黄铁矿Co/N i 比值集中于4192~7912之间,落入火山成因黄铁矿区,稀土元素分布具有Eu 正异常和轻稀土富集的特征,反映矿床具有伴随河口群火山喷流沉积成岩过程的同生沉积成矿作用。
脉状矿石中的黄铁矿Co/Ni 比值集中于1110~3145,落在热液成因黄铁矿区,稀土元素较河口群岩石及其他典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矿石稀土元素更加富集轻稀土元素,稀土含量变化范围更大,显著的负Eu 异常,则又说明,矿床形成的主要成矿作用是伴随新元古代晋宁运动而发生的大规模的变质作用。
=关键词> 拉拉铜矿;黄铁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矿床成因中图分类号:P 58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872(2008)03-0064-080 引 言拉拉铜矿床位于四川省会理县境内,为我国著名的大型富铜矿床,铜储量超过100@104吨,规模居四川省之冠。
长期以来,拉拉铜矿的矿床成因一直未形成统一的认识,部分研究者根据拉拉铜矿床地质特征,以及部分成矿元素特征,认为拉拉铜矿是典型的火山喷流-沉积型铜矿床[1];另一些学者根据拉拉铜矿成矿流体多样性和成矿时间的多期性,则认为矿床成矿元素的巨量富集是受晋宁期变质作用的重要影响,相继提出了动力变质热液型[2]、火山沉积-变质层控型[3,4]等多种成因。
四川拉拉地区铜成矿规律及找矿潜力李庭学;李正武;罗丽萍【摘要】The Lala district is the important copper producer in southwest China ,and it is vital to study the metallogeny and potential in copper deposits of this district .These copper deposits are iron oxide copper deposits ,which related to volcanic eruption of the Hekou Group .These deposits are hosted in sodic volcanic rock series and distributed in multi-layers as clustering and banding . These deposits contain economic amount of Au-Mo-Co-REE-Fe .The ore-control factors and ore-hunting indicators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uth and North prospect areas of F1 fault have potential of ore deposits .%四川拉拉地区是我国西南重要的铜矿产地,研究该地区铜矿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潜力,对于进一步的地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拉拉地区的铜矿均为与河口群火山喷发作用有关的铁氧化铜金矿床,矿床产于古元古河口群钠质火山岩系中,具有成群、成带和多层分布的特点,并伴生铁、钼、钴、金、硫等多种组分可综合利用。
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研究表明,矿区F1断层南北两个远景区均有找矿潜力。
【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4页(P88-91)【关键词】铜矿;成矿规律;找矿潜力;拉拉地区【作者】李庭学;李正武;罗丽萍【作者单位】凉山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西昌615000;四川煤田地质局141地质队,四川德阳618000;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P618.410.4四川拉拉地区是我国西南重要的铜矿产地,产出落凼、老虎山、老羊汗淌沟和石龙等大中型矿床(图1),累计探明铜资源量超过100万t。
拉么矿区锌铜矿体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潘卫林;唐朝霞;唐义辉;郝建伟【摘要】拉么矿区锌铜矿体位于丹池成矿带成矿带中部,岩浆岩的侵入,则带来了热源和成矿热液来源;地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决定了热液和成矿物质的定为机制;矿床具有5个找矿标志.【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7(000)008【总页数】3页(P29-31)【关键词】拉么矿区;成矿规律;找矿标志【作者】潘卫林;唐朝霞;唐义辉;郝建伟【作者单位】广西有色金属集团资源勘查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22;广西金河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河池547000;广西有色金属集团资源勘查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22;广西有色栗木矿业有限公司,广西桂林542500;广西有色金属集团资源勘查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丹池成矿带隶属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
由一系列北西向紧密线状褶断构造组成,并叠加发育南北向、东西向构造,形成短轴状隆起(丹池复式大背斜),出露地层泥盆、石炭、二叠系沉积岩,龙箱盖黑云母花岗岩在其轴部有少量出露,锡多金属矿床在本区近等间距分布。
拉么矿区锌铜矿位于该成矿带中部。
2.1 矿区地层大厂矿田及其外围出露的主要地层由新到老述如下:石炭系至泥盆系地层,两者局部为平行不整合,沉积厚度约为4325—7851m。
矿田探明工业矿体均赋存于泥盆系中,现重点讨论及成矿元素含量变化。
2.1.1 下泥盆统下泥盆统以黑色页岩为主,夹泥灰岩和钙质杂砂岩,厚度大于1000米,大体上可将其划分为七层,成矿元素含量见表1(根据桂林矿地院1985.4资料)。
2.1.2 中泥盆统中泥盆统马家坳组主要分布于中矿带和西矿带,该组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下部条带状结晶灰岩、生物礁灰岩,上部含生物细晶灰岩、泥灰岩、页岩,成矿元素含量见表2。
2.1.3 上泥盆统上泥盆统分为上下两个组,上部为深灰色薄层泥灰岩及碳质页岩,含薄层燧石,并发现数层凝灰岩;下部榴江组分为五层,其成矿元素含量见表3。
第17卷 增刊1998年 6月地质科技情报Geolog 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 y InformationVol.17 Sup.Jun. 1998四川会理拉拉铜矿床流体特征及成矿条件研究¹金明霞 沈 苏(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610082)摘 要 通过研究四川会理拉拉铜矿床流体世代、形成温度、盐度、体系密度、压力等特征认为,从岩浆阶段—成岩阶段—成矿阶段—成矿期后阶段,流体共分为5个世代,其中第一世代至第四世代都与成矿有关。
成矿流体属NaCl-H2O体系,最佳成矿温度是420~240°C,盐度w(NaCl)为13%~17%,密度是0.82~0.97g/cm 3 ,而成矿压力为20.0~42.5M Pa,属深源—浅成—多期动热改造的岩浆—热液矿床。
关键词 成矿流体 剪切带 深源 浅成分类号 P618.41 P641.5拉拉铜矿床位于四川省西南端会理县境内,以金沙江为界,与云南省接壤。
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康滇地轴中段,是东西走向金沙江褶皱带与川滇经向构造带的交会部位。
铜矿的矿源层和容矿岩石为一套由早元古代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细碧岩—角斑岩—钠长质岩石,同位素年龄2Ga左右。
后经区域变质作用和强烈的剪切作用,导致地球深部流体、变质流体、构造流体等汇合形成成矿流体,在其迁移过程中,不断地改变物理化学条件,铜矿就是在打破了原有的平衡条件后(包括温度、盐度、密度、压力等),沿剪切面理和碎裂构造部位沉淀而成的〔1〕。
笔者利用流体包裹体作为各类地质流体(包括岩浆和热液)的样品,论述了拉拉铜矿床流体特征及其成矿条件,可为圈定矿化中心,指导该区远景找矿提供理论依据。
1 流体世代和形成温度不同世代的流体,常有着不同的温度、压力、盐度、成分和密度等,而不同的成岩成矿阶段又与不同的流体世代紧密相关。
在成岩、成矿过程中,在不同阶段矿物中的包裹体则成功地记录了不同阶段、不同世代的流体特征,因此,研究流体世代有利于了解古流体的特征、演化规律和划分成岩、成矿阶段〔2〕。
探讨铜矿矿床特及找矿标志摘要:本文通过对云南云县果园地质特征,矿体赋存状态,矿石特征等因素的研究,总结出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火山热液型。
找矿标志有:矿化露头直接标志、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等近矿围岩蚀变标志、植物标志。
关键词:矿床成因找矿标志找矿远景一、概况该铜矿位于澜沧江火山岩带中南段北部,地处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之兰坪—思茅拗陷西缘,成矿区划属兰坪—思茅成矿带(Ⅲ)中的忙怀——景洪铜铅锌成矿带(Ⅳ)北部。
二、地质特征2.1地质概况(1)地层二叠系下统(P1):灰黑色板岩、千枚岩、砂砾岩夹燧石灰岩。
三叠系中统忙怀组(T2m):上段为流纹岩、流纹英安岩、石英斑岩、英安岩等酸性熔岩,夹凝灰质砂板岩、凝灰岩、硅质岩;下段为杂色砂板岩、砂岩夹凝灰质砂板岩、凝灰岩及大理岩透镜体。
三叠系上统小定西组(T3xd):上部为紫红色凝灰质砂板岩夹火山质角砾岩,偶夹酸性凝灰岩;中部为玄武安山岩,粗安山岩夹凝灰质板岩及辉绿岩透镜体;下部为玄武岩夹凝灰质板岩,炭质板岩及灰岩透镜体,底部为杂色凝灰质砂砾岩。
是铜矿体产出的层位。
侏罗系中统花开佐组(J2h):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红色地层,上段为杂色泥岩夹介壳灰岩及泥岩透镜体;下段为紫红色砾岩、砂岩、粉砂岩及灰白色砂岩夹泥岩。
白垩系下统景星组(K1j),为陆相、泻湖相红色碎屑沉积,上段为紫红色泥质粉砂岩、泥岩;下段为灰白色夹紫红色、黄绿色泥岩及炭质泥岩,局部夹煤线及煤层。
(2)构造区内构造发育,澜沧江断裂纵贯全区,控制了区内构造,主构造线以近南北向为主。
褶皱主要为棉花地——张导山复式向斜。
果园铜矿位于该复式向斜之甲坝田向斜中。
(3)岩浆岩本区地处澜沧江深大断裂带,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岩石类型繁多,以火山岩为主,酸性侵入岩(脉)分布零星。
火山岩有中三叠统忙怀组高钾流纹质火山岩,上三叠统小定西组钾玄武岩系列的中基性火山岩。
果园铜矿即赋存于小定西组基性火山岩中。
2.1地球化学特征本区1/20万异常以Pb、Zn为主的综合异常,异常值较低。
四川省会理县拉拉铜矿矿区地质2009-05-22 12:15四川省会理县拉拉铜矿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1 前言四川省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南岭东西构造带与川滇南北构造带的复合部位,扬子准地台康滇地轴上,复杂的地质构造和强烈的岩浆活动及沉积、变质地质作用,造就了本省丰富多彩的矿产资源。
本文探讨的铜矿床位于康滇成矿带上,结合铜的地球化学背景及前人的资料研究上,不论从构造、岩层、地层都一致认为并证明此处任具有铜的找矿前景,是建国以来在落凼地区发现最大铜矿床,通过五十多年的地质工作及生产实践,对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地质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本文在综合研究以往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从成矿区来看,此矿床位于康滇成矿带上,从地质构造条件来看,已具备铜矿床的形成条件;从铜的地球化学来看,该地区也是铜的富集地。
2 区域地质拉拉铜矿落凼矿区位于四川省会理县黎溪区绿水乡之北西。
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准地台康滇地轴中段,处于南岭东西构造带与川滇南北构造带的复合部位,金沙江断裂东侧。
2.1地层拉拉铜矿位于扬子准地台康滇地轴中段,处于扬子古陆块的川滇岛弧带中段及南岭东西构造带与川滇南北构造带的复合部位。
落凼矿区位于安宁河-绿汁江断裂西侧、河口复式背斜南翼的次一级双狮拜象背斜南端西侧。
矿区地层为中元古宙会理群河口组,主要为由中部沉积变质岩段(Pt2h3)和中部火山变质岩段(Pt2h4)组成的沉积-火山旋回,本旋回之上部的火山变质岩(Pt1h )为矿区的主要赋矿层位。
矿区地层总的走向近于东西,倾向南,倾角20-30°的单斜构造。
沿走向和倾向有一些舒缓的波状小型褶曲,它控制着矿区内矿体的产出形态。
2.2构造本区长期发育的东西向构造体系和南北向构造体系,彼此交织复合组成了最为重要的构造格架。
根据攀西地质大队原三区队资料,东西构造体系主要由东西向褶皱和东西向压性断裂组成;而南北向构造体系,是以不同时期形成的南北向压性断裂为主,褶皱次之,以及一些相伴生的构造组成。
拉拉铜矿外围地质找矿分析凉山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拉拉公司陈良摘要:作者通过对矿山几十年生产中积累的生产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地质研究成果,对矿区构造进行了认识,对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对矿山外围找矿前景进行了分析预测。
关键词:铜矿构造背斜外围预测1、概述拉拉铜矿位于凉山州会理县境内,是一个以铜为主,伴生钴、钼、铁、硫、金、银等金属矿床。
矿山采用公路开拓、汽车运输、陡帮剥离、缓帮开采采矿工艺,采用12米台阶进行采矿、剔夹,采矿品位0.8%左右,生产能力为5000吨/日规模。
矿区构造发育,矿体形态复杂多变,作者通过对矿山几十年生产中积累的生产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地质研究成果,对矿区构造进行了认识,对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对矿山外围找矿前景进行了分析预测,希望能对矿山周边外围找矿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2、区域地质背景拉拉铜矿位于扬子准地台康滇地轴中段,扬子古板块川滇岛弧带的西南缘。
早期发育一套较完整的海相优地槽火山—沉积岩组合和晚期浅—滨海相冒地槽沉积组合的岩石建造-—河口群。
经过“会理运动”和晋宁运动,结束了本区的地槽发展阶段。
前震旦系的基底构造为近东西向和南北向两种构造作用迭加形成了基底构造格架。
震旦纪以来南北隆起继承和改造了早期构造,形成南北向构造带。
本区地质构造复杂,具有多期性和继承性的活动特点,岩浆活动频繁,火山岩从侵入到喷出,从超基性到中、酸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发育。
为各类矿床的形成提出了有利的时、空和物质条件。
3、矿区地质特征3.1地层矿区地层主要由前震旦系会理群河口组中部沉积—喷发旋回的中部沉积变质岩段(Pt1h3)和中部火山变质岩段(Pt1h4)组成。
3.1.1中部沉积变质岩段(Pt1h3):Pt1h31:上部白云石大理岩夹白云石英片岩及0.2—0.3米厚的菱铁矿透镜体,中部为薄层状含云母变砂岩,下部为白云石英片岩与铁白云石大理岩互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