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小结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4
2024更新整篇版新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准备单元《水滑梯的秘密》知识点:1.实验误差实验中,相同条件下,每次的测量结果也会有一定的差别,这是小车与地面的轻微撞击、地面摩擦等难以避免的因素导致的,属于实验误差。
2.在处理数据时,我们可以用多次实验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但是,如果相同条件下,某次测量结果与其他多次测量结果相差较大,则应剔除该次测量结果,重新测量。
3.物体在地面的滑行距离与物体的重量无关,与下滑点高度有关。
物体的下滑点高度越高,在地面滑行的距离越远。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知识点:1.植物体是由很多细胞构成的。
植物不同部分的细胞,形状、大小也不同。
植物的细胞结构2.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科学家发现,动物和人体也是由很多各式各样的细胞构成的。
不同的细胞,形状、大小也不同。
动物的细胞结构3.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4.酵母菌能够将生面团中的葡萄糖代谢生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二氧化碳在面团中成气泡,从而使面团中产生很多蜂窝状的小孔。
这就是酵母菌发面的原理。
5.使食物发霉的是霉菌。
霉菌主要由两部分构成: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
营养菌丝深入食物内部吸收养料,就像植物的根;气生菌丝向空中伸展,顶端可生出球形的孢子囊,里面的孢子成熟后扩散到别处繁殖成新的霉菌。
6.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在寒冷、干燥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
7.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高温消毒等,都是防霉的有效方法。
8.微生物通常是用肉眼难以直接看到或看不清楚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9.上呼吸道感染可能由细菌引起,也可能由病毒引起。
医学上所说的感冒通常特指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疾病。
10.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
11.显微镜结构示意图:第二单元《循环的水》知识点:1.地球上的水在太阳光照射下,不断从水面、陆地和植物表面蒸发、蒸腾,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就会凝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气中,就形成了雾。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一、生物与环境。
1.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
- 就像我们人类,要是周围没有空气、水和食物,那可就没法活啦。
生物需要从环境中获取营养、水、空气等。
比如说植物,它们的根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叶子通过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
动物呢,像小兔子要吃青草,老虎要吃其他小动物,而且它们都得呼吸空气。
-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可大了。
不同的环境里有不同的生物。
在寒冷的北极,有北极熊、海豹这些耐寒的动物;在炎热的沙漠里,就有仙人掌这种耐旱的植物。
温度、光照、水分等因素都会影响生物的分布和生长。
2. 生物之间的关系。
- 生物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就像猫捉老鼠,老鼠见了猫那是撒腿就跑,因为猫是老鼠的天敌。
还有竞争关系呢,草原上的羊和牛都吃草,它们就会竞争草这种资源。
另外,还有共生关系,像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根瘤菌住在豆科植物的根里,帮助植物吸收氮元素,植物就给根瘤菌提供营养。
- 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
比如说蜜蜂,如果蜜蜂都没了,很多植物就不能传粉,那这些植物可能就会减少甚至灭绝,然后吃这些植物的动物也会受到影响。
二、光。
1. 光的直线传播。
- 光就像一个特别守规矩的小使者,总是沿着直线传播。
你看手电筒发出的光,在没有阻挡的情况下,是直直地射出去的。
我们能看到影子,就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
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在物体后面就会形成影子。
就像我们在太阳下走路,影子就会跟着我们,而且上午、中午、下午影子的长短还不一样呢。
上午和下午影子长,中午影子短,这是因为太阳的位置不同,光照射我们的角度不一样。
- 小孔成像也是光直线传播的例子。
在一个暗盒上扎一个小孔,在小孔前面放一个蜡烛,在小孔后面的光屏上就能看到倒立的蜡烛像,是不是很神奇?2. 光的反射和折射。
- 光的反射就像球撞到墙上反弹回来一样。
我们照镜子的时候,镜子里的像就是光反射形成的。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能量》知识点汇总填空1.在我们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中,能量的表现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最终都可以转换成为一种新的能量形式—机械能。
机械能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
2.在我们生活中,每天都会补充和消耗能量。
3.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
4.各种家用电器的说明书或铭牌上都标有“功率”一项,它指的是耗电量的大小。
功率为1000瓦的电器1小时内的耗电量就是1度。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符号是W。
5.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把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通电导线可以产生磁性,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6.用线圈和指南针可以做成电流检测器,检测电池中有没有电。
7.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8.磁铁也具有“能量”,从磁悬浮列车、电磁铁起重机到耳机、电磁炉,到处都有磁能的影子。
其实,通过适当的装置,生活中的大部分磁能都可以由电能转换而来。
9.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磁力的大小与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铁芯的大小等有关。
10.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1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强度有关:电流弱则磁力小,电流强则磁力大。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也有一定关系。
12.电磁起重机通电时,电能转换为磁能,可吸起钢铁;断电时,磁能消失,钢铁就会落下。
13.电动机由外壳、转子、后盖组成。
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14.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互相作用转动。
15.各种各样的电池:干电池——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太阳能电池——太阳能转化成电能;蓄电池——放电时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充电时把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当电动机被用来发电时,就应该叫发电机。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本单元主要探讨微小世界的各种现象,包括细菌、病毒、细胞等微小生物,以及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等。
此外,还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显微镜及其使用方法,如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知识点】1. 细菌、病毒、细胞等微小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作用。
2. 微观粒子的概念及其性质,如电子、质子、中子等。
3. 显微镜的种类、构造及使用方法,如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4. 洋葱表皮细胞及微生物的观察、绘图方法。
【重点】1. 掌握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2. 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微生物,并绘制观察到的图像。
3. 理解细菌、病毒、细胞等微小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作用,以及微观粒子的概念及其性质。
【难点】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正确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物体,了解它们的适用范围。
2. 理解微观粒子的概念及其性质,掌握其基本单位及相互转换关系。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本单元将探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同时,还将介绍恒星周年视差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知识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2. 昼夜交替及产生的原因,如日地月三者之间的关系。
3. 四季的变化及产生的原因,如地球的倾斜角度对太阳光的影响。
4. 恒星周年视差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重点】1.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现象及产生的原因,掌握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2. 理解恒星周年视差的概念,掌握其测量方法。
3. 了解日地月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地球的倾斜角度对太阳光的影响。
【难点】1. 理解恒星周年视差的概念,掌握其测量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根据日出日落时间推测地理位置等。
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本单元将介绍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包括杠杆类工具、轮轴类工具、滑轮类工具、斜面类工具和齿轮类工具等。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一、病毒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附着→注入遗传物质→复制→释放),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
病毒个体极其微小,绝大多数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2、病毒分三类:动物病毒(乙肝病毒)、植物病毒(番茄花叶病毒)、细菌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
4、预防由病毒引起的疾病:(1)、切断传播途径(2)、注射疫苗(3)、注意卫生(4)、锻炼身体5、病毒的用处:好处:疫苗-利用病毒制造碎色病毒--培育带白边的郁金香矮小病毒--培育盆景坏处:病毒使人产生疾病二、细菌1、细菌无处不在:空气中、水中、土壤以及动植物的身体内,它们无处不在。
细菌按形态分为三种,分别是球菌、杆菌、螺旋菌。
2、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3、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好处:(1)食品发酵:醋酸菌→陈醋棒状杆菌→味精乳酸菌→泡菜、脱脂乳(2)生物制药胰岛素→治疗糖尿病(3)生产沼气甲烷细菌(4)增加土壤肥力根瘤菌坏处:肺炎双球菌使人生病,细菌使食物腐败变馊4、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利用腐生细菌(腐烂、分解)动植物动植物遗体5、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20分钟细菌就能分裂一次,细菌的生殖速度是相当快的。
1变2,2变4,4变8......一直分裂下去,一昼夜可以分裂72次,就能获得47万亿亿个后代;36个小时可分裂108次,产生的全部菌体将能铺满地球一尺多厚。
6、在广口瓶中放一些土,把鸡或鱼内脏埋在其中,一段时间后内脏消失了,土壤中的腐生细菌把内脏腐烂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
三、馒头发霉了序号环境发霉情况1 温暖(阳台)、潮湿(滴水)发霉发霉最早,面积大2 温暖(阳台)、干燥(烘干)发霉面积适中3 低温(冰箱)、潮湿(滴水)发霉面积适中4 低温(冰箱)、干燥(烘干)发霉发霉晚,面积小2、在日常生活中,使衣物、食品等发霉的霉菌,用来发酵的酵母菌(面包、腐烂水果散发的酒香),味道鲜美的蘑菇,都属于真菌。
4.探索宇宙各位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4课《探索宇宙》。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我来谈一谈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这节内容是按照从微观到宏观的知识的编排体系,在小学科学课有关月球和星系的基础出现的。
在向学生展示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重点是让学生对宇宙有所了解,激发探索宇宙的兴趣,鼓励同学们学好科学,实现人类探索太空的梦想,培养学生认识宇宙、探索宇宙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科学精神。
学情分析本节课以浩瀚的宇宙为题材,学生既熟悉,又陌生。
大部分学生都对宇宙及其探索的内容有着强烈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与学生的经验、兴趣等相一致,动静结合,满足学生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这时期的学生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教师应通过一些形象的图片、视频、动画等让学生从直观的知识中建构关于宇宙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2.认识到空间科学对现代生活有哪些影响和帮助。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意识到航天事业的价值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对宇宙有所了解难点:通过数据,对浩瀚宇宙的认识;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宇宙的多媒体课件、书籍等学生准备:课前收集各种关于宇宙的神话故事、星球的图片、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首先提出问题。
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无边无际、广阔无垠的世界,被称为“宇宙”。
经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宇宙有了哪些了解?(学生结合前面的研究学习,自由交流对宇宙的认识。
)然后播放一段关于宇宙的视频,学生欣赏。
看完这段资料,学生分享感受。
二、探究活动活动一:人类是怎样观察天体的?茫茫的宇宙浩瀚而神秘,人类对它也充满着遐想。
人类对宇宙探究的脚步从未停止过。
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1.制作蜡烛:切碎蜡块,蜡块形状由大变小;加热蜡屑,蜡块由固态变成液态(蜡油);倒入模具,插入棉芯,蜡油凝固成固体,蜡烛制成。
切碎蜡块加热蜡屑倒入模具2.点燃蜡烛:观察燃烧后的现象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白雾;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变白色;白瓷碗放在火焰上方,白瓷碗底部有黑色烟灰。
3.点燃纸:纸燃烧时逐渐变小、伴有黑烟和发光发热现象,最后化为灰烬。
实验发现:在制作蜡烛的过程中,蜡块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蜡烛和纸燃烧后都产生了新物质。
4.研究铁锈和铁的不同:锈铁块铁钉(1)用锤子敲击:很软很硬(2)用砂纸摩擦:无光泽有金属光泽结论:铁锈和铁不是同一物质。
5.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实验结论:(1)在有水和空气的环境中,铁生锈快;(2)在有水无空气中,铁微微生锈;(3)在无水有空气中,铁几乎未生锈。
6、做铁锈生成实验:(1)将一小团细铁丝塞入量筒底部,倒扣在加水的烧杯中,让量筒内外的水面平齐,记下水面位置。
(2)每天观察铁丝的变化和量筒内的水面位置。
记录铁丝生锈的变化时间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铁丝变化思考:为什么量筒内的水面位置会发生变化?(变高)实验结论:铁生锈需要水和空气。
铁生锈消耗掉量筒内的部分空气,导致内部气压减小,所以水面上升。
7.检测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实验:实验操作:(1)在装有小苏打的锥形瓶中倒入白醋。
(2)迅速盖上橡胶塞,导管的另一头同时插入澄清石灰水中。
(3)仔细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慢慢变浑浊。
实验结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8.自制柠檬汽水:思考:在制作柠檬汽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什么时候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什么时候的变化产生了新物质?小结:在放入柠檬汁、糖和色素时,味道、颜色发生了变化,但没有产生新物质;在放入小苏打的时候,产生了气泡,产生了新物质。
新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练习第四单元《遗传和变异》知识点:1.产生后一代生物的生物,所产生的后一2.遗传是生物体的特征之一。
在代与子代之间或同代不同个体之间,在特征方面所表3.父母的某些特征有可能没在子女身上显露出来,却在子女的子女身上表现出来,4.人的特征有些来自父亲,有些来自母亲,还有一些谁也不像,5.尚未成熟的动物个体通常具有个头小、声音尖细等特征,这是生长发育的问题。
子代之间特征上的相同和差异也是遗传和变异。
6.在动物的性状特征中,除了有子代和亲代相似的遗传特性外,还有子代和亲代出现差异的特性。
动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尚未成熟的植物个体,通常具有植株低矮、叶片嫩且颜色浅等特征,这也是生长发育的问题。
8.动物、植物子代与亲代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细微的不同,这是遗传和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
9.根据古人类学家的研究,在漫长的年代里,人类经历了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的进化过程。
从生物学分类上,现代人属于智人种。
生物进化是遗传和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
遗传使生物子代保持了亲代的特征;变异使生物产生新的特征,,促进了生物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环境变化是生物进化自主要原因之一。
练习题:1.下列属于生物变异现象的是()。
A.黄色母兔生出两只灰色的小兔B.公鸡和老鹰的羽毛颜色不同C.刚长出来的凤仙花叶片嫩,颜色浅2.下列俗语体现遗传现象的是()。
A.九狗出一獒B.桂实生桂,桐实生桐C.铁匠的儿子会抡锤,木匠的儿子会拉锯3.原鸡是家鸡的祖先,原鸡和家鸡具有很多相似的特征,但原鸡的产蛋量不如家鸡高人们能把原鸡驯化成家鸡,是因为生物具有()。
A.生长发育的特征B.适应环境的特征C.遗传和变异的特征4.关于遗传的现象,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天天的妈妈是A型血,那么天天也可能是A型血B.晨晨的父母都是直发,奶奶是卷发,那么晨晨的弟弟也有可能是卷发C.邻居王叔叔因长期过度用眼而近视,那么他的孩子出生时一定是近视5.下列动植物的本领不是由亲代遗传给子代的是( )。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4单元知识点总结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班级姓名一、校园生物大搜索1.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并分类记载的生物种类超过了200万种,估计地球上现存的物种应有200万—450万种。
2.科学家常常要对一个区域的动植物种类和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分区域观察研究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3.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要注意的事项有:①找生活在地下的小动物要带上小铲,最好带上放大镜;②可以从脚印、粪便、毛等踪迹推知躲藏起来的动物,经常飞来的鸟也应该记下来;③不要采摘植物和伤害动物;④可以用绘画、拍照等适宜的方法记录不知名的动植物等;⑤要注意自身安全。
二、校园生物分布图1.校园里的动植物种类很多,生活的环境也各不相同。
2.我国珍稀植物的美誉:珙桐—鸽子树,人参—关东三宝之一,水杉—植物界的“活化石”,银杏—植物界的“大熊猫”,金花茶—茶花皇后。
3.我国珍稀植物的分布: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少数地方。
藏羚羊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
扬子鳄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
白鳍豚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洞庭湖和钱塘江中。
三、多种多样的植物1.用分类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判袂和研究动植物。
2.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植物分成不同的类别。
如根据植物茎的特点可以分为木本植物(如桃树、樟树)和草本植物(如狗尾草、水稻);根据生活环境将植物分为水生植物(如浮萍)和陆生植物(如雪松)。
根据有没有花把植物分成了两大类开花的植物和不开花的植物。
根据生活环境植物可以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
根据植物是否落叶可以分为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
(注意:常绿植物不代表不会落叶,像樟树这样常绿植物也会在秋天落叶,但是它不会再某个季节全部落叶。
所以会在某个季节全部落叶的植物才是落叶植物。
)3.开花植物的身体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个部分。
4.在植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有30多万种,着花的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5.在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的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
(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3.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4.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5.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6.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7.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晋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晋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
螺丝钉就是利用斜面的原理,螺丝钉的罗纹越密,旋出来就越省力。
8.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9.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杠杆:省力杠杆:开瓶器、切刀、核桃夹、羊角锤。
不省力也不辛苦杠杆:跷跷板、订书机、天平。
辛苦杠杆:筷子、镊子、钓鱼杆。
轮轴:水龙头、门把手、偏向盘、扳手拧螺帽、螺丝刀拧螺丝。
斜面:盘猴子路、大桥引桥、螺丝钉。
10.写出各类型滑轮的作用。
滑轮类型动滑轮定滑轮作用省力改变用力的方向滑轮组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11.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原理?自行车部件车把手、车轮和车轴、大齿轮和小齿轮、脚蹬车上的螺丝钉后架上的弹簧夹、车铃的按钮所应用的简单机械原理轮轴斜面杠杆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1.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小结(注意保存)
一填空:
1、科学家要对一个区域的动植物的()和()情况进行调查。
我们的校园是一个很小的区域,也要像科学家那样调查,弄清校园中的动植物()和()。
2、我们发现校园里动植物()较多。
藏羚羊分布在(),大熊猫分布在(),白鳍豚分布在(),扬子鳄分布在(),珙桐分布在()。
3、植物可分为草本植物和();还可以分为水生植物和();更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植物。
那开花植物的身体是由()、()、()花、果实、种子组成。
不开花植物中()、()、()和开花植物一样,自己进行()作用制造养料。
4、()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它可以分为野生动物和()动物;也可以分为水中游的动物()、(天上飞的动物)。
科学家根据动物骨骼特征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动物,另一类是无脊柱的动物叫()动物。
5、脊椎动物的构造复杂,它又可以分为(鱼类)、()、()。
无脊椎动物像(蚂蚁)、()、(),身体上有三对足是()类。
6、在植物王国中,已发现种类有()多万种,开花植物约占()以上。
而在动物王国中,已发现有()多万种,昆虫又是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达()万种,约占()﹪。
7、我们观察我们班的同学,我发现我的相貌是()的,再没有第二个人与我一模一样。
8、植物与动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使它们与()相适应的。
金鱼生活在水中,它就用()来呼吸,而鸟在空中飞行,它就长了一对()便于飞行。
猫的脚上有(肉垫)在地上跑的时候不发出声音来,鸭的()脚可以用来划水,蒲公英的种子上有毛可以随风飘移,苍耳带有刺,在陆地上容易被动物携带传播。
9、曾经称霸地球的恐龙家族消亡了,而同一时代的小小的螳螂却仍然在这个地球上,是(大自然)决定着地球生物的命运。
10、生物学家对不同地方的生物个体进行比较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同一种生物,越冷的地方,个体就越(),身体接近()形,并且()、()、()等露在外面的器官就越小。
11、从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简单生命体开始,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变化是重要的原因。
人类对于生物生存()的改变和对一些动物的()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12、生物的()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的珍稀生物有:()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主要分布在贵州、四川、云南等地;()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钱塘江中;()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的少数地方;()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西藏、青海、新疆等地)。
A、扬子鳄
B、珙桐
C、白鳍豚
D、大熊猫
E、藏羚羊
2、在植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有40万种之多,()的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A、结果
B、不结果
C、开花
D、不开花
3、()却是一个特殊的类别,它们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靠吸收其他生物体或土壤里的养料而生存。
A、蕨类B、藻类C、苔藓D、菌类
4、在动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已经有150多万种,是生命世界中类别最多的。
而()又是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已知的()达到100多万种,约占80%。
A、鸟类
B、鸟
C、昆虫类
D、昆虫
二、多项选择题。
1、植物可以分为()。
A、结果植物
B、开花植物
C、不开花植物
D、不结果植物
2、不开花植物包括()。
A、蕨类B、苔藓C、藻类D、菌类
3、动物分为()。
A、脊椎动物B、雌性动物C、雄性动物D、无
脊椎动物
4、()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
A、鸟类B、鱼类C、昆虫D、哺乳动物
5、()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A、环境选择
B、人为选择
C、自然选择
D、人工选择
6、生物多样性对于()具有意义。
A、人类文明
B、人类生存
C、其他生物的生存
D、维护地球环境
7、在不开花的植物中,()和开花的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A、蕨类
B、藻类
C、苔藓
D、菌类
8、科学家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脊椎动物是动物身体中生
有脊椎,构造比较复杂的一类,它又可以分为()……
A、鱼类
B、鸟类
C、哺乳类
D、昆虫类
9、人类生活离不开植物,因为植物可以()。
A、提供给人类做食物B、供人类欣赏C、提供给人类做药材D、做成生活及学习用品E、可以净化空气F、提供给动物做食物
三、填空题。
1、动植物具有与()相适应的一些特殊身体结构。
2、()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3、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生活的()。
4、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没有脊柱的动物叫()。
5、像蚂蚁、蝗虫、蜜蜂那样,身体上有三对足的动物是( )。
6、像金鱼、鲤鱼那样,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是()。
7、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
8、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是()。
四、判断题。
1、我们周围生活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
2、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
3、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不存在差异。
()
4、生物有不同的性状特征,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造就了多样的生命个体。
()
5、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
6、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不会有所不同。
()
7、如果猫妈妈和猫爸爸生出不同花色的小猫一样,青蛙的后代体色也是不同的。
()
8、在田野中,绿色青蛙因为有好的伪装而被保留下来,其他颜色的青蛙因为过于显眼而被猎食者吃掉。
环境变化,绿草枯死,田野变成了沙漠。
绿色青蛙在黄色的沙地上异常显眼,很容易被猎食者发现。
这样,后代中的黄色青蛙就被保留下来,以后这里的青蛙也就成为以黄色为主的青蛙了。
()
9、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各种各样的生物,在这个家园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
()
10、人类是生物大家族中的一员,我们理应平等对待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
()
11、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
()
12、生物生存是自然赋予的权利,也是人类赋予的权利。
()
13、《生物多样性条约》于1993年正式开始实行。
()
14、蚂蚁是迄今为止,地球上所演化出来的最成功的生物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