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27
科学实验报告【14篇】科学实验报告(精选14篇)科学实验报告篇1实验一:实验名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材料: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备用,制取一瓶澄清的石灰水备用、烧杯一个实验过程: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观看澄清的石灰水是什么样子的,2)、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晃后观看现象。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二: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实验过程:(1)铜球穿过铁圈(2)、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过铁圈实验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三:实验名称: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细管、胶塞、平底烧瓶、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实验过程:(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
(4)往水槽里加热水,观看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四:实验名称: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气球、水槽2个、平底烧瓶、热水、冷水实验过程:(1)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
(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
实验结论: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五:实验名称:空气的成分实验材料:水槽、蜡烛、玻璃片、去掉底的饮料瓶、火柴实验过程:(1)把蜡烛放在水槽中点燃,罩上饮料瓶,拧紧瓶塞。
观看现象。
(2)、把水槽内的水加到饮料瓶里的高度。
(3)拧开瓶盖,迅速将火柴插入瓶内,观看现象实验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支持燃烧,另一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科学实验报告篇2实验目的1.掌握可逆电池电动势的测量原理和电位差计的操作技术2.学会几种电极和盐桥的制备方法3.学会测定原电池电动势并计算相关的电极电势实验原理但凡能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都称之为电池(或原电池)。
可逆电池应满足如下条件:(1)电池反响可逆,亦即电池电极反响可逆;(2)电池中不同意存在任何不可逆的液接界;(3)电池必须在可逆的情况下工作,即充放电过程必须在平衡态下进行,即测量时通过电池的电流应为无限小。
(完整版)小学生科学实验大全小学生科学实验大全
实验1:浮力实验
材料:
- 水
- 空心塑料球
- 玻璃杯
操作步骤:
1. 把玻璃杯装满水。
2. 把空心塑料球放入玻璃杯中。
3. 观察空心塑料球会不会浮在水面上。
结论:
空心塑料球会浮在水面上。
这是因为空心塑料球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受到了浮力的作用。
实验2:色彩转移
材料:
- 两杯水
- 食用色素(红色和蓝色)
操作步骤:
1. 把一杯水加入红色食用色素,另一杯加入蓝色食用色素。
2. 把两杯水慢慢倒入第三个空杯中。
结论:
当红色和蓝色的水混合在一起时,会变成紫色。
这是因为色彩混合的原理。
实验3:磁力实验
材料:
- 磁铁
- 钉子
操作步骤:
1. 将磁铁靠近钉子。
2. 观察钉子是否受到磁力吸引。
结论:
磁铁会吸引钉子,这是因为磁力的作用。
......
(继续编写更多的实验内容)
总结:
以上是一些适合小学生的简单科学实验,旨在培养他们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希望这些实验能为小学生们带来快乐与学习的机会。
中学生实验大全简单的
以下为一些简单的中学生实验大全:
1. 剖析苹果:将一个苹果切开,并观察其内部结构及种子分布情况。
2. 食品指纹:将不同的食品在白色滤纸上涂抹,观察其在纸上的颜色和形状。
3. 水的浸透性:将不同的生活用纸条放入水中,观察其被水吸收的速度。
4. 蔬菜褪色实验:将不同的蔬菜切块放在含有醋酸的水中浸泡,观察其颜色是否发生变化。
5. 空气中氧气的存在:将一个蜡烛熄灭后放入一个密闭的容器中,然后将一根点燃的木制火柴放入容器内,观察火柴燃烧的情况。
6. 制作堆肥:将一些废弃的蔬菜、水果皮等有机物放入一个密闭容器中,观察其逐渐分解生成肥料的过程。
7. 植物的光合作用:将一些水生植物放入含有漂浮于水上的小气泡的水箱中,观察气泡的增长情况。
8. 酸碱中和反应:将碳酸氢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观察其起泡和气味变化。
9. 金属的导电性:将一个金属导线连接到一个电池上,然后用其接触不同的金属材料,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10. 电灯泡的亮度与电压的关系:使用不同的电池或电压,观察电灯泡的亮度变化。
请注意,在进行实验时要遵循实验的安全规范,并在有成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
十个简单的科学小实验步骤以下是十个简单的科学小实验的步骤:实验一:水的实验材料:-一个空玻璃杯-清水-一个塑料勺子-一个小纸片步骤:1.将空玻璃杯放在平坦的表面上。
2.用塑料勺子轻轻地将清水倒入杯子中,直到杯子装满水。
3.用小纸片覆盖住杯子的顶部。
4.快速地将杯子倒过来,保持小纸片在杯子的底部。
5.缓缓地放开手,小纸片仍然保持在杯子底部,水不会从杯子中流出。
实验二:气球与醋实验材料:-一个透明的塑料瓶-白醋-小苏打粉-一个漏斗-一个气球步骤:1.将漏斗放入瓶口,将小苏打粉倒入瓶子中。
2.慢慢地倒入白醋,直到瓶子装满。
3.将气球拉伸一下,将其套在瓶子的口上。
4.观察发生了什么?气球会膨胀起来,因为醋与小苏打产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三:鸡蛋浮沉实验材料:-一个干净的玻璃杯-清水-一个新鲜的鸡蛋-盐步骤:1.将玻璃杯装满清水。
2.轻轻地将鸡蛋放入杯子中,观察它是否浮在水上。
3.慢慢地向杯子中加入盐,同时观察鸡蛋的变化。
4.当鸡蛋浮在水面上时,说明加入的盐数量达到了饱和。
实验四:香蕉变色实验材料:-一个新鲜的香蕉-柠檬汁步骤:1.将柠檬汁倒入一个碗中。
2.将香蕉在柠檬汁中浸泡一段时间。
3.观察香蕉是否慢慢变色。
柠檬汁可以防止香蕉变黑,因为其中的柠檬酸能抑制香蕉内部的酸化酶。
实验五:光的折射实验材料:-一个透明的杯子-饮料吸管-水-食盐步骤:1.将杯子装满水。
2.向水中加入一些食盐,搅拌均匀。
3.慢慢地将饮料吸管插入杯子中,但不要碰到杯子底部。
4.观察吸管呈现的形状。
水中的折射使得吸管的形状看起来弯曲了。
实验六:长毛绒玩具电击实验材料:-一个长毛绒玩具-尼龙线(绝缘材料)-积木或者其他支架步骤:1.将玩具的一只手足用尼龙线系在支架上。
2.用手或其他物体轻轻地摩擦另一只手足。
3.用手靠近玩具的摩擦部位,观察玩具周围是否会产生静电火花。
实验七:洗手液和胡椒粉实验材料:-一个浅盘-清水-一小撮胡椒粉-洗手液步骤:1.在浅盘中放入一些清水。
中学生科学小实验
以下是一些适合中学生的科学小实验:
1.弹跳的泡泡:将洗洁精和胶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然后用吸管蘸取溶液,即可吹出泡泡。
由于混合了胶水,泡泡较难破,而且即使破了也能弹跳。
2.颜色变变变:用紫甘蓝、热水、白糖、柠檬、小苏打、碱面、白醋等材料,可以观察到紫甘蓝的颜色变化。
通过实验,可以了解植物中的色素在不同酸碱度下的变化。
3.植物的光合作用:选取两盆相同的植物,一盆放在阳光下,另一盆放在阴暗处。
几周后,放在阳光下的植物会比放在阴暗处的植物生长得更好。
这个实验可以证明植物需要光合作用来生长。
4.土豆发电:将两个土豆串联或并联,中间插入铜片和锌片,就可以制作一个土豆电池。
通过测量不同位置的电压,可以研究土豆电池的电学特性。
5.火山爆发:用醋、小苏打和红色食品色素制作一个“火山”,然后加入洗洁精,可以模拟火山的喷发。
这个实验可以探究火山喷发的原理和化学反应。
科学实验100种科学实验是孩子们开展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它能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发现科学中的奥妙,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本文精选了100种简单易行、又能够激发孩子们学习热情的科学实验,供小学生和初中生参考。
实验1 能量转换实验将两个尼龙轮装在木棒上,使它们等距离地转动。
然后将线放上其中一个轮子,使其中一个轮子转动。
让孩子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能源是怎样被转换的?使用什么方法可以使线在轮子上转动?这可以启发孩子们想到机械能和热能的转换。
实验2 风力发电机制作这个实验可以让孩子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用风扇和齿轮在模拟风力下制作风力发电机。
然后开始实验,并观察电池的电量和转动速度等情况。
孩子们可以思考如何改进风力发电机,提高效率。
实验3 电路制作通过制作简单的电路,让孩子们了解电流的传递和开闭电路的影响。
你可以使用小灯泡和电池来展示电路,让孩子们将灯泡与电池相连。
当他们打开电路时,灯泡会发光。
当他们将电路中断时,灯泡也会失去电源。
孩子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探究开闭电路的原理和灯泡发光的原理。
实验4 手机充电器制作当手机没电的时候,你是否会感到焦虑不安?孩子们也会有这样的感觉。
这时,如果孩子们能够制作一个手机充电器是多么的方便啊!使用一块电源板、电线和一个USB插头,孩子们就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手机充电器了。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了解手机充电原理。
实验5 生长实验让孩子们培养一些植物,如豌豆、西红柿、玉米、黄豆等等,并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了解和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并从中学到生命科学知识。
实验6 化学实验让孩子们探究几种常用物质的特性和反应。
在这个实验中,可以使用简单的材料,如醋、碳酸氢钠、氢氧化钠和柠檬酸等,来展示不同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
孩子们可以在实验中自己发挥创意,探索各种反应。
实验7 太阳能实验让孩子们使用一个简单的太阳能罐来获得电力。
在这个实验中,孩子们需要用太阳能电池板、电线和DC直流电机来制作简单的太阳能罐。
100个创意科学实验1. 制作自制橡皮泥:将面粉、盐和食用色素混合,加入适量的水搅拌成面团状,然后揉搓至柔软可塑。
2. 制作彩色火焰蜡烛:将不同颜色的蜡块融化后,用牙签蘸取不同颜色的蜡液,滴在蜡烛上,观察彩色火焰的产生。
3. 制作自制气球炸弹:将小气球充气后,用胶带将其固定在纸杯底部,然后将纸杯倒置在盘子中,最后点燃纸杯底部的蜡烛,观察气球被推出去的效果。
4. 制作水中的音乐盒:将空塑料瓶切割成两半,然后在其中一半上打孔,将吸管插入孔中,最后将另一半瓶子翻转过来,加入水后,用铅笔敲打水面,观察音符的产生。
5. 制作自制电磁铁:将铜线缠绕在绝缘电线上,然后将电线连接到电池上,观察铜线变成磁铁的效果。
6. 制作彩色烟雾弹:将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加入热水中,然后用吹风机吹向热水上方,观察彩色烟雾的产生。
7. 制作自制火箭车:将气球充气后,用胶带将其固定在竹签上,然后将竹签插入一个小车的轮子上,最后点燃竹签的一端,观察火箭车前进的效果。
8. 制作自制指南针:将磁铁放在一张纸上,然后用针头悬挂一根线在磁铁上方,最后将线旋转几次,观察指南针的指示方向。
9. 制作彩色雪花:将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加入水中,然后用纸巾蘸取水滴落在玻璃板上,观察彩色雪花的形成。
10. 制作自制风车:将纸杯切割成四个叶片,然后用牙签将其固定在一个纸板中心上,最后用吹风机吹向风车叶片,观察风车的旋转效果。
11. 制作彩虹牛奶:将牛奶倒入盘子中,用棉签蘸取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轻轻触碰牛奶表面,观察颜色的变化。
12. 制作气球火箭:将小气球充气后,用胶带将其固定在竹签上,然后点燃竹签的一端,观察气球被推出去的效果。
13. 制作电磁铁:将铁钉缠绕上绝缘电线,然后将电线连接到电池上,观察铁钉变成磁铁的效果。
14. 制作彩色火焰:将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加入酒精中,然后用火柴点燃酒精,观察火焰的颜色变化。
15. 制作水晶花:将盐溶解在水中,然后将花朵放入盐水中浸泡数天,观察花朵变成水晶花的效果。
今天,小编整理了7个在家就能做的科学小实验,即简单又好玩儿!在这个暑假,和孩子来一段科学之旅吧!科学小实验一:漂亮的彩虹雨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1个、小杯子4个、剃须泡沫、食用色素4瓶、滴管(勺子或注射器均可替代)、水实验步骤:1.稀释食用色素。
小杯子中装少量清水,让孩子往杯里滴入食用色素,搅拌均匀。
2.在玻璃杯里倒入2/3的清水,在杯顶挤上大量剃须泡沫,做出云朵的形状。
3.用滴管依次吸取有色液体滴到云朵上,看它变成彩虹雨慢慢落在杯子里。
解密时刻:这个实验与密度有关,因为刮胡泡沫由大量小气泡组成,密度低于水,所以是浮在上面的,跟木头密度小于水浮在水面上是一个原理。
滴入色素后,色素迅速渗过泡沫到达水面,色素的密度比水大,所以当色素到水面时,就能以较快地速度向密度更低的水中扩散,形成“彩虹雨滴”的现象。
科学小实验二:漂浮的硬币实验材料:一次性杯子、曲别针、硬币、水实验步骤:1.将一次性杯子装满水。
2.用手将曲别针或硬币放到水面,观察其是否会沉入水中。
3.将曲别针折成L状小工具,托住曲别针或硬币,再次将曲别针或硬币放入水中,观察其是否会沉入水中。
解密时刻:没有使用工具,曲别针或硬币在入水时难以保持平衡,水的表面张力被破坏,于是曲别针或硬币沉入水中。
当使用曲别针制作的小工具时,比较利于保持平衡,水的表面张力托住了曲别针,于是就漂浮在水面。
科学小实验三:拉不开的两本书实验材料:两本书实验步骤:1.将两本书的每一页依次重叠。
2.然后尝试和孩子拉开它们,但你们会发现,怎么拉都拉不开。
解密时刻:物体接触并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就会产生摩擦力,拉力大于摩擦力或接触面较光滑时,就能分开两个物体。
当拉力小于摩擦力时,两个物体就难以分开了。
科学小实验四:五颜六色的娃娃菜实验材料:娃娃菜、色素、塑料杯实验步骤:1.在三个杯子中分别倒入不同颜色的色素。
2.向杯中倒入水。
3.将娃娃菜菜叶放入杯中。
4.静置一天左右,就会发现杯子中的娃娃菜变色了。
小学生科学实验40个本文提供了40个适合小学生进行的有趣科学实验,旨在帮助小学生培养探索科学的兴趣和能力。
实验1:漂浮还是下沉材料:水、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如纸张、木块、橡皮泥等)水、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如纸张、木块、橡皮泥等)步骤:小学生可以将不同材质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记录它们是漂浮还是下沉。
小学生可以将不同材质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记录它们是漂浮还是下沉。
实验2:光线和颜色材料:不同颜色的玻璃纸或透明颜料,光源(如手电筒)不同颜色的玻璃纸或透明颜料,光源(如手电筒)步骤:小学生使用玻璃纸或透明颜料,将光源照射在不同颜色上,观察光线经过颜色后的变化。
小学生使用玻璃纸或透明颜料,将光源照射在不同颜色上,观察光线经过颜色后的变化。
实验3:植物的吸水能力材料:白色花朵、彩色染料(如食用色素)白色花朵、彩色染料(如食用色素)步骤:小学生将花朵放入不同颜色的染料中,观察花朵吸收染料后的变化。
小学生将花朵放入不同颜色的染料中,观察花朵吸收染料后的变化。
实验4:消失的盐分材料:温水、食盐温水、食盐步骤:小学生在温水中溶解食盐,观察食盐是否完全溶解。
小学生在温水中溶解食盐,观察食盐是否完全溶解。
实验5:静电的力量材料:气球、头发、布料气球、头发、布料步骤:小学生用充气的气球摩擦头发或布料,观察气球受到静电力量的变化。
小学生用充气的气球摩擦头发或布料,观察气球受到静电力量的变化。
......实验39:膨胀的葡萄干材料:葡萄干、杯子、水葡萄干、杯子、水步骤:小学生将葡萄干放入杯子中,加入水,观察葡萄干的变化。
小学生将葡萄干放入杯子中,加入水,观察葡萄干的变化。
实验40:地球自转与时间材料:地球仪、黏土或小球地球仪、黏土或小球步骤:小学生通过转动地球仪,使用黏土或小球模拟地球的自转,观察对应的时间变化。
小学生通过转动地球仪,使用黏土或小球模拟地球的自转,观察对应的时间变化。
以上是40个适合小学生进行的有趣科学实验,希望能够激发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发展。
十个有趣的科学实验1.飘浮的蛋:将足够的盐溶解在水中,使得水密度增加,然后轻轻地将鸡蛋放在水中,你会发现鸡蛋飘在水面上,这是因为水的密度超过了鸡蛋的密度。
2.彩虹花火:将不同颜色的食用染料溶解在碗中的牛奶中,然后滴上一两滴洗涤剂,你会看到色彩斑斓的“花火”在牛奶中绽放,这是由于洗涤剂破坏了牛奶表面的张力造成的。
3.酵母膨胀:将活性干酵母放入一个装有温水和糖的杯子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看到酵母开始产生气泡并膨胀,这是因为酵母通过发酵将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
4.磁力列车:将一条铜导线围绕一根铁钉绕几圈,然后将铁钉的一端放在一个磁铁上,将另一端悬空,当通过导线通电时,导线会生成磁场,使得铁钉被磁铁吸引,形成一个磁力列车。
5.豆芽实验:将一些豆子放在湿的纸巾上,然后将其放入一个透明的袋子里,并将袋子密封好,放在温暖的地方。
几天后,你会看到豆子发芽并长出小豆芽,这是因为豆子利用水和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生长。
6.原生质的观察:将一滴池塘水或水草水放在显微镜玻片上,覆盖另一片玻片,然后将样本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你将能够看到原生质(单细胞生物)的微小世界,如原虫、藻类等。
这是一个有趣的方式来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
7.火焰颜色变化:在一支火柴或蜡烛的火焰上放上一些盐或其他金属盐,观察颜色的变化。
不同的金属盐会产生不同的颜色,这是由于金属离子在燃烧时释放出的特定能量导致的。
8.气候变化模拟:在一个密闭的小容器中放置一些植物,如青蒿草,并将容器放在阳光下。
观察几天后,你会发现容器内的温度上升,这是因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被密闭的容器内不断吸收二氧化碳,从而形成一个小型的气候变化模拟。
9.食物中的DNA提取:通过使用一些普通的食物,如香蕉或草莓,就可以提取DNA。
这个实验可以让你亲自体验DNA的提取过程,并观察到DNA的可见形态。
10.气球火箭:将一根吸管插入一个空的塑料瓶中,将瓶子装满一半的醋,并在吸管上系一个已经装好小苏打的气球。
近年高考关于“生态与环境生态工程”能力考查情况的分析广州市第四十四中学表一:2008-2010年各地理综卷必修3生态与环境生态工程考点分布及占分比例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必修3中的生态与环境生态工程某些知识点在各地理综卷和广东高考卷中出现的频率都比较高,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
(1) 考查种群密度调查法,种群数量变化,种间关系,生态环境保护。
(10福建卷)26.II. 棉蚜虫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林上生活繁殖,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
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lO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图:(1)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
(2)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法。
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型,在 (日期)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
(3)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
(增大、不变、减小)。
答案:(1)寄生(2)样方 S 6—30(3)增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调查法,种群数量变化,种间关系,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判断寄生关系有两点,1、寄生虫必须生活在寄主体内或体表;2、必须从寄主体内获取营养。
以上两点棉蚜虫与棉花植林都满足。
人教版必修三P62第一段的叙述“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采用样方法。
”样方法主要适用与活动能力弱的生物。
从上表数据中得知到7月10日种群增长就停止了,说明达到了环境容纳量即K值。
由此可知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型,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增长量最大,应在6月30日。
长期使用农药,不断挑选出具有抗药性的棉蚜虫,淘汰没有抗药性的棉蚜虫,最终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7.(09江苏卷,27)红豆杉是我国珍贵濒危树种。
南京中山植物园于上世纪50年代从江西引进一些幼苗种植于园内。
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繁殖,现在已形成了一个种群。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
(2)如果对红豆杉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
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见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在答题卡...上的坐标图中画出该种群各级别的植株数量柱状图。
(3)由表可以看出,此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
(4)研究表明,红豆杉的种子成熟后被某种鸟类吞食,果肉状的假种皮被消化而种子随粪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发生长。
从种间关系看,鸟类与红豆杉之间存在关系。
答案(1)迁地保护(易地保护)(2)样方法柱形图见下图(3)增长型(4)捕食和互利共生(捕食和种间互助)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相关知识。
(1)由于从江西引进到中山植物园,远离原生长地进行的保护,所以称为迁地保护(易地保护);(2)对植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采用样方法,活动范围比加大的动物采用标志重捕法;(3)从表中可以看出幼年个体比较多,老年个体少,中年个体在其中间,所以为增长型。
(4)鸟类吃红豆杉的种子,所以是捕食关系,鸟类又为种子传播提供便利,所以还存在互利共生关系。
18.(07江苏生物)“标志(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
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
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式。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只/hm2。
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
(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 m2有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
答案(1)N=Mn/m (2)144 高 (3)8/9(或32/36) (4)2.5∶1(2) 以实验为载体(历年高考中较少见)考查了种群增长规律(影响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及种间关系的知识等(10重庆卷)31.II.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
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
(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和决定;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 mL,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
(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
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结构。
②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代表类似。
解析:(1)组1中,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为曲线A,表现为S型增长,因食物相同,饲养条件相同,所以此时乙种数量变化也应表现为S型增长,应是曲线C、D、E之一,此时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
因食物相同,所以甲种与乙种生物之间应属于竞争关系,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此时甲种与乙种生物数量增长都应比在组1中单独培养慢,因而组1中乙种生物数量增长要比组2中的高,变化曲线应为C(因D、E比F在前面增长慢),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数量为600只,而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 mL,所以此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30只/ mL(600只/20 mL)。
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因组1中甲种与乙种生物数量变化曲线为A、C,所以此时乙种与丙种生物数量变化曲线应为D、E。
这样一来在组2中甲种生物数量变化为曲线就是B。
注此时的数量变化曲线对应物种和环境分析非常重要,是下面解题关键。
(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注意了类似两个字非常重要,是解此小题的突破口。
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实验中的组3中的乙种和丙种生物相似,由于是种间关系是两种生物,应是两条曲线D和E。
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
②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实验中的组2中的甲种和乙种生物相似,由于是种间关系是两种生物,应是两条曲线B和F。
分析;此题考查了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的知识,同时又是一个曲线识图题,三种生物数量不多但对应三种不同环境,这样分析起来就比较复杂和因难了,如对于这六条曲线分析不清楚,此题就不能正确解答。
解此题的关键就是要读好题,审清题,抓条件,找关键,求对应,进类推。
此题属理解、应用类,为难题。
(3)以“生态系统稳定性”为核心,综合考查生态系统中种群密度、恢复力稳定性、种间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出生率、死亡率、丰富度、样方法中的随机取样等各方面的知识。
(10新课标)31.(8分)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为a c d(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__。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____ ,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____。
(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
(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
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高)。
(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个。
【答案】⑴竞争;⑵c、a;⑶降低;⑷恢复力稳定性、低;(5)400【解析】a与b的关系可以看出在最初a、b的种群数量同时增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b 的数量开始减少,说明在a、b竞争的过程中,a最终胜利。
如果d的数量大量减少,即c 的天敌数量减少,导致c的数量迅速增多,进而导致a被大量捕食,使得a的数量锐减。
而如果干旱导致a即生产者大量减少,必将使得c和d的种群密度都会相应的减少。
生态系统低于外界干扰的能力是抵抗力稳定性,而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种群数量、营养结构负责程度等都很低,因此抵抗力,因此抵抗力稳定性也很低。
【评析】;“你死我活”的竞争曲线,而对于食物链中某一成分的改变而导致的种群数量改变的较易解答。
最后一空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也是应该识记的,生物公式不多,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4)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的基础知识生态工程原理17.(09广东卷,32)为加强水体治理,珠江流域某城市构建了较大面积的人工湿地。
(1)当污染物随水流进入该湿地时,湿地水体中碳元素的迁移和转化途径如下图。
请用箭头和文字补充虚线框中的碳转化途径。
(2)一段时间后,湿地中出现了轮虫等浮游动物,可控制绿藻等浮游植物的增殖;管理员还放养了一些鱼和鸭,为城市增添自然气息。
请写出可能存在食物链(两条)。
(3)如果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进入该系统,请根据生态学基本原理,指出可能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答案(1)(2)绿藻—轮虫—鱼黑藻—鱼—鸭(3)重金属进入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重金属无法降解,易发生二次污染。
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的基础知识,由图可知,可溶性有机碳可作为好氧细菌碳源,被好氧细菌分解利用,好氧细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作为黑藻绿藻等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同时又是其呼吸作用的产物,这样,在细菌、植物,无机环境之间形成了稳定的物质循环。
根据第二小题的题干,梳理出两条食物链,重金属盐在食物链中有富集现象,对高营养级的人危害很大,而且难于降解,易发生二次污染。
(5)考查查生物多样性的知识、入侵物种概念及危害6.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1)小组对该地区树种进行辨认和挂牌(如下右图所示),并着手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树木A与树木B之间的差异属于多样性,主要是由和引起的。
树木A与树木D、E、G之间的差异属于多样性。
(2)调查小组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