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离子和相对原子质量
- 格式:pptx
- 大小:1.67 MB
- 文档页数:14
第2课时分子与原子课标要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认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
(4)了解原子、原子核的构成。
(5)知道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相对原子质量。
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6)知道原子中的一些数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教材理论结合的方法,用教材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2)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4)通过阅读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来学习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5)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及直观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加学生对微观粒子的感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
(2)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渗透物质的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4)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5)了解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做出卓越贡献的张青莲教授事迹,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1.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3.原子、原子核的构成。
4.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形成。
【教学难点】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2.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分子和原子间的区别和联系。
4.原子、原子核的构成。
5.相对原子质量的公式的计算及应用。
【教学准备】电脑多媒体、投影机。
教学过程【复习引入】我们都知道,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而物质又是由许许多多的微粒所构成的,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已经知道这些微粒具有哪些基本性质?(回答:构成物质的微粒都是体积、质量极其微小的;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
《相对原子质量》课标分析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对《相对原子质量》的要求是“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简单的计算”。
由于对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理解是涉及宏观与微观的桥梁,只有准确把握了相对原子质量的涵义,才能落实对课标的目标要求,为此,我结合课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通过“米”的形成过程认识物理量中“标准”的规定,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涵义。
2.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进行简单计算,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表查阅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教材分析《相对原子质量》这节课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三课时,相对原子质量是化学计算的基础,正确理解相对原子质量,学会相对原子质量的有关计算,对于后续根据化学式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我在教学中引入各物理量“标准”的确立,对于后续学习物质的量等相关物理量也极大化解了难度。
由于相对原子质量概念抽象,难于理解,我把原子的结构、原子中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利用共用电子对转变成分子、原子利用电子得失转变成离子、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认知提前进行了学习,有了这些知识作储备,再链接长度单位“米”的形成过程模拟探究,成功实现了难点的突破,有效达成了各相关教学目标《相对原子质量》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学习,学生已经建立起原子的初步概念:1.知道原子的内部结构,原子的质量等于原子核的质量与电子的质量和,电子的质量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即原子的质量约等于原子核的质量;2.知道了原子中质子、中子、电子的关系,懂得了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在目前科学水平下还不能再进行区分;3.学会了原子的种类取决于质子数和中子数;4.学会了元素周期表,记住了前20号元素的排序等。
相对原子质量概念抽象,以上的认知对学生正确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进行有关计算与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对原子质量》效果分析本节课可以说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分水岭。
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学案)【我思我学】1、想一想:①相对原子质量是怎样定义的?它和原子的质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②核外电子的运动具有什么特征?不同电子层是怎样形成的呢?③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和核内质子数有什么关系?2、试一试:①若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 2.657×10-26千克,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千克,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②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的总和。
H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③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④氢原子核内有一个质子,下列推论正确的是()A、氢的原子核内必然有一个中子B、氢原子必然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C、氢原子核内必然有一个电子D、氢原子中必须有一个电子【同步导学】一、评价要点:1、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掌握相关计算。
2、知道:离子与原子之间是通过得失电子相互转化的,并注意电荷数与得失电子数的关系。
能以食盐为例进行简要说明。
3、学会:离子符号书写方法,并记住下列离子符号(H+、OH-、Cl-、Na+、Ca2+、Mg2+、SO42-、CO32-)。
二、方法指引:1、你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吗?如何应用呢?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一”符号为“1”,通常省略不写。
由于在原子的结构中,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质量约相等,而电子的质量很小,相当于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可忽略不计,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原子的质量约等于质子和中子质量之和。
因为质子和中子的质量都近似等于碳12原子质量的1/12,则一个质子或一个中子的相对质量为1。
故根据原子相对质量的定义可得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为任何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碳12的原子质量的相比较可得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即: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所以: =2、原子和离子是怎样相互转化的?Na Na +, Cu 2+ Cu 原子 离子,如: Cl Cl -, S 2- S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阳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在阴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综合运用:例题已知一个SO 2分子质量为n 千克,一个SO 3分子质量为千克,若以硫原子质量的1/32作为基准,则SO 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精要点拨:解此题可根据求算相对原子质量的方法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