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级科学上册鄂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608.50 KB
- 文档页数:12
人教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人教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一、总体目标:本教学计划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基本认知和兴趣为目标,提高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通过实践探究问题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1.第一单元:认识水教学内容:水的形态、水的性质和用途等基本知识;教学安排:通过实例引入,观察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水的形态、性质和用途。
2.第二单元:求知探索教学内容:常见的探究方法和规律;教学安排:通过教师引导,分组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第三单元:立体图形教学内容: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它们的性质与区别;教学安排:教师引导,观察实验、小组合作发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巩固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4.第四单元:植物身边的养分教学内容:了解植物的营养需求及运输方式;教学安排:以实际植物观察与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生长和营养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5.第五单元:认识陶瓷教学内容:了解陶瓷的形态、特点和用途;教学安排:通过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认识陶瓷的特点与用途,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6.第六单元:美丽的世界教学内容:认识大自然中的美丽景色和物体;教学安排:通过图片和实地观察,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通过提供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实践探究教学法:教师以实验、实践为主,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讨论解决问题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方式:1.教师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实践探究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
第1课:多种多样的食物【教学目标】1.知道生活中的食品来源和物质构成。
2.了解食物的重要性,学会积极主动地尝试不同的食物3.认识食物的重要性,树立珍惜粮食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食物的来源难点: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教学准备】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通过视频图片导入,让学生看完谈感受。
二、新知讲授活动一:调查同学们一天中吃了哪些食物教师:回想一下我们的早餐午餐晚餐都吃了什么?学生交流:(鸡蛋,稀饭,馒头,鱼,西红柿,苹果)。
教师:那我们吃得比较多的食物是什么?学生交流:(举例说明每天吃得最多的一类食品。
)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封面的食物金字塔,了解人体所需食物的构成)学生交流: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我们人体所需的各类食物有着大致的分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身体的发育平衡,为什么有些食物要多吃,有些食物要少吃呢?学生交流: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从食物的构成方向解答)活动二:食物到餐桌的过程教师:你们知食物是哪里来的吗?看看米饭,牛肉,炒白菜是怎么来到餐桌上的。
学生交流:学生观察教材,回答问题。
1.米饭来源于水稻2.牛肉来源于牛3.炒白菜来源于地里的白菜教师:食物对我们生长发育来说是很重要的。
说说自己平时吃到的食物是哪里来的?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学生交流:小组讨论,小组代表汇总回答。
一起朗诵古诗《悯农》,教师教小朋友学唱歌曲《悯农》。
放歌曲录音,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歌词加上相应的动作,然后大家一起边唱边表演。
观看饥饿儿童的图片,激发幼儿同情饥饿儿童的情感。
进一步理解节约粮食的重要意义。
【作业设计】课后资料收集并整理【板书设计】1.多种多样的食物一天中吃了哪些食物食物的来源【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在“多种多样的食物”教学中,应反思是否让学生充分认识食物的多样性。
可从教学方法是否生动、学生参与度、知识讲解的深入浅出程度等方面思考。
鄂教版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编写,这册教材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逐步形成,把知识与水平,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融为一体,全面体现课程目标。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加深学习内容,逐步开放学生学习的空间,促动学生自主地多样化地学习。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共17课,从知识体系上能够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单元讲多种多样的食物,本单元选择学生生活经验圈中的”食物”中相关的问题研究,引导学生将常见的食物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与食物的营养以及食物的消化等相关的科学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科学健康的饮食观;第二单元讲溶解与分离,整个单元均以饮用水为主线,以家庭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展开教学过程.在这条主线内,相关热现象、热传递、物质的溶解、水与生命的关系等探究内容相融其中;第三单元讲身边的玩具,本单元从学生玩玩具入手,让学生把收集到的玩具都带来,形成玩具大集合,高高兴兴地、充分地、人人参与玩玩具,并在玩的过程中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第四单元我们的呼吸,本单元选择了常见的鸡、鸭、猫、兔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小动物实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和研究,进而理解鸟类和哺乳动物,初步了解理解动物的基本方法和内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描述、概括的水平,体会由个别到一般的理解规律。。 2.重点: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实验水平,归纳概括水平,动手水平。 3.难点:学生科学素养的逐步形成。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德育:(1)教育学生学好科学课,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2)培养学生爱大自然,爱家乡,爱劳动,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2知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食物与消化;饮用水;家庭用电;我们的呼吸等。
3水平: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实验水平,归纳概括水平,动手水平。 三、教改措施 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使用电教媒体实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实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四、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数 1 多种多样的食物 1 2 食物的营养 1 3 食物的消化 1 4 饮食与健康 1 5 盐和糖的溶解 1 6 把盐析出来 1 7 把它们分离 1 8 手电筒的秘密 1 9 开关 1 10 电路出了什么故障 1 11 电与我们 1 12 呼吸与空气 1 13 呼吸器官 1 14 保护呼吸器官 1 15 建筑中的材料 1 16 建筑中的结构 1 17 设计制作建筑模型 1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目录“做”科学,从身边开始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食物 (1)1我们在成长 (1)2食物的色香味 (4)3食物从哪里来 (6)4食物的营养 (8)5设计一日食谱 (10)6食物的消化 (12)7食物的变质 (14)第二单元饮用水 (16)8水是什么样的 (16)9怎样使水变清 (18)10烧开水 (20)11水位为什么会升高 (22)12水是怎样变热的 (24)13糖到哪里去了 (27)14水与生命 (29)自由研究 (31)第三单元身边的玩具 (32)15玩具大集合 (32)16磁铁玩具 (35)17玩小车 (39)18小车的运动 (45)自由研究 (49)第四单元家养小动物 (50)19鸡 (50)20鸭和鸡 (52)21猫 (55)22兔与猫 (57)自由研究 (59)“做”科学,从身边开始第一单元生活中的食物1我们在成长教学目标 :1、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提出问题并参与到做科学的过程中来。
2、通过亲历过程,了解做科学的基本方法,知道做科学的基本过程,对做科学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为每个小组准备蜡烛一支,香一炷,火柴一盒,粉笔,记录纸等。
2、学生准备:钟表,尺子等。
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完成。
第一个部分为启发学生对自己一天的学习生活进行有意识的回顾并作充分的表述。
第二部分为引导学生亲历做科学的过程,获得做科学的初步感受。
第一部分的教学以“说”为主。
可以把教材中最开始描述性的语言转化成问题,如“我们每天都经历了哪些事情?”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范围内,相互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说出一些他们认为不值一提的事情,如吃什么,太阳早晨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等。
应鼓励学生就身边的事情提出问题,综合全班同学的意见,他们提出的问题会涉及到包括物质、生命、地球与宇宙等各方面的内容。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下载
简介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下载是针对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进行的一份教案资源,涵盖了全册的教案,方便教师进行备课和教学。
内容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下载共分为六个单元,分别是:
1.能量用途
2.变化中的水
3.磁铁和磁力
4.木制品的工艺和用途
5.植物的吸收作用
6.物质的性质
每个单元的教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帮助教师把握教学重点;
2.教学内容:罗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教师进行引导;
3.教学步骤:具体阐述教学步骤,解决每个环节的难点;
4.课堂练习:提供相应的课堂练习,巩固与拓展学生的知识;
5.教学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情况,对教师进行反思和总结。
同时,教案还给出了相应的知识链接,供教师和学生深入学习。
下载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下载可通过以下渠道获取:
1.百度网盘:访问链接(提供下载);
2.视频网站:访问视频网站,搜索“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
案DOC下载”,即可获取。
使用
下载后的教案DOC文件可直接进行编辑、打印等操作。
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其教学特点进行相应的个性化调整,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总结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的上线,为小学科学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方便教师备课和教学。
对于学生,可通过课堂练习等形式,更好地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三年级人教鄂教版科学《土壤里有什么》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土壤的组成成分。
2.学会用简单的方法观察土壤。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4.激发学生对土壤的兴趣,增强保护土壤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土壤的组成成分,掌握观察土壤的方法。
2.难点:理解土壤中各种成分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不同地方的土壤图片,如田野、花园、沙漠等。
提问学生:你们见过这些土壤吗?土壤里有什么呢?引出课题“土壤里有什么”。
2.观察土壤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些土壤样本。
让学生用肉眼观察土壤的颜色、质地、颗粒大小等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土壤里可能有哪些东西呢?3.实验探究土壤的成分实验一:土壤的水分用纸巾包住土壤,用力挤压,观察纸巾上的变化。
得出结论:土壤中含有水分。
实验二:土壤的颗粒把土壤倒入水中,观察土壤在水中的分层情况。
讲解土壤的颗粒分为沙粒、粉粒和黏粒。
实验三:土壤中的空气把土壤放入水中,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
得出结论:土壤中含有空气。
实验四:土壤中的腐殖质观察土壤的颜色,比较不同地方土壤的颜色差异。
讲解土壤中的腐殖质是由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形成的。
4.土壤中各种成分的作用组织学生讨论土壤中各种成分的作用。
教师总结:水分和空气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颗粒大小不同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腐殖质能提供养分,使土壤肥沃。
5.保护土壤提问学生: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土壤呢?引导学生讨论保护土壤的方法,如不乱扔垃圾、植树造林、合理施肥等。
强调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壤的组成成分、观察土壤的方法和保护土壤的意义。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土壤,了解土壤的奥秘。
7.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家周围的土壤,记录土壤的特征和发现的问题。
要求学生制作一份保护土壤的手抄报。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土壤的组成成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学会了用简单的方法观察土壤。
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运动前后》教案教学目标:1、能运用多种方法观察运动后身体变化的现象,并进行条理化的记录。
2、能根据自己的发现整理出可进行研究的问题。
3、知道我们的身体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发生的变化。
4、关注运动、关注人体健康。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学生校园运动的图片或录像,并为每组学生准备简易的听诊器。
2、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参加运动后身体变化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学校里,我们经常做各种各样的运动,如做操、跑步、打球、做游戏…我们的身体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有哪些不同的感觉呢?二、新授1、引导学生交流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的体验。
(1)教师出示校园中常见的活动图片或录像,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校园里经常参加哪些活动。
(2)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概括活动的意义并引入主题: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有哪些感觉?(3)教师出示教材主题图,指导学生交流运动后的多种感受。
(4)教师提出问题:“这些不同的感受说明了什么?”充分让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
(5)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作出正确的归纳:运动前后的感觉不同,说明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变化。
2、讨论能用哪些方法观察运动后身体发生的变化。
(1)学生分组讨论(2)小组交流讨论得出观察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方法做小结。
(4)教师强调指出:只运用我们的感官来观察可能不准确,不全面,往往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或仪器来观察才能更全面、更准确地获得身体的变化情况。
3、组织学生体验。
(1)组织学生在室内或室外进行一些活动量较大的活动,并强调有关安全。
(2)学生运用上一项活动中交流的方法,相互观察运动后身体发生的变化作好记录。
(3)学生交流(4)教师小结4、交流记录中的发现,整理可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学生交流(2)教师整理归类。
教学后记:本节课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很丰富的,学生通过回忆和课堂亲身再体验,对于自己运动前后身体有哪些变化体会很深刻。
老师在本节课就是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回忆和体验,然后把体验写出来。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设计一日食谱》课件PPT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1.能正确理解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能够设计一日健康食谱。
3.能够制作相关的食物。
二、知识预热1.让学生认识一些健康食物的图片,了解其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2.建立食物与营养成分的联系,如玉米中含有纤维素,有助于消化,牛奶中含有钙,有助于骨骼发育。
三、教学重点1.能够设计一日健康食谱。
2.能够制作相关的食物。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老师给出一份假的食谱,让学生进行鉴别,以引导他们意识到健康食谱的重要性。
同时,老师解释一些不健康食品的危害。
2. 讲解环节1.知识分析:老师要提供有关人体所需的营养素的知识,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学生要理解每种营养素的具体作用,以便在设计食谱时能够平衡每一种成分。
2.设计食谱环节:老师向学生提供不同类别食品的营养素成分表,帮助学生制作搭配合理的食谱。
同时,老师提出一些常用的菜谱,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制作食物。
3. 练习环节1.学生设计一餐或一日的食谱。
2.学生按照设计菜单,准备并做好食物。
3.同学之间互相展示自己的做法,分享经验。
4. 总结老师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以督促他们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例如:1.如何确定每种食品的营养价值?2.如何制定一份贴合自己的健康食谱?3.健康饮食的重要性是什么?如果我们不重视健康饮食,会有什么后果?五、课堂评估方式1.通过学生准备的食物看他们是否根据所学知识恰当地配制了食物。
食物应该色、香、味俱佳。
2.通过学生制作的健康食谱的合理性,以及对营养成分与健康的理解,判断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1.在导入环节,可以增加一些游戏或活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在设计食谱时,可以考虑安排一次团队合作,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3.建议在练习环节前,为学生进行一些样例操作,以确保能正常进行教学。
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大自然的生命力课时1:观察室内的植物生长过程-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 观察室内种植的豆芽发芽过程- 图片、实物展示室内植物的生长情况- 教学步骤:1. 引入课题,与学生讨论室内的植物是否能生长2. 展示豆芽的发芽过程,引导学生观察3. 观察室内植物的生长情况,学生记录观察结果4. 小组讨论,总结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5. 课堂展示,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体会- 教学评价:- 学生能够正确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学生能够总结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课时2:探究植物吸水的方式-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植物吸水的方式和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 实验探究植物吸水的方式- 讨论植物吸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课题,与学生讨论植物吸水的方式2. 小组合作设计实验,验证植物吸水的方式3. 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4.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植物吸水的方式5. 讨论植物吸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6. 课堂展示,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思考- 教学评价:- 学生能够设计实验验证植物吸水的方式- 学生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并总结结论- 学生能够应用植物吸水的知识解决问题课时3: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 观察不同环境下植物生长的情况- 讨论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步骤:1. 引入课题,与学生讨论环境对植物的影响2. 小组观察不同环境下植物的生长情况3. 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分析4. 分享观察结果和分析思考,讨论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5. 讨论如何创造适宜的环境促进植物生长6. 课堂展示,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思考- 教学评价:- 学生能够观察和记录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 学生能够分析不同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学生能够提出创造适宜环境的建议。
三年级人教鄂教版科学《比较不同的土壤》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壤及其特点。
2.学会比较不同土壤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4.激发学生对土壤科学的兴趣,增强保护土壤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不同类型土壤的特点,掌握比较土壤的方法。
2.难点:分析不同土壤特点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三种不同颜色的土壤(如黑土、红土、黄土)图片。
提问学生:这些土壤有什么不同呢?引出课题“比较不同的土壤”。
2.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壤介绍常见的三种土壤类型: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展示三种土壤的实物样本,让学生观察其颜色、颗粒大小等外观特征。
引导学生初步猜测不同土壤可能具有的特点。
3.比较不同土壤的方法观察法:观察土壤的颜色、颗粒大小、质地等。
触摸法:用手触摸土壤,感受其粗糙程度、粘性等。
渗水性实验:准备三个相同的漏斗,分别装上等量的三种土壤。
同时向漏斗中倒入等量的水,观察水渗出的速度。
保水性实验:将三种土壤分别装入三个相同的容器中,加入等量的水。
一段时间后,观察容器中剩余的水量。
4.实验探究与记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不同的方法比较三种土壤。
记录实验结果,包括土壤的外观特征、渗水性、保水性等。
5.分析实验结果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土壤的特点,如沙质土颗粒较粗、渗水性强、保水性差;黏质土颗粒细腻、粘性大、渗水性弱、保水性好;壤土颗粒适中、渗水性和保水性适中。
6.不同土壤的用途讨论不同土壤适合种植哪些植物。
例如,沙质土适合种植花生、西瓜等耐旱植物;黏质土适合种植水稻等需水量大的植物;壤土适合大多数植物生长。
介绍不同土壤在建筑、陶瓷等方面的用途。
7.保护土壤提问学生:我们应该怎样保护不同类型的土壤呢?引导学生讨论保护土壤的方法,如合理施肥、减少农药使用、植树造林等。
8.课堂小结总结不同类型土壤的特点、比较方法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