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家庭康复的内容及要求全解
- 格式:pdf
- 大小:12.96 MB
- 文档页数:56
聋儿康复家庭教程一、适应期聋儿的康复训练1.听音乐目的:让孩子喜欢戴助听器听声音。
准备:选择音色清晰、节奏舒缓的音乐录音磁带、录音机和孩子喜欢的一件玩具(娃娃或绒毛玩具)。
步骤:在安静的环境中,与孩子面对面坐在床上或地毯上,告诉他现在要玩一会儿,让他注意好。
给孩子戴上助听器,其音量开小一点儿。
让他看着你打开录音机,指示他甲耳朵听,并跟随音乐摆弄手中的玩具。
对于感知声音困难的孩子,可引导其用手触摸录音机的喇叭,感觉声音的振动。
变化形式:听节奏欢快的儿童歌谣,做相应的动作,玩会发声的动物玩具。
建议:如果您的孩子还不习惯、不愿意戴助听器,应将该活动每天进行2~3次,一次的时间要根据孩子的注意力而定,如愿意玩就可以继续玩下去,不愿意的便暂停,等下一次。
如果你的孩子已懂事,则可让同龄的儿童配合,耳朵上戴饰物,让你的孩子模仿。
如果你的孩子已习惯了助听器,将戴助听器的时间延长,熟悉环境中的声音,做以下听觉训练。
2.小猫喵喵叫目的:鼓励刚开始训练的孩子喜欢发音,锻炼发音器官。
准备:小猫的电动玩具一个(或绒毛玩具)、小猫头饰两个、录有小猫叫声的磁带和录音机。
步骤:给孩子戴上助听器,面对面坐在床上或地毯上。
出示电动玩具,告诉他:“这是小猫。
”“小猫会叫。
”打开开关,听小猫的叫声。
模仿小猫:“喵—喵—喵。
”重复一遍。
和孩子一起都戴上头饰,在床上或地毯上边爬边模仿小猫“喵喵”叫。
变换形式:可和孩子一起共同饲养一只小猫,和小猫一起玩,观察小猫的外观、习惯及叫声等,在玩中建立正确概念,学习发音。
可用同样的方式学习小狗、小鸭叫等等,让孩子喜欢张口发音。
建议:刚开始,只要孩子发出音来就及时给予鼓励。
随着发音训练的进行,对于孩子不正确的发音,可重点适当纠正,但不要字宇加以纠正,以免挫伤孩子发音积极性。
该项活动适合于2~3岁、刚开始语训的聋儿。
如你的孩子已能够发出声音,应每天进行如下发音训练。
3.认识小白兔目的:认识小白兔的外形特征及简单的生活习性,理解有关的语言含义,学会说名词“小白兔”。
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指导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听障儿童的关注和重视也越来越多。
为了帮助这些特殊儿童实现更好的康复,家庭康复指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听障儿童家庭康复的指导内容,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和培养他们的孩子。
1. 提供良好的听觉环境听障儿童对于听觉刺激的需求更高,因此家庭中的听觉环境非常重要。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供良好的听觉环境:- 减少噪音干扰:尽量避免家中的噪音,保持安静的环境,以便听障儿童更好地聆听声音。
- 使用辅助听力设备:根据听障儿童的需要,使用合适的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等设备,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听觉体验。
2. 提供有效的沟通方式听障儿童在语言和沟通方面可能会遇到困难,因此家长需要提供有效的沟通方式,以便与他们进行交流和理解。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沟通方式:- 手语:学习和使用手语是与听障儿童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方式。
家长可以学习一些基本的手语,与孩子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 唇读:教导听障儿童通过观察口型和面部表情来理解他人的话语。
家长可以通过慢慢清晰地说话,帮助孩子学会唇读。
3. 提供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听障儿童在语言和学习方面可能需要额外的支持和训练。
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提供适当的教育和训练:- 寻求专业帮助:咨询听力专家、语言治疗师或特殊教育教师等专业人士的建议和指导,制定适合听障儿童的教育计划。
-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为听障儿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包括参加听力训练课程、阅读书籍、参与艺术和体育活动等,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4. 建立支持网络家庭康复不仅仅是家长的责任,还需要社会和亲朋好友的支持。
家长可以积极寻求支持网络,包括以下方面:- 加入听障儿童家长群体:与其他家长分享经验和资源,互相支持和鼓励。
- 寻找社区资源:了解当地的听障儿童康复机构、社区组织和支持团体,获取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5. 关注听障儿童的心理健康听障儿童可能面临心理健康方面的挑战,家长需要关注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建立积极的自尊心:鼓励听障儿童参与各种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听障儿童的康复需要综合的技巧和策略,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早期干预:尽早开始对听障儿童进行干预非常重要。
早期干预可以帮助他们发展语言、听力和社交技能。
寻求专业的听力康复机构或专家的帮助,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2. 听力技术:根据听障儿童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他们的听力技术,如助听器或人工耳蜗。
确保设备的正确佩戴和维护,以获得最佳的听力效果。
3. 语言训练:语言训练是听障儿童康复的核心。
通过与语言治疗师的合作,帮助孩子学习口语、发音、理解和表达。
使用视觉辅助工具、手势和口语相结合的方法,帮助他们建立有效的沟通。
4. 家庭支持:家庭在听障儿童的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学习与孩子沟通的技巧,提供支持和鼓励。
与孩子进行频繁的互动,包括阅读、讲故事、玩游戏等,促进语言和认知发展。
5. 社交互动:帮助听障儿童融入正常的社交环境非常重要。
参加亲子活动、儿童团体活动或特殊教育班级,让他们与其他孩子互动,培养社交技能和自信心。
6. 音乐和律动:音乐和律动可以对听障儿童的听力和语言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与音乐治疗、律动活动或学习乐器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对声音的感知和语言表达能力。
7. 持续评估和调整:康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定期评估孩子的进展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与专业团队保持密切合作,确保康复计划的有效性。
每个听障儿童都是独特的,康复技巧和策略需要根据他们的个体需求进行调整。
与专业团队和家长密切合作,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关爱,将有助于听障儿童实现最佳的康复效果。
聋儿家庭语言康复训练指导第一篇:聋儿家庭语言康复训练指导聋儿家庭语言康复训练指导听觉语言训练是一项长期、细致、艰苦的工作。
一定要注意与正常生活语言紧密结合起来综合进行。
家庭活动中的语言教育任务,主要由家长来承担。
如在吃饭的时候,睡觉之前及家务劳动时,反复练习相关的语言,强化生活环境语言。
在不同的场合,“逢做必说”的方法,促使聋儿去认识事物,理解语言,进而达到语言交流的目的。
听力及语言训练游戏--在游戏和活动中进行听力语言训练家庭是儿童最好而且最自然的语言运用场所,家庭日常生活中有熟悉的实物与环境可供训练,家里有现成的锅、碗、勺、盆等器具,学习这些器具时让孩子站在这些器具前,指给孩子说:这是锅、这是碗……通过实物及熟悉的环境,孩子很容易理解。
家中发生的事有规律的也有随机的,但都是最自然最接近生活的。
以下为你介绍几种家庭游戏,你可以从中延伸出诸多的游戏:◆ 听力练习?游戏名称:好听的儿歌游戏目的:帮助孩子寻找听声音的乐趣;帮助孩子适应助听器游戏准备:儿歌游戏过程:确认助听器正常工作的前提下,选择一首儿歌或歌曲唱给孩子听,重复儿歌是可以的,但重复的次数不宜太多。
第二次再唱儿歌,并和孩子一起随着音乐摇晃,或许你的孩子能和你附和几句。
如果你不喜欢唱歌,那就用生动的口吻边拍手边讲歌词,或是边唱歌边拍手。
游戏名称:水中活动游戏目的:帮助孩子寻找听声音的乐趣;帮助孩子逐步喜欢戴助听器。
游戏准备:浴缸及可丢在水中的玩具或洗菜用的装水容器及小蕃茄,葡萄小的水果方法:要父母先示范给小孩看:拿一样东西叫爸爸握在手中把手放在同测耳朵旁,妈妈要爸爸注意听,并不要注视妈妈,当妈妈发出一个音,爸爸要立刻表情丰富的表示“听到了”并马上将手中的东西丢在水中:如此可做2-3次,然后换小孩做。
要注意孩子的眼神及肢体语言,脸部表情,听到声音同时的变化。
◆ 说话练习游戏名称:有趣的电动汽车游戏目的:鼓励家长一天内尽量多的和孩子交谈;让孩子初步体验嗓子的声音。
聋儿康复家庭教程之康复训练1.听音乐目的:让孩子喜欢戴助听器听声音。
准备:选择音色清晰、节奏舒缓的音乐录音磁带、录音机和孩子喜欢的一件玩具(娃娃或绒毛玩具)。
步骤:在安静的环境中,与孩子面对面坐在床上或地毯上,告诉他现在要玩一会儿,让他注意好。
给孩子戴上助听器,其音量开小一点儿。
让他看着你打开录音机,指示他甲耳朵听,并跟随音乐摆弄手中的玩具。
对于感知声音困难的孩子,可引导其用手触摸录音机的喇叭,感觉声音的振动。
变化形式:听节奏欢快的儿童歌谣,做相应的动作,玩会发声的动物玩具。
建议:如果您的孩子还不习惯、不愿意戴助听器,应将该活动每天进行2~3次,一次的时间要根据孩子的注意力而定,如愿意玩就可以继续玩下去,不愿意的便暂停,等下一次。
如果你的孩子已懂事,则可让同龄的儿童配合,耳朵上戴饰物,让你的孩子模仿。
如果你的孩子已习惯了助听器,将戴助听器的时间延长,熟悉环境中的声音,做以下听觉训练。
2.小猫喵喵叫 目的:鼓励刚开始训练的孩子喜欢发音,锻炼发音器官。
准备:小猫的电动玩具一个(或绒毛玩具)、小猫头饰两个、录有小猫叫声的磁带和录音机。
步骤:给孩子戴上助听器,面对面坐在床上或地毯上。
出示电动玩具,告诉他:“这是小猫。
”“小猫会叫。
”打开开关,听小猫的叫声。
模仿小猫:“喵—喵—喵。
”重复一遍。
和孩子一起都戴上头饰,在床上或地毯上边爬边模仿小猫“喵喵 ”叫。
变换形式:可和孩子一起共同饲养一只小猫,和小猫一起玩,观察小猫的外观、习惯及叫声等,在玩中建立正确概念,学习发音。
可用同样的方式学习小狗、小鸭叫等等,让孩子喜欢张口发音。
建议:刚开始,只要孩子发出音来就及时给予鼓励。
随着发音训练的进行,对于孩子不正确的发音, 可重点适当纠正,但不要字宇加以纠正,以免挫伤孩子发音积极性。
该项活动适合于2~3岁、刚开始语训的聋儿。
如你的孩子已能够发出声音,应每天进行如下发音训练。
3.认识小白兔 目的:认识小白兔的外形特征及简单的生活习性,理解有关的语言含义,学会说名词“小白兔”。
第1篇一、方案背景聋儿康复服务是指针对聋儿进行的一系列康复活动,旨在帮助他们克服听力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聋儿康复事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本方案旨在为聋儿提供全面、系统的康复服务,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二、服务目标1. 提高聋儿的听力水平,改善语言交流能力。
2. 培养聋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3. 帮助聋儿建立自信,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4. 提高家长和教师的康复意识,提升家庭和学校的康复能力。
三、服务对象1. 年龄在0-18岁的聋儿。
2. 听力障碍程度不同的聋儿。
3. 家长和教师。
四、服务内容1. 听力康复- 听力评估:对聋儿进行全面的听力评估,确定听力障碍的程度和类型。
- 听力辅助设备:为聋儿提供助听器、人工耳蜗等听力辅助设备,并进行调试和训练。
- 听力训练:通过听力训练课程,提高聋儿的听力水平和语言交流能力。
2. 语言康复- 语言评估:对聋儿的语言能力进行评估,包括发音、词汇、语法等方面。
- 语言训练:通过专业教师的指导,进行发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训练,提高聋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 交流技巧:教授聋儿和他人交流的技巧,如手语、面部表情等。
3. 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个人卫生:教授聋儿个人卫生的基本知识,如洗脸、洗手、洗澡等。
- 生活技能:教授聋儿日常生活技能,如穿衣、吃饭、整理床铺等。
- 安全教育:加强聋儿的安全意识,教授他们如何避免危险和应对突发情况。
4. 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社交技能:教授聋儿与人交往的技巧,如问候、道别、表达感谢等。
- 心理辅导:针对聋儿的心理特点,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克服心理障碍。
- 融入社会:组织聋儿参加各类社会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公园等,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5. 家长和教师培训- 康复知识培训:为家长和教师提供康复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康复意识和能力。
- 沟通技巧培训:教授家长和教师如何与聋儿有效沟通,提高教育质量。
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指导内容一、引言听障儿童是指在听觉上存在障碍的儿童,他们在语言和交流方面面临着特殊的困难。
家庭康复指导对于听障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指导的内容和方法,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实现全面的发展。
二、早期康复早期康复是指在听障儿童出生后尽早进行康复干预。
家长在接触到儿童听力障碍时,应尽早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听力筛查和确诊。
早期康复包括通过听觉和语言疗法,提高儿童的听觉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家庭康复指导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会父母如何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包括使用辅助听觉设备、进行语言刺激等。
三、日常生活训练听障儿童需要通过日常生活训练提高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家庭康复指导的内容之一是教会家长如何进行日常生活训练,包括穿衣、洗澡、饮食等。
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帮助他们融入到同龄人的群体中。
四、听力训练听障儿童的听力功能受到限制,需要进行听力训练来提高听觉感知能力。
家庭康复指导的内容之一是教会家长如何进行听力训练。
这包括使用听力设备,如助听器和人工耳蜗,以及进行听觉刺激训练,如听力游戏和听力训练软件。
通过持续的听力训练,听障儿童的听觉感知能力可以得到显著改善。
五、语言训练听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需要进行语言训练来提高沟通能力。
家庭康复指导的内容之一是教会家长如何进行语言训练。
家长可以通过与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帮助他们理解和表达意思。
此外,家长还可以使用语言游戏和语言训练软件来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
六、心理支持听障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心理压力和困扰。
家庭康复指导的内容之一是提供心理支持。
家长应给予儿童足够的关爱和理解,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同时,家长还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为儿童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
七、社会融入听障儿童需要与社会接触,融入到社会中去。
家庭康复指导的内容之一是教会家长如何帮助儿童融入社会。
聋儿家庭康复内容与要求聋儿家庭康复内容与要求为了帮助您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家庭训练计划,这里综合前几讲的内容,把家庭训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再概略地向您提示一下。
这里的提示可以作为3年家庭训练计划的总目标,您可据此分解出每年的年度目标以及季度、月度的阶段目标。
常识和其他两大类内容,都可结合听觉、发音、语言训练一并进行。
(一)听觉训练帮助您的孩子在正确使用助听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残余听力,发展听觉。
1、判断声音有无。
2、养成听的兴趣和注意听的习惯。
3、判断声音的方向(上下、前后、左右)。
4、辨别高低、大小、长短不同的声音。
听到声音,能知道是什么声音,有什么意义。
例:有人敲门,他知道是敲门声,会去开门;听到汽车声,知道让路等。
5、建立节拍、节奏感,即能随别人或音乐有节奏的拍手或做其他动作。
6、选择性听取声音,即在噪音或音乐背景声下选择自己需要的声音听。
例:在菜市场里听妈妈说话。
7、分辨语音、词句等。
(二)发音训练1、每天活动发音器官,发音时口形、舌位、气流控制基本正确,发音响亮。
2、学习汉语拼音,会简单拼读,并用之正音。
3、练习四声、语调,尽可能发准。
说话时能根据情况调节语调轻重、快慢及停顿。
4、通过看、听、摸等各种手段纠正发音,尽可能提高说话的清晰度。
(三)语言训练以培养孩子交往意识为主线,鼓励孩子用一切形式交往,在交往中理解语言,学会表达自己的要求和回答问题。
尽量清楚正确地发音、说话,语句要完整、规范。
1、词汇(1)掌握1300个左右常用词,以名词、动词为主,逐步学习一些代词、形容词、数词、量词、连词、副词、介词、助词及少量感叹词、象声词。
(2)认读150个左右常用词,书写50个左右常用词。
(3)学习一些词义浅显的近义词(例:好看—漂亮)、同义词(例:梳子—拢子)、反义词(例:真—假)。
2、句子(1)逐步掌握基本句型、句式。
例:(肯定句)这是桌子。
我正在吃饭。
昨天我去公园了。
我有……。
我看见XX拿……等等。
残疾儿童家庭康复指导内容以下是 8 条残疾儿童家庭康复指导内容:1. 哎呀,你知道吗,对残疾儿童的康复,日常的陪伴超重要的呀!就像种子需要阳光雨水一样。
你想想看,你每天多花点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跟他说说话、玩玩游戏,这对他的康复帮助多大呀!比如每天抽个半小时,和孩子一起搭搭积木,这就是很棒的互动呀!2. 要多鼓励残疾儿童去尝试呀,这可不能小瞧!就如同小鹰学飞,你得让他们勇敢地张开翅膀。
当孩子努力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哪怕只是小小的进步,你都要使劲夸夸他们,像“宝贝你太棒啦”“太厉害啦”这样的话可别吝啬呀!像孩子用不太灵活的手拿起了一个小玩具,这时候你的夸赞就是他们前进的动力呀!3. 注意孩子的情绪哦,他们的内心世界可敏感啦!就像平静的湖水容易被微风吹起涟漪。
当孩子闹情绪的时候,千万别急着发脾气,要耐心地问问怎么啦,抱抱他们。
比如有一天孩子突然哭了,这时候你赶紧过去,轻声问他哪里不舒服呀,这种关心多重要呀!4. 给残疾儿童设定合适的目标呀,这跟爬山一样,一步一步来。
别一下子要求太高,会让他们压力山大的。
可以是今天学会一个小动作,明天再多一点进步。
就像教孩子走路,从一小步开始,然后慢慢地走得更远更稳呀!5. 康复训练也要有趣味性呀,不然孩子可不干呢!可以把训练变成游戏呀,就好像在玩冒险。
比如把做康复动作和玩躲猫猫结合起来,孩子肯定觉得好玩又愿意做呀!6. 家庭氛围要好呀,这对孩子的康复影响可大啦!要像温暖的阳光笼罩着他们。
家里人都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可别为一点小事就吵架。
比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心地吃饭、聊天,这种氛围多温馨呀!7. 一定别忽视了孩子的小进步呀!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是大大的成就呀,就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
看到孩子有一点进步,你就该欢呼起来,让孩子感受到你为他骄傲呀!比如今天孩子比昨天多喊了一声妈妈,哇塞,这不得开心得跳起来呀!8. 要坚持呀,康复的路可能有点长,但千万别放弃呀!就如同跑马拉松,咬咬牙就到终点啦。
听力言语康复训练内容
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方法有听觉训练、发音训练、语言训练、认知训练、沟通训练。
1.听觉训练:发展儿童的听觉理解能力,在交流活动中使用听觉的能力,使倾听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
2.发音训练:可以做舌唇操、口腔气流控制练习等方法。
3.语言训练:指导孩子的正确发音,多练习发音,可以尝试用语言沟通,不使用手语、唇语。
4.认知训练:指导孩子将听力和口语结合到孩子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得到认知能力的发展。
5.沟通训练:指导孩子想要表达时用成句的语言来沟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多沟通,与孩子建立信任的情感关系。
总之,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需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的听觉训练、发音训练、语言训练、认知训练、沟通训练,需要到专业的医院,寻求医师的指导。
0-3岁耳聋婴幼儿家庭康复训练目标和方法0-3岁耳聋婴糼儿家庭康复训练目标与方法前言3岁前是儿童一生中发展最快、最重要的时期,也是儿童听觉、语言(口语)发展的关键期。
如果听力障碍儿童能够及早发现并确诊,及早进行听力补偿或听力重建,及早在家庭中进行听觉语言训练,就能够提高康复效果,缩短与正常儿童的差距,真正实现“聋而不哑”。
耳聋儿童首先是儿童,然后才是有听力障碍的儿童,因此,在家庭康复教育中应在尊重正常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及时进行听觉语言训练,使其全面发展,最终回归主流社会。
我们结合正常儿童听觉语言发育阶段,为3岁前耳聋婴幼儿提供听觉语言训练阶段目标和一些操作方法,以帮助家长能够及早在家庭中为自己的孩子进行听觉语言训练,从本期起我们将陆续介绍,共分四期完成。
由于您的孩子发现耳聋和配戴助听器的时间不同,应该参照哪一个阶段?请您记住:根据孩子现有的听觉语言状况确定训练的起点,按照相应的阶段目标开展训练。
比如,您的孩子2岁配戴助听器,无语言和听觉意识,即可从每一阶段目标做起,具体方法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生活环境进行训练。
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此目标和方法会有遗漏或不足之处,请家长们和聋儿康复工作者在参考过程中将意见和建议给予及时反馈,我们共同探讨,旨在为更广大的聋儿家庭提供服务。
第一阶段:出生-3个月阶段发展目标项目目标测评方法通过标准出现时间听觉建立听觉反应安静环境下,给60-90分贝的声音(如敲脸盆),观察宝宝反应面部变化,皱眉、停止哭闹或眼皮运动的变化(如眨眼、睁眼或闭眼第月第天眼和头随声音移动在宝宝眼前摇铃,引起注意。
然后边移动边摇到一侧耳,再从一侧耳经过中央移动到另一侧耳眼或关随声音移动90度,眼或头随声音移动180度第月第天语感知语言在宝宝情绪愉快时,妈妈和他说话注视妈妈并微笑第月第天笑出声用玩具、语言或能够发出第言音表情逗宝宝,但不要接触身体笑声月第天咿呀学语宝宝仰卧,家长与其面对面,用丰富的表情和亲切的语气逗引宝宝发音。
如何进行3-5岁聋儿的康复训练聋儿语言康复是一门集耳科学、听力学、电声学、心理学、语言病理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知识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其主要内容是听觉训练、发音训练、语言训练。
对3-5岁的聋儿来说,这个阶段是康复训练的黄金期,因为在此阶段儿童的认知、注意、记忆等多方面心理特征得到了快速发展,对正常儿童可以使用简单句和较复杂的句子,对聋儿的康复训练就要注重多方面结合,通过认知、注意的训练,从而达到对语言的训练进行促进和加强的作用。
一、听觉训练1.让聋儿感受丰富多彩的声音。
无论是自然声响还是言语声,要注意在音调、音强、音长、音质等方面有丰富的变化,让聋儿认识多种多样的声音,切忌单调的声音。
2.结合生活多听有意义的声音。
在听觉训练时,不要总是敲击物体发出声响,应让他多感受有实际意义的声音,让他把各个声音和相应的事物联系起来,如电话铃声、脚步声、敲门声、落叶的声音等等。
3.听觉训练应和语言训练相结合。
听觉训练的内容除了听自然声响外,还要大量地听人的言语。
聋儿康复的最大目标是让聋儿掌握有声语言,与正常人交往,所以听觉训练中要采用大量的语言内容,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4.采用游戏形式进行听觉训练。
根据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各种学习和训练活动都应尽可能让孩子在玩中学,这样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效果。
5.尽量减少视觉线索的帮助。
由于聋人的听觉障碍,他们很快就会学会手势或唇读。
有些聋儿在佩戴人工耳蜗或助听器后,虽然能够听到不少语音,但由于他们已习惯于唇读,因此会忽略听觉信号,这样就不能把残余听力很好地利用起来。
通过听觉训练,就要让聋儿最大限度地通过“听”来获得信息,这对日后进入正常小学和正常人的社会有很大帮助,因为在课堂或很多交往过程中,都无法保证交流双方一直能看到对方的嘴。
6.听觉训练应每天进行。
听觉训练和语言训练一样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在对聋儿刚开始康复训练时,可安排多一些听觉训练活动;当他学会聆听、能够较好地运用听力时,听觉训练的时间可减少一些,可与语言教学灵活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