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模板(本科)资料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模板(本科)资料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模板(本科)资料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模板(本科)资料

实验一雕刻的基本手法及器械的使用

[目的要求]

熟悉常用的雕刻工具,掌握雕刻的手法,训练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

[实验内容]

1.雕刻器械的认识

2.雕刻器械的使用。

[试验器械]

石膏块75mm*40mm*30mm 直尺雕刀石膏勺垫板石膏切刀

[实验方法]

1、雕刻器械的认识

认识雕刀、蜡勺、石膏切刀的名称、作用及使用范围。

2.握刀的基本方法

(1)掌拇指握式:将刀柄全部握在第二、三、四、五指内,刀的根部位于食指的第二、三指间关节处。用刀时刀口向着雕刻者,对准石膏块,同时用左手握着石膏块,以握刀手的拇指顶住石膏块作为支点。此种方法多用于修牙冠各面。

(2)握笔式:最常用的一种雕刻方法,和握钢笔的方法基本相似,称为握笔式。用拇指、食指、中指握刀,无名指和小指做支点。此种握刀法用于比较细微的雕刻,也可以用中指作为主要的支点。(3)切割式:食指按于刀背,其余四指平握刀柄,手掌的小部分压住刀柄的远侧部。此种握刀方法多在切石膏或石膏时使用。

3、根据以上雕刻的手法,利用所发石膏进行练习。

[注意事项]

使用雕刻工具时,应注意支点的掌握,只有支点稳定,才能有节制的用力,防止雕刻刀滑脱误伤手和牙齿。

实验二上颌中切牙的雕刻

[目的要求]

通过对上颌中切牙牙体外形的雕刻,掌握该牙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功能的特点;熟悉雕刻的方法与步骤,训练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

[实验内容]

雕刻右上颌中切牙。

[试验器械]

石膏块75mm*40mm*30mm 游标卡尺雕刀垫板

[实验方法]

1.石膏块雕刻

(1)了解上颌中切牙各部位的数值。(单位:mm)

上颌中切牙冠长冠宽冠厚颈厚根长颈宽近中颈曲度远中颈曲度数值10.5 8.5 7.0 6.0 13.0 7.0 3.5 2.5 (2)画出唇面外形线。

按照放大三倍的数据,参考唇面的外形,画出上颌中切牙外形线。

(3)初步形成唇面

从垂直方向沿着划线切掉多余的石膏,为便于最后修整,可以在划线整体以外1mm切割。(4)画出近中面外形线

从石膏块最顶端开始画出冠长,根长,按照邻面的形态结构用圆滑的曲线画出邻面的外形线。(5)初步形成近中面

从垂直方向沿着划线切掉多余的石膏,为便于最后修整,可以在划线整体以外1mm切割。(6)完成轮廓外形

在此基础上完成舌面以及远中面的雕刻,切掉各面多余的石膏,初步形成中切牙的轮廓外形。(7)完成牙冠个轴面外形

将各个轴面角刮圆钝,并完成各个轴面的外形高点及邻接点。

(8)完成切缘、切嵴和切角

切缘平直,远中略偏向于舌侧,切嵴不宜太薄或者太厚,近中切角近似直角,远中切角园钝。(9)绘出颈缘曲线

完成颈部的雕刻,使牙冠在颈缘处较牙根在此处稍微园而突出,使牙冠牙根过渡自然。(10)雕出牙冠唇面形态

将牙冠上未雕刻出的结构按照其所在的位置雕刻出

(11)完成牙冠舌面形态

画出舌窝的位置和形态,先将舌面雕刻成凹面,然后用雕刀雕出舌窝。

(12)完成牙根外形

由颈缘向根尖方向刮去,注意颈部不能刮的太多,保证牙根在颈三分之一处最粗。

(13)修整完成

仔细检查各部分的尺寸,精修完成,完成的中切牙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A、唇面:呈梯形,表面光滑,有两条发育沟,近中缘长直,远中缘短突;近中切角为直

角,远中切角圆钝。外形高点在颈三分之一的唇颈嵴上。

B、舌面:略小于唇面,其颈部较窄,有较大的舌面窝,外形高点在舌面隆突。

C、邻面:呈三角形,远中面较近中面小而突。

D、切嵴:切嵴由近中向远中舌侧斜行,切嵴在牙体长轴的唇侧。

E、牙根:为圆锥形的单根,唇面大于舌面,自颈三分之一向根尖部逐渐变细。

[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牙的尺寸数值进行划线,正确标出各个面的标志点。

2、线条要圆滑清晰。

3、使用雕刻工具时,应注意支点的掌握,只有支点稳定,才能有节制的用力,防止雕刻刀滑

脱误伤手和牙齿。

实验三上颌尖牙的雕刻

[目的要求]

通过对上颌尖牙牙体外形的雕刻,掌握该牙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功能的特点;熟悉雕刻的方法与步骤,训练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

[实验内容]

雕刻右上颌尖牙。

[试验器械]

石膏块85mm*35mm*25mm 游标卡尺雕刀垫板

[实验方法]

1、了解上颌尖牙各部位的数值。(单位:mm)

上颌尖牙冠长冠宽冠厚颈厚根长颈宽近中颈曲度远中颈曲度数值10 7.5 8.0 7.0 17.0 5.5 2.5 1.5 2、画出近中面外形线

按照放大三倍的数据,按照邻面的形态结构用圆滑的曲线画出邻面的外形线。

2、初步形成近中面

从垂直方向沿着划线逐步切掉多余的石膏,为便于最后修整,可以在划线整体以外1mm切割3、画出唇面外形线。

在唇面上画出上颌尖牙唇面的外形线。

4、初步形成唇面

从垂直方向沿着划线切掉近远中面多余的石膏,为便于最后修整,可以在划线整体以外1mm切割。

5、完成轮廓外形

在此基础上完成舌面以及远中面的雕刻,切掉各面多余的石膏,初步形成尖牙的轮廓外形。

6、完成牙冠个轴面外形

将各个轴面角刮圆钝,并完成各个轴面的外形高点及邻接点。

7、完成牙尖、切嵴和牙尖角

牙尖由四条嵴和四个斜面构成,牙尖偏向近中,牙尖角近似直角。

8、绘出颈缘曲线

完成颈部的雕刻,使牙冠在颈缘处较牙根在此处稍微园而突出,使牙冠牙根过渡自然。

9、雕出牙冠唇面形态

将牙冠上未雕刻出的结构按照其所在的位置雕刻出

10、完成牙冠舌面形态

将舌面雕刻成凹面,根据舌轴嵴的位置画出舌窝的位置和形态,然后用雕刀雕出舌窝。11、完成牙根外形

由颈缘向根尖方向刮去,注意颈部不能刮的太多,保证牙根在颈三分之一处最粗。

12、修整完成

仔细检查各部分的尺寸,精修完成,完成的尖牙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i.唇面:呈五边形,表面光滑,一条唇轴嵴将唇面分成两个斜面,每个斜面上有一条发

育沟,近中缘长直,远中缘短突;牙尖角为直角,近中斜缘短于远中斜缘。外形高点

在颈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界的唇颈嵴上。

ii.舌面:略小于唇面,呈菱形,其颈部较窄,有舌轴嵴将舌窝分成两个,外形高点在舌面隆突。

iii.邻面:呈三角形,远中面较近中面小而突。

iv.牙尖:侧面观牙尖在牙体长轴的唇侧,牙尖由四条嵴和四个斜面构成,牙尖偏向近中。

v.牙根:为圆锥形的单根,唇面大于舌面,自颈三分之一向根尖部逐渐变细。

[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牙的尺寸数值进行划线,正确标出各个面的标志点。

2、线条要圆滑清晰。

3、使用雕刻工具时,应注意支点的掌握,只有支点稳定,才能有节制的用力,防止雕刻刀滑脱

误伤手和牙齿。

实验四上颌第一前磨牙的雕刻

[目的要求]

通过对上颌第一前磨牙牙体外形的雕刻,掌握该牙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功能的特点;熟悉雕刻的方法与步骤,训练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

[试验器械]

石膏块85mm*35mm*25mm 游标卡尺雕刀垫板酒精灯

[实验内容]

雕刻右上颌第一前磨牙。

[实验方法]

1、了解上颌第一前磨牙各部位的数值。(单位:mm)

上颌第一前磨牙冠长冠宽冠厚颈厚根长颈宽近中颈曲度远中颈曲度数值8.5 7.0 9.0 8.0 14.0 5.0 1.0 0 (2)画出颊面外形线。

取石膏块一面为颊面,按照放大三倍的数据,标出冠长、根长、颈曲度,然后参考颊面外形画出颊面的外形线。

(3)初步形成颊面

从垂直方向逐步切除近中面和远中面的多余的石膏块,形成颊面的初步的轮廓。

(4)画出近中面外形线

在近中面,按照上表标出3倍值的冠厚、颈厚和颈曲度的高度,画出近中面牙体外形线。(5)初步形成近中面

从垂直方向逐步切除唇面和舌面的多余的石膏块,形成近中面的初步的轮廓

(6)完成轴面雏形

在此基础上完成舌面和远中面的雕刻,使舌面较颊面略小,表面圆突,远中面较近中面略小而突。然后将各轴面角刮圆钝,并完成各轴面角合适的外形高点和接触点。

(7)形成颈缘曲线

用器械画出各面的颈缘曲线,使近中颈曲度大于远中颈曲度,完成颈部雕刻,使牙冠在颈缘处较牙根在此处稍圆而突。

(8)雕刻牙合面

A.形成牙合面轮廓:用器械在牙合面上确定颊尖、舌尖顶的位置,使颊尖顶偏向远中,舌尖顶偏向近中,然后画出牙合面外形线,颊尖的近中牙尖嵴要长于远中牙尖嵴,舌尖的远中牙尖嵴要

长于近中牙尖嵴,颊面宽于舌面,远中边缘嵴要长于近中边缘嵴。

B.形成牙合面雏形:由颊尖顶至舌尖顶画一直线,为颊舌尖三角嵴的标志。然后在三角嵴两旁画出近远中窝及边缘嵴的位置。沿三角嵴的标志线并根据近远中窝、边缘嵴的位置,分别向近远中两侧雕刻出两个斜面,形成三角嵴。依近远中边缘嵴线形成近远中两斜面,完成牙合面雏形。

C.完成牙合面雕刻:用雕刀修整近远中窝,形成中央沟、近中沟及远中沟。近中沟要越过近中边缘嵴到达近中面上,使整个牙合面的形态比较光滑圆突。

(9)修整完成

仔细检查各部分的尺寸,精修完成。完成的上颌第一前磨牙的形态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A.颊面:与尖牙唇面相似但较短,颊尖偏向远中,近中牙尖嵴比较长,远中牙尖嵴比较短,

颊轴嵴两侧有浅的发育沟,外形高点在颈三分之一处。

B.舌面:比颊面小而圆,舌尖略偏向近中,外形高点在中三分之一处。

C.邻面:近中面颈部比较凹陷,牙合面的近中沟突破了近中边缘嵴到达近中面上,远中面较

近中面小而圆

D.牙合面:似六边形,冠厚大于冠宽;颊侧宽于舌侧,远中边缘嵴长于近中边缘嵴,颊尖比

较高而锐,舌尖小而圆钝。

[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牙的尺寸数值进行划线,正确标出各个面的标志点。

2、线条要圆滑清晰。

3、严格按照酒精灯的使用规则使用酒精灯,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4、使用雕刻工具时,应注意支点的掌握,只有支点稳定,才能有节制的用力,防止雕刻刀滑

脱误伤手和牙齿。

实验五上颌第一磨牙的雕刻

[目的要求]

通过对上颌第一磨牙牙体外形的雕刻,掌握该牙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功能的特点;熟悉雕刻的方法与步骤,训练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

[试验器械]

石膏块70mm*40mm*35mm 游标卡尺雕刀垫板酒精灯

[实验内容]

雕刻右上颌第一磨牙。

[实验方法]

1、了解上颌第一磨牙各部位的数值。(单位:mm)

上颌第一磨牙冠长冠宽冠厚颈厚根长颈宽近中颈曲度远中颈曲度数值7.5 10.0 11.0 10.0 颊12.0舌13.0 8.0 1.0 0.0 (2)画出颊面外形线。

取石膏块一面为颊面,按照放大三倍的数据,标出冠长、根长、颈曲度,然后参考颊面外形画出颊面的外形线。

(3)初步形成颊面

从垂直方向逐步切除根尖三分之一以上近中面和远中面的多余的石膏块,形成牙冠以及部分牙根颊面的初步的轮廓。

(4)画出近中面外形线

在近中面,按照上表标出3倍值的冠厚、颈厚和颈曲度的高度,画出近中面牙体外形线。(5)初步形成近中面

从垂直方向逐步切除根尖三分之一以上的唇面和舌面的多余的石膏块,形成近中面的初步的轮廓

(6)完成轴面雏形

在此基础上完成舌面和远中面的雕刻,使舌面较颊面略小,表面圆突,远中面较近中面略小而突。然后将各轴面角刮圆钝,并完成各轴面角合适的外形高点和接触点。同时用雕刻刀进行初步修整,使牙牙冠牙合面形成斜方形。牙合面观要求:牙合面初步为斜方形,近远中边缘直,且彼此平行,近中边缘与颊缘的联合处及远中边缘与舌缘的联合处约为锐角,其余两角为钝角。

(7)形成颈缘曲线

用器械画出各面的颈缘曲线,使近中颈曲度大于远中颈曲度,完成颈部雕刻,使牙冠在颈缘处

较牙根在此处稍圆而突。

(8)雕刻牙合面

A.雕出近远中向的V形沟:牙合面画出近远中走向的两条约平行直线,再在邻面近牙合缘处画出表示沟形状的“V”形线,使沟底约位于中线上且深度不超过牙合三分之一的三分之二长,即沟的深度约与牙尖高度相等。然后,在牙合面适当留出颊舌侧边缘嵴宽度后沿两条平行虚线,按“V”形线所示形状和深度雕出两斜面,形成一近远中向沟

B.形成牙合面雏形:首先确定四个牙尖的大小和位置,再画出发育沟的走形方向及三角嵴的标志线。然后从牙尖顶端开始,沿三角嵴标志线向两侧斜向切削雕出三角嵴的两斜面,再在近远中边缘嵴处留出边缘嵴的厚度后,向牙合面内斜向雕出近远中边缘嵴的两斜面,各相邻斜面相交即成三角嵴,发育沟和近远中窝。完成牙合面雏形。

C、雕刻牙尖:牙尖有四个斜面和四个嵴,在颊舌面分别画出四个牙尖的牙尖嵴、颊轴嵴和舌轴嵴的标志线,再由牙尖顶沿标志线斜向切削形成各个斜面。各颊尖颊面的两斜面相交即成颊轴嵴,颊轴嵴之间的凹陷处为颊沟;同样舌轴嵴及舌沟的形成也如此。至此,各牙尖初步形成。

D、完成牙合面雕刻:参照牙齿的形态结构仔细修改各尖、窝、沟、嵴的形态,并使相交的棱角圆钝,牙合面各部位圆滑,完成牙合面雕刻。

(9)修整完成

仔细检查各部分的尺寸,精修完成。完成的上颌第一磨牙的形态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A、颊面:似梯形,颈部窄,近中边缘直,远中边缘突,近中颊尖较远中颊尖宽,近中颊尖的

颊轴嵴比较突,远中颊轴嵴比较平,两颊尖的远中牙尖嵴都比较长。颊沟自牙合面至颊面中央成颊点隙,外形高点在颊颈嵴处。

B、舌面:比颊面小而圆,近中舌尖宽于远中舌尖,舌沟止于舌面中央部,近中舌尖的舌侧偶

有第五牙尖,外形高点在中三分之一处。

C、邻面:近似四边形,接触区近中位于牙合稍下偏颊侧,远中位于牙合缘稍下偏舌侧。

D、牙合面:似斜方形,近中颊牙合角,远中舌牙合角为锐角,其余两角为钝角,近中舌尖>

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远中舌尖。远中颊尖三角嵴与近中舌尖三角嵴相连斜嵴。有五条发育沟。 [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牙的尺寸数值进行划线,正确标出各个面的标志点。

2、线条要圆滑清晰。

3、使用雕刻工具时,应注意支点的掌握,只有支点稳定,才能有节制的用力,防止雕刻

刀滑脱误伤手和牙齿。

实验六下颌第一磨牙的雕刻

[目的要求]

通过对下颌第一磨牙牙体外形的雕刻,掌握该牙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功能的特点;熟悉雕刻的方法与步骤,训练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

[试验器械]

石膏块70mm*40mm*35mm 游标卡尺雕刀垫板

[实验内容]

雕刻右下颌第一磨牙。

[实验方法]

1、了解下颌第一磨牙各部位的数值。(单位:mm)

下颌第一磨牙冠长冠宽冠厚颈厚根长颈宽近中颈曲度远中颈曲度数值7.5 11.0 10.5 9 14 11.0 1.0 0.0

(2)画出颊面外形线。

取石膏块一面为颊面,按照放大三倍的数据,标出冠长、根长、颈曲度,然后参考颊面外形画出颊面的外形线。

(3)初步形成颊面

从垂直方向逐步切除根尖三分之一以上近中面和远中面的多余的石膏块,形成牙冠以及部分牙根颊面的初步的轮廓。

(4)画出近中面外形线

在近中面,按照上表标出3倍值的冠厚、颈厚和颈曲度的高度,画出近中面牙体外形线。(5)初步形成近中面

从垂直方向逐步切除根尖三分之一以上的唇面和舌面的多余的石膏块,形成近中面的初步的轮廓(6)完成轴面雏形

在此基础上完成舌面和远中面的雕刻,使舌面较颊面略小,表面圆突,远中面较近中面略小而突。然后将各轴面角刮圆钝,并完成各轴面角合适的外形高点和接触点。同时用雕刻刀进行初步修整,使牙牙冠牙合面形成斜方形。牙合面观要求:牙合面初步为斜方形,近远中边缘直,且彼此平行,近中边缘与颊缘的联合处及远中边缘与舌缘的联合处约为锐角,其余两角为钝角。

(7)形成颈缘曲线用器械画出各面的颈缘曲线,使近中颈曲度大于远中颈曲度,完成颈部雕刻,使牙冠在颈缘处较牙根在此处稍圆而突。

(8)雕刻牙合面

A.雕出近远中向的V形沟:牙合面画出近远中走向的两条约平行直线,再在邻面近牙合缘处画出表示沟形状的“V”形线,使沟底约位于中线上且深度不超过牙合三分之一的三分之二长,即沟的深度约与牙尖高度相等。然后,在牙合面适当留出颊舌侧边缘嵴宽度后沿两条平行虚线,按“V”形线所示形状和深度雕出两斜面,形成一近远中向沟

B.形成牙合面雏形:首先确定四个牙尖的大小和位置,再画出发育沟的走形方向及三角嵴的标志线。然后从牙尖顶端开始,沿三角嵴标志线向两侧斜向切削雕出三角嵴的两斜面,再在近远中边缘嵴处留出边缘嵴的厚度后,向牙合面内斜向雕出近远中边缘嵴的两斜面,各相邻斜面相交即成三角嵴,发育沟和近远中窝。完成牙合面雏形。

C、雕刻牙尖:牙尖有四个斜面和四个嵴,在颊舌面分别画出四个牙尖的牙尖嵴、颊轴嵴和舌轴嵴的标志线,再由牙尖顶沿标志线斜向切削形成各个斜面。各颊尖颊面的两斜面相交即成颊轴嵴,颊轴嵴之间的凹陷处为颊沟;同样舌轴嵴及舌沟的形成也如此。至此,各牙尖初步形成。

D、完成牙合面雕刻:参照牙齿的形态结构仔细修改各尖、窝、沟、嵴的形态,并使相交的棱角圆钝,牙合面各部位圆滑,完成牙合面雕刻。

(9)修整完成

仔细检查各部分的尺寸,精修完成。完成的上颌第一磨牙的形态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A、颊面:似梯形,颈部窄,近中边缘直,远中边缘突,近中颊尖较远中颊尖宽,近中颊尖的

颊轴嵴比较突,远中颊轴嵴比较平,两颊尖的远中牙尖嵴都比较长。颊沟自牙合面至颊面中央成颊点隙,外形高点在颊颈嵴处。

B、舌面:比颊面小而圆,近中舌尖宽于远中舌尖,舌沟止于舌面中央部,近中舌尖的舌侧偶

有第五牙尖,外形高点在中三分之一处。

C、邻面:近似四边形,接触区近中位于牙合稍下偏颊侧,远中位于牙合缘稍下偏舌侧。

D、牙合面:似长方形,近中颊牙合角,远中舌牙合角为锐角,其余两角为钝角,近中舌尖>

远中舌尖>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远中尖。有五条发育沟。

[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牙的尺寸数值进行划线,正确标出各个面的标志点。

2、线条要圆滑清晰。

3、使用雕刻工具时,应注意支点的掌握,只有支点稳定,才能有节制的用力,防止雕刻

刀滑脱误伤手和牙齿。

[目的要求]

通过对前磨牙的堆塑,使学生掌握前磨牙组各牙的特点,同时比较前磨牙组各个牙的解剖形态,更有效的学习牙体解剖形态,明确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实验用品]蜡条红蜡片红蓝铅笔酒精灯雕刻器械气枪镊子实验用石膏牙模型

[实验内容]

1、确定牙尖顶、边缘嵴和三角嵴的位置

在均匀削去牙合面的2mm厚的上颌第一前磨牙的石膏牙模上,用红色铅笔在石膏模型上参考同名牙标本的牙合面解剖形态特点,点出上颌第一前磨牙牙尖顶的位置,并画出三角嵴及边缘嵴的位置。

2、形成牙尖

在所定牙尖位置处,用蓝蜡直立堆高牙尖,形态似圆锥形体。一般先堆颊尖后堆舌尖,修去多余部分,使颊尖较舌尖高,完成锥形牙尖。

3、堆筑边缘嵴

在所定边缘嵴的位置上,由颊尖近中边缘开始堆加蜡,然后依次堆加近中、舌侧、远中、远中颊侧边缘。

4、三角嵴、颊舌面轴嵴的堆塑

仔细观察同名牙颊尖三角嵴和舌尖三角嵴的厚度、方向、解剖外形后,沿所定三角嵴的位置加蜡形成各三角嵴,并雕刻完成三角嵴。完成颊舌面轴嵴的堆塑。

5、窝与沟的形成

用烧热的雕刻器沾微量红色蜡液,让其缓流到窝沟正确位置上。在中央部分形成下凹状窝,即中央窝,窝最深处即中央沟,中央沟向近中及远中有近中沟和远中沟,沟的近中与远中有小窝。参考同名牙窝、沟的走形方向,修整完成中央沟、近中沟和远中沟、近中窝和远中窝。

6、修整完成

用蓝色蜡堆加各轴面,参考同名牙的形态特点,完成各面的外形雕刻。此时已完成牙尖、边缘嵴、三角嵴、窝、沟和各轴面的雕刻,反复检查修整,使其完全符合该牙的解剖特点。

[注意事项]

1、堆塑牙尖时,注意牙尖顶端的位置正确,在堆塑边缘嵴和三角嵴时,不要破坏牙尖顶的位置。

2、整个牙合面的聚合度要合适,过大、过小都是错误的。

3、近远中边缘嵴应有一定的高度,否则牙尖显得突兀,牙合面窝过浅。

[目的要求]

通过对磨牙的堆塑,使学生掌握磨牙组各牙的特点,同时比较磨牙组各个牙的解剖形态,更有效的学习牙体解剖形态,明确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实验用品]蜡条红蜡片红蓝铅笔酒精灯雕刻器械气枪镊子实验用石膏牙模型

[实验内容]

1、确定牙尖顶、边缘嵴和三角嵴的位置

在均匀削去牙合面的2mm厚的上颌第一磨牙的石膏牙模上,用红色铅笔在石膏模型上参考同名牙标本的牙合面解剖形态特点,点出上颌第一磨牙牙尖顶的位置,并画出三角嵴及边缘嵴的位置。

2、形成牙尖

在所定牙尖位置处,用蓝蜡直立堆高牙尖,形态似圆锥形体。顺序为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近中舌尖----远中舌尖,修去多余部分,使颊尖较舌尖高,完成锥形牙尖。

3、堆筑边缘嵴

在所定边缘嵴的位置上,由颊尖近中边缘开始堆加蜡,然后依次堆加近中、舌侧、远中、远中颊侧边缘。

4、三角嵴、颊舌面轴嵴的堆塑

仔细观察同名牙尖三角嵴的厚度、方向、解剖外形后,沿所定三角嵴的位置加蜡形成各三角嵴,并雕刻完成三角嵴,同时形成斜嵴。完成各面轴嵴的堆塑。

5、窝与沟的形成

用烧热的雕刻器沾微量红色蜡液,让其缓流到窝沟正确位置上。在中央部分形成下凹状窝,即中央窝,窝最深处即中央沟,中央沟向近中及远中有近中沟和远中沟,沟的近中与远中有小窝。参考同名牙窝、沟的走形方向,修整完成中央沟、近中沟和远中沟、颊沟、舌沟、近中窝和远中窝。

6、修整完成

用蓝色蜡堆加各轴面,参考同名牙的形态特点,完成各面的外形雕刻。此时已完成牙尖、边缘嵴、三角嵴、窝、沟和各轴面的雕刻,反复检查修整,使其完全符合该牙的解剖特点。

[注意事项]

1、堆塑牙尖时,注意牙尖顶端的位置正确,在堆塑边缘嵴和三角嵴时,不要破坏牙尖顶的位置。

2、整个牙合面的聚合度要合适,过大、过小都是错误的。

3、近远中边缘嵴应有一定的高度,否则牙尖显得突兀,牙合面窝过浅。

实验九上、下颌骨及相关的颅骨、关节

[目的要求]

1.掌握上、下颌骨、颧骨的结构特点,骨孔和重要标志的位置、内容及临床意义。

2.掌握颅底骨结构特点

3.掌握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结构特点

[实验用品]头颅骨包括上下颌骨、颧骨、颅底外面

颞下颌关节标本

本章内容的部分图谱

[实验内容]

1.观察上颌骨一体四突的形态结构(眶下缘、眶下孔、眶下管、眶下沟、牙槽突、尖牙窝、颧牙槽嵴、上颌结节、后上牙槽孔、鼻道、上颌窦裂孔、翼腭管、腭大孔、鼻腭孔、鼻腭管的位置、内容及临床意义。了解上后牙根与上颌窦的关系)。

2.观察下颌骨体与下颌支的结构特点。认识一下结构的位置意义:颏孔、外斜线、上下颏棘、内斜线,下颌舌骨线、舌下腺窝、下颌下腺窝、牙槽缘、下颌下缘、喙突、髁状突、乙状切嵴、下颌孔、下颌小舌、下颌隆突、翼肌粗隆、咬肌粗隆、下颌管、下颌角)

3.颧骨体及三突的观察

4.观察颅底有关解剖结构的位置、内容及意义(翼突、翼内外板、翼切嵴、翼突窝、锥突、翼突钩、翼突上颌裂、颞下嵴、翼腭窝、圆孔、软圆孔、棘孔、眶下裂、破裂孔、内耳门、颈静脉孔、舌下神经管、茎突、茎突孔、颞下颌关节窝、乳突、乳突切迹)

5.观察颞下颌关节的骨性组成及各部分的特点。

观察颞下颌关节的关节面和关节头的结构特点,认识颞下颌关节负重面所在的位置。

[实验方法]

1.两人一套颅骨,每人按本实验内容要求,对照颅骨和图谱,阅读教科书有关章节内容,使所学

内容感性化、条理化。

2.两人对讲学习的内容,要求边讲边指出其在颅骨的具体位置、条理化、形象化的描述。

实验十口腔颌面颈部肌肉层次展示

[目的要求]

1.掌握面部表面肌、咀嚼肌的位置、附着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2.掌握腮腺的境界、解剖层次、内容、导管等特点及临床意义。

3.掌握颌面诸间隙的解剖范围、层次内容、交通及临床意义。

4.掌握面侧深区的境界和内容。

5.掌握颌下三角的解剖特点。

[实验用品]

头颈部尸体或解剖标本一套

图谱一套

[实验内容]

1.观察面部表情肌、咀嚼肌的位置及附特点。(主要观察口周围肌上组、口周围肌下组、口轮匝肌、颊肌、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等)

2.观察腮腺位置、外形及腮腺筋膜(由浅到深观察腮腺咬肌区的层次关系以及其中的内容物)。

3.观察颌面诸间隙位置、交通以及内容物

4.由浅到深观察面侧深区、舌下区的层次关系以及其中的内容物

[实验方法]

观察瓶装标本,学习瓶装标本中各部分的结构名称,掌握各部分结构的层次关系。

实验十一头颈部血管神经展示

[目的要求]

1.掌握颈动脉三角区与颈外动脉结扎有的解剖内容

2.掌握面部动脉、颈内外动脉及静脉的走行。

3. 掌握翼静脉丛、颌内动、静脉的走行及临床意义

4. 掌握面神经的走行及分布,与腮腺的关系,面神经与面后静脉的关系

5.掌握三叉神经上颌支及下颌支的走行、分部及其临床意义

[实验用品]

头颈部尸体或解剖标本一套

图谱一套

[实验内容]

1.观察面部颌外动脉、面动脉、面前静脉的走行。注意观察各血管的分支,熟悉各分支的位置(特别是颈外动脉的8个分支的走向)。

2.观察面神经主干、分支及与腮腺的位置关系。

3.观察三叉神经的各个分支的走向以及控制的牙位.

4.观察翼静脉丛的位置以及相邻的结构。

[实验方法]

观察瓶装标本,要求认清瓶装标本中各部分的结构名称,掌握各神经、血管的走向。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册模板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姓名:李燚 学号: 3180100093 专业年级: 2018级护理学本科 组别:第五实验室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名称肝糖原的提取、鉴定与定量操作考试 实验日期2019-12-24 实验地点第XX实验室 合作者张怡君指导老师李某某 评分XX 教师签名李某某批改日期2013-06-03 格式要求:正文请统一用: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数字、英文用Times New Roman;标题用:四号,黑体,加粗。需强调的地方请用蓝颜色标出。不得出现多行、多页空白现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组织样品的制备方法,了解其注意事项; 2.熟练运用溶液混匀的各种方法; 3.正确操作使用刻度吸管和可调微量取液器; 4.了解肝糖原提取、糖原和葡萄糖鉴定的原理和注意事项,掌握其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三、材料与方法:以流程图示意 (一)实验材料 1.样品:鸡肝 2.试剂: (1)95%乙醇; (2)0.31mol╱L(5%)三氯醋酸溶液:称取未潮解的三氯醋酸(CCl3COOH)5g,加蒸馏水溶解至100ml;

(4)12mol ╱L HCl :浓HCl 原液(36%-38%); (5)12.5mol ╱L (50%)NaOH :称取NaOH 50g ,用蒸馏水溶解至100ml ; (6)碘试剂:碘100mg 和KI 200mg 溶于50ml 蒸馏水中; (7)班氏试剂:称取柠檬酸钠(C5H5NaO7 ?5H2O )173g 和无水碳酸钠(Na2CO3)100g 溶于蒸馏水700ml 中,加热促溶。冷却,慢慢倾入17.3%硫酸铜(CuSO4?5H2O )100ml ,边加边摇。再加蒸馏水至1000ml ,混匀,如混浊可过滤取滤液。此试剂可长期保存。 3.仪器和器材: (1)普通离心机,室温至100℃恒温水浴箱(×2),723型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精度为10mg 级电子天平(×1);(2)剪刀(×1),镊子(×1),研钵(×1);(3)试管架(×1),10ml 离心管(×2),(15㎜×100㎜)试管(×6);(4)刻度吸量管(2ml ×1,5ml ×2),1000μl 微量可调取液器(×1); (二)实验方法 1.肝糖原的提取与鉴定的实验的流程图: + 5%CCl3COOH 1 ml +5%CCl3COOH 3 ml

新版南京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又是一年考研时节,每年这个时候都是考验的重要时刻,我是从大三上学期学习开始备考的,也跟大家一样,复习的时候除了学习,还经常看一些学姐学长们的考研经验,希望可以在他们的经验里找到可以帮助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今年成功上岸啦,所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习经验,希望大家可以在我的经历里找到对你们学习有帮助的信息! 其实一开始,关于考研我还是有一些抗拒的,感觉考研既费时间又费精力,可是后来慢慢的我发现考研真的算是一门修行,需要我用很多时间才能够深入的理解它,所谓风雨之后方见才害怕难过,所以在室友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我们一起踏上了考研之路。 虽然当时不知道结局是怎样,但是既然选择了,为了不让自己的努力平白的付出,说什么都要坚持下去! 因为是这一路的所思所想,所以这篇经验贴稍微有一些长,字数上有一些多,分为英语和政治以及专业课备考经验。 看书确实是需要方法的,不然也不会有人考上有人考不上,在借鉴别人的方法时候,一定要融合自己特点。 注:文章结尾有彩蛋,内附详细资料及下载,还劳烦大家耐心仔细阅读。 南京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701)生物综合 (801)细胞生物学 参考书目为:

1.《生理学》第八版朱大年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 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八版查锡良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8月; 3.《医学细胞生物学》第四版陈誉华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6月 4.《细胞生物学》翟中和高等教育出版社 先说英语吧。 词汇量曾经是我的一块心病,跟我英语水平差不多的同学,词汇量往往比我高出一大截。从初中学英语开始就不爱背单词。在考研阶段,词汇量的重要性胜过四六级,尤其是一些熟词僻义,往往一个单词决定你一道阅读能否做对。所以,一旦你准备学习考研英语,词汇一定是陪伴你从头至尾的一项工作。 考研到底背多少个单词足够?按照大纲的要求,大概是5500多个。实际上,核心单词及其熟词僻义才是考研的重点。单词如何背?在英语复习的前期一定不要着急开始做真题,因为在单词和句子的基础非常薄弱的情况下,做真题的效果是非常差的。刚开始复习英语的第一个月,背单词的策略是大量接触。前半月每天两个list,大概150个单词左右,平均速度大概1分钟看1个,2个半小时可以完成一天的内容。前一个月可以把单词过两遍。 历年的英语真题,单词释义题都是高频考点,这一点在完型中体现的非常突出,不仅是是完型,其实阅读中每年也都有关于单词辨析的题目,掌握了高频单词,对于做题的帮助还是非常大的,英语真题我用的是木糖英语真题手译。 进入第二个月开始刷真题,单词接触的量可以减少,但是对于生疏词应该进行重点的记忆,一天过1个list(75个单词)。一定记住的有两点:①背单词不需要死记单词的拼写!②多余的方法无用,音标法加上常用的词根词缀就能搞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册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册 1.实验前应认真预习实验指导,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写出预实验报告。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白大衣。严格遵守实验课纪律,不得无故迟到或早退。不得高声说话。严禁拿实验器具开玩笑。实验室内禁止吸烟、用餐。 3.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自己不能解决或决定的问题,切勿盲目处理,应及时请教指导老师。 4.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仪器,凡不熟悉操作方法的仪器不得随意动用,对贵重的精密仪器必须先熟知使用方法,才能开始使用;仪器发生故障,应立即关闭电源并报告老师,不得擅自拆修。 5.取用试剂时必须“随开随盖”,“盖随瓶走”,即用毕立即盖好放回原处,切忌“张冠李戴”,避免污染。 6.爱护公物,节约水、电、试剂,遵守损坏仪器报告、登记、赔偿制度。 7.注意水、电、试剂的使用安全。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时应远离火源。用试管加热时,管口不准对人。严防强酸强碱及有毒物质吸入口内或溅到别人身上。任何时候不得将强酸、强碱、高温、有毒物质抛洒在实验台上。 8.废纸及其它固体废物严禁倒入水槽,应倒到垃圾桶内。废弃液体如为强酸强碱,必须事先用水稀释,方可倒入

水槽内,并放水冲走。 9.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实记录实验结果,仔细分析,做出客观结论。 实验失败,须认真查找原因,而不能任意涂改实验结果。实验完毕,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按时上交。 10.实验完毕,个人应将试剂、仪器器材摆放整齐,用过的玻璃器皿应刷洗干净归置好,方可离开实验室。值日生则要认真负责整个实验室的清洁和整理,保持实验整洁卫生。离开实验室前检查电源、水源和门窗的安全等,并严格执行值日生登记制度。 实验报告通过分析总结实验的结果和问题,加深对有关理论和技术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分析、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学习撰写研究论文的过程。 1.实验报告应该在专用的生化实验报告本上、按上述格式要求书写。 2.实验报告的前三部分①实验原理、②实验材料、③实验步骤要求在实验课前预习后撰写,作为实验预习报告的内容。预习时也要考虑并设计好相应实验记录的表格。 3.每项内容的基本要求 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写出实验的原理,涉及化学反应时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实验材料:应包括各种来源的生物样品及试剂和主要仪

生物化学真题08-11

2008-2012生物化学 2008年五、单项选择题:22—36小题。每小题l分。共1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2.阐明三羧酸循环的科学家是 A.J.D.Warson B.H.A.Krebs C.L. C.Pauling D.J.B.Sumner 23.DNA单链中连接脱氧核苷酸的化学键是 A.氢键 B.离子键 C.3′,5′- 磷酸二酯键 D.2′,5′- 磷酸二酯键 24.由360个氨基酸残基形成的典型α螺旋,其螺旋长度是 A.54 nnl B.36 nm C.34 nm D.15 nm 25.5′-末端通常具有帽子结构的RNA分子是 A.原核生物mRNA B.原核生物rRNA C.真核生物mRNA D.真核生物rRNA 26.由磷脂类化合物降解产生的信号转导分子是 A.cAMP B.cGMP C.IMP D.IP3 27.氨甲酰磷酸可以用来合成 A.尿酸 B.嘧啶核苷酸 C.嘌呤核苷酸 D.胆固醇 28.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是 A. 四氢叶酸 B.泛酸 C.核黄素 D.抗坏血酸 29.大肠杆菌中催化DNA新链延长的主要酶是 A.DNA连接酶 B.DNA聚合酶I C.DNA聚合酶Ⅱ D.DNA聚合酶Ⅲ 30.大肠杆菌DNA分子经过连续两代的半保留复制,第2代中来自亲代的DNA 含量与总DNA含量的比值是 A.1/2 B.1/4 C.1/8 D.1/16 31.原核生物DNA转录时,识别启动子的因子是 A.IF-1 B.RF-l C.σ因子 D.ρ因子 32.糖酵解途径中.催化己糖裂解产生3-磷酸甘油醛的酶是 A.磷酸果糖激酶 B.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C.醛缩酶 D.烯醇化酶 33.下列参与三羧酸循环的酶中,属于调节酶的是 A.延胡索酸酶 B.琥珀酰CoA合成酶 C.苹果酸脱氢酶 D.柠檬酸合酶 34.真核细胞核糖体的沉降系数是 A.50S B.60S C.70S D.80S 35.下列酶中,参与联合脱氨基作用的是 A. L-谷氨酸脱氢酶 B.L-氨基酸氧化酶 C.谷氨酰胺酶 D.D-氨基酸氧化酶 36.呼吸链中可阻断电子由Cytb传递到Cytc1的抑制剂是 A.抗霉素A B.安密妥 C. 一氧化碳 D.氰化物 六、简答题:37~39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7.简述ATP在生物体内的主要作用。 38.简述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及其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39.以丙二酸抑制琥珀酸脱氢酶为例,说明酶竞争性抑制作用的特点。 七、实验题:40小题,10分。 40.从动植物细胞匀浆中提取基因组DNA时,常用EDTA、氯仿-异戊醇混合液和95%乙醇试剂。请根据蛋白质和核酸的理化性质回答: (1)该实验中这些试剂各起什么作用?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动物营养研究所 树润 2015.10.12 猪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分离纯化及活性测定一.实验目地 1.通过实验了解活性物质的分离提取。 2.了解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基本功能与应用。 二.实验原理 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一种酸性蛋白,是唯一以自由基为底物 的酶,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酶,在酶分子上共价连接金属辅 基,因此它对热、PH、以及某些理化性质表现出异常的稳定性。 该酶首次从牛红细胞中分离得到,是一种蓝色含铜蛋白,之后, 研究发现该蛋白酶具有催化氧发生歧化反应的能力,因此将其 命名为超氧化物歧化酶1-2。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一种能专一地清 除超氧离子自由基(O2-)的金属酶,它具有抗衰老、抗辐射、 抗炎抗癌等作用,因而在医药(如关节炎、红斑狼疮等疾病的 治疗3)、化妆品(有防晒抗炎效果4)、食品工业(SOD灵芝菌5 等)等方面具有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超氧化物歧化酶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的一种金属酶, 可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与H+发生歧化反应, 生成H2O2和 O2。SOD催化下述反应:2H++2O2-→H2O2+O2。

超氧化物歧化酶按照它所含金属离子的不同,可分为 Cu-Zn-SOD、Mn-SOD、Fe-SOD等三种。Cu-Zn-SOD为二聚体,呈 蓝绿色;Mn-SOD呈紫红色;Fe-SOD呈黄褐色。 SOD提取、纯化制备方法各异, 常用方法有经典的溶剂沉淀法、盐析法、超滤法和层析法等6-7。本实验采用有机溶剂沉淀法8以新鲜猪血为原料,从中提取SOD并进行纯化。酶活力测定可用以下方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9、黄嘌呤氧化酶法、NBT光还原法、化学发光法、肾上腺素自氧化法、亚硝酸法等。 该实验SOD酶活性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酶活性单 位定义为:每毫升反应液中,每分钟抑制邻苯三酚自氧化速率 达50%的酶量定义为一个酶单位。 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考马斯亮 蓝G-250在游离状态下呈红色,与蛋白质结合呈现蓝色。在一 定围,溶液在595nm波长下的光密度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可 用比色法测定,测定围1-1000μg。 三.实验试剂与器材 1.实验试剂 ACD抗凝剂、0.9%Nacl、丙酮、95%乙醇、氯仿、考马斯 亮蓝G-250、50mmol/L pH8.3磷酸缓冲液、10mmol/L EDTA钠盐 溶液、3mmol/L邻苯三酚溶液等 2.实验器材

【免费下载】实验报告模板

本科学生设计性实验报告 C++编程项目实训姓 名 吴玮怡 学号 0123964 专 业 软件工程 班级 12软件 4班 实验名称 单词填空游戏程序 指导教师 涂 保 东 开课学期 2012 至 2013 学年 第二 学期 类管路度固在安与相互;对设核与校试技最大限常高

实验名称:单词填空游戏 实验时间:2013年6月30日——2013年7月7日 实验场地:麦庐园网络信息中心M111 软件环境:Windows XP ,Visual C++ 6.0 1、实验目的(简单介绍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 编写单词填空游戏,用户登录后,能够自动的的进行核实是否正确。 程序能够自动从从单词库中读取信息,并将单词按要求输出。 作为这款游戏的游戏者,用户可以选择注册新用户同时, 当注册有同名账号会反馈错误信息,要求重新注册,注册成功后将相关信息添加到文本文件中。 用户账号或密码错误时,程序能够显示错误提示,用户可以重新登录。 游戏过程中,用户可以自行选择是否需要提示,也可中断本次游戏。 每次游戏结束后,程序将自动显示本次游戏的得分以及时间信息,用户可以选择是否继续游戏或直接退出游戏。——————————————————————————————————————2、实验思路(详细描述解决问题的整体思路及算法思想等) 1.建立一个user类用来保存用户的账号密码等信息,将所有用户的信息从数据文 件中读取后保存到的user类的对象数组中,方便之后的的数据操作,避免了频繁的访问数据文件,节约时间。 2.将用户的数据信息、单词库以及相关的中文注释信息保存到文本中。二进制文件 里的信息不易看懂,而文本文件相对更简单 3.声明一个逻辑型的变量p1,初始时p1=false,相当于一个关着的门。当用户登 录并确认账号密码确认无误时,p1=true这时门打开,用户进入到游戏大厅。同时声明一个逻辑型的变量p,初始时p=true,作为一盘游戏是否中断结束的终止条件。由此,用户可以自行选择本次游戏是否结束、是否退出游戏。

浙江大学生物化学丙实验报告5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生物化学实验(丙) 指导老师: 方祥年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蔗糖酶分离纯化产物的SDS -PAGE 检测分析及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测定 同组学生姓名: 金宇尊、鲍其琛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必填) 四、实验器材与仪器(必填) 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必填) 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八、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蔗糖酶分离纯化产物的SDS -PAGE 检测分析 3、学习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Mr)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实验内容 1、SDS -PAGE 凝胶制作; 2、蔗糖酶分离纯化产物的SDS -PAGE 电泳分离; 3、洗脱测定并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2)实验原理 1、电泳 是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作定向运动即向着与其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 2、电泳法分离、检测蛋白质混合样品 主要是根据各蛋白质组分的分子大小和形状以及所带净电荷多少等因素所产生的电泳迁移率的差别。 3、区带电泳 是样品物质在一惰性支持物上进行电泳,因电泳后,样品不同组分形成带状区间,故称区带电泳。 4、聚丙烯酰胺凝胶(PAG) 由丙烯酰胺和交联试剂N,N ’-甲叉双丙烯酰胺(Bis)在有催化剂(如过硫酸铵或核黄素)和增速剂(如N,N,N ’,N ’-四甲基乙二胺,TEMED )的情况下聚合而成的。

5、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 是在恒定的、非解离的缓冲系统中来分离蛋白质,这主要是由蛋白质样品所带的电荷和分子质量的差异性进行分离;在电泳过程中仍保持蛋白质的天然构象、亚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生物活性。 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分为 ⑴连续系统凝胶缓冲液的pH值及凝胶浓度不变。该电泳系统具有电荷效应、分子筛效应; ⑵不连续系统凝胶缓冲离子成分、pH值、凝胶浓度、电位梯度不连续,由浓缩胶和分离胶组成。由于浓缩胶的堆积(浓缩)作用,可使样品(即使是稀释样品)在浓缩胶和分离胶的界面上先浓缩成一窄带,然后在一定浓度(或一定浓度梯度)的凝胶上进行分离。该电泳系统具有浓缩效应、电荷效应、分子筛效应。 7、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以PAG为支持物的电泳,由于各种蛋白质所带静电荷、分子量大小和形状不同而有不同的迁移率。为消除静电荷对迁移率的影响,在整个电泳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阴离子去污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简称SDS)”和“强还原剂(巯基乙醇)”后,蛋白质样品就会与SDS结合形成带负电荷复合物,而SDS作为一种变性剂和助溶剂,它能破坏蛋白质分子内和分子间的非共价键,并结合到蛋白质分子上,使分子去折叠,破坏蛋白质分子内的二级和三级结构,使蛋白质变性而改变原有的空间构象。另外,SDS-蛋白质复合物在强还原剂(巯基乙醇)存在下,可打开蛋白质分子内或肽链间的二硫键,并能避免重新氧化,这样分离出的谱带即为蛋白质亚基。蛋白质亚基的电泳的迁移率主要取决于亚基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而电荷的因素可以忽略。 8、蛋白质亚基相对分子质量的测方法 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加入一定量的SDS时,蛋白质-SDS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形状,近似于雪茄烟形的长椭圆棒。不同蛋白质的SDS复合物的短轴长度都一样,约为1.8nm,而长轴则随蛋白质的分子量成正比变化。这样的蛋白质-SDS复合物在凝胶中的迁移率,不再受蛋白质原有电荷和形状的影响,而只主要取决于它的椭圆棒的长度即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而其他因素对电泳迁移率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由于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所形成复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在电泳中反映出不同的迁移率。当蛋白质或亚基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5,000~200,000之间时,电泳迁移率与相对分子质量的

生物化学、化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三者联系与区别

一、生物化学、化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三者联系与区别 欧洲化学生物学的一个专门刊名为ChemBioChem刊物,这部刊物在我所阅读的文献中被反复提及,我查到该文献的两位主编分别是Jean-Marie Lehn教授和Alan R. Fersht教授,他们在诠释刊物的宗旨[1]时指出:ChemBioChem意指化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其使命是涵盖从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多肽蛋白质到DNA/RNA,从组合化学、组合生物学到信号传导,从催化抗体到蛋白质折叠,从生物信息学和结构生物学到药物设计,这一范围宽广而欣欣向荣的学科领域。既然化学生物学涵盖面这么广泛,它到底和其它学科之间怎么区分呢? 想到拿这个题目出来介绍是因为这是我在第一节课课堂讨论中的内容,我们小组所参考的文献主要是关于对化学生物学这门学科的认识,化学生物学的分析手段以及一些新的研究进展,比如药物开发和寻找药物靶点。当时课堂上对于题目中三者展开过热烈讨论,作为新兴学科的化学生物学,研究的是小分子作为工具解决生物学问题的学科,它如何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中分别出来,这也是我自己最开始产生过矛盾的问题,这里我结合所查阅的文献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1.1 生物化学(Biological Chemistry)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化学现象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的生物学分支学科[1]。根据一些生物化学的书我归纳了一下,其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对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的鉴定,对

新陈代谢与代谢调节控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测定,以及研究酶催化,生物膜和生物力学,激素与维生素,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生物化学对其他各门生物学科的深刻影响首先反映在与其关系比较密切的细胞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等领域。通过对生物高分子结构与功能进行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生物体物质代谢、能量转换、遗传信息传递、光合作用、神经传导、肌肉收缩、激素作用、免疫和细胞间通讯等许多奥秘,使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跃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摘自https://www.doczj.com/doc/a11543391.html,/view/253496.htm) 1.2 化学生物学(Chemical Biology) 化学生物学是使用小分子作为工具解决生物学的问题或通过干扰/调节正常过程了解蛋白质的功能[1]。曾看到过一篇关于介绍化学生物学的奠基人Schreiber的文章,他曾经指出:“化学生物学是对分子生物学的有力补充,分子生物学采用定点突变的方法来改变生物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的功能;而化学生物学是采用化学的手段,如运用小分子或人工设计合成的分子作为配体来直接改变生物分子的功能[2]。” 化学生物学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兴研究领域,它融合了化学、生物学、物理学、信息科学等多个相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研究方法,是一个有活力、有应用前景的新学科。它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3]:1化学遗传学—采用小分子活性化合物作为探针,探索和调控细胞过程 (1)基因表达的小分子调控

生化实验报告模版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姓名:郭玥 学号: 3120100021 专业年级: 2012级护理本科 组别:第8实验室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报告第一部分(预习报告内容):①实验原理、②实验材料(包括实验样品、主要试剂、主要仪器与器材)、③实验步骤(包括实验流程、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评分(满分30分):XX】 实验目的:1、掌握盐析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凝胶层析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3、掌握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4、掌握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5、了解柱层析技术 实验原理:1、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是研究蛋白质化学及其生物学功能的重要手段。 2、不同蛋白质的分子量、溶解度及等电点等都有所不同。利用这些性质的差别, 可分离纯化各种蛋白质。 3、盐析法:盐析法是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无机盐至一定浓度或达饱和状态,可 使蛋白质在水中溶解度降低,从而分离出来。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中性盐后,由 于中性盐与水分子的亲和力大于蛋白质,致使蛋白质分子周围的水化膜减弱乃 至消失。中性盐加入蛋白质溶液后由于离子强度发生改变,蛋白质表面的电荷 大量被中和,更加导致蛋白质溶解度降低,蛋白质分子之间聚集而沉淀。

4、离子交换层析:离子交换层析是指流动相中的离子和固定相上的离子进行可逆 的交换,利用化合物的电荷性质及电荷量不同进行分离。 5、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原理: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一般都低于pH7.4。 它们在pH8.6的缓冲液中均解离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由于血清中 各种蛋白质分子大小、形状及所带的电荷量不同,因而在醋酸纤维素薄膜上电 泳的速度也不同。因此可以将它们分离为清蛋白(Albumin)、α1-球蛋白、α 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5条区带。 实验材料:人混合血清葡聚糖凝胶(G-25)层析柱 DEAE纤维离子交换层析柱饱和硫酸铵溶液 醋酸铵缓冲溶液 20%磺基水杨酸 1%BaCl 溶液氨基黑染色液 2 漂洗液 pH8.6巴比妥缓冲溶液 电泳仪、电泳槽 实验流程:盐析(粗分离)→葡聚糖凝胶层析(脱盐)→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纯化)→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纯度鉴定) 实验步骤: (一)盐析+凝胶柱层析除盐:

华中师范大学考研【细胞大纲解析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1.1.了解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创立及其内容要点和意义 *细胞的发现 (1)1665年,英国学者胡克发现细胞,研制了能放大140倍的光学显微镜; (2)荷兰学者列文虎克,观察了许多动植物的活细胞与原生动物,并于1674年在观察鱼的红细胞时描述了细胞核的结构 *细胞学说的创立 (1)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发表《植物发生论》,指出细胞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1839年,动物学家施旺发表了《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指出动植物都是细胞的集合物 (2)1858年,德国医生和病理学家魏尔肖,强调细胞只能来源于细胞,它们靠分裂繁殖。人们通常称1838—1839年施莱登和施旺确立的细胞学说、1859年达尔文确立的进化论和1866年孟德尔确立的遗传学为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 *细胞学说的内容要点 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及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它细胞共同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 ③新的细胞可以通过老的细胞繁殖(分裂)产生,并且细胞只能来自细胞。 *细胞学说的重要意义 细胞学说是比较解剖学、生理学和胚胎学等的基础,并且细胞学说的建立为达尔文进化论和孟德尔遗传学的确立提供了基础,细胞学说的建立后人们才逐步开始了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因此细胞学说的建立对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明确了细胞的概念,同时孕育了细胞学的产生;对生物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和指导作用;先于进化论20年,是进化论和遗传学的基石) 1.2.了解细胞学经典发展时期:原生质理论的提出,细胞分裂和细胞器的发现,细胞学的建立 *原生质理论的提出 原生质:指构成细胞的全部生活物质,呈复杂的胶体系统(普金耶和冯.莫尔命名) 1861年由舒尔策提出原生质理论,认为组陈有机体的基本单位是一小团原生质,这种物质在各种有机体中是相似的,分化出质与核。 1880年,Hanstein提出“原生质体”概念,因此细胞的概念进一步演绎成具有生命活性的一小团原生质。 *细胞分裂和细胞器的发现 1841年R.Remak发现鸡胚血细胞的直接分裂 W.Flemming在动物细胞中,E.Strasburger在植物细胞中发现有丝分裂,并证实有丝分裂的实质是核内丝状物(染色体)的形成及其向两个子细胞的平均分配 E.vanBeneden(1883年)和Strasburger(1886年)分别在动物与植物细胞中发现减数分裂 1883年vanBeneden和T.Boveri发现中心体,1894年R.Altmann发现线粒体,1898年C.Golgi 发现了高尔基体 *细胞学的建立 细胞学是在光学显微镜时代形成和发展的,侧重于细胞整体水平的形态和生理变化的研究1953年J.Watson和F.Crick发现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提出遗传中心法则,20世纪70年代以后,细胞生物学这一学科最后得以形成并确立。

大学本科 CAD实验报告汇总

土木工程CAD课程上机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工程管理

土木工程CAD课程实验要求 一、实验内容(全部要求上机完成) 实验一:AutoCAD界面熟悉和基本操作 实验二:基本绘图命令 实验三:基本编辑命令 实验四:组合体绘制、尺寸标注与编辑 实验五:专业图形练习:平面图 实验六:专业图形练习:立面图 实验七:专业图形练习:图形打印输出 注:(1)依照学生对实验的准备情况和实验的效果,以及实验报告的填写情况,进行实验成绩的评定。 (2)每个实验都必须合格,才能算实验总成绩都合格。 二、实验对象 工程管理专业学生 三、实训教学要求 本门课程建立在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有一定认识基础上,要求学生了解AutoCAD软件,熟练掌握AutoCAD 的基本命令,能够用该软件完成中等复杂程度的土木工程施工图。利用计算机绘图绘制土木工程设计图、了解计算机在土木工程制图中的应用发展概况、熟悉常见图形文件格式。因此,在理论教学的同时,需要配合相应的实验来巩固讲课內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达到良好的教学较果。 四、实验组织方式 实验:在实验室,以单机形式。由上机实验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 五、实验管理方面的要求: 1.注意安全,遵守学校规定的上机实验纪律,爱护计算机房设施。 2.认真填写实验报告,期末随课程平时作业一起验收。 3.每个实验都必须达到合格成绩,实验总成绩才算合格。 4.上机按学号入座,上机完毕请整理自己的座位并关闭微机。 实验总成绩: 指导教师: 200 年月日

实验一AutoCAD界面熟悉和基本操作 (基本验证性实验、2学时) 实验机房:田家炳楼机房605 实验机号:6号实验成绩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3月13日指导教师吕义勇 一、实验目的、任务 熟悉软件环境,设置自己基本绘图参数 二、实验条件(包括硬件、软件环境) 每人一台PC机,并安装AutoCAD2000中文版或以上版本的软件. 三、实验内容和实验使用命令 实验内容: (1)建立一目录,目录名:学号姓名。 (2)熟悉操作界面,建立一个样板文件。保存为jt学号-01.dwt (3)熟悉AUTOCAD命令的菜单及工具栏操作。 实验使用主要绘图命令顺序有: 1.启动AUTOCAD系统。 2.设置图形界限:单击“格式”,进入下拉菜单,单击“图形界限”,左下角设置0000*0000,右上角设置4200×2970,输入命令“zoom”,然后输入命令“a”显示全部,最后单击enter即可。 3.设置图层:单击“格式”,进入下拉菜单,单击“图层…”,打开“图层管理器”,按如下要求设置各个 单击“确定”即可保存。 4. 设置点样式:单击“格式”,进入下拉菜单,单击“点样式…”,在弹出的“点样式”对话框中选定 为“×”。 5. 将其保存为样板文件(文件名:jt061366006-01.dwt)于目录。 四、实验结果及心得

生化考博试题

南京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我考的A卷) 一、简答题(6X10分) 1、酶活性调节的方式和机理 2、什么是循环,为什么循环是三大物质代谢的枢纽 3、什么是尿素循环,及其生理和病理意义 4、什么是操纵子,乳糖操纵子的结构和正负性调节的机理 5、什么是第二信使,举例说明第二信使如何参与信号转导通路 6、转录与复制的异同 二、问答题(2x20分) 1、举例说明蛋白质构象改变与功能的关系 2、写出至少6种的名称,并简述其结构特点和功能 2013南方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专基) 一、简答题 1、双螺旋结果的要点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 2、参与蛋白质合成的的种类及功能 3、真核生物基因组特点 4、理想的基因重组载体应该有哪些基本要求 5、重组的定义及其基本流程 6、基因诊断及其方法 二、问答题 1、比较复制、转录、翻译的异同点2、乳糖操纵子的基因结构及其调控 3、技术的原理以及其应用4、原核和真核表达系统的优缺点中国药科大学分子生物学考博试题2013年

名解:抑癌基因,反义核酸,f质粒,,分子伴侣,药物基因组学,转座子,基因芯片 问答真原核启动子差别蛋白质生物合成真核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种类和特点 影响基因表达原理和医药用途位点特异性重组和等位基因重组 2013年山大博士医学分子生物学考题 名称解释: 1.基因组文库与文库 2.抑癌基因与原癌基因 3.不对称转录与半保留复制 4.断裂基因 5.多聚核糖体与信号肽 西安交通大学2013年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基础)真题回忆 我来补充一下单选题涉及的内容,题号不确定 核苷酸的生物合成首先生成什么 人类基因组有多少:50000、100000、150000、200000 不是膜受体经典途径:、、3K、1/2 结构域是蛋白质几级结构 核苷形成的是:磷酸酯键/磷酸二酯键 是检测什么的: 合成不需要哪个酶:光修复酶(我选的这个)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糖类的性质实验 (一)糖类的颜色反应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糖类某些颜色反应的原理。 2、学习应用糖的颜色反应鉴别糖类的方法。 二、颜色反应 (一)α-萘酚反应 1、原理糖在浓无机酸(硫酸、盐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后 者能与α-萘酚生成紫红色物质。因为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对此反应均呈阳性,故此反应不是糖类的特异反应。 2、器材 试管及试管架,滴管 3、试剂 莫氏试剂:5%α-萘酚的酒精溶液1500mL.称取α-萘酚5g,溶于95%酒精中,总体积达100 mL,贮于棕色瓶内。用前配制。 1%葡萄糖溶液100 mL 1%果糖溶液100 mL 1%蔗糖溶液100 mL 1%淀粉溶液100 mL %糠醛溶液100 mL 浓硫酸 500 mL 4、实验操作 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蔗糖溶液、1%淀粉溶液、%糠醛溶液各1 mL。再向5支试管中各加入2滴莫氏试剂,充分混合。倾斜试管,小心地沿试管壁加入浓硫酸1 mL,慢慢立起试管,切勿摇动。 观察记录各管颜色。 (二)间苯二酚反应 1、原理 在酸作用下,酮醣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后者再与间苯二酚作用生成红色物质。此反应是酮醣的特异反应。醛糖在同样条件下呈色反应缓慢,只有在糖浓度较高或煮沸时间较长时,才呈微弱的阳性反应。实验条件下蔗醣有可能水解而呈阳性反应。 2、器材 试管及试管架,滴管 3、试剂 塞氏试剂:%间苯二酚-盐酸溶液1000 mL,称取间苯二酚0.05 g溶于30 mL 浓盐酸中,再用蒸馏水稀至1000 mL。 1%葡萄糖溶液100 mL 1%果糖溶液100 mL 1%蔗糖溶液100 mL 4、实验操作

实验报告格式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数字信号处理 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 专业名称空间科学与技术 学生姓名崔玉真 学生学号201405100135 指导教师陈彩霞 实验地点6A607 实验成绩 二〇年月二〇年月

填写说明 1、适用于本科生所有的实验报告(印制实验报告册除外); 2、专业填写为专业全称,有专业方向的用小括号标明; 3、格式要求: ①用A4纸双面打印(封面双面打印)或在A4大小纸上用蓝黑色水笔书写。 ②打印排版:正文用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页边距采取默认形式(上下 2.54cm,左右2.54cm,页眉1.5cm,页脚1.75cm)。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 放100%,间距:标准);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 ③具体要求: 题目(二号黑体居中); 摘要(“摘要”二字用小二号黑体居中,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小4 号宋体); 关键词(隔行顶格书写“关键词”三字,提炼3-5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小4号黑体); 正文部分采用三级标题; 第1章××(小二号黑体居中,段前0.5行) 1.1 ×××××小三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1.1.1小四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参考文献(黑体小二号居中,段前0.5行),参考文献用五号宋体,参照《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

实验一 一、实验题目 给定系统H(z)= -0.2z/(z2+0.8) 1)求出并绘出H(z)的幅频响应和相频响应 2)求出并绘出该系统的单位抽样响应h(n) 3)令x(n)=u(n),求出并绘出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y(n) 二、实验目的 根据书中的m文件,探究幅频响应、相频响应、单位抽样响应 三、实验器材 MATABLE,计算机,office 四、实验原理 运用MATABLE的m文件进行实验探究 一些用到的m文件: 1.conv.m文件,用来实现两个离散序列的线性卷积。调用格式为 y=conv(x,h) 若x的长度为N,h的长度为M,则y的长度L=N+M-1。 2.filter.m,求一个离散系统的输出。调用格式为 y=filter(b,a,x) 其中x,y,b,a都是向量。 3.impz.m,用来在已知B(z),A(z)的情况下求出系统的单位抽样响应h (n),调用格式为 h=impz(b,a,N)或[h,t]=impz(b,a,N) 其中N是所需的h(n)的长度。

南医大生物化学习题库

1.表达人类蛋白质的最理想的细胞体系是 A.酵母表达体系 B.E.coil表达体系 C.昆虫表达体系 D.哺乳类细胞表达体系 E.大肠杆菌表达体系 2.下列哪种物质在 PCR 反应中不能作为模板:A.RNA B.单链DNA C.cDNA D.肽链 E.双链DNA 3.关于探针叙述错误的是: A.带有特殊标记 B.具有特定序列 C.必须是双链的核酸片段 D.可以是基因组 DNA 片段 E.可以是抗体 4.有关肿瘤病毒叙述错误的是: A.有 RNA 肿瘤病毒 B.有 DNA 肿瘤病毒 C.能直接引起肿瘤 D.可使敏感宿主产生肿瘤 E. RSV 是一禽肉瘤病毒 5.关于 p53 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定位于 17p13 B.是一种抑癌基因 C.编码产物有转录因子作用 D.其突变仅见于少数肿瘤 E.突变后可致癌 6.原癌基因发生单个碱基的突变可导致: A.原癌基因表达产物增加 B.表达的蛋白质结构变异 C.无活性的原癌基因移至增强子附近 D.原癌基因扩增 E.以上都不对 7.关于细胞癌基因叙述正确的是 A.在体外能使培养细胞转化 B.感染宿主细胞能引起恶性转化

C.又称为病毒癌基因 D.主要存在于 RNA 病毒基因中 E.感染宿主细胞能随机整合于宿主细胞基因 8.原癌基因广泛存在于生物界,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这类基因属于 A.细胞癌基因 B.病毒癌基因 C.管家基因 D.抑癌基因 E.抗性基因 9.关于生长因子概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特异性受体结合产生功能 B.主要以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起作用 C.生长因子受体存在细胞核内 D.其化学本质属于多肽 E.与癌基因有密切关系 10.Sanger双脱氧末端终止测序法的链终止剂是 A.2’,3’—二脱氧核糖核苷酸 B.2’,4’—二脱氧核糖核苷酸 C.3’,5’—二脱氧核糖核苷酸 D.3’,4’—二脱氧核糖核苷酸 E.2’,5’—二脱氧核糖核苷酸 11.目前普遍采用Southern印迹杂交进行DNA指纹分析,用于法医案检工作中的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其分子基础是 A.肽链的多态性 B.RNA的多态性 C.氨基酸残基多态性 D.DNA的多态性 E.表型的多态性 12.人类基因组包括 A.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 B.核基因组和微粒体基因组 C.溶原态病毒基因组和核基因组 D.质粒基因组和核基因组 E.只含核基因组 13.下述哪项决定基因表达的时间性和空间性 A.特异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和增强子与调节蛋白的相互作用 B.DNA聚合酶 C.管家基因

浙江大学生物化学丙实验报告1

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姓名:李佳怡 ____________ 学号:_J6 __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生物实验中心310课程名称:生物化学实验(丙) 实验名称:蔗糖酶的提取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必填) 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必填)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指导老师:方祥年 成绩:_ _同组学生姓名:金宇尊、鲍其琛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四、实验器材与仪器(必填) 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八、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学习掌握蔗糖酶的提取、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巩固理论知识,学会学以致用并发现新问题。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订 1、实验内容: 线 蔗糖酶的提取、分离纯化 2、实验原理: ① 酵母细胞破碎 液体剪切法―超声波法.机械搅拌法.高压匀浆法 固体剪切法一压力和研磨 非机械法——> 物理法.化学渗透法.酶溶 本实验采用研磨的方法。通过固体剪切法(研磨)将酵母细胞破碎,把蔗糖酶从酵母细胞中提取岀 来。 ② 蔗糖酶的初步分离纯化 蛋白酶常用的初步分离纯化方法有:盐析、选择性变性、有机溶剂沉淀等。 本实验采用选择性变性(加热)、有机溶剂(乙醇)沉淀等方法对蔗糖酶进行初步的提纯以及收集 样品。 由于一般酶蛋白在常温下分离纯化过程中易变性失活,为了能获得尽可能高的产率和纯度,在提纯 操作中要始终保持酶的活性,如在低温下操作等,这样才能得到较好地分离提纯效果。 实验报告 细 胞 破碎 的 常 用 方 法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 1、实验材料 市售干酵母粉10g/组(3?4人) 2、实验试剂 石英砂,95%乙醇(-20*0,20mmol/L Tris-HCl 缓冲液。 四、实验器材与仪器 电子天平(称量干酵母粉):研碎(每组一套):50ml高速离心管(4支/组、4孔50ml离心管架一个/组);托盘天平(离心管平衡用):高速冷冻离心机:恒温水浴箱(50°C);量筒(50ml)、微量移液枪(lOOOu 1)及枪头或移液管(1ml)、玻棒、滴管等;离心管(留样品I、II用)及离心管架:制冰机:一20°C冰箱。 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1、酵母细胞破粹(干磨法) ①称量:称取市售干酵母粉10計约3-5 g石英砂放入研钵 ②研磨(干磨):至尽可能成细粉末状(约15min) ③加液+研磨:呈:取总体积40 ml的20mmol几Tris-HCl缓冲液,分2次加研磨lOmin, 使呈糊状液体; ④离心:将糊状液体转移到2支50ml离心管中,两支离心管平衡后(托盘天平上),离心lOmin (条件:4°C、12000r/min) ⑤收集+测量:收集上淸液并量出体积VI (样品I),另留1ml上淸液(样品I )放置一20°C冰箱保存 用于蔗糖酶蛋白含量测眾、蔗糖酶活力测定和SDS-PAGE分析 2、热处理 ①水浴热处理:将上步抽提液(样品I),迅速放入50°C恒温水浴,保温30min, 并每隔5min用玻璃棒温和搅拌提取液。 ②冰浴冷却:保温后迅速用冰浴冷却5min ③离心:将热处理后的样品I转移至两支50ml离心管中,平衡后,离心10min a (条件:4°C, 12000r/min) ④收集+测量:收集上淸液并量出体积V2 (样品II),另留1ml上淸液(样品II )放宜一20°C冰箱保存(用于蔗糖酶蛋白含量测左、测左蔗糖酶活力和SDS-PAGE分析。 3、有机溶剂(乙醇)沉淀 ①冰浴:将热处理后的上淸液加入相同体枳的一20°C的95%乙醇,冰浴中温和搅动混匀,

华中师范大学理科权威期刊(30种)

华中师范大学理科权威期刊(30种) 综合类:中国科学 数学类:数学学报、应用数学学报 物理类:物理学报、中国物理 化学类:化学学报、应用化学 地理类:地理学报、中国土地科学 生物类:动物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遗传学报、水生生物学报、生物工程学报、微生物学报 医学类:中华医学杂志、病毒学报、生理学报、心理学报 农业类:植物保护学报 材料类:材料研究学报 电子通讯类:自动化学报、通信学报、电子学报 计算技术类: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 资源与环境类:自然资源学报、中国环境科学、生态学报、测绘学报

华中师范大学理科重点期刊 (18类153种) 1.综合类(4) 中国科学、科学通报、自然科学进展、中国科学基金 2.数学类(8) 数学学报(中英)、数学年刊AB、应用数学学报、系统科学与数学 数学物理学报(中英)、生物数学学报、计算数学学报(中英)、数学进展3.物理类(11) 物理学报(中英)、光学学报、天体物理学报、固体物理学研究与进展、 物理学进展、计算物理、高能物理与核物理、生物物理学报、 中国物理快报(英)、理论物理通讯(英)、量子光学学报 4.化学化工类(18) 分析化学、化学通报、物理化学学报、应用化学、无机化学学报、环境化学、有机化学、结构化学、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农药、化学试剂、中国化学快报、分析试验室、化学工程、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波谱学、 中国化学(英) 5.地理学学科(7) 地理学报(中英)、地理科学(中英)、地理研究、地理科学进展、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地球科学进展、山地学报 6.环境类(10) 自然资源学报、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资源科学、生态学报、中国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应用生态学报、海洋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研究 7.生物类(20) 植物学报、植物生理学报、遗传学报、植物分类学报、生物工程学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水生生物学报、植物生态学报、动物学报、古生物学报、动物分类学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