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同济大学混凝土试验梁剪压破坏实验报告.

同济大学混凝土试验梁剪压破坏实验报告.

同济大学混凝土试验梁剪压破坏实验报告.
同济大学混凝土试验梁剪压破坏实验报告.

┊┊┊┊┊┊┊┊┊┊┊┊┊装┊┊┊┊┊订┊┊┊┊┊线┊┊┊┊┊┊┊┊┊┊┊┊┊《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试验课程作业

L ENGINEERING

梁受剪试验(剪压破坏)试验报告

试验名称梁受剪试验(剪压破坏)

试验课教师林峰

姓名

学号

手机号

任课教师

日期2014年11月25日

┊┊┊┊┊┊┊┊┊┊┊┊┊装┊┊┊┊┊订┊┊┊┊┊线┊┊┊┊┊┊┊┊┊┊┊┊┊1. 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学习认识混凝土梁的受剪性能(剪压破坏),掌握混凝土梁的受剪性能试验的测试方法,巩固课堂知识,加深对于斜截面破坏的理解。

2. 试件设计

2.1 材料和试件尺寸

试件尺寸(矩形截面):b×h×l=120×200×18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C20;

纵向受拉钢筋的种类:HRB335;

箍筋的种类:HPB235;

2.2 试件设计

(1)试件设计依据

根据剪跨比l和弯剪区箍筋配筋量的调整,可将试件设计为剪压、斜压和斜拉破坏,剪压破坏的l满足1≤l≤3。进行试件设计时,应保证梁受弯极限荷载的预估值比剪极限荷载预估值大。

(2)试件参数如表1

表1 试件参数

试件尺寸(矩形截面)120×200×1800mm

下部纵筋②218

上部纵筋③210

箍筋①φ6@150(2)

纵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15mm

配筋图见图1

加载位置距离支座400mm

12

3

图1 试件配筋图

(3)试件加载估算

①受弯极限荷载

)

(

/

2

1

2

'

-

'

'

=

'

-

=

'

'

=

s

s

y

u

s

s

s

y

y

s

s

a

h

A

f

M

A

A

A

f

f

A

A

┊┊┊┊┊┊┊┊┊┊┊┊装┊┊┊┊┊订┊┊┊┊┊线┊┊┊┊┊┊┊┊┊┊┊┊┊

M

u

u

P

2.0

M=

uM

P=105.25kN

②受剪极限承载力

sv

u tk0yk0

1.75

1

A

V f bh f h

s

l

=+

+

uQ u

2

P V

=

其中,当 1.5

l<时,取 1.5

l=,当3

l>时,取3

l=。

uQ

P=65.98kN

可以发现

uQ

P<

uM

P,所以试件会先发生受剪破坏。具体计算过程见附录一。

2.3 试件的制作

根据《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02规定,成型前,试模内表面应涂一薄层矿物油或其他不与混凝土发生反应的脱模剂。

取样或拌制好的混凝土拌合物,至少用铁锨再来回拌合三次。

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入试模,装料时应用抹刀沿各试模壁插捣,并使混凝土拌合物高出试模口。

采用标准养护的试件,应在温度为20±5℃的环境中静置一昼夜至二昼夜,然后编号、拆模。拆模后应立即放入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或在温度为20±2℃的不流动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养护。标准养护龄期为28d(从搅拌加水开始计时)。

3.材性试验

3.1 混凝土材性试验

凝土强度实测结果

试块留设时间: 2014年9月25日

试块试验时间: 2014年12月8日

试块养护条件:与试件同条件养护

1

2

1

1

1

1

)

5.0

1(

u

u

u

c

u

s

y

c

M

M

M

bh

f

M

A

f

bh

f

+'

=

-

=

=

ξ

ξ

α

ξ

α

┊┊┊┊┊┊┊┊┊┊┊┊┊装┊┊┊┊┊订┊┊┊┊┊线┊┊┊┊┊┊┊┊┊┊┊┊┊

试件尺寸150mm×150mm×150mm

实测立方体

抗压强度/MPa

平均立方体

抗压强度

/MPa

推定轴心

抗压强度

/MPa

推定轴心

抗拉强度

/MPa

推定

弹性模量

/GPa

23.4

22.5 17.1 1.89 26.75

22.0

22.2

注:轴心抗压强度、轴心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根据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推定。

3.2钢筋材性试验

钢筋强度实测结果

公称直径

/mm

屈服荷载

/kN

极限荷载

/kN

屈服强度

平均值

/MPa

极限强度

平均值

/MPa

试件平均试件平均

6

光圆

11.6

11.3

16.0

15.7400556

11.215.6

11.215.6

10

带肋

39.99

39.78

50.06

49.90506635

39.4949.71

39.8749.93

18

带肋

154

145

162

164570645

152164

128165

3. 试验过程

3.1 加载装置

图2为梁受弯性能试验采用的加载装置,加载设备为千斤顶。采用两点集中力加载,由千斤顶及反力梁施加压力,分配梁分配荷载,压力传感器测定荷载值。试验取L=1800mm,a=100mm,b=400mm,c=800mm。

┊┊┊┊┊┊┊┊┊┊┊┊┊装┊┊┊┊┊订┊┊┊┊┊线┊┊┊┊┊┊┊┊┊┊┊┊┊

1—试验梁;2—滚动铰支座;3—固定铰支座;4—支墩;5—分配梁滚动铰支座;

6—分配梁滚动铰支座;7—集中力下的垫板;8—分配梁;9—反力梁及龙门架;10—千斤顶;

图2 梁受弯试验装置图

3.2 加载制度

单调分级加载机制:

在正式加载前,为检查仪器仪表读数是否正常,需要预加载,预加载所用的荷载是分级荷载的前1级。

正式分级加载/kN:0→5→10→15→20→25→30→40→50→60→70→破坏,在加载到70kN时,拆除所有仪表,然后加载至破坏,并记录破坏时的极限荷载。

但是本实验为了更加直观的观测混凝土的应变,而且由于先发生剪压破坏,所以可以不用拆掉仪表。

3.3量测与观测内容

3.3.1 荷载

荷载由压力传感器直接测定,选取数据如表2,极限荷载为139.392kN。

表2 荷载取值表

时间荷载(kN) 时间荷载(kN)

2014/11/25 13:4902014/11/25 14:5290.782

2014/11/25 13:59 5.1992014/11/25 14:5297.467

2014/11/25 14:069.3262014/11/25 14:52100.025

2014/11/25 14:1214.5252014/11/25 14:52105.39

2014/11/25 14:1419.5592014/11/25 14:52110.424

2014/11/25 14:2225.8322014/11/25 14:52115.376

2014/11/25 14:3730.2882014/11/25 14:52119.255

2014/11/25 14:4040.2742014/11/25 14:52125.28

2014/11/25 14:4249.3532014/11/25 14:53131.057

2014/11/25 14:4658.8442014/11/25 14:53135.183

2014/11/25 14:5068.6652014/11/25 14:53137.494

2014/11/25 14:5275.1842014/11/25 14:53138.319

2014/11/25 14:5280.1362014/11/25 14:53139.392

2014/11/25 14:5285.996

┊┊┊┊┊┊┊┊┊┊┊┊┊装┊┊┊┊┊订┊┊┊┊┊线┊┊┊┊┊┊┊┊┊┊┊┊┊3.3.2 钢筋应变

(1)纵筋应变

在试件纵向受拉钢筋中部粘贴电阻应变片,以量测加载过程中钢筋的应力变化,测点布置见图3。

图3 纵筋应变片布置

由于试验前准备不充分,不能够分清应变片,只能通过平均应变来观测钢筋在实验中的变化情况。

(2)箍筋应变

箍筋的钢筋应变片布置见图4,应变片与通道对应关系如表3。

图4 箍筋应变片布置

表3 箍筋应变片测点编号

7 8 9 10 11 12

43-8 43-9 43-10 29-1(坏)19-2 29-3

3.3.3 混凝土应变

混凝土应变由布置混凝土表面上的4个位移计量测,位移计间距40mm,标距为150mm,混凝土应变测点布置如图5,位移计与通道对应关系见表4。

图5 混凝土应变计布置

┊┊┊┊┊┊┊┊┊┊┊┊┊装┊┊┊┊┊订┊┊┊┊┊线┊┊┊┊┊┊┊┊┊┊┊┊┊

表4 混凝土应变计测点编号

1 2 3 4

46-9 46-2 46-3 46-4

3.3.4 挠度

挠度由梁跨度范围内布置3个位移计量测。短期跨中挠度实测值可以按照公式()0

g

7

6

5

M

2

1

b

b

f

M

f

f

f

f+

+

-

=直接得出。侧向扰度测点布置见图6,位移计对应通道见表5。

图6 挠度测点布置

表5 挠度位移计测点编号

5 6 7

46-8 46-6 46-7

3.3.5 裂缝

实验前将柱四面用石灰浆刷白,并绘制50mm×50mm的网格。试验时借助手电筒用肉眼查找裂缝并且用铅笔标记出裂缝的位置、标号。之后对裂缝的发生发展情况进行详细观测,用读数放大镜测量各级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宽度、长度及裂缝间距,并用相机拍摄后手动绘制裂缝展开图。

3.4 裂缝发展及破坏形态

(1)实验前构件初始状态

经过观察构件初始状态良好,肉眼观测没有初始裂缝。

(2)各级荷载作用下构件裂缝发展情况

(0→20kN)当荷载较小时,很难用肉眼观测到裂缝。

(20kN→70kN)梁的下表面首先出现垂直裂缝,数量较少而且裂缝很短、宽度也比较小。随着荷载的增加,裂缝的条数在逐渐增加而且不断的向受压区发展,并且梁的支座附近出现多条斜裂缝。

(70kN→130kN)两个支座附近的斜裂缝继续向受力点延伸,宽度不断加大,条数增多,在接近130kN时一侧形成一条宽度长度最大的临界裂缝贯通整个梁,剪压区被压碎,继续加荷载但是压力传感器数值不增反降,此时混凝土梁已经破坏。

(3)破坏情况如图7,裂缝展开图见附录三。

┊┊┊┊┊┊┊┊┊┊┊┊┊装┊┊┊┊┊订┊┊┊┊┊线┊┊┊┊┊┊┊┊┊┊┊┊┊

正面

┊┊┊┊┊┊┊┊┊┊┊┊┊装┊┊┊┊┊订┊┊┊┊┊线┊┊┊┊┊┊┊┊┊┊┊┊┊

背面

图7 构件破坏情况图

4.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原始数据整理见附录二,实验数据处理如下:

4.1 荷载-挠度关系

图8 荷载-挠度曲线图

┊┊┊┊┊┊┊┊┊┊┊┊┊装┊┊┊┊┊订┊┊┊┊┊线┊┊┊┊┊┊┊┊┊┊┊┊┊

4.2 荷载-曲率关系

图9 荷载-曲率曲线图

猜测是由于位移计在安装时带有一定的位移量造成曲率的初始值为负值,分析时可以不考虑0kN和5kN时的情况。

4.3荷载-纵筋平均应变关系

图10 荷载-纵筋平均应变曲线图

4.4荷载-箍筋应变关系

图11 荷载-箍筋应变曲线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荷载较小的时候斜裂缝还没有发展,箍筋基本没有应变,但是随着斜裂缝的发展,斜裂缝穿过的箍筋应变迅速增大,也就意味着其所受应力在加大,限制斜裂缝的发展。但是同时,位于斜裂缝端点的箍筋却几乎不怎么受力。

┊┊┊┊┊┊┊┊┊┊┊┊┊装┊┊┊┊┊订┊┊┊┊┊线┊┊┊┊┊┊┊┊┊┊┊┊┊

4.5承载力分析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kN

M

P

m

kN

M

M

m

kN bh

f

M

A

bh

f

f

mm

x

h

A

f

bx

f

E

f

m

kN

a

h

A

f

M

mm

A

A

A

mm

f

f

A

A

mm

a

mm

a

mm

A

mm

A

mm

d

c

h

h

u

uM

u

u

u

c

u

s

c

b

y

b

s

y

c

s

y

b

s

s

y

u

s

s

s

y

y

s

s

s

s

s

s

6.

186

2.0/

32

.

37

8.

12

52

.

24

M

52

.

24

)

48

.0

5.0

1(

48

.0

181

120

1.

17

1

)

5.0

1(

48

.0

,

8.0

8.0

59

.

102

mm

83

.

77

43

.0

10

2

0033

.0

570

1

8.0

0033

.0

1

8.0

8.

12

)

20

181

(

157

506

)

(

31

.

369

37

.

139

68

.

508

37

.

139

570

506

157

/

20

2/

10

15

,

24

2/

18

15

157

5

14

.3

2

68

.

508

9

14

.3

2

181

2

18

15

205

2

1

1

2

2

1

1

1

s

1

s

1

1

5

2

2

1

2

2

2

2

2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ξ

ξ

α

ξ

σ

ξ

α

ξ

ξ

σ

ξ

α

ξ

按照超筋计算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kN

P

V

P

h

s

A

f

bh

f

V

mm

A

uQ

u

uQ

sv

y

t

u

sv

54

.

98

2

kN

27

.

49

181

150

52

.

56

400

181

120

89

.1

1

27

.2

75

.1

1

75

.1

52

.

56

3

14

.3

2

3

27

.2

176

400

5.1

2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λ

λ

实测极限抗剪承载力为139.392kN,比理论值高出40%左右,推测造成差距的原因为:

(1)无论是计算抗弯承载力还是抗剪承载力的计算模式都偏于安全的,而且在接近70kN的时候裂缝已经变得很明显,此时的梁可能考虑到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了。

(2)混凝土材料的性质不稳定,养护时间超过28天都可能造成混凝土的强度变大,致使其承载能力提高。

(3)由于现场没有实际测量构件的尺寸,可能在试件的制作过程中试件的尺寸大于原来设计的尺寸,使其承载能力提高。

┊┊┊┊┊┊┊┊┊┊┊┊┊装┊┊┊┊┊订┊┊┊┊┊线┊┊┊┊┊┊┊┊┊┊┊┊┊5 结论

本次试验向我们展示了适筋梁剪压破坏的全过程,从破坏形态上来看这次试验时比较成功的。我们了解到了剪压破坏的特点。剪压破坏的斜裂缝会不断向集中荷载作用点延伸,且宽度不断增大,形成一条宽度和长度最大的临界裂缝指向荷载作用点,最终剪压区混凝土被压碎,梁发生斜截面破坏。

同时通过对箍筋的观察,可以看到箍筋只有在斜裂缝产生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限制斜裂缝的继续发展。而且只有斜裂缝穿过的箍筋才能发挥限制作用,这对我关于斜截面计算截面的选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装┊┊┊┊┊订┊┊┊┊┊线┊┊┊┊┊┊┊┊┊┊┊┊┊试件设计承载力估算

kN

M

P

m

kN

M

M

M

m

kN

mm

h

mm

x

mm

a

x

h

bx

f

M

A

f

bx

f

E

f

m

kN

a

h

f

A

M

mm

A

A

A

mm

f

f

A

A

mm

a

mm

a

mm

A

mm

A

mm

d

c

h

h

u

uM

u

u

u

u

b

s

c

u

s

y

c

s

y

b

s

y

s

u

s

s

s

y

y

s

s

s

s

s

s

25

.

105

2.0/

05

.

21

35

.7

7.

13

7.

13

)

58

.

91

5.0

176

(

58

.

91

120

6.9

1

M

8.

96

58

.

91

40

2

)

5.0

(

55

.0

10

2

0033

.0

300

1

8.0

0033

.0

1

8.0

35

.7

)

20

176

(

157

300

)

(

68

.

351

157

68

.

508

157

300

300

157

/

20

2/

10

15

,

24

2/

18

15

157

5

14

.3

2

68

.

508

9

14

.3

2

176

2

18

15

200

2

1

1

1

1

1

5

2

2

1

2

2

2

2

2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ξ

α

α

ξ

kN

P

V

P

h

s

A

f

bh

f

V

mm

A

uQ

u

uQ

sv

yk

tk

u

sv

98

.

65

2

kN

99

.

32

176

150

52

.

56

235

176

120

54

.1

1

27

.2

75

.1

1

75

.1

52

.

56

3

14

.3

2

3

27

.2

176

400

5.1

2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λ

λ

┊┊┊┊┊┊┊┊┊┊┊┊┊装┊┊┊┊┊订┊┊┊┊┊线┊┊┊┊┊┊┊┊┊┊┊┊┊

实验数据处理

荷载(kN)挠度(mm)曲率(106/mm)纵筋平均应变00.0085-0.001435.5

5.199-0.2095-0.001485.83333333 9.3260.0530.00013333379.66666667 14.525-0.0860.000525135

19.559-0.23750.00085199.6666667 25.832-0.4520.00095295.5

30.288-0.67750.001925357.1666667 40.274-1.05350.002383333507.6666667 49.353-1.3970.002783333636.6666667 58.844-1.81950.003458333780.3333333 68.665-2.5030.003758333929.3333333 75.184-2.64950.003825959.8333333 80.136-3.0280.004051075.166667 85.996-3.3120.0041166671147.333333 90.782-3.6660.0043416671242.333333 97.467-4.00250.0044083331330.833333 100.025-4.1840.0045083331378.333333 105.39-4.55150.00481462

110.424-4.9130.0050333331533

115.376-5.2090.0053333331606.333333 119.255-5.56250.0057583331672.166667 125.28-6.0370.0059251732.666667 131.057-6.5210.005951850.5 135.183-7.2520.0061166671897.833333 137.494-7.34750.0061833331926

138.319-7.5970.0062166671957.166667 139.392-7.7530.0061833331962.833333

┊┊┊┊┊┊┊┊┊┊┊┊┊装┊┊┊┊┊订┊┊┊┊┊线┊┊┊┊┊┊┊┊┊┊┊┊┊裂缝展开图

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实验报告正式版

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会计模拟实训指导教师赵晋 实验日期2013/08/26—2013/09/05 专业班级10 级工商管理班 实验地点济事楼214 学生姓名袁龙学号107119 实验一系统管理与基础设置 一、实验要求 1. 增加用户 2. 建立帐套 3. 设置用户权限 4. 201号操作员在企业应用平台中分别启用“总账“,”应收款管理“,” 应付款管理“,”固定资产“,”薪资管理“,启用日期为2006年1月1日。 5.设置部门档案,人员档案,职员档案,供应商分类,供应商档案,客 户档案 6.备份帐套 二、实验步骤 1. 操作员及其权限 (1)登陆“系统管理”后,点击【权限】-【用户】,打开新建窗口新增操作员,具体操作,如下图1-1表示:

1) 系统管理中操作员列表截图 图1-1 新增加用户2) 账套创建过程中,账套信息页截图 图1-2 创建帐套3) 创建账套过程中,账套单位信息页截图

图1-3 账套单位信息页4) 人员档案列表截图 图1-4人员档案列表5) 供应商档案截图(选择最上级分类截图)

图1-5供应商档案列表6) 客户档案截图 图1-6客户档案列表

三,收获心得 试验一的主要内容是添加用户和建立公司帐套,这部分内容个人感觉比较容易,关键是要弄清楚管理员,帐套主管和操作员之间的关系,在操作方面感觉比较简单。 实验二总帐系统初始化 一、实验要求 1,设置会计科目 2,指定会计科目 3,设置凭证类别 4,设置选项 5,输入期初余额 6,设置结算方式 7,设置项目目录 8,帐套备份 二、实验步骤 1) 指定会计现金科目和银行科目 在企业应用平台的【设置】---【基础档案】---【财务】---【会计科目】窗口执行【编辑】--【指定科目】----打开指定科目对话框进行相应操作。见下图

同济大学混凝土试验 梁剪压破坏实验报告

┊┊┊┊┊┊┊┊┊┊┊┊┊装┊┊┊┊┊订┊┊┊┊┊线┊┊┊┊┊┊┊┊┊┊┊┊┊《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试验课程作业 L ENGINEERING 梁受剪试验(剪压破坏)试验报告 试验名称梁受剪试验(剪压破坏) 试验课教师林峰 姓名 学号 手机号 任课教师 日期2014年11月25日

┊┊┊┊┊┊┊┊┊┊┊┊┊装┊┊┊┊┊订┊┊┊┊┊线┊┊┊┊┊┊┊┊┊┊┊┊┊1. 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学习认识混凝土梁的受剪性能(剪压破坏),掌握混凝土梁的受剪性能试验的测试方法,巩固课堂知识,加深对于斜截面破坏的理解。 2. 试件设计 2.1 材料和试件尺寸 试件尺寸(矩形截面):b×h×l=120×200×18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C20; 纵向受拉钢筋的种类:HRB335; 箍筋的种类:HPB235; 2.2 试件设计 (1)试件设计依据 根据剪跨比l和弯剪区箍筋配筋量的调整,可将试件设计为剪压、斜压和斜拉破坏,剪压破坏的l满足1≤l≤3。进行试件设计时,应保证梁受弯极限荷载的预估值比剪极限荷载预估值大。 (2)试件参数如表1 表1 试件参数 试件尺寸(矩形截面)120×200×1800mm 下部纵筋②218 上部纵筋③210 箍筋①φ6@150(2) 纵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15mm 配筋图见图1 加载位置距离支座400mm 12 3 图1 试件配筋图 (3)试件加载估算 ①受弯极限荷载 ) ( / 2 1 2 ' - ' ' = ' - = ' ' = s s y u s s s y y s s a h A f M A A A f f A A

┊ ┊┊┊┊┊┊┊┊┊┊┊┊装┊┊┊┊┊订┊┊┊┊┊线┊┊┊┊┊┊┊┊┊┊┊┊┊ M u u P 2.0 M= uM P=105.25kN ②受剪极限承载力 sv u tk0yk0 1.75 1 A V f bh f h s l =+ + uQ u 2 P V = 其中,当 1.5 l<时,取 1.5 l=,当3 l>时,取3 l=。 uQ P=65.98kN 可以发现 uQ P< uM P,所以试件会先发生受剪破坏。具体计算过程见附录一。 2.3 试件的制作 根据《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02规定,成型前,试模内表面应涂一薄层矿物油或其他不与混凝土发生反应的脱模剂。 取样或拌制好的混凝土拌合物,至少用铁锨再来回拌合三次。 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入试模,装料时应用抹刀沿各试模壁插捣,并使混凝土拌合物高出试模口。 采用标准养护的试件,应在温度为20±5℃的环境中静置一昼夜至二昼夜,然后编号、拆模。拆模后应立即放入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或在温度为20±2℃的不流动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养护。标准养护龄期为28d(从搅拌加水开始计时)。 3.材性试验 3.1 混凝土材性试验 凝土强度实测结果 试块留设时间: 2014年9月25日 试块试验时间: 2014年12月8日 试块养护条件:与试件同条件养护 1 2 1 1 1 1 ) 5.0 1( u u u c u s y c M M M bh f M A f bh f +' = - = = ξ ξ α ξ α

同济大学数值分析matlab编程题汇编

MATLAB 编程题库 1.下面的数据表近似地满足函数2 1cx b ax y ++=,请适当变换成为线性最小二乘问题,编程求最好的系数c b a ,,,并在同一个图上画出所有数据和函数图像. 625 .0718.0801.0823.0802.0687.0606.0356.0995 .0628.0544.0008.0213.0362.0586.0931.0i i y x ---- 解: x=[-0.931 -0.586 -0.362 -0.213 0.008 0.544 0.628 0.995]'; y=[0.356 0.606 0.687 0.802 0.823 0.801 0.718 0.625]'; A=[x ones(8,1) -x.^2.*y]; z=A\y; a=z(1); b=z(2); c=z(3); xh=-1:0.1:1; yh=(a.*xh+b)./(1+c.*xh.^2); plot(x,y,'r+',xh,yh,'b*')

2.若在Matlab工作目录下已经有如下两个函数文件,写一个割线法程序,求出这两个函数 10 的近似根,并写出调用方式: 精度为10 解: >> edit gexianfa.m function [x iter]=gexianfa(f,x0,x1,tol) iter=0; while(norm(x1-x0)>tol) iter=iter+1; x=x1-feval(f,x1).*(x1-x0)./(feval(f,x1)-feval(f,x0)); x0=x1;x1=x; end >> edit f.m function v=f(x) v=x.*log(x)-1; >> edit g.m function z=g(y) z=y.^5+y-1; >> [x1 iter1]=gexianfa('f',1,3,1e-10) x1 = 1.7632 iter1 = 6 >> [x2 iter2]=gexianfa('g',0,1,1e-10) x2 = 0.7549 iter2 = 8

恒压过滤常数测定实验报告

一、 实验课程名称:化工原理 二、实验项目名称:恒压过滤常数测定实验 三、实验目的和要求: 1. 熟悉板框压滤机的构造和操作方法; 2. 通过恒压过滤实验,验证过滤基本原理; 3. 学会测定过滤常数K 、q e 、τe 及压缩性指数S 的方法; 4. 了解操作压力对过滤速率的影响。 四、实验内容和原理 实验内容:测定时间与滤液量的变化关系,绘制相关图表,求出过滤常数K 及压缩性指数S 。 实验原理:过滤是以某种多孔物质作为介质来处理悬浮液的操作。在外力作用下,悬浮液中的液体通过介质的孔道而固体颗粒被截留下来,从而实现固液分离。过滤操作中,随着过滤过程的进行,固体颗粒层的厚度不断增加,故在恒压过滤操作中,过滤速率不断降低。 影响过滤速率的主要因素除压强差、滤饼厚度外,还有滤饼和悬浮液的性质,悬浮液温度,过滤介质的阻力等,在低雷诺数范围内,过滤速率计算式为: L p a K u μεε?-=223')1(1 (1) 由此可以导出过滤基本方程式: )('12Ve V v r p A d dV s +?=-μτ (2) 恒压过滤时,令k=1/μr ’v ,K=2k △p 1-s ,q=V/A ,q e =Ve/A ,对(2)式积分得: (q+q e )2=K(τ+τe ) (3) K 、q 、q e 三者总称为过滤常数,由实验测定。 对(3)式微分得: 2(q+q e )dq=Kdτ e q K q K dq d 22+=τ (4) 用△τ/△q 代替dτ/dq ,用q 代替q 。在恒压条件下,用秒表和电子称分别测定一系列时间间隔△τi ,和对应的滤液质量△M (除水的密度换算成体积△V i ),可计算出一系列△τi 、△q i 、q i ,在直角坐标系中绘制△τ/△q ~q 的函数关系,得一直线,斜率为2/K ,截距为2q e /K ,可求得K 和q e ,再根据τe =q e 2/K ,可得τe 。 改变过滤压差△p ,可测得不同的K 值,由K 的定义式两边取对数得: lgK=(1-S)lg(△p)+lg(2k) (5) 在实验压差范围内,若k 为常数,则lgK ~lg(△p)的关系在直角坐标上应是一条直线,斜率为(1-S),可得滤饼压缩性指数S ,进而确定物料特性常数k 。 五、主要仪器设备 实验装置如图1-1所示:

同济大学微机原理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上机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包括目的、方法、原理、结果或实验小节等)。 一、实验目的 掌握简单并行接口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按下面图一简单并行输出接口电路图连接线路(74LS273插通用插座,74LS32用实验台上的“或门”)。74LS273为八D触发器,8个D输入端分别接数据总线D0~D7,8个Q输出端接LED显示电路L0~L7。 2、编程从键盘输入一个字符或数字,将其ASCⅡ码通过这个输出接口输出,根据8个发光二极管发光情况验证正确性。 3、按下面图二简单并行输入接口电路图连接电路(74LS244插通用插座,74LS32用实验台上的“或门”)。74LS244为八缓冲器,8个数据输入端分别接逻辑电平开关输出K0~K7,8个数据输出端分别接数据总线D0~D7。 4、用逻辑电平开关预置某个字母的ASCⅡ码,编程输入这个ASCⅡ码,并将其对应字母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图一图二 三、实验中使用到的程序 对于简单并行输出接口: stack1 segment stack 'stack' dw 32 dup(0) stack1 ends data segment baseport equ 0ec00h-280h;实际基址 port equ baseport+2a8h;基址+偏移地址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ss:stack1,ds:data,cs:code start: mov ax,data mov ds,ax again: mov ah,1 int 21h

同济大学数值分析matlab编程题汇编

MATLAB 编程题库 1.下面的数据表近似地满足函数2 1cx b ax y ++= ,请适当变换成为线性最小二乘问题,编程求最好的系数c b a ,,,并在同一个图上画出所有数据和函数图像. 625 .0718.0801.0823.0802 .0687 .0606 .0356 .0995.0628.0544.0008.0213.0362.0586.0931.0i i y x ---- 解: x=[-0.931 -0.586 -0.362 -0.213 0.008 0.544 0.628 0.995]'; y=[0.356 0.606 0.687 0.802 0.823 0.801 0.718 0.625]'; A=[x ones(8,1) -x.^2.*y]; z=A\y; a=z(1); b=z(2); c=z(3); xh=-1:0.1:1; yh=(a.*xh+b)./(1+c.*xh.^2); plot(x,y,'r+',xh,yh,'b*')

2.若在Matlab工作目录下已经有如下两个函数文件,写一个割线法程序,求出这两个函数 10 的近似根,并写出调用方式: 精度为10 >> edit gexianfa.m function [x iter]=gexianfa(f,x0,x1,tol) iter=0; while(norm(x1-x0)>tol) iter=iter+1; x=x1-feval(f,x1).*(x1-x0)./(feval(f,x1)-feval(f,x0)); x0=x1;x1=x; end >> edit f.m function v=f(x) v=x.*log(x)-1; >> edit g.m function z=g(y) z=y.^5+y-1; >> [x1 iter1]=gexianfa('f',1,3,1e-10) x1 = 1.7632 iter1 = 6 >> [x2 iter2]=gexianfa('g',0,1,1e-10) x2 = 0.7549 iter2 = 8

恒压过滤实验常数测定实验报告

恒压过滤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恒压过滤常数 K、通过单位过滤面积当量滤液量 qe 、当量过滤时间 ? e 的测定方法; 加深 K、 qe 、 ? e 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2、 学习滤饼的压缩性指数 s 和物料常数 k 的测定方法。 3、 学习
d? ——q 一类关系的实验测定方法。 dq
4、 学习用正交试验法来安排实验,达到最大限度的减小实验工作量的目的。 5、 学习对正交试验法的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分析出每个因素重要性的大小,指出试 验指标随各因素的变化趋势,了解适宜操作条件的确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设定试验指标、因素和水平。因可是限制,分 4 个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正交表。 故同意规定实验指标为恒压过滤常数 K,设定的因素及其水平如表 6-1 所示。假定各因素之 间无交互作用。 2、为便于处理实验结果,应统一选择一个合适的正交表。 3、按选定正交表的表头设计,填入与各因素水平对应的数据,使它变成直观的“实验 方案”表格。 4、分小组进行实验,测定每个实验条件下的过滤常数 K、q 5、对试验指标 K 进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之处各个因素重要性的大小;讨论 K 随其 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以提高过滤速度为目标,确定适宜的操作条件。
三、实验原理
1.恒压过滤常数 K、 qe 、 ? e 的测定方法。 在过滤过程中,由于固体颗粒不断地被截留在介质表面上,滤饼厚度增加,液体流过固 体颗粒之间的孔道加长,而使流体阻力增加,故恒压过滤时,过滤速率逐渐下降。随着过滤 的进行,若得到相同的滤液量,则过滤时间增加。 恒压过滤方程
(q ? qe ) 2 ? K (? ? ? e )
式中 q———单位过滤面积获得的滤液体积, m / m ;
3 2
(1)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建设管理系2011年博士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门类) (2011年7月修订) 一、适用学科、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工学门类) 本一级学科不设二级学科,此方案适用于建设项目管理、房地产经济与管理研究方向,授工学学位。 二、学制年限 直博生和提前攻博生4-5年,普博生一般为3年,在职博士生可适当延长。 三、培养计划制定的主要原则与内容 博士生的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工作计划两部分。课程学习计划由:(1)公共必修课程;(2)学科专业要求的必修和限选课;(3)必修环节等组成。对外校及本校其他专业考入的博士生还需制定补修课程的具体内容及进度安排。课程学习计划一般在入学三周内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论文工作计划在博士生进行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时完成。 培养计划应考虑学科发展趋势的需要及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并使计划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充分的综合平衡:(1)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2)适当宽度和深度的建设与房地产管理专业知识;(3)一定的工程管理实践、计量经济模型计算、设计能力;(4)科学研究工作各主要环节所需的能力;(5)必要的相邻学科知识。 四、培养环节 博士生培养包括课程学习,资格考试,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论文工作,最终学术报告,论文答辩等环节。 1、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具体课题,并尽早完成选题报告。选题报告应包括选题背景、文献综述、选题及其意义、研究目的、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工作特色及难点、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论文工作计划等。文献综述应阅读不少于30篇与学位论文有关,且反映所研究内容最新状况的文献,其中50%应为外文文献。选题报告会应在二级(或一级)学科范围内相对集中、公开地进行,并以博士生导师为主的不少于3名教授(含导师)参加,并吸收有关教师和研究生参加。跨学科的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若学位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作选题报告,以保证课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评审通过的选题报告,应以书面形式交系研究生业务办备案。 论文选题可由学生自己选题,也可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任务进行。鼓励博士生自己选择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课题。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和学术专长,从事交叉学科课题研究的学生应申请联合指导教师,学生应选择指导教师熟悉的研究领域从事学位论文工作。 选题报告时间由指导教师自行决定,但距离申请答辩的日期不少于12个月。 2、资格考试 资格考试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由系统一安排。按照土木工程学位分委员会《关于博士生资格考试规定》实施。

恒压过滤实验报告

恒压过滤 . 一、实验名称: 恒压过滤 二、实验目的: 1、熟悉板框过滤机的结构; 2、测定过滤常数K、q e、θe; 三、实验原理: 板框压滤是间歇操作。一个循环包括装机、压滤、饼洗涤、卸饼和清洗五个工序。板框机由多个单元组合而成,其中一个单元由滤板(·)、滤框(∶)、洗板( )和滤布组成,板框外形是方形,如图2-2-4-1所示,板面有内槽以便滤液和洗液畅流,每个板框均有四个圆孔,其中两对角的一组为过滤通道,另一组为洗涤通道。滤板和洗板又各自有专设的小通道。图中实线箭头为滤液流动线路,虚线箭头则为洗液流动路线。框的两面包以滤布作为滤面,滤浆由泵加压后从下面通道送入框内,滤液通过滤布集于对角上通道而排出,滤饼被截留在滤框内,如图2-2-4-2a)所示。过滤完毕若对滤饼进行洗涤则从另一通道通入洗液,另一对角通道排出洗液,如图 2-2-4-2b)所示。

图2-2-4-2 过滤和洗涤时液体流动路线示意图 在过滤操作后期,滤饼即将充满滤框,滤液是通过滤饼厚度的一半及一层滤布而排出,洗涤时洗液是通过两层滤布和整个滤饼层而排出,若以单位时间、单位面积获得的液体量定义为过滤速率或洗涤速率,则可得洗涤速率约为最后过滤速率的四分之一。 恒压过滤时滤液体积与过滤时间、过滤面积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2 2e e KA V V θθ+=+ (1) 式中:V ——时间θ内所得滤液量[m 3 ] V e ——形成相当于滤布阻力的一层滤饼时获得的滤液量,又称虚拟滤液量[m 3 ] θ——过滤时间[s] θe ——获过滤液量V e 所需时间[s] A ——过滤面积[m 2 ] K ——过滤常数[m 2/s]

同济钢结构实验报告

报告名称:《钢结构实验原理实验报告》——H型柱受压构件试验姓名: 学号: 时间:2014年12月 E-mail : T E L :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试验掌握钢构件的试验方法,包括试件设计、加载装置设计、测点布 置、试验结果整理等方法。 2. 通过试验观察工字形截面轴心受压柱的失稳过程和失稳模式。 3. 将理论极限承载力和实测承载力进行对比,加深对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 计算公式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1、轴心受压构件的可能破坏形式 轴心受压构件的截面若无削弱,一般不会发生强度破坏,整体失稳或局部失稳总发生在强度破坏之前。其中整体失稳破坏是轴心受压构件的主要破坏形式。 轴心受压构件在轴心压力较小时处于稳定平衡状态,如有微小干扰力使其偏离平衡位置, 则在干扰力除去后,仍能回复到原先的平衡状态。随着轴心压力的增加,轴心受压构件会由稳定平衡状态逐步过渡到随遇平衡状态,这时如有微小干扰力使基偏离平衡位置,则在干扰力除去后,将停留在新的位置而不能回复到原先的平衡位置。随遇平衡状态也称为临界状态, 这时的轴心压力称为临界压力。当轴心压力超过临界压力后,构件就不能维持平衡而失稳破坏。 轴心受压构件整体失稳的破坏形式与截面形式有密切关系,与构件的长细比也有关系。一般情况下,双轴对称截面如工形截面、H 形截面在失稳时只出现弯曲变形,称为弯曲失稳。 2、基本微分方程 (1)、钢结构压杆一般都是开口薄壁杆件。根据开口薄壁杆件理论,具有初始缺陷的轴心压杆的弹性微分方程为: 由微分方程可以看出构件可能发生弯曲失稳,扭转失稳,或弯扭失稳。对于H 型截面的构件来说由于 所以微分方程的变为: ()()0 200 t IV 0IV =''-''+''+''-''-''--θθθθθθ ω R N r u Ny v Nx GI EI ()0 IV IV =''+''+-θNy u N u u EI y () 0IV 0IV =''-''+-θNx v N v v EI x 000==y x () ()0200 t 0IV ω=''-''+''-''--θθθθθθR N r GI EI IV ()0 IV 0 IV y =''+-u N u u EI () IV 0IV x =''+-v N v v EI

同济大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考试试卷及答案

同济大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考试试卷 一、选择(每小题2分,共24分) 1.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试验标准试件尺寸是()。 A.150×150×150;B.150×150×300; C.200×200×400;D.150×150×400; 2. 复合受力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次序为:() A .Fc1 < Fc2 < Fc3;B. Fc2 < Fc1 < Fc3;C. Fc2 < Fc1 = Fc3;D.Fc1 = Fc2 < Fc3; 3. 仅配筋不同的梁(1、少筋;2、适筋;3、超筋)的相对受压区高度系数ξ() A. ξ3>ξ2>ξ 1 B. ξ3=ξ2>ξ 1 C. ξ2>ξ3>ξ 1 D. ξ3>ξ2=ξ 1 4.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中,通过限制最小截面尺寸的条件是用来防止()。 A.斜压破坏;B.斜拉破坏;C.剪压破坏;D.弯曲破坏; 5. ( )作为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依据。 A.Ⅰa状态;B.Ⅱa状态;C.Ⅲa状态;D.第Ⅱ阶段; 6.下列哪种方法可以减少预应力直线钢筋由于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 A.两次升温法;B.采用超张拉;C.增加台座长度;D.采用两端张拉; 7. 用ηei≥(或<=0.3h0作为大、小偏心受压的判别条件() A 是对称配筋时的初步判别; B 是对称配筋时的准确判别; C 是非对称配筋时的准确判别; D 是非对称配筋时的初步判别; 8. 梁的剪跨比减小时,受剪承载力() A 减小; B 增加; C 无影响; D 不一定; 9.配置箍筋的梁中,b、fc、h三因素哪个对提高抗剪承载力最有效?() A h; B fc; C b; D h、b; 10.矩形截面非对称配筋的小偏拉构件() A 没有受压区,A's不屈服; B 没有受压区,A's受拉屈服; C 有受压区,A's受压屈服; D 有受压区,A's不屈服;

同济大学数值分析工研试卷B卷

同济大学课程考核试卷(B卷)(工科研究生)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命题教师签名:审核教师签名: 课号:2102002课名:数值分析(工科研究生)考试考查:考试此卷选为:期中考试( )、期终考试( )、重考(√)试卷 (注意:本试卷共7大题,3大张,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要求写出解题过程,否则不予计分. 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 一、(15分)设 212 233 618 A - ? ? ? =- ? ? - ?? , 2 5 b -?? ? =- ? ? ?? .将A进行 LU 分解,并由此求解线性方程组 AX b =. 二、(15分)用牛顿法求出方程x2 e2 x +=的二个实根(计算精度为ε=10-3). 三、(10分)

四、(15分) 构造三点积分公式: 1 2 012 1 ()((0) x f x dx f f f ωωω - ≈++ ? 使该积分公式有尽可能高的代数精度.并指出该公式的代数精度.它是Gauss公式吗? 由此公式计算积分1 2 1 x x e dx - ?的近似值,并与积分的精确值比较,从而得到误差值. 五、(15分)写出求解方程组Ax b =的Jacobi迭代格式,初始迭代向量为 x ?? ? = ? ? ?? ,计算迭 代3次的数值结果.其中 210 131 012 A - ?? ? =-- ? ? - ?? , 1 8 5 b ?? ? = ? ? -??

六、(15分) 取步长0.2h =,用欧拉(尤拉)公式计算下列微分方程在节点 0.2n x n =(n=1,2,3,4,5)上的近似值. 并与精确解y =比较各节点上的误差. 2, 01 (0)1dy x y x dx y y ?=-≤≤???=? 以下为Matlab 编程题 七、(15分)用改进的乘幂法计算矩阵 213116282A ?? ? = ? ??? 的主特征值和相应的特征向量(取初 始向量00(1,1,1)T v u ==计算精度为3 10ε-=).

板框过滤实验报告

实 验五过滤实验 1实验目的 1.1了解板框过滤机的构造、流程和操作方法。 1.2测定某一压力下过滤分内工程中的过滤常熟K 、q e 、τe 值,增进对过滤理论的理解。 1.3测定洗涤速率与最终过滤速率间的关系。 2实验原理 2.1过滤是以某种多孔物质为介质,在外力的作用下,使悬浮液中的连续相液体通过介质的孔道,分散相固体颗粒被截留在介质上,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的操作。液体通过过滤介质和滤饼空隙的流动是流体经过固定床流动的一种具体情况,但过滤操作中的床层厚度不断增加,在一定压差下,滤液通过床层的速率随过滤时间的延长而减小,即过滤操作不属于定态过程。 在恒压过滤时,由于滤饼的增厚,过滤速率将随过滤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对滤饼的洗涤过程,由于滤饼厚度不再增加,压差与速率的关系与固定床相同。 恒压过滤方程: 上式两边除以A 2 得 2.2测定K 、q e 、τe : 测与一系列的△τ、△q 值,然后以△τ/△q 为纵坐标,以q 为横坐标作图,即可以得到一条斜率为 K 2,截距为q K 2的直线,则可以算出K 、q e 的值;再以q=0,τ=0代入式子()()e e K q q ττ+=+2,便可以求出τe 。 2.3测定洗涤速率与最终过滤速率 洗涤速率: 最终过滤速率: 3实验流程

沉淀; 4.2按板、框的钮数为1-2-3-2-1-2-3-2-1的顺序排列号板框过滤机。将滤布复在2号板框两侧,使其表面平整,然后用压紧螺杆压紧板和框; 4.3启动空气压缩机,第一次控制压力在0.06MPa; 4.4将计量筒放置在滤液出口出,记录液面的初始读数,准备好秒表; 4.5关闭洗水阀,打开滤液出口阀,开启滤浆进口旋塞,当有滤液连续流出时开始记录时间,计量筒中液面每上升3cm记录一次时间。记录时两人用秒表同时间隔记录; 4.6当流出的滤液呈细线状流出时,则过滤已完毕,停止计时,关闭进口旋塞; 4.7关闭进水阀,滤液出口阀,开洗水进口阀进行洗涤。洗水从滤液出口处流出时开始计时,每上升3cm 记录一次时间,记录两组数据即可。 4.8洗涤完毕后,关闭洗水进口阀等阀门,清洗滤布,重新安装,调节压力在0.16MPa,按上述操作再进行另一次实验。 5数据处理 过滤机类型:板框过滤机 滤框个数:8 滤布种类:帆布 滤框尺寸:170×170mm 过滤总面积S=0.191m2 滤浆名称:碳酸镁悬浮液5.1% 温度:26.2摄氏度 表10.08MPa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优秀混凝土试验报告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实验报告书 学号: 姓名: 任课老师: 实验老师:林峰 实验组别: A6

梁斜拉QC1实验报告 一、试验原始资料的整理 1、试验对象的考察与检查 件尺寸(矩形截面):b×h×l=119×202×1800mm; 构件净跨度:15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C20; 纵向受拉钢筋的种类:HRB335; 箍筋的种类:HPB300; 纵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15mm; 试件表面刷白,绘制50mm*50mm的网格。 2、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数据 试验内容: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 试件编号 试件尺寸 (mm)试件破坏荷载 (kN) 试件承压面积 (mm2) 强度评定 (MPa) 1100×99×100184990018.586 2100×99×100194990019.596 3100×99×100188990018.990 平均19.057试验内容:混凝土棱柱体试块轴心抗压强度 试件编号 试件尺寸 (mm)试件破坏荷载 (kN) 试件承压面积 (mm2) 强度评定 (MPa) 199×100×298124990012.525 299×100×298132990013.333 399×100×313108990010.909 平均12.256 =18.1MPa= 11.6MPa 钢筋拉伸试验数据

钢筋Φ4Φ6Φ8Φ10Φ12Φ14Φ18Φ22 (M Pa)316.94 6 302.2449 222.4077 466.1718 398.4823 422.1161 408.3805 492.927 (M Pa)372.21 2 474.8413 170.7887 677.7483 557.2487 656.7253 614.0465 676.213 3、试验计划与方案及实施过程中的一切变动情况记录 3.1梁受弯性能概述 根据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及破坏形态,可将梁分为适筋梁、超筋梁和少筋梁三种类型。下面以纯弯段内只配置纵向受拉钢筋的截面为例,说明这三种破坏模式[7]。 a)适筋梁的受弯破坏过程 b)超筋梁的受弯破坏过程 c)少筋梁的受弯破坏过程 3.2试验目的和要求 a)参加并完成规定的实验项目内容,理解和掌握钢筋混凝土适筋梁受弯实验的实验方 法和实验结果,通过实践掌握试件的设计、实验结果整理的方法。 b)写出实验报告。在此过程中,加深对混凝土适筋梁受弯性能的理解。 3.3试件设计和制作 (1)试件设计的依据 根据剪跨比 和弯剪区箍筋配筋量的调整,可将试件设计为剪压、斜压和斜拉破坏。 进行试件设计时,应保证梁受弯极限荷载的预估值比剪极限荷载预估值大。 (2)试件的主要参数 件尺寸(矩形截面):b×h×l=120×200×1800mm; 构件净跨度:15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C20; 纵向受拉钢筋的种类:HRB335; 箍筋的种类:HPB300; 纵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15mm; 试件的配筋情况见表3.3.1和图3.3.1; 试件 编号试件特征配筋情况 加载位置 b(mm) 预估受剪 极限荷载 预估受弯 极限荷载

化工原理恒压过滤常数测定实验报告

恒压过滤常数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板框压滤机的构造和操作方法。 2. 通过恒压过滤实验,验证过滤基本理论。 3. 学会测定过滤常数K 、q e 、τe 及压缩性指数s 的方法。 4. 了解过滤压力对过滤速率的影响。 二、基本原理 过滤是以某种多孔物质为介质来处理悬浮液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操作过程,即在外力的作用下,悬浮液中的液体通过固体颗粒层(即滤渣层)及多孔介质的孔道而固体颗粒被截留下来形成滤渣层,从而实现固、液分离。因此,过滤操作本质上是流体通过固体颗粒层的流动,而这个固体颗粒层(滤渣层)的厚度随着过滤的进行而不断增加,故在恒压过滤操作中,过滤速度不断降低。 过滤速度u 定义为单位时间单位过滤面积通过过滤介质的滤液量。影响过滤速度的主要因素除过滤推动力(压强差)△p,滤饼厚度L 外,还有滤饼和悬浮液的性质,悬浮液温度,过滤介质的阻力等。 过滤时滤液流过滤渣和过滤介质的流动过程基本上处在层流流动围,因此,可利用流体通过固定床压降的简化模型,寻求滤液量与时间的关系,可得过滤速度计算式: (1) 式中:u —过滤速度,m/s ; V —通过过滤介质的滤液量,m 3 ; A —过滤面积,m 2 ; τ —过滤时间,s ; q —通过单位面积过滤介质的滤液量,m 3/m 2 ; △p —过滤压力(表压)pa ; s —滤渣压缩性系数; μ—滤液的粘度,Pa.s ; r —滤渣比阻,1/m 2 ; C —单位滤液体积的滤渣体积,m 3 /m 3 ; Ve —过滤介质的当量滤液体积,m 3; r ′ —滤渣比阻,m/kg ;

C —单位滤液体积的滤渣质量,kg/m3。 对于一定的悬浮液,在恒温和恒压下过滤时,μ、r、C和△p都恒定,为此令: (2) 于是式(1)可改写为: (3)式中:K—过滤常数,由物料特性及过滤压差所决定,m2/s 将式(3)分离变量积分,整理得: (4) 即V2+2VV e=KA2τ (5) 和从0到积分,则: 将式(4)的积分极限改为从0到V e V e2=KA2τ (6)将式(5)和式(6)相加,可得: 2(V+V e)dv= KA2(τ+τe) (7) 所需时间,s。 式中:—虚拟过滤时间,相当于滤出滤液量Veτ e 再将式(7)微分,得: 2(V+V e)dv= KA2dτ (8)将式(8)写成差分形式,则 (9)式中:Δq—每次测定的单位过滤面积滤液体积(在实验中一般等量分配),m3/ m2; Δτ—每次测定的滤液体积所对应的时间,s; —相邻二个q值的平均值,m3/ m2。 以Δτ/Δq为纵坐标,为横坐标将式(9)标绘成一直线,可得该直线的斜率和截距, 斜率:S= 截距:I= q e 则,K= ,m2/s

同济大学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计算机通信网络 任课教师: 实验项目名称:跨交换机实现VLAN 实验项目名称:静态路由 实验项目名称: OSPF单区域 姓名: 学号: 姓名: 学号: 姓名: 学号: 实验地点:

实验名称:跨交换机实现VLAN 【实验名称】 跨交换机实现VLAN。 【实验目的】 理解跨交换机之间VLAN的特点。 【背景描述】 假设某企业有两个主要部门:销售部和技术部,其中销售部门的个人计算机系统分散连接,他们之间需要相互进行通信,但为了数据安全起见,销售部和技术部需要进行相互隔离,现要在交换机上做适当配置来实现这一目标。 【技术原理】 Tag Vlan是基于交换机端口的另外一种类型,主要用于实现跨交换机的相同VLAN内主机之间可以直接访问,同时对于不同VLAN的主机进行隔离。Tag Vlan遵循了IEEE802.1q 协议的标准。在利用配置了Tag Vlan的接口进行数据传输时,需要在数据帧内添加4个字节的802.1q标签信息,用于标识该数据帧属于哪个VLAN,以便于对端交换机接收到数据帧后进行准确的过滤。 【实现功能】 使在同一VLAN里的计算机系统能跨交换机进行相互通信,而在不同VLAN里的计算机系统不能进行相互通信。 【实验设备】 S2126G(两台)、主机(3台)、直连线(4条) 【实验拓扑】 【实验步骤】 步骤1:在交换机SwitchA上创建Vlan 10,并将0/5端口划分到Vlan 10中。 SwitchA # 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SwitchA(config)# vlan 10 !创建Vlan 10。 SwitchA(config-vlan)# name sales !将Vlan 10命名为sales。 SwitchA(config-vlan)#exit SwitchA(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5 !进入接口配置模式。 SwitchA(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将0/5端口划分到Vlan 10。 验证测试:验证已创建了Vlan 10,并将0/5端口已划分到Vlan 10中。

实验报告一:恒压过滤参数的测定

恒压过滤参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前言 1.过滤介质 过滤是在推动力的作用下,位于一侧的悬浮液(或含尘气)中的流体通过多孔介质的孔道向另一侧流动。颗粒则被截留,从而实现流体与颗粒的分离操作过程。被过滤的悬浮液又称为滤浆,过滤时截留下的颗粒层称为滤饼,过滤的清液称为滤液。 过滤介质即为使流体通过而颗粒被截留的多孔介质。无论采用何种过滤方式,过滤介质总是必须的,因此过程介质是过滤操作的要素之一。 多ZJ系列真空净油机过滤介质的共性要求是多空、理化性质稳定、耐用和可反复利用等。可用作过滤介质的材料很多,主要可以分为: (1)织物介质 织物是非常常用的过滤介质。工业上称为滤布(网),由天然纤维、玻璃纤维、合成纤维或者金属丝组织而成。可截留的最小颗粒视网孔大小而定,一般在几到几十微米的范围。 (2)多孔材料 制成片、板或管的各种多孔性固体材料,如素瓷、烧结金属和玻璃、多孔性塑料以及过滤和压紧的毡与棉等。此滤油机类介质较厚,孔道细,能截留1~3μm 的微小颗粒。 (3)固体颗粒床层 由沙、木炭之类的固体颗粒堆积而成的床层,称为率床。用做过滤介质使含少量悬浮物的液体澄清。 (4)多孔膜 过滤是使水通过滤料时去除水中悬浮物和微生物等的净水过程。滤池通常设在沉淀池或澄清池之后。目的是使滤后水的浊度达到水质标准的要求。水经过滤后,残留的细菌、病毒失去了悬浮物的保护作用,从而为过滤后消毒创造了条件。所以,在以地面水为水源的饮用水净化中,有时可省去沉淀或澄清,但过滤是不可缺少的。 由特殊工艺合成的聚合物薄膜,最常见的是醋酸纤维膜与聚酰胺膜。膜过滤属精密过滤(ultrafiltration),可分离5nm的微粒。 2.滤饼过滤与深层过滤 根据过滤过程的机理有滤饼过滤和深层过滤之分。滤饼过滤又称为表面过滤。使用织物、多孔材料或膜等作为过滤介质。过滤介质的孔径不一定要小于最小颗粒的粒径。过滤开始时,部分小颗粒可以进入甚至穿过介质的小孔。但很快由颗粒的架桥作用使介质的孔径缩小形成有效的阻挡。被截留在介质表面的颗粒形成称为滤饼的滤渣层,透过滤饼层的则是被净化了的滤液。随着滤饼的形成真正起过滤介质作用的是滤饼本身,因此称为滤饼过滤。滤饼过滤主要适用于含固量较大(>过滤纸;1%)的场合。 深层过滤一般应用介质层较厚的滤床类(如沙层、硅藻土等)作为过滤介质。颗粒小于介质空隙进入到介质内部,而长而曲折的孔道中被截留并附着于介质之上。深层过滤无滤饼形成,主要用于净化含固量很少(<0.1%)的流体,如水的

同济大学铺面工程实验报告

《铺面工程课程设计》 试验报告 学号:165xxxx 姓名:xxx

2019.12 目录 实验一贝克曼梁测定路基路面回弹弯沉试验 (3) 实验二落锤式弯沉仪测定路面弯沉试验 (4) 实验三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试验 (4) 实验四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 (4) 实验五沥青混合料弯曲蠕变试验 (5) 实验六沥青混合料四点弯曲疲劳寿命试验 (5) 实验七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间接抗压强度试验 (5) 实验八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无测限抗拉强度试验(劈裂试验) (7) 实验九水泥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8) 实验十3m直尺测定平整度试验 (8) 实验十一挖坑灌砂法测定压实度试验 (8) 实验十二摆式仪测定路面摩擦系数试验 (9) 实验十三手工铺砂法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 (9)

实验十四沥青路面渗水系数测定试验 (10) 实验一贝克曼梁测定路基路面回弹弯沉试验一.试验感想 通过本试验我了解到了测定路基路面回弹弯沉,用以评定其整体承载能力的方法。 用杠杆原理来将较小的数值放大以方便测量实为巧妙,试验中需要注意,当采用长度为 3.6m 的弯沉仪进行弯沉测定时,有可能引起弯沉仪支座处变形,因此测定时应检验支点有无变形,。如果有变形,此时应用另一台检验用的弯沉仪安装在测定用弯沉仪的后方,其测点架于测定用弯沉仪的支点旁,同时测定以修正;此外结果要进行温度修正。

实验二落锤式弯沉仪测定路面弯沉试验 一.试验感想 通过本试验我了解了用落锤式弯沉仪(FWD)测定动态弯沉和弯沉盆的方法。并可由此反算路基路面各层材料的动态弹性模量,作为设计参数使用。所测结果经转换至回弹弯沉值后可用于评定道路承载能力,也可用于调查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的传力效果,探查路面板下的空洞等。试验前要调整整重锤的质量及落高,检查FWD的车况及使用性能;若要进行落锤式弯沉仪与贝克曼梁弯沉仪对比试验,要注意路段的选择,要选择结构类型完全相同的路段,针对不同地区选择某种路面结构的代表性路段,进行两种测定方法的对比试验,选择的对比路段长度300~500m,弯沉值应有一定的变化幅度。 实验三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试验 一.试验感想 本试验适用于测定沥青混合料在规定温度和加载速率时劈裂破坏或处于弹性阶段时的力学性质,亦可供沥青路面结构设计选择沥青混合料力学设计参数及评价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时使用。 要注意试验温度和加载速率可由当地气候条件根据试验目的或有关规定选用,但试验温度不得高于30℃。 实验四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 一.试验感想 本试验是测定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试验中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该试验与实际的路面情况有何不同? 一是试验中荷载是在试件上两个相反方向来回作用,而实际中通常是只有一个方向的荷载;二是试验中试件是放在试模(钢板制成)中的,四周会受到约束,

同济大学混凝土试验大偏心受压柱试验报告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试验课程作业 L ENGINEERING 试验报告 试验课教师林峰 姓名 学号 手机号 任课教师顾祥林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试验课程作业 L ENGINEERING 大偏心受压柱试验报告 试验名称大偏心受压柱试验 试验课教师林峰 姓名 学号 手机号 任课教师

日期2014年11月18日

1. 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了解大偏心受压柱破坏的全过程,掌握测试混凝土受压构件基本性能的试验方法。同时巩固大偏心受压柱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对理论值和试验值的比较加深对混凝土基本原理的理解。 2. 试件设计 2.1 材料和试件尺寸 混凝土:C20 钢筋:使用I级钢筋作为箍筋,II级钢筋作为纵筋 试件尺寸(矩形截面):b×h×l=120×120×870mm 详细尺寸见图1大偏心受压柱配筋图 2.2 试件设计 (1)试件设计的依据 为减少“二阶效应”的影响,将试件设计为短柱,即控制l0/h≤5。通过调整轴向力的作用位置,即偏心距e0,使试件的破坏状态为大偏心受压破坏。 (2)试件参数如表1 表1 试件参数表 试件尺寸(矩形截面)b×h×l=120×120×870mm 纵向钢筋(对称配筋)4 12 箍筋Φ6@100(2) 纵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15mm 配筋图图1 偏心距e0100mm

120200 80135135 5050 500 870 200 200 22 1 1 3 8@50 4 6@100 150200 50 120 6φ124φ12 3 8@50 4φ12 120 120 1-12-2 柱试件立面图3 8@50 3 8@50 4双向钢丝网2片 尺寸170x90 4双向钢丝网2片 尺寸170x90 8@50 8@50 6@100 图1 大偏心受压柱配筋图 (3)试件承载力估算 N c =α1f c bh 0ζ N c e=α1f c bh 02 ζ(1-0.5ζ) + f y ’ A s ’(h 0-a s ’) e=e 0+0.5h-a s 不妨令:A= 2 f 2 0c 1bh α, B=) (00c 1-e f h bh α, C=)(f -0y ' -''s s h A α 从而有:A AC 24B B -2-+=ξ 得出本次试验试件的极限承载力的预估值为:Ncu=87.71kN 详细计算过程见附录1 2.3 试件的制作 根据《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02规定, 成型前,试模内表面应涂一薄层矿物油或其他不与混凝土发生反应的脱模剂。 取样或拌制好的混凝土拌合物,至少用铁锨再来回拌合三次。 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入试模,装料时应用抹刀沿各试模壁插捣,并使混凝土拌合物高出试模口。 采用标准养护的试件,应在温度为20±5℃的环境中静置一昼夜至二昼夜,然后编号、拆模。拆模后应立即放入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或在温度为20±2℃的不流动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养护。标准养护龄期为28d (从搅拌加水开始计时)。 3.材性试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