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坏疽截肢患者围手术期
- 格式:pptx
- 大小:138.71 KB
- 文档页数:15
糖尿病病足糖尿病病足是指由于长期患有糖尿病而引发的并发症之一,它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脚部感染、坏疽和最终的截肢。
对于许多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尿病病足是一个常见但又危险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糖尿病病足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
糖尿病病足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长期高血糖水平引起的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
高血糖会损害神经系统,导致感觉神经的受损,从而使糖尿病患者对于脚部伤害的感觉减弱或丧失。
此外,高血糖还会损害血管,降低血液循环和供氧能力,进一步加重脚部病变的风险。
糖尿病病足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控制血糖水平对于预防糖尿病病足至关重要。
糖尿病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控制饮食,定期测量血糖水平,并按时服用药物。
其次,保持脚部的清洁和干燥也是预防糖尿病病足的重要措施。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脚部,保持脚部清洁,并使用合适的袜子和鞋子来保护脚部免受摩擦和损伤。
此外,定期锻炼和控制体重也对于预防糖尿病病足至关重要。
对于已经发展为糖尿病病足的患者,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治疗糖尿病病足的首要目标是控制感染,包括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及时清创和排除坏死组织。
其次,为了加强血液供应和减少组织缺氧,可能需要进行血管重建手术。
此外,定期伤口换药、保持伤口清洁、休息和提高营养摄入也是治疗糖尿病病足的重要措施。
在一些严重的病例中,可能需要进行截肢手术来拯救患者的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
除了治疗,糖尿病患者还需要进行持续的监测和管理。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血糖水平、血压和血脂水平,并接受足部检查。
同时,他们还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药物,控制饮食,定期锻炼,并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
总之,糖尿病病足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个严重而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通过合理控制血糖水平、保持脚部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检查和治疗,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地预防糖尿病病足的发生。
对于已经发展为糖尿病病足的患者,及时治疗、定期监测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糖尿病患者应该始终遵循医生的建议,积极采取措施来保护和维护自己的脚部健康。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作者:王戈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6年第01期【关键词】糖尿病足;预防;护理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慢性致残性并发症,其基本发病因素是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感染,临床表现为足部溃疡、感染、坏疽、肢端坏死,深层组织破坏经久不愈,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患者截肢,或因严重感染引发脓毒血症死亡[1]。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正呈逐年增加趋势,约2%~25%糖尿病患者在病程进展中可并发足部溃疡[2],因此通过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护理,可促使患足愈合,减少截肢,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1概述1.1糖尿病足的病因糖尿病足部损害通常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所致,足部病变可导致足部肌群无力、麻痹和萎缩,痛觉、压力和温度感觉丧失,同时由于糖脂代谢紊乱、血液粘稠高凝等多种因素,使下肢动脉容易发生血管病变、组织器官缺血缺氧而造成溃疡或坏疽。
1.2糖尿病足的分级常用的糖尿病足临床分级为经典Wagner分级方法[3],根据剖面的深度和坏疽的范围把糖尿病足分为0~5级。
0级:足部皮肤没有开放性病灶,主要表现为颜色紫褐,皮肤发凉,刺痛、麻木、感觉迟钝或消失。
1级:足部有开放性病灶,但未累及深层组织,有水疱血疱,有冻伤烫伤或其他皮肤浅表组织损伤形成的溃疡。
2级:感染的病灶累及深层肌肉组织,但韧带肌腱未受损伤,有多发性的脓灶、窦道,脓性分泌物较多。
3级:韧带、肌腱被破坏,但骨质破坏不明显,脓性分泌物多,坏死组织多。
4级:骨质有缺损,部分趾、足形成坏疽。
5级:大部分或全部足部形成坏疽,甚至累及踝关节和小腿。
1.3糖尿病足的诱因多因外伤或护理不当引起,如足部皮肤瘙痒而搔抓溃破、水泡破裂、烫伤、碰撞伤、修脚损伤、新鞋磨破伤等。
1.4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既往有足部溃疡或截肢史;吸烟;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血糖控制不良;鞋袜不合适等。
1.5糖尿病足的治疗①基础治疗:通过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利用敏感抗生素控制足部感染;②扩张血管及抗凝治疗③中医中药治疗④营养神经⑤溃疡面治疗等。
糖尿病脚趾溃烂怎么治疗糖尿病脚趾溃烂怎么治疗脚趾溃烂是糖尿病引起的吗?我们知道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的症状经常表现为水肿、发黑、腐烂等,脚趾溃烂应当是属于糖尿病足的一种症状表现。
但是由于人们对于医学知识的缺乏,对于很多症状表现感到不解。
那么针对糖尿病足的症状表现,济南糖尿病医院专家为您详细讲解到: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硬化、斑块已形成,支端神经损伤,血管容易闭塞,而“足”离心脏最远,闭塞现象最严重,从而引发水肿、发黑、腐烂、坏死,形成坏疽。
目前,各大医院对糖尿病足患者一般采取截肢、搭桥或干细胞移植手术,由于“糖尿病足”患者大多数年岁已高,术手创伤面大,伤口很难愈合,很容易感染和复发,而且患者截肢后,两年内死亡率为51%,内对侧肢体截肢率大于50%,因此,“糖足”病的传统治疗风险非常高,许多患者得了此病后,很容易丧失生活的信心。
目前,我国糖尿病足的发病已出现“中青年化”。
临床显示,发生糖尿病七年以后,就会发生“糖尿病足”的危险。
通过以上内容相信您对脚趾溃烂是糖尿病引发的吗的问题已经有了答案。
在日常生活中,糖友们,除了平时注意血糖的变化之外,还要留意身体的其它变化,如:体温、皮肤脱皮、挠痒、伤口不能愈合等现象。
临床中,一部分是来看皮肤溃疡时被诊断出是并发症的开始。
糖尿病友们平时对坏疽现象不太熟悉,坏疽现在往往发生在足部、小腿,开始会出现皮肤冰凉,脱皮,然后逐渐开始起水泡,当水泡破裂后,伤口久久不能愈合。
一但出现上述情况,应在第一时间去医院检查,做好创伤处理。
另外,糖友们若不小心受伤,也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创伤处理,时时留意伤口的感染和愈合程度。
注意事项:糖尿病足的治疗需要患者自己注意,因为医生的治疗时间毕竟是很短,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在护理自己的双脚,那么糖尿病足怎么治疗相信您也已经知道了,只要您自己给双脚做好治疗,病情是完全有可能控制住的。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Clinical Nursing Science2019年第4卷第49期V ol.4, No.49, 2019571例糖尿病足截肢术后的护理体会李小红(南通市和美家妇产科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0)【关键词】糖尿病;截肢术后;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9.49.57.01糖尿病属于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由于糖尿病基本无法治愈,导致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均受到较大影响.糖尿病发病后较易发生并发症,比较常见的后期血管并发症即为糖尿病足部坏疽,它增加了患者残疾死亡风险,所以需及时给予患者有效治疗。
截肢术为治疗糖尿病足部坏疽的方法之一,因手术对患者形象影响较大,容易导致患者产生不良心理,增加了手术的风险性[1]。
为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我们在术后的护理上给予了干预。
现将一例糖尿病截肢的病例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病例介绍患者,王某,男,64岁,住院号:20189374,因“左足根部感染坏死20天”,于2018年07月11日,10:10扶入病房。
该患者二十天前左足跟部不慎被硬物碰伤。
自觉左足跟外侧部疼痛伴活动受限,未进行治疗,伤口逐渐扩大流脓伴腥臭味儿。
入院查体:T36.5。
C ,P80次/分,R22次/分,BP116/68 mmHg 。
左足跟外侧见一8*6*4厘米创面75%黄色创面,创面深达骨面。
有脓性分泌物渗出,伴恶臭,上方皮肤红肿,见一8*2*1黑色伤口为75%,皮下向四周潜行4厘米,内踝区见一7*2*1皮肤坏死,左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右下肢均正常,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
十天前在如东县人民医院就诊,予以控制血糖、清创、VSD 负压吸引、抗感染,活血等治疗,伤口未见好转。
渗出仍较多,现来本院就诊。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4.6*109/L ,中性细胞计数12.83*109/L ,糖化血红蛋白10.5%,葡萄糖测定15.8mmol/L ,血清白蛋白29 g/L,C 反应蛋白测定CRP25.8 mg/L 。
糖尿病脚烂怎么办糖尿病脚烂怎么办得了糖尿病最担心发生的就是并发症,糖尿病足是发病率很高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有很多表现症状,脚凉、脚麻、脚痛、脚烂等症状都是糖尿病足的表现,那么糖尿病人为什么会脚烂,脚烂了该怎么治疗呢?济南糖尿病医院专家表示糖尿病患者烂脚和很多因素有关具体如下。
如果糖尿病患者变引起供血不足,感染等,都可引起严重的损伤、溃疡、坏疽,给身体带来很大的损伤。
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和糖尿病神经病变引起的糖尿病足坏疽,如果不及时治疗,甚至会截肢危及生命,建议及时检查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等糖尿病足的综合检查。
提到糖尿病足好多患者通常感到恐惧,它是一种顽固的周围血管病变,治疗时间比较长,不好治愈,是一种致残致死率极高的,因此有些患者认为他是不治之症,最终都得截肢,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糖尿病足患者要正确认识糖尿病足,事实上,它是一种疑难杂症,及时发现早期症状,选对专科及早规范系统治疗是很有希望治愈的。
怎么预防糖尿病烂脚呢?糖尿病足的护理1、积极控制糖尿病。
饮食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的基本措施。
根据患者体重、年龄及活动量算每日饮食量,以达到热量摄入能量消耗间的平衡,定时定量有规律的进食,根据患者饮食习惯,使食谱多样化。
监测血糖,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的剂量,将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疾病好转有利于足部病变的恢复。
糖尿病足的护理2、观察皮肤表现,每日检查足部。
注意足部皮肤是否有水泡、擦伤、裂口、局部皮肤是否有红肿,皮肤色泽及温度,足背动脉的搏动和弹性。
如皮肤温度降低肢端变凉,皮肤逐渐变白或由暗红色转为暗紫色,甚至紫黑色,足背动脉搏动逐渐减弱或消矢,提示局部缺血缺氧严重,容易出现溃疡并形成坏疽。
糖尿病足的护理3、局部皮肤护理。
由于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改变,皮肤微循环障碍使皮肤屏障防御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
因此做好糖尿病患者皮肤护理至关重要。
保持足部干净干燥。
每天用软皂、温水39---40℃泡脚20分钟洗后用柔软毛巾轻轻擦干足部皮肤,不要用力揉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