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十大典型案例
- 格式:pdf
- 大小:4.71 MB
- 文档页数:40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十大典型案例Introduction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为了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赔偿制度被引入,并通过一系列的案例得以落实。
本文将介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十大典型案例,旨在深入探讨这一主题。
二级标题:案例一三级标题:案件背景•列举案例一的相关背景信息三级标题:赔偿标准与方式•描述案例一中的赔偿标准和具体赔偿方式三级标题:赔偿效果•分析案例一的赔偿效果及对环境修复的影响二级标题:案例二三级标题:案件背景•列举案例二的相关背景信息三级标题:赔偿标准与方式•描述案例二中的赔偿标准和具体赔偿方式三级标题:赔偿效果•分析案例二的赔偿效果及对环境修复的影响二级标题:案例三三级标题:案件背景•列举案例三的相关背景信息三级标题:赔偿标准与方式•描述案例三中的赔偿标准和具体赔偿方式三级标题:赔偿效果•分析案例三的赔偿效果及对环境修复的影响…二级标题:案例十三级标题:案件背景•列举案例十的相关背景信息三级标题:赔偿标准与方式•描述案例十中的赔偿标准和具体赔偿方式三级标题:赔偿效果•分析案例十的赔偿效果及对环境修复的影响结论通过对这十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
合理的赔偿标准和有效的赔偿方式能够推动环境修复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然而,还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以提高对损害环境行为的打击力度,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列举相关参考文献的信息附录•如有需要,添加附录内容,如数据表格、图表等。
全国环境公益诉讼十大典型案例全国环境公益诉讼十大典型案例:1. 污染物排放案:某化工厂违反环保法律法规,大量排放有害废气和废水,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环保组织提起诉讼,要求停产整改,并赔偿环境损失。
2. 水资源保护案:某矿山长期非法取水,导致附近水源枯竭,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用水。
居民团体提起诉讼,要求停止取水,恢复水源,并赔偿受害者。
3. 野生动物保护案:某商家非法捕捉和贩卖珍稀野生动物,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提起诉讼,要求查封违法商家,并救助并放归被捕动物。
4. 森林破坏案:某开发商非法砍伐森林,建设违法项目,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环保志愿者提起诉讼,要求停工整改,恢复森林植被,并追究相关人员刑事责任。
5. 城市垃圾处理案:某城市垃圾处理公司违法倾倒垃圾,污染地下水和土壤。
居民联合起诉,要求关闭违法垃圾处理场,修复环境,并赔偿受害者经济损失。
6. 大气污染案:某煤矿企业未安装污染治理设施,大量排放有害气体,引发周边地区严重大气污染。
环保组织提起诉讼,要求关闭违法企业,清理污染,修复生态环境。
7. 河流污染案:某化工厂非法排放废水,导致附近河流水质严重恶化,影响渔业和居民生活。
当地居民团体提起诉讼,要求停产整改,恢复河流水质,并赔偿受害者。
8. 自然保护区侵占案:某企业非法侵占自然保护区土地,进行开发建设,破坏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栖息地。
自然保护组织提起诉讼,要求停工整改,恢复保护区生态,并追究相关人员刑事责任。
9. 土壤污染案:某工业园区企业长期违法排放有毒废物,导致周边土壤严重污染,威胁附近农田和居民健康。
农民团体提起诉讼,要求关闭违法企业,清理污染,修复土壤。
10. 生态破坏案:某旅游开发商在保护区内进行非法建设,破坏珍稀植物和动物栖息地,影响生态平衡。
环保组织提起诉讼,要求停工整改,恢复生态平衡,并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
这些典型案例展示了全国范围内环境公益诉讼的多个方面,涉及大气、水、土壤等环境问题,涉及野生动物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以及开发建设对环境的破坏等。
最高人民法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近年来审理了众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例,其中包括:
1. 河南省林州市“十·二”污水处理厂污染事件案:该事件导
致周边农田、水源等受到污染,直接损失超过300万元。
最高法判决污水处理厂应赔偿受损农民经济损失及精神抚慰金共计100余万元。
2.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污染事件案:该事件导致当地水源、饮用
水等遭受污染,最高法判决污染企业应赔偿受损民众经济损失及精神抚慰金共计200余万元。
3. 广东省深圳市华强北商业区噪音污染案:该案涉及商业区内
多家店铺产生的噪音污染,导致周边居民生活受到干扰。
最高法判决商业区内店铺应赔偿受损居民经济损失及精神抚慰金共计50余万元。
最高人民法院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例,充分体现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的决心和力度,同时也向污染企业发出了警示,强化了环保法律的执行力度。
- 1 -。
国外湿地损害赔偿案例1. 案例一: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湿地损害赔偿在加利福尼亚州,一个湿地保护区域遭到了一家化工公司非法排放废水的损害。
该湿地是当地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
当地政府对化工公司提起诉讼,并最终获得了一笔巨额赔偿,用于修复和保护湿地的生态系统。
2. 案例二: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湿地环境污染赔偿昆士兰州的一个湿地区域受到了一家矿业公司的污染。
这家公司违反了当地环境法规,导致湿地水质恶化,影响了当地生物多样性。
当地政府对该公司提起诉讼,并最终获得了一笔赔偿金,用于修复湿地环境和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 案例三: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湿地生态修复赔偿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一个湿地区域遭到了一座工厂非法排放有毒废物的损害。
这种污染对当地湿地的植物和动物造成了严重影响。
当地政府采取了法律行动,并最终获得了一笔赔偿金,用于湿地生态修复和保护。
4. 案例四:荷兰阿姆斯特丹湿地修复赔偿在阿姆斯特丹,一个湿地区域遭到了一家建筑公司非法填埋的损害。
这种填埋导致湿地的水文系统遭到破坏,影响了当地的水质和生态系统。
政府对该公司提起诉讼,并最终获得了一笔赔偿金,用于湿地的修复和恢复。
5. 案例五:英国诺福克湿地生物破坏赔偿英国诺福克一个湿地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遭到了一家农业公司的破坏。
该公司过度使用农药,导致湿地内的植物和动物种群减少。
当地政府对该公司提起诉讼,并最终获得了一笔赔偿金,用于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6. 案例六:新西兰南岛湿地土地利用赔偿新西兰南岛的一个湿地区域受到了一家农场的过度放牧和土地利用的损害。
这种过度利用导致湿地土壤侵蚀和植被破坏。
当地政府对该农场提起诉讼,并最终获得了一笔赔偿金,用于修复湿地土壤和恢复受损的植被。
7. 案例七:巴西亚马逊湿地非法砍伐赔偿巴西亚马逊湿地的一个保护区域遭到了非法砍伐行为的损害。
这种砍伐导致湿地的植被减少,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政府对砍伐者提起诉讼,并最终获得了一笔赔偿金,用于恢复湿地植被和保护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损坏赔偿案例
1. 原油泄漏案,2010年,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油井泄漏事故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环境灾难之一。
BP公司因此次事故被判处数十亿美元的罚款和赔偿费用,用于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和补偿受影响的社区。
2. 森林砍伐案,在一些国家,非法砍伐森林导致生态系统受损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破坏。
相关的赔偿案件通常涉及对砍伐者的处罚和赔偿,以及恢复受损森林的费用。
3. 水污染案,一些工业企业和化工厂排放有毒废水,导致附近水域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在这种情况下,受影响的居民和环保组织可能会提起诉讼,要求污染者承担清理费用和赔偿受影响方的损失。
4. 土地开发案,大规模的土地开发项目可能导致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丧失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在一些案例中,开发商被要求进行生态补偿,例如在其他地区进行保护性植树造林或者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这些案例表明,对生态环境损坏的赔偿问题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关注焦点。
通过法律手段追究责任和要求赔偿,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自然环境。
同时,这也提醒企业和个人要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生态环境保护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19.03.02•【分类】新闻发布会正文生态环境保护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王旭光(2019年3月2日)各位专家、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下面,由我来介绍今天发布的人民法院生态环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近年来,各级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通过依法审理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各类案件,落实最严格的源头保护、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为保护生态环境、助力绿色发展与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这次发布的十个典型案例侧重于生态环境保护,涉及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加强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重点区域的生态环境治理,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建设美丽乡村,推动企业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实现保障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相协调,加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力度,维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积极履行国际公约义务等领域,涵盖大气、水、土壤、矿产、林业、渔业、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等环境要素和自然资源,类型包括私益诉讼、公益诉讼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涉及刑事、民事、行政三种责任形式,对于统一环境资源案件裁判标准,完善审理规则,发挥司法的评价指引和政策形成功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中,被告人董传桥等19人污染环境案,充分体现了对于屡禁不止的非法处置危险废物犯罪严惩重罚的司法导向。
危险废物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感染性等危害特性,收集、贮存或处置不当,不仅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安全,更可能直接危及人体健康甚至生命。
该案不同的被告人分别违法排放的废酸与废碱产生化学反应,致人死亡,后果特别严重。
审理法院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刑事审判的惩治和教育功能,结合各被告人犯罪事实、情节和社会危害性,依法认定提供、运输、排放、倾倒、处置等环节各被告人的刑事责任,从重判处刑罚。
重庆法院2021年度环境资源十大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2.06.05•【分类】其他正文重庆法院2021年度环境资源十大典型案例01陈某江等污染环境、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基本案情2020年11月23日,被告人刘某找到某甲公司后勤主管陈某廷商谈该公司废油处置业务,陈某廷提出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处置某甲公司含油废水,并约定事成后刘某给付一定好处费给陈某廷。
刘某在明知陈某江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提出将含油废水交由陈某江处置,陈某江表示同意。
2020年11月26日上午,陈某江邀约邹某兵、陈某、张某分别驾驶自己的货车(共4辆)前往某甲公司,陈某廷将含油废水交由陈某江等人装车运走。
当日陈某江等人共转运某甲公司含油废水52.54吨,并将上述含油废水转运至重庆市九龙坡区某乙公司职工宿舍附近,随后陈某江提出将装载的含油废水予以倾倒。
倾倒的13吨含油废水经雨水管网流入长江。
2019年1月至7月期间,陈某廷利用自己管理某甲公司污水处理站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计人民币75200元。
裁判结果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陈某江、邹某兵、陈某、张某违反国家规定,非法转运危险废物52.54吨,其中非法倾倒约13吨,未倾倒约39吨,严重污染环境,其行为已构成污染环境罪。
被告人刘某、陈某廷将危险废物交由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的陈某江处置,造成污染环境的严重后果,依法应以污染环境罪共同犯罪论处。
被告人陈某廷作为公司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遂以陈某江犯污染环境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以陈某廷犯污染环境罪、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以刘某犯污染环境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其余三名被告人以污染环境罪判处拘役五个月至四个月不等。
四川法院2022年度环境资源审判十大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3.06.05•【分类】新闻发布会正文四川法院2022年度环境资源审判十大典型案例本次四川高院发布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中,人民法院在跨省地下饮用水水源环境污染、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自然保护地保护等案件中维护环境资源安全;在噪声污染排除妨害、汽油泄漏污染环境民事赔偿案件中,明确损害环境的治理需各方主体共承担;人民法院也依法支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履职来督促生产企业履行环境保护责任,履行推进双碳目标实现;还在申请强制执行违法占用耕地行政处罚决定案中有力支持了行政主管部门落实耕地保护监管责任。
一、被告盐津荃稚竹纤维有限公司、王某楷等跨省污染地下饮用水水源案——川滇司法协作,共护筠州“母亲河”基本案情2017年8月1日起,盐津荃稚竹纤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荃稚公司)将位于云南省盐津县底坪工业园区的竹纤维生产线一条租赁给刘某勤使用,并委派法定代表人王某楷监督其生产经营,刘某勤亦聘请王某楷全权负责环保。
2017年9月前后,刘某勤聘请黄某华担任厂长,负责日常生产。
生产过程中,王某楷默许、纵容刘某勤、黄某华等人实施扩大生产线、改变造纸工艺等行为,导致大量生产污水不能有效处理及回用而外排流入附近溶洞。
2017年10月左右,四川省筠连县“玉壶井”水质受污染,水体中氨氮、硫化物及化学需氧量等指标严重超标,色度浑浊、伴有异味。
经溯源,确定“玉壶井”水体污染是荃稚公司排放的污水经地下暗河流入所致。
筠连县相关部门为寻找污染源、防止污染扩大、消除污染,支出费用超过100万元。
裁判结果四川省筠连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单位荃稚公司及被告人王某楷、刘某勤、黄某华违反国家规定,其行为均已构成污染环境罪,判处被告单位罚金五十万元;被告人王某楷有期徒刑三年四个月,刘某勤、黄某华有期徒刑三年二个月,均并处罚金。
国外湿地损害赔偿案例湿地是地球上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地球的重要自然资源。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许多国外湿地面临着严重的损害和破坏。
下面列举了十个国外湿地损害赔偿案例,以展示对湿地的损害行为所引发的法律纠纷和赔偿责任:1. 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件(2010年):英国石油公司BP在墨西哥湾的石油泄漏事件中,导致了湾区广大湿地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BP被判赔偿数十亿美元给受影响的湿地保护组织和居民。
2. 印度尼西亚棕榈油种植业对湿地的破坏:大规模的棕榈油种植业在印度尼西亚湿地地区进行,导致湿地的破坏和生态系统的崩溃。
当地政府曾向相关公司提出赔偿要求,以修复受损的湿地。
3.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油砂开采对湿地的影响:阿尔伯塔省的油砂开采活动对当地湿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相关公司被迫支付巨额赔偿金,以修复因开采活动而受损的湿地。
4. 美国佛罗里达州湿地填海造地:为了开发房地产和旅游业,佛罗里达州湿地面积大量被填海造地。
当地政府曾因此与开发商发生法律纠纷,要求其赔偿损失的湿地面积。
5.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大堡礁旅游开发:大规模的旅游开发活动对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湿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相关公司被迫进行赔偿,以修复受损的湿地生态系统。
6. 荷兰湿地水资源过度开采:由于过度的水资源开采,荷兰的湿地遭受了严重的干旱和水位下降,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政府对相关公司提出了赔偿要求,以修复湿地的生态系统。
7. 巴西亚马逊雨林非法砍伐:非法的木材砍伐活动对巴西亚马逊湿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崩溃。
相关公司被迫支付巨额赔偿金,以修复受损的湿地。
8. 新西兰湿地水污染:工业和农业废水的排放导致新西兰湿地水体污染严重,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
相关公司被迫支付赔偿金,以修复受损的湿地。
9. 法国塞纳河湿地堤坝建设:为了防洪和农业灌溉的需要,法国塞纳河湿地上修建了大量的堤坝。
这些工程导致湿地的水位下降和生态系统的破坏,相关政府部门被迫赔偿受损的湿地。
环境污染纠纷20个经典案例---1. 爱荷华州河水污染事件在上世纪60年代,爱荷华州的河流受到工业废物和农业化肥的污染,导致水质下降,鱼类生态系统崩溃,居民无法使用污染的水源。
居民针对工厂和农场提起诉讼,最终赢得了赔偿,并推动了环境保护法的制定。
2. 日本水俣病事件20世纪50年代,日本九州岛的水俣湾受到久光公司的污水排放的严重污染。
污染物中含有有机汞和有机汞化合物,导致鱼类中毒、牲畜死亡和居民健康受损。
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促使日本政府采取行动,加强环境法规。
3. 美国洛杉矶空气污染事件上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洛杉矶地区的汽车排放和工业废气导致了严重的空气污染。
污染物在大气中产生化学反应,形成了臭氧层。
这导致了气喘和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增加。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4. 中国雾霾污染事件中国在近年来经历了严重的雾霾污染,尤其是北方地区。
工业排放、车辆尾气和燃煤等因素导致的大气污染,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限制燃煤、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和制定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
5. 印度尼西亚森林火灾事件印度尼西亚森林火灾导致了大面积的森林破坏和空气污染。
过度的森林砍伐、农民的伐木活动和天然枯萎的植物引起的火灾,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损失。
政府实施了更严格的法规,以防止和应对未来的火灾事件。
6. 巴西石油泄漏事件在2019年,巴西发生了一起规模庞大的石油泄漏事件,导致沿海地区的海洋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破坏。
这场泄漏使得数百种海洋生物受到威胁,影响了渔业和旅游业。
政府启动了清理和恢复工作,并采取了措施加强石油勘探和生态保护工作。
7. 阿根廷航空温室气体排放事件阿根廷的航空业被指责为温室气体排放的罪魁祸首之一。
航空公司的机组人员、乘客和货物运输导致大量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对全球变暖做出了贡献。
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推动航空业采取减排措施。
8. 澳大利亚大堡礁珊瑚白化事件全球变暖导致澳大利亚大堡礁海水温度升高,使珊瑚白化现象加剧。
十大环境司法案例一、“小鱼胜诉大坝”案。
您能想象小鱼还能打官司吗?有这么个地方建了个大坝,结果把小鱼们回家产卵的路给堵了。
那些小鱼要是会说话,估计得天天喊“还我路来”。
然后环保组织就代表小鱼们起诉了。
法院呢,最后判决大坝那边得给小鱼们留出通道,让它们能正常繁衍后代。
这就告诉那些搞大工程的,可不能光想着自己方便,还得照顾照顾水里这些小居民的权益。
二、“森林保卫战之乱砍滥伐”案。
有一片好好的森林,就像大自然的绿色头发,可有些人啊,就像没眼力见儿的理发师,拿着斧头就去乱砍。
当地的村民们可急眼了,这森林没了,以后空气也不好了,小动物也没家了。
于是村民们联合起来起诉那些乱砍树的家伙。
法院那可是一点儿没含糊,重重地罚了那些乱砍滥伐的人,还要求他们得把砍坏的地方重新种上树。
这就好比你把别人头发剪坏了,不仅得道歉,还得负责让头发再长出来呢。
三、“污染河流的黑工厂”案。
有个黑工厂,偷偷摸摸地往河里排污水,那河水本来清澈得像镜子似的,被它这么一搞,变得黑乎乎、臭烘烘的,就像一个漂亮姑娘突然被人泼了一身脏水。
周围的居民都受不了了,捂着鼻子去找法院说理。
法院一查,证据确凿,立马让这个黑工厂关停整改,还得赔偿河流治理的费用。
这就告诉那些不良企业,别想在环境问题上搞小动作,不然就得付出大代价。
四、“候鸟栖息地保卫战”案。
候鸟们每年都像游客一样,长途跋涉到一个特定的栖息地休息、吃饭。
可是呢,有一些贪心的开发商,看上了这块地方,想在这儿盖房子赚钱。
这可不行啊,那些候鸟要是没地方歇脚了,就像游客到了目的地发现酒店被拆了一样。
环保人士赶紧起诉,法院就判决保护这个栖息地,不许开发。
这就像给候鸟们留了一个专属的“候鸟酒店”,让它们能安心地每年来度假。
五、“矿山复绿之约”案。
有个矿山,以前被开采得乱七八糟的,就像一张漂亮的脸蛋被挖得坑坑洼洼的。
开采完了呢,那些人拍拍屁股就想走。
当地政府可不答应,这矿山要是一直这么破破烂烂的,不仅难看,还容易有地质灾害呢。
苏州检察发布十大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公布日期】2022.06.02•【分类】其他正文苏州检察发布十大典型案例苏州常熟市某不锈钢有限公司含重金属废水排放河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一、基本案情2021年4月28日,常熟生态环境局夜查发现,常熟某不锈钢有限公司通过雨水管道外排含重金属废水,经监测,排放废水中总铬浓度超标三倍以上、总镍浓度超标十倍以上,污染了周边河道,涉嫌环境污染犯罪。
常熟市检察院以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立案审查。
经第三方机构鉴定评估,本次事件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数额为18.16万元。
二、办理结果2021年6月21日,在常熟生态环境局以及常熟市检察院见证下,属地政府与常熟某不锈钢有限公司开展诉前磋商,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该公司对镇域景观河道太平浜开展替代性修复。
目前,修复工程已完成并通过验收,达到修复方案预期目标。
三、典型意义一是市镇联动,建立完善磋商机制。
结合常熟镇域综合执法工作机制,属地镇政府全面参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生态环境部门进行业务指导,检察机关全程见证监督,共同推进磋商达成一致意见。
二是属地参与,确保生态修复实效。
推动实施符合属地实际需求的生态修复工程,不仅使赔偿义务人落实了赔偿义务人主体责任,而且改善了所在区域生态环境,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是完善机制,率先建立联动机制。
常熟市人民检察院与常熟生态环境局及时总结经验,会签《关于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检察公益诉讼工作联动的意见》,共同推动受损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协作配合守住生态环境绿色底色。
苏州高新区某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等多个赔偿义务人非法处置危险废物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一、基本案情2021年3月,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对苏州高新区某精密工业有限公司进行执法检查,发现该公司将废矿物油交由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石某进行处置。
经调查,石某从多家公司收购废矿物油,并将废矿物油加工后销往一些建筑工地使用。
涉案废矿物油含有二氯甲烷等挥发性有机物,案发现场及周边沟渠废水中检出石油类物质,上述物质可能造成大气、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土壤土壤以及地下水污染。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二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十大典型案例的
通知
正文:
----------------------------------------------------------------------------------------------------------------------------------------------------
关于印发第二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十大典型案例的通知
环办法规函〔2021〕60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12月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部署在全国试行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
为总结提炼行之有效、可供借鉴推广的经验做法,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导作用,我部组织开展了“第二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十大典型案例”评选活动。
经过案例征集、形式审查、专家评审、综合评定,“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某公司污染腾格里沙漠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等10起案件入选为“第二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十大典型案例”。
这些案件覆盖了地表水、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空气等环境要素,具有一定代表性,可以较好地反映近几年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的成果。
现将“第二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十大典型案例”印发给你们,请学习借鉴其经验做法,加大力度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
2021年12月22日——结束——。
生态损害赔偿典型案例
1. 2010年,美国原油泄漏事件:英国石油公司(BP)在墨西哥湾发生了原油泄漏事故,导致大量的原油泄露到海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BP公司因此需支付数十亿美元的赔偿费用。
2. 1989年,埃克森美孚石油泄漏事件:埃克森美孚的一艘石油船在阿拉斯加附近海域搁浅,导致大量的原油泄漏,严重影响了当地的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
该事件成为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石油泄漏事故之一,埃克森美孚公司为此支付了数十亿美元的赔偿费用。
3. 2004年,中国大连石油泄漏事件:中国大连港一处石油储罐发生爆炸,导致大量的石油泄漏进入大连湾,严重污染了海洋生态环境。
国家相关部门对事故责任方进行了处罚,并要求其支付巨额的赔偿费用。
4. 2015年,波兰萨皮拉森湖洪水事件:波兰一家有限责任公司在修建水电站过程中犯下严重错误,导致2009年和2010年两次洪水发生,造成了湖泊水位升高、岸边的森林和农田被淹没,湖泊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波兰政府控告该公司,并要求其支付高额的赔偿费用。
5. 2000年,尼日利亚油污染事件:英国皇家壳牌石油公司与尼日利亚政府合作经营的石油设施发生泄漏,导致尼日利亚的河流、湖泊和农田遭受了严重的油污染。
尼日利亚政府向壳牌公司提起了诉讼,并要求其支付大量的赔偿费用。
这些案例表明了生态损害赔偿的重要性,同时也呼吁企业、政府和公众共同努力保护环境,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公布省第三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十大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3.12.14•【分类】其他正文省第三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十大典型案例为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让破坏生态环境者付出相应代价,各地各部门协同发力,办理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诉讼)案件,体现了各地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彰显了破解“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困局的坚定决心和坚决态度。
为加强警示宣传,2023年11月,省高级人民法院、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公布省第三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十大典型案例。
案例一:温州市永嘉县某建材有限公司巨量砂石侵占楠溪江河道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案基本案情2021年6月,温州某建材有限公司未经水利部门许可,擅自将大量砂石等物料堆放在永嘉县沙头镇高浦村楠溪江滩地,被查处并处以行政处罚5万元。
2022年7月,温州市水利部门联合巡查发现该河段砂石堆积仍未清理。
经评估,企业侵占河道的行为,造成侵占区域内滩涂湿地生态系统主导洪水调蓄服务功能完全消失,并导致约12.76亩植被被破坏,造成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期间损害费用为10.86万元,生态损害恢复费用预计为560.208万元,生态环境损害调查评估费用5万元,合计为576.068万元。
磋商及修复2022年10月17日,永嘉县水利局与温州某建材有限公司(赔偿义务人)签订赔偿协议,由赔偿义务人自行组织原地修复(预算费用560.208万元),于2022年10月31日前完成侵占区域砂石清运与土地平整工作,2023年12月31日前完成绿色植被破坏区域的植被恢复工作,并支付期间损害赔偿金10.86万元、调查评估费用5万元。
2022年10月,赔偿义务人自行委托第三方完成滩地内50万吨砂石的清运和场地平整,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洪水调蓄主导功能已基本得到恢复,并于2023年6月完成复垦绿化。
国外湿地损害赔偿案例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许多湿地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损害。
以下是一些国外湿地损害赔偿案例,展示了对湿地损害的认定和相应的赔偿措施。
1. 美国沙利文湖湿地案例沙利文湖湿地位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是一个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
由于附近的工业废水排放,湖泊水质受到了严重污染,导致湿地生态系统受损。
湖泊的所有者提起诉讼,要求工业企业进行赔偿和恢复湿地。
最终,法院判决工业企业赔偿湖泊所有者一定金额,并要求进行湿地恢复工作。
2. 加拿大麦利湿地案例麦利湿地位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是一个重要的候鸟栖息地。
然而,由于当地农业活动的过度使用农药,导致湿地中的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湿地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
当地环保组织提起诉讼,要求农业企业赔偿和采取措施修复湿地。
最终,法院判决农业企业赔偿麦利湿地的损失,并要求进行湿地修复工作。
3. 澳大利亚黄金海岸湿地案例黄金海岸湿地是澳大利亚重要的海滩和湿地生态系统。
然而,由于当地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湿地受到了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和人类活动的干扰,导致湿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当地环保组织提起诉讼,要求旅游业进行赔偿和采取措施保护湿地。
最终,法院判决旅游业赔偿湿地的损失,并要求制定保护计划和限制开发活动。
4. 荷兰霍尔斯特湿地案例霍尔斯特湿地是荷兰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是许多候鸟的繁殖地和栖息地。
然而,由于当地农业活动的过度排放农药和化肥,导致湿地水质恶化,湿地植被和水生生物受到严重影响。
湿地保护组织提起诉讼,要求农业企业赔偿和采取措施减少污染。
最终,法院判决农业企业赔偿湿地的损失,并要求采取措施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5. 英国布罗德内湿地案例布罗德内湿地是英国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也是许多独特物种的栖息地。
然而,由于当地工业污染和城市化,湿地面临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当地居民提起诉讼,要求工业企业和政府进行赔偿和采取措施保护湿地。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十大案例揭晓等作者:暂无来源:《环境与生活》 2020年第5期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十大案例揭晓据人民网报道,近日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十大典型案例”评选结果揭晓。
自2018年全国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以来,全国共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945件,涉及金额超过29亿元,形成了一批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经过地方推荐、专家评审、公众投票,综合考虑案件的代表性、典型性,生态环境部最终确定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十大典型案例”。
这些案例分别为:山东济南章丘区6企业非法倾倒危险废物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贵州息烽大鹰田2企业违法倾倒废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浙江诸暨某企业大气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天津经开区某企业非法倾倒废切削液和废矿物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江苏苏州高新区某企业渗排电镀废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湖南郴州屋场坪锡矿“11·16”尾矿库水毁灾害事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深圳某企业电镀液渗漏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安徽池州月亮湖某企业水污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上海奉贤区张某等5人非法倾倒垃圾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重庆两江新区某企业违法倾倒混凝土泥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
此次发布的10个典型案例,涉及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包括赔偿磋商涉及多个赔偿义务人的程序、第三方调解组织主持磋商、赔偿磋商与环境公益诉讼的衔接、简易案件的损害赔偿磋商、磋商不成提起诉讼等主要内容。
疫情将致全球碳排放量破纪录降8%近日,国际能源署(IEA) 发布报告称,新冠肺炎导致全球经济滑坡,继而引发能源需求和相关碳排放量下降,甚至在疫情消退后,还可能改变世界能源的获取方式。
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比上一年下降6%。
最大的变化或将发生在发达国家,如美国下降9%,欧盟下降11%。
国际能源署先前进行了100 天的研究,分析在疫情影响下的能源需求,发现2020 年全球能源需求下降6%,是二战以来降幅最大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