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油价格决定因素

石油价格决定因素

石油价格决定因素

【篇一:影响油价的四大因素】

影响油价变动四大因素

原油价格究竟有哪些因素在背后起作用?下面金泰石油就为大家介

绍一下油价变动的一些主要影响因素。

原油需求与原油价格成正比例关系;

原油供给与原油价格成反比例关系;

美元指数与原油价格成反比例关系;

地缘冲突与原油价格成正比例关系。

如下图所示:

因素一:原油需求

原油的需求主要由世界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变化,替代能源的

发展和节能技术的应用决定。

1、全球石油消费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正相关。全球经济增长或

超预期增长都会牵动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出现上涨。而反过来,异常

高的油价势必会阻碍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又会

影响石油需求的增加。

2、替代能源的成本将决定石油价格的上限。当石油价格高于替代能源成本时,消费者将倾向于使用替代能源。而节能将使世界石油市

场的供需矛盾趋于缓和。目前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节能

技术,这势必将对石油价格的长期走势产生影响。

目前原油需求方面的数据主要看美国等大型工业国的用油需求量,

如工业产出月率、制造业pmi值等。

因素二:原油供给

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包括世界石油储量,石油供给结构以及石油生

产成本。

1、石油供给必须以石油储量为基础。过去的几十年中,世界石油资源探明的储量一直在持续增加,但是,由于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国际能源机构预测世界石油产量将在2015年以前达到顶峰,全球石

油供给逐步进入滑坡阶段。

2、世界石油市场的供给特点也对石油供给具有重大影响。目前世界石油市场的供给方主要包括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非opec国家。opec拥有世界上绝大部份探明石油储量,其产量和价格政策对世界

石油供给和价格具有重大影响。而非opec国家主要是作为价格接受

者存在,根据价格调整产量。

3、石油生产成本也将对石油供给产生影响。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

能源,其生产成本会影响生产者跨时期的产量配置决策,进而影响

到市场供给量,间接地引起石油价格波动。

目前供给上的影响主要通过美国eia原油库存量、api原油库存量及

一些国际大型的石油输出国的产量来进行数据上的量化影响。

因素三:美元指数

原油价格历来都是和美元紧密挂钩的,其交割和计价都是用美元来

结算,所以美元指数也会对原油价格产生影响。

石油价格变动和美元指数变动成一定的反相关关系。比如美元若持

续贬值,以美元标价的石油产品的实际收入下降,导致石油输出国

组织就需要通过提升原油价格作为应对措施来保持其价值的相对稳定。同理,若美元升值,则油价会有所下调。

因素四:地缘冲突

在影响油价的因素中,地缘政治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地

缘政治中,世界主要产油国的国内外发生革命或者暴乱,中东地区

爆发战争,包括恐怖分子在世界范围内的暴动等等,都会对油价产

生重大的影响。这些在历史油价图中反映的一清二楚。

自1971年到2008年以来,国际油价的变动图,可以清晰的看到,

只要有地缘战事发生,必会引发油价的大波动。如图中的伊斯兰革

命和两伊战争、伊拉克袭击科威特、美国9.11事件等等。

【篇二:石油价格决定因素(精简)】

石油价格决定因素

石油不仅是当今最重要的国际贸易商品,而且是现代工业化经济体

的血液。基辛格说:“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决定石油

价格的因素有三:需求、供给和美元汇率。事实上,第三个因素最

容易被人们忽视。由于目前国际石油交易几乎100%是以美元计价的,因此即使国际石油市场上的需求与供给没有变化,美元贬值本身也

会造成每桶石油的美元价格上涨。国际石油交易以美元计价,在世

人看来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只有当石油美元(petrodollar)这一格

局受到挑战时,我们才能从美国的反应中发现,美国是多么地重视

石油美元计价机制。

目前公开挑战石油美元计价机制的国家有三个。第一个国家是伊拉克,在萨达姆执政期间,伊拉克在2000年11月改为石油销售用欧

元计价。抛去政治方面的因素不谈,事实证明这一举动在经济方面

是巨大的成功。在伊拉克实行机制转换的时候,欧元的汇率是1欧

元兑换83美分,而目前1欧元可以兑换1.05美元。一些观察家认为,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在很大程度上起因于伊拉克将石油出口的

结算货币由美元改为欧元。美国打仗的深层次目的是为了打击欧元。第二个国家是伊朗。伊朗早在1999年就开始宣称准备采用石油欧元(petroeuro)计价机制。2006年3月,伊朗建立了

以欧元作为交易和定价货币的石油交易所。第三个国家是委内瑞拉。在查维斯的领导下,委内瑞拉用石油和12个拉美国家(包括古巴)

建立了易货贸易机制。

石油美元计价机制能够给美国带来什么好处?国际石油交易的计价

货币为什么是美元?石油美元计价机制具有多大程度的合理性?该

机制对国际市场和国际格局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其未来的发展前

景如何?我们将尝试在本文中讨论以上问题。

一、石油美元计价机制给美国带来的好处

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承担了交易媒介、价值储藏和计价单位三大职能。其中,交易媒介的职能是最根本的,而使用一种货币作为交易

媒介的人越多,这种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便利性越容易实现。交易

媒介的职能直接决定了价值贮藏和计价单位职能。因为要把美元作

为交易媒介就必须首先储备美元,并选择美元作为计价单位。反过

来说,交易量的变化影响美元的储备地位,而计价又影响到交易媒

介的作用。作为事实上的世界储备货币,美元占到全球官方外汇储

备的三分之二,超过五分之四的外汇交易和超过一半的全球出口是

以美元来计值的。此外,所有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也是以美元

来计值的。在当前的国际石油交易中,美元垄断了计

价货币的地位。每年全球的石油贸易超过6000亿美元,占全球贸易

总额的10%。

对美国来说,以美元作为国际石油交易的计价货币,重要的不是汇

率的高低,而是美元作为交易媒介的垄断地位,这就巩固了美元的

地位。概而言之,美国获得的好处大致上有三个方面:

第一,征收国际铸币税。国际铸币税即一国货币为他国所使用时所

获得的收益。在这一点上,石油贸易与其它贸易以美元作为计价货

币使得美国获得国际铸币税收益并无二致。正如美国一位前外交官

所言,“从此之后,美国财政部就可以通过印刷钞票来购买石油,这

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的特权”,美国可以通过输出美元这一虚拟符

号来换取石油这一真实资源的注入。

第二,影响和控制油价。石油美元计价机制意味着美国能够有效地

部分控制世界原油市场:你买石油时必须要美元,而这个世界上只

有美国才能发行美元。既然石油交易以美元计价,美国就可以通过

国内的货币政策影响甚至操纵国际油价。美国国内的

利率调整和汇率政策都会直接影响国际油价。至于如何调整,要看

美国国内的经济情况以及美国对外政策的考虑。

第三,虽然美国并没有宣布美元与石油的直接挂钩,美国也不是通

过美元盯住石油价格的方式维持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但是由于美

元垄断了石油交易的媒介地位,美元即使出现汇率的波动也不至于

发生崩溃的现象。通过垄断像石油这样的大宗商品的交易计价权,

就保证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二、国际石油交易的计价货币为什么是美元?

石油以美元计价是一个相当自然的问题,因为直到20世纪50年代

早期,美国的石油生产量都占到全球的一半左右。石油美元机制在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这是因为美元在双挂钩体系

中的特殊地位,以及美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官方贷款货币使然。当1971年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元和黄金脱钩后,欧佩克国家的确想

过摆脱石油美元计价机制,因为美元不再像过去那样具有稳定的价值。而美国的回应是在20世纪70年代和沙特阿拉伯签订了一系列

秘密协议,在这项所谓“不可动摇的协议”中,沙特同意继续将美元

作为出口石油惟一的定价货币。而由于沙特是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因此欧佩克其他成员国也接受了这一协议。美元与石油“挂钩”

成为世界的共识,任何想进行石油交易的国家不得不把美元作为储备。正是这

一系列协议奠定了美元在国际石油交易计价货币中的垄断地位。该

协议的实质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美国正是通过美元垄断

石油等大宗商品的交易媒介地位来维系和巩固美元的地位。

按照这种逻辑的推理,只要世界各国联合起来放弃美元标准,就能

推翻美元地位。但放弃美元标准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损失也很大,这

涉及到结算货币转换的菜单成本,最致命的是各国外汇储备的大幅

度缩水。这是一个相互依赖的世界,就像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所

说的金融恐怖平衡。人们不得不认同美元的标准货币地位。为什么

我会认同美元标准?因为别人持有美元,所以我必须持有美元。因

为我持有美元,所以别人必然会持有美元,因而没有人敢轻易抛售

美元。这就是美元地位的重要性和悖论所在。

三、石油欧元对石油美元带来的挑战

自1999年1月欧元问世以来,把国际石油交易的计价货币由美元

转换成欧元的声音就不绝于耳。正如上文所述,由于充当国际石油

交易的计价货币具有征收国际铸币税、影响和控制油价、提升或维

持该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等好处,欧元汇率的涨落,实际

上与石油欧元机制的倡议或举动息息相关。但凡产油国宣布考虑将

石油交易的计价货币转换成欧元、或者将这一建议付诸实施,欧元

汇率就相对于美

【篇三:原油价格影响因素】

一、原油的自然属性

原油是指从地下天然油藏直接开采得到的液态碳氢化合物或其天然

形式的混合,主要储存在地壳上层部分。它是一种由各种烃类组成

的黑褐色或暗绿色黏稠液态或半固态的可燃物质,原油的化学成分

构成主要包括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三类化合物。此外还含硫、氧、氮、磷、钒等元素以及其他杂质。

不同地区生产的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也不同,包括颜色、密度、粘度、凝固点、闪点、含蜡量、含硫量和含盐量等特性都会存在差异。原油按密度(api重度)分为轻质、中质和重质原油三类;按按含硫

量分为低硫、含硫和高硫原油三类;按组成分为石蜡基、环烷基和

中间基原油三类。

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石油的炼化加工技术工艺日益成熟,原油

经过炼化加工后的产品主要包括成品油、三大合成材料和各种有机

化工原料。成品油则包括了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6类。其中,各种石油燃料产量最大,接近原油炼化加工产品总产量的90%;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

产量约占5%。日常所指的成品油主要是石油燃料,包括汽油、柴油、煤油和燃料油等。

二、原油的历史

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钻成第一口商业性油井,开辟了现代石

油工业先河。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石油需求的增长和石油贸易的扩

大起因于石油在工业生产中的大规模使用。

一战以前,石油主要被用于照明,主要产油国美国和俄罗斯同时也

是主要的消费国。在一战中,石油的战略价值已初步显现出来,由

于石油燃烧效能高,轻便,对于军队战斗力的提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20世纪20年代,由于石油成为内燃机的动力,石油需求和贸易迅

速扩大。到1929年石油贸易额已达到11.7亿美元,该时期国际石

油货流的流向主要是从美国、委内瑞拉流向西欧。同时,苏联的石

油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到20世纪30年代末,美、苏成为主要的石油出口国,石油国际贸

易开始在全球能源贸易中占据显要位置,推动了能源国际贸易的迅

速增长,并动摇了煤炭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主体地位。

二战期间,石油的地位举足轻重。美国在二战期间成为盟国的主要

能源供应者。二战后,美国一度掌握世界原油产量的2/3。

从1859年在宾夕法尼亚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到二战之后的一段时间,世界能源版图被称之为“墨西哥湾时代”。王亚栋认为,“墨西哥湾时代”的形成发展期同时也是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断膨胀,

最终在西方世界确立其霸权的时期。这一时期几乎与美国国内的石

油开发同步。美国对石油的控制,促进巩固了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

格局中的地位。石油成为美国建立世界霸权道路上的重要助推剂。三、原油价格影响因素

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石油作为一种普通商品,供求基本平衡,

其价格相对稳定,波动幅度小。进入70年代后,伴随着石油危机的

爆发,油价开始出现剧烈的波动,石油产品的金融和政治属性日益

增强。整体而言,影响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包括:

1、供求关系(供应量、需求量、库存)

原油的市场供求因素包括原油市场的供应量、消费量和库存等。供

应量增加、消费量下降,油价下跌;供应量下降、消费量上升,油

价上涨。库存对价格的影响机制较为复杂,一般来说,库存下降会

推动油价上涨,库存上升则相反。但也有原油库存与价格同向波动

的情况。

2、宏观经济(政策法规,通货膨胀等)

石油是现代工业社会的血液,一方面它会影响全球经济,另一方面

全球经济也会反过来影响到原油的价格。当全球经济持续繁荣,原

油的需求量就会总体增加,反之就会减少需求量。所以在全球经济

遇到重大问题时,原油的价格会受到很大的打压。例如,2008年美

国次贷危机,使得全球经济遭受重创,原油价格从147美元/桶的历

史高点一路下跌。

3、国际政治因素(地区动乱争端,战争)

国际石油市场上最具有影响力的两个能源组织是opec和iea,前者

控制了全球剩余石油资源的大部分,而后者则拥有全球最大的石油

库存体系,两者都具有短时间内扭转市场供应格局,改变市场预期

的能力。opec和iea的政策出发点不尽相同,但是对于将油价稳定

在一个合理的价格区间上的认同还是基本一致的,前者通过释放剩

余产能,而后者则通过释放战略储备的库存,来抑制油价短期内过

快上涨。

另外,历史经验表明,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是

不容忽视的(特别是战争),几乎任何一次突发事件都会不同程度

地影响到市场交易者的心理预期,进而导致市场在较短的时间内出

现巨幅激烈波动。例如,海湾战争、美国打击伊拉克等均使得短期

内油价大幅上涨。

4、相关市场的联动性(黄金,汇率,股票)

美元作为国际石油市场的主要计价货币,即使国际石油市场上的需

求与供给没有变化,美元汇率的波动也会造成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而美元汇率不仅受到美国经济状况、财政政策、利率等国内因素的

影响,而且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也会影响美元汇率,通过风险溢出

加剧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

5、投机活动和国际游资

石油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使得国际石油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关

系日趋紧密,特别是石油期货市场的迅猛发展,国际金融投机资本

不断介入国际石油市场,使得石油价格的短期走势可以在一定程度

上摆脱正常的石油市场供求关系的束缚,而呈现出自身价格波动规律。石油“金融属性”不断提高,石油金融市场的投机泡沫严重加剧

了市场的动荡。

6、替代能源的发展

一般来说,短期内由于技术、设备使用存在一定的惯性,尤其是不

同化石燃料间相对价格会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上,因此选择

性替代对能源结构的调整很难产生较大影响。但是,长期而言,如

果社会对某种能源的价格可能维持在高位产生了心理预期,形成了

调整能源结构的趋势,那么,即使被替代能源的价格停止了上涨,

这种选择性替代也会持续很久,甚至可能出现永久性的替代。因此,石油替代品的发展,尤其是新能源的发展,必然会对石油长期价格

产生影响。虽然目前新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仍较低,但

是在高油价的刺激下,各国纷纷出台扶持新能源和可再生发展的政策,无形中加快新能源对石油的替代。

四、全球原油市场概况

世界原油探明储量: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的统计数据,在过去

的20年里,全球常规石油资源的探明储量呈现缓慢上升趋势,1991

年全球石油探明储量约为10327亿桶,2001年增加到12674亿桶。截至2012年底,世界石油探明储量为1.6689万亿桶,足以满足

52.9年的全球生产需要。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继续保持其龙头地位,占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72.6%。在过去的十年中,世界石油探

明储量上调26%,即3500亿桶。

世界原油供需情况:世界原油消费主要集中在亚太、北美和欧洲及

欧亚地区,而世界原油生产区域主要集中在中东、北美和欧洲及欧

亚地区。2012年世界石油产量增加了190万桶/日,超过全球石油消费增幅的两倍多。美国石油产量增加了100万桶/日,涨幅为全球之最,同时也是美国有史以来最高。世界石油消费量仅增长了890,000桶/日。所有净增长均来自亚洲、中南美洲和中东等新兴经济体,超

过了欧洲和北美洲的石油消费量的下降。

世界原油贸易格局: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全球经济区域结构变化不仅推动了国际石油贸易持续快速增长,而且也

给国际石油市场格局带来新的变化,来自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需求

开始改变国际石油贸易的结构。超过73%的中东石油流向了亚太地区,其中,日本和中国占了将近一半。独联体和北非的石油主要出

口到欧洲,分别占其出口量的69.6%和52.1%;西非的石油主要出

口美国(29.5%)、欧洲(24.9%)和中国(18.2%);拉美的石油

出口则有59.9%流向美国。

五、中国原油市场概况

中国原油探明储量:截至2011年,我国已探明原油储量140亿桶,排名全球第13位。70%的石油资源集中在30%的少数盆地中。主要

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葛尔、珠江口、柴达

木和东海大陆架。

中国原油供需情况:根据国家统局数据,2013年,中国原油产量

2.08亿吨,表观消费量4.88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57.39%。中国

是全球第四大原油生产国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中国原油贸易: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石油贸易结构也

在不断演化。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国的石油贸易形势是

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出口原油,而以相对较高的价格进口成品油。从1993年起,中国就成为了石油净进口国,以后净进口量逐年增加,从1997年起,更是成为了原油的净进口国。石油贸易开始以原油进口为主,成品油进口比例不断下降,同时原油出口不断下降,成品油出口持续上升。目前,中国原油进口主要来自中东地区,俄罗斯及前苏联地区,以及非洲等地。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信息,2012年进口原油2.71亿吨,同比增长7.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