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几种噪声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9.08 KB
- 文档页数:2
轴承保持架噪音现象以及措施
在轴承运转过程中保持架的自由振动和滚动套圈相撞会产品噪音,其他品牌轴承也会出现这种情况,特点是:
1.冲压保持架及塑料保持架均可产生。
2.不论是稀油还是脂润滑均会出现。
3.当外圈承受弯矩时最易发生。
4.径向游隙大时容易出现。
由于保持架孔间隙和保持架的套圈间隙碰撞时不可避免的,因为消除保持架是不可能的,为了减少装配时的误差,要合理的利用孔间隙和保持架的套圈间隙碰撞。
另一种情况就是保持架与其他轴承零部件摩擦引起的振动噪音,轴承在高速旋转时就会因弯曲变形而产生自振动,引起“蜂鸣声”。
在轴承径向载荷大而又油脂的性能差的情况下,一开始运转就会听到“咔嚓、咔嚓”的噪声,这事因为滚动体在离开了载荷区之后,滚动体加速和保持架相撞出现的噪音,但不必担心随着轴承运转一段时间后自然会消除这种噪音。
防止保持架噪声的方法如下:
L为了让保持架稳定的运转的同时,应尽量采用套圈引导的方式存分的加满油脂,为了使保持架在稳定的远转同时,应该尽量采用套圈引导的方式给予足够的油脂,在高速运转的同时,将滚子引导的保持架改成套圈引导的保持架.
2.在轴承高速远转的同时,孔间隙大的轴承保持架振动幅远大于
孔间隙小的轴承保持架振动幅所以孔间隙选型最为重要.
3.选型的时候要尽量减小径向游隙。
4.一定选用尽量保持架精度高的保持架,改善保持架表面质量,是有利于减小滚动体与轴承保持架发生碰撞或摩擦产生的噪声。
5.定时清洗保持架,对里面的杂物彻底清洗,对零部件和整套以后也要彻底的清洗,让轴承的洁净度最高,从而能让保持架的噪音更低。
调心球轴承的声学噪声分析与降噪技术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机械设备的运行速度不断提高,同时对于噪声的控制也越来越重要。
调心球轴承作为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的关键部件,其声学噪声分析与降噪技术成为了当前工程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调心球轴承的声学噪声产生原因、分析方法以及常见的降噪技术。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调心球轴承声学噪声产生的原因。
调心球轴承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内、外环之间的加工和装配误差、滚珠和滚道之间的接触、滚珠与保持架之间的摩擦等因素,会产生很大的机械噪声。
此外,球体的滚动运动还会在轴承环和滚珠之间激发弹性振动,从而引起固有频率振动噪声。
除了机械因素外,轴承的周围环境因素,如风、轴承安装结构等也会对声学噪声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声学噪声分析是降噪技术的基础。
常用的声学噪声分析方法包括频谱分析、时频分析以及振动分析等。
频谱分析可以通过对调心球轴承的声音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得到声音信号中不同频率成分的强度信息。
时频分析结合了频谱分析和时间域分析的优点,可以清晰地了解不同频率成分在时间上的变化。
振动分析主要通过对调心球轴承的振动信号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异常振动源。
这些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了解调心球轴承声学噪声产生的原因和特点,为后续的降噪技术提供依据。
在掌握了调心球轴承声学噪声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降噪技术来减少其产生的噪声。
常见的降噪技术包括结构优化、材料改进以及信号处理等。
结构优化是最常见的降噪技术之一。
通过优化调心球轴承的结构设计,可以减少机械噪声的产生。
例如,可以通过减小内、外环之间的间隙,改善滚动摩擦产生的噪声;可以使用减振设备或隔振装置来减少环境因素对轴承的影响等。
材料改进也可以有效降低调心球轴承的声学噪声。
选择低噪声、低摩擦系数的材料,如使用陶瓷材料替代传统的金属材料,可以降低摩擦产生的噪声。
此外,适当改变轴承的材质配比和处理工艺,也可以改善调心球轴承的声学特性。
风电轴承的振动与噪声源分析随着可再生能源的迅速发展,风能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形式。
作为风能发电机组的关键部件之一,风电轴承的振动和噪声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振动和噪声源分析是研究和解决风电轴承问题的必要步骤。
本文将从风电轴承的振动和噪声形成机理、主要振动和噪声源以及相关的振动和噪声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风电轴承的振动和噪声形成机理:风电轴承的振动和噪声问题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转速不平稳:由于风能的不稳定性,导致风力发电机组的转速也不稳定。
转速的不平稳性会引发轴承振动。
当转速不均匀时,正常的润滑条件会被破坏,从而导致轴承振动和噪声的产生。
2. 轴承的机械结构缺陷:风电轴承长期运行过程中,由于材料疲劳、负载变化等原因,可能出现球或滚道表面的微小损伤。
这些损伤将导致轴承的结构变形和不稳定,从而引发轴承振动和噪声。
3. 润滑条件不良:轴承的正常工作需要良好的润滑条件。
当轴承的润滑油脂不足或污染时,摩擦产生的热量会增加,同时也会引发轴承的振动和噪声。
4. 不良的安装和使用条件:风电轴承的安装和使用条件也会直接影响振动和噪声的产生。
例如,不合理的轴承预紧力、不正常的工作环境温度等都会导致轴承振动和噪声问题。
主要振动和噪声源:风电轴承的振动和噪声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球轨相对滚道的滚动振动:当风力发电机组在工作过程中,球会在滚道上滚动,滚动过程中因为传力和载荷的作用,会产生相对滚道的滚动振动。
2. 球与滚道的撞击和碰撞:由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转速不稳定和工作状态的不均匀性,轴承内的滚珠可能会发生撞击、碰撞的现象,从而引发振动和噪声。
3. 润滑油脂的振动:不稳定的转速、不良的润滑条件等会导致润滑油脂的振动,进而引起轴承的振动和噪声。
4. 组件相对偏心和非对称性:由于制造和安装等原因,风电轴承的各个组件之间可能出现相对偏心和非对称的情况,这些不均匀性会导致振动和噪声的产生。
振动和噪声控制措施:为解决风电轴承的振动和噪声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1. 优化轴承设计和加工工艺:通过优化轴承内部结构和材料,减少材料缺陷,提高制造精度和加工工艺,可以降低轴承的振动和噪声。
关于滚动轴承振动与噪声的相关性分析在工业生产中,各种机械设备的组成,都有轴承的运作,轴承的性能好坏对于机械设备的运转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滚动轴承运行的过程中,会出现振动和噪声,对于轴承的性能和质量有所影响。
文章通过对滚动轴承振动与噪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轴承的有效运行提供了基础条件。
标签:滚动轴承;振动;噪声;相关性在如今的轴承应用中,振动与噪声已经成为了衡量轴承性能的主要标准之一,但是长久以来对于振动和噪声的相关性研究一直在继续,却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
关于轴承振动与噪声的相关性在领域内一直都是备受瞩目并且争议不断的话题,说法莫衷一是。
下面谈一下个人的浅见,仅供参考。
1 振动与噪声的本质关系物体的振动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往复运动,在运动状态中,从极大值和极小值之间交替变化。
声音是物体在振动的过程中,当达到一定的条件时,通过一定的介质被人所感知,成为声音。
所以说有声音的物体都是在振动的,但是振动着的物体却不一定有声音,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会产生声音。
而噪声是声音的一种,是一种不在规律范围内的,对于人来讲,从主观上或者是心里上不愿意接受的,称之为噪声。
所以说振动和噪声的逻辑关系可以理解为,有噪声就肯定是有振动,但是有振动不一定产生噪声,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有噪声。
2 轴承振动与噪声的特性轴承振动与噪声,既有一般机械振动与噪声的共性,又有其特性。
除了润滑、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引起的振动与噪声之外,轴承本身具有以下振动与噪声特性。
2.1 轴承的振动特性2.1.1 轴承振动的原因非常复杂,振动形式有径向振动、轴向振动以及许多耦合振动。
2.1.2 由于轴承结构所致,其本身具有无法避免的固有振动:滚动体通过承载区振动;套圈受载弯曲变形振动。
2.1.3 在现有制造水平下,轴承振动主要与套圈滚道和滚动体的波纹度有关,而与圆度和表面粗糙度非显著相关。
2.1.4 轴承振动包含从低频到高频的各种频率成分的振动,即其振动频率是处处密实的。
轴承结构对振动与噪声的影响1.滚道声滚道声是由于轴承旋转时滚动体在滚道中滚动而激发出一种平稳且连续性的噪声,只有当其声压级或声调极大时才引起人们注意。
其实滚道声所激发的声能是有限的,如在正常情况下,优质的6203轴承滚道声为25~27dB。
这种噪声以承受径向载荷的单列深沟球轴承为最典型,它有以下特点:a.噪声、振动具有随机性;b.振动频率在1kHz以上;c.不论转速如何变化,噪声主频率几乎不变而声压级则随转速增加而提高;d.当径向游隙增大时,声压级急剧增加;e.轴承座刚性增大,总声压级越低,即使转速升高,其总声压级也增加不大;f.润滑剂粘度越高,声压级越低,但对于脂润滑,其粘度、皂纤维的形状大小均能影响噪声值。
滚道声产生源在于受到载荷后的套圈固有振动所致。
由于套圈和滚动体的弹性接触构成非线性振动系统。
当润滑或加工精度不高时就会激发与此弹性特征有关的固有振动,传递到空气中则变为噪声。
众所周知,即使是采用了当代最高超的制造技术加工轴承零件,其工作表面总会存在程度不一的微小几何误差,从而使滚道与滚动体间产生微小波动激发振动系统固有振动。
尽管它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可采取高精度加工零件工作表面,正确选用轴承及精确使用轴承使之降噪减振。
2.落体滚动声该噪声一般情况下,大都出现在低转速下且承受径向载荷的大型轴承。
当轴承在径向载荷下运转,轴承内载荷区与非载荷区,若轴承具有一定径向游隙时,非载荷区的滚动体与内滚道不接触,但因离心力的作用则可能与外圈接触,为此,在低转速下,当离心力小于滚动体自重时,滚动体会落下并与内滚道或保持架碰撞且激发轴承的固有振动和噪声,并且有以下特点:a.脂润滑时易产生,油润滑时不易产生。
当用劣质润滑脂时更易产生。
b.冬季常常发生。
c.对于只作用径向载荷且径向游隙较大时也易产生。
d.在某特定范围内也会产生且不同尺寸的轴承其速度范围也不同。
e.可能是连续声亦可能是断续声。
f.该强迫振动常激发外圈的二阶、三阶弯曲固有振动,从而发出该噪声。
锥形滚子轴承的振动与噪声原因分析锥形滚子轴承是一种常见的滚动轴承,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然而,随着机械设备的运行,锥形滚子轴承常常会出现振动和噪声问题,给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带来困扰。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锥形滚子轴承的振动和噪声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首先,锥形滚子轴承的振动和噪声问题可能与润滑不良有关。
如果润滑油不足或质量不合格,会导致轴承的运转不平稳,从而引发振动和噪声。
此外,如果润滑系统存在故障或管道堵塞等问题,也会对轴承的正常润滑造成影响,进而引起振动和噪声。
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保证轴承的充分润滑和润滑系统的正常运行。
定期检查润滑油的充足程度和质量,清理润滑系统中的杂质,及时更换故障部件,可以有效减少振动和噪声问题的发生。
其次,锥形滚子轴承的振动和噪声也与轴承本身的质量和制造工艺有密切关系。
如果轴承的质量不达标或存在制造缺陷,其运转过程中会产生不均匀的力和应力分布,从而引起振动和噪声。
另外,如果安装不当或零部件配合间隙过大,也会导致轴承的振动和噪声增加。
因此,在选择和安装锥形滚子轴承时,要尽量选择品质可靠的产品,并保持合适的安装工艺和零部件配合间隙。
合理选择轴承润滑方式和使用轴承防尘罩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振动和噪声问题。
此外,锥形滚子轴承的振动和噪声还与轴承的额定负荷和转速有关。
如果使用过大或过小的负荷,轴承的使用寿命将大大降低,从而带来振动和噪声问题。
同样,过高的转速也会引起轴承的振动和噪声增加。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机械设备的运行要求和轴承的额定负荷和转速范围,合理选择和使用锥形滚子轴承,以避免振动和噪声问题的发生。
最后,锥形滚子轴承的振动和噪声还可能与外界环境和工作条件有关。
如果机械设备长期处于恶劣的环境中,如高温、潮湿或灰尘较多的条件下,轴承的振动和噪声问题将更加突出。
此外,如果工作条件不稳定或受到外界冲击和震动,也会对轴承的正常运转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要在设计和使用机械设备时,考虑到外界环境和工作条件的因素,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增加轴承的密封性、安装减震装置等,以减少振动和噪声的问题。
8种滚动轴承噪声原因
滚动轴承的故障类型包括腐蚀、摩擦、过热、烧伤、磨损和疲劳剥落。
为了诊断这些故障,可以采用转矩测定法、转速测定法、温度测定法、油分析法和振动法等方法。
其中,振动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因为它适用性强、效果好、测试信号处理简单直观。
要识别滚动轴承噪声原因,需要进行一些检查项目,如滚动声、振动和温度等。
噪声识别需要有丰富的经验,最好由专人进行。
可以使用听音器或听音棒贴在外壳上来听轴承的声音,也可以使用测声器对运转轴承的滚动声大小和音质进行检测,以分辨出不同的故障。
滚动轴承的8种主要噪声包括固有噪声、装配误差产生的噪声、滚道噪声、滚动噪声、夹杂物噪声、缺油噪声、伤痕噪声和保持架噪声。
固有噪声是轴承本身具有的一种噪声,属于正常噪声。
装配误差产生的噪声和滚道噪声都与轴承的加工精度有关。
滚动噪声主要发生在滚动体进入、退出承载区的时刻,或者润滑剂性能不好或黏度极大时。
夹杂物噪声是由外部杂质
进入轴承工作面引起的非周期性振动和噪声。
缺油噪声会产生“金属磨损的哨声”,严重时可能产生“尖叫声”。
伤痕噪声是由于安装不当或没有使用适当的安装工具引起的,转速不变,噪声频率不变,转速降低,周期变长。
保持架噪声是由于保持架的材料、设计和制造不良引起的。
轴承噪声特征
轴承的噪声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1. 声音的性质:轴承若处于良好的连转状态会发出低低的呜呜或嗡嗡声音。
若是发出尖锐的嘶嘶音、吱吱音及其它不规则的声音,经常表示轴承处于不良的连转状况。
尖锐的吱吱噪音可能是由于不适当的润滑所造成的。
不适当的轴承间隙也会造成金属声。
2. 声音的频率:轴承发出的噪声的频率和轴承的种类、工作状态、制造精度等有关。
一般而言,轴承发出的噪声频率在1kHz以上。
3. 声音的变化规律:不论转速怎样变化,轴承的主频噪声基本保持不变,而声压级则随转速增加而提高。
4. 其他因素:径向游隙增大时,声压级急剧增加;轴承座刚性越大,总声压级越低,即使转速升高,其总声压级也增加不大;润滑剂粘度越高,声压级越低。
对于脂润滑,其粘度、皂纤维的形状大小均能影响噪声值。
5. 产生的原因:轴承产生的噪声、振动具有随机性,这是因为其工作表面总会存在程度不一的微小几何误差,从而使滚道与滚动体间产生微小波动激发振动系统固有振动。
轴承发响的30种原因正常运转的轴承声音1、轴承若处于良好的连转状态会发出低低的呜呜或嗡嗡声音。
若是发出尖锐的嘶嘶音,吱吱音及其它不规则的声音,经常表示轴承处于不良的连转状况。
尖锐的吱吱噪音可能是由于不适当的润滑所造成的。
不适当的轴承间隙也会造成金属声。
2、轴承外圈轨道上的凹痕会引起振动,并造成平顺清脆的声音。
大的金属噪音原因1:异常负荷,对策:修正配合,研究轴承游隙,调整与负荷,修正外壳挡肩位置。
原因2:安装不良,对策:轴、外壳的加工精度,改善安装精度、安装方法。
原因3:润滑剂不足或不适合,对策:补充润滑剂,选择适当的润滑剂。
原因4:旋转零件有接触,对策:修改曲路密封的接触部分。
规则噪声原因1:由于异物造成滚动面产生压痕、锈蚀或伤痕,对策:更换轴承,清洗有关零件,改善密封装置,使用干净的润滑剂。
原因2:(钢渗碳后)表面变形,对策:更换轴承,注意其使用。
原因3:滚道面剥离,对策:更换轴承。
不规则噪声11.轴承与轴的配合太松(轴的直径偏小或紧定套未旋紧);12.轴承的游隙太小,旋转时过紧(紧定套旋紧得过头了);13.轴承有噪声(滚子的端面或钢球打滑造成);14.轴的热伸长过大(轴承受到静不定轴向附加负荷);15.轴肩太大(碰到轴承的密封件并发生摩擦);16.座孔的挡肩太大(把轴承发的密封件碰得歪曲);17.迷宫式密封圈的间隙太小(与轴发生摩擦);18.锁紧垫圈的齿弯曲(碰到轴承并发生摩擦);19.甩油圈的位置不合适(碰到法兰盖并发生摩擦);20.钢球或滚子上有压坑(安装时用锤子敲打轴承所造成);21.轴承有噪音(有外振源干扰);声压信号,并经一定的分析方法提取其中的异常声成分,是异常声的直接测量方法。
(二)、振动检测法:是异常声的间接检测方法,又可分为定性检测法和定量参数检测法。
其中,定性检测法又分为监听异常声法和观察振动波形法。
定量参数检测法是指用被测轴承振动信号中与异常声有关的实测参数值如:振动的峰值,波峰因数来评价轴承的异常声。
电机轴承异音分析与解决1、保持器声“唏利唏利……”原因分析:由保持器与滚动体振动、冲撞产生,不管润滑脂种类如何都可能产生,承受力矩、负荷或径向游隙大的时候更容易产生解决方法:A、提高保持器精度B、选用游隙小的轴承或对轴承施加预负荷C、降低力矩负荷,减少安装误差D、选用好的油脂2、连续蜂鸣声“嗡嗡……”原因分析:马达无负荷运转是发出类似蜂鸣一样的声音,且马达发生轴向异常振动,开或关机时有“嗡”声音具体特点:多发润滑状态不好,冬天且两端用球轴承的马达多发,主要是轴调心性能不好时,轴向振动影响下产生的一种不稳定的振动解决方法A、用润滑性能好的油脂B、加预负荷,减少安装误差C、选用径向游隙小的轴承D、提高马达轴承座钢性E、加强轴承的调心性注:第五点起到根本改善的作用,采用02小沟曲率,01大沟曲率。
3、漆锈原因分析:由于电机轴承机壳漆油后干,挥发出来的化学成分腐蚀轴承的端面、外沟及沟道,使沟道被腐蚀后发生的异常音具体特点:被腐蚀后轴承表面生锈比第一面更严重解决方法:A、把转子、机壳、晾干或烘干后装配B、降低电机温度C、选用适应漆的型号D、改善电机轴承放置的环境温度E、用适应的油脂,脂油引起锈蚀少,硅油、矿油最易引起F、采用真空浸漆工艺4、杂质音原因分析:由轴承或油脂的清洁度引起,发出一种不规则的异常音具体特点:声音偶有偶无,时大时小没有规则,在高速电机上多发解决方法:A、选用好的油脂B、提高注脂前清洁度C、加强轴承的密封性能D、提高安装环境的清洁度5、高频、振动声“哒哒…...”具体特点:声音频率随轴承转速而变化,零件表面波纹度是引起噪音的主要原因。
解决方法:A、改善轴承滚道表面加工质量,降低波纹度幅值B、减少碰伤C、修正游隙预紧力和配合,检查自由端轴承的运转,改善轴与轴承座的精度安装方法6、升温具体特点:轴承运转后,温度超出要求的范围原因分析:A、润滑脂过多,润滑剂的阻力增大B、游隙过小引起内部负荷过大C、安装误差D、密封装备的摩擦E、轴承的爬行解决方法:A、选用正确的油脂,用量适当B、修正游隙预紧力和配合,检查自由端轴承运转情况C、改善轴承座精度及安装方法D、改进密封形式7、轴承手感不好具体特点:用手握轴承旋转转子时感到轴承里面杂质、阻滞感原因分析:A、游隙过大B、内径与轴的配合不当C、沟道损伤解决方法:A、游隙尽可能要小B、公差带的选用C、提高精度,减少沟道的损伤D、油脂选用1 电机杂音的主要来源:轴承风扇罩壳2 对于电机是否可以继续使用,建议检查:轴承温度有否异常定子温度有否异常有否类似风扇碰擦的情况电流有否变化电机轴承位置振动是否异常机械方面:(1)轴承润滑不良,轴承磨损;(2)紧固螺钉松动;(3)电机内有杂物。
轴承噪声的产生原因和控制办法轴承的振动噪声,是考核轴承综合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
轴承噪声不仅直接影响主机的性能,而且过大的噪声还会对操作者造成噪声疲劳。
随着我国机械工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低噪声的轴承,是轴承行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公司的努力方向。
1.产生原因:噪声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种是轴承的结构形式、套圈壁厚、原始游隙、保持架形状、滚动体数量等固有因素所引起。
另一种是因轴承零件制造时所产生的种种缺陷(如套圈和滚动体波纹、内圈滚道宽度不一致、保持架底高变动量超差、成品清洁度不好、滚道磕碰伤、中外径斜面磕碰以及残磁超标等) 。
2.应对措施:(1) 对设计方案进一步研究,力求设计更合理。
(2) 加强对车加工产品质量的控制,特别是对小挡边宽度的控制,确保滚道宽度的一致性。
从现在起,车加工产品的滚道宽度作为一个必检项目,从严进行控制,确保滚道宽度符合产品图的要求。
(3) 加强对保持架质量的控制,对没有光饰的保持架或虽光饰但毛刺很大的保持架,坚决拒收。
对保持架底高变动量超标的保持架也坚决拒收。
(4) 加强工序间产品质量的控制,杜绝滚道磕碰伤,最大限度地降低滚动面(内外圈滚道和滚子表面)的振纹,降低波纹度。
(5) 加强工艺研究,提高产品的加工工艺水平,特别是内圈壁厚差的控制要符合要求。
(6) 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关键设备的加工能力和质量,确保关键设备的能力保障系数Cpk > 1.33。
(7) 提高操作工的技能,提高他们调整机床的操作技能,使产品的加工精度有一个质的飞跃。
(8) 配备应有的工位器具,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磕碰伤,尽量减少产品返工,减少装卸次数。
加强转运过程中的管理,做到轻拿轻放,杜绝人为磕碰。
(9) 提高成品的清洁度,首先从提高零件清洁度开始,清洗剂和清洗煤油要按规定定期更换。
各单位要加强管理,树立“质量第一”思想。
头脑中始终牢记质量是企业的生存之本,立足之根,发展之源。
质量就是效益,没有质量,企业就没有效益,质量是企业追求的永恒主题,时刻抓牢质量这根弦。
解析轴承噪声大或有异常噪声的原因轴承噪声大是指其数值超过了规定的标准,异常噪声是指某些间断的或连续的不正常响声,如“嗡嗡”声、“咔咔”声等,此时测量数值不一定超过规定的标准数值,但却让人感觉很不舒服,有时还可能进一步扩大并造成设备的损坏(例如,部件之间或进入异物相擦造成的异常噪声等)。
轴承噪声大或有异常噪声的现象和原因如下:现象一、相对均匀连续、声音不算高的摩擦声:原因分析:1)润滑脂因使用时间过长而减少,降低润滑作用2)注入的润滑脂与原有的润滑脂不相容,使润滑效果降低3)非金属密封装置与轴承内环或外环相摩擦4)因安装或相关尺寸问题,造成轴承内外圈轴向错位,使滚珠在滚道的两侧滚动,增大了摩擦阻力现象二、相对均匀连续、频率较高、尖锐的摩擦声:原因分析:1)润滑脂中进入灰尘,特别是沙粒和金属颗粒2)内环或外环滚道磨损后变得粗糙3)轴承径向间隙小。
原因有:①所选用的轴承径向间隙小②转轴轴承档直径大于规定数值,使轴承内阁被撑大③轴承室直径小于规定数值,使轴承外圈被挤小4)轴承内环与转轴配合松动,造成内环和转轴相互摩擦5)轴承外环与轴承室配合松动,造成外环转动,摩擦轴承室6)金属密封装置与轴承内环或外环相摩擦现象三、间断的尖锐摩擦声:原因分析:1)个别滚珠或滚柱破损2)保持架破损3)轴承内环或外环破损现象四、间断不定时的“咯咯”或“咔咔”声,随着运转时间的延续,将逐渐变小并消失:原因分析:一般发生在新机器或全部更换新轴承、新润滑脂,初期运行时。
由于油脂没有均匀地分布在轴承空腔内,被包裹在其中的空气在运转时挤压爆破,发出“咯咯”或“咔咔”声。
现象五、间断但按一定周期的“咔咔”声,随着运转时间的延续,声音逐渐变大:原因分析:在运输过程中,因为颠簸时转子的上下振动,轴承下半部的滚珠或滚柱敲打轴承外环滚道,严重时出现压痕。
轴承运转时,在压痕处产生阻碍,发出按转速周期的“咔咔”声,并随着摩擦加重,声音将越来越大现象六、间断的“嗡嗡”声,频率较低:原因分析:1)轴承内外环同轴度较差2)因轴承室径向尺寸较小或因度较差,使轴承外环被挤压变形3)轴承室与轴承同轴度较差。
轴承几种噪声分析
1.滚道声
滚道声是由于轴承旋转时滚动体在滚道中滚动而激发出一种平稳且连续性的噪声,只有当其声压级或声调极大时才引起人们注意。
其实滚道声所激发的声能是有限的,如在正常情况下,优质的6203轴承滚道为25~27dB。
这种噪声以承受径向载荷的单列深沟球轴承为最典型,它有以下特点:
a.噪声、振动具有随机性;
b.振动频率在1kHz以上;
c.不论转速如何变化,噪声主频率几乎不变而声压级则随转速增加而提高;
d.当径向游隙增大时,声压级急剧增加;
e.轴承座刚性增大,总声压级越低,即使转速升高,其总声压级也增加不大;
f.润滑剂粘度越高,声压级越低,但对于脂润滑,其粘度、皂纤维的形状大小均能影响噪声值。
滚道声产生源在于受到载荷后的套圈固有振动所致。
由于套圈和滚动体的弹性接触构成非线性振动系统。
当润滑或加工精度不高时就会激发与此弹性特征有关的固有振动,传递到空气中则变为噪声。
众所周知,即使是采用了当代最高超的制造技术加工轴承零件,其工作表面总会存在程度不一的微小几何误差,从而使滚道与滚动体间产生微小波动激发振动系统固有振动。
尽管它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可采取高精度加工零件工作表面,正确选用轴承及精确使用轴承使之降噪减振。
2.落体滚动声
该噪声一般情况下,大都出现在低转速下且承受径向载荷的大型轴承。
当轴承在径向载荷下运转,轴承内载荷区与非载荷区,若轴承具有一定径向游隙时,非载荷区的滚动体与内滚道不接触,但因离心力的作用则可能与外圈接触,为此,在低转速下,当离心力小于滚动体自重时,滚动体会落下并与内滚道或保持架碰撞且激发轴承的固有振动和噪声,并且有以下特点:
a.脂润滑时易产生,油润滑时不易产生。
当用劣质润滑脂时更易产生。
b.冬季常常发生。
c.对于只作用径向载荷且径向游隙较大时也易产生。
d.在某特定范围内也会产生且不同尺寸的轴承其速度范围也不同。
e.可能是连续声亦可能是断续声。
f.该强迫振动常激发外圈的二阶、三阶弯曲固有振动,从而发出该噪声。
通过采用预载荷方法可有效降低该噪声,减少装机后轴承工作径向游隙,选用良好润滑剂亦能有所改善,有些国外企业采用轻型滚动体,如陶瓷滚子或空心滚子等技术措施来防止这种噪声的产生。
3.尖鸣声
它是金属间滑动摩擦产生相当剧烈的尖叫声,尽管此时轴承温升不高,对轴承寿命和润滑脂寿命也无多大影响,也不影响旋转,但不悦耳声令人不安,尤其是承受径向载荷的大型短圆柱滚子轴承常有此噪声,其特点为:
a.轴承径向游隙大时易产生。
b.通常出现在脂润滑中,油润滑则较罕见。
c.随着轴承尺寸增大而减小,且常在某转速范围内出现。
d.冬季时常出现。
e.它的出现是无规则的,和不可预知的,并且与填脂量及性能、安装运转条件有关。
这种噪声可
采用减少轴承径向游隙和采用浅度外圈滚道结构来防止。
4.保持架声
在轴承旋转过程中保持架的自由振动以及它与滚动体或套圈相撞击就会发出此噪声。
它在各类轴承中都可能出现,但其声压级不太高而且是低频率的。
其特点是:
a.冲压保持架及塑料保持架均可产生。
b.不论是稀油还是脂润滑均会出现。
c.当外圈承受弯矩时最易发生。
d.径向游隙大时容易出现。
由于保持架兜孔间隙及保持架与套圈间隙在轴承成品中不可避免的要存在,因此彻底消除保持架声十分困难,但可通过减少装配误差,优选合理的间隙和保持架窜动量来改善。
另一种保持架特殊声是由于保持架与其他轴承零件引导面间的摩擦引发保持架的自激振动而发生的喧嚣声。
深沟球轴承的冲压保持架较薄,在径向和轴向平面内的弯曲刚度较低,整体稳定性差,轴承高速旋转时就会因弯曲变形而产生自激振动,引起“蜂鸣声”。
当轴承在径向载荷作用下且油脂性能差的情况下,运转初期会听到“咔嚓、咔嚓”的噪声,这主要是由于滚动体在离开载荷区后,滚动体突然加速而与保持架相撞而发出的噪声,这种撞击声不可避免但随着运转一段时间后会消失。
防止保持架噪声措施如下:
a.为使保持架公转运动稳定,应尽量采用套圈引导方式并注意给予引导面的充分润滑,对高速工况下的轴承结构给予改进,将滚子引导的L型保持架改为套圈挡边引导的Z型保持架。
b.轴承高速旋转时,兜孔间隙大的轴承其保持架振动振幅远大于兜孔间隙小的保持架振动振幅,
所以兜孔间隙取值尤为重要。
c.要注意尽量减小径向游隙。
d.尽量提高保持架的制造精度,改善保持架表面质量,有利于减小滚动体与保持架发生碰撞或摩
擦产生的噪声。
e.积极采用先进的清洗技术,对零配件和合套后的产品进行有效彻底的清洗,提高轴承的洁净度。
5.滚动体通过振动
当轴承在径向载荷作用下运转,其内部只有若干个滚动体承受载荷,由于与套圈的弹性接触构成的“弹簧”支承使滚动体在通过径向载荷作用线产生了周期性振动,而转轴中心因此会上下垂直移动或做水平方向移动,同时引发噪声。
这类振动称之为滚动体通过振动,尤其是在低速运转时表现更为明显。
而其振幅则与轴承类型、径向载荷、径向游隙及滚动体数目有关。
通常该振幅较小,若振幅大时才形成危害,为此常采用减小径向游隙或施加适当的预载荷来降低。
6.工作温度对轴承寿命的影响
轴承在工作中,其尺寸会因材料结构的改变而变化。
这种转变受到温度、时间及应力的影响。
为了避免在工作中因材料的结构改变而发生不允许的尺寸变化,轴承材料必须经过特殊的热处理。
根据不同的轴承类型,标准的轴承是以淬透和感应淬火热处理的钢材制成,建议的最高工作温度在120至200度之间。
可以达到的最高工作温度与热处理的工艺过程有直接的关系。
如果某应用的正常工作温度高出建议的最高温度,应选用稳定级数较高的轴承。
如果轴承需要连续在高温下工作,轴承的动负载能力可能需要作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