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好莱坞电影(西南大学)30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3.67 MB
- 文档页数:30
在经历过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低迷之后,美国电影在60年代后期开始了电影产业格局调整的“合并运动”。
由于1948年“派拉蒙”裁决肢解了经典好莱坞依靠“垂直整合”所形成的“三位一体”的托拉斯结构,原有的大制片厂制度体系纷纷瓦解。
加之电视业的全面兴起,美国电影危机重重。
影片产量、观影人次和影院数量逐年下降,电影的社会文化影响力整体走低。
危机孕育着好莱坞走向现代性变革的必然趋势。
大制片厂制度体系瓦解之后,电影产业走向了跨类别的集团企业时代。
当时,美国电影业的各大公司纷纷被并购入其他大集团,以求渡过难关。
经典好莱坞时期的领头羊之一“派拉蒙”被并购入“高尔夫&西方公司”大型经济联合体。
在这一联合体中并存着与电影毫不相关的其他行业,如制糖业、化肥工业、金属工业、房地产业以及电信电缆业务等等。
就其实质而言,“合并运动”是传统工业资本主义向跨国资本主义转型过程中,现代资本市场运作性质的产业重组。
一蜕变与重组1“电影分级制度”随着以制片业为核心的大制片厂体系的裂解,导致了美国电影业的整体转型和重塑。
经典好莱坞时期具有强制性道德规范色彩的“海斯法典”被行业自愿实施的“电影分级制度”所取代。
由美国电影协会和影院业主协会发起组成的“电影分级委员会”将影片的级别定为G, PG, PGB, R和X五级,1990年又将X级改为NC17级。
电影分级制的重心已不是电影检查,而是针对影片所涉及的暴力与色情内容提示未成年观众,自觉保护未成年人的成长。
经典好莱坞时期大制片厂制度体系广泛采用的制片人、导演、演员、摄影师签约制度,也被横向开放性更强的经纪人和经理人制度所替代。
制片和发行形式更为灵活,并与资金运作紧密联系。
2兼并重组:新好莱坞的优化调整实际上,好莱坞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面蜕变为新好莱坞,并在不断发生的兼并重组之中实现着产业的优化调整。
最为典型的个案当数1985年世界传媒巨子默多克的“澳大利亚新闻联合公司”,它成功并购20世纪福克斯公司,形成了综合电影、电视、广播、新闻出版等相近媒介的大型跨国集团。
所谓“新好莱坞”指的是:从1967年一1976年,这样一段时间。
好莱坞电影在经历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民族电影兴起的影响之后;在经历了法国新浪潮的冲击之后,在经历了自身从50年代到60年代的商业影片制作的衰退与电视对电影制作的冲击之后,于酗年代后半期和70年代,开始对近亲繁殖的类型电影从形式到主题进行了「反思」。
而在另一方面,美国社会的动荡与政治的危机;电影旧体制与旧观念的危机,都成为这时期电影革命与演变的主要背景及因素。
一、“新好莱坞电影”的界定1、狭义:“新好莱坞”——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末期的美国电影。
2、广义:从经典好莱坞过渡到新好莱坞的过程是很缓慢的,也具有非确定性。
大致是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都处于这样一个深刻的变化之中.在这个阶段,好莱坞电影在欧洲各种电影流派的影响下,在超越了自身商业性制作的衰退,并走出了来自电视行业的激烈冲击后,对制片厂的规模性质、体质、体制结构以及影片的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
这个时期的影片不仅对曾经风靡一时的类型电影的近亲派生进行了从形式到内容的深刻反思,而且,把当时的社会动荡与政治危机、电影旧体制旧观念与新体制新观念此消彼长,作为这个时期电影革命的社会背景及主要表现元素.如果说20世纪30—40年代的好莱坞是造梦工厂,那么这个时期就是变革时代。
二、新好莱坞电影产生的背景新好莱坞诞生在一个“社会动乱,民主危机"的时代,其政治原因和社会原因无法回避。
1、政治原因“麦卡锡主义”的政治迫害在政治上,尤为重要的是二战后,美国政府实施了一项名为“麦卡锡主义的政策",这项政策在美国电影发展史上就像一场噩梦。
所谓的“麦卡锡政策"--二战后美国上层处于对苏联势力上升的担心,国内发动力量加强了对进步力量的打击,右派势力逐渐强盛。
20世纪50年代,来自维斯康星州的共和党议员-麦卡锡在在西弗吉尼亚州的惠林市发表演说,虚构“共产主义威胁”和“共产党渗透”论,并且隐晦地指出美国国务院中充斥着共产党人,因此,其他的行业也有必要检测从业人员的纯洁性。